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医学这门课的认识

2024-04-09

对法医学这门课的认识(共6篇)

篇1:对法医学这门课的认识

对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的认识与感想

一、认识

园林设计简单的说就是是研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把有一定美感的东西按照合理的要求和顺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门设计学科.园林专业的种类可以分为好几种,有从事园林设计的,有园林预算的,有植物养护方面的,有园林管理的等等.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工程、生物、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必须熟悉、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园林绿地本身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道路、湖水、广场、居住区绿地、公园、风景区等等。作为一门设计课程,它的思维活动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具有思维方式双重性的特点。设计的过程与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完善的过程

园林建筑设计要素:

园林建筑作为造园四大元素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既满足 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

功能:

园林式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设施,也是人们休息、游览、文化娱乐的场所。随着园林活动的日益增加,园林建筑类型也是日益丰富起来,主要由茶室、餐厅、展览馆、体育场所等等,一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园林景观构筑图中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赏景、引导游览路线、组织园林空间的作用。

设计原则

在园林地貌中,无论是自然的河流湖泊、山地丘陵,还是小型园林中的池水溪泉、假山土岗,都应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运匠心于丘壑泉池,以构成园林佳景。

(一)因地制宜:园林地貌是园林的骨架,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的一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貌。因此进行园林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到园林内自然地貌条件的特点:原有地貌或平坦或起伏,有山岗、沼泽等,可能基本符合或部分符合设计要求,这就应在原有的地貌基础上,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加以利用和改造,可就低掘池,因势掇山,“宜亭则亭,宜榭则榭”。使之“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使园林中的山水景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同时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全面分析,并贯彻对原地貌坚持“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若需改造的地貌,也应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

城市和郊区园林绿地对原有地貌的利用,因随各自的性质、功能要求以及面积大小等而有较大的差异。而郊区的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休疗养地等在较大程度上是追求自然景观,所以它不必大兴土木,应偏重于对原有地貌的利用,做到因地制宜,就低挖池,就势堆山。在设计园林佳境的同时就考虑到施工的需要,使人力物力都得到最大节省,同时缩短施工时间。

(二)满足园林使用功能的要求:游人在园林内进行各种游憩活动时,对园林空间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园林地貌的设计要尽可能为游人创造出各种游憩活动所需的不同地貌环境。同时为使不同性质的活动互不干扰,可利用地貌的变化来分隔园林空间。在一个高密度的小区中,可用的绿化空间很小,那么园林就要充分利用地形,分割制造出较多空间,为小区营造出有各种使用功能的空问。

(三)满足园林景观的要求:园林应以优美的园林景观来丰富游人的游憩活动,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应力求创造出游憩活动广场、水面、山林等开敞、郁闭或半开敞的园林空间境域,以便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使园林布局更趋完美。广厦林立的城市中,绿色显得那么宝贵,因此,园林设计中更要注意地形地貌,最大限度的营造出不同的园林景观,做到步步有景,步步不同。地形景观设计必须与景园建筑及平立面设计同步进行,使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浑成一体,形成一幅具有人文气息的山水画。

(四)符合园林施工的要求:园林地貌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必须使其符合园林施工上的要求。如山高与坡度的关系、各类园林广场的排水坡度、水岸坡度的合理稳定性等问题,都需严格地推敲,以免发生如陆地内涝、水面泛溢或枯竭、岸坡崩坍等工程事故。切不可不顾后果,执意要求景观效果。

(五)创造园林植物的种植环境:首先要考虑因“绿”制宜,保护自然植物群落有利于生态与园林绿化相结合。另外,丰富的园林地貌,可形成不同的小环境,从而有利于不同生态习性的园林植物生长,因此创新的植物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园林植物有耐荫、喜光、耐湿、耐旱等类型,根据园林景观需要,在园林中各自适宜的环境中配置,或与其它园林素材结合配置,构成意趣不同的园景。

(六)园林地貌的效果作用还有很多,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加以分析,综合利用,结合施工,营造出优美宜人的景观环境。

特点:

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情景交融 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发情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空间处理 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成,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造型 园林建筑在造型上更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装修 在细节装饰上,应有精巧的装饰,增加本身的美观,又以之用来组织空间画面。如常用的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建筑要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要符合艺术均衡法则: 可居、可游、可观。1:立意:设计目的“巧密于精细,神仪在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选址:“南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城池”。

3:布局:自然式:(1)中国古典,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眉目,山水为主,建筑配合。(2)统一中求变化,对成中求差异。

4:借景:种类(1)借形:借建筑,山石。(2借色:借月色、植物、颜色。(3借声:借溪谷泉、鸟、幕鼓、晨钟。(4)借香如广州兰圃、荷风四面亭。方法: 远借、仰借、邻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有因。5:尺度与比列

6:大小与质感:园林建筑外在特征:南方,淡雅、轻盈。北方,造型浑厚。

二、感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现在中国园林建筑的靓影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如今中国正处于重构乡村和城市景观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我们面临的是,如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有些人可能会把园林建筑和其它的建筑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无论在情趣、构图原则、与环境的关系、空间处理以及立体造型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和彼此独特的风格。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中国园林建筑和中国园林艺术同出一炉、同时产生、同时发展。中国园林建筑与园林始终表现出以人为本,景为人用的基本特点。这就使得中国的园林建筑既能很好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又能与人的使用需要相统一,且具有很大的实用性、灵活性、通用性。中国园林建筑与园林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园林中因为有了精巧、典雅的园林建筑的点染而更加优美,更适合人们游玩、观赏的需要。中国园林建筑与园林,如同我国的文化传统一样,具有浓重的民族特征。中国的园林建筑,由于与自然环境及人的生活的紧密结合,在建筑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表现得十分自由和灵活,其基本的布局法则与建筑处理手法和西方建筑相比较,有许多相通之处。

人类的思想、心理及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都不断地改变,园林也与其他所有的文化在变,自然园林建筑也在变。尤其随着人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现代园林不单纯是作为游憩的场所,而应该把它放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高度来对待,那么中国园林建筑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发展,创造出不仅更适宜人们观赏,而且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

园林07-2班

41070224

鲍国建

篇2:对法医学这门课的认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我明白了旅游与旅游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旅游是旅游者的行为,形成旅游需要,而旅游业是旅游企业的集合行为,形成旅游供给。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旅游活动,必须具备三个主体,即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其次,还包括了最基本的六个旅游要素,分别是吃住行,游购娱。

对于旅游者的定义,包括了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两方面,对于国际游客,我国的定义是指来中国休闲、娱乐、度假、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主要目的不是赚钱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国内游客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或其他活动而离开常住地到国内其他地方访问,且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无赚钱动机的人。

对于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受制于收入水平,空余时间和其他一些诸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个人需要与旅游动机则是主观条件。

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旗下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气候天象和生物景观。另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包含了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现代设施、宗教文化、文学艺术、饮食购物。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在游览欣赏之余,更要注重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保护,要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旅游者的素质,增强保护意识,加强立法保护,对破坏者加以惩罚,加快科技创新,利用高科技手段修复保护,让那些旅游资源能够一直存在下去,这是我们旅游工作者所义不容辞的。

有了旅游者和旅游资源后,不可或缺的就是旅游业,它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息息相关,旅游者在旅游中的消费可分为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分别由旅游业中的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业、观赏业、购物业、娱乐业承担。旅游业是一种经济性产业,盈利是它的最终目的,但它同时也具备了传播文化的功能,使旅游者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各地方的文化交流。旅游业也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本质上是服务行业,依靠人提供的劳动为旅游者带来方便,以满足旅游者各种各样的需求。旅行社业在旅游业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为旅游者代办出、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以及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性服务,为旅游者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再者,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工具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业的发展,又给旅游者带来了快捷的体验,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仅交通业如此,饭店业、观赏业、购物业、娱乐业也一样。

篇3:对法医学这门课的认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高职教育,素质教育

一、前言

本文从探究“学生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原因入手, 层层分析展开, 找到原因之后, 再对该原因的起源进行分析论证, 提出以下两个问题的延伸探索:一是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可以按照恋爱、结婚、生子的轨迹考虑两者之间关系的维持与发展;二是有关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的研究及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再思考。

二、背景介绍

笔者所执教的邕江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大专院校, 学制三年。学校对参加全国高考的学生进行计划内录取招生, 是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教育。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广西区内招生录取分数线分别为280分 (理科) 、329分 (文科) 、280分、300分 (我校降50分录取, 为250分) 、260分。2005年、2006年学校生源85%以上来自农村、乡镇, 有的班级甚至达到97%。从2007级开始城市生源逐渐增多。报读并录取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的高考分数基本达到招生录取分数, 个别达到二本录取线, 所以在一个班里学生原有的学校教育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简称“教育部16号文件”)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会被安排到流通企业 (大型超市) 进行两周的教学实习, 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 以及具体的业务流程, 同时接触不同消费者, 感受变化莫测的消费者心理, 学会在工作中与公司员工、主管和顾客沟通。此外, 在大二第二学期要求学生进行专业实习1个月, 多数学生选择自己找工作, 很多学生是到广东的中小企业打工。大三毕业前夕进行毕业实习两个月, 多数情况是毕业实习和就业兼顾。

2007年9月以笔者为主申请人的课题“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新模式的研究”获得广西教育厅审核同意, 成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三批立项项目之一。课题的合作者之一为某单位总部人力资源部经理, 该单位为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我校学生在大一时被安排到该单位进行两周的教学实习, 毕业时择优推荐就业。在课题研究中, 企业和学校都对这样一些问题感到疑惑:为什么企业难以留住员工?学生毕业后为什么不选择该单位?学生想去怎样的单位?学校该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员工?要让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学校该做哪些工作?相信这些问题也正困惑着其他企业和学校。而寻找答案的突破性线索却来自于笔者探究“学生不爱我这门课的原因”的整个过程。

三、案例陈述

笔者所提及的学生不喜欢的这门课是《企业战略管理》, 这是一门原本只在本科开设的课程。但在这门学科的研究发展中, 人们特别是企业界人士及管理学者们越来越认同一点: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对企业各层管理的细节要求是不同的, 了解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的一般原则和各种实务已不仅仅与高层管理有关, 而且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十分重要。有一本书《执行》很清晰、明确地表达了这方面的观点, 即在企业里, 高管们即使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 但是中层、基层乃至一般的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对这一战略有清楚的认识或者根本不认同这一战略观点的话, 那么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是很难不打折扣地执行的, 这样一来, 企业战略管理同样会面临失败的结局。因此, 这门课已被公认为不论专科本科, 凡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学习之。笔者在授课伊始也会向学生讲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理由有两个:首先, 企业战略的实施、控制要靠企业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得以顺利执行, 也就是说, 战略的高效执行力来源于各层次管理人员对企业战略的认同和认识程度。简单地说, 只有各层次管理人员真心拥护董事会、企业高层的战略意图, 并对其战略思想有清醒的认识后, 才能将这一战略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中, 才知道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该如何工作, 共同为完成企业战略而添砖加瓦。所以笔者会对学生说, 这是一门让我们了解董事会、高管们想什么的课程, 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 我们才能很好地执行企业战略。其次, 笔者也会跟学生说, 很难说在座的各位同学中以后不出几位CEO或者成为企业高管, 那么希望这门课程能给学生胜任这一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帮助学生在工作以后能顺利地自学或进修培训。这两个笔者认为足以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兴趣的理由在04级、05级学生的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多数学生感到学了这门课之后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企业的经营、发展, 看清自己作为个体在企业中的位置, 并能从企业乃至社会的长远发展中看到个人发展的契机和努力方向。特别是一些学生家里有亲戚办厂做生意的, 其感触更深, 认识到战略规划对指导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有一部分曾到广东一些乡镇打工实习的学生, 更是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指出所在实习单位对于企业发展只注重眼前利益, 忽视或无视企业远景目标, 不注重品牌建设。一些工厂不要说没有战略规划, 就连日常的有计划性的生产管理都做不到, 企业只知道来料加工, 简单地重复被动地订单生产。学生不仅能指出这样的生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还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两届学生中04级大一时进行教学实习的单位与06级去的单位相同, 而05级去的是后来与我们签订实训基地协议的单位。04级、05级学生在两周的教学实习中都比较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企业中去, 特别是05级完全将自己每天的喜怒哀乐与每天的工作情况联系起来, 比如今天获得主管的表扬会高兴几天;如果被共事的员工奚落排挤则会感到苦闷, 并会向主管或实习指导老师寻求帮助;如果没有得到其他分店的实习同学一样的待遇 (如餐补) , 他们会按公司规定去申请……这些都让笔者感到欣慰。而让笔者不得不苦闷地去探究“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学生是06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这100名学生在大一的教学实习中就让笔者感到他们与05级学生有明显的差别:一是他们与指导老师沟通很少;二是对实习单位的事并不是津津乐道;三是每天的任务就是完成主管交办的工作, 工作完成之后好像也就没了太多的想法;四是极少听到他们抱怨实习单位里发生的是是非非。总之在实习管理中让指导老师少操了不少心。但也恰恰是这一批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表现出的学习热情较低, 两个激发04级、05级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学习理由对06级学生根本不起作用。

06级学生与04级、05级学生学习《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的另一巨大差别表现在期末考试上。从试卷得分来看, 06级学生在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上还能较好地回答, 但案例分析题得分非常低, 可见其知识运用不够熟练, 运用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对本门课程知识的实践运用上所下的功夫是不够的, 这与学生不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作业的现象是吻合的。而04级、05级学生在实践作业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 多数学生不仅作业完成得很好, 而且在期末考试中案例分析题也是回答得较为精彩。比较之下, 06级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的懈怠比较明显。

潜意识里笔者感到06级学生与04级、05级学生不同, 外在表象上的不同如前所述, 归纲整理见表1, 但究其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在笔者探究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的过程中逐渐明朗。

四、原因及原因的起源分析

在为06级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之前, 我做了很多精心的准备, 备课充分, 上课首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相比前两届应该是更丰富多彩。所以在看到学生以“教师不能按计划完成上课内容, 挪用其他时间上课”的理由作为不满意的依据时, 笔者感到这并不是真正的理由, 因为事实是笔者完全按教学计划完成总学时的教学任务。于是对此展开了调查, 以彻底解开心中的疑团: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为什么会提出这种错误的依据作为不满意的理由?

通过单独谈话, 两人一组的谈话, 以及让学生互相了解反馈信息的多种形式, 原因逐渐浮出水面。归纳阐述如下:

1. 学生生活观念中的现实性导致了他们对该门课程学习产生不认同感。

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老师个人的评价是满意的, 对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是欢迎和认可的, 但这些并不能调动起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 面对“那是为什么呢?你们是怎么看待这门课程的呢?”的追问, 他们的回答是:“可能我们很实在。”继续追问:“实在是什么意思?”回答是:“我们也知道这门课很重要, 但我们觉得这门课离我们太遥远了, 马上就要毕业了, 这门课学到的东西在我们刚出去的时候基本上是用不上的。虽然说企业战略的实施执行会涉及到一般员工的工作,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还想企业的战略干什么?那轮不到我们考虑, 而且那是企业的事, 实不实现与我们没什么关系, 对我们来说那是太遥远的事。如果哪天自己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了, 再去进修或自学也不迟。”反问:“难道你们不认为企业发展了, 个人才能发展吗?”回答:“企业发展得益的是老板, 下面的员工受到的都是剥削, 那些远景、规划只是为企业、为老板的, 员工收获的都是剥削。我们的父母有到广东打工的, 我们也有几个同学专业实习是到广东打工, 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剥削’两个字, 我们感受到的也是这两个字。”原来真正的原因在此啊!这些学生们之所以对这门课有看法, 是因为对这门课不感兴趣, 可是还必须要来上课;之所以不感兴趣, 是因为觉得这门课与自己太遥远;之所以觉得太遥远, 是因为认为战略是老板、高管们考虑的事情, 与己无关;之所以认为战略与己无关, 是因为认为企业的发展并不表示着个人发展;之所以认为企业的发展并不代表个人发展, 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剥削者, 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 他们所体验到的家庭经历、社会经历告诉其结果。如同种子撒播在土壤中一样, 为他们这些种子提供水分、养分的土壤告诉了其这样的思想。于是他们不认同企业的战略, 不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 个人的喜怒哀乐亦不会以企业的利益为转移。从员工的角度来看, 就是归属感差, 做任何工作首先考虑的就是我能得到什么, 我值不值得做这项工作, 哪天做不下去了大不了就是走人, 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企业里面混日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这些员工对工作斤斤计较, 爱谈条件;员工不乐于奉献;做工作得过且过, 甚至是应付了事, 警告罚款都不奏效, 管理上很难有效处理。笔者对此的结论是, 他们不是实在, 而是太现实、太实际了。学生们对此结论表示认可。

2. 学时安排上的调整没有取得学生的理解。

本学期本门课程因为节假日、多媒体教室的安排, 以及其他课时的冲突, 需要教师另行找时间完成教学计划。在这一点上, (2) 班的班干部 (主要是学习委员) 能向同学们解释清楚, 而 (1) 班的班干部对此置之不理, 没有起到很好的桥梁沟通作用, 没有及时处理同学们的不满情绪。究其原因也在于, 毕业在即, 事不关已, 高高挂起, 这种思想在他们担任的系学生干部的工作里也表现出现, 许多工作丢给大二、大一的学生干部去做, 不再组织参与, 造成不少工作完成得不尽如人意。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很现实、很实际的行为方式, 这部分学生没有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 对学校的建设漠不关心。本门课程有一项大作业:为你所在的大学制定战略规划———请你通过分析邕江大学的内外部环境, 依据SWOT分析法和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 为邕江大学制定一份战略规划。从作业完成的情况来看, 06级学生除少部分学生认真完成外, 多数也是应付了事, 在学费欠缴方面也创下历史新高。这些都印证了一个观点:这部分学生太现实、太实际, 没有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 对学校的建设漠不关心, 这与往届学生有着天壤之别。而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其他教师和其他班级同学的认同。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上来看, 学校的各项工作、发展需要取得学生的理解、认同, 需要培养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和个人的奉献精神, 特别是学生干部的支持和奉献;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 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品质、负责任的态度, 善始善终。

五、解决问题的探索

从探究“学生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原因”开始, 找到原因就是学生思想中“现实、实际”的观念, 以及这种观念的来源在于他们植根的家庭、社会。那么当这些学生走出高校时、走向工作岗位后, 作为学校、作为企业该如何做呢?下面将就这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1. 给企业的参考建议:企业对员工的管理, 可以像人生的谈恋爱、结婚、生子一样来考虑。

针对员工不认同企业战略, 不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这种现象, 在这一点上, 企业有自己的苦恼, 学生 (未来的员工) 也有自己的苦恼, 如何打破这层障碍很值得探讨。笔者认为, 招聘、就业实质就好像是谈恋爱、结婚、生子, 企业和员工在走到一起之前要先彼此了解, 恋爱也要分阶段的, 能否从初恋走向热恋, 再走向婚礼的殿堂, 都需要双方的努力, 要真诚地付出感情, 要有共同的追求, 要相互理解, 要相互尊重, 要你情我愿……感情这一永恒的话题也寓示了企业管理内涵这一永恒的话题, 没有完全一样的企业, 但成功、幸福的企业都是一样的, 应了两句古语:“和为贵”、“得道多助, 得人心者得天下”。

此外, 谈谈“生子”, 婚姻关系可能因为感情结晶的出现而更趋于牢固。从企业角度来看, 这个“子”如何诞生是很值得研究的, 是像时下的期权、股权, 还是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同时又能避免以“子”挟制对方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现象发生。如果没有“子”, 便是“丁克家庭”, 如何选择, 企业应该因“况”制宜。

在这一结论上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企业招人, 在人员初步具备工作胜任能力的情况下, 首选能认同企业战略、价值观的人员。选拔那些能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勇于参与公司建设, 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员作为公司的中间力量, 他们必须愿意追随企业战略, 并愿意为之工作。对于那些不具备认同感的人员, 选拔时要更为慎重考虑是否录用, 以及录用的岗位。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就像人生的恋爱、结婚、生子, 那么对于企业战略的灌输, 就像是两人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追求, 要依靠各种形式、途径进行不间断的双方沟通来达到对企业远景的共同追求。现在很多企业采用上班前的晨“念”、升旗、主题会议、海报宣传等形式开展。

从社会的方面, 就是土壤的净化和改良问题。社会文化、人类价值观的倡导也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 与下面将谈到的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的研究密切相关。

2. 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的研究。

学生“现实、实际”的思想观念与其行为的产生有着必然的联系, 要杜绝这些行为的发生, 就必须从源头上去扼制。这就不得不提到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的问题。笔者一直在观察、分析、研究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与好学生相比, 到底差在哪些方面, 即是高职学生素质缺失性研究的问题。目前的结果是: (1) 注意力集中能力差; (2) 思维方式有偏差或存在较大差别, 造成看问题不全面, 进而得出不尽正确的结果; (3) 人文修养差; (4) 自制力差。而本文所论述的结果应归类于人文修养和思维方式的偏差造成的结果。

从这些缺失的素质来看, 无不与学生从小生长的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有关。如果学生有所意识, 在进入大学后, 刻意改正并训练相关素质技能, 还是可以有所突破的, 但关键是很多学生对这些缺失的素质并没有意识到, 或并不以为然, 而且已经形成的固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很难在短短的大学期间去改变。而大学里教师多传授专业技能、知识, 人文思想教育很难全面顾及, 学生工作的开展也只是简单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运动会、知识竞赛等, 重形式而弱思想素质教育。特别是一些正确的个人行为习惯的教育在这个阶段已是收效甚微。所以, 要将“提高全民素质”落到实处, 应先找准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是大学, 是高中, 是初中, 还是小学?笔者认为都不是, 而应是幼儿教育。目前我国大学扩招、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实际都还离不开应试教育的阴影。即使实行让部分大学自主选择招生, 但可供选择的生源素质已经有所缺失, 那这种自主招生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三岁看老”这句古话的深远意义值得我们去回味咀嚼。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 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也可以说成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 虽说已经有家长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但选择什么样的幼儿教育却也成了他们的困惑。再加上高昂的教育费用, 将小孩送托只能成为不少家长为了让自己解脱可以去工作谋生的办法;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或农村家庭, 依然是粗放式“养殖”, 更无从谈起“幼儿教育”。而这部分人口占了中国后代的绝大部分。如此的教育体制不仅加重了高校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责任和负担, 而且收效有待历史检验。

综合上述, 最大限度地改变高职学生素质的缺失性应从幼儿教育抓起;在改良社会土壤上, 从妈妈抓起;从人口数量上考虑, 更应把农村幼儿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孟母三迁而择其邻”, 中国的古代文明其实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很多, 只是看我们做与不做、如何做的问题了。

六、结束语

国家呼唤人才, 国家强盛之需要;企业呼唤人才, 企业生存发展之需要;家庭呼唤人才, 家庭幸福美满之需要;高校也呼唤人才, 完成国家栋梁、企业骨干培养之需要。这就是笔者研究“学生不喜欢我这门课的原因”之后得到的所感所想。

参考文献

[1].杨锡怀, 冷克平, 王江.企业战略管理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德]卡尔·H·G威特著, 丽红译.卡尔·威特的教育[M].京华出版社, 2006

篇4:社会这门课的另一个名字叫现实

起初,我只是为他的这个决定略感遗憾,但当我再给他打电话时,他可怜兮兮甚至带着无助地告诉我,他到厦门已经第六天了,还没有找到工作。我顿时坐不住了,恨不得下一秒就飞去厦门,或者是赶紧找找自己在厦门的朋友,看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帮到他。

小弟今年不小了,二十有余,身高一米八几,无论是从身高,还是心理各方面来看,他都是个成年人了,而且今年已经大三了。我想帮助他,想像小时候一样,他刚一摔倒就扶,痛哭一下就哄;他一委屈,就立刻去安慰;被人欺负时,我总是第一时间帮他出头。然而,那一刻,我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给他,我甚至残忍地告诉他说,那么大的一个人了,还是个大学生,居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我看你能不能把自己饿死在厦门!是的,我当时就甩给他这么一句话,然后“啪”地挂断了电话,即使我心里早已兵荒马乱得不成样子了。

我不知道他是在几天后找到的工作,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放下自尊去一家店铺一家店铺地问老板需不需要假期工,他只是在一个礼拜后发信息告诉我,他找到工作了,在一家颇大的超市里当搬运工,工资待遇还说得过去。我悬了几天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心想,管他待遇怎么样,至少没把自己饿死在厦门,至少他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至少他在举目无亲,甚至完全陌生的城市里能独立生存了。

事实上,这不是小弟第一次打假期工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第四次,但我心里始终认为厦门这一次才是真正的第一次,因为之前的那几次,他都是在亲戚、朋友的帮衬下找到工作的,而这一次,真真正正是他自己跑去找的。

犹记得大前年,他来我这边过暑假。刚到第二天,他就和我说,他不想就这样吃住都在我家里,想出去找点事做,即便工资很低,他也愿意。他能这样想,我很高兴,可是当我告诉他,你自己出去找吧,出了小区门口以后,不管是看到饭馆,还是别的什么店,只要看到挂了招聘字样的,你就去问问别人要不要请假期工。他扭扭捏捏地站在原地好半天,才挤出一句:“姐,还是你陪我去吧!”

我想了想,终是不忍心看到他一个人被别人拒绝时的尴尬与无助。我一直是知道的,他的脸皮有多么薄。那次,果然不出我所料。当我们一起出去后,他始终不好意思开口,我一家一家地问,然后一次次地被拒绝,我看得出他脸上的迷茫和焦虑,我也理解他不被别人认可时心底的那些掙扎。因为,多年前的我也经历过这些。

时隔多年,我心底多出的不是对现实的埋怨,而是感激,我感激那个时候的我遭受的一切磨难,我感激那些曾经拒绝过我、打击过我、为难过我的人,因为如果不是那些过去,我不可能会珍惜后来的安逸。人,多半都是在饱尝艰辛以后,才懂得该怎样珍惜得到的一切。

关于他在厦门那两个月的实际生活情况,我是在前不久才知道的。虽然我已经想到会不容易,虽然我早就想到他会在还没发工资的日子里生活拮据。但是,当我听到妈妈跟我说,他在厦门没钱到整整一天只吃一包方便面时,我的眼泪还是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问妈妈,你心疼吗?妈妈说,当着他的面,肯定不能说心疼,但是背地里还是难过了好几天。毕竟,小弟从小到大都没有受过什么委屈,何况,这次还是在那么遥远的他乡。我心里是有些自责的,明明可以帮他的,不是吗?哪怕是给他寄去几百块钱,他也不至于窘迫到那种地步,不是吗?所以,事隔几天以后,我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如果你说,我一定会帮你的!他回答我说,我知道你不忍心我那样,但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我问我自己:“你能不能挺过去?别人不可能帮你一辈子。”而且,他很郑重地告诉我说,对于这次去厦门,他心里生出了太多太多的想法,见识到了社会的残酷,但也感觉到了很多温暖;明白了现实的无奈,但也懂得了有些事自己必须去妥协。他说不管以后他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都会认真做,好好做,努力做,因为机会与机遇向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我很开心他能这样想,我很开心他遇到挫折后心底升起的不是怨气,而是化戾气为动力。真的,社会是一门必修课,你要慢慢读,细细品,开始你会觉得它欠了你,会觉得它怎么就是跟你过不去,怎么就是事事不顺利,怎么总是被人拒绝,怎么总是被欺负,然而终有一天,你会明白,社会这门课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现实。

篇5:对法医学这门课的认识

胡月

每年新学期开学以后,都有大批刚跨入高校的新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对大学的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不适应,对自己的人生设计、生活预期感到迷茫和困惑,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科学引导,长期处在压抑、苦闷、焦虑、消沉、懊悔、颓废等心境之中,有的甚至通过网络游戏来排解苦闷、寂寞和失落的情绪,严重影响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笔者在该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将课程教学与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分析我们新生中常见的适应性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帮助我们尽快调整好心态,走出因环境改变而带来的困惑,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人生新阶段的转变。

一、我们大学新生常见的不适应现象 1.心理不适应。

在中学阶段,学习是压倒一切的大事,除了学习,其它事情都可以高高挂起,不予理会,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事情自有家长和老师帮忙打理和操心,学生普遍对老师和家长产生依赖性。进入大学以后,特别是远离故土和父母的新生,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来处理,突然“断奶”会使很多新生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如果遇上一些生活上的小挫折,又没有老师、知心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关心和帮助,我们就会有一种被抛弃感,容易产生焦虑、沮丧、孤独、无助等不良心理,会特别地想念父母亲人、怀念过去,有的同学还会萌生回家、辍学等“归去兮”的想法。

2.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不适应。

大学教育更趋近于“人”的教育,教育的目标不仅重视智商教育,更重视情商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其具有汲取、处理新知识的能力;不仅要教会他们认识世界,还要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保护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技能,还要教会他们做人。所以,大学教育方法主要采取“引导式”教育。而中学阶段的教育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驱使,学校注重在本区域内的排名,看重的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关注的是每年升重点大学的人数,学生往往被作为“工具”而培养。因此,老师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对学生耳提面命,实行“搀扶式”教育。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急剧转换阶段,我们大学新生显得手脚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时,进入大学后,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增多,许多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被题海、周考、月考等忙得晕头转向,已经形成习惯性忙碌,突然多出来这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感到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打发这些时间。很多新生还依然希望老师来安排我们的课余时间,希望现在的老师像中学时的老师那样,来督促我们学习。3.人际交往不适应。

大学新生由于来源的广泛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学生,其为人处事的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加上我们90 后的大学生大多个性张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个别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形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不会宽容,更不会忍让。进入大学以后,住在几个人聚居的集体宿舍里,没有了在家时的宁静和舒适,闹烘烘的宿舍和性格、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互不相让,相处出现困难。4.环境不适应。

我是一个来自外省的学生,跟我一样,很多大学新生都是离开居住地到外地求学,离开自己生长和生活了多年的故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由于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发生重大变化,很多同学出现眩晕、失眠、呕吐、腹泻等不良生理反应;再加上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作息时间也与在家、在中学时的情景迥然不同,难免出现适应性障碍。一些细小的事情,比如校园面积太大、上课地点距离宿舍太远、教室频繁更换等,我们也会出现紧张和不安情绪。

二、我们大学新生不适应高校学习生活的原因 1.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导致的失落。

高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在这艰难的行程中,家长、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整天向学生灌输的是:现在苦点、累点,到了大学就好了。在这种激励之下,很多同学把大学生活想象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以为大学生活舒适而惬意,而现实的大学生活没有传说中的“象牙塔”那样神秘和轻松,学校可能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专业可能不称心如意,学习任务依然繁重,课余生活单调等等,加上部分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更多的是遵从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学习缺少动力,种种不如意让一些新生的失落感挥之不去,这种没有学习动力和奋斗目标的生活,使不少新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上进心。2.评价标准的改变。

相对于以分数论高低的中学,大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一些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同学们的青睐。那些在高中阶段一心扑在学习上,只追求高分的同学就会发现自己除了在学习成绩占优势外,其他方面差之甚远,尤其是那些考入名校的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同学,或因知识面窄、缺乏才艺表现,或因家庭经济困难、穿着打扮落伍,甚至因为地方口音浓重、被同学取笑而感觉“矮人一等”,不能全面、辩证地评价自己,从而产生自我认识上的困惑,把自己封闭起来,产生自卑心理和偏激情绪。

3.就业的压力,使我们产生焦虑和抑郁。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校园的热门话题,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热议以及众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就失业,使很多新生进入大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气氛所笼罩。不少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就开始进行就业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一些高校对就业难问题过度渲染,在就业教育中注重传递就业形势方面的信息,忽视对新生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规划的引导,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在背后推波助澜,使一些同学对未来就业产生恐惧和焦虑。特别是来自边远农村和困难家庭的同学,本想通过大学教育改变自身乃至家庭命运,摆脱落后和贫困现状,由于对就业形势和就业预期产生错误判断,容易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对理想前途产生迷茫,对接受大学教育失去信心。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我们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篇6:我对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的感受

以前经常能听到周围的亲戚朋友谈论什么股票、基金、股市这类的话题,我都是笑而不语,因为压根就插不上话,不明白在说些什么。可是,这学期选修了证券投资学这门课,听老师讲解了很多,不说精通,但最起码能明白别人说的是什么了。现在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事物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这门课程就为我们投资、分析提供了一个学习证券知识很好的平台。它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了解、掌握当代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相关的知识,以便将来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当然如果有机会的话)。首先,老师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为数不多的几堂课里我接触到了相当一部分此前对我来说很陌生的东西。比如证券投资工具、股票大盘、K线图、上市公司、低价吸入、高价卖出等等一系列专业词汇。虽然有的时候有点晕,慢慢理解还是能知道个一二三。

证券投资,最重要的是要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所谓的证券是记载并代表一定权力的法律凭证,它用于证明持券人有权取得凭证拥有的特定权益,所以它是一个法律凭证。持券人可以通过该证券直接取得一定量的商品货币、利息、股息或者收入(它本身没有价值)。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买卖,流通,它有交易的价格。像行情不好的时候,它的价值低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卖掉就亏了。证券具有产权性、收益性、风险性、变现性、期限性、价悖性。证券市场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还有证券交易所、经营机构、其他证券中介机构、证券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证券市场的功能等相关知识。

后来进入到了股票、债券的单元。介绍了股票和债券的定价公式。有很多影响证券市场的因素:宏观经济(国内、外)走势(基本面因素);行业因素;公司因素;还受投资者的心理和交易技术等影响。在同学们的强烈建议下,每堂课都先观看并分析这周的股市大盘,看看哪些股票升了,跌了,顺便给大家推荐两支。云南白药、长虹等。要趁低吸入,而且长期持有,不能盲目跟风。

开立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一般为身份证),并提供投资者详细资料: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办理了股票账户后,还要在证券公司办理资金账户,像华西证券,里面的存款要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办好这些后即可进入市场买卖,交易要支付各种费用和税收,所以最少都要拿个几千来炒股。当天买的股票第二天才可卖出。股市一般周五下午4点便停止交易,周末休市,下周一恢复正常。

K线图是用来研究大盘走向,红线(阳线)、黑线(阴线),上下影线(开、收盘价),矩形:涨幅。

到目前为止,我学到的东西暂时只有这么多,其实,还是比较喜欢听老师将一些关于实际的东西,哪些人买了什么股,赚了还是赔了等等,概念很枯燥乏味,联系实际就比较容易令人接受。证券投资学这门课还是蛮有意思的。

文新学院09级5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法医学这门课的认识】相关文章:

法医学05-02

法医学论文范文05-08

法医学概述范文05-19

法医学论文提纲11-15

中外法医学司法论文04-17

法医学的作用范文05-26

法医学鉴定要点范文06-09

眼损伤法医学鉴定07-25

法医学案例介绍分析08-09

眼损伤法医学鉴定05-02

上一篇:《奔跑动画》参考教案下一篇:工会活动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