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办法

2024-04-21

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办法(精选3篇)

篇1: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组织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母婴保健工作坚持以保健为中心、防治结合、面向母婴群体和面向基层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财政统筹安排对母婴保健事业的投入,为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重点扶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母婴保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计划、民政、计划生育、财政、公安等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二章婚前保健

第六条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七条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应当分别设置男、女婚前医学检查室,配备常规检查和专科检查设备以及合格的男、女专职医师。

第八条婚前医学检查的项目,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增加婚前医学检查项目。

第九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对婚前医学检查中不能确诊的项目,应当转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进行确诊。

第十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检查的实际结果,向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当事人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有效期为三个月。

第十一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在婚前医学检查中发现当事人患有艾滋病、淋病、梅毒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当事人应当暂缓结婚。

对诊断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绝育手术后不生育的,方可登记结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除外。第十二条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县级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应当在边远地区开展巡回婚前医学检查服务。

第十三条婚前医学检查收费标准,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母婴保健服务机构不得提高收费标准。

对边远贫困地区或者交费确有困难的人员,应当减免收费。

第三章孕产期保健

第十四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和职责,为孕产妇提供下列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

(一)医学生殖健康服务;

(二)建立孕妇保健手册(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三)孕期自我保健指导;

(四)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重点监护、随访;

(五)胎儿生长发育监护;

(六)安全分娩技术服务;

(七)定期进行产后访视,指导产妇科学哺乳;

(八)避孕、科学育儿等方面的指导;

(九)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

第十五条孕妇应当在怀孕十二周内到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孕产期保健教育和医学指导。

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应当到有条件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接受产前检查和监护。

第十六条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者过少;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可能有畸形;

(三)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

(四)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的婴儿;

(五)年龄超过三十五周岁的初产妇;

(六)多次流产、死胎、死产,原因不明的;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经产前诊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一)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三)孕妇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

第十八条依照《母婴保健法》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其手术费用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第十九条生育过严重遗传病患儿或者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到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接受医学检查。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应当出具诊断证明。

第二十条推行孕产妇住院分娩。

没有条件住院分娩的,应当由持证的家庭接生员为其接生。

高危孕妇应当到有条件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住院分娩。

第二十一条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但怀疑胎儿为伴性遗传病、严重X连锁智力低下的,必须由具有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资格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提出意见,确需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的,经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和家庭接生员,对所接生的新生儿,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出具出生医学证明。

第二十三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和家庭接生员对孕产妇和婴儿死亡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章婴儿保健

第二十四条提倡母乳喂养。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应当为母乳喂养婴儿提供技术指导。

不得安排哺乳期女职工从事乳母禁忌的工作,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哺乳条件。

第二十五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应当提供下列婴儿医疗保健服务;

(一)科学育儿的医学指导和咨询;

(二)建立婴儿保健手册,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

(三)婴儿的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

(四)体弱、伤残、弱智婴儿的康复保健服务;

(五)婴儿眼、耳、口腔保健服务;

(六)婴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七)促进婴儿神经、精神发育的保健服务;

(八)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保健服务。

第二十六条实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

有产科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取样和送检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负责新生儿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工作。

设立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七条新生儿出生之日起后三十日内,其监护人应当到新生儿居住地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进行登记,建立婴儿保健手册,接受婴儿系列保健服务。

第五章技术鉴定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其成员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名,报同级人民政府聘任。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有异议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医学技术鉴定。

第二十九条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实行县级、设区的市级、省级三级鉴定制度。省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为最终鉴定结论。第三十条当事人对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出具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果持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查、诊断结果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同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书面的鉴定申请,并提交相关的资料。

第三十一条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应当在收到鉴定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医学技术鉴定,出具医学鉴定结论;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九十日,并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延期事由。

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第三十二条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付;根据鉴定结论,由责任人承担。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收费标准,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章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区母婴保健工作发展规划和计划;

(二)对《母婴保健法》及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制定母婴保健工作规范和技术管理措施;

(四)对母婴保健服务机构进行考核、发证;

(五)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和家庭接生员进行培训、考核、发证;

(六)组织开展母婴保健的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指定母婴保健服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母婴保健业务工作的监测和技术指导。

第三十五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一)开展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以及助产技术服务的,必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二)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必须经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三)开展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和涉外婚姻婚前医学检查的,必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第三十六条从事《母婴保健法》规定的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和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必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从事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和助产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

第三十七条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的人员,不得从事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第三十八条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规定,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一)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和接生的;

(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或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

(三)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的。

第四十条从事母婴保健服务工作的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或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

无业人员、个体行医人员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并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和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规定报告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按《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规定提供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母婴保健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四条侮辱、威胁、殴打母婴保健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方式阻碍母婴保健工作正常进行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对个人罚款3000元以上,对单位罚款5000元以上,以及取消母婴保健工作人员执业资格的行政处罚,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所称母婴保健服务机构,是指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篇2: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办法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办法》已经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1999年3月2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本地区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扶持贫困地区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物质帮助、经费等必要的条件,推行和健全妇幼保健保偿制度。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计划、财政、民政、计划生育、教育、物价、公安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母婴保健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母婴保健工作。

第四条 全社会都要重视母婴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

第二章 婚前医学检查

第五条 婚前医学检查服务,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妇幼保健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承担(以下统称婚前医学检查机构)。对交通不便地区的婚前医学检查,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有条件的卫生院为基地,由婚前医学检查机构组织定期巡回服务,或者长期定点服务。

婚前医学检查的项目、内容、标准、程序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男女双方在办理结婚登记前,应当到一方户籍所在地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涉外、涉港澳台婚姻当事人应当到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第七条 男女双方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机构出具的《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出具的《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证明》;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将以上证明作为办理结婚登记的依据之一。

《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和《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证明》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印制。第八条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师应当如实填写《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有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暂缓结婚的医学指导意见;对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提出不宜生育的医学指导意见。

婚前医学检查机构应当将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不宜生育的情况,及时通报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婚前医学检查的收费标准,并制定对边远贫困地区交费确有困难的人员予以减免的办法。

在婚前医学检查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十条 医疗保健机构按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为育龄妇女、孕产妇及胎婴儿提供下列保健服务:

(一)孕产期卫生保健、孕育健康后代的咨询指导和医学教育;

(二)建立孕产妇保健卡(册),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高危因素筛查;

(三)专案管理、重点监护高危孕产妇;

(四)监测、监护胎儿生长发育;

(五)按操作规程接产和处理新生儿,推行新生儿复苏技术;

(六)进行定期产后访视和产后四十二天健康检查;

(七)指导母乳喂养;

(八)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

第十一条 孕妇应当到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建立保健卡(册),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将流动人口和贫困家族的孕产妇列入系统保健管理的范围。

孕产妇应当住院分娩。但交通不便地区的正常孕产妇住院分娩确有困难的,应当由取得《家族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人员实行消毒接生。

乡(镇)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产妇提供住院分娩的必要条件和良好的服务。高危孕产妇应当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第十二条 孕妇有以下情况的,应当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者有畸形可能的;

(三)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陷物质的;

(四)曾分娩过严重先天性缺陷儿的;

(五)出生过某种遗传病患儿或者夫妇一方患有严重遗传病的;

(六)年龄超过三十五周岁的;

(七)其他医学上认为需要产前诊断的。

第十三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或者产前诊断认为不宜生育的,免费接受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服务。所需费用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排。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所接生的新生儿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家族接生员应当对所接生的新生儿出具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印制的《接生证明》。新生儿的监护人持《接生证明》,到指定乡(镇)卫生院换取《出生医学证明》。《出生医学证明》是新生儿申报户口的依据。

《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制定。

第四章 婴幼儿保健

第十五条 全社会应当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开展创建爱婴医院活动。母乳代用品的生产、销售、宣传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第十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提供以下婴幼儿保健服务:

(一)科学育儿、母乳喂养、合理营养和防范意外事故的指导;

(二)建立婴幼儿保健卡(册),访视新生儿;

(三)定期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实行体弱儿专案管理;

(四)按时为婴幼儿预防接种;

(五)开展婴幼儿口腔、眼睛、耳及心理发育等保健;

(六)防治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第十七条 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

有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取样和送检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单位负责新生儿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工作。第十八条 婴幼儿监护人应当及时到当地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建立婴幼儿保健卡(册),并送婴幼儿到当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卫生保健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对入托、入园的婴幼儿应当查验和保管保健卡(册),配合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

第十九条 推行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智能开发。卫生、教育部门应当开展宣传、教育和育儿知识指导。

鼓励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智能开发科学研究。

第五章 行政管理

第二十条 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下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应当报批,在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在批准范围内开展专项技术服务:

(一)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业务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二)开展对婚前医学检查或者产前诊断认为不宜生育者实行终止妊娠和结扎手术业务的,应当报市(地)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三)开展助产技术业务的,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其专业技术人员须经考核合格并领取《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开展专项技术服务。在交通不便地区,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并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方可从事家庭接生业务。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健全母婴保健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母婴保健人员应当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规定的专业技术培训。

第二十二条 男女双方对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婚前医学检查结果、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持有异议的,由所在地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并出具《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证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出具虚假医学证明的母婴保健人员,由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取消其《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或者《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制止,并可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下列罚款:

(一)违反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一款第(二)、(三)项规定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二款规定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三款规定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运用实验室手段对新生儿进行检测,从中发现导致儿童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障碍的先天性、遗传性内分泌及代谢缺陷性疾病,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高危孕产妇,是指高危妊娠的孕产妇,凡有可能引起难产或者给孕妇、胎婴儿造定一定危害的妊娠称为高危妊娠。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

篇3: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办法

近年来, 海关在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方面不断创新, 一些简化流程、提升效率, 以及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政策措施陆续推出。为规范加工贸易管理, 自20世纪90年代, 国家明确了加工贸易业务准入条件, 设立了加工贸易企业和商品准入门槛, 即:D类企业和列入禁止类目录的商品不得从事加工贸易业务。2004年起, 为优化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禁止和限制“两高一资”产品以及加工水平低的产品加工贸易, 完善准入管理, 海关总署会同商务部、环保总局等部委, 陆续出台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 从产业、企业、商品、区域等多维度设定了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在关于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方面, 近些年海关总署先后发布了多个条令, 2004年2月26日海关总署令第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发布, 并于2004年4月1日起施行;2008年1月14日, 海关总署令第168号发布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并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2010年11月1日, 海关总署发布了第195号令 (关于公布《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 (二) 》) , 并于2010年12月5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简称《办法》) 于2014年2月13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 并于2014年3月12日予以正式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与此同时, 海关总署于今年3月25日发布了第21号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有关问题的公告, 对《办法》的贯彻实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 此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幅度很大, 对包括皮革行业在内的各行业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天津海关加工贸易司相关负责人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新出台的《办法》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 是在全面综合以往的各个相关法规基础上做的一次重大调整, 整体来看新的《办法》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使企业在办理加工贸易相关手续时更加方便快捷。目前新的《办法》已经下发到各地方海关, 地方海关也开始按新《办法》中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加工贸易方面的手续。

新《办法》为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简政放权方便快捷

新《办法》开始实施后, 加工贸易企业可以享受简政放权带来的便捷服务。手册设立不再是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加工贸易备案 (变更) 、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核销、放弃核准等业务, 不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海关不再加盖行政许可印章, 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业务将更加自由和快捷。上述名称相应变更为加工贸易手册设立、外发加工备案、深加工结转申报、余料结转申报、核销申报, 同时取消放弃核准。

一增一减缓解资金压力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放宽了可以开设保函机构的范围, 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也可以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保函, 此前只有银行具有此资质。在放宽保函机构范围的同时, 还取消了外发加工业务中跨关区外发、不运回直接出口以及涉嫌走私违规未结案3种情形的担保。通过保函机构范围的增和需担保业务类型的减, 将有效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融资成本,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外发加工操作灵活

新《办法》实施后, 个人也能够享受政策调整的红利。按照老的加工贸易监管办法的规定, 承揽外发加工的企业须经海关注册登记, 且要求具有相应的加工生产能力, 而新的规定取消承揽者资质的限制, 将承揽外发加工业务由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的企业拓展至个人。此外, 外发加工流程由事前申请调整为事后报备, 外发加工的情形也不局限于因企业自身生产特点和条件限制的因素。该项政策变动带来的政策红利极为明显, 一方面, 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将简单的、非主要加工环节外发给周边的农户、作坊进行加工, 既减轻企业招工难的压力, 同时也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提高农民的收益;另一方面, 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将主要精力朝着自动化、高科技、产品研发和销售等高端产业链方向发展, 以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他利好

新《办法》中明确提出, 经海关批准后加工贸易货物可以进行抵押。目前部分企业面临融资的困难, 新署令明确了企业申请办理加工贸易货物抵押手续需提交的资料, 以及不允许办理抵押手续的情况, 这样可以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此外, 据天津海关加工贸易司李先生介绍, 2013年12月18日, 海关总署发布了第70号 (关于加工贸易集中办理内销征税手续的公告) , 明确提出对全国B类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全面推广实施内销集中办理纳税手续措施。在常规情况下, 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向主管海关申请, 并办结内销征税手续后才可以开展内销业务。但适用加工贸易货物内销“集中申报”模式的企业, 可在实际内销后, 在当月内凭汇总内销情况, 集中向主管海关办理内销申报征税手续, 最迟不得超过次月15日。这对企业来说, 节省了大量报关手续办理上的人力费用和时间。

新、旧《办法》还有哪些重要差别?

新增分类监管的原则

署令219号第七条明确规定“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分类监管, 具体管理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加工贸易的分类管理制度, 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关依据加工贸易管理政策, 按照商品和企业不同类别, 对加工贸易实行商品和企业分类管理的一项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分类管理是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现行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制度更多地突出事前对风险防范, 而未考虑事中事后的分类监管措施问题, 亦未形成体系, 有其局限性。因此, 《办法》第七条明确了“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分类监管”的原则, 就是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结合加工贸易监管实际, 在积极探索“普通监管模式”、“联网监管模式”、“特殊行业模式” (飞机、船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梯度转移模式” (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 、“全产业链模式” (集成电路行业等)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模式”等模式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加工贸易立体式、多元化的差别化风险管理体系, 并据此研究制定加工贸易分类监管的具体管理办法, 不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征收保证金条件发生变化

《办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 即:在手册设立环节,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 规范了征收保证金的分类监管情形。对于风险较高的情形, 确定了“应当”征收的原则;对于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况, 规定了“可以”征收的原则。其中企业必须缴纳保证金的情况为“涉嫌走私, 已经被海关立案侦查, 案件尚未审结的”和“由于管理混乱被海关要求整改, 在整改期内的”;可能因风险高而需缴纳保证金为“租赁厂房或设备、首次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加工贸易手册延期两次或以上、办理异地加工、涉嫌违规, 已经被海关立案调查案件尚未审结。”而“可以”征收保证金的, 主管海关可以结合管理资源、企业守法状况、案件办理进展等综合情况来确定如何征收保证金。这样的规定, 既体现了统一执法的要求, 又可实现分类指导, 避免一刀切、机械执法问题的出现。

调整了深加工结转规定

对应署令109号的废止, 署令219号明确深加工结转相关规定“转入企业、转出企业应当向各自的主管海关申报, 办理实际收发货以及报关手续。具体管理规定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公布”, 并规定了3种不得办理结转手续的情况, 即“在整改期的、有逾期未报核手册的, 涉嫌走私已经被海关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

海关总署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跨关区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 (海关总署第109号令) , 同时, 将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原则和要求在《办法》中予以明确, 在《办法》中重申了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分“三步走”:

一是转入企业、转出企业应当向各自的主管海关申报;

二是企业实际收发货并向海关申报收发货情况;

三是转出、转入企业应当分别在转出地、转入地海关办理结转报关手续。

此外, 《办法》还明确了不得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的3种情形, 以及加工贸易企业未按照海关规定收发货的, 对于涉及违规的深加工结转业务暂停办理, 同时, 不得办理新的深加工结转业务。

自2013年全面推广应用深加工结转系统后, 全国海关统一依托信息化系统对深加工结转业务进行管理, 因此, 企业已实现网上办理深加工结转业务, 要特别注意系统的提示和要求。

调整了余料结转风险担保金的征免规定

署令218号新增了两种需要征收风险担保金的情况, 即“余料转出金额达到该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实际进口料件50%及以上的”和“合同两次及以上延期的”, 明确由转入地海关收取风险担保金。此外, 除原规定中“已实行台帐实转的合同, 台账实转金额不低于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的”外, 新增两种免于缴纳的情况, 即“A类企业”和“原企业发生搬迁、合并、分立、重组、改制、股权变更等法律规定的惰形, 且现企业继承原企业主要权利义务或者债权债务关系的, 剩余料件结转不受同一经营企业、同一加工企业、同一贸易方式限制。”

新增“销毁处置”条款

新《办法》删除原有“放弃处置”规定, 新增“销毁处置”条款。署令218号删除了“放弃加工贸易货物”业务, 规定“加工贸易企业因故无法内销或者退运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或者受灾保税货物, 由加工贸易企业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销毁处置, 海关凭相关单证、处置单位出具的接收单据和处置证明等资料办理核销手续。海关可以派员监督处置, 加工贸易企业以及有关处置单位应当给予配合。加工贸易企业因处置获得的收入, 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 海关比照边角料内销征税的管理规定办理征税手续。”

新《办法》给制革行业带来那些影响?

自2006年以来, 国家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多次出台措施调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先后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征出口关税、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加强海关监管和打击走私、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和发布“双高” (高污染、高环境风险) 产品名录等。同时, 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等措施, 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的生产和投资。而生皮加工贸易也一度被列入了“两高一资”的黑名单内, 多次限制、调整方向, 经过了过山车式的发展。直至2009年, 政府对生皮加工贸易稍作松绑, 但企业的经营情况仍不乐观。

随着《中华人名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第219号令和2014年第21号《公告》的出台, 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又发生了一系列调整。那么此次政策的调整对制革行业内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为此, 记者采访了多家开展加工贸易的制革企业。

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了解到, 对于此次出台的219号令和2014年第21号公告, 大部分企业都表示新举措的实施, 取消了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征收保证金, 可谓删繁就简, 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加工贸易。另外, 记者调查发现, 新举措中, 最受企业追捧的是外发加工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

山东淄博大桓九宝恩皮革集团有限公司的张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新办法的实施, 对企业来说, 最大的实惠在于, 行政审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新《办法》实施前, 企业的行政审批需要去商务局进行事前审批, 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展业务, 手续繁杂, 耗时耗力。而改为事后备案以后, 省去一道手续, 减少了企业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办理相关手续的时间、加快了办理进度。张经理提到, 新办法实施前, 事前审批大约需要5个工作日完成。而新举措可以先自主组织外发加工生产, 后向海关备案的模式, 人力、时间和成本大幅减少, 由此带来的企业效益提高、成本下降效果显著。

美迪洋皮革有限公司的孙经理也表示, 新办法出台后, 海关的监管相对放宽, 原来的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 企业可以根据生产情况随时发货, 整个流程更为顺畅, 节省了不少时间, 同时简化外发加工手续后, 也大大减轻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他同时提到, 新办法中放宽了对承揽者的限制, 允许个人承揽相关加工业务。但此项举措对大企业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一般企业不会选择个人作为承揽者。

据了解, 新办法中, 加工贸易企业的外发加工业务不仅由以往的审批制转为备案制, 且全部实现网上电子数据申报, 企业无需再派员到海关办事大厅递交纸本单证。但在实际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 大部分的企业早就开始使用电子账册, 此项举措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四会莎菲皮革有限公司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还在采用手册进行加工贸易的企业, 殷经理接受采访时提到, 目前使用手册的制革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因为对于手册, 海关的监管一直很严厉, 时不时检查手册的备案、核销状态, 分红情况, 还会定期进行年审, 并且使用手册必须要聘请专业人员去办理海关手续, 手续相当繁杂。而电子手册的实施, 缩短了申报时间, 简化了手续, 减少了人工和成本, 对企业来说是一大好事。但同时他认为, 虽然流程简化, 但海关的监管力度相对从前会更加严厉。

记者随后还采访了卡森、泰庆、德元等开展加工贸易的制革企业。这些企业均表示, 由于此次加工贸易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海关监管效能, 简化办公流程。其中海关加工贸易行政审批改革, 主要是取消了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以及相关法律文书, 对于企业自身开展加工贸易并无太大影响。

上一篇:乡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总结下一篇:袁隆平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