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

2022-09-10

第一篇: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

关于《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1年7月底,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人大代表、省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并在浙江人大网、地方立法网上发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同时,派员先后赴宁波、象山、桐乡等地进行立法调研,进一步听取当地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和省人大代表以及村(居)民委员会等方面意见。9月6日,召开省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意见。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初审报告,以及各地、各方面的意见,法制委员会对草案作了多次研究、修改,提出了草案修改稿。9月14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修改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河道的范围。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草案未对河道的范围进行界定,实践中易产生歧义。为此,根据国务院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和我省河道管理实际,将河道的范围明确为江河、溪流、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由于蓄洪区、滞洪区在管理要求和措施等方面与一般河道存在不同,建议在附则中明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草案修改稿第二条、第五十四条)

二、关于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河道管理职责和行政处罚权。草案第七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日常检查、维修养护和其他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并协助河道主管机关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其他河道的有关管理工作;草案第四十八条赋予其行使二千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权。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不少地方提出,草案关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河道管理职责的规定不够明确,以罚款数额而不是具体违法行为授予乡镇政府行政处罚权不尽科学合理;同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目前还缺乏必要的执法力量,随着通讯、交通发展,县级河道主管机关可以及时查处河道违法行为。为此,建议删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依法行使二千元以下罚款的规定,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职责做好本区域内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并按照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本区域内河道堤防、护岸的维修养护和河道的清淤疏浚、保洁等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劝阻破坏堤防安全和污染水面的违法行为;对劝阻无效的,及时报告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草案修改稿第五条第三款、第三十三条)

三、关于无堤防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标准。草案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有护岸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以及护岸顶部迎水侧向陆域延伸不少于五米的区域;其中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护岸顶部迎水侧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七米。无护岸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为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农委和有的地方提出,划定管理范围后,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行为受到相应限制,范围不宜过大,规定为不少于五米或者七米,在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难以做到,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为此,建议区别平原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不同等级河道之间的不同特点和差异作不同规定,即平原地区无堤防县级以上河道不少于五米,其中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不少于七米,平原地区无堤防乡级河道不少于二米,其他地区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并增加河道具体管理范围划定程序的规定。(草案修改稿第十八条)

四、关于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洁。草案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对设区的市、县(市、区)河道主管机关定期进行河道淤积情况监测并进行清淤疏浚,以及河道主管机关划定河道保洁责任区、落实责任单位、加强保洁工作的巡查和监督检查等作了规定。有的地方提出,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洁是河道管理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实践中往往因责任主体、资金保障等不明确影响和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有的地方河道淤泥未经无害化处理即利用,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危害。为解决河道清淤疏浚和保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增加规定,清淤疏浚计划应当明确清淤疏浚的范围和方式、责任主体、资金保障、淤泥处理等事项,淤泥利用应当经无害化处理,符合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健康、安全的要求;河道保洁实施方案应当明确保洁责任区、保洁单位的条件和确定方式、保洁要求和保洁费用标准、保洁经费筹集和监督考核办法等内容。(草案修改稿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五、关于临时占用河道水域的许可。有的地方和部门提出,施工单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有时因施工需要临时筑坝围堰、开挖堤坝、管道穿越堤坝、修建阻水便道便桥,这些行为对河道影响较大,为保障防洪、堤防安全和排涝畅通,应设定临时许可,加强事前监管。为此,建议增加相应规定。(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七条)

六、关于河道采砂许可。草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开采砂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申请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农委和有的地方提出,采砂的单位和个人为同一事项需向两个部门提出申请,手续过于繁琐,应当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申请人。为此,建议将其修改为:“采砂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的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采矿许可证申请后应当转送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批准的采砂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送达。河道同时属于航道的,应当事先征求同级航道管理机构意见。”“河道砂石开采权,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招标等公开、公平方式出让。河道砂石开采出让方案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出让方案应当明确采砂范围、数量、期限、作业方式、作业时间和弃渣弃料处理、采砂场所恢复、违约责任等。”“申请采砂许可证,应当按照规定取得河道砂石开采权,并具备砂石堆放、作业设施设备和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条件。”(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九条)

此外,还对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条款顺序的调整。

法制委员会认为,《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经过多次修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切合浙江实际,内容已比较成熟,建议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通过。

以上报告和《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请予审议。

第二篇:浙江省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更新时间:2010-11-15 10:28:37 作者:

浙江省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 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2010-9-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积极响应水利部、财政部部署开展的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我省河道治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河道为河道集水面积在200 km2以下(平原河网地区指县级以下河道),水域面积小于100亩的湖泊(荡、漾),其中已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杭嘉湖圩区整治规划和“强塘”工程规划中的项目不得列入。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省级计划的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宁波市的项目可参照执行,列入中央计划的项目要符合中央的项目管理办法。

第四条 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负总则,项目所在地的乡镇级人民政府负责项目的实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项目的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按省财政厅、水利厅有关办法执行。

第六条 各地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鼓励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生态治水。要加强建后维护管理,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巩固综合整治的成果,维持农村河道良好的水环境面貌。

第二章 前期管理

第七条 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必须编制县级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及项目初步设计,其中涉及到征地、环评、水保等相关环节的,还应严格履行相应程序。

第八条 规划以县(市、区)为单元,以改善农村水环境为目标,兼顾行洪排涝,根据《浙江省县(市、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要求进行编制。结合生态省建设、中心镇、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统筹考虑,量力而行,科学谋划,编制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

第九条 规划应选择具有水利水电咨询、设计丙级及以上资质的单位承担。规划成果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复。其中涉及跨行政区域的规划应由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审核同意后,再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复。

第十条 初步设计应以批复的规划为依据,以乡镇为单元,根据《浙江省乡(镇、街道)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初步设计编制技术要求》进行编制,一个乡镇、一个项目、一套文本。

第十一条 初步设计应选择具有水利水电设计丙级及以上的单位承担,超过规定限额应通过招投标选择确定设计单位。设计成果由县级相关部门批复。设计变更应履行相应程序。施工图审查参照《浙江省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试行)》执行。

第十二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前期工作管理,做好河道测量等前期环节,保障前期投入,确保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科学设计;发现有设计质量低劣、虚列项目、虚增工程量和投资等不良行为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并作为职称评定、资质管理及有关考核评比的依据之一;应当给予处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管理主要包括建设主体的确定、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按照相关的资金财务管理要求执行,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由乡(镇、街道)政府组织实施。乡(镇、街道)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项目责任人,对项目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资金使用及投资效益等全面负责。

第十五条 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除群众投劳的小规模建设工程外,需实行施工招投标。项目的施工单位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招标工作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执行。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担。

第十六条 项目实行建设监理制。工程监理按《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和《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执行。监理单位必须具有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建设监理资质,配备符合要求的监理人员。对于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标段,可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监理质量的前提下,按区域采用联合委托监理等方式进行监理。

第十七条 项目实行质量与安全监督制。试点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责任单位应是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单位应主动接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质量体系的监督检查,并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到相应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监督手续。

第十八条 参建各方应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实行建设单位负责、设计与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及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单位在与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应有相应明确的质量责任条款和工程质量目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目标要求。

第十九条 参建各方应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试点项目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工程信息统计制度,落实统计人员,按有关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统计信息。

第四章 验收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工程验收参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及相关规定,适当简化验收程序,但必须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 护岸、堰坝等工程应加强基础处理等重要隐蔽工程的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可分段进行,完工一段验收一段,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二十二条 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应通过建后断面复测的手段来进行竣工验收,断面复测费用应计入规划及设计方案的工程总投资中。

第二十三条 严格按照有关验收规程及时组织完建工程的验收,立卷归档制度完善,验收后及时把有关资料整编归档,档案完整、规范。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浙江沿海地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

9”温阴少7v

(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杭州,310016)

摘要通过对温州市、瑞安市河道综合规划工作的总结、对具有防洪、排涝、排污、生态环境景

观等多功能的城市河道,在规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登治规划原则、客水外dF规划思想在防洪规

划中的运用;河道整治断面形态的选择,及截污与引水在治污中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计性的论述。

关镇词规划互鱼排涝鱼些巴望至空全鱼—舶县‘1

别言

抡角J4歹j

浙江沿海地区的城市河道通常都具有防洪、排涝、生态环境景观等综合的功能G随着改

革开放不断深人,城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河道两岸的土地得以开发利用,城市化程度不断 提高,结果使得城市河道的功能受到损害: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治理直接排人河道、造成

河水严重污染,水质恶化,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河道上设障建筑,建筑、生活垃圾任意

倾倒、使得河道过水断面减少而降低了城市防洪,排涝的标准c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 对环境的高标准要求,必须对城市河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规划,以达到“碧水、蓝天、绿岸”的

环境要求。

通过温州市、瑞安市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的工作,对整治规划的原则,城市防洪规划中采 用“客水外排”的规划思想,河道整治断面形态的选择以及治污的根本措施——戴污与应急 临时措施——引水的关系等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的原则

沿海城市河道治理,综合性大,专业性强,又具有很大社会效果c城市河道规划是城市 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因此,在制定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时必须服从城市整体规 划的要求c温州t瑞安两市的市区河道整治滞后于城市经济建设,河道两岸高楼耸立,繁华 的商业区、工业区到处可见,但河道污染严重,臭气冲天,河两岸成了天然垃圾场G这与现代

化的城市极不协调,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形象,降低了城市的品佐。有些河道两岸的经济开发 区建设,新型商业区、生活区沿河而建,没有留足沿岸绿化地的宽度,造成景观绿化规划时的

被动与困难c所有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与河道综合治理同步进行。在治理规划中并要贤彻 我国有关《水法》、《防洪法》、《城市规划法》与《环境治理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e协调好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制定出来的规划既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又切合实际,经济合理。

河道污水治理必须从污染源治理与截污入手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城市河道不应该是工业、生活污水的纳污之地。但是,温 州、瑞安两市的河道污水绝大部分是来自经济发展后工业区、商业区的工业污水和居民的生 活污水,随着这些污水量的增加,河道水质越来越恶化,造成了严重的污染c所以治污的根 本措施是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做到大中型企业的工业污水必须经过治理达标后排放,而排放

的污水又通过截污系统工程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人欧江与飞云江,而不允许排入市 内河道。由于污染源治理与截污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它投资大,难度大,且其主要 效益是社会效益。因此,在经济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往往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充分重视, 即使认识别了河道污染的严重性,也仅采取临时性、投资少的治标措施,如临时性处理河道 内的污染物和垃圾,临时引水补无河道水量以达到水质暂时的改善G我们认为这些临时性 的治标办法不是根本解决河道水污染的措施,决非长久之计。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加强截 污工程建设力度,才是根本的出路。温州、瑞安两市截污工程都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只是支 管,接户管网络尚未完善而不能无分发挥工程效益,这是很大的浪费c因此,城市河道的水 污染治理首先要政府领导重视,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精心设计,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根本上

从污染源治理与截污人手。从两个城市河道水污染治理规划工作中得到启示,只要河道两 岸的截污率达到70%,河道水污染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如果截污率达到如%以上,则水

污染面貌就可得到根本性的改变c

关于城市河道防洪规划中容水外排的规划思想问题

沿海城市一般均位于沿海冲积平原,造成洪灾的原因是由于台风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洪 水特性来水量大,历时短,山区洪水汇入城市后河道排泄不畅而成灾。以温州市“9

9、9.4”特

大洪水为例:99年9月4日温州地区受广东、福建台风外围影响,温州市从4日清晨突降暴

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是历史上从未遇到的,I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43nW,三小时最大降雨

量347M,日最大降雨量393M,这次特大暴雨已远远超过百年一遇。三溪(郭溪、翟溪、雄 溪)洪水很快汇流,捅入温州市区,使内河水位陡涨,从4日清晨4时至6时仅两小时,西山

站水位从3.21m猛增至4.17m。根据洪水成灾的成因分析,如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拒山区

来水于市区2A〔,并另开渠道或隧洞引导山区来水绕开市区,直接排入颐江(即客水外排的 规划思路)就可减轻市区河道防洪压力从而达到提高市区河道的防洪能力,减轻灾害损失的 目的。根据此规划思路具体的工程措施如下:1.建三溪徘涝隧洞及卧旗水闸,专排三溪来 水。2.在郭溪,巨溪与外围提交汇外建二座控制闸,使三溪供水不入市区而在非汛期两控制

闸仍然开启,使上游优质水流入市内河道,补充水量,改善水质。3.在温瑞塘河和瑞安交界

处帆游建控制闸使市区成一独立封闭排涝系统c此规划方案经水利计算结果表明:实现规 划治理工程之后,市区内河的防洪排涝能力从原来的五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即使遇到 50年一遇洪水,市区大部份地区淹没水深在O.Im之内,淹没时间也仅1.0小时左右,这对

城市防洪是允许的。同时与现状相比,涝区水位可下降0.2m—0.3m,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在有条件的沿海域市地区,采用“客水外排”的规划思路是值得提倡的

城市防洪中设计暴雨的问题

在城市防洪规划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是如何合理推求设计暴雨及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 等问题。沿海域市防洪的特点是洪涝灾害成因多以台风短历时暴雨为主,而且城市内以大、 中工业企业,商业区,经济建设区及居民区为主,它要求洪水(最多24小时)在短历时内尽

排走。而不允许有一天或几天的淹没情况发生。城市洪水一部分通过地下管网直接排人大 江(或通过管网先排人内河,再排人大江),另一部份通过内河,经过沿海各闸排人江海c因 此在进行设计暴雨频率分析时,应该采用短历时(1小时,3小时,6小时至多斟小时)的暴 雨资料为样本,进行频率分析e它不同于以农田为主的排涝计算,允许三天降雨,四天排光. 可采用长历时暴雨资料为样本进行频率分析。这是城市防洪在设计暴雨频率分析中不同于 农田排涝的区别之处。

在求得短历时设计暴雨之后,还有一个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问题,它将影响到城市河道 过水断面大小的确定c

目前,城市防洪排涝有关规范没有对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作明确规定。我们在温州、瑞 安两市的河道规划中,根据水利部门的有关规定,选用了短历时(如yh)暴雨同时满足相J2 频率的其他短历时(如]2h、6h、3h、1h)的雨型来进行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例如温州市5任

频率24h的设计暴雨量为2肋nm,它的24h时程分配中也包括了相应频率(5髓)的12h (213M),6h(]72M),3h(132M)及1h(77M)的雨量分配。这样的设计雨型能反映同频率

各种短历时降雨的实际情况。采用的计算公式为“浙江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推荐的经验公 hk=(24/t)IM—t·HNPBk

式中:

hL:L时段的毛雨量

HM:24小时设计暴雨

Bk=K1—RP—(k—1)’—”

城市河道断面形态问题

叩:暴雨衰减系数

BL:暴雨分配系数

L:时段数

城市河道两岸大多为城市繁华地区,河道除了在汛期排洪、排涝的要求外、河两旁平时 又是人们休思的场所。过去,人们在城市河道断面形态规划设计中往往注重防洪水利的要 求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要求。随着城市品位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 河道规划时对断面形态,除有足够大的尺寸排泄洪水外,还应重视体现生态、景观方面的要 求。

目前,温州、瑞安地区河道断面形态一般都采用A—单一梯形断面。它的优点是施工简 单,投资费用相对较少。但缺点是在平常枯水位或常水位时,水探浅,流速小.容易淤积.每 年要清淤,增加了运行管理费用。同时不满足生态环境要求,这类形态河道,使人们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感和视觉的美感。

断面形态D一复式断面.我国台湾高雄市就采用这种形式,它的优点就是在平常枯水位

或常水位时,过水断面窄深,能保证在枯水,小流量时断面流速比较大,保持河床不淤积。洪

水时流量大,水位上滩,主槽部份水深大,流速也大,也能保持主槽常年不淤。在枯水、常水

位时,滩地外露,滩地上可铺上草皮,增加自然美观又可供人们休愁、娱乐,视觉与亲水感都

很好。护岸除能保证洪水期防冲要求外,尽量做成软式稳定的结构。

A断面:单一断面

B断面:复式断面

沿海城市,河道综合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迅猛 发展,已越来越得到重视。由于城市河道大多具有防洪、排涝、生态环境等多功能作用,因此

城市河道规划涉及的面广,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所以,要完成一个高水平,高 质量的河道综合规划,首先要当地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资金落实. 统一实施。

城市河道综合规划又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中所涉及到的诸如水文.河道整 治,污水治理,同时还要满足生态环境要求的河道断面形态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与探讨,以上提出的一些看法,仅是在进行温州、瑞安两城市河道规划中的一些体会.供大家

讨论,以便抛砖引玉,进一步提高城市河道规划的水平。

第四篇:河道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河道管理条例

(2011年2月28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防潮安全,发挥河道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改善城市水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特区内河道的规划、整治、维护、利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活动。

人工水道、蓄滞洪区、防洪防潮海堤的规划、整治、维护、利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活动参照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河道,是指流域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自然水流。

第三条 河道管理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水务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河道的统一监督管理。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水务主管部门)按照市、区河道分工管理办法负责相关河道的管理工作。市、区河道分工管理办法由市水务主管部门

1 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征求区政府意见后报市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布。

发展和改革、财政、规划和国土、交通、人居环境、城市管理、住房和建设、农渔业(海洋)、科工贸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第四条 河道防汛和清障工作实行市、区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五条 水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海洋、海事、交通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河道管理范围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布。

河道管理范围按以下规定划定:

(一)有堤防的河道,为堤防外坡脚线两侧外延八米至十五米范围内;

(二)无堤防的河道,为河道两侧上口线外延八米至二十五米范围内;

(三)防洪防潮海堤,为堤防内、外坡脚线外延每侧三十米至五十米范围内。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保护河道资源和堤防安全,履行参加防汛抢险义务。

单位和个人依法享受河道便利,参与河道管理,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和监督。

对保护河道资源,参加防汛抢险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区政府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河道整治

第七条 河道整治应当结合城市发展,遵循防洪(潮)优先、全面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统筹兼顾城市水污染防治、河岸带美化绿化景观以及水生态恢复,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防潮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加强河道科技信息管理。

河道整治应当同步建设水文、水质监测以及河道监管设施。

第八条 市水务主管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全市河道整治规划,明确河道的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征求其他有关部门意见,并经市规划和国土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修改河道整治规划,应当按照河道整治规划制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后公布。

水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河道整治规划制定河道整治实施计划。

第九条 河道的规划治导线由河道整治规划确定。 河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不得建设与防洪治污无关的设施。因公共利益确需建设的,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征求水务主管部门意见,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条 河道整治与建设所需资金,按照有关规定由市、

3 区财政分级承担。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河道整治。

第十一条 在河道两岸有条件的区域可以结合周边环境需求,建设人工湿地、调蓄池以及向市民开放的亲水设施。

第十二条 河道整治需要占用土地的,由规划和国土部门按照有关供地程序解决。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河道整治。

第十三条 河道整治涉及航道、河口海域的,应当先征求航道、港务、海事部门对相关方案措施的意见;航道部门进行航道整治的,应当先征求水务、港务、海事部门对相关方案措施的意见。

第十四条 河道整治工程由发展和改革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立项和安排投资计划。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方案按照规定应当经过审查同意的,水务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审查,并根据河道管理权限在立项前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河道整治工程涉及有关设施的,应当征求该设施管理单位的意见。

水务主管部门应当将河道整治计划、经费和堤围防护费收支、效果等内容纳入水务白皮书,每年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维护与管理

第十五条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覆盖或者填堵河道。因公共利益确需覆盖或者填堵的,应当经具有相

4 应资质的单位对其建设方案的必要性和唯一性进行科学论证,由市水务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和国土、人居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审查同意,报市政府批准。

进行水系调整确需覆盖或者填堵河道的,应当符合河道行洪、输水、航运和环保要求,不得危害堤防等水工程安全,不得妨碍行洪和航运畅通,不得影响水资源的保护和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经批准覆盖或者填堵的河道,覆盖单位应当承担防洪排涝、水质保护、工程安全、日常清淤维护责任和费用;填堵单位应当承担改道后河段的防洪排涝、工程安全、日常清淤维护责任和费用。

前款所称覆盖,是指将明河改为暗渠型式,但跨河兴建的公用路桥必须结构型式的除外。

第十六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跨河、跨堤、穿河、穿堤、临河的各类设施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对不符合河道管理要求的,水务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改。

第十七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未经批准的既有建筑物,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强制拆除;经批准与防洪、治污无关,批准期限届满时未依法延期的,应当责令当事人予以拆除,拒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

第十八条 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道。

污水排入河道前应当经过处理。经过处理的入河污水不

5 得超过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超过标准和指标排放的,由相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九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旅游、观光、文体等开发利用项目,应当遵循河道规划和水功能区划,不得影响防洪安全和危害水工程安全,不得造成水质污染,不得妨碍行洪和航运畅通,不得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从事前款开发利用项目,应当遵循本条例有关涉河建设项目的规定,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请批准前,应当申请水务主管部门对开发利用方案是否符合河道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涉及防洪的,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单位应当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条 水务主管部门应当对河堤、海堤及水闸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加强河道安全防护设施建设。

对未达到设计标准、有严重缺陷或者遭到破坏的河堤、海堤和水闸,水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第二十一条 市、区水务主管部门按照分工分别负责相应河道的日常维护管养。

河道实行管养分离。水务主管部门根据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确定河道养护单位。养护经费由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

6 务主管部门同级财政承担。

河道日常维护管养包括:堤防、水闸、泵站、水文站等设施的维护运行及河道保洁、清淤、管理范围内绿化维护、水环境保护、设施安全巡查等。

第二十二条 市水务主管部门依法征收的堤围防护费应当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使用。

第二十三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围垦、耕种;

(二)堆放、倾倒余泥渣土、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或者设置阻碍行洪物;

(三)倾倒、排放泥浆、粪渣等污染水体的物质;

(四)挖砂、抽砂、取土;

(五)网、电、炸、毒鱼虾等水生动物;

(六)其他破坏河道水环境或者防洪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桥梁、码头、道路、涵闸、泵站、渡口、管道、缆线及其他各类涉河建设项目,应当符合跨、穿、沿河构筑物有关技术规定,达到防洪、通航标准以及防洪抢险、工程安全、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和其他技术要求。

因建设前款涉河建设项目,需要改建、扩建、拆除或者毁损原有水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承担改建、扩建、恢复原状和损失补偿等费用。

第二十五条 各类涉河建设项目不得危害堤防安全、降

7 低行洪标准、造成水质污染;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应当符合相关规定;不得影响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或者与被影响的利害关系人已经达成有效协议;不得影响防汛道路的畅通和堤防检查、巡查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六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将涉河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方案报水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水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对涉河工程建设方案出具专门意见。

前款涉河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方案审批手续,可以由本级政府在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中确定一个部门受理申请,并转告有关主管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或者集中办理。

在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实施可能影响通航安全的涉河建设项目的,应当在作业或者活动前报海事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 水务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内部审批职责权限及责任,制定完善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及时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在涉河建设项目立项时,应当将工程用地范围内河段的整治工程纳入建设项目,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所需资金由涉河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负担。

第二十九条 经批准的涉河建设项目开工前,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与水务主管部门或者河道管理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工程建设周期、施工度汛方案、导流措施、建设期防洪安全

8 责任、履约保证措施及河道恢复措施等事项。

涉河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水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涉河工程建设方案执行,并接受水务主管部门的检查,如实提供资料。涉河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建设方案批准后需要变更的,应当重新向水务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涉河建设项目施工时,建设、施工单位应当落实防汛安全措施。施工围堰或者临时阻水堤坝在影响防汛安全时,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防汛指挥机构的紧急处理决定,限期清除或者采取其他紧急补救措施;必要时,防汛指挥机构可以组织强行清除。造成河道淤积的,由水务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进行清淤。

涉河建设项目建成后,水务主管部门应当就涉河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批准的建设方案进行监督检查,认定不符合的,涉河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工程竣工验收时,水务主管部门应当参与验收并就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事项出具意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水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水

9 务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整改的,依法强制拆除,拆除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一)违反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建设与防洪治污无关设施的;

(二)违反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从事开发利用项目未遵循河道规划或者水功能区划,或者影响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或者影响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

(三)违反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或者第二十五条规定,从事开发利用项目或者建设涉河建设项目危害水工程安全或者影响防洪安全或者造成水质污染的;

(四)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涉河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不符合规定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水务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整改的,由水务主管部门依法采取措施,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

(一)、

(五)项规定的,由水务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予以警告;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第

(二)、

(三)、

(四)、

(六)项规定的,由水务主管部门暂扣作业工具,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

10 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九条规定,未经水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擅自开工建设开发利用项目或者涉河建设项目的,由水务主管部门责令立即停工,暂扣违法工具,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前款项目建设行为具备法定审批条件的,由水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或者不具备法定审批条件的,由水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同时依法追究同意进行施工的主管机关负责人的责任。

未按审查同意的工程建设方案施工或者项目建成后未经水务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投入使用意见的,由水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开发利用项目或者涉河建设项目造成河道淤积的,由水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清淤疏浚河道,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清淤疏浚的,由水务主管部门组织清淤疏浚,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因违反本条例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市建设部门应当记入不良行为记录。

第三十七条 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职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责任;构成犯罪

11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对本条例规定的罚款处罚,市水务主管部门应当在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具体实施标准。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12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河道管理条例

(表决稿)》的简要说明

一、有委员提出,第二章的标题与内容不符,建议修改。经研究,《表决稿》将第二章标题修改为“河道整治”。

二、有委员提出,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确需建设的情况”应当从严掌握。经研究,《表决稿》将其修改为“因公共利益确需建设的”。

三、有委员提出,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白皮书内容不明确,建议进一步明确。经研究,《表决稿》将该款修改为“水务主管部门应当将河道整治计划、经费和堤围防护费收支、效果等内容纳入水务白皮书,每年向社会公布。”

四、有委员提出,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了覆盖和填堵单位承担的工作,但是,在实践中,这些单位往往缺少相应的技术能力,建议修改。经研究,《表决稿》将覆盖和填堵单位的义务界定为承担相关责任和费用,如果覆盖和填堵单位缺少技术能力,也可委托相关单位进行相应工作。

五、有委员提出,第十九条规定的“各类开发利用项目”与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各类涉河建设项目”有交叉的部分,建议区别。经研究,《表决稿》将第十九条规定的“各类开发利用项目”修改为“从事旅游、观光、文体等开发利用项目。”

六、有委员提出,第二十二条可以删除,理由是上位法

13 有相关规定。我们认为,本条的初衷是规定水务部门的义务。要求水务部门按照市政府的规定使用费用,保留为妥。经研究,《表决稿》将本条修改为“市水务主管部门依法征收的堤围防护费应当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使用”。

七、有委员提出,第二十九条最后一款规定了水务部门对相关工程验收的内容,建议删去,理由是现在政府部门对工程一般只是备案,而不是验收。经核实上位法并反复研究,《表决稿》对此作了修改,理由是:

一、国家的《河道管理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水务部门应当参与相关工程的验收;

二、防洪安全涉及公共利益,对相关工程进行验收,在实践中很有必要,且该款仅是规定水务部门参与验收。

专此说明。

法制委员会 2011年2月25日

第五篇:河道管理1

**县河道砂石资源费征收标准

根据陕西省物价局、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水利厅(陕价行发[2005]60号)文件,《陕西省河道砂石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人民政府(*政发[2003]25号)文件等相关规定,我县砂石资源费征收计算如下:

一、 *河砂石费征收计算办法

1、河道开采量计算:

以*河1km为例,*河在我县境内平均宽度为180m,(*政发[2003]**号)文件规定,距离左右岸堤角各50m严禁开采,协议规定:开采深度不超过1.0m,实际开采中,河道内上有0.25m左右土、杂草等,河道内正常流水宽度需40m左右,那么河道开采量为:河道长度1000m×(河道宽度180m-左右岸禁采2×50m-正常流水40m)×(开采深度1m-土杂草0.25m)=30000m3。

2、河道天然混合料单价:

河道天然混合料除少量修路垫路基之外,一般没有市场,我县2009年至2010年**高速大量垫路基用混合料市场价每立方米为3至5元,因此混合料取中间价每立方米4.0元。

3、征收比例:

根据陕西省物价局、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水利厅(陕

价行发[2005]60号)文件:“砂、取土及采取混合石和直径大于20厘米的大石,按销售价的35%计收”,因此,我县*河以1km为例,上缴砂费应为:

开采量30000m3×天然混合料单价4.0元×征收比例35%=42000元。开采中由于砂场开采量有限,不可能全段开挖,故砂石厂每年上缴砂费40000元/km。

二、支流征收计算办法

我县两个支流上建有砂石厂,**河流域面积230.1km2;另一条**河流域面积238.4km2;均为*河流域面积2935km2的十分之一,且**河建有堤防,**河道土地复垦河道较窄,均按*河的四分之一,即每年上缴砂费10000元/km。

**县河道管理站

20**年*月**日

上一篇:住建局纪检工作总结下一篇: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