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词语复习教案

2024-05-07

初中语文词语复习教案(通用6篇)

篇1:初中语文词语复习教案

二、词语

教学目标:

1、正确使用词语。

2、正确使用成语。

3、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使用成语。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学习《中考指要》上的考点概述和应对策略,明确词语考试要求。

分析:新课标强调“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其知识点考查主要体现在①根据语境选择实词、虚词、关联词;②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③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④成语的运用与积累;⑤广告词还原赏析,对联、谜语、歇后语填充等方面,并且现在中考主要集中考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成语的运用与积累两个方面。

二、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 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三.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确定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

1.心理揣摩法:如“孔乙己涨红了脸”中的“涨红”表示孔乙己内心极度羞耻、痛苦。2.语境推断法:如“我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狼狈不堪”,“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两句,同为“狼狈”,但意思却不同。前一个意为贫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后一个意为窘迫的神情。

3.联系主题释义法:如“孔乙己一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中的“笑”就可以联系主题解释:冷酷、麻木的笑,透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语言分析法:如“爷爷老了,可是精神很好,老想到田里干活”中前一个“老”为形容词,指年岁大,后一个为副词,指经常、总是。

典型例题:

1.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十几年来,叶江川、谢军这对黄金搭档的成功令许多外国棋手羡慕不已,因为叶江川这种无私的帮助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

黄金搭档: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B、“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豆腐渣:指质量差。)1 C、民办高校争吃“教育蛋糕”。(蛋糕:喻经济利益。)D、小轿车的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颜色蔬菜)....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C.“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D.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4.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张乡绅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指家乡)..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作为代表的范例)..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D.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把大家隔膜起来。(指彼此分离)..(答案示例:1.配合的最好的、最理想的合作者2.D3.A4.C)

四、成语考查 1.考查形式

①考查读音与书写 ②成语积累

③设置情景考查运用 ④字形、释义与运用并举 2.成语误用

常见九种类型成语误用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九、对象用错

1、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2、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④“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⑤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⑥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

⑦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侧目而视”意为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

3、重复赘余

与成语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①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末能去黄浦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陶先生和张老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耿耿于怀”就是“一直” “未能忘记”的意思)

②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

③ 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孑然一身”就是“独自”)

④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不虞”就是“没料到”,与句中“没想到”重复)

⑤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遍体”与“全身”重复)

4、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①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从上文的语意趋势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 “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应当改为“强人所难”)

② 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前后语意矛盾)

③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④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

5、不分轻重

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①刚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②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

③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6、不辨色彩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①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④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⑤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

⑥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

7、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①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②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③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解决美伊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可“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是动态的,绝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8、修饰不当

成语的修饰不当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中心词之间搭配。

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②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恐惧”这一中心语)

③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④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畅所欲言”与前边的“还与调查组的同志”不搭配)

9、对象用错

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

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等等

五、当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完成《中考指要》上评估测试。

六、课后作业:

完成《精通中考》上的词语练习。

篇2:初中语文词语复习教案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辨析实词上,要求注意一些近义实词的用法,尤其是那些常见的近义词辨析。此外,对实词在应用上的考查也是一个重点。“应用实词”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同音、近义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词义方向

1.注意词义的范围

有些近义词的差异,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这方面思考。例如:“战争”和“战役”都是指作战,但“战争”所指范围较大,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战役”所指范围较小,如“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再如:“启用”和“起用”都有“使用”的意思,但“启用”适用的范围是机关、印信等,而“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或免职的官员。①词义范围大小不同。如“事情、事件、事故”这组词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的事情,范围最小。词义范围的不同,还表现在有的词是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如河流——河,书籍——书,树木——树(前者为集合体,后者为个体)。另外还要注意,有的词指称一类事物,是集合概念,不能用数量词修饰;有的词单指个体,可以用数量词修饰。比如“河流”之于“河”,“马匹”之于“马”,是集合和个体的关系。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①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5日________,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A.宣布 B.宣传)②这一个________万象、光彩夺目的计划,不但总结了过去六年间的成就,还绘出了未来幸福生活的蓝图。(A.包含 B.包罗)解析: ①“宣布”指公开正式告诉(大家);“宣传”指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两词范围不同,故应选A。②“包含”和“包罗”同义,都是“里边含有”的意思,但适用的范围依次由小而大,故应选B。答案: ①A ②B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代字画的______是一门比较高深的学问,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专门知识,赝品也会误作真迹。

②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冰岛的经济已到了全面崩溃的______,近日,冰岛政府向世界发出了“求救”信息。

③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 24 个项目名单。这些“新发现”______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A.欣赏

边沿

涵盖

B.欣赏

边缘

囊括 C.鉴赏

边缘

涵盖

D.鉴赏

边沿

囊括

【剖析】“鉴赏”与“欣赏”都有“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趣味”的意思;“鉴赏”还有“鉴定”的意思,语义范围比“欣赏”大。边沿:常用于具体事物,紧靠着边;边缘:是说靠近边的附近,既适用于具体事物,又适用于抽象事物。相比较两词,“边缘”范围大点。涵盖:包括,包容;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根据题意,这只是“全国考古新发现”,不可能是全部的文化遗存,因此应选“涵盖”。【答案】C

2.注意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有的表示程度浅。在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根据句意提供的语言环境加以区别。如: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制造——创造、希望——企望等,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又如:“希望”与“企望”,两个词都是动词,也可作名词,都有“要求、盼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与“失望”相对,但“企望”含有殷切期待的意思,在感情上比“希望”更强烈 ②词义轻重不同。如“损坏”与“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再如请求与恳求,批评与批判,批评与抨击,显著与卓著,妨碍与妨害(前轻后重)等。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①革命化、专业化、________化的高素质联合指挥人才队伍,是国防力量的脊梁,也是统兵强军的先锋。(A.年轻 B.年青)②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表示建交5年多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卫生等领域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事实证明中国政府是一个可________的伙伴,中国人民是多米尼克人民真诚的朋友。(A.信赖 B.信任)解析: ①这是两个同音近义实词,可以从词语的不同语素意义上区分:“轻”,年纪小;“青”,借指青少年。“年轻”指a.年纪不大;b.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有相比较而言之义。“年青”则为处于青少年时期。依据语境,应该选A。②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信任并依靠。词义由轻而重,应选A。

答案: ①A ②A 3.注意词义的侧重

近义词一般有相同的语素,可以忽略;重点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如“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③词义着重点不同。如“精细、精致、精巧、精美”,“精细”着重指细密,细致;“精致”着重指别致,新奇;“精巧”着重指巧妙,玲珑;“精美”着重指美好,漂亮。再如“才能、才华”,“才能”重做事能力;“才华”则重文艺特长。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钧瓷以其古朴的________,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被列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A.外形 B.造型)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___这一技术。(A.沿用 B.采用)解析: ①“外形”侧重于讲物体外部的形状;“造型”是指创造出来的物体的整体形象。钧瓷是独特的、创造出来的,形容钧瓷用“造型”比“外形”更合适。应选B。②“沿用”的意思是“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采用”的意思是“认为合适而使用”。②句中,“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生产维生素C的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而不是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自身过去的生产技术,所以选用“沿用”不合语境,应选B。

答案: ①B ②B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对公平正义的________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②抵达北京的朝鲜代表团面对记者提问,参赛队员都选择了________,发言的只有代表团的官员。

③在央行调整从紧货币政策以前,A 股市场的流动性仍将缺乏,短期内,股市可能维持________的格局。A.苛求

静默

震荡

B 苛求

沉默

振荡 C.渴求

沉默

震荡

D 渴求

静默

振荡 剖析】“渴求”和“苛求”都有“要求”的意思。不同的是,“渴求”形容迫切地要求或追求,“苛求”形容过严地要求。①句是说对公平的迫切要求,应选“渴求”。“静默”重在强调“静”,突出没有一点声音;“沉默”重在强调“沉”,强调有话说、不想说。②句表示朝鲜代表团队员不想面对记者说话,应选“沉默”。“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振荡”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③句表示货币政策引起的股市影响,应选“震荡”。【答案】C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1.注意感情色彩

词语在表达某种意义或概念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具体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如“爱护”与“庇护”,前褒后贬,不可混用。再如:“鼓励”“纵容”,两个词语都有“允许别人做”的意思,但是“鼓励”是褒义词,“激发、勉励”的意思;“纵容”是贬义词,“放纵、容忍、该制止的也不制止”的意思。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如:鼓励、成果、果断。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如:煽动、后果、武断。中性词:不表示褒或者贬。如:鼓动、结果。感情色彩不同,如“成果”“结果”“后果”(褒/中/贬)分析二者感情色彩就能辨析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使用。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后,朝方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来朝投资,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________合作。(A.沟通 B.勾通)②天安门广场热闹非凡,参加国庆游行的60辆彩车经过________连夜后精彩亮相。扶老携幼,拍照留影,游客们尽情挥洒着喜悦。(A.粉饰 B.修饰)解析: ①“沟通”的意思是“使两方能通连”;“勾通”的意思是“暗中串通,勾结”。前者是中性词,后者是贬义词。该句是客观地叙述情况,不含贬义,所以应选A。②“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修饰”则指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观,偏于褒义。结合语言环境,应选B。

答案: ①A ②B 2.注意语体色彩

有一些近义词语在语体风格上有差异,有的是口语,有的是书面语;有的是政论用语,有的是描写性用语。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恰当,就会使整个句子不协调。如“陪同”“陪伴”都是“随同做伴”的意思,但是“陪同”是书面语,多用在庄重的场合,而“陪伴”多用在文学作品中。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口语具有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风格。如:陵墓——坟、兹——现在、苍穹——天空、谈话——聊天、措施——办法、恐吓——吓唬、母亲——妈妈等。④词的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如“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是口语,而“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则为书面语。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郑重场合、理论性文章多用书面语。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___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A.亟待 B.急需)②思考了一夜,爷儿俩决定明早________进城买粮种。(A.动身 B.启程)解析: ①“亟待”比“急需”的书面语体色彩更浓,符合句①具体语境,应当选A。②“启程”书面语体色彩浓,“动身”口头语体色彩浓,结合句②的语境,当选A。

答案: ①A ②A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04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首先披露了亚洲某国________端午节列入该国遗产名录而向联合国申报的消息。②圆明园的废墟时刻在警醒着我们:是八国联军把这里的珍宝________一空,是帝国主义列强把它变成了废墟,落后就要挨打。

③经过长期的准备,美国国家队(梦七队)名单昨天终于________,22 名球员榜上有名。A.想把

夺取

出笼

B.欲将

攫取

出炉 C.想把

攫取

出笼

D.欲将

夺取

出炉 【剖析】“想把”和“欲将”在意思上没有差别,只是“想把”是口头语,“欲将”是书面语。①句用书面语会显得比较严肃。“夺取”指用武力强取或努力争取,是中性词;“攫取”指抓取掠夺,是贬义词。“出笼”比喻坏的作品发表或伪劣商品上市等,含有贬义;“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的,属中性词。【答案】B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1.注意搭配习惯和关系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如“雄伟”和“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来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的雄壮、高大,也可以形容乐曲、绘画的宏大气势;而“宏伟”指大型建筑的规模或计划的宏大,可以说“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但不能说“宏伟的山峰”。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精神;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威力;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等。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资金问题拖了一个月,昨天下午去局里开会时,李局长没等我开口,就冲着我笑,眼神里________出了我苦苦等待的那个信息。(A.透露 B.流露)②10月4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参加世界动物日活动的人们手举斗牛悲惨结局的巨幅照片,呼吁人们关注动物________。(A.权益 B.权力)解析: ①“透露”是指泄露或显露出来,常与消息、风声、真相等搭配;“流露”是指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常与某种感情搭配。据此,该句正确答案应选A。②“权益”指合法的不容侵犯的权利;“权力”,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根据语境当选A。

答案: ①A ②A 2.注意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的不同

词性不同,词语的语法功能也就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词性切入。如“偶然”“偶尔”都表示情况不经常出现,但“偶然”是形容词(属实词),“偶尔”是副词(属虚词),可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如“公然”、“公开”都含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入侵”。“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⑦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如“诞生”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还有句法功能不同,如“突然”(形容词,作状、谓、定语),“猛然”(副词,作状语)。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那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的作品来的。(A.品味 B.品位)②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________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些则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A.内涵 B.蕴涵)解析: ①“品味”意为“尝试滋味”,是动词,常常用副词修饰;“品位”常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是名词,往往用形容词修饰。了解这一语法特点,再对该句语境略加分析,即可发现正确答案是B。②“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是所含的全部内容;“蕴涵”,是动词,包含。根据语境当选A。答案: ①B ②A

四、注意谦敬和适用对象不同

有些词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表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己方,表敬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了解这一点,对辨析与选用词语很有帮助。

近义词在实际运用时,使用对象也有所区别。主要是根据谈话人或陈述对象所处的地位不同而使用的词语不同。如“爱护”与“爱戴”:“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又如“关怀”与“关心”:“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⑤词的适用对象不同。如“关怀”和“关心”,前者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能用于对人;而后者则对人对物都可以用,也不分等级。再如“抚养”和“赡养”,“抚养”侧重长辈对晚辈的养育,多指抚养孩子;“赡养”则是晚辈对长辈而言。

此外,词语还有敬辞谦辞之分,如“鼎力”与“全力”:“鼎力”是对别人帮助的感谢,“全力”则指尽力去帮助别人。又如“惠赠”与“敬赠”:“惠赠”指对方赠予,“敬赠”则指赠予对方。又如“府上”与“舍下”:尊称别人的家是“府上”,谦称自己的家是“舍下”。再如 “光临” 与 “拜访”:宾客来到说“光临”;看望别人说“拜访”。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如果你有困难,我一定________相助。(A.鼎力 B.大力)②我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同学们深受启发,大家纷纷表示长大后一定要好好________自己的父母。(A.赡养 B.抚养)解析: ①“鼎力”是对别人帮助自己表示感谢时的用语,当属敬词,用在句①中显然不妥,应选B。②“赡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抚养”是爱护并教养,用于父母对子女。故选A。

答案: ①B ②A 总结:近义实词是指意义相近的一组实词,可它们的个别语素稍有差异。准确区分近义实词,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斟酌语素,细察差别。这主要指把握近义实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莅临”“亲临”都有“到某处”的意思,但“亲临”强调亲自到,而“莅临”则强调对对方的尊重,多用于贵宾。

再如,“亲密”“亲切”“亲热”都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但“亲密”重在指关系密切,感情好,无隔阂;“亲切”重在指关系亲近,对人热情而关心;“亲热”重在指亲切而热情。再如,“无动于衷”与“不动声色”,“衷”是指内心,“色”是指脸色。诸如此类,只要能准确辨析近义实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就能准确区分近义实词。

2.辨析范围,大小有异。许多近义实词,其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有区别。比如“报送”与“呈送”,前者范围大,指一般意义上的送交上级或有关部门;后者范围小,指恭敬地赠送或呈递。再如,“战争”与“战役”,“战争”的范围比较大,“战争”与“战役”是属种关系。

3.词义程度,轻重不一。从词义的程度上看,近义实词之间往往有着细微的差别,有的程度浅,有的程度深。比如“嘲笑”与“讥笑”,前者是一般意义上的取笑,语义比较轻;后者则是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义较重。再如,“功劳”与“功勋”、“称赞”与“嘉奖”、“惹事”与“肇事”在词义轻重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区别,考生只要留心词义的轻重差别,便能够准确地辨析和选用近义实词。

即时巩固: 1.(2011·济钢统考)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5月5日刚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合理________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________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________困难群体,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A.配置 逐渐 扶持

B.配备 逐渐 扶植

C.配备 逐步 扶植

D.配置 逐步 扶持

解析: 配置:配备布置。配备:一是指根据需要分配人力或者物力,二是指布置。逐渐:渐渐;多指没有计划。逐步:一步一步地;多指有计划。扶持:一是指搀扶,二是指扶住,护持。扶植:扶助培植。答案: D 2.(2011·山东实验中学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09年底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________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

②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往往特别________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③《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________,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________教科书。

A.质疑 贯注 施行 审定

B.质疑 关注 实行 审订 C.置疑 关注 施行 审定

D.置疑 贯注 实行 审订

解析: “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用于否定式,如“不容置疑”。“贯注”,精神、精力等集中;“关注”,关心重视。“施行”,法令、规章制度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而执行;“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审定,审查决定:~计划;审订,审阅修订:~书稿。

答案: A 3.(2011·济南统考)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高三教学进入冲刺阶段,部分语文教师________字词教学,以为这是小儿科,将其交给学生自学,这是教师认识不到位的一种表现。

②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中间只有一次见过《收获》,是我在东北劳动期间,________在一个干部的床头见到的。

③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________,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A.忽略 偶尔 许诺

B.忽视 偶然 许诺 C.忽视 偶然 承诺

D.忽略 偶尔 承诺

解析: 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多指有意的。忽略:没有注意,疏忽,多指无意的。“以为是小儿科”表明是有意而为,用“忽视”符合句意。“偶然”与“偶尔”意思相通,但在用法上有区别。偶尔:与“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与“必然”相对,表示意外。由于句意是“意外”地见到,选用“偶然”合适。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多指大的事情。许诺:答应,应承,多指个体。答案: C 4.(2011·聊城一模)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评判历史人物。

他居然将前代的杀手、同时代的违法者塑造成了英雄或准英雄。________,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刺客们不是经常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上吗?

②华佗不但擅长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________了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可在做手术时减轻病人的痛苦。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显示了美国希望以访华为________,暂时缓解两国间的贸易摩擦的良好愿望,但这并不代表类似的贸易摩擦未来不会再出现。

A.兴许 配制 时机

B.或许 配制 契机 C.或许 配置 时机

D.兴许 配置 契机

解析: 兴许:副词,表示有可能,或许,也许,多用于口语。或许:意思同“兴许”,多用于书面。“或许”用在此处更恰当。“配制”①指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造;②为配合主体而制作(陪衬事物)。“配臵”是指“配备布臵”,多指物品排放或组合,也可用于兵力。契机:事物转化(多指向好的方向)的关键。时机: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多指有利的)。

答案: B 5.(2011·临沂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必须采取更为严格、更为有力的措施,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________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②去年九月份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水电资源告急,国家媒体报道,贵州水电站日均发电量________90%。

③经过全体抢险人员8天8夜的艰苦奋战,山西王家岭矿难抢险救灾工作创造了中国________世界矿难史上抢险救灾的生命奇迹。

A.遏止 锐减 乃至

B.遏制 骤降 甚至 C.遏止 骤降 甚至

D.遏制 锐减 乃至

解析: 遏止,用力阻止;遏制,制止,控制;据语境当选“遏制”。锐减,急剧减少;骤降,突然下降,忽然下降;据语境当选“锐减”。甚至,提出突出问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乃至,甚至,多用于范围依次扩大的语境,据此当选“乃至”。

答案: D 6.(2011·临沂质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________,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②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________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③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________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A.熏染 筹办 督促

B.熏陶 筹措 督促 C.熏陶 筹办 敦促

D.熏染 筹措 敦促

解析: “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醒注意,多用于外交辞令;“督促”:指监督推动,催促使事情做好,多用于日常生活中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答案: C 7.(2011·曲阜调研)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多想办法,积极拓展再就业之路,以便使更多的下岗工人得到合理的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规范建委行政审批行为,建委民工委决定将对建设工程全程办事代理过程和效能实施________。

③中科院围绕“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攻关,________了许多国际新兴、国内空白的科技领域。A.安顿 监察 开拓

B.安置 检察 开创 C.安顿 检察 开创

D.安置 监察 开拓

解析: “安臵”是指人或物有着落,在适当的位臵,多用于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安顿”指一般的安排处理,安排妥当。“监察”是指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检察”是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前者偏重于监督、检举,后者偏重于审查。“开创”开始建立,创建;“开拓”开辟,扩展。

答案: D 8.(2011·济宁阶段性检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前一阵子各地疯狂________的房价成为来京的代表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②治理足坛腐败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反腐工作组短期一整,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才能________足坛的假赌黑。

③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________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A.提升 遏止 而是

B.攀升 遏止 还是 C.攀升 阻止 而是

D.提升 阻止 还是

解析: 提升:提高(职位、等级等);攀升:(价格等)不断上升。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遏止:极力阻止:语意较“阻止”重。而是:前面多与“不是”搭配;还是:前面多与“不管是”“不只是”“不论是”等搭配。

答案: B 9.(2011·日照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也曾拜倒在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请他出面________,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②若再要点些________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③海尔节电空调在山东市场的零售份额实现了环比翻番,牢牢________了山东市场的首位。A.干涉 景致 占领

B.干预 景致 占据 C.干预 景象 占据

D.干涉 景象 占领

解析: “干预”,过问别人的事,是中性词;“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含贬义。“景致”,风景、情致;“景象”,现象、状况。“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占有,从搭配关系上应用“占据”。

答案: B 10.(2011·山师大附中检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各界人士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带着小白花,缓缓地走到王选院士的遗像前,鞠躬________,许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②他的男高音是出了名的,这次艺术节,大家一致推举他代表班级表演,但他________身体不好,说什么也不肯出场。

③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________基本规律。

④课文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适当创新也没错,但是,如何改,改什么,却需要慎之又慎。一味迎合学生趣味,________从事,甚至搞“另类”课改,却未必符合教育的目的与规律。

A.志哀 推托 及其 轻率 B.致哀 推脱 以及 草率 C.志哀 推脱 以及 草率 D.致哀 推托 及其 轻率

篇3: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点滴谈

埃得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标准》规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词语教学中, 单纯的、机械的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所以, 词语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主要采用了几种方法现简述如下。

一、结合字的形体推测词义

汉字是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 有些字的字义可由字形来推测。汉字中90%属于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有密切关系, 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其形旁来推测其含义。如《背影》中“蹒跚” (表示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一词, 形旁是“足”, 可推知其意义与“脚”有关。需要注意的是, 古文中多为单音节词, 根据形旁推测词义的方法非常重要。如《曹刿论战》中“轼” (指车前横木) 字, 据形旁“车”, 可知其与“车”有关。

另外, 汉字中有些字是会意字, 意义要由字体各部分组合而成。如《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的“集”字, 是由“隹”和“木”组成的, 表示鸟儿落在树上, 即:栖息。

二、加强朗读,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义

对词语训练来说, 语感很重要, 只有具有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 才能在阅读中迅速发现关键之处。《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应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读的多了, 见的多了, 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也会跟着提高。而且, 在初中词语之中很少有生僻、艰涩难懂的词, 大多数词语都是学生自己能够理解的。因此, 对于初中的词语教学, 教师可在反复的朗读中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词义。

三、联系上下文,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每篇文章都是由很多个词语组成的, 但其内容并不是每个词语意义的简单叠加, 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把学习词语和理解课文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友邦惊诧论》中“长此以往, 国将不国”一句, 两个“国”字只有与当时的时代背景, 与前后文联系起来, 才能知道:前一个“国”是“国家”, 名词;后一个“国”却是动词, “成为国家”。所以, 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四、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在词语教学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内容抽象的词语, 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努力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中寻找相似的形象, 通过联想理解词语的含义。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用“满脸愁容, 狼狈不堪”描写于勒的外貌。其中, “狼狈”一词, 常见的解释是“窘迫的样子”, 用在本句中显然不通。因此,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曾经见过的乞丐形象, 这样学生很容易便得出“狼狈”在此句中的含义是“困苦”“困顿”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结合字体, 反复朗读,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结合生活实际四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互相矛盾的, 而是可以穿插甚至结合起来运用的。此外,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课内阅读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做到知识的迁移, 从而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

篇4: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复习指导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对该考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要求为“表达应用E”级。具体考查两个层面的能力:⑴正确理解词语,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⑵正确使用词语,即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需要注意的是:考查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近年各地试卷此题的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2010年高考也可能出现综合考查的命题,或者在语言运用题中穿插考查。不管命题形式是否会出现变化,大家一定要坚持扎实复习,做好语言积累,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分类型讲解应对策略:

一、正确使用实词

对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近义词的辨析上,它要求考生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选择词语。近义词辨析要点在于对其“应用”环境的辨识,其对策有:

1. 理解词语的含意。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即“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 明确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囊括、包括”意思相近,“囊括”是全部包罗在内,“包括”是包含之意,仅指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 注意词语色彩。 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包含的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它分褒义、贬义、中性三种情况。高考一般不会考查感情色彩很鲜明的词语,而感情色彩比较隐蔽的词语则要特别留心。如“效尤”和“效仿”,“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含贬义;“效仿”的意思是效法,中性词。

词的语体色彩指词语带有的适合于一定场合、体裁的特点。它分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分科学语体、文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语体色彩中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要依据语言环境恰当使用词语,使表述协调。如“家乡”和“故乡”,“家乡”侧重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故乡”侧重指自己所熟悉的、出生、成长的地方,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和书面语。

不过,词语的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庄词谐用、谐词庄用、贬词褒用等,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高考题一般不会涉及。

4. 辨析词语用法。从用法上看,主要表现在搭配对象不同和词性、句法功能不同两个方面。如“留传”与“流传”相比,“留传”就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搭配的对象是具体的物品,如财产等;“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搭配的对象是故事、消息等。“猛然”与“突然”相比,“猛然”只能做状语,因而是副词,“突然”不仅能做状语,还做定语、谓语,因而是形容词。

二、正确使用虚词

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往往结合实词进行考查,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近义虚词辨析及关联词语等易混虚词的辨析是难点和重点。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需要语感,但更需要理性的分析。常考误用类型有:位置不当、误判关系、词义不清、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滥用虚词、漏用虚词等。应对策略:

1. 从词性角度辨析。如“诚然、固然”,诚然:表肯定语气,语气重;表让步,语气比较轻。 例:发牢骚,诚然也不可少,然而纸上谈兵,终不免书生之见。 固然:表示肯定语气,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让步,语气也较轻。例:茶馆固然不大,不过生意还是兴隆。从意义看二者较难区别,但如掌握“固然”只能作转折连词,“诚然”除此外,还可作副词,那么这二者的界限就相对明显多了。

2. 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例如谦敬副词、常见易混介词“对、对于、关于”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辨析。

3. 对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如:“尽管”表示让步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

4. 对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⑴辨识搭配。关联词语均为成套使用,如在句中只出现一个,我们需要仔细判断是否有遗漏;⑵体察语气,进而明晰逻辑思维关系。如“难道”与“莫非”。

5. 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如“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因果关系;“进而”表示在前一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为,表递进关系。例句:铁道部决定,先评选出各局各厂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而评选出全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此句的“进而”符合递进的表达需要。

三、正确使用熟语

近五年的广东卷均设题考查这一知识点,其重要性无需赘言。熟语是2004年《考试大纲》新增的考点,该考点表述由过去2004年以前的“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熟语不仅指成语,也包括谚语(俗语)、歇后语、格言、惯用语等,表明考查的范围扩大了,语文进一步开放地贴近了生活。常考误用类型有: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八种类型。考查题型一般为两种:一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正确与否,二是辨析近义熟语。正误辨析题占大部分。应对策略:

1. 以成语备考为重点。其他熟语意义比较单一,辨析的难度较小,只要基本熟悉其意一般可以选对,而成语的形成、特点、意义、用法则较为复杂,更能考查学生的积累程度和运用能力,故成语依然是各地区命题中使用和考查频率最高的,也是难度最大的。现将近五年广东高考熟语命题罗列如下:2005年广东卷:莘莘学子、抛砖引玉、毕其功于一役、难以释怀;2006年广东卷:无所不至、不堪设想、众人拾柴火焰高、冰山一角;2007年广东卷:间不容发、妄自菲薄、名噪一时、南辕北辙;2008年广东卷:扣人心弦、怨声载道、义无反顾、怒形于色;2009年广东卷:莘莘学子、运筹帷幄、首当其冲、栋梁之材。不难发现成语题所占的统治地位。

2. 掌握成语的一般特点。⑴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譬如“首当其冲”的“当”,只能读dāng,而不能读dǎng或dàng,因为它是面对、遭受的意思,这种题在字音辨析题中常常出现。⑵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譬如“栋梁之材”常用其引申义,是形容人才难得,而不能理解为木材好;“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⑶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莘莘学子”是指众学子,“莘莘”是用来形容众多的书面语。

3. 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的理解。命题究竟从什么角度来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呢?是近义成语的比较,还是使用方法?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还是使用范围、场合?虽然这些有时会偶然涉及,但是,从近几年的试题看,重点是考查常用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结合语境的正确使用。如: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8年广东考题)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 扣人心弦 B. 怨声载道

C. 义无反顾 D. 怒形于色

分析:答案选D。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此题考查的形式较为灵活。同时,近年命题的趋向也体现了高考成语题所选用的语例多来自现实,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的特点,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4. 熟语(以成语为重点)的运用要注意三个层次的问题。⑴准确把握熟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⑵细致了解熟语感情色彩、适用语体、适用对象、语义轻重、范围大小等语用要素;⑶认真分析熟语与整体语境的逻辑、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的协调关系。

结合近年各地考题和我省考题的特点,可以看出该考点备受命题者亲睐。2010年我省高考试题此考点的题量变化应不大,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考查可能会有命题,单设题考查的可能性小于结合熟语考查或单设题考查熟语。考题形式会更加多元化,在基础题部分会结合考查词语的字音、汉字字形、正确使用词语,其他的语言运用题可能也会有所涉及。命题形式仍将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的比重会适当增加,将词语、成语结合起来混合考查的可能性会增加,需要我们加强此类型的训练。考题的选材会更加贴近时代、生活,会更加通俗化,决定了考查内容多是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的词语(包括熟语),语境也更强调生活的实际运用,生活气息更浓,故生僻的词语和有争议的词语应不会出现在考题中。

篇5:初中语文词语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实词、虚词、成语等。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是否恰当,并掌握词语运用类题目的一般答题规律和技巧。

3.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有关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运用于高考考场实际中。教学重点: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选用实词及判断实词、成语使用的正误。2.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教学方式:

1.从高考真题的分析中总结高考命题方法及趋向; 2。通过精讲、精练典型试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先看下面一封家书: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 您好!

见字如面,您老身体是否茁壮成长?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奋不顾身地学习。日前,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祝爸爸

万寿无疆!

您青梅竹马的儿子:

王强

年 月 日

同学们一定会笑话这封所谓的家书,为什么呢?因为王强同学不懂成语的含意,就滥用 1

成语,导致了笑话。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成语、实词、虚词等的正确使用对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呢。请与老师一起走进词语的世界。

二、正确使用词语的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在此前提下,能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作用。为此,我们要了解把握词义的方法,熟练掌握比较词义的技巧。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涉及到使用实词虚词的常是以下几种题型:单纯的词义解释辨析;结合语境同义词辨析(包括实词虚词),而又以后者为多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词语是建筑材料,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语法修辞都无从谈起。要过使用词语这一关,必须体会积累词语选用词语的方法,掌握解释词语的技巧,了解辨析同义词的角度。“正确使用词语”这个考点属表达运用类,能力层级为E组,几乎年年考,题量为1-2题,分值为3-6分。就实词、成语而言,一是要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能分析词义的细微差别,二是要学会能根据语境来辨析词义,正确选择所需的词语;就虚词而言,主要是能正确运用虚词,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从解题的技巧上来说,希望学生明了高考考查涉及到的题型及其特点,并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

三、真题揣摩。

走进高考,以高考真题来例析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四、词语运用的方法指津。

展示PPT。(略)

五、查漏补缺。

学生提出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老师予以完善。

六、考点小结。

见PPT。(略)

七、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篇6:初中语文词语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一家人相互关爱,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难点: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突破方法:图文结合读句子,对比理解词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家,体会家中的爱与温暖。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揭题。

1、猜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 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板书:看)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画面,指导看图。

这一家人在做什么?你能猜想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这家人看电视啊,可真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2、 学生自由拼读课文。

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说话练习。

说说爸爸、妈妈、奶奶和我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喜欢看 。

三、再读课文,读通语句。

要求:1、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通顺、有感情。

2、圈出要求认识的字。

四、 精读课文,感悟亲情。

(一)第一小节。

1、随文认识“奇妙”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认识“奇”和“妙”积累识字方法。

(二)第二小节。

1、教师范读。

2、自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奇妙在哪里?

随文识记“精彩、关掉”,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猜字谜、结合情景、生活识字)识字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

3、再读这一小节,细细品味。

4、点名展示朗读。

(三)自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奇妙在哪里?

(相同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

1、自读第三小节。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一小节奇妙在哪里?

(四)这时妈妈在干什么呢?学习第四小节。

1、女生齐读。

2、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指导朗读第4小节。)相机学习“音乐、舞蹈”

交流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3、结合生活识字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

(五) 全班朗读最后一节,提示秘密。

(提示:每个人心中都装着爱。)(完成板书)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都能互相关心、体贴家人,所以我们家才会变得如此幸福、温馨。

五、分组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1、总结识字方法。

2、发卡片。每个小组下发生字卡片。

3、小组汇报。

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并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4、检查生字词。

开火车朗读词语,读对了全班同学跟读。

六、再读课文,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之情,读出感情。

七、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爸、全”

2、观察生字,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观察“爸”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抓住重点笔画。

4、教师范写“爸”

5、相同的方法学习“全”

6、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

课后小结

上一篇:学前班秋游活动方案下一篇:党章内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