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2024-05-12

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共12篇)

篇1: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课题研讨会心得体会

王守亮

在市教研室段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课题初中组的成员共同学习了总课题组的讲话,并且就各自在课题深化阶段所做的思考和努力进行了交流。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各自对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和努力明确了方向。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令人颇为担忧的,教师的教学指导不成体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作文教学更多地停留在方法、技巧的指导上。学生对作文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到了无从下笔的境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的学生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却言之无物,读来味同嚼蜡。这当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可以将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并且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换言之,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认知策略并具备一定程度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一篇文章,决定文章最终质量的是文章的立意,也就是作者对事物或问题的认知水平,而思维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则决定了其认知水平。所以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写作就需要进行系统的、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思维训练,这样才能做到既能言之有物,又不至于记流水账。

应该让学生具备这样的写作思维,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要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联想和想象的形象思维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能够具备电影般的画面感和即视感;发散思维和连续思维的训练,使得学生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而深刻;要拜托常规思维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逆向思维,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要学会分析与综合,使得文章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另外,在学生进行作文构思时,用思维导图法取代列提纲法,加快学生构思作文的速度。

正如伊道恩先生指出的,“把思维科学知识引入课堂,结合写作向学生传授思维常规知识。

一、注重观察训练,丰富学生感知,以作为写作主体运动的发端和基础。为写作主体(学生大脑)打开一条输入信息、输入能源、输入美的形象和对美的感悟的通道。

二、重视想象和联想的训练,为写作这种智能活动装上翅膀。

三、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时的思维质量和效益。”

在接下来的课题深化阶段,我将继续在课题组的理论指导之下,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多多交流、研讨,努力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

篇2: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聆听了几位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课堂展示,点评及报告,让我领略了名师们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育艺术,他们不但关注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收集观察发现的探究策略,以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刘松老师的报告《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教学机智例谈》更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教学中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潘小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始终让学生自己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始终以问题为主线,亲身经历体验,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他说,只教知识,孩子会用遗忘来报复你。他的报告让我觉得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点,以改变教师教学策略为切入点,改变学生地学习方式,开启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会问即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善问即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解决学生上课会听讲,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篇3: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教育是决定人类未来的最重要的事业, 是人类重要的活动方式, 也是人类所有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决定着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而这一事业的传承者和执行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着人类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 从事着如何做人的教育和伦理道德的教育, 教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对社会有用的新人。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的作用重大, 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因此, 人们常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重大意义, 用“辛勤的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高敬意。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 而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教师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显而易见, 毋庸质疑。而高校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的重任, 其作用和任务更显突出, 因此, 加速培养和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成为了各高校的头等大事。

我作为一名刚走上高校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着较高的学历和学位, 但是在如何组织教学,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 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感到缺乏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之前, 我也有过教学实习经历, 并且利用假期也有过短期的教学工作活动。曾有过一种想法, 教书不过如此, 照本宣科, 让学生学会就行了。通过这次学院举办的教学法研讨班的学习, 我收获很大, 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 现在比较清楚了。我深深体会到,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不是光凭一腔热血、一股劲头就能胜任, 既然我选择了教育这个职业, 它就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国家的发展在教育, 教育的发展在教师, 教师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法中很重要的教学原则, 衡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这位教师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诚然, 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这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从事的是钢琴教学, 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有较大的区别。一般学科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是以上大课为主, 老师是主动者, 学生是被动者。而钢琴专业课的教学基本上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授课, 这种授课经常是互动性的, 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情况下要给予必要的示范, 有时甚至还要用手把手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钢琴教师来说, 其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弹好每首曲目, 正确地理解曲目的含义,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也要享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 并且把这种欢乐带给民众, 让人们享受到音乐的快乐, 使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鉴于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更鉴于我校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在教学中不可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 用同一首曲目去教授学生。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国内外优秀名曲, 这就对钢琴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种要求不光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更多的应体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 其核心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特别是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各有差异,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尽一致, 因此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地保持耐心, 这种耐心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由此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 老师们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些课, 使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中要多加思考,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 贯穿新的教学理念, 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艺术的眼光对待教学, 要精益求精。并且, 高校教师应与时俱进, 自身就应该走在学术的前沿, 将最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 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它的最大任务是既要教书, 又要育人, 光教书不育人不是成功的教育, 也有悖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因此, 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 更要注意自身的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潜移默化, 身正为范, 教师是榜样, 有了这样的榜样, 受其影响和感染的学生将一生沿着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方向发展, 一代又一代, 这样的民族, 这样的国家才会有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望和评价的原因。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 勤劳工作, 那么, 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结束, 人们将会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短短的几个字是教师工作的最好写照, 它不仅说明了教师职业的高尚、光荣、伟大, 还说明了教师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毕生都在追寻的这个目标, 并把它视为自己人生的最大幸福和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并以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 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有用的人才, 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 人民会更幸福, 国家会更强盛。因此,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成了各高校的最重要的任务。

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门课是每一个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在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而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者的结合与延伸的学科,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研究的是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学生, 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会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在这次研讨班的学习上, 老师们的精辟分析和讲解, 使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 它不仅更正了我先前的模糊认识, 还填补了以前的空白, 对我们这些刚走出校园踏上高校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 只有充分掌握了这门学科, 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个过程, 为了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我还得努力地学习, 这种学习不光是书本知识的学习, 也不能只限于一、二次研讨班、培训班的学习, 还得向他人学习,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素质, 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完成转型后新角色任务。当然, 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想法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师道尊严”可能会是这种了解的一道屏障, 与学生的交谈、交流和交心就是突破这道屏障的最好办法。只有在学生把老师当成了良师益友后,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双赢结果, 这应该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和要想得到的结果, 这也是教育所要得到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活动和过程中,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一定要做到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不光要书教得好, 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到不仅是学生的老师, 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对学生不仅有亲和力, 更要有爱心, 有责任心, 这样, 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有困难时敢于并及时向老师反映, 与老师交流, 向老师倾诉, 以便让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教师的责任感还体现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上好每一堂课。在学习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不断养成对待任何事情、从事任何工作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的正面榜样作用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整个人生道路。

篇4: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不是支离破碎的解读,而是要回归母语教育的原点”“希望同学们诵读经典,传唱经典,成就经典”……5月14—15日,在江西弋阳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上,名家这样呼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点项目,这项实验从2006年启动。此次研讨会由北京新学校教育科技研究院和弋阳县教体局共同主办。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观摩分享了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程美琴执教的《识字教学6》,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王涛执教的《写熟悉的人》,江西省永丰县恩江小学曾慧琼执教的《渔歌子》;听取了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校长陈耀方、江西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徐承芸等专家的名师论道。逸夫教育集团汪美琴、弋江镇一小杨依、弋江镇二小游园丽分别献上了三节教学观摩课。与会人员还观摩了弋阳县第五届叠山书院论坛,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参观、学习和交流。

北京新学校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黎青山,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余芳霖,江西省教育厅教科所所长吴重涵,上饶市教育局局长张义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人士共5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责任编辑:万永勇)

篇5:高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王海荣2015.3

工作以来,高三的研讨会屈指算来,参加了有几次了,感觉我们的研讨会每次都有新收获,让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受益匪浅。尤其本次的研讨会,我们的最大感觉就是内容丰富、实在,从公开课到高考阅卷老师对高考阅卷体会的介绍、省城专家讲座,都非常的符合我们备战新课改下的高考的需要。尤其是对后期教学十条建议,更是高屋建瓴,为我们后期提升教学质量指明了具体的前进方向。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们进行了集体业务研究,每位老师都总结了本次学习的体会及下一步的工作中对这次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措施,现将这些体会及措施总结如下:

一、心得体会

1、本次研讨会,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色的一节试卷讲评课、一节二轮复习课都非常精彩。讲评课老师上课有气势,言简意赅,整节课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学生精神面貌好,面对高考斗志昂扬积极主动。二轮复习课专题选择别具匠心,突出了地方史观,非常符合我省高考的需要。

2、考阅卷老师对高考阅卷体会的介绍细致、全面,使得我们对高考的阅卷感觉不再神秘,从而为接下来短暂的70天的备战高考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尤其是对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的抓学生规范提供了标本。

3、北京专家讲座内容实在、丰富,没有一些高深、枯燥的理论介绍,都是他作为一线教师多年探索的结果,为我们备战高考提供了具体的榜样。

二、落实措施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听了高考阅卷老师的阅卷体会,我们感觉到培养、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打算通过专门的“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专题及平时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审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规范、答题格式规范、书写规范、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2、加强集体备课、业务研究。

篇6:严以修身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市人大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东升主持会议。研讨会上,市人大会党组成员围绕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何站稳党和人民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学习研讨。

市人大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卫国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及工作、生活经历,重点围绕“严以修身”主题,作了专题党课报告。党组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认识,进行了讨论交流。

篇7:初三语文中考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初三语文中考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3月14、15日,应学校要求,我赴省城参加了陕西省初中语文中考研讨会。短短的两天时间,分别听取了几位老师的讲座:《2014年中考试题简析<特点—效果—建议》、《2015年陕西省中考阅读复习备考交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遵循规律 坚持稳定 突破难点 ——几个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诗歌练习讲析》。几位老师的指导使我进一步把握了今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方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复习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我树立了一种幸福语文课堂,魅力语文课堂的理念,也引发了自己对语文教学及中考复习的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考命题思想及原则

中考命题思想:中考重视双基,继续加强对语文学科基础工具性内容的考查;继续拓宽考查范围,加大试题的覆盖面;试题具有选择性,体现人文关怀,兼顾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坚持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着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注重考查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发挥考试评价的杠杆作用,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加以纠正;进一步提高命题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调整控制好难度,保证考查的效度和信度。

中考语文命题依旧坚持语文指导性、基础性、公正性、教育性、鲜明性、人文性、科学性及简约性的原则。

二、进一步明确了试题结构与内容

2015年中考试卷的题数:

全卷共23小题,满分为120分。

①积累和运用部分共6小题,计17分。

②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3-4个子问题,计7分。

③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

④作文部分共1小题,计50分

整卷难度保持在0.65左右。

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和难题四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约为4:3:2:1

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自己的复习策略

记得在听取宝鸡市教研室曹公奇老师的关于《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简析》讲座时,老师说2014年中考完毕自后,很多老师对中考试题尤其是涉及的阅读内容提出了质疑,认为阅读所选篇目地域性太强,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不同地域的学生似乎不公平。初听完曹老师的话自己也认为其他老师的质疑很有道理,但曹老师的释疑却使我如醍醐灌顶,曹老师说,且不说中考命题原则的公平性,就拿考题来说,比如2012年的阅读《游司马祠》和2014年的《核桃压枝低》,不是说生活在韩城或是商洛的考生就占了什么优势,如果考点把握了,不会因为命题的地域特色而影响答题,中考考的是对考点的应对能力。一语惊醒梦中人,也改变了自己之前一些认识的不足,结合自己复课以来的得与失,再梳理自己的复习思路,调整完善自己的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把试题考查的依据回归教材,让学生用已知知识技巧去把握新题目。要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体系,比如说明文就要知道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风格等。注意平时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扎实基础,巩固知识。

2、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明确中考对基础、默写、阅读、写作的具体要求,比如书写的要求,让学生从根本上注意起书写、注意起答题思路、注意起知识积累的方向。

3、依据课标、把握课标、明确方向。及时了解、重视可能增加的内容,注意阅读中文体意识的树立,注意答题规范、用词准确。

4、注意引导。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找到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课本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注意应用文体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临场心理适应能力。

5、借鉴方法。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可以借鉴语文知识体系建立、语文知识对接课本、经典吟诵等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篇8: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距香港理大组织的现代教学法研讨班结束将近一年, 在当初的研讨班总结中我曾写到:要将学到的有关教学法的理论知识付诸于教学实践, 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面尽可能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就我在写作课程中的授课活动的实践心得做如下总结。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作为高职学生, 应用英语写作, 是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应用技能, 高职英语教学应该突出这一高职特色。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教师一般都是在写作课堂上先讲授一些写作技巧, 随后分析一些教材上的范例, 然后让学生模仿范例自行练习, 然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课上点评。但是由于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种种局限性, 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表现就是, 许多学生可能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等过级考试的作文部分获得高分, 但如果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用英文写信函、论文摘要、会议通知等等, 却难以胜任。

我觉得这种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模式中, 讲授写作技巧、分析教材范例, 批改作业及课上点评, 这些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展开的, 学生只是负责听和记笔记, 长期被动接收知识, 无疑会造成他们主观能动性的丧失。

2.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精读范例内容及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上, 忽略了课上写作实践部分。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四种语言能力之一。如果老师把全部课时安排为讲解语言知识, 和写作理论, 放弃或者只是蜻蜓点水般简单操练, 都无法顺利实现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的目标。

3.批改作业流于形式。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许多高校英语师资队伍相对缺编, 教师很难经常地对每位学生作文做详细批改, 而大部分学生也不能从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更无法获得有益启迪。

4.高职院校学生语言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 缺乏活学活用。我发现, 学生在使用单个字词及单句方面的能力较强, 可是当他们在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时, 常常出现措辞重复、句式单一、篇章结构衔接不流畅等问题。反映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过于僵化, 不能够将已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 解决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和”的概念。所谓信息技术即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这些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用于演示的工具, 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不仅仅是表现为策略或内容上的交叉、渗透、组合综合, 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 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去, 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 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 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下面是我结合在高职写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具体案例做具体分析。

1.通过多媒体刺激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

在讲授一种具体函电的写作理论知识后教师都要安排一次课堂实践写作, 即要学生自己动手写。不少学生反映对这个环节没兴趣, 说即使写了也不知道写得好不好。而且在短短45分钟内教师也没有能力在课上帮每一位学生修改。于是我就尝试在实践课上运用多媒体。首先我会告诉学生整篇信函的结构及每部分所用的关键词, 降低写作难度, 这样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写作实践中来。然后我会给学生20分钟时间去写, 期间我会随机辅导几位学生, 然后我会让他们把作品 (每人负责信函的一段) 输入多媒体教室的电脑中, 然后通过投影仪让所有学生来评析该作品。

实践证明, 写作的实践课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写作任务前给同学的提示调动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参与兴趣;被辅导的同学因为要将自己的作品输入电脑供大家评论, 所以有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大家一起评析身边同学的作品, 可以体验一回做老师的感觉, 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通过运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可以快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收和理解, 从而为实践教学部分争取更多的课时

信用证是外贸中经常的一种支付方式, 该章节的授课目标之一就是要学生掌握信用证支付步骤。可是因为该理论知识的专业性较强, 即使老师反复讲解, 很多同学还是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我在网上发现了一段关于信用证支付方式的视频, 是由几位学生扮演L/C支付过程中涉及到各方当事人, 模拟了各个支付步骤。我下载后配合讲义给学生观看, L/C的支付过程就这样形象地展现在同学面前。实践证明, 短短20分钟让每位学生都掌握了L/C的具体支付步骤。

结束语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所担任的课程, 运用研讨班中学习到的教学法知识, 在探索英语教学模式中的一些体会。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 作为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知识的提高和更新。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老师更应该寻找渠道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善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努力让自己的每节课成为学生记忆中一次愉快的经历。

摘要:本文旨在总结参加香港理大现代教学法研讨班后的心得及一年来的实践情况。文章结合本人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案例, 论述了多媒体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该课程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多媒体

参考文献

[1]毕玉敏., 1998年7月,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 《广东教学研究》.

[2]毛大威.1997年9月, 关于外语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几点看法 (J) , 《清华外语教育论丛》第2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9:英语中考复习研讨会之心得体会

这次讲座由北京四中李俊和老师就中考英语备考与教师发展做了详细的讲解。分为五个部分:(1)2015年《考试说明》的解读及变化。(2)试题特点。(3)复习策略。(4)各题型应试要点。(5)教师的发展。

通过本次研讨会,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2015年中考试题的特征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意识到:教师在紧张忙碌的中考复习中也需要不断创新,通过策略的适当选择和调整,真正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系统复习。让学生在复习中少走弯路,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复习所学知识。

本次研讨会分析了英语教学的现状和今年中考的形势。注意中考命题的方向,注重教材基础知识,临近中考回归大自然,降低难度。要做到:基础题反复做,错题重做,难题少做,怪题不做。为全体初三英语教师指明了复习备考的新思路。复习要有系统性,分项练,分年练避免零散杂乱。教师平时要收集、总结、分类、分层,便于学生记忆、掌握,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听力

集中训练、听关键词快速捕捉信息、核对检查。

二、单项选择

重点时态,动词10个,情态动词和短语,被动语态,不定式。在复习中,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语境的句子,让学生在做题中知道语境对于做英语题的重要性。

三、完形填空

(1)读首句,预测文章主题;(2)分析首句,预测文章内容;(3)分析首尾句信息,掌握作者对事情或人物的态度,看法以及褒贬性;(4)跳读全文,领会大意;(5)通读全文,试填答案a.利用对比或平行结构,b.利用前置信息,c.利用后置信息,d.利用短语,(6)细读全文,确定答案。

四、阅读理解

总结了近几年阅读理解的特点:以记叙文为主,叙中有议,叙议结合。故事性的记叙文仍占主要地位。问题特点,猜词题,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设置问题的特点,“无中生有,以点概面,歪曲大意,泛泛而谈。”旧词新义,在阅读中的七大难点:长句,词义,连词,替代,后置,非谓语,省略。如,前一句是作者观点,but,though后一句是作者观点。前三段第一句归纳主旨大意,attitude问题于文章最后一段,含有infer,imply,mean,suggest的问题为干扰项,回到原文特别要注意在原题上做记号,课上限时训练,课前十分钟做2篇阅读或完形,老师讲解要做到:个别句子翻译,个别单词提醒,个别语法现象总结。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个人感悟比告知更重要。

五、书面表达

1.认真审题

细读题目中每一项提示,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题意,确定写作体裁,掌握所表达的要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随心所欲,文不对题。

2.理顺要点

在所给提示或图上标出要点,然后按事件先后顺序或各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分出层次。

3.写出词句

要多用简单句,兼顾复合句。若遇到表达障碍,可换一种说法,将一句变两、三句。尽可能写出名言警句,有点睛之笔。

4.连句成文

将写好的句子连贯起来,注意上下句的逻辑关系,适当采用递进、让步、转折、因果的关联词,使短文层次分明,过度自然。

5.细心检查文章草稿完成后,检查修改

可以一遍检查一个方面:如:人称、动词时态形式、名词复数形式、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和大小写、词数是否恰当,行文是否连贯、看有无遗漏要点、看词语使用是否正确,有无语法或用词上的错误。

中考前的复习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避免题海战术,学生做再多的题,若不理解也是无意义的。更不能随意拿本教辅材料,从头做到尾。选用的复习材料一定要和中考题型一致,教学从某方面来说就是处理学生的问题。妥善安排复习时间,完成阶段复习任务。教师要妥善安排时间,各阶段有所侧重,圆满完成复习任务。临考前三个月进行课上限时训练,每节课前做1~2篇完形或阅读。考前晚上阅读法,选3~4篇近3年中考完形或阅读进行训练,每篇限时5分钟进行训练。要使学生调整心态,满怀信心,考出优异成绩。

通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也为新时代下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教学、备考复习和考试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环紧扣一环,只有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的考试,才能培养学生新的“应试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更看重语言的使用,而不是解释,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在课堂上师生的共鸣。教师要具备设计、组织、参与、监督课堂活动的能力,这也是评价是否是一堂优质课的标准。同时,教师要有自己的校本教材,适合师生学习理解的教材包括补充,改动,删减或颠倒顺序。再者教研技术的使用也更贴近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今后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养成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平时我们要敢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探究,让学生充当主人翁的角色。这样就能做好备考复习,顺利通过中考。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与会老师都觉得收获颇丰。这次英语中考复习研讨会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而且为我们在英语中考复习指明了方向。

篇10: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韩立杰

工作以来,高三的研讨会屈指算来,参加了有几次了,感觉我们的研讨会每次都有新收获,让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受益匪浅。尤其本次的研讨会,我们的最大感觉就是内容丰富、实在,从市一中,实验中学和鸡东二中的三位老师的公开课到高考阅卷老师对高考阅卷体会的介绍、省城专家讲座,都非常的符合我们备战新课改下的高考的需要。尤其是实验中学王校长对后期教学十条建议,更是高屋建瓴,为我们后期提升教学质量指明了具体的前进方向。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们肥城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进行了集体业务研究,每位老师都总结了本次学习的体会及下一步的工作中对这次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措施,现将这些体会及措施总结如下:

一、心得体会

1、三位老师的公开课让我们感觉意犹未尽。本次研讨会,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色的一节试卷讲评课、一节二轮复习课都非常精彩。讲评课老师上课有气势,言简意赅,整节课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学生精神面貌好,面对高考斗志昂扬积极主动。二轮复习课专题选择别具匠心,突出了地方史观,非常符合山东高考的需要。

2、考阅卷老师对高考阅卷体会的介绍细致、全面,使得我们对高考的阅卷感觉不再神秘,从而为接下来短暂的70天的备战高考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尤其是对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的抓学生规范提供了标本。

3、省城专家吴老师讲座内容实在、丰富,没有一些高深、枯燥的理论介绍,都是他作为一线教师多年探索的结果,为我们备战高考提供了具体的榜样。

二、落实措施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听了高考阅卷老师的阅卷体会,我们感觉到培养、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打算通过专门的“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专题及平时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审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规范、答题格式规范、书写规范、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2、加强集体备课、业务研究。

篇11: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渭源县第一中学

余建祥

受学校的委派,我于2013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兰州市第一中学,荣幸的参加了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暨新课程高考命题分析培训会。这次培训会由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物理学科由兰州一中具体承办,聆听了由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专家许晓林老师的讲座。通过学习,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而且让我对高考备考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几个观点 1.教学即研究

每一个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也都是教学研究者。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式:独立研究的主要方式--教学反思;集体研究的主要方式--校本教研。

2.有课堂教学就会有考试

3.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的“三要素”

第一要素:学生(包括基础、态度、习惯和认知能力等)。第二要素: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第三要素:教学方式和方法。

4.一堂课的优劣的标准只能看效果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判断一节课好与差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只能看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好的教学效果?从理论上讲,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课,教学效果一定好,是好课。因为,新课程理论不是天生的,是好的教学成果的总结。我认为教学效果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班上中考成绩一定比同类其他班级好; ②能保持和提高班上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高考是课改的瓶颈

绝大多数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认为:课改是高考坟墓对于学校课时安排确实于此;对于学科教学我认为则不是!新课程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实,它是一些受学生欢迎、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经验的总结。

二、高考试卷的形成过程 1.设计原理:

适纲性原则。有关考试纲领的制定,对考试的实施来说,是属于过去时的行为.尽

管它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会出现“教育实践”与“考试纲领”之间不完全协调的现象.为了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考试的试卷设计中,也不宜过分墨守成规.适度性原则。试题难易梯度的排列也是一种层次.在试题的难易梯度的排列上,适当颠倒,把一些难度较大的试题置于容易题的前头,使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提早遇到障碍或挫折,借以测量其应变能力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等非智力因素和处理问题的一般能力.这样做的结果,也就在学科考试中拓展了试卷的度量范围,可视之为在试卷设计中应用度量性原则的一种体现.导向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也可称完整性原则,是指试卷的设计必须是完备的(也即是完整的),不应有疏漏,实行这个原则的针对性在于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重单题编制,轻整卷布局;重题目内涵,轻试题表述;重试卷试题,轻评分标准;重试卷结构,轻试卷印刷;等等,都有可能引致试卷的设计不完备,给试卷的使用带来障碍,甚至使考试失效.创新性原则。对于周期性进行的大规模考试,对试题试卷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高考就属于这类考试,如果在试卷设计中不强调创新性,则容易产生因稳定而走向僵化,使考试失去活力,阻碍教育的发展.2.设计技术

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试卷框架结构的设计技术;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技术;拼题组卷和卷面设计技术 ;评分标准的设计技术。

三、2013年高考命题的特点

1.注重综合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突破创新 2.重视基础回归教材,适度迁移巧妙拓展 3.拓展命题素材空间,立足根本回归经典 4.强调数学物理结合,重视物理过程分析 5.强调实验思想方法,引导考生探究创新 6.试题选材贴近生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四、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

1.试题难度;2.必考、选考内容比例表 ;3.试卷的结构 ;4.分数配置5.试题情境设置

五、华中师大一附中一位阅卷教师的思考

(一)阅卷情况

1.阅卷人员结构 2.阅卷基本流程 3.高考阅卷印象

(二)规范答题教学启示

凸显规范答题重要性,力求规范答题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性;动力学、功能、电磁、选修分类示范规范答题;随堂组织规范答题专项答题;学生互评结合老师评阅;择优展示;贯穿高一至高三,滚动训练,外力助长,习惯养成。

六、物理高考复习的思考

(一)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有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二)习题评讲课

(三)实验复习课

(四)知识复习课 1.复习课模式建议 基于成品资料的复习模式 2.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课本和资料的有机联系;(2)提供的习题要直指本课知识和方法;(3)要重视师生思维过程的交流;

(4)在物理方法的复习时,应该在学生思考后进行指导;(5)在指导学生形成“思维过程”时,点拨比示范效果更好。

总之这次会议,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一些高考复习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篇12:学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伊旗第五小学 刘岩璇

3月9日、10日,暨计算教学课例及讲座在伊旗第二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认真观摩了一线优秀教师展示以计算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精彩的说课和反思,聆听了专家们关于计算教学的讲座。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一节计算课,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

我们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改变计算教学过于依赖于情境。

改变课堂上牵强附会的情境设置,影响教学的进程。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综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新知是原有知识经迁移、变化、综合而成。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没有必要去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情境来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体系之中。

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十几减8”,已经有了“十几减8”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

2.改变“走形式”的算法多样化变。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独立思考。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关注质的提高。目前,计算教学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维,从质的方面提高。

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定要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3.改变不重视口算的速度的现象。

上一篇:《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思想汇报下一篇:沧州市教育局关于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