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论文

2024-05-01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论文(精选5篇)

篇1: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论文

摘要:园林空间的使用者是人,塑造景观空间时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心理特点及不同类型园林中行为心理学的应用,阐述了各类群游人对园林的行为心理学需求,提出了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为设计出更好的园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景观空间;园林设计;应用

1概念

1.1行为心理学的概念

行为主义心理学简称行为主义,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于19创立的心理学流派,其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张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1]。

1.2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根据人的性格、性别、社会角色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必要性行为:就是人类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活动,这种类型的行为一般不受外力的影响。自主性行为:也称选择性行为,例如出游、傍晚散步等。自主性行为受外力影响,一般与环境质量相关。社会性行为:也称社交性行为,例如朋友聚会、聚餐。这种类型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可选择性,与自主性行为不同,更倾向于个人的喜好与选择。

1.3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园林空间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大部分园林空间在设计中采用的是功能主义结合美学主义,缺乏对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和考虑,造成大量公共空间不符合使用者需求,不能合理化利用,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园林设计者应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深入研究人们的行为及心理特性,创造出不仅满足空间功能的美化空间,更应该设计建造出符合人们行为心理要求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各类型的游人。研究方法:文献理论研究法、实地观察记录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2行为心理学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2.1不同游人类别的行为心理学分析

经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普遍的行为习惯:抄近路,经观察人们总是倾向选择最短距离的路行走;逆时针转向,经观察在操场跑道、公园等场所,大多数人沿着逆时针方向运动;依靠性,经观察在开敞性空间中,人们习惯于停留在树木主干、灯柱、雕塑等能给人依靠感的物体周围;人看人,通过看别人可以了解他人,通过被人看得到社会认同的内心需要,并且通过视线接触促进交往;围观,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群人凑一起看某个东西,就是所谓的“凑热闹心态”。

2.2园林活动空间的行为心理学分析

根据游人行为活动,将园林空间分为游览空间、休息空间、交流空间、活动空间。应根据游人情况及心理来安排,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2.3色彩的行为心理学分析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分为无彩色、冷暖色系、同类色的应用。黑白灰被称为色彩中的无彩色,通常应用在园林建筑、铺装及植物配置中。冷暖色系是指不同颜色的光由于其波长、可见度高低不同,从而使人们对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暗示。同类色指色轮表上互相接近的颜色在景观塑造中能体现其空间感和层次感。

篇2: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论文

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目前国外对具体类型的园林设计中的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学进行分析研究,但理论研究较少,且国内基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在后期研究时可将这些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来给后续研究提供便利。在行为心理学研究中,与建筑心理学相关的资料较多,而专门研究园林心理学的几乎没有,虽然园林与建筑密不可分,但还是应在实际中分析总结有关园林心理学的内容并整理成册。中国古典园林中已能看出园林设计者已考虑到人的行为心理学,但在古代书籍中并未见相关记录,导致一部分好的范例没能上升到理论继承下来。现如今,应该根据现有资料及景观,结合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优秀思想,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加以应用。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知识时,往往会出现学习园林心理学理论而不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这将导致无法将其很好的用在实际设计中。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灵活变通,不仅学习其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去。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中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设计出既能满足使用者功能需求又能满足使用者心理需求的公共空间。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研究理论会更加完善,从而指导设计者设计出符合游人行为心理及游览需求的优秀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孙雪芳.园林设计中的行为心理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篇3: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景观空间,园林设计,应用

1 概念

1.1 行为心理学的概念

行为主义心理学简称行为主义,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心理学流派,其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张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1]。

1.2 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根据人的性格、性别、社会角色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必要性行为:就是人类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活动,这种类型的行为一般不受外力的影响。自主性行为:也称选择性行为,例如出游、傍晚散步等。自主性行为受外力影响,一般与环境质量相关。社会性行为:也称社交性行为,例如朋友聚会、聚餐。这种类型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可选择性,与自主性行为不同,更倾向于个人的喜好与选择。

1.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园林空间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大部分园林空间在设计中采用的是功能主义结合美学主义,缺乏对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和考虑,造成大量公共空间不符合使用者需求,不能合理化利用,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园林设计者应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深入研究人们的行为及心理特性,创造出不仅满足空间功能的美化空间,更应该设计建造出符合人们行为心理要求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各类型的游人。

研究方法:文献理论研究法、实地观察记录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2 行为心理学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2.1 不同游人类别的行为心理学分析

经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普遍的行为习惯:抄近路,经观察人们总是倾向选择最短距离的路行走;逆时针转向,经观察在操场跑道、公园等场所,大多数人沿着逆时针方向运动;依靠性,经观察在开敞性空间中,人们习惯于停留在树木主干、灯柱、雕塑等能给人依靠感的物体周围;人看人,通过看别人可以了解他人,通过被人看得到社会认同的内心需要,并且通过视线接触促进交往;围观,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群人凑一起看某个东西,就是所谓的“凑热闹心态”。

2.2 园林活动空间的行为心理学分析

根据游人行为活动,将园林空间分为游览空间、休息空间、交流空间、活动空间。应根据游人情况及心理来安排,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2.3 色彩的行为心理学分析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分为无彩色、冷暖色系、同类色的应用。黑白灰被称为色彩中的无彩色,通常应用在园林建筑、铺装及植物配置中。冷暖色系是指不同颜色的光由于其波长、可见度高低不同,从而使人们对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暗示。同类色指色轮表上互相接近的颜色在景观塑造中能体现其空间感和层次感。

3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目前国外对具体类型的园林设计中的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学进行分析研究,但理论研究较少,且国内基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在后期研究时可将这些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来给后续研究提供便利。

在行为心理学研究中,与建筑心理学相关的资料较多,而专门研究园林心理学的几乎没有,虽然园林与建筑密不可分,但还是应在实际中分析总结有关园林心理学的内容并整理成册。

中国古典园林中已能看出园林设计者已考虑到人的行为心理学,但在古代书籍中并未见相关记录,导致一部分好的范例没能上升到理论继承下来。现如今,应该根据现有资料及景观,结合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优秀思想,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加以应用。

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知识时,往往会出现学习园林心理学理论而不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这将导致无法将其很好的用在实际设计中。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灵活变通,不仅学习其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去。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中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设计出既能满足使用者功能需求又能满足使用者心理需求的公共空间。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研究理论会更加完善,从而指导设计者设计出符合游人行为心理及游览需求的优秀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篇4: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论文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62-02

一、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从人的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是布置一座假山或是一个植物空间的布局,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

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

二、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环境心理学的引入对园林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宽了园林设计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多方面。如:在园林设计中的空间使用方式方面、植物配置方面、色彩搭配及运用方面、园林照明等方面。下面对环境心理学应用在园林设计中各个方面的体现作具体的分析:

(一)在空间使用方式方面应用的体现。空间使用方式着重研究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并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个人空间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情绪、人格、年龄、性别、文化等。空间使用方式研究内容还包括私密性、个人空间、领域性与拥挤感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空间使用方式方面的应用体现也是多样化的,如: 。在老年居民较多的住宅前提供边界明确的半私密户外空地,以供老年人栽花养草,既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又有益于美化环境。而且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居民(尤其老年人)的户外交往,加强了对居住环境的监视与安全防卫,的确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又如:英裔美国人以宅前的草坪象征户外的私密性空间和群体同一性。对加利福尼亚一些新社区的研究证实,居民买下住宅之后手头款项已所剩无几,然而常常室内家具尚未齐备,宅前的草坪却已种植和修整完好。此外,在园林设计中由于空间的使用方式不同,其领域也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公共领域等。

可以认为,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百姓的生活细节组成的,对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拥挤感、安全感与控制感等空间使用方式的研究,就是从不同角度了解和体察构成社会生活主体的正当需要,这方面的研究也为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在植物配置方面应用的体现。植物配置是景园林设计当中重要的一个要素,植物配植也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心里需求和行为特性,才能成为人们真正和喜欢的植物景观。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

安全性方面,园林植物配植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园林设计中绿篱的运用既丰富了园林景观又起到防止小偷的安全作用;又如:园林设计中经常运用绿色植物分割空间,同时通过绿色植物实现了各个区域的空间限制和暗示安全感的作用。

实用性方面,园林设计中融入供游人使用、参与的绿地和园林设施,可以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增加其实用性。如:用灌木作为绿篱,可以细分空间,又可以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还能欣赏其形态、花、叶果等。

宜人性方面,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不仅仅要满足实用性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游人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抓住游人的微妙的心理和审美过程,对于怎样创造一个符合人内在需求的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植物配置时注意植物的形态美、季相变化等,注意植物的孤植、丛植等,以及和园林小品、雕塑、铺装形式的搭配等都可以为园林增色,使游人在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私密性及公共性方面,植物设计是创造私密性空间的最好的自然要素,布局合理的绿篱或是分散排列的树就可以提供私密环境。如城市广场中设置庭荫树,和公共草坪,都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促进人与人相互交往的体现。因此,在对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其他方面也有这非常多的应用,如在园林色彩设计、园林照明设计等等。将环境心理学较好地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去,可以更好的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由满足功能到追求审美的升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研究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意义

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结合有很强的必要性,园林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来创建优美、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追其根本,园林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园林设计首要问题是解决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环境。

园林设计是造园的动机、表现,是园林事业开创的门径,有好的创作才能谈得上对园林的欣赏。现代社会的都市人,很容易感受到环境的呆板或焦虑,也很容易受到气氛的影响及暗示。可以说,一个设计是否能够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和使用者的心理与行为目前已经成为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给城市大量拥挤着的人们谋一方悠闲生活的空间,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研究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车生泉,郑丽蓉.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园林,2004,05.

[2]陈可.风景园林心理学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

[3]徐岩岩,牛海珍.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对其研究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9,04

篇5: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论文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的。人的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符合人们心理的理想的住宅花园、公园绿地、校园景观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人的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几个方面做如下分析,希望能够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1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1.1 私密性与开放性空间

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1)一个人独处;(2)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环境,如建立几个人亲密相处的不受他人干扰的环境;(3)个体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目前,设计师多采用围合的方式,不仅在私人别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头绿地、居住区、城市广场上,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全封闭和半封闭的私密性空间。在喧嚣、疲惫的大都市中,生成人们渴求的一片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可以在其中读书、静坐、交谈、私语。对于开放空间的设计形式就显得更为简单,如在城市广场上设置冠荫树;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不能一览无余,并有遮阳避雨的场所;居住区绿地中要尽量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品种。这些设计思路都能够创造更多适于人大范围活动的空间。

1.2 安全性与稳定性空间

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利的沟通,更能够体现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庭院围墙的内侧种植一些茂密的爬墙植物,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不易人攀爬上去;再如私人庭院里常常运用绿色屏障与其他庭院分割,既实现了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又对家人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从而使人获得领域感。

1.3 实用性空间与宜人性空间

在许多园林景观中都有一些经济实用的空间,如果树园、草药园、科普园、专类园等。在这些特殊的空间中,能够增加人们学习和认识大自然的机会,使参与者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另外,也存在许多实用性场所,如冠荫树下的树坛能够提供人休息;草坪开放能够让人在其中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使游人可以动手参与园艺活动;用灌木作绿篱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既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同时也能使人们接近,欣赏植物的姿态。在现代社会里,园林景观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实用功能,还必须满足人的审美和情感的心理需求。人的行为心理学表明,色彩,质感,各种景观元素的搭配能够让人在无意识的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抓住人的这些微妙的心理审美过程,能够对怎样创造一个符合人行为需求的场所至关重要。

2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行为心理学也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1 序列性

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在道路景观中体现颇多,园林道路应该明确其贯通性,起到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在迁回的通幽小径也有明显的规律性,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吸引人们前进。

2.2 边界性

园林中的边界包括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虚隔如草坪与游路边界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起到空间界定作用,但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通常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转换。

2.3 标志性标志是一种具有显著特征,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

人们对标志的环境意象是十分敏感和兴奋的。植物作为标志性的景观往往采用孤植树构成视觉焦点,此类植物要具有形体美、色彩美、质地美、季相变化美等特质,观赏价值极高,特别引人入胜。在建筑物前、桥头等位置的孤植树,具有提示性的标志作用,使游人在心理上产生明确的空间归属意识。通过在标志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构成园林中的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全园的标志。

2.4 集中性

集中性表现在园林空间中的绿地出入口、道路起终点、区域与道路的交叉节点、区域与区域的交叉节点等。区域的中心或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都能够成为景观节点。这些场所都是能够使人产生感停留。入口起到输导人流、吸引和引导视线的作用,因此在入口的植物配置上,不宜分散复杂,宜集中简洁,视野通畅;反之,则会使人产生心理焦虑和失望。

2.5 区域性

这里讲的区域性主要指区域性景观设计,区域性的水系,区域性的大的城市空间格局,区域性的生态网络。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区域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并占有较大空间范围的场地,景观需要设计。既然景观是一种综合体,就要考虑如何设计生态系统的问题、如何设计社区的问题,如何体现文化含义的问题。因此就出现了一门学科叫作景观设计学。最早这个学科叫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的前身称Landscape Gardening,即造园。19世纪末工业化导致了景观设计学和职业设计师的产生,工业化的最大特点是职业的社会化,因此就产生了系统地整合这门学科的必要。1900年,哈佛大学出现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课程,应该说在此之前已有40-50年的实践经验,创始人为Olmsted,即19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景观设计,但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是1900年哈佛开设景观设计学专业,23年后又分出了城市规划学科。这门学科是干什麽的呢?它是对土地的分析、规划、改造、管理、保护、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它是对土地的全面设计,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如何利用土地的问题,这种景观设计决不是搞搞立面和花坛。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区域设计的统一和谐是区域设计的关键。如设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区域,符合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所在活动区域的植物就可以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观赏性强的植物,使他们容易接受并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设计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植物时就要考虑老年人沉稳、安静的性格,选择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植物等。

3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铺装与雕塑小品中的应用

3.1 在园林铺装中的应用

铺装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行为意象的框架。铺装砖块的大小、色彩都和整个空间的尺度与营造的氛围有关,铺装材料的质地、纹理以及平面造型等的综合作用,也同样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驱动人的行为。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和人的心理需求,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各种铺装形式更好的吸引人进入。如老年人喜静,性情沉稳,好回忆往事,视觉需求中以视觉经验为主,与流行色常保持一定的距离。

3.2 在园林小品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中的功能性景观小品往往对空间有着主导作用。如指示牌、广告牌等都体现着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布置得当能够美化广场、展示文化、陶冶情操。园林景观中的小品设施如阅报栏、电话亭等,直接影响着景观的形成和丰富,不论在造型上还是在色彩上都要与整个景观想协调。照明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素之一。在雕塑、绿化、喷泉处突出灯光产生的效果,宜通过反射、散射使色彩多样化,并使之交替,混合产生理想的退晕效果光源的选择要注意季节变换,冬天宜采用桔红色的光使广场带有温暖感,夏天宜采用高压水银荧光灯带有清凉感。

4 结语

目前,关于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很少,且不完善、不全面。在国内诸多文章中,专门对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只寥寥几篇,而且其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国外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性理论,但目前仍然处于理论层面上的应用,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较少。对于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不但要满足生态需求,更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前者,设计师们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和手段来实现,而对于后者,则需要设计师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发掘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生存模式,使设计与之相和谐来实现,这是十分困难并有待于大家共同解决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写作,对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行为心理学的本质出发,通过其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关系的分析,对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空间布局、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铺装与雕塑小品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景观设计学,格式塔心理学,心理学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叶升镇机关干部考勤制度下一篇:房源销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