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伦布拉克铜钼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扩大找矿前景

2024-04-26

乌伦布拉克铜钼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扩大找矿前景(精选4篇)

篇1:乌伦布拉克铜钼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扩大找矿前景

乌伦布拉克铜钼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扩大找矿前景

乌伦布拉克角砾岩筒型铜钼矿床,成矿严格受中酸性浅成岩浆岩组合-北西向构造破碎带-特定层位(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复合控制,矿体具有中强磁性和中等强度的激发极化特性.在矿区北部外围,重要控矿断裂构造的北西延伸方向上存在大规模化探铜异常.综合物探资料表明该区地层和岩浆岩分布与已知矿区类似,在化探铜异常中心部位存在走向与控矿断裂构造基本一致、异常特征与已知矿体类似的大规模磁异常.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指示出矿区及其北部外围存在深部扩大找矿的良好前景.

作 者:程志平刘家远 CHENG Zhi-ping LIU Jia-yuan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刊 名:桂林工学院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27(4)分类号:P618.41 P631关键词:铜钼矿床 角砾岩筒 地质特征 磁法 激发极化法 乌伦布拉克 新疆

篇2: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初探

1 成矿地质背景

铜钼矿床的地质背景对矿产的形成和分布状况具有很大的影响, 该矿区主要位于某火山地段, 并且经过长期的活动, 岩火山断裂带分布多期次的超基性岩与中性岩。根据资料显示, 该断裂具有逆冲性质, 向下延伸至软流层的高角度低阻带, 并且通过电磁资料证实, 该地区沿断裂出现重磁异常现象, 磁场两侧经常出现磁参数矢量变化与错位滑移的现象。因此, 该地区的构造特征为断裂成带出现、密集成组, 具有很好的韧性剪切带发育, 并且局部常有异常重力梯度带出现。该矿区的地层表现为:上部岩性为夕线石云母石英片岩夹钙镁硅酸盐角岩透镜体;下部为黑云角闪岩, 由于岩石之间普遍存在挤压的状况, 因此岩石呈现糜棱演化、碎裂的状态, 并且已经探知浅部贫矿体主要表现为矿围岩的特征, 并且具有混合液岩化特征, 伟晶质与长英质团块发育。该矿区的岩浆岩主要由两段长约1 589m、宽约231-435m的花岗闪长斑岩体形成, 并且在当地呈断续分布, 该地区具有辉绿玢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等岩脉沿NNE、NE向断裂充填侵入, 并且已经探知的钼矿化区段被证实为隐伏岩体, 局部相变为石英闪长斑岩, 以长条状的形式侵入变质岩中, 出露的面积在0.05-0.35km2之间。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特征。

根据现场勘查, 能够确定该矿区的地质特征。该地区的矿体产生在围岩与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 并且矿化特征为:矿体呈现层桩, 倾向北西, 走向55°-67°, 并且外部接触带中的片理结构与矿体岩石的围岩有关。该矿区细脉厚度为0.45cm, 小脉厚度在08-1.9cm之间变化, 并且局部小脉呈团块状、透镜状、网脉状以及侵染状。矿体与围岩的分界线不明显, 通过化学实验分析, 确定细脉侵染状表现为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石英, 矿脉厚度1.45-10.89m、长度489m、宽度189m、矿体深埋38-218m, 矿石中钼矿品位在0.028-0.79%之间变化, 平均为0.15%;铜品位为0.03-0.098%之间变换, 只有极少部分的品位大于0.1%。该地区的铜钼矿的类型主要是斑岩型铜钼矿, 矿体一般产生与斜长角闪岩以及花岗岩的内部和外部的交汇处, 矿石中辉钼矿表现为细脉侵染状与侵染状存在于斜长角闪岩的长英质矿物间隙之间, 在内接触带中铜钼矿化体通常产生于花岗岩的内侧, 细脉侵染状通常以黄铜矿细脉—黄铁矿—辉钼矿—石英—辉钼矿细脉—石英的形式填充在花岗岩的缝隙之间。容矿围岩裂缝发育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矿石等级的高低, 因此其也能通过容矿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矿床规模的大小, 岩浆期后或者成矿熔浆含矿热液有利于矿石的丰富,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矿床的规模。

2.2 矿石结构与矿物组合。

该矿区的矿石构造与结构表现为:矿石构造主要表现为侵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等;其矿石结构主要呈现为压碎结构、交代结构、鳞片粒状结构以及自形与半自形结构等。该矿区的矿物组合表现为:矿石矿物组成包含毒砂、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 特征矿物组合表现为:黑钨矿+黄铜矿+黄铁矿+萤石+钾长石+石英+辉钼矿, 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长师为主, 以萤石、方解石、阳起石、绿泥石为辅。

2.3 围岩蚀变。

该矿床内部接触带中的围岩蚀变主要包括: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化、硅化, 其中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化、硅化的发育和成矿具有密切的关系。外接触带中的围岩蚀变主要包括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等, 其中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等普遍存在, 并且与成矿具有密切的关系。

3 成矿原因

该地区与中元古代进入被动大陆边缘裂谷演化阶段, 在伸展结构背景中出现以陆相为主的熊耳群火山岩系, 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以及下地壳, 并且是在地壳重熔中形成的, 经过硫同位素法验证, 矿石的硫主要来源于斑岩体。由于矿床中的铜钼矿带位山西境内的西洋河群, 并且由于旋转构造作用带, 由南向北的巨大垂向压力作用与铜钼矿床区, 富含铜钼元素的地壳开始重熔, 推动铜钼岩浆定位和上侵, 最终形成铜钼斑岩体。

4 找矿潜力

该矿床位于某火山岩地带北段, 浅成侵入岩发育、次火山岩、中生代火山岩, 并且三者交汇于三条断裂处, 很容易形成矿产。其找矿潜力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其一, 浅成, 早期中性火山演化浅成侵入, 形成了该矿床的钼、铜矿, 第二期酸性次火山岩中石英斑岩火山浅入与铜、银矿具有密切的关系, 并且超浅成侵入的杂岩体中通常含有Ag、Zn、Pb、Cu等多种金属矿场的成矿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二, 该地区是某火山盆地中断陷与隆起部位的交汇处, 浅成次火山岩体上部、放射状裂隙系统、火山穹窿构造边缘环状、岩体接触火山机构等, 都是矿产分布的主要场所;其三, 该地区的矿床的火山穹窿机构、火山机构控制矿化集中区与矿床的产生, 从而形成了行列结点、北西成列、东西成行、北东成带的分布特点, 矿床次级东西、北西、北东向的大断裂交汇部分控制火山穹窿构造与火山机构的分布;其四, 该地区基地地层中含有丰富的Cu、Mo、Ag、Zn等多种元素, 并且矿床提供了种类多样化的成矿物质, 并且该地区78%以上的铜矿、钼矿都分布在其中。

摘要:文章以某铜钼矿为例, 分析了其成矿的地质背景, 铜钼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原因、找矿潜力, 旨在为相关的找矿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铜钼矿,地质特征,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篇3:乌伦布拉克铜钼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扩大找矿前景

关键词:小青沟;铜钼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1、区域地层概况

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Ⅰ)、辽东台隆(Ⅱ)、铁岭—靖宇台拱(Ⅲ)与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Ⅲ)衔接部位,抚松火山断陷盆地的北缘。

1.1地层

1.1.1太古宙(Ar2msr)。矿区内已知最古老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表壳岩岩组),岩性组合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等。

1.1.2上元古界。矿区内最古老的沉积盖层,由震旦系石英砂岩、页岩、灰岩组成。

1.1.3古生界。由寒武系灰岩、页岩、泥灰岩等组成。

1.1.4中生界。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和南部中生代断陷盆地内,由侏罗系义和组泥质粉砂岩、砾岩、页岩,果松组中性火山岩、紫色砂砾岩,石人组凝灰质砾岩、火山碎屑岩组成。

1.1.5新生界。由第四系军舰山组玄武岩及阶地、河漫滩等组成。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和北部。

1.2岩浆岩

以中太古代变质深成侵入体为主,岩性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原岩)相当于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分布在矿区中部。

1.3构造

区域上断裂构造有三组:北东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主要断裂构造有杨岔屯—抽水洞北东向断裂,;大青沟近东西向断裂,北沟屯近南北向断裂。其中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与岩性

矿床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变质深成侵入体,岩性主要为变质正长花岗岩,斜长角闪岩呈不规则包体状分布在深成侵入体之中。

变质正长花岗岩,呈浅肉红色,中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局部钾长石呈团块状或钾长石脉分布在岩石中;岩石变质程度较差,局部还可见花岗结构;与蚀变闪长岩体接触部位,往往见有硅化和黄铁矿化(附小青沟矿区地质图1)。

中生界侏罗系义和组泥质粉砂岩、砾岩、页岩及果松组中性火山岩、紫色砂砾岩,分布在工作区东部,侏罗系地层与太古宙深成变质正长花岗岩为不整合接触,接触界面紧闭。

勘查区侏罗系火山岩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英安岩。

安山岩,灰~灰黑色,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基质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及角闪石,呈细粒结构。

2.2 构造

矿床内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断裂为主,次为北西向断裂;岩体顶部构造小裂隙,中深部隐爆角砾岩筒。

2.3岩浆岩

2.3.1太古代深成侵入体:矿床内以太古代变质深成侵入体为主,岩性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原岩相当于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分布在矿床西部。变质正长花岗岩(原岩相当于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侵入在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

2.3.2燕山期中性侵入体:早期为闪长岩侵入,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侵入,组成蚀变闪长复合岩体。

2.4蚀变闪长复合岩体特征:

岩体平面近似椭圆形,厚度呈现东部较薄,往西部岩体厚度增厚,显示岩体由西部深部向东侵入,地表出露面积约0.89km2。与侏罗系凝灰岩为侵入接触。接触界线平直紧闭,陡倾斜,与变质正长花岗岩接触部有混染现象。岩体为复合岩体,主体岩性为闪长岩,岩体形成中后期分别有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呈不规则的脉状侵入闪长岩体之中。复合岩体侵入在变质正长花岗岩及侏罗系地层中,形成时代为燕山期。

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普遍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壳”,即花铁矿化蚀变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黄铁矿,岩体北部接触部局部在构造裂隙中件镜铁矿;岩体中绿泥石化较强;闪长岩中普遍含粒状磁铁矿,随岩体深度的增加,磁铁矿含量增高;复合岩体近地表浅部,普遍发育不规则细脉状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钼矿石英脉,长度一般5- 30mm,宽度一般1- 3mm。

2.5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地面化探异常,元素分带性、相关性特征突出,Pb.Zn.Ag元素围绕蚀变闪长岩体周围呈环带状分布,Au.Cu.Mo分布在岩体中心部位,异常特征显示了斑岩成矿特征。(附化探异常剖析图)

2.5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极化率平面异常与蚀变复合岩体出露范围、形态基本一致,岩体本身可以形成3~5%视極化率异常;蚀变闪长岩体普遍含有磁铁矿,地面磁异常向深部400米处仍然存在600 nT剩余磁异常。

2.6铜矿(化)体地质特征

矿床中发现铜矿矿化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型:岩体浅部受裂隙控制细脉型。主要表现形式为不规则石英细脉,石英细脉中发育粒状或细脉状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钼矿化,细脉密集程度不高,细脉规模长度一般5- 30mm,宽度一般1- 3mm;该矿化类型厚度自地表向深部可达300m,铜品位0.2~0.4%。

第二类型:岩体内不同岩性的接触构造部位,往往是铜矿富集部位。表现形式,接触构造部位裂隙发育,在裂隙面上普遍发育呈面状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矿化厚度一般大于3.0m,铜品位0.4~1.0%。

第三类型:隐爆角砾岩筒型铜矿化,在隐爆角砾岩中,团块状黄铜矿以胶结物的形式出现,团块状黄铜矿最大直径可达3.0CM;工程穿越隐爆角砾岩近50m。

3、控矿地质因素及找矿前景

在抚松断陷盆地的边缘,中生代时期多发火山活动,含磁铁矿型中性岩体,沿长期构造活动部位,形成浅部侵入体,伴随火山岩通常为安山岩至英安岩类。中性岩体往往为复合岩体,是矿床成矿岩体,出露面积一般小于1.0km2。

复合岩体的侵位和形成是多期多阶段的。

首先是复合岩体主岩体——闪长岩体的侵入,其次分别由中后期的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呈脉状或小岩株状侵入到闪长岩体之中,逐渐形成复合岩体。在复合岩体形成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在岩体内顶部形成构造裂隙,而且还产生了岩浆隐爆构造现象。

复合岩体形成中晚期,由于岩体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在岩体的顶部形成了小裂隙,最早铜钼矿化其次,在小裂隙中形成了不规则黄铜矿化、黄铁矿化、辉钼矿化小石英脉;岩体顶部裂隙向下,不同岩性的接触部,往往产生规模相对较大的挤压构造带,在构造带内黄铜矿 沿节理面产生面状黄铜矿化,形成工业铜矿体;在岩体形成晚期,在岩体的内部发生了热液隐爆地质构造,形成隐爆角砾岩筒。

隐爆角砾岩,角砾成分均来自于围岩,即石英闪长岩或闪长玢岩,角砾棱角分明,大小一般为0.5~3.0cm,相邻角砾有可拼性,胶结物成分主要有碳酸盐、硅质、团块状黄铜矿或黄铁矿。

隐爆角砾岩筒构造、复合岩体之中不同岩性接触挤压构造,是铜矿富集的主要构造空间,尤其是隐爆角砾岩筒构造,可以作为寻找高品位铜矿的主要标志。

小青沟铜矿床是比较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体即为蚀变闪长岩体——复合岩体,控矿构造及成矿结构面由浅至深特征突出,自岩体的侵入,成矿体系就比较连续,蚀变矿化有规律性,其矿床地质特征具备寻找中型铜矿的地质条件。

参考文献

[1]朱晓冰.河南省栾川县马圈炉场沟铅锌床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

[2]瓮纪昌,张云政,黄超勇,李文智,崔蓓蕾,罗明伟.栾川三道庄特大型钼钨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地质与勘探,2010(1).

篇4:乌伦布拉克铜钼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扩大找矿前景

鸡啼石钨钼矿床位于九连山隆起区与翁源凹褶断束接壤处, 大东山-贵东EW向岩浆岩、断裂带东端南缘, 与NE向九连山复式褶皱带的复合部位。矿体产于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的附近, 成矿物质来源与花岗岩成岩作用有关:高温含矿热液沿裂隙进入花岗岩中形成蚀变花岗岩和石英细脉群, 沿钙质岩层的层理及层间裂隙渗入与钙质岩层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中, 分别在适宜的地段形成石英脉蚀变花岗岩型钼、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

1矿区地质

1.1 地 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除第四系外, 主要为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 (D3t) 的砂岩、灰岩、大理岩, 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 (D3m) 变质粉砂质泥质页岩, 石炭系下统大塘阶测水段 (C1dc) 地层大理岩、泥灰岩。

(1) 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 (D3t)

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中部, 下段以灰色角岩化长石石英砂岩, 灰白色变质石英砂岩为主, 夹石英岩状砂岩、角岩化石英砂岩;上段以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化灰岩、条带状白云质大理岩化灰岩为主, 夹灰白色碳酸盐化变质石英粉砂岩, 泥质硅质大理岩等。

(2) 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 (D3m) 。

分布于矿区南部及东部一带, 可见厚度大于200 m。主要由变质粉砂质泥质页岩夹角岩化石英粉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等组成。

(3) 石炭系下统大塘阶测水段 (C1dc) 。

出露于矿区南部, 主要由厚层状白云质大理岩、泥灰岩、页岩、石英粉砂岩、细砂岩等组成。与下伏的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1.2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侵入岩发育。北部的黑云母花岗岩, 为燕山期第三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 属浰源岩体的一部分。黑云母花岗岩呈近EW向出露于矿区的北部。与泥盆系上统地层主要为侵入接触, 局部为断层接触。接触面倾向围岩, 局部内倾, 倾角30°~70°;相带较发育, 从岩体边缘至岩体中心, 逐步由细变粗, 斑状岩石十分发育, 组成由细粒或细粒斑状至中细粒、中粒斑状的变化。

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等矿物组成组成, 粒径一般为0.1~3 mm。化学成分特征是:超酸性、铝过饱和、贫Ca、富K、Na, K>Na。

1.3 成矿构造特征

矿区处于南岭纬向构造与新华夏构造的恩平-新丰深断裂带的复合部位, 断裂发育。

1.3.1 断裂构造

根据矿区内出露的断裂走向, 可分为近EW向、NEE向、NW向及NE向等四组断裂。

(1) 近EW向断裂。

规模较大的EW向断裂有F4-1、F4-2、F4-3、F4-4断裂。该断裂组走向近EW、倾向N, 局部倾向S, 是矿区较早期形成的构造, 为压扭性逆冲断裂, 倾角54°~85°, 西部、中部、东部均有分布。

(2) NEE向断裂。

该组断裂不甚发育, 矿区内见有F3-1、F3-2断裂, 由构造碎裂岩, 挤压透镜体及构造糜棱岩等组成, 为逆冲的压扭性断裂, 主要分布于西部、中部。

(3) NW向断裂。

在矿区内该组断裂较为发育, 自西向东有F2-1、F2-2、F2-3、F2-4、F2-5规模不等的断裂斜列产出。断裂总体走向300°~330°, 倾向NE, 倾角42°~65°, 以破碎带形式产出, 充填有脉状花岗岩, 生成时间晚于近EW、NE向断裂, 对上山、下山地段的含钨矽卡岩的破坏性较大。西部、中部、东部均有分布。

(4) NE向断裂。

该组断裂规模较大, 为恩平-新丰深断裂带在矿区的反映。与钨矿化关系密切;总体走向20°~30°, 倾向SE, 少数倾向NW, 倾角65°~88°。为多次活动的压扭性断裂, 构造两侧裂隙发育, 裂隙充填物以石英细脉为主, 在矽卡岩中形成石英细脉、网脉带, 而白钨矿沿石英脉、石英细脉分布, 形成矽卡岩白钨矿。该组断裂主要有自西向东斜列产出的F1-1、F1-2、F1-3三条断裂。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东部。

1.第四系;2.石炭系下统大塘阶测水组;3.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4.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5.燕山期第三期黑云母花岗岩;6.花岗岩脉;7.花岗斑岩脉;8.辉绿岩脉;9.矽卡岩;10.实测与推测断裂构造;11.含矿石英脉;12.实测与推测地质界线;13.实测与推测岩层不整合接触界线;14.断裂构造产状及编号

1.3.2 裂隙构造

矿区内节理、裂隙发育, 据花岗岩及围岩中的裂隙产出形态, 按走向归纳为NEE向、近EW向、NE及NW向等四组。

(1) 近EW向裂隙组。

走向61°~110°, 倾向NNW~N, 少数倾向S-SSE;与产于花岗岩体中的含钼钨石英脉产状基本一致, 含钼钨石英脉的形成与该裂隙组有关, 为张扭性裂隙;该裂隙组在下山地段花岗岩向南突出部位, 特别发育。近EW向的含钼钨石英脉、含钼钨石英细脉群与近EW向裂隙的产状基本一致, 其成因与该裂隙组有关。

(2) 近SN向裂隙组。

走向340°~20°, 倾向NNE~NNW, 局部反倾;该裂隙组在矿区内不甚发育, 为张扭性裂隙。

(3) NE及NW向裂隙组。

两组裂隙常呈近直角相交, 产状分别为走向21°~60°、 300°~340°, 倾向NW或SW、NE少量SW;裂隙面平整, 为剪切裂隙;与产于新花岗岩体中的含钨石英脉, 矿区南部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 (D3m) 变质粉砂质泥质页岩中的含钼钨石英脉与该两组裂隙基本一致。

1.4 变质作用

矿区内见有交代作用、气成热液蚀变作用。

接触交代作用常发生在层状钙质岩石与花岗岩接触处, 接触交代矽卡岩常顺层产出。形成矽卡岩化花岗岩、硅灰石矽卡岩、符山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等。气成热液变质作用都见于花岗岩体 (岩脉) 的边缘及围岩中。具较普遍的白云母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等蚀变。云英岩化为矿区石英脉型钼、钨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2岩石与成矿关系

(1) 根据部分花岗岩、矽卡岩多元素分析、光谱及化学分析资料, 均含有W、、MO、Bi、Be、Co、Nb、Zn、Sn、Ag、Ta、Sb、Cd、Ga、Li、S、Au、In等属元素, 其中W、Mo、Bi等元素丰度值普遍较高, 矿石中的W、Mo含量达到或接近综合利用标准、Bi含量较高, 超过综合利用标准。

(2) 岩体富含挥发份及含黄玉、白云母、萤石等气成矿物。近矿围岩蚀变以高温热液云英岩化、钠长石化、白云母化等蚀变为主。

(3) 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岩体内, 矿物生成和沉淀具有从高温到中低温, 即从云英岩型钨钼矿→石英脉型钨钼矿→矽卡岩型钨钼矿→裂隙充填铁、铅、锌硫化物型, 矿脉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形成和演化的规律性。

3矿石物质组份、结构构造及矿化富集规律

3.1 矿石物质组份与结构构造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黑钨矿、白钨矿、次为钨华、辉铋矿, 少量黄铁矿、闪锌矿、赤铁矿、褐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以石英为主, 次为长石、白云母、少量黑云母、绢云母、萤石、方解石等。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充填结构、充填交代结构、自形晶粒结构、半自形晶粒结构、包裹状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脉状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

3.2 矿石类型及分布特征

本矿床钨矿石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内的矿石为蚀变花岗岩型石英脉带辉钼矿、白钨黑钨矿矿石;另一类为产于花岗岩外接触带钙质岩、矽卡岩中矽卡岩型白钨矿矿石。

3.2.1 石英脉型钨钼矿

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东部的花岗岩体向南突出部位内侧, 距花岗岩与天子岭组地层接触界面附近;矿脉总体走向近EW向, 倾向近N, 倾角45°~55°。石英脉宽0.1~20 cm, 走向延伸5~100 m, 大于1 cm石英脉分布密度0.3~1条/m;含矿石英脉呈乳白色、浅黄白色, 具碎裂状结构, 脉内节理、局部石英脉中常见有晶洞等。团块状、不规则状黑钨矿沿石英脉的边缘及空洞充填, 白钨矿呈细脉状、团块状分散状分布于石英脉的旁侧或呈细脉状穿插在石英脉中, 辉钼矿沿黑钨矿的裂隙充填交代黑钨矿。石英脉是辉钼矿、白钨黑钨矿的主要载体。

3.2.2 矽卡岩型白钨矿

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分布在花岗岩的旁侧, 呈缓倾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主要围岩有碳酸盐化变质石英砂岩 (石英角岩) 、透辉石、透闪石矽卡岩、符山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以及上述岩石组成的复合矽卡岩、角岩类岩石等。

4矿床成因

矿体产于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的附近, 成矿物质来源与花岗岩成岩作用有关:在花岗岩演化侵入过程中原硅铝层中分散的钼、钨、铋等物质富集在高温热液中, 花岗岩侵入后随构造活动, 成矿物质随高温热液沿构造裂隙及地层层理、层间裂隙渗入到花岗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花岗岩及钙质沉积层中, 在花岗岩中形成云英岩化、钠长石化、白云母化蚀变及石英细脉群, 在石英脉、蚀变花岗岩内形成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等充填沉积, 形成石英脉蚀变花岗岩型钼、钨矿;高温含矿热液沿钙质岩层的层理及层间裂隙渗入与钙质岩层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中, 在适宜的地段形成矽卡岩型白钨矿。

5找矿标志

(1) 在大构造带中发育着次一级小构造, 特别是成矿裂隙构造成组成带发育部位。

(2) 有燕山三期的岩体 (出露或隐状于浅部) , 具岩石化学特征属硅酸过饱和富碱性岩石, 具高硅、高氟、富碱 (其中K2O >Na2O) , 低铁、镁、钙、铝、磷等。元素组合为W、MO、Bi、Be、 Co等, 其中的W、Mo、Bi丰度值高, 是寻找本类矿床的岩浆标志。

(3) 火成岩气液活动强烈, 存在着各种围蚀变, 并围饶岩体呈带状发育, 特别是岩体本身有强烈的云英岩化、钠长石化等蚀变, 相带发育, 为良好的找矿标志。

6找矿方向

(1) 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沿层间滑动裂隙充填矿体, 亦受区域性构造所制约, 矿液沿着破碎带或裂隙充填富集, 经过进一步改造、迭加使矿体更加富集。

(2) 两种矿石类型对比结果表明, 离岩体较近有利控矿破碎带围岩中, 经过多次气成热液充填迭加改造型。是寻找工业矿床的有利部位。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广东省连平县鸡啼石矿床的地质特征, 探讨了钨钼矿化的成矿规律, 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花岗岩成岩作用有关。

关键词:鸡啼石,钨钼矿,矿床地质,成矿规律,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省连平县鸡啼石钼钨矿详查报告[R].2010.

[2]司徒宏, 黄德鑫, 郑昌能.锡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 2004, (2) .

[3]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12) .

[4]南颐, 周国强.广东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厉庄镇中心小学-学年度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王敬关于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和保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