测试述职报告

2024-05-05

测试述职报告(共8篇)

篇1:测试述职报告

一:20xx年工作回顾及总结

回顾20xx年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要求,比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总体来说,xxxx年我主要完成了“……银行系统”、“……渠道管理平台”、“……”、“……”、“……”“……”的日常测试以及质量控制工作;“……”已经稳定上线运行6个多月,“……”即将上线。

2、日常我主要负责项目测试工作、测试文档编辑、参与功能需求设计、协调开发进度、总结经验分享、完成所需知识积累、工具学习及研究、兼容性软件测试。就在银联项目工作来说,主要的工作内容有:a、测试项目案例、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编写;b、对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并提供意见;c、设计业务功能流程,提供参考意见,绘制关键业务流程;d、进行主要功能的界面测试、功能测试;e、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计划;f、进行需求验证工作。

3、知识的总结与分享,完成客户端在安卓4.0/4.1,IOS6.0以上系统上出现的兼容等问题,完成了兼容性测试案例的编写以及兼容性测试的培训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兼容上重大问题,在测试部门群中发布分享。

4、完成所需知识积累,学习所需知识、工具以及技能。在工作中学习了银行业务流程规范、学习公司研发规范、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学习了各种测试工具的使用。

二:对公司的建议与意见

对公司和部门建设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对员工进行金融知识的系统培训,让测试人员了解银行业务流程,有助于测试人员更加详细了解业务流程,测试过程会少走很多弯路。

2、部门内希望多组织技术交流讨论,促进测试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一年至少有2次这样的交流。

3、公司在项目开发前期,希望尽可能的明确需求,尽可能的详尽需求说明书内容。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很多项目缺少需求说明书,需求说明书不明确或者需求说明书内容错误,误导了开发和测试,浪费了时间,影响了项目进度。

4、建议项目需求设计可以有测试员参与讨论。

5、公司管理有点混乱,个人感觉公司对每位员工的重视程度不够!节假日公司应该给每位员工一定的福利和关心。

6、个人感觉平时的效率比较低,希望测试部门能够有所调整。希望公司能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开发、测试工作流程,让开发更好的了解测试的流程,增强开发团队与测试团队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7、加强部门测试成果的积累与沉淀,提高团队测试水准,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做的更好,能够已团队的形式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中毫不起眼的小小测试员。

三:20xx年工作计划与学习计划

20xx年工作计划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产品更加完美,让自己在软件测试技能上有所提高,更多的关注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与用户的需求一致,提高公司软件产品用户满意度。

具体来说20xx年工作计划有:努力提高自身测试水准,努力学习金融知识以及业务流程,学会需求分析,掌握需求分析在测试中的作用,参与公司更多的开发项目的测试工作。

述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1.测试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

2.公路工程师述职报告

3.工程师述职报告

4.评工程师述职报告

5.硬件工程师述职报告

6.2016工程师述职报告

7.工程师工作述职报告

8.通信工程师述职报告

9.工程师述职报告

10.普通话测试员述职报告

篇2:测试述职报告

我会更加的努力奋斗,我对自己有信心,对XX更有信心。

作为一名在技术岗位的职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在不断的工作学习与研究中成长,要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很强的执行力,能真正为企业做实事。在智通上班的三个月里,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项目:

一、刚来的两个星期,由于目前网站工作的需要,师傅指导一边熟悉工作职位环境一边学习XXX,用了两个星期系统地学习了这门从未接触过的XXX语言,为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

二、接下来的时间,主要配合网站先前XXX的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某些功能优化与系统维护工作。先后完成了销售管理模块的最新注册企业查询、职业推荐给求职者、把求职者推荐给企业、会员职位刷新、职位刷新统计等几个模块的功能修改与优化,解决了业务员带权限控制的查询、推荐时间的控制与查询速度优化、企业职位刷新时的权限控制与企业职位时效性的控制以及完成对各销售组成员的职位数统计,职位刷新数统计的功能设计。在完成这些各种功能需求的时候,对后台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对销售管理模块非常熟悉,给目前网站新版开发的后台设计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想法。之后还完成了logo管理模块中的投票项目添加优化与投票结果统计查询修正、logo、banner的管理与文本文件的生成。还完成了客服管理模块中后台开通资料查询的改进,企业管理、个人管理模块查询功能的改进。期间还完成了部分功能错误的修正,如校园招聘管理图片不能上传、文章类别不能修改、文章不能删除等。

三、目前新版是用jsp开发的,在这三个月里,我进一步对java,jsp的深入学习,了解了mvc模式开发,在这阶段的学习期间,我以一个小商务系统的开发作为学习任务。还对当前流行的jive代码与开发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学习研究。

四、作为一名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者,当然不能忽视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在这段时间我也进一步对sql语句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sql语句的查询进行了分析,比较重视数据库性能分析与调整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通过这阶段的学习,把这些知识与方法运用到了对后台管理系统会员查询的速度优化功能上,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践运用。

五、入职以来,还担任了网站部群发邮件的工作。三个月内完成了好几批邮件群发的工作,每天定时定量地给在无忧无虑网站上注册的企业或会员群发几十万封邮件。还配合客服部群发了两批特殊活动的邮件,配合网站营销活动群发了两批群件,每天坚持固定给注册会员群发。

首先,作为刚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在实际开发中的经验尚不够成熟,但在工作又锻炼到了自己。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开发技能,使自己的技能满足今后的需求,主动获取并学习当今最新技术信息,平衡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然后,要加强与同事们的沟通,融入团队,互相学习、相互提高,在团队中不断完善自己。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自己会有很大的提升,我相信公司也会奋斗的更好。

述职人:XXX

篇3:测试述职报告

1 词汇调查的必要性

词是语言的块件,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George Wilkins)曾说:“要是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要是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无法表达。”[1]可见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劳费尔(Laufer)认为,词汇量的区别是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最显著的区别。[2]迪勒(Diller)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我们认识25个单词,平均每一页上我们就认识23%的单词;如果我们认识135个单词,该百分比就会达到50%;2500个单词量相应于78%;5000个单词量相应于86%;10000个单词量相应于92%。[3]劳费尔从阅读理解的角度研究后发现,认识5000个单词,阅读理解正确率为56%;认识6400个单词,该百分比将提高为63%;认识9000个单词,该百分比大约是70%。[2]

以南京信息学院2005~2007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时研究的方法,进行有关大学英语词汇水平的研究调查。

2 词汇测试及数据收集

2.1 研究对象

从2005~2007级中随机抽调出一个自然班参加测试。其中,2007级50名,2006级57名,2005级45名。

2.2 试卷设计

试卷设计是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马广惠老师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通用词汇表(1-4级)》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词汇中的5-6级词汇部分,从9 023个词汇中随机等距抽词组成的试卷,共70个单词。其中第1~31个单词为中学课程标准词汇,属于基本词汇;第32~70个单词是大学课程标准词汇,属于较高级词汇。测试随堂进行,时间为25分钟。所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都由统计软件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完成。

词汇测试试卷让学生从以下答案中进行选择:A我不记得以前见过这个词;B我以前见过这个词,但不知它的词义;C我以前见过这个词,它的意思是__;D我知道这个词的多个词义,如1)__2)__3)__4)__。

2.3 数据收集及结果分析

根据测试和统计结果计算出的测试可靠系数为0.89,说明词汇测试是可靠的。从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大一至大三3个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和词义量的水平及相关情况。

表1为换算后的实际词汇量和词义量的估算结果。可以看出大三学生内部差异最大(SD=136.38词)。词义量其中大三学生内部差异最大(SD=61.93词)。

表2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词汇总量是逐渐增加的,增长量分别为739,316。而词义量则有升有降,增长量分别为:186,-22,62。

表3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较高级词汇的数量上有很大提高。

3 讨论

本研究的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词汇水平在第一学期超过了大纲要求,这与他们入学时的学习基础较好是分不开的。参加本次测试的学生全部为通过全国高考并达到专一分数线的学生。通过访谈发现,他们入校后在学习方面都有着强烈的欲望,词汇水平在第二学期则接近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在第二学期就允许参加应用能力考试,教师在本学期的授课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加强三级词汇的讲授。但是在第三和第五学期则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一方面,从总体上来说,学生的词汇量依然是增加的。但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大二后,因为基本上都过了三级,部分不想考四级的学生则不会像在大一时那样花很多精力在英语学习。所以,尽管词汇量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词义量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学生的内部差异也很大(SD=61.93词)。劳费尔认为,词汇的发展不只是量的问题,而是一个质、量并举的系统。[4]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词块或语块,并用它们构成完整的句子和语篇,而不只是讲授独立的词语。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学院英语词汇教学在三级阶段基本就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但二、三年级的学生还应加强英语学习,提高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同时在教学上除了介绍词汇记忆的规律及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应重视词汇词义和一词多义的教学。此外,英语教师应设法给学生提供一个交际环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充分理解、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词汇的意义和形式。

参考文献

[1]马广惠.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J].外语教学,2001(2):48-52.

[2]Laufer B,Nation P.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Written Prod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6:307-322.

[3]陈逾.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EB/OL].http://www.cisisu.edu.cn/news/42/200531790916.htm.

篇4:测试述职报告

徕卡T参数

有效像素:1630万

感光元件尺寸:23.6×15.7mm

快门范围:30-1/4000秒

感光度范围:ISO 100-12500

自动调焦系统:对比度检测

内置闪光灯:GN=4.5

最高视频标准:1920×1080/30p

液晶屏:3.7英寸、130万像素

体积:134×69×33mm

重量:384g

1徕卡T 是徕卡公司的第一款具有APS-C幅面传感器(1600万像素)的紧凑系统相机。它的时尚设计风格、创新操控理念(具有手势控制功能的触摸屏)、极其锐利而清爽的影像都是实1实在在的优势。

2徕卡T的机身由整块铝材铣磨出来,非常时尚而优雅。通过快门键旁的开关,可以手工启动弹出式闪光灯。

3该相机使用SD卡存储影像和视频。在测试中,对于容量最高为64G的所有种类SD卡系统(SD、SDHC、SDXC),该相机均工作良好。徕卡T 提供一个用于数据传输的USB接口,除了机顶部的附件热靴以外,这是该相机的唯一接口。

4该相机的整个机背几乎都被分辨率为130万RGB像素、规格为3.7英寸(9.3厘米)的液晶屏所覆盖。位于机顶部的两个拨盘与优雅的机身融合为一体,用于设置影像参数。

5除了内置闪光灯系统外,该相机还提供了一个用于外接闪光灯系统的附件热靴。该附件热靴还可用于具有236万RGB像素分辨率的“Visoflex”电子取景器—该配件由徕卡公司作为选购件提供。该电子取景器包含了一个GPS系统,可以将全球定位数据整合到影像的EXIF信息中。

徕卡T影像质量评价

锐度

右图是用徕卡T相机拍摄ISO12233分辨率测试标版,再用Imatest软件判读后自动生成的分辨率图(图中可见“=3165 per PH”)。

徕卡T相机以像高3264线中的3165线再现了ISO12233测试图,这是相当优秀的结果。能获得这样的结果,是基于该相机高品质镜头系统与APS-C传感器和影像处理器之间近乎完美的配合。在我们的标准测试箱影像中,非常锐利的影像再现结果令人瞩目(见下页测试图中左上角的金属筛网,或肖像照中模特所穿T恤的可清晰分辨的红色织物),对精细结构的再现非常清晰。

色彩

上面是用徕卡 T相机拍摄标准色卡(X-Rite ColorChecker),再用Imatest软件判读后自动生成的图(图中的方块为理想效果,圆形为相机实测结果,两者距离越接近越理想)。

这部新型徕卡相机倾向于拍出低饱和度影像。对色彩测试图的再现仅有89.3%的平均饱和度,这是非常、非常低的。在肖像照和测试箱照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低饱和度。与其他紧凑系统相机相比,徕卡 T相机的这两幅测试影像均显出“漂白”的效果(所有影像均在标准影像色彩设置下拍摄)。在使用诸如Adobe Photoshop等影像软件进行优化时,这种“低饱和度”的拍摄结果具有优势,但是如果您喜欢单独编辑每一幅照片的话,就需要使用RAW格式的文件了。自动白平衡系统显示出优异的测试结果。

动态范围与噪点

徕卡T 在噪点测试中表现很好。在较低感光度下(ISO 100-1600)拍摄的影像具有很低的亮度噪点。在ISO 1600或更高感光度下拍摄的影像中,可以看到色彩噪点。在ISO 3200或更高感光度下拍摄的影像中,抗噪点滤镜效应明显。滤镜作用会导致细节丢失,在ISO 12500下滤镜效应变得令人无法接受。

动态范围的测试成绩优异。就像具有全画幅传感器的专业单反系统一样,徕卡T的最大动态范围达到了11.8级光圈值。在较高的ISO感光度设置下,该相机仍保持高动态范围的水准。在ISO 1600模式下,它仍能拍摄出接近11级光圈值动态范围的影像,只有在最高感光度模式下,动态范围才显著下降(在ISO 12500模式下为7.84 级光圈值)。

徕卡T操控性能评价

徕卡T 是徕卡公司第一部具有1600万像素、APS-C画幅影像传感器和新型镜头卡口系统的紧凑系统相机。其机身是用一整块铝材铣制而成,并具有非常时尚的外观设计。所有功能元件都被纳入机身内。小巧的弹出式闪光灯被嵌入到这个机身内,就连设置拨盘也融合到机身内,只是带有电源开关键的快门键高出机身。该电源开关具有第三个挡位,可使机顶部的弹出式闪光灯从机身内跳出。

相机的整个机背几乎都被很大的液晶显示屏(3.7英寸)所覆盖。该屏幕具有触摸功能,并与这部新型徕卡相机的操控概念完全融合。用户可以对菜单进行设置,以创建自己的工作环境。像智能手机一样,该相机具有手势控制功能,比如:在取景模式下,通过在屏幕上展开两个手指,就可以放大影像。在机顶部的两个设置拨盘可帮助用户改变影像参数。这两个拨盘具有“联想功能”,所以能够帮助用户改变所有类型的参数。

目前,徕卡为这款新型T卡口相机提供了两款镜头:徕卡Summicron-T 23mm f/2 ASPH.作为一款大光圈定焦镜头;徕卡Vario-Elmar-T 18-56mm f/3.5-5.6 ASPH.作为标准变焦镜头(等效35mm系统27-84 mm焦距)。徕卡Vario-Elmar-T 18-56mm f/3.5-5.6 ASPH.被用于本次测试。在2014年的Photokina展会上,徕卡将会发布并展示另外两款镜头。徕卡还提供一个转接器,使这部新款徕卡T相机可以使用所有徕卡M系列镜头。

USB端口是这部新款徕卡T相机的唯一接口,它位于机身的右手一侧(SD卡插槽下面)。该相机没有HDMI端口和模拟电视接口,USB接口可用于电池充电。徕卡随相机一起还提供了一个单独的充电器。

该相机具有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接口,并可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遥控软件)进行操控。该应用程序只能用于iOS系统,徕卡公司至今尚未发布用于安卓系统的版本。

篇5:华为厂区测试报告

概述:

今日对华为厂区内部进行拉网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华为厂区内RSRP图

华为厂区内SINR图

华为厂区内下载速率图

华为厂区内上传速率图

结论:

篇6:9测试报告总结

根据我们小组工作的进度与安排,我主要负责改写需求分析模块的文档的搜集与整理以及项目测试文档的搜集与整理。按照完成任务的时间顺序我的工作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写需求分析

一. 工作计划

1.我们小组在项目启动之前总共划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

都有专人负责。在我的第一阶段的工作中,根据已给的模板,由我负责引言部分的完善工作。其中引言部分包括编写目的, 范围, 背景, 术语定义, 参考资料, 文档说明的填写。

2.由高峰同学完成概述部分的填写工作,需要填写的项目包

括项目目标,流程分析,用户分析,一般约束等。

3.第三部分的具体需求则由我们小组按照事先开会的安排

由每个模块的负责人各自完成自己模块的具体要求。

二. 工作安排

根据计划每个模块的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完成各自文档的填写工作,然后统一上交到我这里经过我的整理合并的工作后交给项目的审查人员进行最后的审查,经过审查后由我向组长报告工作的完成情况,最后交给老师。

第二阶段:项目测试文档

一. 工作计划

根据测试的阶段和内容不同我把测试的工作分成了两个阶段: 模块测试与集成测试阶段。

在模块开发阶段,各个模块分组对已经开发完的模块进行测试,通过链接测试以检查各个页面和功能块的链接情况,保证网页以及功能模块之间能够正常链接。另一方面就是对开发完成的数据库的初步测试,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和一定的安全性健壮性。通过功能点测试检验所要完成功能的可用性。

A 模块测试-

二.工作安排

任务规定日期:3月30日――4月2日(周四)

4月6号由负责人赵乾坤上交总文档

1.链接测试: 检查各个页面和功能块的链接情况,保证网页以及功能模块之间能够正常链接。

负责人:赵乾坤

2.二.数据库测试 :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和一定的安全性健壮性。

负责人:高峰

3.三.功能点测试 : 检验所要完成功能的可用性。

负责人:安全模块->李鑫

浏览区模块->张实

会员区模块->张鹏

网点模块->郑峥

管理员模块->云达

二. 工作总结

根据测试经理制定的测试计划,安排组员进行测试工作,结束时需提交初步的测试文稿,测试经理徐提交完整的测试方案。

B 集成测试

一. 工作计划

任务规定日期:4月6日――4月12日

在这个阶段,模块的开发已经基本完成,各个模块之间通过集成测试测试系统的各项要求指标。

二.工作安排

1.功能点测试

负责人:李鑫

2.性能测试

负责人:云达

3.图形用户界面测试 负责人:张实

4.安全性测试 负责人:高峰

5.压力测试

负责人:邱丰杰

6.可靠性测试 负责人:郑峥

篇7: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万继王(20111081147)

任课教师:贾春花

班级:2011级计科(1)班

实验目的:

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普遍,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发布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需要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和软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者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软件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软件开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关键与核心是测试数据生成。软件测试的实质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精心选取一批测试数据,形成测试用例,并用这些测试用例去驱动被测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验证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做相应的调整。

此次实验是为了检验我们是否掌握本学期所学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并查找出被测试软件的不足或缺陷,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相应内容。还有就是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同时,了解软件测试概念,了解软件测试的主要内容,了解手动测试自动测试,初步掌握测试软件并能够进行简单运用。了解软件测试在当前计算机行业中的相关地位,了解为了成为软件测试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实验内容:

软件测试前景: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软件测试是指: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的内容:1.确定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给定阶段的产品是否达到前阶段确立的需求的过程;2.程序正确性的形式证明,即采用形式理论证明程序符合设计规约规定的过程;3.评市、审查、测试、检查、审计等各类活动,或对某些项处理、服务或文件等是否和规定的需求相一致进行判断和提出报告。

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包括整个软件开发期间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如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当然软件测试的主要对象还是源程序。

实验测试步骤:

第一步,进入登录界面。在运行程序后弹出登录界面,有账号的可以直接登录,没有账号的要先申请账号(及注册),然后才可以登录。在注册账号时需要自己填写账号、密码、昵称和个性签名。这些东西都没有限制,可以是数字、字母、汉字以及三者的混合,头像的话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账号和密码是必须填写的,否则无法注册,其他的可填可不填。相关截图如下所示:

登录界面:

账号申请界面:

账号申请成功界面 : 第二步,进行登录。登录之后可以进行密码修改和添加好友。登录之后我们 可以点击修改密码对密码进行修改,也可以输入好友账号添加好友。添加好友时输入好友账号,点击添加好友,弹出添加好友对话框,点击“是”,添加好友就成功了,若不想添加此好友可以点击“否”,就可以拒绝添加此好友了。

相关截图如下所示:

登录成功界面:

修改密码界面: 篇二:web系统测试综合实验报告

目录 1.1.1系统功能..........................................................................................................................4 1.1.2系统的体系结构..............................................................................................................4 1.1.3开发环境..........................................................................................................................5 1.2.1测试需求..........................................................................................................................5

1、功能测试.....................................................................................................................6

2、性能测试.....................................................................................................................6

3、兼容性测试.................................................................................................................6 1.2.2测试资源..........................................................................................................................6

1、人力资源.....................................................................................................................6

2、测试环境.....................................................................................................................6

3、测试工具.....................................................................................................................6

4、文档资料.....................................................................................................................7 1.2.3测试策略..........................................................................................................................7

1、功能测试.....................................................................................................................7

2、性能测试.....................................................................................................................8

3、用户界面测试.............................................................................................................9

4、安全性测试.................................................................................................................9

5、兼容性测试.................................................................................................................9 1.2.4测试标准..........................................................................................................................9

1、测试特性.....................................................................................................................9

2、输出准则.....................................................................................................................9

3、缺陷严重级别定义...................................................................................................10 测试用例设计.................................................................................................................11

2、录制的测试脚本.......................................................................................................14

3、执行测试...................................................................................................................14

4、测试结果...................................................................................................................14 1.3.2相册模块测试................................................................................................................14

1、测试用例设计...........................................................................................................15

2、执行测试...................................................................................................................16

3、测试结果...................................................................................................................16 1.3.3个人档模块测试............................................................................................................17

1、测试用例设计...........................................................................................................17

2、执行测试...................................................................................................................19

3、测试结果分析...........................................................................................................19 1.3.4日志模块测试................................................................................................................20

1、测试用例设计...........................................................................................................20

2、执行测试...................................................................................................................27

3、测试结果分析...........................................................................................................27 1.3.5链接测试........................................................................................................................27 1.4.1测试用例设计................................................................................................................30 1.4.2测试环境........................................................................................................................33 1.4.3测试执行........................................................................................................................33 1.4.4测试结果分析................................................................................................................34 1.1.1系统功能

(1)日志模块:撰写和发表日志。

(2)撰写说说模块:发表说说。

(3)相册管理模块:支持多相册功能,可将相册分类收藏,可以上传照片,创建相册,同时可以上传视频和制作个性相册等功能。

(4)音乐盒模块:可以收藏音乐,可以管理我的音乐盒里的音乐等。

(5)个人档管理模块: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

(6)留言板模块:查看留言和对留言进行回复。

(7)用户模板:提供用户制定功能,打造个性,设置自己喜欢的风格。1.1.2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 1.1.3开发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sp2)(2)web服务器:apache(3)数据库:mysql(4)开发语言和工具:php+zend+phpwind(5)浏览器:ie6.0 1.2.1测试需求

此系统属于一般类型的应用软件,用户要求各功能正常使用,系统响应比较快,运行稳健,能满足10000人正常使用。此系统用户可以建立个人主页(发表日志,发表说说,相册管理,音乐盒管理,个人档管理等)。

此次测试的目的就是检查核心模块功能是否正常,验证系统性能是否满足应用需求。这次测试的具体内容如下:篇三:在线考试系统实验报告

河南工程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系 别 软件工程系

专 业 计算机应用

班 级

姓 名 ****** 学 号 ********* 设计题目 在线考试系统

指导教师 ****** 起迄日期 2011.1.2——2011.4.20 毕业设计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 我承诺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定,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与指导下完成所规定的毕业设计工作,绝不弄虚作假,不请别人代做毕业设计或抄袭别人的成果。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注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设计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在线考试系统

摘 要

通过考试系统webexam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应用最广泛的远程网络学习考试软件,适合政府、行业及企业的各专业网上考试、作业、练习等应用。它采用web方式,同时适用于局域网和internet,无需安装客户端,即可实现网上考试、作业、练习、成绩排行等功能,并能够答卷保存、自动判分、成绩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该系统同时拥有最开放的题库管理系统和最灵活的组卷系统,能够自动输出word试卷,提供excel题目导入导出、题库和试卷导入导出等设计,提供资源的快速收集和高度共享。在开发方法上,引入了当今流行的microsoft.net remoting 技术思想,把整个开发程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等步骤。该系统通过优化和再造管理流程,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更为高效和科学,数据更为准确,从而将人事部门从繁重的、耗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更高层的政策性工作中去。关键词 在线考试系统 ; c#.net编程语言 ; visual studio 2008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目 录

第1章 绪论.....................................................................................................................................1 1.1 课题研究背景...................................................................................................................1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 第2章 系统分析概述.....................................................................................................................2 2.1 引言...................................................................................................................................2 2.2 系统需求分析...................................................................................................................2 2.3 系统概述...........................................................................................................................3 2.4 visual studio 2008的概述..........................................................................................4 2.5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概述....................................................................................5 第3章 系统方案总体设计.............................................................................................................6 3.1 系统设计思想及相关技术介绍.......................................................................................6 3.1.1 系统架构设计.......................................................................................................6 3.1.2 系统总体模块功能设计.......................................................................................6 第4章 数据库的设计.....................................................................................................................8 4.1 引言...................................................................................................................................8 4.2 数据库需求分析...............................................................................................................8 4.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8 4.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8 第5章 界面设计与实现...............................................................................................................10 5.1 主页设计.........................................................................................................................10 5.1.1 实现目标.............................................................................................................10 5.1.2 登录窗口.............................................................................................................10 5.1.3 注册窗口.............................................................................................................12 5.2 主要界面设计—用户登录信息画面.............................................................................13 5.2.1 实现目标.............................................................................................................13 5.2.2 主界面.................................................................................................................13 5.3 主要界面设计 —— addquestion.aspx.....................................................................17 5.3.1 实现目标.............................................................................................................17 5.4 主要界面设计 —— usermangement.aspx.................................................................18 5.4.1 实现目标.............................................................................................................18 结

论............................................................................................................................................20 致

谢............................................................................................................................................21 参 考 文 献...................................................................................................................................22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的崛起,远程教育开始发展,普及网络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其势头不亚于电子商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而普及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网络教育也随internet的发展而同步增长,同时,网络教育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始设了远程教育。但是,远程教育的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考试系统、和答疑系统等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远程教育以蓬勃发展起来。但目前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

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和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法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需要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的负担以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正、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篇四: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软件测试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毛 雪 涛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4 —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任务1:针对一个常用的通讯软件做黑盒测试,利用所学的黑盒测试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并做相应测试,给出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

实验一.通讯软件飞信个人生日填写测试用例

一.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项目拟对通讯聊天工具飞信输入生日日期进行测试。1.2项目背景

通讯聊天工具中都会有用户填写个人的基本资料,其中生日日期的填写需要进行则是。本项目即为用软件测试输入个人生日日期的正确性。1.3术语

等价类划分: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1.4参考资料

软件测试 佟伟光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示例 作者: chinaitlab 来源: chinaitlab 二.测试概要 2.1测试程序源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void nextdate(int year,int month,int day);void main(){ int year=0,month=0,day=0;nextdate(year,month,day);} void nextdate(int year,int month,int day){ cout<<请输入年份:<>year;while(!(year>=1811 && year<=2013)){ cout<<年份超过界限,请重新输入<>year;} cout<<请输入月份:<>month;while(month>12||month<1){ cout<<月份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month;} cout<<请输入日期:<>day;while(day>31||day<1){ cout<<日期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day;} if((year%4==0 && year%100!=0)||(year%400==0))//检查闰年; { int i=0;i=day-29;while(month==2&&i>0){ cout<<本月是闰月,请在1-29之间从新输入日期<>day;} if(month==2&&day==29){ month=3;day=1;} else day++;else day++;//月底计算; switch(month){ case 1: case 3: case 5: case 7: case 8: case 10: if(day==32){ month++;day=1;cout<<明天是:<

if(day==29)

{

month=3;

day=1;

cout<<明天是:<

利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如下:

用例一:输入日期年份超过界限,如输入:20151104;

用例二:输入日期月份输入有误,如输入:19931304;

用例三:输入日期输入有误,如输入:19931144;

用例四:输入日期包含非数字字符,如输入:1993佛说!;

用例五:输入日期超过8位数字,如:1993110402;

用例六:输入日期短于8位数字,如:1993114;

用例七:输入年份为闰年且输入月份为2,日期超过29,如:20000230,2.3测试方法

手工利用黑盒测试中的等价类划分法进行测试,主要测试目标为检验函数是否符合题目所给要求。即:输入是否符合规定条件,及程序的鲁棒性。

三.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测试情况记录:

1、输入日期20151104,程序提醒“年份超过界限,请重新输入”。

2、输入日期19931304,程序提醒“月份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3、输入日期19931144,程序提醒“日期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4、输入日期1993佛说!,程序没有提醒,合理的应该出现提醒“输入非数字

字符,请重新输入”。

5、输入日期1993110402,程序没有提醒,合理的应该出现提醒“输入字符超篇五:计算机测试系统实验报告1 计算机测试系统机电控制

实验报告 2014年12月21日

一、实验目的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卡、被控对象(机电实验平台aedk—dj6)等组成计算机测控系统,在了解相关硬件的基础上,采用有关的软件工具,结合相应的控制规律,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对相应硬件的访问控制,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测试控制。通过实验加深了解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组成,掌握windows环境下对硬件访问控制的方法,掌握对被控对象的测试和控制的方法,以及对测试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测控硬软件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

pci9112数据采集卡,机电实验平台aedk—dj6等。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要求编程实现指针位置的测量和控制实验,原理如下:

本实验平台通过机械结构将步进电机的角位移转换为直线位移,利用电位器和数据采集卡9112内的a/d转换器,构成测位置系统。当步进电机运转时,带动电位器旋转,电位器输出的模拟量——电压值发生改变,通过a/d转换器采集电压值来确定指针位置。电位器输出的模拟量与指针位置成近似线性关系,即采集的数字量就能直接反映出指针的位置,具体原理如下:

(1)电机通过橡胶传动带联动,再通过蜗杆和齿轮将电机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皮带的水平运动。

(2)皮带的位移用指针和刻度尺来表示,刻度尺共分为16大格,每格1cm,最小刻度为1mm。皮带移动带动右端一个多线圈电位器转动,通过改变阻值来改变反馈电压,此电压被同时送入控制接口插座in0脚(已经接到9112的16路模拟量输入端口中的0号端口)。当皮带在16cm范围内变化时,in0脚的位置反馈电压将在0~+5v范围内线性变化。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或采集此电压来计算当前的指针位置。(3)实验平台使用四相步进电机,电流脉冲由a、b、c、d四个引脚输入。a、b、c、d已经接到9112内16路数字输出端口的4、5、6、7四个端口上,即从9112依次输出0010h、0020h、0040h、0080h,可以使步进电机正转;依次输出0080h、0040h、0020h、0010h,可以使步进电机反转。

四、实验内容 1:总体设计

实验通过上位pc机控制实验平台实现电机的闭环控制。

上位机通过labview虚拟仪器控制9112数据采集卡与下位硬件平台数据端口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下位硬件平台的闭环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下: labview 数据接口 2:前面板设计 labview程序前面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模式选择区域、控制区域以及显示区域。

模式选择区域如下:

该区域用来选择系统的工作模式,当设定系统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时,程序自动控制电机转动,使得标尺移动到指定位置,当设定系统的工作模式为“手动”时,通过手动控制电机的移动方向,使得标尺移动到指定位置。当按下“停止”按钮时,系统停止运行。

控制区域如下:

该控制区域在系统工作在手动模式时起作用,在手动工作模式下,当按钮处于“左移”位置时,标尺指针向左移动,当按钮处于“右移”位置时,标尺指针向右移动。

显示区域如下:

设定位置标尺用来预设定标尺位置,作为实际标尺移动的参考标志,实际位

置标尺动态的显示当前标尺的位置。

示波器显示两条曲线,曲线一显示的是标尺设定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二显示的是标尺实际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示波器可以动态的显示出指针实际位置曲线不断接近设定位置曲线,最后重合在一起。3:程序流程图

程序运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程序运行时,首先判断系统的工作模式,如果为手动工作模式,则判断手动控制按键状态,如果为左移,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左移,如果为右移,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右移。如果系统处于手动工作模式,则判断指针实际位置是否等于设定位置,如果相等或者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则不移动指针,如果不相等则判断实际位置与设定位置的大小,如果实际位置小于设定位置,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右移,如果实际位置大于设定位置,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左移。4:关键部分程序实现(1)读取实际位置

前面是9112采集卡初始化部分,后续为电压采集模块,由于满度电压输出为5v,对应的标尺刻度为16厘米,所以结果上述运算可以得出标尺指针的实际位置。

(2)控制电机正转

篇8:美国大型测试报告的功能及启示

大型测试分数报告应如何向教育相关方提供其关注的核心信息, 它还具备哪些为人忽略的功能?对美国大型标准测试分数报告的框架、特点及功能的探索可为此提供有益借鉴。

一、美国大型标准测试报告体系

美国大型测试分数报告主要源自两大测试体系。一方面是由国家教育进步评估组织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 根据国家评估理事会 (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NAGB) 框架实施全国4, 8及12年级的数学、阅读、科学等学业测试, 向公众发布国家报告卡 (National Report Card, NRC) 及参评州的测试报告。另一方面各州基于课程标准对3~12年级学生实施标准化测试, 生成独立的州学业报告。联邦政府可通过根据国家及州的测试分析报告, 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实施绩效问责。

二、国家大型标准测试分数报告框架

在共同核心州立标准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 及基于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新一代测试运行之前, 美国以州立课程标准的测试为主, 各州学业成绩不具可比性。而基于NEAP测试结果的国家报告卡一方面可为各州提供衡量学生进步的共同尺度, 使参评各州可横向比较学生学业成就;[3]另外, 它向总统、国会和州领导及公众提供教育发展趋势的信息, [3]并通过分类比较历年不同群组学生学业差距, 成为联邦政府监测全国教育公平的重要依据。

历年NAEP测试的国家报告卡的报告框架主要分为四方面:测试成绩的总体趋势、各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学科领域的成就水平描述及各州学业成绩比较, 并以常模参照和标准参照的方式报告学业成就的变化。

1. 测试结果的总体趋势

NRC首先呈现所有学生测试报告的总体学业成绩, 便于公众和决策者了解最新的学业情况。以2011年NAEP数学测试为例, 报告首先以图表纵向比较历年4, 8年级学生数学全国平均量表分和百分位等级趋势, 宏观描述全国测试组情况, 如4, 8年级学生在2011年测试的总体平均分高于历年测试平均分。

2. 测试群组的成绩比较

NRC分别以民族、种族、性别、经济背景、学校类别、是否使用辅助工具等社会经济指标区别参评学生群组, 分类比较不同群组的学业表现。[4]具体为黑人、白人及西班牙裔美国学生群;男、女学生群组;公立、私立及特许学校学生群;参与减免午餐计划与未参与减免午餐计划等学生群学业成绩的平均分值及差距比较 (gap) 。

3. 各州学业的分析比较

NRC对参评各州成绩历年分值及在全国各州相对位置的呈现, 生成各州独立的成绩报告单和图表。其对参评各州成绩的报告, 不仅包括对各州成绩的总体描述, 还详细提供各州具体的教育背景资料以供参考。如NAEP对2011年参评的科罗拉多州 (Calorado) 学业成绩报告, 除了呈现州在全国学业成绩相对位置、各科历年成绩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还包括对学校与学生特征的具体背景描述, 详细的教育背景信息为州级学业成绩的比较提供了相关的诠释维度。

4. 学科领域的学术表现

NAEP报告卡通过详细解释试题图式 (Item map) 、基准分设置 (Cut score) 、测试试题举例及测试成就水平描述等方法报告学生在合格、精通和优秀三个层次的学术能力, 即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以此分析学生对学科领域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状态。如NAEP中4年级、8年级数学测试达到熟练程度的学生, 可以综合运用程序性知识和概念理解以解决数字的属性及运算、几何、测量、代数、数据分析等五项测试领域的问题。

三、州级大型测试报告标准及特点

除了NEAP测试报告外, 当前美国有48个州和地区根据州立K-12学术标准及测试框架发布州级报告、学区报告和学校总结报告。以科罗拉多州为例, 它是较早参与NAEP的全国性测试并在2003~2011年间数学及阅读测试成绩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州。[6]科罗拉多州制定了学业成绩评价的三个主要指标, 即学术成就水平、学术发展和学术发展差距等级。[7]这三大标准是所有学区及学校测试报告要遵循的主要框架, 报告要呈现这些主要评价指标的实现程度, 如学区和学校是否达到年度适当进步 (Adequate Yearly Progress, AYP) 、学生的学术水平、学校发展等级、学术进展等信息, 是否有适当的发展和进步是目前州对学区及学校办学绩效问责的主要依据。

与NAEP报告相比, 州级报告除了以图表呈现3~10年级各类学生达到及格、精通、优秀的人数及比率外, 对参评学生的分类指标更具体。增设了如残障儿童、提供适应性测试情况、参与联邦Title 1项目、入学时间、是否移民等指标。对各亚群体 (subgroup) 的分析也更详细, 如对残障儿童的分类具体到有限认知能力、特定学习障碍、语言障碍等, 便于更具体全面掌握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业状况。另外, 与NAEP报告功能不同的是, 州的学业报告主要用于教学改进及对学区和学校的绩效问责。

四、美国标准测试分数报告的功能

1. 提供相关方教育信息

各级标准测试学业报告的目的首先在于满足不同相关方对教育信息的需要。Stiggins R.J曾专门分析各利益相关方, 如立法者、公民、州教育部、校董事、教师、家长和学生等所需的测评报告。[8]国家及州的标准测试学业报告卡和州级标准测试的分数报告满足不同层级的教育利益相关方对教育信息的需求。总统、国会和州领导可根据NAEP国家报告卡提供的教育发展趋势信息, 做出宏观的教育决策;州政府、立法者、领导和州教育家可以根据州级标准测试分数报告设计教育政策, 检查州、学区和学校表现以做出评审决定;教师、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根据州学业报告了解学校的相对位置和进步情况。

2. 监测全国教育质量

监测全国教育质量是美国开展各级标准学业测评及提供各类测试报告的初衷, 也是为改变20世纪80年代课程标准改革前那种课程设置混乱、学术水平差别迥异的局面做出的有力尝试之一。而通过设置统一的课程标准, 实施NAEP的全国性标准考试和州级标准测试及发布成绩报告, 可横向比较分析全国各州各类群组的学业情况。由此有效掌握全国教育目标的实现状况, 监测各州学生学业成绩的发展趋势, 以便及时诊断问题和采取措施以提升教育质量。

3. 实施绩效问责制度

美国对公立学校绩效问责的主要依据是各级报告中学生的测试成绩。根据NAEP的测试报告, 如果州2年都没有实现适当年度进步 (Adequate Yearly Progress, AYP) 目标, 联邦政府将提供技术支持。各州根据州标准测试报告结果, 对于接受联邦和州教育资金的公立学校, 连续2年没有达到适当年度进步的学校, 必须提交学校发展计划;连续3年没有达到适当年度进步, 要有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如提交学校发展计划及提供补充教育服务;而连续5年没有达到的学校, 学区要对其进行重组。[9]

4. 监督不同群组学业成就机会

NAEP和各州标准测试报告都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分类报告, 其分类指标对应联邦政府的Title 1专项教育拨款的划分标准。旨在为保障处境不利儿童的学业成就负有教育责任, 特别是促使不利处境儿童达到州的学术成就和内容标准。[10]对处境不利儿童要对其提供适应性考试、个性化的教育项目及学业成就水平等指标的报告, 以达到对联邦要求教育满足及降低高水平儿童与低水平儿童的成就差距, 特别是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处境不利儿童与优势儿童之间的差距, 保证所有儿童有达到州学术成就标准的最低熟练度的要求。

五、对我国大型测试学业报告的借鉴

尽管美国各级标准测试学业报告在报告目的、评价对象、报告对象、评价框架和报告结果上各有不同, 但也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和目标。我国作为考试大国, 并不缺乏统一的大型标准测试, 但我国对标准考试学业成绩的报告不够重视, 对学业结果的解释和运用过于单一, 美国国家及州测试分数报告可为我国的学业成绩报告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1. 设置学业报告框架

美国主要根据测试规模和目的、测试内容领域和参与测试的群体特征设置分数报告的框架。除了州与国家水平、州内各学区和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外, 还有与历年成绩的纵向比较, 展现在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报告通常是常模参照和标准参照的结合, 既能表现相对位置, 也能结合测试内容解释学生的学术水平。

我国也存在各种类型和规模不一的标准测试, 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测试规模、评价对象、报告对象、测试领域等特征设置各级测试的报告框架。这首先要求测评报告发布方要分析测试领域、测试目的及测试利益相关方的核心关注点, 分层提供各相关方有针对性的测试报告, 以免对测试结果的报告不足或过度。另外, 需要改变我国单一的测试原始分数报告, 以免对师生所需教学改进信息反馈不足。

2. 重视诠释学业数据

测试报告中的数据和图表要有相应的诠释, 必要时结合测试的内容领域和参评者的背景信息, 为报告的理解和应用提供参考。测试报告首先是基于测试框架或者测评内容标准对分数数据的解读, 因此, 对学生测试成绩中的量表分、成就等级及百分位等分值, 要有基于测试标准的诠释。如4年级数学、阅读处于熟练水平的儿童, 他们的学术水平如何, 他们知道什么, 能够做什么。

另外, 注重挖掘数据隐含的教育背景信息。美国各州教育发展不均衡, NAEP测试对各州成绩比较的同时给出该州的学生特征、师生比、生均投入、全职教师人数等重要相关信息。这些诠释使报告对象在看到测试结果的时候, 不会根据学业成绩的线性特征简单处理而做出错误判断。我国也存在不同地区和省份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各类标准测试报告中结合学业数据背景信息的诠释, 可客观了解各地区教育的真实绩效。

3. 分类报告测试成绩

将经济社会文化特征作为参与测试学生群组的分类指标可及时发现各类学生群组的学业差异, 以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状况。美国关注移民阶层儿童、流动儿童、残疾儿童、文化不利儿童及低收入家庭儿童等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不论是NAEP国家报告还是州测试报告, 都分别从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分类报告学生成绩以关注弱势群体儿童学业成绩的改善及受教育结果的公平。

我国同样重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问题。借鉴美国大型测试对分数报告的分类指标, 我国可根据弱势群体特征建构分数报告的指标, 如将学生的流动状况、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享有的教育资源等作为测试结果报告的分类指标, 以诊断弱势儿童学业状况并采取相应教育补救措施。

4. 合理应用报告结果

测试报告的应用要注重其等级评价、问题诊断与改进教育的三重功能, 而这三种效力的发挥则需要借助行政、财政和市场三方的合力。作为教育分权的国家, 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教育法案及绩效问责制, 根据可衡量的适当年度进步分配财政拨款, 对州、学区和学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并对不合格的学区和学校采取教育整改纠正措施。

相较于美国, 我国的测试报告则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用于等级评价及奖惩实施。对学业结果相对较差的地区和学校较少提出针对性的专业纠错和整改措施, 也没有提出促使其取得相应进步的教育计划。因此, 我国需要重视发挥测试报告改进教育质量的功能, 并多途径发挥其效力。

摘要:作为教育评价科学发达的国家, 美国重视大型标准测试的结果分析, 通过设置专门的分数报告框架、建构学生群组的分类指标及多维诠释数据等方法, 使测试报告发挥了向相关方提供教育信息、监测教育质量和绩效问责等重要功能。我国应分析借鉴美国教育评价方面的成功做法, 改变传统教育评价和测试分数报告过度重视原始分数的现象。为相关层面提供客观全面的教育信息, 充分发挥测试报告改进教育质量的功能。

关键词:大型测试报告,分类指标,绩效问责

参考文献

[1]田霖, 王桥影.反馈研究对改进教育考试分数报告的启示[J].考试研究, 2011 (1) :65.

[2]杨志明.中美教育考试分数的报告与使用之简要比较[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08 (7) :51.

[3]NAEP.Comparing NAEP and State Assessments[EB/OL].[2010-01-04]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about/comparing_assessments.asp.

[4]NAEP.How Results Are Reported[EB/OL].[2012-07-12].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about/nathowreport.asp.

[5]NAEP.Mathematics 2011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AT GRADES 4AND 8.The Nations Report Card:Mathematics, 2011[EB/OL].[2011-10-27].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pubs/main2011/2012458.asp.

[6]NAEP.state profiles[EB/OL].[2011-10-27].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states/.

[7]Colorad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District Accountability Handbook[EB/OL].[2012-09-01].http://www.cde.state.co.us/Accountability/Downloads/DistrictAccountabilityHandbook.pdf.

[8]汪贤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的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147.

[9]赵中建.质量为本, 美国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37-4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测试述职报告】相关文章:

性能测试报告04-20

大屏测试报告04-29

刀具测试报告05-07

测试总结报告05-22

系统测试报告05-30

热测试报告范文05-21

测试报告样式范文05-24

安检系统测试报告06-22

测试报告格式要求06-24

客户体验测试报告07-07

上一篇:教师包保学困生责任书下一篇:公司晚会节目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