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4-05-17

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共11篇)

篇1: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媒介使用调查的调查报告

2009年12月15--26日,我们班展开了以“大学生媒介调查”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们校区的在校大学生。

在进行调查以前,我们首先进行课堂讨论。确定了六个调查指标,即:

1.大学生媒介接触度和使用率。

2.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

3.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间段。

4.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

5.大学生对媒介使用的倾向性。

6.大学生对媒介得信赖度。

在确定了调查指标之后,将班级成员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一个指标确定调查问卷的题目,这些题目经过班长和老师的筛选之后,最终确定22道调查题目。之后就是我们各个调查员进入宿舍生活区进行调查,被调查者现场填写。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79份,其中有效问卷179份,有效问卷收回率99%.虽然这次调查的问卷数目不多,但是这些问卷调查的对象覆盖面还是相对比较宽泛的,被调查者在年级上有大一的、大二的,在所在学院上有传媒学院、经管学院等。通过这次调查汇总,我们总结出大学生在使用媒介的一些情况,总结结果如下:

一. 大学生媒介接触度和使用率

在所有的媒介中,同学们接触最多的两个是网络和手机,这反映出现在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使用的媒介。而在这些使用最多的媒介当中,大学生每天的使用时间长多是3~6小时,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使用这些媒介的时间还是相当长的。

对于印刷媒介和广播而言,如今在大学生使用的媒介中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低的。它们所占比例的缩小其原因也就是网络和手机所占比例的扩大。

二. 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在问卷的选择中,有22%的人选择上网主要的在聊天,玩游戏、查资料、看新闻、学习的比例分别是18%、16%、14%、10%,有20%的人是这些选项以外的其他。所以,从使用目的来看,把网络作为娱乐消遣目的的还是占多数的,网络在大学生手中并没有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虽说使用时间很长,但是对其利用的方面并不正确。

三. 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间段

对于使用网络媒介的时间段的选择,选择中午、晚上、早上、下午的比例分别是30%、25%、23%、22%。最多的是集中的中午和晚上,这短时间也正好是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结合上边一个指标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娱乐消遣活动主要都是依赖的网络,以游戏和聊天为主。

四.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

在平时生活中最不能缺少哪种媒介的选择中,有41%的人选择了手机,有39%的人选择了网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所占份额都比较少。这个指标的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大学生对与手机和网络的依赖度最高,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等不光在使用的比例上降低,而且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都在逐渐降低。

对于大学生是否会根据媒介发布的信息来选购物品,有38%的人选择不会,有35%的人需要,有27%的人不清楚。这说明,媒介的信息对大学生选购物品

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五. 大学生对媒介的倾向性

对于大学生关注新闻的首选媒介这个问题,有35%的人选择电视,有22%的人选择报纸,有15%的人选择网络,选择手机和杂志的各有8%,广播最少。可以看出,电视和报纸在新闻消息上的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影响,网络、手机这些新兴媒介在新闻消息领域内还没有产生其应有的影响。

六. 大学生对媒介的信赖度

对于哪种媒介可信度最高,选择电视、报纸、网络、杂志、广播、手机的概率分别是47%、23%、21%、13%、11%、4%、4%。可以看出,电视和报纸是大家比较信任的,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介的信赖度也比较高。

通过这项调查,对于了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使用时间等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这些调查中能够发现不少的大学生使用媒介的问题,比如在使用媒介的目的上,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集中在娱乐和消遣上边,并没有发挥这些媒介对自己的正确作用。

篇2: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来源及对媒介的关注和认知,我们小组组织了大学生接触媒介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始于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3日结束历时三天。我们以合肥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男生宿舍、女生宿舍、自习室等多个方面进行随机调查。为了使本次调查更具有合理性,我们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首先按性别分层,其次按年级进行分层,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媒介的接触也是有差异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样本的可靠性与多样性。本次调查总共发放试卷50份,因为是当面做的调查所以回收的问卷是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被调查者的各项比例是:男生54%、女生46%、大一36%、大二64%。从这次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年级等情况来看,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共设计了十二个题目,除了前两个性别、专业和年级之外,其他的九个体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大学生的接触媒介问题,以下我们进行分析。

1.您经常使用的通讯方式是?

A.QQ(46%)B.微信(21%)C.飞信(21%)D.微博(21%)E.短信(44%)F.其他(4%)

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学生多使用QQ为主要的通讯方式,同时短信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而其他新颖的通讯方式,如微信、飞信、微博等,也颇受同学们的喜爱。

2.您一般使用此类通讯工具主要目的是?

A.联系好友、家人(82%)B.工作需要(4%)C.打发时间(10%)D.其他(4%)有80%以上的大学生主要凭借通讯工具进行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但也有部分同学出于其他目的而使用。

3.您通常上网的时段在?

A.上午(6%)B.中午(0%)C.下午(2%)D.晚上(92%)大部分学生均在晚上这个时段上网,一天的学习生活的结束,这个时段最适合放松娱乐。同时大学生的精力旺盛,多属于熬夜型的,一般主要活动集中在晚上。

4.您每天上网时长是?

A.1小时以下(16%)B.1至3小时(54%)C.3到7小时(26%)D.7小时以上(4%)

有54%的大学生每天1至3小时都要接触网络,26%的3至7小时都要接触。一方面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重大影响,网络正式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占用大学生太多的时间,那么户外活动的时间就相对要减少,不利于大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

5.您认为媒介可以帮助您做的事情?

A.从网上获取学习资料和资源(54%)B.跟上时代潮流(6%)C.与家

人朋友取得联系(27%)D.看电影、视频,听音乐(10%)E.购物(1%)F.玩游戏(2%)

虽然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少宿舍都接入宽带。大学生上网方便了,而且也能用手机上网,大家多利用网络浏览资讯和查资料,让上网工具发挥最大价值。

6.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新媒介?

A.公交、地铁电视(46%)B.城市LED大屏幕(12%)C.楼宇电视(4%)D.手机报(32%)E.其他(6%)

如今城市建设日趋完善,随处可见网络信息工具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以及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也增多。有58%的学生接触新媒介来源于社会设施,而也有部分同学借助手机报来了解世界。

7.当一件重大新闻发生时,您一般最先通过什么了解到该事件?

A.网络(54%)B.手机(32%)C.微博(10%)

D.报纸(0%)E.广播(0%)F.其他(6%)

网络的迅速使得其拥有着更广泛的受众,在发生特大事件时,网络充当的角色是毋庸置疑的,给人们快速的信息反馈。而传统媒介的作用将随之变弱。

8.您认为下列哪种媒介的可信任度最高?

A.电视(46%)B.报纸(34%)C.网络(16%)D.杂志(4%)E.广播(0%)

虽然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虽然人们已渐渐离不开网络,但是网络超低的可信度,表明网络面临的危机,这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谁都可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另一方面,就是有些人为了谋取利益而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降低了网络的可信度。因此,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适当的对网络进行有序的管制,另一方面,媒介工作者应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能被利益蒙蔽双眼。我们知道看杂志、广播的人越来越少,仅占4%,但是电视的可信度却高达46%,我认为这是由于高速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看报纸,而且由于物价的上涨,看杂志也越来越不划算。所以我认为杂志业、报业应该抓住自己可信度高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自己的发行方式,发行电子报,现在有很多报业已经涉足这些方面。

9.使用这些媒介对您的影响?

A.弊大于利(4%)B.利大于弊(84%)C.没多大影响(12%)有84%的人认为媒介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好处,诚然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与媒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篇3: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新媒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最新的科技手段, 传播数字化文字、声音、图像信息的网络、手机等媒介实现了阅读、书写、运算和传播方式的重大改革。新媒介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政治思想、人际交往与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日益显现, 从而使教育从时间、空间和实践结果上也都引发了一场大革命。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学生群体构成了中国网民规模的28.8%, 学生手机网民占中国手机网民的32.3%, 远远高出两项指标中其他职业结构网民。可见, 新媒介已经作为构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环境的新要素,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基本情况调查

2010年3月, 笔者对天津理工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51名学生进行了新媒介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1份, 收回有效问卷151份。其中, 男生占66.23%, 女生占32.45%;本科生85.43%, 硕士研究生11.26%;理科专业8.61%, 工科专业64.9%, 管理学专业21.19%, 经济学专业2.65%。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新媒介的应用主要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不断增加, 90.07%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开阔视野、掌握信息, 86.09%认为网络有利于对外广泛联系, 74.17%认为网络有利于专业学习和表达个人意见, 有74.17%的学生认为网络有利于情感交流与增进友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新浪网、人人网、搜狐网的比例占74.68%。在对“上网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 23.18%是“了解新闻”, 13.91%是“聊天或交友”, 11.26%是“学习、查阅资料”, 7.28%是“玩游戏”。学生们对网络创业、购物、游戏、虚拟群体、博客、交友、网络文学等网络行为也较为关注。学生们获取社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网络49.01%、手机7.95%。此外, 在对于手机用户的调查中, 目前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占83.44%, 其中89.49%的学生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 74.82%的学生通过手机登录网络社区或论坛。60.3%的手机上网用户每月的GPRS流量在30M以上。

二、新媒介背景下的大学生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

在新媒介背景下, 信息的传播更具丰富性、生动性、迅速性的特点。新媒介具有交互性、实时性的传播优势, 能够引导人们对社会的热点、重点和疑点等问题给予关注。大学生通过新媒介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参与信息传播。

即时通信服务是一种以互联网 (或者移动互联网) 为传输基础, 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等无线设备, 能够实现多人在线实时沟通的平台系统。大学生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主要为腾讯QQ、飞信 (Fetion) 、手机短信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度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的统计显示, “青少年成为移动即时通信最大用户群体, 20~29岁人群使用移动即时通信比例高达53.7%”, 家庭使用即时通信比例最高, 为84.4%, 而移动过程中使用的占到38.1%, 位列第二, 学校宿舍使用比例为15.8%。

2. 通过开通个人博客参与信息传播。

最早将博客引入中国的方兴东曾经将博客解释为“网络出版 (web publishing) ”。这一概念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同。作为普通用户的个人博客, 它没有功利色彩, 没有赢利目的、不为个人出名, 更像一种传统日记的电子版。在博客上, 博主可以记录个人的生活体验、思想历程, 可以与读者进行沟通, 也可以自己欣赏博文, 记录自己人生的一段经历。正是由于个人博客的这种特点, 很多大学生选择博客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和平台, 他们只在推心置腹的好友圈中交换链接, 同时博客名称也虚拟化, 隐蔽性较高, 日记里的真情流露也更多。

3. 通过加入社交网站参与信息传播。

社交网站也称为社交网络服务, 因能提供给网络用户一个个性平台, 并可以在这里创建一份个人档案, 从而和其他的用户建立联网关系而日益受到关注。其中, 大学生群体中, 人人网 (校内网) 的使用最为突出。在人人网上, 用户大多以真实身份注册, 打破了以往网上社交的虚拟化, 网上网下身份得到统一。人人网本身设置多样的各种组件, 如分享、日志、相册、投票、班级以及形式多样的游戏插件, 使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好友之间的网络人际关系, 而由于校内网的真实性, 这种网络人际关系在校内网中与现实人际关系有相当大的重叠性。因此校内网就成为真实的人际交往的平台, 打破了地理的局限, 时空的阻碍, 成为大学生们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虚拟网络延伸。

三、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借助新媒介。大学生在能够充分地发挥与展示自我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 形成大学生“草根”力量。新媒介作为一种便捷的文化传播载体, 特别是Web2.0服务引擎的广泛应用, 让大学生由信息的使用者一举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与创造者。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BBS、博客、QQ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 还可以使用数码工具自助拍摄图像上传与发布。新媒介的广泛使用改变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法, 淡化大学生责任意识。因此, 新媒介环境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既要做信息的“守门人”, 又要做信息的“把关人”, 要不断地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能, 以丰富信息源和信息量, 继而拓宽自身的观察视野和工作思路。与学生之间倡导对话、理解、合作、共享, 从而达到认同与信任。其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 学会用网民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 并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培养网上意见领袖, 发挥他们在引导学生舆论的方面的作用, 争取掌握网上话语的主动权。此外, 教育者要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开展工作, 建立和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领域。尝试以青年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 提高内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index.htm

[2]2009年度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index.htm

篇4: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新媒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最新的科技手段,传播数字化文字、声音、图像信息的网络、手机等媒介实现了阅读、书写、运算和传播方式的重大改革。新媒介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政治思想、人际交往与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日益显现,从而使教育从时间、空间和实践结果上也都引发了一场大革命。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学生群体构成了中国网民规模的28.8%,学生手机网民占中国手机网民的32.3%,远远高出两项指标中其他职业结构网民。可见,新媒介已经作为构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环境的新要素,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基本情况调查

2010年3月,笔者对天津理工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51名学生进行了新媒介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1份,收回有效问卷151份。其中,男生占66.23%,女生占32.45%;本科生85.43%,硕士研究生11.26%;理科专业8.61%,工科专业64.9%,管理学专业21.19%,经济学专业2.65%。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新媒介的应用主要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不断增加,90.07%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开阔视野、掌握信息,86.09%认为网络有利于对外广泛联系,74.17%认为网络有利于专业学习和表达个人意见,有74.17%的学生认为网络有利于情感交流与增进友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新浪网、人人网、搜狐网的比例占74.68%。在对“上网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23.18%是“了解新闻”,13.91%是“聊天或交友”,11.26%是“学习、查阅资料”,7.28%是“玩游戏”。学生们对网络创业、购物、游戏、虚拟群体、博客、交友、网络文学等网络行为也较为关注。学生们获取社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网络49.01%、手机7.95%。此外,在对于手机用户的调查中,目前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占83.44%,其中89.49%的学生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74.82%的学生通过手机登录网络社区或论坛。60.3%的手机上网用户每月的GPRS流量在30M以上。

二、新媒介背景下的大学生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

在新媒介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具丰富性、生动性、迅速性的特点。新媒介具有交互性、实时性的传播优势,能够引导人们对社会的热点、重点和疑点等问题给予关注。大学生通过新媒介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参与信息传播。即时通信服务是一种以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为传输基础,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等无线设备,能够实现多人在线实时沟通的平台系统。大学生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主要为腾讯QQ、飞信(Fetion)、手机短信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度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的统计显示,“青少年成为移动即时通信最大用户群体,20~29岁人群使用移动即时通信比例高达53.7%”,家庭使用即时通信比例最高,为84.4%,而移动过程中使用的占到38.1%,位列第二,学校宿舍使用比例为15.8%。

2.通过开通个人博客参与信息传播。最早将博客引入中国的方兴东曾经将博客解释为“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这一概念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同。作为普通用户的个人博客,它没有功利色彩,没有赢利目的、不为个人出名,更像一种传统日记的电子版。在博客上,博主可以记录个人的生活体验、思想历程,可以与读者进行沟通,也可以自己欣赏博文,记录自己人生的一段经历。正是由于个人博客的这种特点,很多大学生选择博客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和平台,他们只在推心置腹的好友圈中交换链接,同时博客名称也虚拟化,隐蔽性较高,日记里的真情流露也更多。

3.通过加入社交网站参与信息传播。社交网站也称为社交网络服务,因能提供给网络用户一个个性平台,并可以在这里创建一份个人档案,从而和其他的用户建立联网关系而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大学生群体中,人人网(校内网)的使用最为突出。在人人网上,用户大多以真实身份注册,打破了以往网上社交的虚拟化,网上网下身份得到统一。人人网本身设置多样的各种组件,如分享、日志、相册、投票、班级以及形式多样的游戏插件,使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好友之间的网络人际关系,而由于校内网的真实性,这种网络人际关系在校内网中与现实人际关系有相当大的重叠性。因此校内网就成为真实的人际交往的平台,打破了地理的局限,时空的阻碍,成为大学生们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虚拟网络延伸。

三、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借助新媒介。大学生在能够充分地发挥与展示自我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形成大学生“草根”力量。新媒介作为一种便捷的文化传播载体,特别是Web2.0服务引擎的广泛应用,让大学生由信息的使用者一举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与创造者。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BBS、博客、QQ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还可以使用数码工具自助拍摄图像上传与发布。新媒介的广泛使用改变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法,淡化大學生责任意识。因此,新媒介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既要做信息的“守门人”,又要做信息的“把关人”,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能,以丰富信息源和信息量,继而拓宽自身的观察视野和工作思路。与学生之间倡导对话、理解、合作、共享,从而达到认同与信任。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学会用网民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并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培养网上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引导学生舆论的方面的作用,争取掌握网上话语的主动权。此外,教育者要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开展工作,建立和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领域。尝试以青年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提高内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index.htm

[2]2009年度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index.htm

篇5: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当代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分析其情况,从而探究出其解决对策,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配合教育体制改革,帮助大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对策。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一压力不仅对步入社会的人造成影响也给在校的大学生造成影响。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中,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而出现心理问题,会给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往等带来不利。而且大学生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段乳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特别是现在一些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就读大学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在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交际困难。同时又害怕遇到困难,虚荣心有强烈,对一些细小的问题无法进行冷静的处理,所以容易在心理上走先偏激。还有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法学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优越感的丧失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再加上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边产生抑郁,厌学的情绪。有一些学生来自农村的,要靠国家的贷款才能维持学业,为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不愿和他人交往,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还担心学习成绩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考虑这些,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不良状况,出现心理障碍。从这些可以看出,大学生以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急需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次调查主要以我校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进行的。针对“你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个问题时,有60%的同学认为融洽,有30%的同学认为平淡,有10%的同学认为紧张,这说明了他们多数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遇到挫折,您和周围的同学一般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个问题上,有50%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冷静处理,有30%的同学不知所措,有10%的同学绝望沮丧,有5%的同学觉得自己会大发脾气,有5%的同学选择求助他人,这说明了他们多数有较稳定的情绪,遇事多数学生能冷静处理,其次主动求助他人。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是当今大学生趋于成熟的表现,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 1

知如何应对挫折;在“你对自己的人生前途的态度是怎样”这个问题上,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很乐观,有20%的同学认为命运难测,有20%的同学抱有“能过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的心理,有30%的同学想尽力争取明天的幸福,也有10%的同学很悲观,这说明了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还是健全的、人格还是完整的;当问及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何计划时,有60%的同学还是有计划的,有40%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一点计划都没有;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智商和情商高,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智商和情商比较高,有5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一般,有1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智商和情商较低,这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是正常的,其智力和情商的总体水平高于同龄人;且他们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地认识自己,只有小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缺乏。在“遇到快乐事你会跟谁分享、遇到不快乐事你会跟谁沟通或求助”这个问题上,有40%的同学选择好朋友,有10%的同学选择父母,有5%的同学选择老师,有10%的同学选择同学,有15%的同学选择兄弟、姐妹或亲戚,有20%的同学选择自己消化,这说明了大多数大学生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遇到快乐事能跟他人分享;遇到不快乐事大多数会跟周围人沟通或求助,但仍有部分大学生采取了自己消化,这部分大学生可能与性格内项和自卑有关。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还是健康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30%的同学经常会由于种种原因感到疲劳和压力,有10%的同学偶尔会由于种种原因感到疲劳和压力;在“上大学后,你最烦心的事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有30%的同学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烦心,有25%的同学因为就业竞争太激烈而烦心,有20%的同学因为恋爱不成功而烦心,有15%的同学会因为经济困难而烦心,有5%的同学因为和他人关系不和谐而烦心,有5%的同学没有烦心事,这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烦恼多,心情压抑。心理压力增大、心情压抑,易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等反应。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的一代,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水平是高的,是值得养育他们的人民胜任的。但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着心理素质较差的群体,他们在大学这个黄金时段中徘徊和挣扎,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不利,也严重影响着祖国的未来。

那么,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下面我将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学生自己应当要有正确和谐的自我认知;要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要有健全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各种挫折;要有健康的情绪体验,提高情绪调节

与控制的能力。心理素质的高低好坏不是先天的,而是在于后天的学习、实践和锻炼。积极参加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听取心理素质的教育报告,学习心理素质的常识,积极参加课外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都有效地控制自我和科学的发展自我,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提高其承担责任的能力;根据不同类群大学生的特点,有层次地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通过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素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从而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篇6: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0930370204

高刚

关于当代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情况感想

作为情感心理学的亲情观调查小组的一员,我也积极的参加到当代大学生亲情观的调查中,调查成功的完成,调查结果也令我们很满意的。

首先谈谈大学生亲情观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家庭的和谐幸福程度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而我们大学生历来是备受关注的群体,大学生的亲情观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大学生亲情观的争论也持续不断的,一方指责我们大学生亲情观极度缺乏的,对父母漠不关心;当然还有另一方坚持大学生还是十分重视亲情的。所以调查大学生亲情观是很必要的,可以了解大学生亲情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找出解决的办法。

这次调查我们共发放200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1份。现根据调查结果,谈谈自己对当代大学生亲情观现状的感想: 首先说说积极的方面:

1、大部分同学经常联系父母的,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父母亲的生日大部分都清楚,也经常送祝福、礼物给自己的父母亲,在对父母亲的身体状况的调查选项中,有74%的同学选择“非常关注”。

2、大部分同学都心怀感恩的,重视亲情的,能够理解父母的。在调查是否因为矛盾怨恨过父母的,80%都表示能理解。另外调查上大学得目的,有60%都选择的“报答父母”这个选项的。这表明当代大学生仍然有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出重孝道,感恩的品质。

3、大部分同学表达出要用行动报答自己的父母的。调查显示,90%大学生工作后都会经常回家看父母的。

消极的方面也肯定又的:

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日益明显,物质需求日益强烈,超过了对感情精神的需求,当代大学生虚荣心也很足的,包括我也在内,喜欢跟同学攀比,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稍微淡化,调查显示58%的同学一个月乃至更久才联系自己的父母,一般都是为了生活费才联系自己的父母。而且一旦家人寄钱不够及时,有些同学就好发脾气的。父母亲被当成了摇钱树。

2、另外调查也显示很多同学与自己父母亲缺乏真正的沟通,彼此互不了解。调查中“当你不开心的时候选择谁作为倾诉对象的”极少数人选择自己的父母。尽管绝大部分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家里写信、打电话, 但是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与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 谈心太少, 彼此互不了解的情况。部分同学上网与陌生人聊天的时间比与家人聊天的时间要长得多, 也经常得多。在大学生的家书、电话中, 大多数要么报喜不报忧, 要么泛泛而谈, 只讲些生活琐事, 绝少涉及思想和灵魂。

3、另外不得不说的,不少同学对亲情回馈说的多,做的少的。调查中有一项关于父母亲的生日的调查,另外, 如何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回馈亲情, 他们有的想得很少, 有的想到了一些, 例如节俭、关怀等, 也往往说得多, 做得少, 难以落到实处。

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初略的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亲情观,发现大学生与家长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注意,要将这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任其滋长,否则将会破坏家庭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这需要我们和家长一起努力的。而我们小组也讨论关于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的。总结出了几个方面:

1、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我们觉得学校也开展一些感恩教育课程,帮助我们树立更好的

亲情观。

篇7: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地信一班 李强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所以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而我们这次的调查课题旨在了解学生的消费问题,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饮食,娱乐和其他各方面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从而对次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消费观.从而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问题.一,金钱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奉引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金钱是有两面性的.首先,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 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刀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二,近朱者赤,过墨者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也往往受大人的影响.在波涛汹涌的经商大潮中,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们在还青少年的心目中占据地位越来越突出,“有钱就可以得到一切”,“有钱就不会被人看不起”的金钱价值观正在日趋形成,它们侵蚀着还需少年纯洁的心灵.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朦胧中被他们所接受,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的责任心,义务感和社会道德观念日趋淡化.三,羡慕与攀比

羡慕,是一种往上看的感觉.当一个人拥有了你一直想拥有却没能拥有的东西时,你理所当然的会羡慕.别人有了私家车,你会羡慕;别人有了自己的房你会羡慕;别人的车子比你的档次高,你也会羡慕;别人的驻扎比你的豪华,你还会羡慕.这是一种抬头仰视的感觉.这种仰视会给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带来打击.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这样说,攀比心理人人都有,只不过每一个人攀比的对象各有不同,攀比的内容五花八门罢了.但不管怎样的攀比,其结果却很有限:一是把攀比变成一种发奋图强的动因,进而赶上和超过攀比对象;二是把攀比变成不满和牢骚,自惭形秽,怨天尤人;三是把攀比变成不切实际的想象,空中建楼阁,想入非非;四是把攀比变成诋毁别人的理由,无中生有,以求心理平衡;五是把攀比变成自我解脱的理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人不如人,不如不比人;六是把攀比变成对亲人的一种伤害,别人能怎样,你却不如何;七是把攀比变成劝进的一种方法,人家有作为,你也能成才;八是把攀比变成一把双刃剑,欺己损人,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环境或者是别人的无能;九是把攀比变成依附于人的偏见,摇尾乞怜;十是把攀比变成诱发兽性的因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五,反思后的疏导

面对中学生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如果不认真疏导,必将成为中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顽症.因此,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包括中学生自己都应该深刻地反思,充分认识到,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出来的金钱主义思想是不容忽视的,理应为学样工作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广大中学生进行金钱价值观的教育应提到日程上来,并且家长也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严格要求孩子,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1, 完全决策权:指中学生能完全支配所占有的金钱,如买书,光碟,衣服,体育用品,卫生用品,零食,小型电子产品等金额较小又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的商品时所拥有的决策权.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才是完全的商品消费者,一般所指对中学生的消费分析也即指对拥有完全决策权的中学生的消费分析.2, 参与决策权利:关于这一部分的消费可能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高,使个体的消费决策权降低,家庭的权力开始增加.比如购买电脑及其他贵重电子产品,个人旅游,出国留学等情况.此时中学生个体的决策权力下降,最终决定将受家庭影响,但我们看到整个家庭的消费决策仍然以中学生为中心.因而纵使我们不能把此时的中学生作为完整的消费客体研究,但还是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3, 决策参考权:很多时候,当家庭一些消费决策与中学生个体关系虽然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大时,家长仍会征求子女意见,在减少决策风险的同时,也在寻求家庭成员的广泛支持,如买房,买车,购买高档家电……,在中学生所能参与的经济活动中,决策参考权最不具有决定权,除农村市场以外,这一层面中学生参与的消费活动一般不会引起商家的注意.一,当代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二,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进一步了解调查,我们小组制定出调查问卷专门针对我校的高一学生对于消费观的看法进行调查,针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消费,支配金钱的方法,生活的基本费用进行调查.在这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寻资料法,总结分析法.并且,我们小组在研究时有明确的分工,以方便调查.我们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1)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报告研究成果.(2)进行分工(3)确定研究方法

(4)进行问卷制作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5)对问卷进行统计并针对某些问题分析(6)进入活动后期的整理分析及总结 一,结题感受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培养了我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群体协作的精神,坚定了我们行动的信心;通过研究性学习,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口才能力,对于消费方面的相关知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探索,使我们对原有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通过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对问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实施手段.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进行,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和师生们的共同协作是分不开的.所以说,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体现出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二,对同学们的建议

中学生应正确消费观念,它的确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提高中学生理财能力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成为金钱的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自己对金钱的管理能力.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品牌,盲目的攀比,不要挥霍无度.要有目的的,有限度的消费,毕竟我们还是学生衣食住行靠的都是父母……现在花的钱都是父母血汗钱,更应该节制,当用则用,当省则省.课题由来(研究背景)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研究方法

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询资料法,总结分析法 备用课题 高中生恋爱问题 研究阶段 收集资料 汇总资料

分析数据,得到相关结论 形成论文 所需时间 2~3周 预期成果

分析中学生消费情况,引导中学生绿色消费 指导教师 建议和意见

下面是我们小组对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问卷,参与人员包括:高中生初中生.中学生消费问卷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您经常吃零食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2.您经常购买辅导书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3.您买东西时讨价还价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4.您经常购买一次性用品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5.您经常光临路边摊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6.您购买衣服时抱着什么心态 A.喜欢就买 B.必要才买 C.合适就买;7.您的消费理念是什么 A.做好消费计划 B.肆意挥霍 C.能省就省;8.您在花钱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A.什么都不想 B.不花白不花 C.该花就花;9.同学过生日,您会如何选择礼物 A.自己动手制作 B.去商店买便宜实惠的 C.越贵越好;10.您选购时一定要名牌吗 A.一定要 B.无所谓;调查结果 高中生 初中生 A B C A B C

1.65% 33% 2% 80% 19% 1% 2.55% 35% 10% 67% 30% 3% 3.29% 20% 61% 19% 11% 70% 4.64% 23% 27% 65% 26% 9% 5.50% 48% 2% 60% 33% 7% 6.55% 33% 12% 46% 19% 35% 7.37% 23% 40% 36% 15% 49% 8.46% 34% 20% 37% 24% 39% 9.7% 66% 27% 12% 58% 30% 10.32% 68% 37% 63% 问卷分析

大多数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买东西,根据以上数据看重实用的比例大于注重品牌,但也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会在购买前考虑到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有少部分人对自己的花费作了一个计划,并坚持到现在.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财习惯,但很多中学生还在盲目的消费.心得体会 付出才会有收获

——研究中学生消费心理的心得体会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长,我觉得我自己还是很负责的.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研究性学习结束了,我们的汗水也付出了,接下来就是慢慢的收获了吧...是的!我觉得我有了很大的收获,越是困难,越要坚强向前.我们小组就是本着这种精神才能够取得这次活动的成功.在活动组织方面,我的组织能力的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动手动脑方面,我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也都有了很大进步.在这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经验.在面对困难时,我想我已有了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在困难中变得坚强.当然,这次活动的成功也要归功于我的组员们,虽然组长这一职务是“主心骨”,可是如果没有我这些任劳任怨的组员们的帮助,我想我们这次活动也不会那么顺利的完成.就算在这过程中有些小小的失误,但是我们还是成功的挺过来了,不是么

篇8: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沟通媒介,使用情况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作为沟通媒介, 由于其自身的便捷性, 也深入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日益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同时, 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模式[1]。大学生是接受能力强的一类人群, 大学时期是掌握和了解网络信息的重要时期, 但是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 没有太多生活阅历, 对于网络上各种媒介提供的信息真伪无法进行正确判断, 很容易受到诱惑, 严重者还会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2]。因此, 大学期间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沟通媒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新的任务, 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3]。鉴于此, 我们在2012级新生入学后, 进行了本次学生网络沟通媒介使用情况的调查。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护理系护理专业、助产专业新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29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7%。

1.2 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上网途径、经常登录的网站等。调查在学生课后时间进行, 答题前未做任何提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现场收回调查问卷, 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触外界的重要途径, 其中经常使用电脑上网 (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 者占78.2%, 经常使用手机上网 (每天3次以上使用手机上网或每天通过手机上网两小时) 者占81.3%。

2.2 大学生上网媒介情况

通过对学生拥有电脑的调查数据发现, 学生不再仅仅以常用的电脑作为网络媒介, 更多的是使用智能手机或掌上电脑, 其中家里拥有电脑的学生占67.4%, 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占21.8%。

2.3 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

通过对“学生上网主要做什么”进行调查发现, 学生上网不能够积极地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专业知识, 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发挥信息传播的媒介作用, 包括浏览网页以及聊天交友。其中39.3%的学生选择了学习专业知识, 79.0%的学生选择了浏览网页, 70.0%的学生选择了聊天, 21.7%的学生选择了购物。

2.4 大学生对不同交流工具的使用

通过对现今常用的网络媒介如腾讯QQ、中国移动飞信、微博等不同交流工具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 学生对腾讯QQ的使用非常普遍, 其中98.9%的学生有QQ号码, 70.4%的学生经常登录 (每天在线1小时以上) , 82.5%的学生是使用腾讯手机客户端进行登录。有76.9%的学生使用飞信进行沟通交流, 74.0%的学生有微博, 并且76.8%的学生经常使用微博手机客户端登录。

2.5 大学生对博客及微博的使用

通过对博客与微博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 博客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微博, 其中69.5%的学生没有博客, 并且有82.1%的学生不会经常浏览他人的博客;而74.0%的学生有自己的微博, 并且有76.8%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登录微博的客户端。进一步对微博账号进行调查发现, 57.0%的学生使用新浪微博, 42.2%的学生使用腾讯微博。

3 结语

(1) 面对丰富的网络信息,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进行沟通交流, 是思政教育工作者急需面对的问题[4,5]。首先,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提高网络素质来适应网络信息时代, 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其次, 利用学生常用的沟通交流工具对其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如腾讯QQ、微博等。

(2) 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 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更加便捷, 学生在上课、开会等场合拿出手机上网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如何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些情况, 首先要加强纪律教育的学习和宣传, 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其次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3) 在学生经常使用的腾讯QQ、微博中, 会有部分不良信息掺杂其中, 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信息, 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面对的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些情况, 首先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网络把关工作, 把不健康信息和不良信息消灭在萌芽中, 同时,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主流价值观, 因势利导地给予学生正确信息, 使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6]。

参考文献

[1]林佩云.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9) :69-72.

[2]何向阳.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6) :104-106.

[3]张晓静.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7 (10) :161-162.

[4]何强, 徐绍琛.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加强思政教育的对策——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3) :110-111.

[5]陈克, 黄晓梅.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新动态与引导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6 (2) :134-135.

篇9:当代大学生塑料袋使用情况调查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塑料袋;限塑;配合

根据笔者之前《塑料袋漫天飞扬,限塑路任重道远(一)》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看出,限塑或是禁塑之路任重道远,需学生、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努力配合。

一、大学生应提高限塑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环境保护的承担者,必须在限塑、禁塑上做好示范作用。笔者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限塑意识仍需提高。

1.加深对塑料袋危害的认识。大学生应摒弃“事不关己”的想法,自觉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认为,应从党员先锋做起,时常开展街边垃圾捡拾活动,从而带动同学一起做,使捡拾垃圾不再成为尴尬的事情。

2.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笔者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对塑料袋降解的研究和应用。由于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偏贵,多数人仍在使用传统的塑料袋,如何找出有效方法来降解现有的塑料袋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3.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限塑日、限塑令宣傳活动,这样可以提高社会人士对塑料袋危害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限塑、禁塑意识,从而带动全社会人士共同加入到限塑、禁塑的队伍中来。

4.充分循环利用塑料袋。笔者认为通过此举,可以减少塑料袋消费进而减少生产。十八大提出,要将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因此,对消费者来说,如何节约利用资源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重复利用塑料袋。比如,将所获得的塑料袋用来收纳物品,等其较为老旧时,用来装垃圾,然后再将其取回,清洗后多次用来装垃圾,最后,将其收集后回收给工厂利用。

二、学校及校内商家协调配合,共同为限塑出力

学校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集体,这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殿堂。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支持。

1.学校应从低年级开始贯穿环保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笔者认为,上述调查中出现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是教育体系的一大漏洞。培养有责任且主动为祖国奉献的人才是学校的义务。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多开展相应的限塑等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塑料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同时也让其明白限塑的必要性。

2.学校应该创造限塑、禁塑氛围,改正商家的行为。笔者认为,首先,学校应对入驻商家及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限塑意识;其次,学校应要求所有商家落实限塑令,实行塑料袋有偿制度;另外,可以提议商家,提供环保布袋实名制、借用登记、归还注销,使购物袋能流通使用。

三、社会各界人士提高限塑意识,减少塑料袋的废弃

社会是所有人生存的容器,没有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一项工作就无法真正贯彻落实。因此,社会人士的加入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1.社会开展相应的限塑、禁塑活动。笔者认为,一个大环境中,人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社会相关媒体部门应大力宣传限塑、禁塑,让更多人认识塑料袋的危害。各界人士可与大学生携手开展一些相关社会活动,如抵制塑料袋签名活动等。

2.社会应加强相应技术的研发,并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十八大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笔者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塑料降解及新型环保塑料制品研发的重视和支持,科研人员应在塑料降解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并给大学生提供相应资金、资源,鼓励学生研究发现,从而有助于限塑的实现。

笔者希望,通过此次对大学生塑料袋使用情况的调查及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限塑意识,用实际行动限塑,最终达到全民禁塑的目的,为环保事业添砖加瓦;同时,也希望各界人士能加入限塑的队伍,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塑料袋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笔者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定能实现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这一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

参考文献:

篇10:关于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情况介绍。

1、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涵盖了从大一到大三的样本,男女基

本持平,其中男生约占53%,女生约占47%。

2、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使用手机的历史不太长,有80%的受访者是

从大学开始使用手机的,初中,高中分别占10%和10%。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初中生年龄偏小,家长多数注重孩子的成绩,往往会限制他们对手机的使用;高中使用手机较少最重要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大,高中生活节奏快,他们把大多数时间倾注于学习考试;然而,大学生却有很大的优势,包括在消费选择和时间安排方面。但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初中生受用手机的比例将大大增加。

3、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购买手机时,更加重手机的质量和使用功能。

5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十分重要的。形成这种购买动机的原因,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求以及与家人联系的需求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他们受依赖性消费程度大及自身缺乏经验,购买力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4、大学生对手机的外观设计,如款式、形状、颜色等要求越来越高,并

且成为大学生选择手机的又一重要因素。这种不断上升的趋势源于大学生的求新购买动机。大多数受访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首先会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同时,追究时尚和个性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征。大约61%的被调查者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手机”。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受访者明确表示会选择质量可靠,款式新颖,色彩时尚的手机。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热情、开朗、奔放、从尚个性和自由的当代大学生,被赋予了强烈的冒险精神和实践精神,对新事物新观念的关注与学习,逐渐形成他们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而这种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到他们求新购买动机的产生。

5、大多数学生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即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手机。大学生受求廉动机的影响可见一斑,总的来说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强,人均消费水平低有密切关系,这种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学生,从而使他们把眼光放在中低档机型上。

6、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最喜爱的品牌是诺基亚,45%的大学生在使用

诺基亚,另有30%左右的学生打算使用诺基亚手机,三星排名次之,至于苹果手机属高端机型,只有一少部分选择使用。国产品牌手机不占优势,外国品牌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选。

二、问题分析

1、大学生群体在手机消费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大学生因缺乏经验,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机使用和消费中没有过于详细的计划,在学习与娱乐中没有找到切合的平衡点,结果浪费了自己的精力和财力。

2、国外品牌手机充斥中国市场,国际品牌手机成为大学生首选。国产

品牌手机在夹缝中生存。国外品牌手机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国内手机生产商面临巨大压力,同时也承担着夺回国内市场份额的重要责任。

三、建议

经过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将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1、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购买手机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质量,外观

设计,价位,是重要考虑因素。现在3G手机,智能手机普遍开发,但对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奢侈品,在购买手机时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切不可盲目跟风。

2、对手机生产商来说,尤其是国内手机制造商,要继续推行中低档

机型,以迎合大部分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另外,在不提高手机价格的基础上,提高手机质量,以抵抗国外品牌带来的巨大压力。最后,要树立长远发展的战略,注重手机功能开发和研究,开发制造高端机型。

小组成员:贾德清崔婧刘晓璐梁淑敏邢广东李栋董文龙

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问卷 众所周知,手机作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沟通、娱乐工具,在当代中国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几乎已达到人手一部的程度。作为时代娇子的大学生群体,以其较高的知识学问和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手机必然有独特的使用习惯和较高的功能要求。为了了解大学生们在校使用手机的情况,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希望你拿出几分钟的时间,选出最符合你自身情况的选项,我们不胜感激!1.请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手机?()

A.初中B.高中C.大学D.其他

2.你所能接受的手机价位是多少?()

A.500以内B.500-1000C.1000-2000D.2000以上

3.你在选购手机时最注重什么?()

A.外观B.品牌C.功能D.质量

4.你现在使用的手机品牌是什么?()

A.诺基亚B.三星C.摩托罗拉D.索爱E.步步高F.HTC H.朵唯I.联想J.其他

5.你用的手机是何种款式?()

A.直板B.翻盖C.滑盖D.侧滑盖

6.除了通话和发短信之外,你使用手机还用来做什么?(可多选)(A.上网B.听音乐C.看视频D.游戏娱乐E.照相

7.你的手机出现问题时,怎么解决?()

A.维修B.出售C.搁置

篇11:关于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东莞理工学院

11电子2班

莫日朗

201141301227 时间:2013.8.31

一、调查目的:

微博是现今大学生主要的网络社交平台之一。90后组成的大学生群体乐于活跃在微博,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生活一部分。微博上形形式式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道德、学习风气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所以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微博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和大学生对微博的看法。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各高校在校大学生

一般情况: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对微博并不陌生。而微博相对自由发言的特点正好符合向往自由的年轻一代,其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facebook之于美国。这些网络社交平台对新一代的成长起到什么影响,非常值得探讨!

三、调查方式:

通过网络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来设计、发布问卷。

1、将问卷地址放置个人微博主页,请同学们填写;

2、通过网络游戏里的游戏币奖励,吸引大学生玩家填写问卷;

3、通过QQ联系同学填写。

四、调查时间:

开始时间:2013-8-14

结束时间:2013-8-31 回收的答卷总数:94份

五、调查内容与分析:

1、由于我们队四位成员都是大二的,因此所回收的问卷大多是同届的同学。从数学上来说,这不符合随机抽样。所以第六部分是通过交叉数据分析,来剖析各个年级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

2、从调查得出现在大学生的专业多是理工类、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社科类。这三类专业很好的代表了三种不同世界观、思维方式的大学生类型。由于抽样主要是通过网络形式,数据侧面反映出,理工类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可能更高一点。

3、这一题其实很有用,可以跟第一题的年级、第二题专业联系起来交叉分析,可以得出各年级各专业的大学生在人脉建设的程度。详见第六部分。

4、“不到半小时”“半小时至一小时”“一小时至2小时”都各占30%左右,分别代表着对微博不同程度的依赖,但还不算沉迷。而“2小时以上”的话,可以说是对微博过分依赖,可能会影响到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这一题跟第十二题联系起来,可以分析微博对不同依赖程度的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从数据可以看出,大约有14%的大学生在微博上花掉太多的青春了。一天才24小时,睡眠吃饭什么的扣除后,学习工作时间确实不多,而微博就占了2小时以上当真不可取!

5、超过一半的同学都是开通微博2年及以上。而微博是4年前才在我国登陆,3年前才露尖尖角,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力很强。

6、对于同学们来说,微博的使用量比其他社交工具都要多。而微博不同于其他社交工具的最大特点是微博用户庞大、发言相对自由,信息面向公众。由于这些特点,可使大学生能参与到对社会中的各个事件的评论。这让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跟以往的前辈有所不同。无可否认,微博上每天都充斥着各种负能量、炒作的信息,但同时也有各种正能量的传播,这种种都在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7、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微博在同学们的手机应用当中占的地位不算太高。这也符合最近网络公布的对于各国人民使用便携电子产品时主要用作做什么。对于其他facebook主导的欧美国家,他们多用于社交工具、看视频、玩游戏;而我国的则是看视频、听音乐。

8、这一题“闲暇时,突然想起”“睡觉前或者起床后”“等待中”的比例都过半,表明了微博对于同学们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消遣时间的工具。而一个让同学们能了解天下事的社交软件总比一个大家都拼命争排名的手机游戏要好。

9、选“娱乐休闲,放松心情”有63.83%,选“与旧同学朋友交流”有62.77%,其次是“浏览新闻,了解时事”。这一题的结果跟第八题对应,更能说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是用以打发空闲时间。

10、网络社交工具最大的功能就是让分隔各地的朋友交流各自的生活,还有认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从调查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微博主要是发表生活中的点滴、与人交流和转发自己感兴趣的讯息。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沉默并不是大多数。有15%左右的同学是只看微博,不发表的。通过查看单份的调查表,只看微博不发表的同学大多是理工科或者国防类的同学。这不算坏现象,毕竟很多人无聊到将每天吃的早餐都发上微博。作为未来的工程师,沉默稳重的性格反倒更好。

11、如果不让同学们玩微博,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找其他的社交工具来代替”,毕竟微博有一个很大的竞争对手“微信”。但是这些软件巨头的竞争对于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发展是好的现象,越来越完善的网络服务能够减轻尚无收入的大学生们的通讯费用。而有20%的同学表示很难适应,确实有一部分同学对微博沉迷,即使上课的时候都会潜意识拿手机出来刷新一下微博。。

12、对于微博对生活、学习的影响,过半的同学选择与朋友的联系交往更加密切。网络流量的费用比直接打电话的费用便宜得多,精明的大学生们当然都会选择网络工具来交流沟通。

而有不少人选择微博用久了,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和微博上的不良信息对价值观有冲击。微博分散注意力的问题的确存在,我身边有不少同学,即使是上课或者复习时,总会潜意识的拿出手机来刷一刷微博,试问这样哪能专心做一件事?

微博上的不良信息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正如人民日报所述:最近的“名人八卦”充斥着网络,总是盯住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渲染奢华细节、离奇情节,又有多少意义呢?“娱乐至死”终将摧残文化精神和心灵家园,听任猎奇猎艳之风愈演愈烈,负面效应不可小视。

13、“信息真实难辨”、“内容实用性不强”、“信息重复情况严重”这三项占最大比例。信息真实难辨的最大论证就是“方舟子”,当初人人都以为他是网络打假英雄,但后来被人揭发他其实是贼喊捉贼而已。内容的实用性这就见仁见智,那些爱情指导、星座预测之类的内容泛滥,对于打发时间的人来说,实用性还是不错的。。信息重复情况严重这方面的话,信息用过微博的人都会有同一时间被相同的信息刷屏的经历。

六、调查数据交叉分析

1、这是各年级关注认识的人的数量区间的比例

虽然大三大四参与填表的人数较少,但基本符合大一到大四年级,关注的认识的人数呈递增趋势。最近网上兴起一个“大学的意义在于什么?”,从这个递增的趋势看出,四年大学生活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也在于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开始有向更优秀的自己靠近的动力。

2、这是各年级使用微博的时间段比例图

各年级的同学大多数都是使用“半小时至1小时”“1小时至2小时”。这些时段长度还是合理的,能够了解世界的讯息,又不至于过于缩减学习休息的时间。

七、总结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微博的出现让分道的同学依然能够保持联系,亦能认识大学里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而且费用非常低。这都使得微博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

而大学生们使用微博更倾向于发表生活点滴、转发感兴趣的讯息以及与他人交流。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持乐于分享交流的生活心境也有利于学习。有少数的大学生过于依赖微博,觉得一旦微博消失就会很难接受。但大多数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时间约为1小时左右,主要用于浏览新闻、休闲娱乐、联系朋友。微博上的信息真实难辨、实用性不强、重复严重成了大学生用户的共识。

上一篇:公安局行风评议总结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