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方向导学提纲

2024-04-08

小学方向导学提纲(精选6篇)

篇1:小学方向导学提纲

《 22.散步 》导学提纲

主备人:刘 晓

一、简要提示:

1、教材简析

《散步》是莫怀戚写的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真挚感情的哲理散文。作者选取“散步”这生活中的小事,只写了几个细节,来展现人际关系,抒写亲情。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写得即浅显又深刻、即明快又含蓄,掩卷之余催人玩味深思。

2、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二、认知与探究:

1、知识性问题

a、你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吗?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分歧()

熬()

水波粼粼()b、解释下列词语 信服: 分歧: 各得其所: 委屈:

2、探究性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那些内容?书中 那些句子可以看出?(3)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样解决的?结果又如何?(4)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重

大”?

(5)说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中,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梳理与反馈:

1、梳理:《散步》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效野散步时发生的故事,通过这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家庭伦理理想:尊老爱幼,在凸显一个“孝”字的同时,表达了中年人对家庭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

2、反馈: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及深刻含义?

(2)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①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篇2:让“导学提纲”真正发挥导学作用

1.“导学提纲”的设计

1.1 定准目标, 引领整体感知。

导学目标是学生活动的出发点, 也是学生活动的指南, 没有目标的导学是盲目随意的导学。一个导学提纲,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课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好导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设计时教师要明确哪些是课前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可以达成的目标, 哪些是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才能达成的目标。在设计导纲时, 教师不能把高层次不切实际的目标下放给学生, 如探究酵母菌在酿酒和发面过程中细胞呼吸的本质区别, 由于材料、用具限制, 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合作能力要求高。这样的目标使学生费力且难以完成, 另外也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易引起抵触情绪, 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1.2 巧设问题, 引导自主探究。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 学贵有疑, 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设计导学提纲时, 教师应把导学目标细化为一系列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从而完成目标。如何设计问题使学生顺利展开自主探究呢?

1.2.1 问题设置要明确具体, 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有效思维。

一忌意思模糊﹑含混不清, 以免误导学生而增加学生探究的难度。例如, 水稻的呼吸方式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设置就不够明了, 因为正常情况和水淹时水稻的呼吸方式不同。二忌大而全﹑空洞抽象。例如, 有氧呼吸的过程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范围广、针对性不强, 将会使学生茫然失措无从作答。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几个具体的小问题: (1) 有氧呼吸包括哪几个阶段?请尝试写出它们的反应式。 (2) 它们发生的场所分别在细胞的什么部位? (3) 其反应的发生所需的酶的种类是否相同? (4) 各阶段释放的能量多少是否相同?

1.2.2 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 有梯度。

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是认知的一般规律, 导纲中问题的设置应遵循这一规律。例如, 教师可先设置一组问题作铺垫: (1)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源﹑主要能源﹑直接能源分别是什么? (2) 光能→有机物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稳定的化学能, 需要经过哪些生理过程才能转化实现? (3) 与以上过程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什么?它们的结构如何? (4) 酵母菌、乳酸菌有没有以上结构?它们的结构主要区别?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应作阶梯式分层处理, 即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连贯的小问题, 每一个小问题都相当于一个台阶, 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 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和发展。例如, 怎样理解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显然这属于结论性的问题, 难度大, 学生不知从哪方面回答。若换成: (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分别是什么? (2) 在真核生物中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哪些阶段在线粒体进行的? (3)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产生的能量主要来自哪一阶段 (场所) ?这样学生就能在积极主动探究中得出满意的答案。

1.2.3 问题设置要有侧重点。

提出的问题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实质和学生的难点, 不能面面俱到, 一味重复教材, 简单罗列知识清单, 也不能照搬教辅用书, 应有适当取舍, 应疑学生之难﹑疑学生之疑, 否则导纲篇幅冗长而加重学生负担, 切忌不抓重点实质只抓皮毛。[1]

1.2.4 问题设置要有趣味性。

平铺直叙、没有趣味的问题, 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 调动不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启迪。[2]如突破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家庭酿酒时“先来水后来酒”?探讨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时可以用“黏土配沙土, 一亩顶两亩”, 探讨细胞呼吸的意义用“麦怕水淹根, 蝉怕水淹身”。

1.2.5 问题设置要有生活性。

生活化的语言和情境会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 同时也会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成功感。如在探究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时可以设置: (1) 人们习惯早晨去树林锻炼, 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是否科学?我们锻炼时是小跑好还是快跑好?为什么? (2) 包扎伤口时为什么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可贴”? (3) 我们在花盆种花时为什么要掺些煤渣或锯末?为什么盆底有个小洞?是用瓦盆好还是瓷盆好? (4) 稻田为什么也要定期排水? (5) 夏天到了, 你知道有哪些方法保存易腐败的食品?

1.3 设置归纳, 提升知能层次。

如果说设置问题环节是把各知识目标分解细化, 引导学生各个突破, 而本环节则是把分散知识整合阶段, 是知识的加深理解升华阶段, 同时也是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的提高阶段。归纳总结可用填比较表﹑绘概念图﹑示意图的等方法进行。如用下列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 就可容易归纳出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联系。

归纳总结可使零散的知识进行凝集, 使一般知识得以升华, 同时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1.4 精选习题, 感受成功喜悦。

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如何?学生有没有收获?在“导学提纲”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组习题加以评价。设置的习题一方面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 另一方面要注重重难点的突破,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解答它们, 增强自信心, 感受成功的喜悦, 获得“努力—成功”的体验, 促进“努力—成功—再努力”的良性循环。如设置以下习题:

【练习】分析以下图示内容, 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 (1) — (4) 生理过程的名称:

(1) _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4) _______。

(2) 分析A—D能量的来源: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3) (2) 过程能量转化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 和 (3) ﹑ (2) 和 (4) 是否可能表示同一种生物?试各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运用“导学提纲”需要注意的问题

“导学提纲”设计的好并不等于教师学生用的好, 要使“导学提纲”真正发挥导学作用, 在运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把握好下发的时机。

设计好的“导学提纲”下发的时机要适宜, 不可太早也不可太迟, 太早探究的内容学生印象不深, 学生所疑之处也会模糊;太迟甚至课前匆匆下发, 学生来不及利用。以上两种情况都会使“导学提纲”失去应起的作用。最好教师上课前两天将其发下去, 使学生课前能从容探究, 课堂上师生趁热打铁完成教学目标。

2.2 勤于检查。

有了“导学提纲”不等于学生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需要加强检查, 开始时教师应亲自一个个查。当学生有一定习惯后, 教师可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或课堂提问方式检查。检查时不仅要检查学生完成的量, 而且要检查完成的质, 哪些目标还没有完成?还存在什么问题?这样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3 杜绝两个极端。

课堂上使用“导学提纲”要杜绝两个极端, 其一是完全照纲教学照纲宣读, 或纯粹“对答案”, 其结果是重点得不到突出难点得不到突破, 知识也得不到拓展和加深, 教学效率不高;其二是完全撇开导纲, 教师另起炉灶, 这样学生对“导学提纲”的利用积极性将大打折扣。在课堂上, 教师要恰当使用“导学提纲”, 课前已达成的目标要少讲或不讲, 未达目标和起疑的地方要重点讲甚至引导进一步探究。总之, 对“导学提纲”的使用, 教师不能以导纲中的导来代替课堂上的导, 也不能以课前的学来代替课堂上的学, 要以导纲为本并超越导纲, 要在“教中教, 教中学, 学中学, 学中教”。师生、生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启发, 共同在课堂上利用好“导学提纲”。

总之, “导学提纲”的模式, 重在探究, 贵在引导, 可有效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减少无效劳动, 提高教学效率, 真正把学生摆到教学的主体地位, 更重要的是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对于学生的长期学习甚至终身学习也有一定的作用。

摘要:“导学提纲”模式以明确的目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培养了探究能力, 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本文以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为例, 对“导学提纲”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导学提纲,“细胞呼吸”,设计,运用

参考文献

[1]边清杰, 林秀花.学案教学在新课程复习课中的应用.中学生物学教学, 2008, (3) :30.

篇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学提纲设计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课本内容进行数学阅读时,给学生提供了下面的导学提纲:

1.自学课本,了解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你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3.尝试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解析这个导学提纲,我们不难发现,它过多地指向于要求学生从数学课本中寻找知识点,寻找现成的答案,而忽略了学习方法与数学思考上的指导。照着这样的提纲进行预学,可以想象学生在数学自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将是机械盲目、缺乏创造性的。于是,我将提纲修改为:

1.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王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吗?

3.除了教科书上的3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吗?请你把它写下来。这些方式都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尝试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这样的导学提纲,更有利于学生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参与数学阅读。学生逐题自学,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尝试、活动、操作、实验等多种学习方式中,逐个解决了问题,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加强了学生个人思考和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更有利于学生提高个性化的数学阅读能力和培养学习素养以及思考的空间。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高效的导学提纲呢?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浅谈如下。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导学提纲在内容上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要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以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责任意识。每节课都有其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提纲就要有针对性,如“一个数除以小数”这节课,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看,这节课的要点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及道理。只要抓住这一点,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在编写导学提纲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导学:(1)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化成整数?(2)把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应该怎么变?(3)这样做,商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4)除数变成是整数的除法后,应该怎样计算?这样,学生“先学”时能一下子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

二、中心明确,因材施教

教师在设计导学提纲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切实考虑导学提纲该怎样导入学生学,要因材施教。提纲还要以教材为依据,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

三、富于思考,发展思维

质疑问难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并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导学提纲只有富于思考性、探索性,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更多的联想,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导学提纲犹如一碗白开水,索然无味,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思维的开发。如:《比例的基本性质与解比例》一课,以“你会用怎样的数学符号来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对照例题,你的解答方法与书本例题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合理些?”促使学生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参与数学阅读,激发学生提出多个富有思考性的解法。

四、分层递进,激发潜能

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综合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难易程度,即在难易程度的分配上做到均衡、科学合理。同时遵循递进性原则,在内容上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导学提纲要符合小学数学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语言简洁,便于操作

设计小学数学导学提纲时,教师要根据该年龄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所用的词句要准确,语句要通顺,并要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学习要求。切忌不能语言表达不准,模棱两可,这会导致学生在自学时无法操作,甚至不知所云。

六、多样化设计,增强启发性

导学提纲的设计要多样化、标准化,不能以固定的模式来设计问题,更不能以固定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要结合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采取多变的题型,并且设计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说,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导学提纲只在一个阶段起一种辅助作用,因为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智力的发展、自学能力的提升,会不断淡化导学提纲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化,让教师的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标。

篇4:如何编写“导学提纲”

“导学互动”教学法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教学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导学互动。”它是以导学提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导学提纲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抓住了根本就实现了“互动”。

“导学互动”这一模式,“导学提纲”的编写是前提,也是学问。“导纲”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提纲材料的依据。它主要体现三个层次:1、简要提示2、认知与探究3、反馈与梳理。导纲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导纲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诱思”原则。“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导纲”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这就要求导纲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来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要有难度,又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目的,而“诱思”是指在导纲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景,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吸引,诱思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2、系统性原则。导学提纲的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尽可能的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如我在编写《神奇的玻璃家族》一课的导纲时,在“感知”部分设计让学生初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玻璃家族中的那几位新成员,它们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接着我让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玻璃特点和用途来进行推销,最后启发学生“如果你是玻璃厂的设计师,你还想为玻璃家族增添哪些成员?”对复习导纲的设计,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外,还应该尽可能的挖掘各节课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3、针对性和分层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导纲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后进生宜设低台阶、高密的问题情景,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灵活性,艺术性原则。导学提纲的导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绝不应是呆板僵化的固定模式。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设计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诱发学生思考。

篇5:浅议历史导学提纲的制定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在具体的历史学习中,必须重视过程的优化。由于学生历史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欠缺以及价值观和情感的不稳定,必须让他们有一定的依据来实现这一过程,导学提纲正是应这一要求而诞生的。

一、导学提纳设计原则

历史是人文科学,学会阅读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技能。教师只有精设计、巧安排、重引导、多点拨,训练学生分清主次,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

指导阅读时教师要多动脑,导学提纲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启发学生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读时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并要求学生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等重难点知识,必须要求学生详细阅读、认真思考。这样天长日久的训练,学生不仅会合理利用、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还能养成快速读、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学提纳的内容

导学提纲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达标测试题。导学提纲根据学科特点、年级情况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以体现渐进性和层次性,一般不陈述结论或答案,更不强调答案的惟一性。

1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等三个维度。

(3)目标应明确具体、易操作,关键是行为动词的使用。例如:记住……说出…--等。

(4)可以在目标后加备注,将学生自学中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5)引导学生认读目标,从整体上感知学习任务,自学后再回扣目标,了解目标达成情况。

2自学提纲的具体要求

一般要包括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学科方法指导(怎么干)、时间限定(何时完成)、自学清账(还有哪些不懂)等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将重点、难点和问题情境整合在一起,形成几个较大的问题呈现给学生,要有思维价值,关键是不能以“题”代“问题”。同时,一定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切不可将学习内容孤立呈现。

(2)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读书方法(做标记、做批注)等。学习方法指导包括: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哪些基本原理去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要问题和难点问题,要注意培养哪些基本能力等。②教材重点、难点的阐述。

(3)时间:对学习过程可作比较具体的时间限定,具体时间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自学的进度适当调整。

(4)清账:在导学提纲最后设置“自学中的绊脚石”栏目(方框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将自学中的难点、疑点放在其中,让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为后面的合作交流打好基础。

(5)记录: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导学提纲”的最后可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讨论的记录。一方面,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启导学生探究:①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③质疑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④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⑤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想初步研究方案等。

3达标测试题的具体要求

(1)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题量为宜。

(2)直击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以“题”代“知识”。

(4)一些零散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此出现。

(5)题型要多样。

篇6: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基本模式

一、课标:学习课标是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序幕,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它是还学生“课程目标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辨析文体,为学什么做准备;二是学习基础类、文体类和主题类课程目标解读,为学什么怎么学提供第一手材料;三是查阅交流本课作者和背景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材料基础。以上三项任务是“课程目标”要素的基本内容,它是前提,又是学习的准备。因此第一环节(课标)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做好三件事。辨析文体、学习基础类和说明文的课程目标解读、查阅交流本课作者和背景资料。

二、寻找:按照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思路,寻找的主要任务是依据课程目标解读的“三类型三层次”的细化内容,寻找基础类学习内容,寻找文体类初级层次学习内容,寻找文体类中高级层次目标和主题类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寻找能力。这是对学生先学什么,怎么学的最低的学习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内容要求。因此第二环节(寻找)是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按照以下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第一板块:寻找基础类学习内容包括:重点字词大集中、语法、修辞、标点巧运用。第二板块:寻找文体类初级层次学习内容包括:课文题目解说、本课的说明对象、本课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本课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第三板块:寻找文体类中高级层次目标和主题类学习目标。包括文体类中高级层次学习目标、主题类学习目标。

三、发现:按照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思路。“发现”的主要任务是在“寻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发现基础类学习内容,发现文体类中级层次学习内容,发现主题类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发现和质疑能力。这是对学什么,怎么学在“寻找”要求上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求。因此第三环节(发现)是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按照以下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第一板块:发现基础类学习内容。包括本课的字、词语应如何解释,在课文中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本课中的句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本课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某某词语是本课的关键词语之一,它在课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第二板块:发现文体中级层次学习内容。包括本课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本课在说明语言上的特点,它的好处(作用)是什么;说明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第三板块:发现主题层次学习内容。包括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课的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从中想到了什么。

四、概括:按照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思路,概括的主要内容是在“课标——寻找——发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词句等学习内容,概括自然段和各部分学习内容,概括主题和写作特色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长话短说的本领,锻炼学生对全文或段落的概括能力。这也是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培养学生把文本内容由“厚”变“薄”的能力。因此第四环节(概括)是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按照以下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第一板块:概括句词等学习内容。包括这个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什么;这个关键词语,它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这个优美、精辟(重点)的句段,它告诉我们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二板块:概括自然段和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包括本课共多少自然段,各自然段段意;本课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写的是什么。第三板块:概括主题和写作特色。包括本文的主题;本课写作上的突出特色。

五、检测:按照语文自学提纲导学的思路,拓展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课程目标——寻找——发现——概括的基础上,运用检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积累、文体、主题、感悟、写作等内容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的学习,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测,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第五环节(检测)是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按照以下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第一板块是知识积累与运用检测;第二板块是文体、主题内容检测;第三板块是感悟、学写。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上一篇:关于要求延长举证期限等的申请书下一篇:甲壳虫的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