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二百米运动会

2024-04-27

赞二百米运动会(精选11篇)

篇1:赞二百米运动会

赞二百米运动会

看!那一面面迎风飘的彩旗,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听!那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吹呼,是在耳边回响的胜利的风声; 运动场上的你们,是胜利的标志,是青春的赞叹,去吧!

去迎接伟大的挑战,做一名追风的勇士!加油!

篇2:赞二百米运动会

————————————

随着法令枪的脆响,运动健儿如腾空飞驰的弩箭,时光眨眼间停滞,一切终归静止。。

———————————— 笔直的跑道有你奔驰的足迹,挥洒的汗水有你拼搏的勇气,矫健的肌肉有你内心的坚持,攥紧的拳头有你骨子里的执着!加油吧!宁与时间争分秒!

———————————— 掌声已然响起,胜利的果实正向你招手!现在是你的,未来也是你的!

篇3:赞二百米运动会

肌肉所表现的最大收缩力量和最快收缩速度的工作能力是短跑运动肌肉工作的突出特点[1],因此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在克服一定阻力下的快速收缩的能力,是百米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的重中之重[2]。这就需要对训练手段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应该在全面发展运动素质的基础上,结合百米技术特点进行专门速度力量训练,其中首要问题是练习手段的正确选择,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我国男子短跑运动水平达到世界优秀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为齐齐哈尔市体育运动学校的6名少年组男子短跑运动员,年龄16±0.5岁,且均达到二级水平。实验前采用随机化的原则将受试者分为条件相同的两个组,即实验组(A)和对照组(B)。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告诉或暗示受试者任何有关实验的情况,使受试者完全处于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训练,从而保证实验的可信性、有效性。

2.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模糊数学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速度力量训练手段进行了分析。

3 速度力量训练手段集与因素集之间的模糊矩阵的合成

3.1 确定评判因素集

根据专家的评判结果,利用模糊数学计算公式(优先选择比的算法)[3]Rij=∑rij/n=(1×出现的频数+0.75×出现的频数+0.5×出现的频数+0.25×出现的频数) / n×1,即得出速度力量训练手段与影响因素评判因素集(见表1)。

3.2 各训练手段与百米跑速度力量素质的相关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到,X值(X值代表的是每一种训练手段V与影响因素U的相关程度)显示的各相关程度可知,仅有两种训练手段连续跳栏架和30米蹲距式起跑的相关水平达到0.80以上,其余各训练手段与百米跑速度力量素质的相关水平均较低。说明一种训练手段很难单独达到最好的训练百米跑速度力量素质的效果;为此我们也证明了速度力量素质是一项综合的运动素质,必须通过多种训练手段组合才能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化。Y值(Y表明影响百米跑速度力量素质的各因素U与训练手段V的相关程度)显示的是速度力量素质的各因素与训练手段的关系,从表2中可以看出,下肢力量和下肢爆发力的值最大,说明各训练手段对下肢力量和下肢爆发力的作用程度最大,而百米速度力量素质正是与下肢力量和下肢爆发力有最直接的关系。

表1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表示了某一种训练手段与百米跑速度力量素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就是说某种训练手段主要发展速度力量素质的哪一方面。如连续跳栏架对发展肩带力量的作用程度只有0.53,而对发展下肢力量的作用程度达到0.85。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手段。

4 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2可以看到,在实验前的100m跑成绩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后,两组的100m跑的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组成绩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0.30m/s,对照组增长了0.12m/s。经检验两组受试者100米成绩提高的幅度差异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就此可以表明,两组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在提高专项成绩的效果方面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本文优选的11种最佳手段具有全面提高少年百米跑运动员速度力量素质的价值,在训练中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对两组实验前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的统计处理后发现,两组在实验前在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上相互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实验后,两组的各项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采用的训练手段不同,在身体素质的变化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从图看出实验组的30米跑和计时25米单足跳的提高幅度相对较大,分别提高了(5%)和(7.1%),立定跳远和杠铃深蹲的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分别提高了(3.5%)和(3.2%)。这可能是因为30米起跑和计时25米单足跳更需要速度力量,强调的是动作速度,杠铃深蹲和立定跳远更强调用力的大小,这说明实验组的训练手段对速度力量的效果较好。

5 结论

1.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期,采用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结合传统负重基础力量训练作为练习手段,来发展运动员速度性力量是可行的。运用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时的爆发力、肌肉的快速收缩力。

2.运用模糊数学法,可以对速度力量素质的因素与各训练手段的相关程度做出判定,并进行量化处理和定量的分析,对实践训练奠定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图多.博姆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帕沃.科米.体育运动中的力量与快速力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李鸿吉.模糊数学基础及实用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王公平.从控制论原理透视跳跃项目速度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J].广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3.

篇4:赞二百米运动会

1.1研究对象:本论文以威海市第一中学百米专项的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论文通过在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各种关于运动损伤、百米赛跑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进行整理来作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帮助。

1.2.2观察法。对威海市第一中学学生的训练进行分析研究,并就运动损伤的形成、原因和隐患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2.3调查法。对威海市第一中学的体育教师和百米专项学生进行调查,对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现状、危害以及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1运动损伤原因

2.1.1对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不重视。准备活动除一般性全身活动之外,更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易受伤害部位有选择的进行活动。

2.1.2安全意识差、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学生安全意识差,学生训练时不注意听讲,对教师、教练员提出的安全措施不当回事,特别是在大运动量练习和练习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没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防备措施。

2.1.3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由于现行教育制度和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制约,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在拥挤不堪的狭小场地上,仅靠体育课是无法完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任务的。

2.1.4训练场地、器材问题多。 在学校提供体育经费不能及时补充的情况下,正常的训练场地、器材购买维护工作就无法顺利实施,活动场地、器材的老化、损坏和缺失,也是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2.2运动损伤部位

目前,中学运动损伤的部位比较多,本论文通过对威海一中学生及其教练员进行走访,对各部位运动损伤的比例进行估算(可以让运动员进行多选),并进行总结,目前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部、踝部、足部、大腿等部位,说明运动损伤中需要对关节部位进行重点保护。

2.3运动损伤的预防

2.3.1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要把提升运动员安全意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之处,将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教育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多鼓励运动员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的交流活动。

2.3.2提升组织纪律性,服从安排。为了更好的推动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加强针对运动员的纪律教育,通过制度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纪律性,使得运动员能够按照程序开展训练,并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和预防措施。

2.3.3做好准备活动,提升身体素质。在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中,有一个很大的比例就是运动员没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导致在运动中出现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损伤。例如,很多运动员因为没有做好踝关节的运动前活动,导致在田径运动中出现了踝关节、膝关节的损伤,有一些甚至导致了运动员不能继续进行训练。

2.3.4加强教练员素质教育,鼓励科学训练。教练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了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效率,对于运动员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加强培训、鼓励教练员自学、组织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教练员的综合素质。

2.3.5加强自我保护,提升防护能力。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护和康复工作,归根结底要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意识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运动员自我保护的能力。要鼓励运动员进一步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对经验的总结等方式提升运动员应对运动损伤的处理能力。例如,运动员在进行器械练习或者学习新动作时,要确保有人能够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帮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又比如,运动员还要提高应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激烈运动出现向前摔倒时,要保持冷静,牢记迅速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着地滚动的动作要领,防治出现手臂骨折等损伤。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通过本论文可以总结出百米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原因包括: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课堂管理松散,教师缺乏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活动场地、器材问题多。

篇5:运动会一百米加油稿

你们亮出自己的风采,

在这短短的100米中,

你们与时刻争分夺秒,

只为了那最后的冲刺。

不管结果如何,

你们都是胜利者。

篇6:四乘一百米运动会投稿

棒 在 手 中 闪 光 芒

如 雷 贯 耳 一 声 响

冲 向 终 点 赛 鹰 狼

你 追 我 赶 真 叫 劲

接 力 棒 中 论 铿 锵

四乘一百米运动会投稿4

耳边,是同学的呐喊,

眼前,是期待的双眼,

手中,是希望的传递,

前方,是胜利的彼岸,

篇7:运动会四百米广播稿

无论结局是好是坏

无怨无悔是我们的选择

每当运动员奔驰在400米跑道上时

我们为你祝福为你喝彩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责成了你们的信仰

也成了我们的信仰

运动员们

飞吧!翅膀属于你

运动会四百米广播稿范文二: 400米的跑道,对你来说或许有点儿远,但是在你身后,是

你昔日苦练的汗水,在你身后,有同学们一双双支持的眼睛,这一路,你不会寂寞,不要忐忑,不要不安,迈着你矫健的步伐,奋力向前冲吧,天空会因为你而更加蔚蓝,阳光会因为你而更加灿烂。

中文系的运动健儿们,你们是最棒的,加油!

运动会四百米广播稿范文三:

400米的跑道上,你正在飞驰,面对如此遥远的路途,你也许腿脚发麻,你也许有些茫然。

但你可知道,在你身后,有同学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在你身后,是你日日苦练的汗水。

鼓起勇气,奋勇向前吧!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祖国的明天!

运动会四百米广播稿范文四:

面对的

依然是蓝色的天空,依然是金色的阳光,依然是绿色的草地,依然是红色的跑道,依然是你,勇敢的你,坚强的你。

不同的是,天空更加蔚蓝,阳光更加灿烂,草地更如翡翠一般,跑道更加的鲜艳,而你,定会更加的自信,你的成绩,必然更加辉煌。

运动会四百米广播稿范文五:四百米心路历程

头一百米:心急如焚,落后就要挨打。

次一百米:心神不定,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再一百米:心理斗争,生存还死亡。

末一百米: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说“冲刺”不容易。

运动会四百米广播稿范文六:

依然是蓝色的天空,依然是金色的阳光,依然是绿色的草地,依然是红色的跑道,依然是你,勇敢的你,坚强的你。

篇8:赞二百米运动会

关键词:分段速度,因子和聚类分析,百米运动员,差异比较

百米运动是人类挑战速度极限的一项竞赛项目。从目前世界大赛运动员取得的成绩分布来看,百米运动的最好成绩在非洲和欧洲,成绩最不理想的是亚洲。通过对中外百米运动员百米赛程中的分段速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数理统计来研究每个运动员的段落优势。研究发现,成绩和区间段落的速度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段落区间在10-20米(p=0.908)、70-80米(p=0.980)和90-100米(p=0.974)这三段。通过比较分析,来探索我国运动员百米跑中的不足和存在原因,为今后的百米速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4名中外优秀百米运动员以陈文忠在内的中国7名优秀短跑运动员和第三界世界田径锦标赛以刘易斯为代表的前6位优秀运动员及贝利为研究对象。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数理统计法

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数十名的百米教练对百米段落划分,对百米跑分成两段核心段、起跑加速途中跑。而根据教科书中对百米主要是以起跑、起跑加速、途中跑和冲刺这四个阶段;其中最重要段是在起跑加速,途中跑。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外运动员100跑各区段速度差异分析

从图1可知:中外运动员在0-10米区间段速度均值差异比较小。10-20米段中国运动员区间速度比国外运动员要慢,两者均值差为0.58米/秒。20-30米段国外运动员加速比较明显,速度均值为1.45米/秒,而中国运动员的均值仅为0.49米/秒,表明中国运动员在此段的加速能力不强。30-40米段的区间段,国外运动员在保持原有速度的基础上还在加速,速度均值为0.39米/秒,而此段中国运动员的速度均值为0.87米/秒,表明虽然中国运动员的加速明显但是区间速度小。40-50米段国外运动员出现区间速度最大值均值为11.58米/秒,而中国运动员为10.58米/秒,两者均值差为1米/秒,表明中国运动员的的绝对速度不高。50-60米段国外运动员速度略有下降均值为0.06/米每秒,而中国运动员速度下降为0.16米/秒,表明中国运动员保持绝对速度能力不强。60-70米国外运动员速度减少为0.01米/秒,而中国运动员为区间均差0.29米/秒,表明中国运动员在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逐渐下降,而外国运动保持最大速度下降能力不明显。70-80米段国外运动员再次出现速度最大均值为11.64米/秒,区间速度提高速能力为0.15米/秒,而我国运动员还是在持续下降,比原速度减少0.14米/秒,表明百米运动速度规律,是一种保持速度最大值的高速运动。80-90米段国外运动员区间速度下降,均值为0.43米/秒,而我国运动员速度还在持续下降均值为0.19米/秒,表明冲刺阶段百米速度是下降,但区间速度还是应该保持在30-40米区间速度。90-100米段国外运动员的区间速度又有明显的提速,均值为0.04米/秒,而中国运动员区间速度下降更明显,表明在百米运动跑中,终点冲刺的速度也是在加速。

2.2 因子分析过程

首先,将所收集的各个指标速度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3.WINDOW运算得出结果。给出了观测量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BartlettS=257.821,Sig=0.000水平显著表明样本个数充足。KMO=0.83>0.8合适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2的特征值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7.795大约占去了方差的77.95%。基于FACTOR过程取值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FACTOR过程取了前2个因子,累计方差关心率88.68%,可见被放弃的其他8个因子解释的方差仅占11.32%,说明前2个因子提供了原始数据足够。

从表2是初始因子负荷矩阵可知,通过这个系数矩阵可以用各原变量写出因子表达式以便了解因子含义。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第二因子即F1、F2在原变量上的负荷值相差不大,因此不太好解释他们的含义。然而须进一步因子旋转以更好地解释他们的含义。从表2旋转轴后可知因子系数已经明显两极分化,能了解更鲜明的实际意义。

F1因子载荷系数的绝对值的主要是10-20米,20-30米、30-40米和40-50米,把这个变量概括为起跑后的途中加速跑因子。

F2因子载荷系数的绝对值主要是50-60米、60-70米、70-80米、80-90米和90-100米,把这5个因子变量概括为保持最大速度冲刺因子。

第一主成份,第二主成份与原始变量的关系表5可转换为函数表达式的形式,得到各个主成份得分函数。

F1=-O.216X1+0.277X2+0.38X3+0.351X4+0.286X5-0.087X6-0.078X7-0039X8-00.83X9-0.06X10

F2=0.303X1-0133X2-0.25X3-0.21X4-0.138X5+0.27X6+0.263X7+0.225X8+0.267X9+0.246X10

2.3 各段因子主成份得分分析

表3、表4,在F1第一主成份函数得分可知,国内7名运动员在10-20米段得分是陈文忠0.091,得分最低分曹-0.437,此段落均值得分为-1.663,表明我国运动在起跑后的加速能力比较差。而国外7名运动员在10-20米段得分最高的是伯勒尔、库里斯特、大勒德里为0.091,最低得分贝利为0.019,表明百米运动员在短时间加速能力强。在段落得分与成绩的相关性上是高度相关P=O.908。

从表3、表4,F2在第二主成份函数得分可知,国内外14名运动员得分中,我国运动员在50-60米段中最高得分陈文忠0.052,最低得分刘-0.587,段落均值得分-2.0217,表明我国运动员在保持区间速度的能力很差和持续加速能力偏差。国外运动员此段最高得分段0.424,贝利,刘易斯均为0.306,最低大巴西0.096,表明贝利的区间速度在保持前段速度的基础乃在加速,而刘易斯略有下降,其他运动员的区间速度保持能力均偏低。说明要想在百米跑中压过对手此段是最为关键的。

注:**表示高度相关

2.4 因子综合得分分析

从表5因子得分及排名可知,因子分析排名前8名中,7名是外国运动员,1名中国运动员,从得分来看,世界名将贝利和刘易斯得分很近,伯勒尔、库里斯特、大勒德里、斯契瓦百米得分水平相当:达西尔巴百米水平比较差。中国运动员只有陈文忠百米水平突出,但是与国外运动员相比还是差别比较大。

在表中的第1因子得分看出在FACT1-1也就是百米10-50米区间段中得分最高的是达西尔巴、刘易斯、库里斯特、贝利、伯勒尔、陈文忠、斯契瓦。从第一因子得分表明百米成绩最优秀的运动员得分并不是最高的,说明百米前段是速度对百米跑并不是核心段落,但是可以看出百米跑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

在表中的第2因子得分看出在FACT2-2中也就是50-100米五段中,得分最高的是贝利、伯勒尔、斯契瓦、刘易斯、库里斯特。其中斯契瓦在前段因子得分是最低,表明国外运动员在百米跑中,途中跑具有速度快,加速能力强,保持速度的衔接能力强的特点。而我国运动员得分最高的是陈文忠、谢、叶、曹、王,表明我国运动员在百米跑中,后程速度跑是在失去前段区间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再加速,反映我国运动员各区间段的速度保持能力较差。

2.5 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采用离差平方和法,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的树图见图2

通过百米两段因子得分聚类可知一共可以聚三类。

第一A类:3、1、5表明三个中国运动员的综合得分相近,在百米分段速度跑中特点相似,都是在10—50米四段中加速不快,50-100米五段中途中跑加速明显,但是保持最大速度能力比较差。

第二B类:4、6、2表明三个中国得分相近,百米跑区间段相似,都是10-50米起跑加速比较慢,50-100米五段中无明显途中加速,相反途中减速明显。

第三类:7、14得分表明两位运动员得分相近,百米跑区间速度相似,加速明显,在途中跑中保持最大速度的损失较小,终点冲刺速度明显。9、12、8、10、11得分接近,百米区间跑速上相似,都是加速明显,但是区间速度最大值不大,区间段的速度损失大,终点冲刺速度加速不明显。13运动员在百米前10-50米四段加速明显,但是最大速度偏小,在途中跑保持最大速度能力比较差,冲刺段明显速度偏小。

3 结论

3.1 从两个主要因子得分来看,百米跑的核心段落是在50—100米,也就是后程速度体现在途中跑的加速和保持加速速度的水平能力是衡量一个优秀百米跑运动员的标准,在百米跑中区间段最高速度值的优势与百米成绩相关性最大区间段是50-100米,其中最高段是70-80米。

3.2 通过对贝利和刘易斯分段因子得分比较可以表明贝利在百米跑中的区间核心段是在40-50米、50-60米、60-70米、80-90米共四段,并且贝利在保持区间速度的损失很低,途中跑与加速跑衔接比较好。刘易斯在百米跑的区间段核心段是20-30米、40-50米、60-70米、80-90米共四段,刘易斯的段落加速能力比较早,前段速度加速明显,且区间速度最大值保持很好,但是区间的最大速度比贝利小。

3.3 中国7名运动员的因子得分表明我国运动员最好速度段在20-30米和30-40米这两段,并且我国运动员的各个段的得分不高,表明我国运动员在百米跑当中区间最大速度不明显,对50-100米段中国运动员的加速不明显,各区间段的速度保持能力较差。

3.4 优秀百米跑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加速能力,而且在各区间段的速度保持是最关键的。速度段的保持对优秀百米运动员再加速能力提供基础。运动员在跑百米时需要对自己的段落跑中的体能进行合理的分配。要想提高百米成绩不但要结合自己跑速特点,而且要对自己薄弱段落区加强科学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吴喜之.SPSS统计分析与决策[M].原子能出版社,2009(11):241.

[2]汪伟,张旭渝.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100米成绩差距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08(7):57-58.

[3]吴延年,陈卓,李建军.中国体育用品上市公司品牌竞争评价基于财务报表分析[J].体育科学,2010(1):31.

篇9:赞二百米运动会

以往我校田径运动员在市运会中都没能很好的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除了技术差、自身能力不强等客观方面的因素外,战术运用也不是很好。本次比赛中我校队员较好的调整了状态,加强了各方面的训练,发挥出了百米跑的节奏,合理地应用了百米跑的技战术,科学地分配了体力,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在本次市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知道百米跑技战术可以分为四个技术阶段:反应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起跑反应时间短、起动快,可以在起跑时,获得较快的初速度,并取得领先位置,为加速创造良好条件。加速跑是指身体从起动到达到本人最高速度这一段距离称为加速跑,加速跑的任务是,利用起跑获得的初速度,在较短的距离内尽快获得更高的速度。随后进入途中跑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和保持最高速度,尽可能降低速度的下降,并维持高速地跑过尽可能长的距离,进入终点冲刺跑。

在100米比赛中,高速加速过快、过早容易导致人体极限运动中的能量储备过早过快消耗怠尽,导致神经、肌肉系统过早疲劳,引起肌肉过度紧张,技术动作僵硬变形。从而使得在途中跑,也就是在维持最高速度水平的方面能力降低,使得速度过早、过快地进入下降阶段,并导致终点冲刺能力的降低。本次比赛我校队员合理执行技战术在前半程过后缩短了与对手的差距,并仍在十分有力的加速。进入途中跑以后很好的控制节奏,专注于自己的向前努力,在别人处于最高速度下降期时,而他们处于自己的最高速度阶段,后半程仍保持较大的步幅和步频,而且越跑越放松,动作越来越大,在80米左右追上对手与之并驾齐驱,给对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我校选手彻底爆发了,在最后10米左右领先对手,率先撞线,为我校取得了参加市运会历史上第一枚男子百米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纵观整个比赛,每名比赛选手水平都非常接近,没有谁有绝对的实力,可以决定这个块金牌的归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发挥较好,谁就有可能取得胜利。我校队员在起跑不占优的情况下没有被对手所左右,没被打乱自己整个比赛的节奏。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并最终完成了对对手的超越,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队员赛后告诉大家,他没想到自己会拿第一,比赛中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只是在努力的执行教练的技战术要求。他合理的分配了体能,在比赛中低重心起跑,上体直起过程自然缓慢,使得加速非常充分,获得了奔跑的最大速度,而最大速度能力恰恰是百米短跑取得胜利的关键。通过这次市田径运动会比赛,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第一、对学校体育基层教练员和业余运动员来讲,我们要改变过去对短跑的一些认识。100米比赛也需要战术安排,并不是一口气跑到底的比赛。比赛中的节奏非常重要,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战术的运用,反映了一个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训练中,首先要从运动员的反应起跑练起,反应起跑可以让运动员获得一定的初速度,这个初速度对于加速来说能使运动员具备一定的速度基础,可以让运动员经过加速获得更高的速度。其次,加速阶段,必须注意加速的节奏,一是身体从蹬离起跑器以后,必须注意身体的姿势,不能抬体过早,也不能有意识的保持前倾,而是顺其自然的抬起。二是在速度达到最高之前尽可能的跑过更远的距离,不必有意识的使自己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速度加到最大。而是要更加注意加速的自然与放松,充分利用人体磷酸原供能系统储备在极限运动时的特点(即磷酸原在人体极限运动时仅能维持7~8秒),保持肌肉神经系统的冲动频率,充分利用能源储备获得较充分的加速,从而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在途中跑阶段,要放松,保持步频,加大步长,尽可能的专注于自己的技术动作,保持身体的向前性,注重上下肢摆动的配合,保持自己最大的速度的下降尽可能慢。终点冲刺时要加快上臂的摆动,加快步频,在临近终点时,要注意上体下压,不能为了冲刺而过早的前倾,影响冲刺的速度和身体的平衡。

第二、在训练中,首先必须加强技术训练和战术意识的培养,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技战术特点。在比赛中以我为主,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技战术特点和比赛风格。特别是在加速和途中跑阶段,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适合自己加速特点和途中跑技术风格,才能在比赛中特别是落后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其次,是加强比赛能力的培养。在实力水平比较接近的情况下,谁的比赛能力强,谁就可能发挥出超常水平,取得优异成绩。但比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没有较强的比赛把握能力,就不可能发挥出水平,就会被过早地淘汰,从而失去参加决赛创造出较高水平的机会。

第三、积极参加各种类型比赛。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和训练来发展速度、力量、协调性和耐力等多种素质,为运动员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奠定雄厚的身体基础。因为比赛是检验短跑的试金石,同时也是最好、最具实效的速度训练方法。在比赛状态下,运动员的兴奋性较高,注意力集中,对神经、肌肉系统等方面的调动能力强,有助于速度的发挥。另外通过实战,可以从心里上对场地、方向、气温等环境增强适应性,提高短跑技术的稳定性。拥有连续比赛的能力也是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另一种体现,根据对手的情况,合理的把握各赛事体能的分配,不断的总结经验调整心态,为以后的比赛取胜或获得好成绩创造必要准备和条件,这些技术和能力都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加以注意和改进。

第四、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技战术风格。我们要根据专项比赛的要求,针对运动员的个体特点,进行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突破与创新,让训练更加贴近运动员,贴近实际,促进训练的科学化、合理化和个性化。只要有合适的方法,再加上刻苦训练,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第五、应大力提倡、采用和创新非传统的训练手段,重新估价传统的跑的专门性练习的实用价值,精心设计各种快速力量练习手段及其组合方式。改进专门性练习,认识专门性练习比传统练习的优越性,加大非传统练习的训练手段,发展快速力量的训练手段,对中学田径教学以及训练竞赛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第六、加大对田径项目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田径比赛有一个正确认识,提高田径运动项目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在快乐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比赛项目的本质特征,把握比赛的专项特点,在训练中大胆进行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突破与创新,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符合运动员个体特征,突出科学化与个性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突破与成功。

篇10:运动会一千五百米作文

但是长跑运动员们丝毫不畏惧,随着比赛枪声的开始,陈嘉豪开始了长跑,他开始慢跑,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慢跑,给他带来的结果只有落到了最后一名,但是因为1500米是一个不小的体力消耗,所以,陈嘉豪不断的提速,逐渐的超越了第12名,他经过我们班级落点时,我们就可以看见他的脸已经逐渐通红起来。

在进行第二圈的时候,陈家豪迈开步子,嘴里有规律的吐着呼吸,一步,两步,是何种意志让他们那么坚持,他的手臂在不停的摆动着,风好像跟他头都商量好了一样,他的`头发随风飘扬,在阳光的渲染下,他的背景格外耀眼,在最后的半圈中,他的脸已经红的透彻,它逐渐超越了过去,他逐渐加速,慢慢的,他超越了好几个。

最后一圈也是最紧张的一圈,陈嘉豪没有放弃,在他额头上缓缓滴下几滴汗珠,他并没有理会,用袖子简单擦拭了一下,继续跑步,它相比于第2圈,这一圈明显缓慢了许多,但他仍然坚持着,逐渐,陈嘉豪咬紧牙关,再一次加速,他虽然没有取得前三名,但是只要你参与了就可以,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在冲过终点线的最后一刻,他终于倒下了,脸色全然发红,我和几位同学迅速冲过去扶他,我明显感觉我到我的周围充满了安慰和鼓励,这也许就是因为他永不放弃的精神。

篇11:赞二百米运动会

摘要:在传统的百米跑速度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以距离为参照系进行专项速度训练,即通过快速跑不同的短距离进行速度训练。这种速度训练手段对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以及运动员对全程节奏的控制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训练实践中,我们根据百米跑运动的能量供应特点和全程节奏特点,灌输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研究表明,优秀女子百米跑运动员速度训练中运用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以及提高运动员对全程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时间参照系;专项速度训练;能量供应特点

中图分类号:G8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6-0100-04

Abstract:In traditional sprint speed training, both coaches and athletes take the distance as frame of reference, in which speed training is carried out by running different short distances. However, this method cannot help athletes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accelerate and the rhythm controlling ability of the whole distance. In the training practice, we educate the training idea that takes the time as the frame of re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supply and the whole rhythm for sprint. Research shows that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thlete's speed ability and controlling ability of the whole rhythm in sprint speed training.

Key words:temporal frame of reference; special spee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supply

收稿日期:2014-06-16

基金项目: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2012BS012)。

作者简介:戴兴鸿(1983-),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单位:1.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72;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2, Hunan, China; 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短跑是以肌肉快速伸缩的工作形式、高强度以及高频率的收缩能力,推动机体快速位移的周期性速度力量型项目。速度是短跑运动的核心要素。短跑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以及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是获胜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经常采用30米跑、50米或60米跑、80米跑等训练手段作为百米跑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而我们在训练实践中研究发现,经常采用短距离的高速跑,虽然使短距离跑的成绩提高了,但是运动员的百米专项成绩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使得运动员的百米跑全程节奏被打乱,全程节奏的控制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在短跑训练实践中引入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旨在为短跑运动的专项速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研究对形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在百米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中的运用。实验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女子百米跑运动员8名。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表1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基本情况 (n=8)

年龄身高 (cm)体重 (kg)训练年限最好成绩 (s)运动等级19.2±2.9166.7±2.757.4±1.46±1.312.08±0.34一级及以上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整理目前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相关资料,了解短跑专项速度训练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1.2.2专家调查法

通过对短跑教练员和短跑训练专家的调查访问,得出目前我国短跑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的专项速度训练方法以及手段。

1.2.3实验法

为了验证以时间为参照系的速度训练理念的可行性,在女子短跑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我们将该理念实践于训练实验中,以证实该训练理念有助于促进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提高。训练实验历时10周。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 戴兴鸿,等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在百米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中的应用No.6 20141.2.4高速摄像法

采用频率为50 Hz的SONY-1000E数码摄像机。对女子运动员在30米、60米跑、80米跑以及百米的高速跑动过程中进行动态影像录制,摄影方法采用平面定机摄影。用视频同步记录途中跑影像,对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解析,得到运动员在30米、60米跑、80米跑以及百米跑途中的运动学参数。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以时间为参照系的专项速度训练理念提出依据

2.1.1百米跑的能量供应特点

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是所有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能源物质基础,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的项目只能依靠磷酸原系统。由于百米跑的运动强度极大、持续时间极短,所以它主要通过磷酸原系统供能。其供能过程是三磷酸腺苷(ATP)在酶的催化下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Pi),并将能量直接供应肌肉收缩,当肌肉继续进行大强度的运动时,这时ADP又促使肌肉中的磷酸肌酸(CP)立即分解为磷酸(Pi)和肌酸(C),并释放能量,供ADP和Pi再合成ATP,ATP又继续分解供能。

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维持极限运动的时间仅仅为6-8秒。因此百米跑运动员在6-8秒钟的时间里所通过的距离就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该运动员在ATP-CP能源系统供能下的速度能力,同时能反映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和专项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通过6秒或者8秒的疾速跑训练,能提高百米跑运动员在ATP-CP能源系统供能下的速度能力。运动员在6秒或者8秒钟所跑过的距离越长,说明该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能力也越强。

2.1.2传统短跑专项速度训练手段的理论分析

百米跑技术动作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四个技术环节。长期以来,短跑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相应地采用30米跑、60米跑和80米跑作为百米专项速度训练的主要手段。我们通过对女子短跑运动员在30米跑、60米跑、80米跑以及百米跑训练中的分段速度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各种距离跑中的速度变化趋势图。

图130米跑、60米跑、80米跑与百米跑速度节奏对比从图1可以看出,在训练实践中,30米跑在起跑后的极短的距离内就达到了最高速度;60米跑在前半程速度也很快达到最高,但是速度下降也很明显。显然,30米跑和60米跑的强化训练不利于百米跑前半程的速度节奏的控制。相对来说80米跑在前半程的速度节奏比较接近于百米跑,但是80米跑的后阶段速度下降十分明显,也说明其对百米跑全程节奏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不足。

30米跑、60米跑、80米跑每十米段落中的速度相应地都要高于百米跑中的速度。这是因为在30米跑、60米跑、80米跑训练中,运动员被要求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通过相应地距离,而忽视了跑动过程中的速度节奏,运动员一味地求快,不讲速度节奏。因此,经常采用30米跑、60米跑、80米跑作为进行专项速度训练的主要内容,对百米跑的全程速度节奏不仅没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有破坏百米跑全程速度节奏的趋势,不利于运动员形成稳定有效的全程节奏感。

完善百米跑全程速度节奏是进一步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在训练实践中, 我们研究发现, 运动员经常性地进行30米跑和60米跑练习,会导致一些舍本逐末的结果, 起跑后的过度疾跑, 30米和60米的成绩提高了,但正常的全程节奏被打乱,运动员过早过快地抬高身体重心,提前耗尽体力,这对100米跑全程节奏的调节和控制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在训练中做了一些调整,即改变以距离为参照系的专项速度训练手段, 换之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手段,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和运动员对全程节奏的控制。

2.1.3以时间为参照系的专项速度训练理念研究

在百米跑专项速度训练中采用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即根据百米跑专项运动的能量供应特点和百米跑全程节奏特点,速度训练中严格控制运动时间,使运动时间与能量供应时间、运动节奏与百米全程节奏保持高度一致。这类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十分强调运动员在固定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

我们通过对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的分析得出,起跑加速跑阶段应避免全力加速,在30米左右时,运动员应调整速度并有一个速度的缓冲阶段, 这对途中加速跑的速度发挥有一定的作用, 在50至70米段有一个峰值, 直到冲刺;30米和60米起动练习容易导致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抬高重心,竭尽全力,并在前30米或60米进行全力冲刺,导致运动员不能处理好疾跑阶段到途中跑阶段这个临界点, 导致100米全程只有一个加速段,只有一个速度高峰,并且这个速度高峰出现的过快过早,以致打乱了整个过程的速度节奏。

6秒速度训练法正是针对起跑后的加速跑到途中跑这个临界点的链接,使运动员完整地完成起跑后的加速跑,顺利进入途中跑阶段。6秒前进行专项速度训练,6秒后让运动员有意识地养成高重心和放松跑即惯性跑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6秒速度训练法作为短跑训练的一个切入点,对于100米全程速度节奏的调节与控制具有一定的训练效果。

80米跑虽然在速度节奏方面较接近于百米跑,但是从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得出,女子百米跑运动员跑80米需耗时9秒以上,这远远超出了磷酸原系统的供能时间,该训练手段不能有效地利用磷酸原供能系统,同时也说明该训练手段不能使运动员在磷酸原系统的能供下发挥加速能力,也不能相应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

百米跑属于典型的磷酸原系统供能的项目,磷酸原系统是其主要的供能源。由于磷酸原系统供能时间只能维持6~8秒。因此我们在百米专项速度训练中,要充分利用磷酸原供能的这6~8秒的时间,充分发挥6~8秒的能供效率,使运动员在6~8秒的有限时间里尽可能多的通过距离。鉴于此,我们在百米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中采用了6秒速度训练法和8秒速度训练法。此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链接百米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到途中跑这个临界点,而且有利于百米跑全程节奏的调控,形成高效的速度节奏。

2.2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在百米跑运动员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我们在女子百米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实践中,改变以距离为参照系的训练手段, 换之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手段。同样以秒表为准, 在秒表中设置以6秒和8秒为倒计时, 以运动员起动开始计时,以倒计时为零时的蜂鸣声为准, 在直道上标记好间隔1米或0.5米的白线,在倒计时为零时运动员通过的距离就是其在6秒或8秒钟内高速通过的距离。这种训练手段能提高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在有限能供时间里的速度能力,能客观反映出不同水平运动员磷酸原系统的利用率以及加速能力。表2训练实验期间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周训练安排

周时间训练任务主要训练内容一3小时身体素质、速度耐力走绕栏架10个×20组、曲背起8个×5组、跨步跳60米×8组、300米×5组二3小时提高力量水平、发展有氧耐力肩负杠铃登台阶、俯卧高台双腿后摆、蹲跳×5组、拖阻力伞跑80米×6组、半蹲4个×4组、肩负杠铃快速全蹲起6个×6组、双杠双臂支撑6个×6组、俯卧腿后肌群牵拉6个×6组、肩负杠铃提踵×4组、200米×3三3小时发展速度及专项力量6秒疾速跑×4、8秒疾速跑×4、俯卧拉弹力带屈小腿×4组、背肌蛙泳×3组、弹力带仰卧挺髋×4组;肩负杠铃登台阶×4组四3小时调整、发展柔韧素质球类活动1小时、绕栏架10个×10组、拉伸柔韧练习五3小时完善技术、发展专项素质6秒疾速跑×4、8秒疾速跑×4、拉弹力带抬大腿40个×4组、俯卧拉弹力带屈小腿40个×5组、拉弹力带后摆腿40个×5组六3小时提高技术节奏、力量及耐力深蹲×4组、抓举×4组、挺举×4组、高翻×4组、单支撑手提壶铃蹲起10×4组、手提壶铃箭步收10×4组、跳栏架10个×8组、双杠双臂撑起×4组、200米×6组日休整

表2是训练实验期间女子百米跑运动员的周、课训练安排。在训练实验期间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周训练安排与实验前的训练安排基本保持一致。在发展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实践中,我们将30米跑、60米跑以及80米跑的训练手段改为6秒疾速跑和8秒疾速跑。以提高运动员磷酸原系统的利用率以及加速能力。

2.3女子百米跑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发展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10周的专项速度训练实验,女子百米跑运动员6秒跑距和8秒跑距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加。从训练实验前后相比,6秒跑距和8秒跑距都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这同时说明运动员的磷酸原系统能供的利用率得到较大幅度,在有限的能供时间里高速通过的距离增加了,与此相应地,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也得到增强,专项技术动作得到完善。

表3训练实验前后女子百米跑运动员6秒和8秒跑距(n=8)

6秒跑距 (m)8秒跑距 (m)训练实验前48.05±1.5267.04±1.37训练实验后48.75±1.46**67.93±1.23**注:*P<0.05;** P<0.01。表4训练实验前后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各项速度指标 (n=8)

最大速度 (m/s)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s)以Vmax98%跑过的距离(m)百米成绩 (s)训练实验前9.09±0.176.10±0.1632.6±6.7612.08±0.34训练实验后9.21±0.16 **6.18±0.15 **33.8±6.35 *12.01±0.29 **注:*P<0.05;**P<0.01。

从表4可以看出,运动员训练实验前后百米跑中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延后了。这一方面说明运动员在起跑后加速段的加速方法更加合理了,从起跑后的加速段到途中跑阶段这个临界点衔接的更加顺畅了;另一方面说明运动员在百米跑中能源系统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运用。

百米跑运动员以大于自身最大速度98%的速度跑过的距离称为最大速度保持段。因此,以大于最大速度98%的速度通过距离的能力反映着运动员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结合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以最大速度98%跑过的距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证实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在训练实验后,能源物质的利用率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得到发展以及全程速度节奏感的调控效果十分显著,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也相应地得到大幅度提高。

结合表3和表4分析得出,采用6秒和8秒速度训练法这种以时间为参照系的专项训练方法能使女子百米跑运动员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物质的利用率,全面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和全程速度节奏感。

3小结

采用30米跑或者60米跑,有助于运动员在百米跑中的起跑后的加速过程中能达到自身最大速度,但是运动员通过这种训练手段所获得的较高的加速速度是以更高的能量消耗为代价的,以至于能源物质的利用不合理、能量提前耗尽,导致后续段落不能维持较高的速度。经常采用30米跑或者60米跑不利于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的调节与控制。80米跑在能量供应上并不符合百米跑能量供应特点,百米跑是典型的磷酸原系统供能的项目,而女子百米运动员跑80米所耗时间在9秒以上,远远超过了磷酸原系统供能的时间,不能更好地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6秒速度训练法和8秒速度训练法这种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方法更能符合百米跑的供能特点, 与传统的发展专项速度训练手段的30米跑、60米跑以及80米跑相比, 更能客观地反映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速度差异。

在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实验期间中,通过采用6秒速度训练法和8秒速度训练法进行专项速度训练,训练实验前后运动员的6秒跑距和8秒跑距以及以Vmax98%跑过的距离都有了质的提高,最大速度也得到提高。这些说明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对全程节奏的控制能力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实验对象中有两名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分别获得了百米跑第一和第四的好成绩。理论和实践证明,在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中,采用以运动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来指导百米跑专项训练和研究技术动作, 对提高短跑运动水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健.国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百米跑速度的动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5):89-92.

[2]王川,等.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练习的设计与选择[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0):7.

[3]Young,W.,McLean,B.,&Ardanga,J.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 qualities and sprinting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1995(35):13-19.

[4]李风雷.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百米跑速度节奏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93-96.

[5]G.温克勒,V.甘伯塔.短跑训练的能量系统分类[J].译报,1988(2):23-26.

[6]申伟华.优秀运动员的步态变化对100m速度结构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2,22(3):66-69.

[7]Brent Mcfarlane.Developing maximum running speed[J].Modern Athlete and Coach, 1985(1):3-8.

[8]张建华.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200m跑全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2):35-36.

[9]李庆.中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百米加速段某些运动学特征规律的研究[J].体育科学,1988,8(3):18-22.

[10]Elio Locatelli, Laurent Arsac. The mechanics and energetic of the 100m sprint[J].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1995,10(1):81-87.

上一篇:组织学校捐款倡议书下一篇:山东济宁新蓝海科技有限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