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师工作职责

2024-05-17

生活教师工作职责(精选8篇)

篇1:生活教师工作职责

生活教师工作总结-生活教师工作总结 生活指导老师工作总结

小编精心推荐

工作总结ppt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指导老师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生活指导老师工作总结关注生活老师工作总结栏目。

生活指导老师工作总结【一】

学校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在生活区这一块,生活指导老师责任重大。学生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这项工作极其复杂,极为艰

辛,具有很深的学问。学生管理这项复杂、艰辛的工作,同时也是创造性极强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面;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国家是这样,现在是法治社会,学校同样也需要是这样,学校也有他的规章制度,不仅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只有这样学校才有起生命力、才有活力、才能够不断的前进。

二:团结协作方面

学生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人、哪一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事。爱护学校荣誉,自觉维护集体团结,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协调各方面关系,发挥互补效应,发扬团队精神,这是对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这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也有利于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紧密配合的教师群体。

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塑造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

雕着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教师,而第一位则是家长。因为学生除

小编精心推荐

工作总结ppt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指导老师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生活指导老师工作总结关注生活老师工作总结栏目。

生活指导老师工作总结【一】

学校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在生活区这一块,生活指导老师责任重大。学生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这项工作极其复杂,极为艰辛,具有很深的学问。学生管理这项复杂、艰辛的工作,同时也是创造性极强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面;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国家是这样,现在是法治社会,学校同样也需要

是这样,学校也有他的规章制度,不仅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只有这样学校才有起生命力、才有活力、才能够不断的前进。

二:团结协作方面

学生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人、哪一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事。爱护学校荣誉,自觉维护集体团结,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协调各方面关系,发挥互补效应,发扬团队精神,这是对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这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也有利于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紧密配合的教师群体。

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塑造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着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教师,而第一位则是家长。因为学生除了学校生活外,家庭生活时间是最长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的思想教育之外,家长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父母是孩

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老师是暂时的,家长却是终身的。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上,完全能反映时代的要求。现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联手”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进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生活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处理好这几种关系:与级组学校之间的关系、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几种关系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必需条件。以前的教育工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三种关系,从而没形成教育的合力,使自己的工作处于被动。在下一步的新生管理工作中,我要加强和班主任、家长的沟通,不仅要了解学生在课室和家庭的情况,并且及时的将学生在生活区的表现反映给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研讨教育

学生的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健康成长。

初三下学期后,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最严重的是破坏公物,出现抽烟的现象。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预防和落实相关工作,同时,出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及时调查,及时的和班主任、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很多的后患。

篇2:生活教师工作职责

1、进行考勤管理和人员调配。受理一天内正常请假;对各类请假造成的人员空缺进行资源的合理调配,确保管理正常;准确记录当日考勤。

2、走动管理,积累管理和考核数据。走动管理的主要范围为中小学寝室区,餐厅;走动管理的覆盖面是中小学寝室区和餐厅区的50%以上(含50%);填写《走动管理常规抽查表》,对所检查的楼层、套房进行打分。

3、进行业务指导。在走动管理中,对生活指导教师进行业务评价的依据主要是《生活指导教师工作标准》,《生活教育管理检查评分标准》(对申报星级文明寝室的,还要参照《星级文明寝室评比办法》)。对达到标准和超越标准的,要予以肯定,对不达标的,要对照标准进行详细的业务指导。对问题比较突出,管理难度较大的区域,要加大走动频次和指导力度。

4、大事件的介入处置。学生在寝室发生的一般违纪事件或较轻意外伤害事件,由责任生活指导教师处理,责任生活指导教师处理不了的,生活组长帮助处理。但涉及学生打群架、学生较大意外伤害等大事件,要及时介入处置并上报。

5、值班调度和值班工作检查。要安排好非集中上班期间的值班,对有请假等情况,要进行必要的合理调度,不能出现因安排失误造成的值班空缺。要通过走动,对各值班点的值班情况进行抽查,查看《值班记录表》是否填写规范,对值班工作进行指导。

6、对相关信息进行上传下达,做到不漏信息、不漏人员。

篇3:生活教师工作职责

一、QWL提出的渊源及发展历程

QWL的出现是人追求自身和谐的结果。人自身的和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命的存在,主要指生命实体及维持其存在的途径即工作,它既是人生存资料的来源,也是人生命价值的基本内容;另一个是生活质量,也可称为生存的质量。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社会中人的存在,人类对两者和谐状态的追求有着漫长的历史。

追求和谐的第一阶段是追求人与工作的和谐。这种观点改变了工业经济初期资金重于一切的观点,人在工作生产中的作用开始得到重视。工业革命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的是资本与能源的利用。19世纪上半期,一些先驱开始注意到人在生产中的作用,罗伯特·欧文根据自己长期的观察,把工人称为“有声机器”,以示与无声机器的区别,认为“养好”人这一“有声机器”能获得更多的利益。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人在生产中的作用。他提出我们要研究工人操作的动作,但也要“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人在劳动中的作用,以及人作为另一种资源的潜力和可塑性。而同一时代的亨利·法约尔则把研究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劳动者身上,他提出完成工作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有基本的内涵,包括身体、智力、道德、一般文化、专业知识、经验六种要素,为此后的人力资源研究作了铺垫。乔治·埃尔顿·梅奥的霍桑实验将工作中的经济人观点转化为社会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推动了激励理论的产生,引发了人们对劳动者社会、心理方面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跳出了人在工作中作用的固有思维,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主张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不仅投资在生产所需要的培训上,也投资在医疗保健、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

美国管理学者布莱克和英顿提出的管理风格理论,进一步研究了工作效率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1]在这个阶段,人在工作中的作用跃升出来,逐渐成为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利润的驱动下,人与工作中其他因素的和谐问题得到了明确的认识。

追求和谐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对劳动者自身工作与生活和谐的追求。对人在工作生产中作用的认识,引发了当时社会对劳动各方面情况的审视,其中包含了对劳动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的关注。一般认为,QWL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采矿业,后由美国的汽车工会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很快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接受。比较明确的记载是1960年受雇于通用汽车公司的布鲁斯通(Irving Bluestone)首次使用了QWL的概念,第一次允许工人决定他们的工作条件,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工人的生产力。

罗拉(Lawler)认为由于二战后工作环境的非人性化,很多研究者开始对QWL感兴趣,他们的研究包括工人稳定增长的教育水平、美国的财政问题对生产策略的影响等。有学者对自1973年至2002年的国内外关于QWL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调查,发现从1973年到1979年,每年平均有12篇关于QWL的文章发表。1980年到1984年有26篇,1985年到1989年有54篇,1990年到1994年有42篇,1995年到2002年有44篇。[2]理论研究繁荣的结果是1972年9月美国在纽约召开关于QWL的国际会议,成立了国际QWL委员会,并授权该委员会做进一步的研究,以及传播有关工作中精神健康的研究信息。自此出现了一批研究和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真正受到重视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ng&Development,简称ASTD)成立QWL小组为标志。在这个阶段,人逐渐成为工作的主体,工作与生活都是人存在的客观因素,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引导下,人如何才能使工作与生活和谐发展成为时代的焦点话题。

二、工作生活质量(QWL)的内涵

(一)工作生活质量(QWL)

不同的组织因为追求的目标不同,对QWL的理解也存在差异。ASTD认为,QWL对于工作组织来讲是一个过程,它使该组织能让处于各个级别的成员积极地参与、营造组织环境,塑造组织模式,产生组织成果。这个基本过程基于两个孪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率和改善雇员工作生活质量。[3]这个定义接受范围最广。

我国学者贾海薇提出了本土化的概念,认为“工作生活质量就是一个组织通过满足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促使员工更多地发挥创造力,增强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获取更高境界的满意感,从而实现组织目标高效的完成”。[4]于静提出QWL是指工作环境与工作所有者之间的匹配程度。[5]宋联可则认为,QWL是营造和谐氛围,促使员工与工作环境匹配,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绩效,降低甚至消除工作给员工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最终实现组织和谐的过程。[6]

综上所述,工作生活质量是将人本化思想融入企业管理之中,综合而全面地关注工作的各项因素,是为达到组织目标的高效完成,提高员工与组织的协调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趋向组织与员工双赢发展的努力过程。

(二)教师QWL

在界定教师QWL时,国内许多研究以调查研究为主,对QWL做概念性的界定,一部分是以原有的QWL研究为基础,一部分人用要素取代定义,还有的一部分就采用了字面理解,研究趋向了生活质量的研究。在本人所查阅到的文献中,学者王宏曾明确提出,教师QWL是指学校这一组织中所有的教师,通过与学校这种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的交流渠道,有机会参与与其工作相关的决策,对其工作环境具有实质性影响,进而导致教师更多的参与感、更多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少的精神压力。[7]

我们认为,教师QWL就是为学校目标的高效完成,学校提高教师与学校的协调性,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趋向学校与教师双赢发展的努力过程。

三、QWL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衡量工作与生活是否和谐的评价体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沃尔顿(Walton)认为以下八个方面可以体现员工的QWL:1.公平而充裕的报酬;2.安全而健康的工作环境;3.发挥和发展员工能力的机会;4.职业未来能够持续发展与安全的机会;5.工作组织中的社交整体;6.组织中的规章制度;7.工作与家庭的平衡;8.工作生活的社会关联性。[8]《国际社会经济学》杂志的视野更加开阔,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重点放在了获取工作的途径和工作本身的吸引力方面。四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获取工作的途径,工作本身的吸引力,个体对工作的知觉、态度与反应,相关群体及其关系。[9]图尔克特(Turcotte)提出了工作自身的特性、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组织环境四个维度。[10]瑟吉(M.Joseph Sirgy)和他的同事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满意理论的QWL测量方法。[11]而西肖尔(Seashore)提出,客观和稳定的工作条件可以解释40%的QWL,也可以解释一部分的行为,比如说旷工、疾病和没有效率的反应等,其他50%可以被解释为不稳定的个人因素,比如个性,也就是说QWL的测量既有相对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12]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借用国际指标体系进行测查的多,对有关理论介绍的多,而对于QWL本身所作的研究则比较少。贾海薇对影响QWL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含三个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又细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生存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包括感情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自我的需要。关于教师QWL的研究,目前已有的结果大多属于调查研究,比如刘庆对武汉高校青年教师调查设立了五个因素,常彦君对河北省高校教师进行的生活质量调查,涉及了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环境和综合领域六个维度。束从敏对安徽芜湖100名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调研,涉及了社会地位、家长态度、职业周期、教学管理、职业特性等方面。

这些评价体系均涉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方面,表现出对于QWL测查指标的自主性,同时也展现了QWL研究的针对性。因为很多对QWL感兴趣的研究小组都是在公司的组织里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如一些人关注的是安全的工作环境,而其他一些人则关注工人的动机对生产力的影响。[13]我们认为分析教师QWL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级:一是教师工作环境,如教师从事工作的硬环境(教学设施、教学基本材料等)和软环境(教师生活区域的文化氛围等);二是教师专业生活质量,如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教师的发展与自我发展、教师的身心健康等;三是教师业余生活质量,如教师的娱乐休闲等。[14]

四、QWL对工作生活和谐的效用研究

关于QWL对工作生活和谐的效用,最早提出QWL的ASTD明确表示,QWL的研究具有双重目标,二者不分轻重主次,都是QWL共同追求的目标。

国内学者大多从理论层面对QWL的研究效用进行探讨。王宏、汪洋针对教师QWL研究提出,只有以更多的参与感、更多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少的精神压力为追求目标,才能加强教师责任感,提高教师主人翁精神,防止优秀教师流失。[15]马宗国认为,QWL研究对组织的发展至少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1)工作生活质量活动把工作看成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认为工作生活也有质量问题,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拓宽了视野,增加了新的手段。(2)工作生活质量活动使人们认识到,组织中的员工除了要求较高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之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追求目标,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在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3)工作生活质量活动促使民主思想和观念真正进入到工作领域,进而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4)工作生活质量活动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活动中只重视整体而忽视个体,或者只强调个体而忽视组织整体的倾向。[16]袁媛的研究认为QWL对员工绩效有统计学上的预测意义,也可以帮助组织进行管理反思,在关注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员工方面的反应,为组织改善招聘、选拔、培训等管理环节和提高员工绩效作参照。[17]

一些追踪性的实践研究也证明了研究的实效。根据哈维洛维克(Stephen J.Havlovic)为期10年的研究,QWL可明显减少缺勤与抱怨、降低事故发生率和离职率;[18]刘(Lau)和梅(May)通过研究发现,较好实施QWL计划的公司,其销售收入、资产和利润率均有较大的增长。他们于1999年通过实证研究再次发现,QWL实施效果与公司业绩特别是财务指标呈正相关。[19]宋联可对中电电气集团的研究表明,公司应该关注员工QWL,使员工感受到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梦想的通路。[20]瑞典沙布斯卡尼阿公司、荷兰菲利浦公司、美国底特律汽车工厂、日本三菱公司饭田工厂等开展的QWL活动,在改善工人劳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精神状态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1]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从1995年至今一直设有专门的QWL机构,主要目标为支持员工不断协调工作要求与个人生活,促进健康和富裕,认可并宣传员工对大学所做出的贡献。[22]

国内对于教师QWL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拓展。贾海薇对高校教师的研究细致地分析了各因素与教师工作质量之间的关系。[23]刘庆和冯兰的研究揭示出,收入、对发展前景的认识、职业声望的自我评价、自我才能的实现、福利保障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呈较高的正相关,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在关注工作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保障型”因素(收入和福利保障)的同时,也在追求更高层次的个人才能的自我实现和发展前景等“提升型”因素。[24]束从敏和姚国荣对幼儿教师的QWL研究表明,如果未受到相应的关注,教师会高度紧张,职业衰退期会提前到来,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也会持续缩短。[25]

五、对现有QWL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一)QWL是追求工作与生活和谐的努力过程

组织将个体的职业生涯与组织的目标规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组织专题的目标统筹个体的职业规划,个体在组织的规划内求取个人生涯发展,QWL成为组织与个体的连接纽带,随着双方需要的不断变化而相互协调,以此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获得满足感。

(二)QWL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和谐,达到员工与组织的双赢

良好的工作绩效,既需要强调工作目标、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规章制度、重奖严罚等,更需要关注职业精神、职务奉献、工作主动性、职业认知。在绩效管理中,对工作任务的关注称为任务绩效,属于因组织的规定唤起的规定性行为;而对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关注则称为关系绩效,是组织员工自发的角色行为,对组织来讲,其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任务绩效,是QWL关注的重要方面。教师工作有高度的自主性,提高工作绩效,必须既关注任务绩效,也关注关系绩效,让教师成为工作的主体,享受工作的快乐。QWL研究使我们关注的目标超越了单纯的工作,把工作看作教师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教师视为学校的第一资源,将教师与学校的和谐双赢看作学校发展的关键。

(三)国内教师QWL研究的局限性

1. 调查研究多而理论研究少。

对教师QWL的研究大多属于现状调查的研究,研究的模式基本上是选择QWL测量标准,实施调查,揭示了一定范围内QWL的现状,但是对于QWL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

2. 对高校教师的QWL研究多于其他阶段的教师。

在近几年国内关于教师QWL的6篇研究文章中,有4篇是关于大学教师的,2篇涉及幼儿教师。只有教师有了和谐的生活,才能用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点燃学生的和谐生活,因此应该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师QWL的研究。

3. 对于QWL与教师绩效相关度的研究还比较少。

篇4:高中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探析

一、工作生活质量的渊源及内涵

1工作生活质量的渊源

“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 Life,简称OWL)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QWL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采矿业,后由美国的汽车工会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很快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接受。比较明确的记载是1960年受雇于通用汽车公司的布鲁斯通(Itying,Bluestone)首次使用了QWL的概念,第一次允许工人决定他们的工作条件,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工人的生产力。真正受到重视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Training & Development,简称ASTD)成立QWL小组为标志。现在QWL小组已经成为ASTD的一个永久性小组,它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2工作生活质量的涵义

美国职业培训与开发委员会把工作生活质量定义为:“工作生活质量对于工作组织来讲是一个过程,它使该组织中各个级别的成员积极地参与营造组织环境,塑造组织模式,产生组织成果。这个基本过程基于两个孪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率,改善雇员工作生活质量。”即让全体员工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将组织目标与成员的个体目标结合起来,重视每个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的体现,并且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反过来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

我国学者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文化等因素,界定了QWL的中国本土化概念,即QWL就是一个组织通过满足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促使员工更多地发挥创造力,增强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获取更高境界的满意感,从而实现组织目标高效的完成。

3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

所谓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是指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程度的一种判断,它反映的是教师对其职业的整体印象,包括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教师QWL就是为学校目标的高效完成,学校提高教师与学校的协调性,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趋向学校与教师双赢发展的努力过程。

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1)学校凝聚:指教师因享受高质量的工作生活质量而忠于学校,留恋本职工作,与其他教师协调合作,为学校目标服务,而具有高度主人翁感。同时学校希望教师将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设定一致,而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2)工作满意感:指教师对工作本身的感受,对同事伙伴等方面的评价。(3)工作参与感:指教师通过公开的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学校通过实施民主管理,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将教师融于学校中。

二、高中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

1高中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国家、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不断重视,社会、家长对教师特别是对承担高考重任的高中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无形中加大了高中教师的工作重荷和压力。

另一方面高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增强,对人对事多有自己见解,他们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并逐步奠定自己的个性。他们对老师的话不再轻易听从,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决定舍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多元化,并不局限于从学校教育中获取知识。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书本知识学习,要求有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如果教师看的书还不如学生多,了解的信息还没有学生新,就不能给学生以好的建议。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会偏低,导致了教师的威信下降。

2高中教师的工资待遇情况

尽管从1987年起,国家决定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又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工资待遇比较低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教师的工作比公务员辛苦但其工资等福利待遇远远低于公务员。而高中教师,尤其是承担高考科目的教师付出最多,承担的风险大,而学校对其的物质补贴与奖励却极少,极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目前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考试成绩几乎是唯一的标准。“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工作,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分为依据,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的主要依据。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对高中教师的评价则一切用分数来评价,“分高为优,分低为劣”。

3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

教师带薪休假的制度在最近几年的教师生活中已经不复存在,假期被学历提升、继续教育、各种培训所侵占。而高中教师更是寒暑假早开学、晚放假,就算在平时的丁:作日,还要辅导早晚自习。有位高中老师说道:“教师负担问题,是应试教育,追逐升学率的结果,社会上各种检查、各项工作的具体体现,都由一线教师大量演练习题,可谓负担之一;教师编制少,学额大,影响教学效率,工作量大,可谓负担之二;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后补习,可谓负担之三;迫于升学率,负担之四。”尤其是承担高考科目的高中教师,教学工作的时间长,强度大,时效紧,这类教师被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对各种各类的教师培训和终身学习不能正常应对。

不同学历的教师在总体压力感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学历越高,压力越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历越高,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越强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较大压力,而学历较低主要是大专及以下的教师可能认为在高中教学就比较满足了,反而感到压力小。城市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在主要因素上都远高于乡镇教师,重点高中的教师也高于普通学校的教师。

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72.50%的被调查高中教师反映压力较大,比例要明显高于小学与幼儿园、中专与本、专科学校反映有工作压力教师的比例。关注教师生存状况应该重点关注高中的教师。还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52.6%的高中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和当前许多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低,且差异非常显著。

4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情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内在需求,另一

方面与教师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于高中来说高考是学校的生命线,高考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改变了,只要高考的改革步伐没有跟上,学校培养“会考试的学生”这一现象就不会变,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培养会考试的学生”这一要求也不会变。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完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决定了教师评价的标准和方式。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这就严格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发挥。教师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让学生考高分上了,怎么还有时间和精力来自我发展呢?

5高中教师的人际关系

学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对个体行为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削弱作用。学校氛围好,教师集体意识强。上下级关系融洽,意见容易得到沟通,教师就能体验到安全感,充满自信和自尊,反之,则会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

由于学校对高中教师工作的评价,特别是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价只依据学生的考分。各种评优活动也只看教师所教学生的本科率有多高,上线率有多高,这使得教师间为学生的考分高低而展开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另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电脑已经基本普及,教师与电脑互相作用比与同事相互作用还要频繁,因此,高中教师之间较少彼此支持和合作,并且越来越感到孤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倾向于以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减少或断绝与学生的往来,对学生的行为作出消极解释,会降低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和关怀的质量。

6高中教师的业余生活

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一般职业。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有时间只想回家休息。对放学以后的休闲生活缺少有意识的积极思考。

三、提高高中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途径

1采取措施,切实提高高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努力创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社会要注重宣传和提高教师的公众形象。使人们对教师工作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少一些苛求。关心、重视高中教师群体。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决定教师社会地位的直接因素。工资收入和福利保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政府也应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开展教育系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研究教师医疗和住房等社会保障办法。

2学校管理以师为本,民主管理

(1)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应关怀、体贴教师。既关心承担高考科目的高中教师,也关心非高考科目中的高中教师,防止其边缘化。积极为广大教师谋福利,为他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真心实意地为教师排忧解难。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宿感和亲和力,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相互交流。参与是一种赏识的手段,能够满足教师归属和受人赞赏的需求:交流有利于教师共同成长,形成团队意识;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有个人责任感,并确保让他(她)们看到其对学校的贡献,使之产生成就感。

(3)注重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有条件的学校,可多安排教师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这样既帮助教师释放工作、生活中的重负,又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工作具有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其教育对象又具有多变性、可塑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很难将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用量化来处理。要合理、科学、人性化地评价高中教师的教学成绩,使评价不仅成为目标,同时也成为高中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效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而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通过帮助教师设计职业生涯,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让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感觉到自己确实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

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虽然对于每个个体来讲,会有其特殊的地方,但是学校了解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明白教师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帮助,就可以更加有效更有针对地给教师提供各种帮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发展。

5缓解职业压力,关注高中教师心理健康

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生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职业压力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对教师个人来说,在外部压力一定的情形下,自己也要学会正确处理运用适当的策略,减轻压力感受,提高自身的心理防卫能力。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更多理解和支持,减缓教师丁作压力,把教师的心理保健纳入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卫生知识。

6丰富业余生活,注重运动休闲

运动休闲应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之余,教师应该重视运动休闲,注重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情趣,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从工作或休闲生活的体验中,缓解因工作情境所激发的紧张情绪,做一个生活中快乐的人。

7成立“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小组

成立“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小组,以便了解各层次、各方面的需要。收集教师有关工作生活质量方面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做好信息的通达途径,以及相关政策与措施的实施监督者,以便使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工作生活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指标,也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投人而提高的指标,高中应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实现组织效益与教师利益共同实现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Yves,Takezawa and Shin-Ichi Delamotte,Oualitv ofworking lif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InternationalLabor Office,January 1984:3-16.

[2]贾海薇,王文生,朱正威等,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孙钰华,工作生活质量:追求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发展,比较教育研究,2008(4).

[4]杨化冬,时勘,教育工作生活质量的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1(4).

[5]王建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5(5).

[6]朱玲怡,孙进,高级知识女性人口工作生活质量调查,中国人口科学,1995(3).

篇5:生活教师职责

1、早、午、晚共三次进宿舍进行学生宿舍的被褥整理;地板清扫,拖干净;窗台、学生箱抹干净;玻璃擦干净;脸盆、毛巾、便桶、卫生工具等日用品的整齐摆放。

2、学生上课期间不定时进宿舍检查,发现乱丢乱放现象进行 多次整理。

3、早、午、晚(2次)共4次进餐厅,饭前为学生准备好饭 菜、汤(清点好学生人数,并登记未吃饭者)饭后清理学生餐具、餐桌、餐厅地板。晚上帮助学生洗涑后,再次进行整理,保持干净。

4、生活教师遵守学校常规,在校园内,不得打扑克等聚众性活 动。有事外出报请办公室,请假批准后方可离校。不得与同行、家长发生矛盾冲突,若发生以上情节予以经济制裁或开除。5、生活教师全天候监管学生情况,发现学生身体不适者及早 与办公室、家长取得联系,妥善解决学生问题。

6、1——3年级,学生放学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7、周日周五负责好学生的离、到校接送任务。接送学生时 见生见家长双方签字。不见家长不得放行。

8、生活教师与(1——3年级)同吃同住,同时不断教育帮助学 生逐步树立独立自主的思想。

篇6:生活教师工作总结

一: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面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遵纪守法,教书育人,是对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本年度自己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己、恪尽职守,以一个教师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

二:为人师表方面

本学期自己承担生活指导教师,尽管自己存教多年,而对自己分管的学生生活指导这项工作感到生疏和迷茫。但自己深知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工作作风都严格要求,注意自己的形象,塑造自己的人格,为人师表,时时做学生的楷模。

三:团结协作方面

学生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人、哪一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三位生活指导教师虽分管不同区域、各负其责,但在宏观管理和琐碎事务地处理上同心合力,协调一致,力争使工作尽善尽美。我们主动加强了和班主任、家长的沟通,不仅了解学生在课堂和家庭的情况,并且及时的将学生在生活方面的表现反映给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研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积极进取,提高自己是教育学生的关键

认真做好一日常规工作,做到手勤、脚勤,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到对孩子有耐心,有爱心,还要细心,用爱感化孩子。做一名生活老师很苦很累,但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也能为学校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作为一名生活老师更要注意在行为和生活习惯上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学生的自理和独立的生活能力。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2

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准则。

五、落实规范先做样子后落实。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宿舍、饮食管理制度》等是我校对全体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在落实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做起。以管理制度为准绳,要求和训练学生做到文明就餐、文明就寝,使学生逐步做到了不挑食、不剩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觉整洁、护理宿舍卫生的习惯养成。如今学生就餐过程文明了,宿舍卫生整洁了,逐步消除了就餐、就寝中的脏、乱、差等不良行为。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和流行病、传染病等现象,都耐心地加以开导和及时地给予了协调解决。使其少年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一点一滴的进步,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六、立足“早”字,未雨绸缪,及时“打预防针”

做好计划,提高自己的预见性,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周全些,认真的总结经验,多看教育心理学和有关理论知识,坚决杜绝事故的发生。要工作开展顺利并收到满意的效果,就要未雨绸缪,及早分析并预测各个阶段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和有可能出现的事情,及时进行“预防式”的教育。同时,出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及时调查,及时的和班主任、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就 3

可能引起很多的后患。

七、深入学生的生活,勤于观察,多与学生谈心。

老师不深入学生的生活中,就不会第一手掌握学生情况,特别是生活老师,不深入宿舍就很难掌握学生的情况,就会出现很多事故隐患。我们的多巡视是管理学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学生思想行动,才能够从细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多与学生谈心,也是我们做好学生生活管理工作的关键。

八、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狠抓学生的安全工作,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要想做好学生的生活指导这项工作,我还有不少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取,多学习,多总结,将下年度里的工作做得更出色。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以上工作总结妥否,请指导!

篇7:生活教师工作总结

转眼一学期又结束了,这学期好像很忙碌,但却感到很充实而有意义;有压力的同时也有了工作的动力,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争取有更多的收获。现将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监管,确保安全。

1、住校生安全是住校生管理的头等大事。学校领导经常(对教师)升国开展住校生日常行为中的安全教育工作,如严格遵守《安全值班制度》等。本,我校还专门针对全校师生开展了“灭火演练”、“防火灾等突发事件疏散演练”及相关安全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学校对住校生实行班主任、生活老师分时段对住校生负责监管。谁失控、谁负责。住校生星期天下午到校——星期五下午放学离校,其间实行全封闭管理,如确有事需要外出,须有班主任签名的请假条,并要求有家长接送,传达室才放行。每晚上就寝铃响后,生活指导老师到每个寝室进行点名,核查学生是否回寝室就寝。如有学生不在,立刻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如无请假条请假的,则马上通知家长,并组织老师与家长外出寻找。

3、我校针对住校生实际,制定了就餐、就寝、卫生保持、卫生打扫、寝室内物品摆放等几方面规章制度并进行严格检查、评比。“文明寝室”的评比是我们学校管理住校生的一个特色。生活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布置寝室,一起劳动,既增进了同学生之前的感情,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劳动观念。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住校生生活更充实。

相对说来,住校学习,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如何让学生既爱实在又有意义地度过,老师们确实想尽了办法。我们学校积极的开展社团建设,如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跳绳社团、踢毽社团等,同学们踊跃参加,效果良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又让学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学校还每期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及与学科相关的科教片,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住校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但是在住校生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

1、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日常生活中依赖思想较强,生活习惯较差,有些学生连扫地、托地等工作都不会,都需要班主任、生活老师指导,这加大了老师们的工作量。

2、少数家长埋怨学校住宿条件太差。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没有空调和电风扇。

五、针对上述的困难和不足,准备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执行学校关于管理住校生的规章制度。

2、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老师们要不厌其烦的教育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主动去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3、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使家长明白学校的难处,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篇8:高中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探析

一、工作生活质量的渊源及内涵

1. 工作生活质量的渊源

“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0f Work Life,简称QWL)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QWL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采矿业,后由美国的汽车工会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很快被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接受。比较明确的记载是1960年受雇于通用汽车公司的布鲁斯通(Irving.Bluestone)首次使用了QWL的概念,第一次允许工人决定他们的工作条件,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工人的生产力。真正受到重视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Development,简称ASTD)成立QWL小组为标志。现在QWL小组已经成为ASTD的一个永久性小组,它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2. 工作生活质量的涵义

美国职业培训与开发委员会把工作生活质量定义为:“工作生活质量对于工作组织来讲是一个过程,它使该组织中各个级别的成员积极地参与营造组织环境,塑造组织模式,产生组织成果。这个基本过程基于两个孪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率,改善雇员工作生活质量。”即让全体员工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将组织目标与成员的个体目标结合起来,重视每个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的体现,并且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反过来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

我国学者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文化等因素,界定了QWL的中国本土化概念,即QWL就是一个组织通过满足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促使员工更多地发挥创造力,增强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获取更高境界的满意感,从而实现组织目标高效的完成。

3. 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

所谓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是指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程度的一种判断,它反映的是教师对其职业的整体印象,包括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教师QWL就是为学校目标的高效完成,学校提高教师与学校的协调性,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趋向学校与教师双赢发展的努力过程。

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1)学校凝聚:指教师因享受高质量的工作生活质量而忠于学校,留恋本职工作,与其他教师协调合作,为学校目标服务,而具有高度主人翁感。同时学校希望教师将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设定一致,而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2)工作满意感:指教师对工作本身的感受,对同事伙伴等方面的评价。(3)工作参与感:指教师通过公开的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学校通过实施民主管理,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将教师融于学校中。

二、高中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

1. 高中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国家、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不断重视,社会、家长对教师特别是对承担高考重任的高中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无形中加大了高中教师的工作重荷和压力。

另一方面高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增强,对人对事多有自己见解,他们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并逐步奠定自己的个性。他们对老师的话不再轻易听从,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决定舍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多元化,并不局限于从学校教育中获取知识。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书本知识学习,要求有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如果教师看的书还不如学生多,了解的信息还没有学生新,就不能给学生以好的建议。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会偏低,导致了教师的威信下降。

2. 高中教师的工资待遇情况

尽管从1987年起,国家决定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又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工资待遇比较低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教师的工作比公务员辛苦但其工资等福利待遇远远低于公务员。而高中教师,尤其是承担高考科目的教师付出最多,承担的风险大,而学校对其的物质补贴与奖励却极少,极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目前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考试成绩几乎是唯一的标准。“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工作,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分为依据,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的主要依据。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对高中教师的评价则一切用分数来评价,“分高为优,分低为劣”。

3. 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

教师带薪休假的制度在最近几年的教师生活中已经不复存在,假期被学历提升、继续教育、各种培训所侵占。而高中教师更是寒暑假早开学、晚放假,就算在平时的工作日,还要辅导早晚自习。有位高中老师说道:“教师负担问题,是应试教育、追逐升学率的结果,社会上各种检查、各项工作的具体体现,都由一线教师大量演练习题,可谓负担之一;教师编制少,学额大,影响教学效率,工作量大,可谓负担之二;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后补习,可谓负担之三;迫于升学率,负担之四。”尤其是承担高考科目的高中教师,教学工作的时间长,强度大,时效紧,这类教师被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对各种各类的教师培训和终身学习不能正常应对。

不同学历的教师在总体压力感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学历越高,压力越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历越高,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越强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较大压力,而学历较低主要是大专及以下的教师可能认为在高中教学就比较满足了,反而感到压力小。城市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在主要因素上都远高于乡镇教师,重点高中的教师也高于普通学校的教师。

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72.50%的被调查高中教师反映压力较大,比例要明显高于小学与幼儿园、中专与本、专科学校反映有工作压力教师的比例。关注教师生存状况应该重点关注高中的教师。还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52.6%的高中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和当前许多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低,且差异非常显著。

4. 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情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与教师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于高中来说高考是学校的生命线,高考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改变了,只要高考的改革步伐没有跟上,学校培养“会考试的学生”这一现象就不会变,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培养会考试的学生”这一要求也不会变。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完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决定了教师评价的标准和方式。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这就严格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发挥。教师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让学生考高分上了,怎么还有时间和精力来自我发展呢?

5. 高中教师的人际关系

学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对个体行为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削弱作用。学校氛围好,教师集体意识强,上下级关系融洽,意见容易得到沟通,教师就能体验到安全感,充满自信和自尊,反之,则会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

由于学校对高中教师工作的评价,特别是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价只依据学生的考分,各种评优活动也只看教师所教学生的本科率有多高,上线率有多高,这使得教师间为学生的考分高低而展开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另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电脑已经基本普及,教师与电脑互相作用比与同事相互作用还要频繁,因此,高中教师之间较少彼此支持和合作,并且越来越感到孤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倾向于以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减少或断绝与学生的往来,对学生的行为作出消极解释,会降低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和关怀的质量。

6. 高中教师的业余生活

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一般职业。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有时间只想回家休息。对放学以后的休闲生活缺少有意识的积极思考。

三、提高高中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途径

1. 采取措施,切实提高高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努力创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社会要注重宣传和提高教师的公众形象,使人们对教师工作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少一些苛求。关心、重视高中教师群体。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决定教师社会地位的直接因素。工资收入和福利保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政府也应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开展教育系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研究教师医疗和住房等社会保障办法。

2. 学校管理以师为本,民主管理

(1)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应关怀、体贴教师。既关心承担高考科目的高中教师,也关心非高考科目中的高中教师,防止其边缘化。积极为广大教师谋福利,为他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真心实意地为教师排忧解难。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宿感和亲和力,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相互交流。参与是一种赏识的手段,能够满足教师归属和受人赞赏的需求;交流有利于教师共同成长,形成团队意识;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有个人责任感,并确保让他(她)们看到其对学校的贡献,使之产生成就感。

(3)注重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有条件的学校,可多安排教师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这样既帮助教师释放工作、生活中的重负,又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工作具有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其教育对象又具有多变性、可塑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很难将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用量化来处理。要合理、科学、人性化地评价高中教师的教学成绩,使评价不仅成为目标,同时也成为高中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

4.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效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而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通过帮助教师设计职业生涯,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让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感觉到自己确实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

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虽然对于每个个体来讲,会有其特殊的地方,但是学校了解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明白教师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帮助,就可以更加有效更有针对地给教师提供各种帮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发展。

5. 缓解职业压力,关注高中教师心理健康

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生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职业压力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危害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对教师个人来说,在外部压力一定的情形下,自己也要学会正确处理运用适当的策略,减轻压力感受,提高自身的心理防卫能力。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更多理解和支持,减缓教师工作压力,把教师的心理保健纳入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卫生知识。

6. 丰富业余生活,注重运动休闲

运动休闲应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之余,教师应该重视运动休闲,注重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情趣,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从工作或休闲生活的体验中,缓解因工作情境所激发的紧张情绪,做一个生活中快乐的人。

7. 成立“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小组

成立“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小组,以便了解各层次、各方面的需要。收集教师有关工作生活质量方面的信息, 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做好信息的通达途径,以及相关政策与措施的实施监督者,以便使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工作生活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指标,也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投入而提高的指标,高中应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实现组织效益与教师利益共同实现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Yves, Takezawa and Shin-Ichi Delamotte.Quality of working lif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January1984:3-16.

[2]贾海薇, 王文生, 朱正威等.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

[3]孙钰华.工作生活质量:追求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发展.比较教育研究, 2008 (4) .

[4]杨化冬, 时勘.教育工作生活质量的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研究, 2001 (4) .

[5]王建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课程·教材·教法, 2005 (5) .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期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古今中外名人恶搞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