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2024-05-24

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通用8篇)

篇1: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1、你是否觉得自信?()A.非常自信 B.自信 C.有时不太自信 D.不自信甚至自卑

2、大学生如果能改变自己,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呢?()A.知识 B.出身 C.外貌D.财富

3、你觉得目前压力大吗?()A.大B.快要崩溃在 C.轻松 D.一点点压力

4、上学后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A.学习成绩不理想B.兼职竞争太激烈 C.受同学不喜欢和遗弃D.与女友(男友)闹矛盾

5、生活费是否够用()A.有剩余B.基本够用C.经常负债

7、日常主要消费集中()A.饮食方面B.学习方面 C.“新三件”手机、电脑、MP3 D、化妆品和护肤品E、外出娱乐

8、你认为自己常处在哪种情绪中?()A.郁闷B.无聊C.烦躁 D.快乐

9、学习负担是否沉重?()A.喘不过气来 B.负担沉重C.60分万岁D.无所谓

10、你在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A.上网或打游戏 B.参加社团活动 C.恋爱在外

D.自主学习(复习或去图书馆看书)

11、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A.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B.打发无聊的时光和C.随大流,不落伍D.情到深处

12、你在学校会选择什么人做你的爱情另一方?()A.漂亮为主B.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C.温柔大方D.不会谈恋爱

13、你与同学关系如何()?A.相处融洽B.偶尔发生矛盾C.经常发生矛盾

D.陌生人关心

认为与别人交往“一般喜欢”、“无所谓”。

14、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A.很依赖B.偶尔依赖 C.参考同学朋友的意见,但会以自己为主去解决问题D.自己独自度过解决

15、是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A.很在意 B.偶尔 C.无所谓

16、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解决?()A.强忍 B.逆来顺受C.找父母倾诉C.找心理咨询机构

17、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A.就业赚钱B.出国或继续深造C.希望工作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机会深造

18、是否去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A.经常去B.偶尔去 C.不敢去 D.没必要E.没去过

19、对于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看法?()A.无聊 B.有趣 C.有利我们的心理。向广大配合和支持我们的调研工作的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篇2: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有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远远低于同年龄阶段的其他群体,在总体上,大学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总体的10%左右。其中,大学生中有心理疲劳倾向的占26.8%,低度心理疲劳的占13.4%,而中高度心理疲劳都与压力有直接的关系。除了数据统计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看到一些关于大学生事件的报道,每年都有一些高校生自杀事件发生,造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惨剧。

有调查发现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生活、学习、感情和就业等方面。尽管我们不能作出所有大学生事件都是由压力所导致的结论,但有研究认为,任何事件在发生前的一刹那,确实和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失衡有着必然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感情、就业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稍不用功,或者参加学生活动多了,以及其他一些分心的事情,成绩就会不够好;由于大学里的同学都来自于五湖四海,各自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差距,难免会存在着攀比现象;每年大学毕业生都在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的交往难免会有些摩擦……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或释放,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我校是211百年名校,每位学生学习都非常的刻苦,压力不时地追随着每一个人,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都有什么压力,压力从何而来,在压力之下我们会有哪些反应,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应对所面临的压力等,我准备做这个调查。

篇3: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正是处于自我意识渐趋成熟的重在阶段,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尊心的不断增强,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在处理学习、工作、友谊,爱情以及个人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时,常常引起心理矛盾的激烈冲突,造成心理发展失调和不平衡,这些失调和不平衡会给大学生心理体验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和压抑感,如果不正常的心理体验长期积累而得不到缓解,就会使他们产生病态心理,由此会给大学生生理机能带来的一系列病变,因此了解心理健康内容,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对策,帮助大学生矫正和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是各大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陕西师大在校生1506人,其中2003级级文理各科学生832人,男230人,女612人,2004级文理科学生421人,男126人,女295人,体育系2004级~2001级学生253人,男197人,女56人。

1.2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对健商进行测量,对陕师大2003级、2004级公共体育组学生和2004~2001级体育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测试的问卷调查表由专人负责发放,并强调测试结果的保密性,要求被试认真如实地填写。

1.3 筛选标准。

将各类所得分通过计算来进行筛选,如果所得结果在8~10分为优秀,6~8分为良好,3~5分为较差,0~2分则被认为存在心理上的问题较为严重。

1.4 统计处理。

先计算各类分量表的得分,输入计算器,采用LSD方法进行分析处理,保证准确性。

2 结果

由统计结果显示,体育系的精神状态指数为7.11±1.30,明显高于公体2001级学生的6.68±1.33和2002级的6.63±1.21,即体育系学生的精神状况为健商中优秀的范围,从统计结果还可显示出,体育系学生和公体组学生在健商总指数方面以及精神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而两公体组的学生则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从陕西师大1506名大学生的健商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商数值处于良好的分值段,而体育系学生的健商总指数和精神状况指数均为优秀,其原因是与所学专业课程有很大关系。学过的专业课有:运动解剖、运动生理、体育保健、健康教育、运动生物学、运动心理等等,从中学到了有关提高人体机能和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懂得了生活当中如何的去保持个人卫生、心理卫生、营养卫生、医务监督、体育康复等。同时,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也是调节人的身心和精神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与心理状态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如锻炼之后,血流量和吸氧量的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锻炼使植物性神经系统发生变化,某些腺体的分泌水平提高,使消极情绪有所减缓,锻炼后肌电活动下降或减缓,从而减轻应激反应中的肌肉紧张。此外,通过体育活动,有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承受成功和失败的能力等等,从而在一定基础上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缓解焦虑、压抑等等。

3.1 社会竞争激烈使其心理负担加重。

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很多,心理存在众多压力源,诸如,父母期望过高,同学间的攀比、竞争,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而今,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毕业生必须面临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市场经济模式就业这一现状造成学生紧张、压抑、担心和无所适,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以致发展成心理疾病、精神恍惚、失常等状况。

3.2 人际关系障碍。

近些年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发现,在妄想性、情感性、人格性心理障碍以及神经症等常见心理疾病中,亲密的亲情,伙伴关系的缺乏和人际关系紧张往往成为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如恋人间长时间的关系不协调,失恋,童年其父母死亡,同学间关系的紧张往往使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在大学生中,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赞教授说是:人类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失调,大家都想要处理好人际关系,有较强的交往需要渴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能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友,但有许多学生在实际交往中困难重重,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如错误的自身评价,消极的情绪,不良的性格、自卑、害羞、交际技巧不良等,往往将关系处理得不好,从而产生寂寞、孤独感,导致抑郁焦虑等。

3.3 自我意识不良的影响。

高校里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目前所处状态,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自己,即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到达自己的缺点和不是,但少数学生不能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妄自尊大、好高骛远,或者自轻自贱,悲观失望,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自我评价过高,觉得比谁都强;当失败时,自我评价过低,觉得比谁都差。这种不稳定情绪,导致自负感和自卑感交织,出现孤独与压抑。

4 结论与对策

掌握正确的健康与保健知识手段,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与保健行为,应戊烯高等院校是落实教学校教育应以健康为重,教学指导思想主要措施,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在各高校健康与保健意识的薄弱和相关知识与手段的匮乏,充分反映了高等院校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有关教育存在薄弱。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我保健需求的忽视。

4.1强化心理辅导和咨询。心理问题行为普遍大学生之中,所以大学教育中开设有关心理卫生保健的知识,使让学生通过学习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正常的精神状态,是非常的重要。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心理卫生知识,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同时,开展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使之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从而来解除心理上的压力,负担等等。

4.2深化管理机制改革,明确教育服务主体是广大学生,这一教育市场理念的改变,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力和需求,并为之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加强引导,建立师生及同学之间沟通与交流渠道和机制,培养和提高其正常交往的社交能力。

4.3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宽松而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的知识的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

4.4加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本身心理品质的优缺点,了解自己认识,情绪,自我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点,学会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和方法。

4.5呼吁高校成方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治疗机构,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作为大学生、更应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6学会自我调适,保持良好的心境是达到心理健康的良药,时刻保持乐观、豁达、沉稳的情绪。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不逃避、不畏缩,理智地接受现实的一切。

4.7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不良嗜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

4.8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以社会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为杠杆,建立和完善人才交流机制与渠道,缓解大学生的社会就业心理负担。

摘要:为了加强大学生的精神与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心理与精神进行指导与治疗,运用健商检测问卷,对陕西师大公共体育学生2003级、2004级,体育系2001级~2004级四个年级共1506名进行健商测试调查,其中精神状态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系学生的精神和心理素质都明显优于2003级和2004级公体组学生,两个公体组之间总的健商指数和精神状态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精神

参考文献

[1]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9.

[2]巴莺乔,张同迁.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

[3]宋忠民.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其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86-88.

[4]楚继军,邵金英,张志华.广州地区大学生健康行为及关心程度现状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学报,2001,35(6).

[5]王秀云,马俊亡,吴保利.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农学院,2002,6.(上接169页)

[6]周伟国,高师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5):62-65.

篇4:当代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是最有朝气的时期,思维敏锐活跃但也容易进入误区,出现偏激。做事情不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调。对心理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健康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则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主要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突破,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必要手段。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和来自家庭学校等压力,心理上出现了不健康现象,严重者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同学。如果不加以重视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畸形、性格怪异,报复社会等等诸多情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学业压力大

压力大是中学生心理不健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业的繁重,家长的逼迫,升学考试的激烈竞争,天长日久自然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大考小考月月考,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对于初中学生应该属于享受大自然,但时间不允许一去不复返,家庭社会时刻都在给他们敲着警钟,他们怎能放松,只有闷头学习,才会有另家长老师的满意成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你,身心得不到放松,没有学习主动性,认为学习室一种负担,一部分心理就会厌学等等状况。7年11班同学刚刚初一就已经出现这种厌学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想办法怎么去疏导学生,首先让他们爱来学校到爱上学校。

二、逆反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考,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表现极好,但是只要回到家里,大相径庭,和父母就像冤家路窄一样,逆反心理极强。还有和老师也有逆反心理,对老师的善意批评不能正确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故意不完成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给予关心和正确的对待方式,在课堂上让这样的学生多回答问题,自我意识强就让这样的他们尽情展现。

三、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师由于过多自我否定和多次失败导致的,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对自己也高要求,但也许很多时候没有证明他们的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初一月考到期中考试,也许两次成绩不是很理想,加之家长老师的施压,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就会造成心理阴影。

还有我校有一部分农民工子女,来自农村的他们相对见识少,自卑心理极强,同学关系不协调,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害怕老师同学瞧不起,七年10班的刘同学每次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都是很小,手想举起来可又害羞,针对这些情况就是需要及时鼓励对他们给予肯定。

四、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不和或者破裂,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使他们没有安全感,缺乏温暖,更没有心情顾及学习,从而导致出现心理偏激,本是充满阳光的年龄可却相反,在我所带班级中有几个这样的情况,家庭名存实亡,他们就从其他方面获得心理满足和那份缺失的肯定,比如王同学放学就进网吧,由于睡眠保证不了,课堂上就瞌睡,和同学交往少,对学习没兴趣,也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而且有严重的厌世心理,对于这样的情况,只要父母能给予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抛弃你的孩子。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认为,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等方面的辅导。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作正确的归因分析,如进行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帮助受挫的学生客观分析自己达不到预定目标的主客观原因,引导他们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调整原定的目标,并为之全身心投入和努力。 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2)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有些教育学规律看似简单,往往被忽视,但的确是提高教育效果的“灵丹妙药”。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受挫的中学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往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创造条件变换情境——改变氛围法是应对挫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建议受挫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或喜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适,如听听音乐、打打球,借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对天生好静的受挫者,可采取心理热线、个别谈话、意见征求会等方式,给其提供宣泄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把受挫的经过和目前的心境讲述出来;或建议其与知心朋友交流,在交谈中,除了可得到同情和摆脱困境的力量外,还能听到别人的分析和忠告,烦恼的心情会随之逐渐消散。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是强大的同是也是脆弱的,应该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就当自己重回青春走一次,陪孩子慢慢长大,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学校的温暖,从而鼓起勇气去战胜挫折,迎接属于他们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黄锦衣,蔡钾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2,10.

[2]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07.

[3]宋德如.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检视[J].教育科学研究,2001,09.

[4]魏霖,杨勇超.郑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04.

篇5:当代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高校生的恋爱观动身,立足问卷调查,以高校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高校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高校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高校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高校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当代高校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爱情,多么美妙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到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高校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妙的爱情总是充溢了向往。然而不同的高校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相互倾慕和培育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高校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高校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高校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缘由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高校生客观、冷静、正确地谛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主动、健康恋爱观念,促使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探讨方法和探讨对象

1.探讨方法。本次调查采纳自编的《关于当代高校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高校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看法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高校生的恋爱观状况。

2.探讨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高校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状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高校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哀思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缘由,60%的人都认为孤独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中学惊慌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高校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净的,在恋爱胜利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状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志向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看法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志向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将来充溢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高校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状况下,男生的平安感好像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哀思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看法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信任爱情而对自己充溢信念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志向的爱情,而不信任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找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状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峻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志向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恒久,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验。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高校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缘由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很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高校生活;关于找寻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孤独和空虚,并非为了找寻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意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明,部分表示不会表明(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意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意内在修养,恋人品德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漂亮的憧憬。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状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与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志向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恒久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高校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全部人认为是不行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看法,有6人表示会难过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看法,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看法。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或许是经验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志向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信任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信任也不会网恋。对于高校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行能的,可见在高校生看来,高校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或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或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或许aa制是的消费方式,终归大部分高校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假如只是一个人来担当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高校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实行了开明的看法。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担当的责任却没有完全相识清晰,很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看法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损害。所以,高校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高校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问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高校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溢了幻想和期盼,好多事情都很志向化,到了大二起先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索,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终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高校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新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别人群氛围干脆相关。有些男高校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挚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靠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予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实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嬉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意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高校生这个特别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安排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高校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高校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高校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高校生还受到了外界四周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高校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高校生在中学惊慌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高校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高校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高校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间,寻求欢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高校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高校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假如发觉有利用价值,就会实行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高校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找寻爱情,而且有的高校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新奇心较重。当代高校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足,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定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新奇,想试一摸索究异性之间的隐私,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看法,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新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意恋爱的后果。当代高校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快乐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许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溢高校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安静,这就是高校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高校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高校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高校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高校生性

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高校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冲突的旋涡,性的观念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缘由,即出现了对性的新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懊悔。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高校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行能同日而语,就算是有联系,也不行能耽搁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高校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靠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牢靠、又平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高校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调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予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高校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高校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行推卸的责任,应为高校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主动引导高校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高校生自身应当怎样做。

(一)充分相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高校生,应具备肯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恳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惩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高校生应当有一个醒悟的相识,高校生应当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气去完成任何一个不行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高校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肯定要正确相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肯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志向,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担当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气和华蜜,充溢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宏大的事业、崇高的志向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高校生只有把爱情融入志向,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给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行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反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亲密的关系。首先,有很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嬉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起先发展,婚前性行为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高校校内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状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高校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消遣场所,高校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高校生的理念。

恋爱与高校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主动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高校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勉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冲突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的确,在高校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宏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宏大的事业抑制了懦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高校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学问,培育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实力。高校生不能因为新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意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驾临

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索,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意爱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很多人利用慈爱的外表、优雅的动作、名贵的气质欺瞒着多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净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当留意,贞操不肯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坐享其成的美差。一切都须要自己的努力。假如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肯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须要任何的,有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终点。两个人最须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漂亮、绚丽的花环。

当代高校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溢漂亮幻想的高校校内里,起先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验、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简单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务。

总之,当代高校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四周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需培育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高校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高校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育高校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削减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高校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华蜜的爱情之花。

篇6: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10建环

姓名;宁显川

学号;201031271

5消费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是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群体,也受到社会消费的影响,消费观是否正确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就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对云南农业大学18栋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调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1

调查中,至少百分之七十都是农村的,这就更能反映现在农村和城市贫富差距,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提供,而在调查中发现更多的学生倾向于把生活费用于吃喝与娱乐,而用于学习的几乎没有,我们能发现更多的学生倾向于业余生活是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和游戏上面,而把更重要的忘记了,我们是学生是来学知识的。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我认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现代大学生都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人际交往技能作为大学生活的必不可少两大部分。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高出居民收入水平,近年来的物价上涨,导致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愈来愈高,物价上涨是一方面,更多的学生消费于娱乐,而父母又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这就导致大学生消费高于居民收入水平。

追求时尚化,现在的大学生消费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是时尚化,喜欢新奇浪漫的事物,网上购物,成为大学生现在购物的主流方向。

三、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在调查中,最高消费的达到2000,而最低的只有500,更突出现在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四、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大学生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

五、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消费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消费观主要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妆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除此之外,在青年的大学生中存在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别出心裁的东西,追求前卫新潮,加上相互之间攀比心理严重,往往会出现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家庭原因。

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

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

2.学校教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一定要注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通过组织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爱好。

4.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积累消费经验。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

在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关键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

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总体来说现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健康的,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消费来源单

篇7: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识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1.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学校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层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之时,首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3.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篇8: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刍议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现状

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情况看, 虽然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 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学习效率较高;有较稳定的情绪, 乐观自信, 充满朝气和活力, 对生活有满足感, 对美好的未来有向往;有较健全的意志,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善于自我调节。但是, 我们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 表现形式日趋多样, 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近年来一系列调查数据表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有三个特点。

1. 心理不健康者比例较大。

近年以来, 学术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不同研究框架下的、大量的统计数据无一不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一项针对浙江四所高校的统计分析认为, 大学生中“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基本掌握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5.13%, 而47.51%的大学生只是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所了解。80.38%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基本健康, 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一般的学生达到60.24%。”而另一项关于湖北某高校学生的研究发现, 统计样本1300余人中“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8.46%, 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4%, 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

2. 心理不健康者比例不仅较高, 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资料显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天津市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 在全市5万大学生中, 16%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即8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 主要是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同时期国家教委对12.6万大学生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发病率高达20.23%。进入1990年以后, 这一比例在大学生中又增加了。1992年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西南地区八所院校4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 有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高达31.13%;1994年成都地区高等学校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者占34.4%。此外, 由于恋爱、学业、人际关系原因自杀的学生也年年增加。正如前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的日趋多元化发展, 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式的清静之地,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3.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多样, 产生原因也较复杂。

宏观地讲,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等几个方面。事实上, 这种影响机制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许多。研究表明, “在敌对性、恐怖与偏执上, 女性比男性更为突出”,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非独生子女”, “非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优于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统计, 求询者的大学生中以神经症性障碍占大多数, 高达69.4%, 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问题占14.5%, 重性精神病和心身障碍占12.1%。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症状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调查访谈可知, 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病。

1. 神经症。

神经症也叫神经官能症, 是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 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有五种。 (1) 焦虑症。焦虑症是人体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具体来说, 个体因担心达不到预期目标, 有可能丢失有价值的东西, 致使自尊、自信受到威胁而紧张不安, 由此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恋爱、成才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多有强烈的焦虑反应, 长此下去, 极有可能形成焦虑性格。学生的焦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来源并非现实的威胁, 而是来自内心, 通常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自我焦虑与考试焦虑两个方面: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 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考试焦虑——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都较为突出, 进入大学后, 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以及面对暂时的成绩排名落后的现象, 部分同学无法适应, 无端担心考试失败, 进而产生考试焦虑情绪, 不能自我调节。 (2)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因过度忧愁和伤感引起的情绪体验, 它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表现麻木或冷漠。这是个体对挫折的一种自我保护或防御性反应。当个体对战胜挫折自感无能为力而失去信心和勇气时, 对未来充满悲观的期望, 就对追求目标失去兴趣, 而表现出冷漠、麻木状态。 (3) 强迫症。强迫症是青年期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 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病人清楚地认识到, 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清的观念或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 明知没有必要, 但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 因而感到痛苦。 (4) 恐怖症。恐怖症是指个体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 这种恐惧感与引起恐惧的情境通常极不相称, 难以理解。患者明知自己的害怕不切实际, 但不能自我控制。恐怖症有以下几种表现:社交恐怖;旷野恐怖;动物恐怖;疾病恐怖等。 (5)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多发心理性疾病, 多是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 引起脑机能活动过度紧张而产生神经精神活动能力减弱。

2.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 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障碍有相对的稳定性, 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且矫治困难。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及特征如下: (1) 偏执型人格。偏执型人格的人表现为容易产生偏执观念, 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有极强的自尊心, 同时又很自卑, 好嫉妒, 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 怪癖古怪, 失败时常迁怒或归咎他人。 (2) 强迫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的人表现为常有个人的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 因而焦虑、紧张, 过分地自我克制, 过分自我关注, 事事追求完美, 同时, 又墨守成规, 处事拘谨, 缺乏应变能力。 (3) 冲动型人格。冲动型人格的人表现为情绪不稳, 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 而且自己不能克制。

3. 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重度心理疾病, 它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 丧失自知力, 不能应付正常生活和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病主要有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以及反应性精神病。对于患有精神病的学生, 要格外予以关照和治疗, 以期控制病情的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个是内部因素, 一个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大学生在特定时空状态下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 外部因素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内部因素。

(1) 自我同一性危机。在大学阶段青年学生不断反省自我, 探索自我, 思考人生, 确定“自我同一性”, 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 情绪起伏大, 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2) 个性的缺陷。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挫折, 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与人的个性有直接关系。性格过于内向的人、过于斤斤计较的人、孤僻封闭的人、自卑忧郁的人、急躁冲动的人、固执多疑的人、爱慕虚荣的人, 以及娇生惯养而感情脆弱的人, 都比个性开朗大度、乐观的人更易患心理疾病。 (3) 心理素质的不完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 也影响他们的健康。从现实看, 随着整个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而带来的应激和压力增加,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不少大学生自制能力差, 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 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 灰心失望, 精神不振, 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心理疾病。 (4) 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大学生的情绪处在最富动荡和最复杂的时期, 鲜明的特征是情绪的两极性。情绪起伏过大, 左右不定, 而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强烈的情感需求与内心的闭锁, 情绪激荡而缺乏冷静的思考, 极易走向极端, 使他们常常体验着人生各种苦恼。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而诱发各种心理障碍。 (5) 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冲突。大学阶段, 人的生理发育基本成熟, 性机能的发育产生了性的欲望与冲动, 但由于社会道德习俗、法律和理智的约束, 这种欲望常被限制和压抑。一般情况下, 大学生通过学习、娱乐、社交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当释放、升华或补偿。但若不能通过妥善的途径、手段处理好性压抑问题, 它就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常常是潜藏在心灵深处, 很难引起人们的觉察。性的生物性一旦冲破各种约束或压抑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和转移, 就可能会做出越轨行为。性心理失去平衡, 情绪经常过分激动、消耗精力, 造成精神萎靡不振, 学习注意力分散, 智力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以致影响学业和生活。

2. 外部因素。

(1) 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长期学习负担过重使大脑过度疲劳, 大脑皮层活动机能减弱, 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受到限制而影响学习效率。学习负担过重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生学习贪多求全, 自我期望过高, 家长及外界压力过大等, 均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2) 恋爱失败。大学生恋爱失败会使当事人深深地受到自尊和情感的伤害。此时, 有人可能会对生活、对人生感到绝望, 也可能将自我与他人隔离开来, 以保护自己免受更多的伤害和自尊心的损毁。失恋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悲观、空虚、悔恨、厌世以及夜不安寝、食不甘味, 还有的表现为颓废、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 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 (3) 社会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的空前繁荣、生活质量的极大改善、社会的巨大进步, 同时也伴随着躁动起伏、动荡不安, 诸如产业结构调整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 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大学生培养费用分担、就业双向选择、就业难度加大, 等等。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与冲突, 必然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加剧, 诸如取义心理与取利心理的冲突、平均心理与先富心理的冲突、保守心理与竞争心理的冲突、为社会服务心理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心理冲突, 等等。长时间的心理失调必然带来心理适应不良的种种反应。 (4) 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作为人生旅途的第一站, 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不同寻常的影响力。家庭被认为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加工厂”, 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以及挫折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及障碍, 甚至产生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客观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 由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 产生原因也多种多样。因此, 极其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并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涉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出发, 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 表现形式日趋多样, 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据此, 文章进一步归纳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常见症状及其特点, 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因素, 以期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程晓玲, 鲁丽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2].王光炎, 王佳, 李继国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8)

上一篇:最新初中必背古诗词下一篇:世界和我爱着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