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生活现状

2024-04-25

教师的生活现状(精选6篇)

篇1:教师的生活现状

农村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

杭州市余杭区国泰幼儿园 何玲飞

内容提要:

教师作为特殊社会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如果教师的生存状态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产生诸多消极影响,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因而,了解新形势下教师的生存状态,从不同视角观察教师职业,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了解教师,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以及社会对自己的期望。而农村教师在我省教师群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工作和生活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体验着异乎寻常的艰辛和困难,承受着异乎寻常的苦恼和困惑。为此,我就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等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

农村教师现状存在的问题??? 调查研究

一、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压力大、负荷重:教师职业是高压力的职业。教师的压力主要有工作负荷压力、社会地位压力、考试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还有就是来自自身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归根结底就是来自社会、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三个方面。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师德好、业务精,但忽视了教师也有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教师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每年学校要求老师有规定的论文获奖和规定的专业职称评定等,如果学生到了学习的过渡阶段,学生的升学率也是领导、家长、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家长的期望就更大,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最终还是要选择好的教师。

在这个职业中,老师们都会经常早上7点到学校,一直忙到深夜,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农村教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外,还要承受关于成绩排名、升学率等的考核。其实在学校不只是学生成绩的评比,老师们

自己也面临着种种考试和评比:新教材在农村全面推广了,教师们要接受培训,培训过后要考核;政府对教育系统的监督、辅导、考核,平日里的“备、教、辅、改、考”等常规教学检查最后都要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还有三年一聘甚至一年一聘的聘任制度——哪一项老师们都不敢掉以轻心。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现象,有的农村教师课时超重,几乎每个学校都有6-7个在编不在岗的“同事”,只看到他们的工资表,却见不到人。这些人的工作量就需要在岗的人来承担;大学生分配或者统一招考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这给在农村的教师就有着更大的负担。

(二)、待遇低、福利薄:待遇超低现象,好多学校的教师除了工资外没有任何收入,扣去各种费用,只能糊口,不能养家。教师最怕出差,因为回来后没有办法报销出差费,学校有时还要向教师硬性集资,更是雪上加霜,不交就让他们下岗。有的地方在工资拖欠问题稍微得到缓解的今天,在大多数农村教师依然是村里最贫穷的群体的今天,他们说:“很苦闷,但不只是因为钱。而且工作压力太大,更是看不到未来!”因此,我特地调查了几位农村教师,他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工作条件差,工资低。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相对城镇比较落后,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导致教师的收入比较低。它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地区偏远、经济落后导致财政支出不能及时到位,从而农村教师的整体收入还是偏低。应该看到的是,绝大多数农村教师们仍是“每个月都在等着发工资”。

(三)、职称评定滞后:城镇的老师职称评定比较规范,有专门的机构来直接评定,而农村的老师由于信息的落后、评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从而影响到教师们职称的评定。公办老师工资是国家发的,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没什么压力和紧迫感。聘用教师则不一样,大多是年轻人,许多都是刚刚毕业未分配的师范院校的学生,最初对教育和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公办教师一样,所以干劲非常充沛。在刚进学校的时候,年轻人都会你追我赶,都在暗中默默地互相较劲,看谁的教学成绩好,甚至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在课外活动时上课,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交给学生。闲下来的时候他们聊得最多的也是学生怎么样,怎样才能上好这一课,工作很忙碌但很充实。但许多聘用教师在满怀信心地干了一年后,由于现实和理想的猛烈冲撞,热情往往开始降温。

以参加培训为例,当学校有县里或市里比较好的长时间培训机会的时候,往往轮

不到这些特别想去参加培训的聘用老师——因为他们的未来不确定,学校不愿把机会给这些不确定的老师;当他们想借助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做课件的时候,学校仅有的两台能上网的电脑轮不到使用;当这些年轻的教师(聘用的老师)上完课,想让老师们在听课之后提出宝贵意见时,总是说好的声音大于说不好的声音——他们不喜欢当面对别的老师提出意见;当想让我的学生都健康的成长,不要让书包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却总是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因为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是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定夺的;在工作中有很多很多的遗憾,和他们原来想的差别太大了。当初的许多希望,在现实中被一一击碎了。有的时候校长、公办教师、聘用老师的地位都是不平等。在这个年代里,校长等领导们一般学历低,但却领导着一群大学生本科生;动不动就用下岗来威胁,动不动就扣工资。而且评优选先的都是应试教育课程教师,根本就没有这些课的实质内容和学生的兴趣。

(四)、物质、精神匮乏:由于农村的学校都处于偏远地段,交通、运输不发达,所以老师就很少有活动,每天基本上是上课后就回家批改作业,过着一些简单而“乏味”的生活;信息也相对比较落后,一些演出、活动也很少参加,偏远的地方电视网络及一些多媒体就更稀少了,精神食粮比较稀少。其实要说工资也不算很低,但生活还是远不能和那些城里的老师以及公务员们相比。参加工作十几、二十年的农村教师,现在还住的是学校的房子,寝办合一,买房的事根本不敢想。很多农村教师都把能过上城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奋斗目标。于是,千方百计往城里走。这也是当前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想法。其一是城里的教师不但工作条件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可以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繁荣和欢乐;其二是在城里上班的教师的地位都比较高,至少城里的年轻教师更容易找对象;其三是还能得到比工资更高的报酬(城里的各种补课收入以及家长的请吃请喝等)。

不少农村教师失落感强,一些农村青年教师工作态度消极。他们最大的苦恼是待遇低,社会地位得不到充分的肯定,从而缺乏热情,没有好的机制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其实开始工作的两年,农村教师也认真地去钻研了教材,去探究了各种教法,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守住清贫,确实感觉到精神上也有过富有。但这种富有是不能持久的。青年教师是学校里收入最低微的阶层,工作辛苦却囊中羞涩。而且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又相当落后,远远无法满足年轻教师的精神生活需要,这对于活泼好动、血气方刚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

难以忍受——长期在超负荷运作和高强度压力下身心却得不到放松和调节,长期处于一种精神疲惫状态,早早失去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同时那种学生生源的差异、教学条件及教学设备与城里的差距,逐渐使自己的工作热情降到了冰点。消极、彷徨袭上我们的心头。年轻的女教师希望能嫁一个城里的好老公,男教师就喝酒、打牌,而且对学生也开始失去刚开始的那份耐心。

如果能让青年教师多走出去开开眼界,把专家请进来开展校本培训,帮助青年教师不断地自我充电、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如果学校能想方设法为青年教师搭建各种各样的专业发展的舞台,让青年教师时不时地上台亮亮相,展示一下各自的才能,扶着、拉着、推着我们的青年教师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学校能将一些德才兼备的可用可造之才及时提拔吸收到领导班子中来,让他们做为学校的当家人,而不是局外人。那么,农村青年教师再苦再累也会觉得还是有希望在前头,才能保持年轻人旺盛的朝气和蓬勃的生机。

(五)、继续教育质量不高:

对于农村青年教师来说,物质条件的贫乏是一种不良刺激,而缺乏专业成长的机会则是更为严重的负性事件。很多农村教师们都意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农村教师也渴望通过培训解决他们在用新教材授课中产生的困惑与矛盾。农村教师都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但现在很多继续教育根本没什么效果,还要交不少钱,少则一两百,多则上千,计算机要过关考试,普通话也要过关考试。这些是必要的,但是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效果一般、较差或很差。而且青年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没什么效果的原因在于:培训的内容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脱节,培养与培训倒挂;有的培训教师的水平还不如受训教师;培训内容重复等。教师们对继续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

我认为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教育没有给青年教师一个目标,没有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没有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更不要说没有给这样跳一跳的机会。其实在农村教师中的聘用教师,只能是在忙碌的教学中消磨自己的光阴,一天天失去理想和追求。

二、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

(一)提高教师待遇

我国传统尊师重教,社会对于教师的社会期望过高,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即教师就必须是智慧

品德完美的化身,身为教师不能犯错,因此一旦教师犯错往往会引起巨大的公愤,含辛茹苦不被理解,教师自然觉得百般委屈,产生厌教情绪。这种期望过高而人文关怀过少的现状亟待改观。另外,提高教师待遇也很重要。对教师地位的提高并不是靠空洞的口头赞扬,应落在实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关心、支持、理解教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

(二)、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1、学校要实行开放式的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

学校管理者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要人性地对待老师,理解尊重他们,更多地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深入了解教师的需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2、倡导教师之间交流与沟通,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师集体是由具有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经历、个性、学科等特征的教师组成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会产生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分歧。因此教师间有必要在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以消除分歧。学校可创造教师沟通的环境,如适当组织集体活动,如学术交流,体育竞赛,外出旅游等。

3、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力图通过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要求,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帮助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引导教师以社会主流价值为导向,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

4、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有研究表明,工作时间在5—6年和20年以上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学校可提供校外进修的机会,让参加工作一段时间的新老师及时地弥补参加工作后发现的不足,调整心态。让工作时间长的教师吸收新鲜的知识,来开阔眼界。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也有利于调整教师的倦怠感。

(三)、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

1、丰富自己的生活,放松自己的精神。

处于倦怠泥潭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那种将时间几乎都贡献在工作上的人。因此,教师在工作之余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供给自己足够体能的健康食谱、保证经常性的户外锻炼,同时增加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花时间去休息和享受家庭生活,不但能够消减压力事件的绝对数量,而且可以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去抵抗已经形成的压力。

2、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建立自我剖析挡案。

要与其他教师交流,收集到准确的评价信息。当发现问题时,就要主动地改进和提高,逐渐培养自我判断能力,形成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扮演的角色,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为自己喝彩,对于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

3、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如耐心、坚强、乐观、幽默等。忘却昨天的“错误”,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要善于和朋友沟通感情,调整紧张的工作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

参考文献:

1、《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状况》

2、《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

3、《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

篇2:教师的生活现状

曹坪区域位于柞水县北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 所,学校都在农村,曹坪区域教师在全县教师中是最苦的农村教师。作为北线基础教育的主力,在此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区域农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帮助该区域农村教师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2015 年9 月,我对通过对该区域11 所学校的部分进行专项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01份),对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专业发展、身心健康、思想状况等方面作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该区域农村教育发展快,势头好,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本次调查从教师层面和校长层面一致反映,近几年我县农村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级政府对教师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保证到位。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四是在该区域小范围内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严重缺乏。

该区域学校都存在教师缺乏的现状,尤其初小学校比较严重。有些学校一名教师要代三四门功课,有些学校因没有教师,一些本应开设的课程无法开设,直接造成学生无法接受正常的教学和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工作负担较重。

小学教师周平均课时22 节左右;初中教师为25节左右;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10 个小时以上,还不包括教师备课、批改、查阅资料、参加会议、课外辅导、培训学习、家庭访问、兴趣小组、少年宫、部室建设等所需时间。在调查到教师本人对工作量的感觉时,101 人中感觉很重的是31人(占30%),较重的是50 人(占50%),合适的是20人(占20%),较轻的是0人(占0%)。

3、教师日常生活存在诸多困难。

(1)交通方面。该区域学校相对分散,到县城的距离比较远,曹坪距离和柞水县城就有55公里且要翻越两座大山。如遇雨雪便与外界失联。大部分教师住在学校,家在县城的往往只能一周甚至数周回家一次。距县城最近曹坪镇到柞水县的路费是22 元,往返一次要花44元。有些学校分校比较偏远,也没通公共汽车,交通更不便利,老师回一次家只能步行或包黑车到乡镇上再换乘汽车,既给农村教师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住房方面。经对101位农村教师调查:没有1人享受单位分房,没有1人拿到一次性住房补贴,这些教师或住在父母家,或住学校集体宿舍,或在外面租房。由于柞水房价这几年涨幅较大,很多老师无力购买房子。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边远乡镇学校都建了教师周转房或廉租房,极大地缓解了住校教师的住宿问题。但大多数生活设施简单且不符合职工周转房或廉租房的要求。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较为舒适的住房,这也造成他们不安心工作。

(3)饮食方面。农村生活条件差,购买生活用品、蔬菜等均不方便,水质也差,尤其是分配到此的汉族教师在生活上非常不习惯,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周五从学校回到和田,买足一周所需的物资后,周日再带去学校。这样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使他们无法安心工作,都想调离农村,或者至少调到离城近的学校。

4、农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据对486 位教师的调查,感到经常身心疲惫的有177 人(占36%);感到心理压力较大,有时身心疲惫的262 人(占54%);很少感到身心疲惫的只有47 人(占10%)。经与农村教师座谈,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工作。即工作负荷重,内容繁杂,工作时间长,问题学生难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回报等;二是来自环境。农村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自我发展空间不大;三是来自生活。收入低,物价高,家庭负担重,业余文化生活枯燥,交友空间狭窄,家庭照顾不上,婚恋不尽人意等;四是来自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教师的付出和成绩得不到社会的认同等。

农村教师因心理压力较大,由此产生了一些躯体化症状,如情绪低落、焦虑烦燥、抑郁偏执等。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部分农村教师思想消极。调查反映,农村教师从整体上看思想状况是健康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和困难,他们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也使一些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不同的态度。据对486 位教师调查,表示喜欢教师职业的有252人(占52%),不喜欢的是73 人(占15%),认为说不清的是161 人(占33%)。绝大部分农村教师觉得在农村当教师太没意思。调查显示,30%以上的农村教师积极想办法往城镇学校调,10%的教师表示想调其他单位,50%以上的教师表示如果有调城镇学校的机会,会选择离开农村学校。还有一些老师,尤其中老年教师,认为自己调城里学校不可能,在当地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因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思想比较消极,缺乏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农村教师这些不稳定的思想因素,势必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后劲。

6、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月工资1800 元左右,扣除养老保险等项后,剩下的就1400 元左右,训、集体备课,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应该是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等等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在原有传统授课培训的基础上,以现代化远程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的更新及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培训质量。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

(三)进一步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除了要保证教师必要的物质待遇外,各级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岗位不仅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业平台,而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四)发挥政策优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县直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力度。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去工作,鼓励和引导县直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鼓励引导县直学校的名教师、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讲课指导,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县直学校的部分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若干年,并以此作为评职评优的先决条件;农村学校也轮流选派部分教师到县直学校从教若干年,在互相交流中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都与原单位教师相同,即“人走关系留”。

篇3:教师的生活现状

一、生活史的内涵

什么是生活史?国外许多学者有自己的认识。大卫·孟德邦认为:“生活史强调个体的经验和需求, 是个体怎样应对社会的经历。”劳伦斯·华生等人认为:“生活史是对个人全部或部分生活的回顾性的记录, 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 由另一个人来诠释。”哈切和维希涅夫斯基指出:“生活史是人们的生活故事, 是叙事性的;但是生活事件与社会事件有联系, 这也是生活史和其他叙事形式的区别。”古德森认为:“生活故事是‘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生活史是合作建构的, 回顾一系列的事情。生活史是把生活故事置于历史背景中。”桑德拉总结了人们对生活史已有的认识, 主要有五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种社会科学访谈;获得语言材料的主题或技巧;从生活经验学习的教育方法;一种特别的衡量变量。[1]

综上所述, 生活史涉及个体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生活史不仅有个体生活, 而且还可了解个体怎样受到社会的影响。生活史不只是人们的生活故事, 也要在社会、政治和历史背景中探寻这些故事所体现的意蕴。生活史不仅需要生活叙事资料, 而且还需要记录资料和其他证明资料等。

二、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研究的现状

(一)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议题, 有些学者从生活史视角审视教师专业发展, 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新的理解。有研究者对8 名幼儿教师进行个别深入访谈, 对另外8 名教师进行了团体访谈, 了解养育事件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养育事件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感、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 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投入, 并认为自我调节与自觉的人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养育事件的消极影响。[2]有研究者通过对南京市一位幼儿教师专业生活的考察发现, 影响这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个人因素:个性特征 (责任感、好学、反思意识) 和人际交往品质 (敏感、善于沟通、包容) ;个人与环境:环境与个人发展的影响, 在改造环境中获得个人专业发展;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以及幼儿园的制度管理等。[3]有研究者基于生活史视角研究一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了解其家庭生活、中小学、大学以及职业生活, 并分析影响其专业成长的积极因素、消极因素, 也分析影响其专业成长的个人因素。[4]

也有学者关注职前教师生活史与专业发展的研究。有研究者认为职前教师生活史研究对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认为:“个人生活史的研究对于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以‘研’促‘学’的意义, 以‘研究’契入职前教师的生命经历,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寻找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关联, 改进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培养自觉的反思型教育实践者。”[5]有研究者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史和教学隐喻探讨师范生对自身学习经历的认识与评价, 并从积极的评价、中性的评价和消极的评价进行分析, 讨论了师范生学习生活史与教学隐喻的特征以及学习生活史与教学隐喻反映出的问题。[6]

(二)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实践性知识与课堂情境紧密相连, 对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成为教师研究的热点之一, 有学者从生活史视角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有研究者对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进行了生活史研究, 分析了这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主要从教育信念、一般教学法的知识、数学学科教学法的知识、数学教学改革的知识和班主任的知识进行分析。[7]有研究者基于生活史考察一位中学新任政治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得出的结论是:新任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寄身于其自身的生活经验, 与教师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 生活经历是新任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基石;教师职业生活是新任教师据以发展个人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场景, 学校组织中的同伴交流是新任教师改造和发展个人实践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实践性知识是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基础, 形成结构化、体系化的个人实践性知识网络是新任教师成长为专业教师的保证。[8]

(三)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研究

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会影响教育效果和质量, 有学者关注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研究。有研究者从生活史视角出发, 访谈浙江省湖州市4 所幼儿园的10 名教师, 从童年的家庭教育、师范院校的经历、“新手”教师的经历、职后经历和生育孩子的经历进行了分析, 认为师范阶段的经历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影响不大, 生育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大, 生育影响大的原因是:生育的过程让幼儿园教师的保育观念更加正确, 保育行为更加到位;生育让幼儿园教师学会换位思考, 更容易与家长沟通;生育让幼儿园教师更能理解幼儿的思想和行为, 使自己的教育行为也更加“人性化”。[9]有研究者对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进行生活史研究, 结果发现教师个体教学理念的形成:是一个与个人实践和认知发展相伴随, 螺旋式循环发展的过程;跻身于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 是对自身生活史的投射;受到外围思想文化环境的影响, 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10]

(四)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职业流动研究

教师职业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生活史审视教师的职业流动能更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有研究者通过访谈法和情景分析法探讨了一位教师职业流动的生活史, 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荣誉与不甘———诱惑与束缚双重作用下的职业选择 (1991~2000 年) ;躁动与变迁———历史事件与个体生命历程的社会互构 (2001~2005 年) ;矛盾与选择———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作用机制 (2006~2010 年) ;冲突与共生———职业声望的“得”与“失” (2011 年至今) 。[11]

(五)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偏心研究

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但在教育实践中仍存在教师偏心问题。有研究者运用生活史研究教师偏心现象, 从教室里的座位、多数教师偏向差生、情商高的学生是“香饽饽”, 以及偏心在师生互动中消长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并认为教师偏心牵涉着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价值观、教师作为社会道德典范的公众形象、教师的现实境遇与个体生命、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站在谁的立场发声的问题。[12]

三、几点思考

(一)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研究能更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生活

教师生活史具有个体性, 但也离不开社会、文化和历史大背景, 有研究者认为:“教师个人生活史就是关于教师个体教育与生活的历史, 但它不是孤立的零星的个人记忆, 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景里, 教师在其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13]生活史视角下的教师研究使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 体验着发现的乐趣, 是一次心灵的探索, 并强调从教师的观点了解教师的思维———以局内人, 而不是局外人的眼光看问题。教师的生活故事虽然“微不足道”, 但是在教师讲述的教育生活故事中, 能揭示一系列的教育场景和行为, 带给人们一种精神震撼。通过生活史的微观研究, 也能了解学校、家庭、社会等对教师的影响。通过生活史研究, 能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探讨教师, 教师能重新审视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 并反思自己专业发展的历程、教育教学观念、实践性知识等, 促进其不断发展。

(二)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研究的方法应多样

科学主义取向的教师研究追求以实证方法探究教师问题, 不考虑教师的个人生活, 缺少人文关怀。生活史是教师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关注教师的生活, 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力量, 是一种人文理解的研究范式。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研究经常运用的方法是访谈教师本人, 了解其家庭生活、中小学学习生活、大学学习生活、职业生活等。教师的生活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要增强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也应对其家人、同事和朋友等进行深入访谈, 也应收集日记、信件、学校记录、新闻报道、法律文件等资料, 获得更全面的资料, 来证实或反驳生活事件, 并参照其他研究和例子进行比较。总之, 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可收集丰富的资料, 能够准确理解教师的生活经验和当时的背景, 以避免研究结果的不真实。

(三)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研究尚需深入

通过分析已有研究发现,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研究主要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教育观念与行为、职业流动、偏心, 也有学者关注生活史视角下教师身份、职业认同、职业幸福感等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 研究的主题尚显单一, 研究内容还不够深入, 因此,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

摘要:生活史经常作为研究视角运用到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等研究中。目前, 生活史视角下的教师研究主要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教育观念与行为、职业流动、偏心等, 生活史视角下教师研究能更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生活, 但研究方法应多样, 研究尚需深入。

篇4:教师的生活现状

关键词:生活现状;青年教师;农村;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48-01

农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压力大、负荷重

教师是一份高压力的职业。而压力的来源主要有工作负荷压力、考试压力、社会地位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还有来自自身的压力。归根结底教师的压力还是来自社会、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三个方面。随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师德好,而且要业务精,却忽视了教师也有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教师每天要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还有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一旦学生到了学习的过渡阶段,学生的升学率也就成了领导、家长、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要选择好的教师,所以对老师的期望值更大。在老师这个职业中,他们经常都是早上7点到学校,每天忙到很晚顶着星星回家,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然而对于农村教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外,还要承受更多的考核,成绩排名、升学率等。

二、待遇低、福利薄

待遇超低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除了工资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接着扣去各种费用,就只能糊口,不能养家。所以教师最怕出差,因为回来后不能报销出差费,学校甚至有时还要向教师硬性集资,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不交就让他们下岗。在工资拖欠问题稍微得到缓解的今天,大多数农村教师依然是村里最贫穷的群体。我特地走访了几位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工资低,这是大多数农村教师的心声。由于农村经济相对城镇比较落后,经济的不发达导致教师的收入比较低。这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地区偏远、经济落后导致财政支出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农村教师的整体收入还是偏低。值得关注的是,绝大多数农村教师们仍是“每个月都在等着发工资”的状态。

三、职称评定滞后

城镇的老师职称评定标准体系比较规范,有专门的机构直接评定,而农村的老师由于信息的落后、评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从而会影响到教师们职称的评定。还有,公办老师工资是国家发的,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没什么压力和紧迫感。然而聘用教师不一样,他们之中大多是年轻人,很多都是刚刚毕业未分配的师范院校的学生,最初对教育和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和公办教师一样的待遇,所以干劲十足。在刚进学校的时候,年轻人都会你追我赶,都在暗中默默地互相较劲,看谁的教学成绩好,以至于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惜在课外活动时上课,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交给学生。闲下来的时候他们聊得最多的也是学生怎么样,怎样才能上好这一课,工作虽然忙碌但很充实。然而很多聘用教师在满怀信心地干了一年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由于现实和理想的猛烈冲撞,热情往往开始降温。

四、物质、精神匮乏

由于农村的学校都处在偏远地段,交通运输方面不发达,以至于老师很少有活动,每天的生活都很固定,基本上是上课后就回家批改作业,过着一些看似简单实则“乏味”的生活;信息也比较落后,一些演出、活动也很少参加,偏远的地方电视网络及一些多媒体就更稀少了,精神食粮比较稀少。有的工资也不算很低,但生活还是远不能和那些城里的老师以及公务员们相比。参加工作十几、二十年的农村教师,现在还住的是学校的房子,寝办合一,买房的事根本不敢想。很多农村教师都把能过上城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奋斗目标。不少农村教师失落感强,很多农村青年教师工作态度消极。他们最大的苦恼不仅是待遇低,而且社会地位得不到充分的肯定,从而缺乏热情,没有好的机制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其实刚开始工作的两年,农村教师也很认真地去钻研了教材,探究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守住清贫,确实感觉到精神上有过富有,但这种富有却是不能持久的。青年教师是学校里收入最低微的阶层,工作虽然辛苦却囊中羞涩。而且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又相当落后,远远无法满足年轻教师的精神生活需要,这对于活泼好动、血气方刚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难以忍受。长期在超负荷运作和高强度压力下身心却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和调节,身体和精神长期处于一种精神疲惫状态,早就失去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农村青年教师再苦再累也会觉得还是有希望在前头,这样才能保持年轻人旺盛的朝气和蓬勃的生机。

五、继续教育质量不高

如果对于农村青年教师来说,物质条件的贫乏是一种不良刺激,那么缺乏专业成长的机会则是更为严重的负性事件。很多农村教师们都有意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农村教师也希望通过培训解决他们在用新教材授课中产生的困惑与矛盾。农村教师都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但现在很多继续教育都效果一般,不仅要交不少钱,少则一两百,多则上千,而且计算机还要过关考试,普通话也要过关考试,这些是必要的。但是有些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效果一般、较差或很差。而且青年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没什么效果的原因在于:培训的内容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脱节,培养与培训倒挂;有的培训教师的水平还不如受训教师;培训内容重复等。致使教师们对继续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我认为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教育没有给青年教师一个确定的目标,没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没有一个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更不要说没有给这样跳一跳的机会。所以在农村教师中的聘用教师,只能是在忙碌的教学中消磨自己的光阴,一天天失去理想和追求。

参考文献:

[1] 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2]徐勇 .《中国农村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邹敏.《农村教育现代化》[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篇5:教师的生活现状

关于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市人大代表商海英在全国人大代表与部分人大代表座谈现场说到:“乡村学校需要花费五六年时间才能培养出一名骨干教师,结果却流向城镇了。”这一句话说明了现在农村教师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多农村教师都不愿意留在农村任教,都倾向于在城镇任教,骨干教师大多都调任到城镇去了,留在农村的教师大多都没经验,导致农村教育十分落后,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农村教师是偏远贫穷地区的教育主力,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骑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贫富差距也逐渐增大,农村人口都逐渐到城市去发展,大多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农村教师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准确全面地了解农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帮助农村教师解决一些面临的难题,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因此,我利用假期时间,对我家乡的一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思想状况等方面作了调查。

通过对这所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周围一些农村教师的面对面交谈,整理了几个主要面临的问题:

(1)交通方面。农村学校位置相对较为分散,学校到县里比较远到镇上也较远,如我们村到镇上便有几十公里,且交通十分不便,没有高速路,只有公路,公路窄且又不平,路上坑坑洼洼的,来回的车费都要花费70元。有些学校比较偏远,在一些大山里,路不好,没有通公共汽车,交通很不便利,老师们回一次家或去城里采购只能骑摩托车去,但这又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住房方面。这些农村教师或住在父母家,或住学校集体宿舍,或在外面租房,住房条件十分差,很多老师无力购买房子,只能居住在又小又差的学校宿舍或租房里面。但大多都愿意居住在学校宿舍,因为在外面租房又增加了一笔经济负担,因此大多乡村教师都居住在小小的学校宿舍里面。

(3)饮食方面。农村生活条件差,购买生活用品,蔬菜等均不方便,水质也较差,没有经过科学的净化,都是直接饮用。大多数教师都是周六到镇上采买好一周的蔬菜和生活生活用品,周日再带去学校,但这样他们食用的蔬菜便很不新鲜,很不健康。有老师为了避免麻烦和省钱,向老乡们租一块土地或在学校的周

围种菜,补贴一下家用,但这样就使它们分心了,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工作中。这两种方式都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使他们无法安心工作,都想调离农村,或者至少调到离城镇近的学校。

(4)农村教师心里压力过大。根据对农村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感到心理压力较大的占65%,感到心里压力较小的占35%。经过与农村教师的面对面交谈,我了解到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来自工作。农村教师工作负荷重,工作时间长,问题学生难教,学生基础素质较低,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不通,学生不会普通话,教学工作很难顺利进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二是来自环境。农村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自我发展空间不大,农村地区较落后,跟不上如今的社会发展速度,在都市里很便捷地上网在农村也成了难以解决的难题,因此教师得到的信息也较少,导致教育也相应落后;三是来自生活。收入低,物价高,家庭负担重,业余文化生活较枯燥,交友空间狭窄,家庭照顾不上,婚恋不尽人意,大多数老师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学校里教师较少,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找当地的农村妇女又觉得思想不在一个层面上,没有共同语言,不是自己的理想对象,婚恋不尽如人意;四是来自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教师的付出和成绩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便更低,不受社会的认可,因此农村教师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5)部分农村教师思想消极。调查反映,农村教师从整体上看思想状况是健康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和困难,他们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也使一些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不同的态度。据问卷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教师职业的有30%,不喜欢的35%,认为说不清的占35%绝大部分教师觉得在农村当教师太没意思。问卷调查显示,30%以上的农村教师会想办法往城镇学校调,10%的教师表示想调其它单位,一半的教师表示如果有调离的机会,会选择离开农村学校。还有一些中年教师认为自己调城里学校已经没有可能了,在当地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因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思想比较消极,缺乏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农村教师的这些不稳定的思想因素,是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和农村教育的一部分阻力因素。

(6)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月工资1800左右,扣除养老保险等后剩下的就更少了,农村虽然贫穷,发展不好,但因为交通不便等关系,导致物价一点也不便宜,有的东西甚至比县城里的物价还要贵上许多,因此在房价及其他各类物资价格飞涨的社会来说,这点工资只能解决个人温饱问题,买房成了一种幻想,想要养活一家老小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一些教师寄希望于涨工资,可物价也同时在涨,物价总比工资涨得快。

(7)男女比例失调。目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阳盛阴衰”现象特别突出,有的地方男女教师比例接近1:9。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多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表示,农村教师队伍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现在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愿意去农村支教,可在农村支教是一份需要坚持的工作,到农村支教没多久,他们当初的满腔热血便被磨得精光,当初的理想也纷纷被农村艰苦环境的现实打败。人们都 不愿意去农村任教,农村学校教师稀缺,一些农村学校出现“全能教师”,一个教师带好几门课,任教专业性薄弱,教师队伍数量质量比例失衡,乡村教师队伍“失血严重”,教学观念的落后和教学质量的急剧下滑,让本薄弱的乡村教育更加“雪上加霜”。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之中的重中之重,要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就必须解决农村教师所面临的这些难题,针对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思想状况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加强对农村的培训工作。要制定好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做到统筹安排。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应该是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等问题。在原有传统授课培训的基础上,以现代化远程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2.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投身农村基础教育,除了要保证教师必要的物质待遇外,各级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良好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3.发挥政策优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县级学校教师到农村去工作的力度。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去工作,鼓励引导县级学校的名教师,骨干教师

定期到农村学校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用工会的臂膀搭起关爱农村教师的桥梁,关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争取从体制,政策层面得到解决。4.政府要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切实为农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快改善边远乡镇的办学条件,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篇6:中石油员工的生活现状:

中石油员工的生活现状: 单位三集五大化,领导贵族化,员工奴隶化,客户祖宗化,人际复杂化,上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待遇民工化,提升是神化。满腔热血把技术学会,安全生产吃苦受累,急难险重必须到位,上班下班终日疲惫,领导说话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是中石油员工的就发吧,看看我们的力量有多大!

上一篇:郑煤集团缸沟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方案下一篇:优秀党员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