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务员考核办法

2022-12-31

第一篇:江苏省公务员考核办法

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47 号

《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已于2008年11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

— 1 —

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依法行政考核,是指考核机关对考核对象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推进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的考查、评价和奖惩等活动。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部署,具体组织依法行政考核工作。

第五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六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纳入政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 2 —

第二章

考核机关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考核。

第八条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由其上级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并充分听取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考核结果抄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议事协调机构。

第九条

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由地方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并充分听取其上级管理部门的意见,考核结果抄告其上级管理部门。

第三章

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十条

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包括:

(一)依法履行职责;

(二)科学民主决策;

(三)加强制度建设;

(四)规范行政执法;

(五)强化行政监督;

(六)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七)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措施。

— 3 — 第十一条

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一)规范机构设置,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和权限,有效协调所属部门职能争议;

(二)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

(四)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五)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部门综合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后续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七)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责任,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八)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扩大政府网上办公范围,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九)建立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十二条

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

(一)完善行政决策规则,规范行政决策程序;

— 4 —

(二)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

(三)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第十三条

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起草或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二)建立健全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说明以及公布等制度;

(三)建立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修改、废止的工作制度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定期评估制度。

第十四条

规范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一)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方案和要求全面实施和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

(二)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

— 5 — 职责所需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

(四)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程序正当、定性准确、裁量适当,有效解决随意执法、趋利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

(五)建立和规范行政执法案卷,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归档、评查制度,定期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六)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主体、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执法内容、裁量标准、程序步骤、具体时限、监督方式等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示;

(七)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江苏省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试行)》等规定,建立并实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

第十五条

强化行政监督的基本要求:

(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向人大常委会报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二)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

(三)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积极出庭应诉、答辩,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

— 6 —

(四)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强化对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五)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依法受理、公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严肃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

(六)认真贯彻国家赔偿法,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补偿制度;

(七)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层级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八)支持和配合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依法独立开展监督工作,自觉接受和执行监督机关的监督决定;

(九)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健全对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及时依法作出处理的工作机制。

第十六条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探索建立解决民事纠纷的新机制,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二)完善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程序,便民、快速和低成本解决社会纠纷;

(三)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积极支持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

(四)完善信访制度,及时妥善办理信访事项,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利。

— 7 — 第十七条

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措施的基本要求:

(一)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二)建立健全领导、监督和协调机制,落实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制度,统一领导、协调依法行政工作;

(三)制定并落实推进依法行政规划和计划,落实推进依法行政报告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督检查、考核制度;

(四)完善推进依法行政财政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五) 健全政府法制机构和部门法制工作机构,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六)注重发挥政府法制机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支持和督促政府法制机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七)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知识测查力度,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依法行政情况考查和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八)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第十八条

考核内容可以根据政府、政府部门的实际有所侧重。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以行政执法为重点考核内容,可以将行政

— 8 — 执法评议考核统一纳入依法行政考核。

第四章

考核方法

第十九条

依法行政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自查与互评相结合、群众评议与专业部门考核相结合、材料审查与实地抽查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条

考核机关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级政府或本系统依法行政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目标要求,制定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明确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形式、评分细则和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考核以自查自评为基础。考核对象对照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对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向考核机关提交依法行政情况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

考核可以采取全面考核、重点考核、抽查考核等不同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

考核应当坚持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

内部考核可以采取审阅报告、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案卷和文件资料、抽查下属单位工作情况以及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方

— 9 — 法进行。

外部评议可以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方法进行。外部评议可以由考核机关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考核机关委托其他机构实施。

第二十四条

考核采取百分制计分方式。其中,内部考核分值占百分之八十,外部评议分值占百分之二十。根据考核得分情况,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等次的分值划分由考核机关确定。

第二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加分:

(一)依法行政方面的创新举措被省级(含省级)以上行政机关作为经验推广的;

(二)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获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

(三)依法行政有关工作被省级(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作为典型经验予以宣传报道的;

(四)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情形。 加分事项为同一事项的,不累积加分。

第二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合格(含合格)以上等次:

(一)拒不执行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政策、省政府规定,引发恶性事件或重特大安全、环境等事故的;

(二)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

— 10 — 国家政策、省政府规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引发在全省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的;

(三)因失职、渎职给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引发恶性事件的;

(四)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考核结果及其应用

第二十七条

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应当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

第二十八条

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考核机关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九条

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考核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写出书面整改意见。

第三十条

对考核中发现有严重违法行政行为的,考核机关应当启动行政问责程序,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 11 —

主题词:法制

依法行政

考核办法

命令

主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12 —

2008年12月9日印发

第二篇: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办法

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骨干河道管理和保护工作,提高河道管理水平,规范河道管理行为,维护河道健康生命,根据《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政府《关于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批复》(苏政复〔2012〕27号)确定的727条省骨干河道,其它河道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省水利、财政部门负责全省省骨干河道管理的考核管理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牵头成立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组(以下简称“省考核组”),省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负责考核具体组织工作。

设区的市水利、财政部门负责全市省骨干河道管理的考核管理工作,并会同省水利厅相关直属管理处及市相关部门牵头成立市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组(以下简称“市考核组”),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负责考核具体组织工作。

县(市、区)水利、财政部门负责全县(市、区)省骨干河道管理的考核管理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牵头成立县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组(以下简称“县考核组”),县(市、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负责考核具体组织工作。

第二章 考核内容、方式和程序

第四条 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内容分别为: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空间管理、资源管理、河道监测和工程管理等六个方面。

第五条 县考核组对县(市、区)辖区内河道管理情况进行逐条考核,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进行赋分,再根据每条河道考核情况,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要求对全县(市、区)省骨干河道管理情况进行自评。

第六条 市考核组对市直管省骨干河道管理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进行逐条考核,再根据每条河道考核情况,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要求对市直管省骨干河道管理情况进行自评。

市考核组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要求对辖区内县(市、区)省骨干河道进行考核管理,并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要求抽查1~2条河道进行赋分考核。

第七条 省考核组对市直管河道管理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进行考核,并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要求抽查1~2条河道进行赋分考核。

省考核组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要求抽查1~2个县(市、区)省骨干河道进行考核管理,并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要求抽查1~2条河道进行赋分考核。

第八条 考核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查看现场的方式进行。考核前,被考核单位应牵头组织,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做好考核准备工作。

第九条 每年10月底前,各县(市、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应将本河道管理工作总结报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11月中旬,各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应将河道管理工作总结(所辖县级工作总结作为附件)报省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并提供相应文件的电子版。

第十条 每年10月中旬,县考核组应完成对辖区内所有河道管理情况的考核;每年11月上旬,市考核组应完成对辖区内直管河道管理情况和县(市、区)河道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每年11月底前,省考核组应完成各市河道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

第十一条 对县(市、区)和市河道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由考核组随机抽取辖区内河道,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进行赋分,确定考核等次。若确定等次低于市或县(市、区)考核等次,则该市、县(市、区)所有河道全部降低考核等次。 第三章 考核等级

第十二条 考核实行1000分制。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次。考核结果为920分及以上的,确定为优秀等次;考核结果为850分及以上,低于920分的,确定为良好等次;考核结果750分及以上、低于850分的,确定为合格等次。考核结果75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等次。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市、县(市、区),考核结果直接评定为不合格等次。

(一)辖区内河道“河长”落实未达到50%的;

(二)未建立“河长制”办公室的;

(三)经费落实不到位,未专款专用的;

(四)河道发生堤防溃口或其它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五)直管河道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的。

第十四条 “河长”应加强对负责河道的检查和督促,河道管理单位应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河长”及河道管理单位应按照考核提出的整改意见,提出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到位,不断提高河道管理水平。 第十五条 省水利、财政部门根据考核情况安排河道维修养护经费计划,主要用于流域性骨干河道维修养护补助,对其他县域以上省骨干河道维修实行“以奖代补”,奖补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用于河道维修。省级河道维修经费补助不能用于工作经费。对考核获得不合格等次的市、县(市、区),将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市、县(市、区),将暂停该地区下一河道维修补助经费。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江苏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的指导方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实现“十一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6〕152号)、《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象

1、各省辖市人民政府;

2、国家发改委确定的67户千家和省经贸委确定的126户百家重点耗能企业。

二、对市级人民政府的评价考核办法

(一)评价考核内容

对市级人民政府的评价考核指标分为两类:节能目标完成指标(50分)和节能措施指标(50分),具体计分方法见附表1。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否决性指标,以省经贸委会同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分解下达的目标为准,2008年、2010年考核累计降低率。只要未达到计划目标值即为未完成目标考核等次。节能措施指标为定性评价指标,根据指标的完成率或有关工作完成情况计分。

(二)评价考核程序

市级人民政府在上本地区万元GDP能耗及其降低率数据经省统计局审定后一个月内,向省政府提交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同时抄送省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节能办)。省政府委托节能办组建评价考核工作组,对市级人民政府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和调研评估。根据评价考核工作组的评价和调查报告,节能办完成对各市级人民政府的综合评价考核报告,于当年8月底前报经省政府审核后,向全社会进行公告。

(三)评价考核等次

以省统计局公布的地区能耗指标作为定量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评价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超额完成(95分以上且否决性指标超过评价考核期计划目标值)、完成(75-94分且否决性能标达到评价考核期计划目标值)、基本完成(60-7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评价考核期计划目标值)、未完成(60分以下或否决性指标未达到评价考核期计划目标值)。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在一个月内做出原因解释并提交改进方案,由省政府责令其限期改进。

(四)奖惩办法

市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结果,由节能办报经省政府审定后,提交省委组织部,作为市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节能目标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的市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并结合全省节能表彰活动进行表彰奖励。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市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

三、对千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评价考核办法

千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评价考核按属地原则由省经贸委负责实施;千家企业应于每年3月底前向省经贸委提交经市级节能主管部门审核的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同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组织以社会专家为主的评估调查组,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和调研评估,于每年5月份完成对千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报经省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后向全社会进行公告。有关具体事项按照国家《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执行。

四、对百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评价考核办法

(一)评价考核内容

评价考核指标分两类:节能目标完成指标(50分),节能措施指标(50分),具体计分方法见附表2。

节能量为否决性指标,以企业根据省下达的“十一五”期间节能总量制定的目标为准,只要未完成该指标,考核结果即为未完成等级;节能措施指标为评价指标,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和指标的完成率计分。

(二)评价考核程序

百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评价考核按属地原则由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百家企业应于每年3月底前向所在地市级节能主管部门提交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同时抄报省经贸委。各市节能主管部门组织以社会专家为主的评估调查组,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和调研评估。各市节能主管部门根据评估调查组的报告,于当年5月份完成对百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报经市级人民政府和省经贸委审核后向全社会进行公告。

(三)评价考核等级

评价考核结果按百分制打分,分为四个等级:超额完成(95分以上且否决性指标超过计划节能量)、完成(75-9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计划节能量)、基本完成(60-74分且否决性指标达到计划节能量)、未完成(60分以下或否决指标未达到计划节能量)。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百家重点耗能企业,应在一个月内做出原因解释并提交整改方案,由市级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改进。

(四)奖惩办法

省经贸委和市级人民政府对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的企业,予以通报表扬,并结合全省节能表彰活动进行表彰奖励;省和地方政府加大对该企业节能项目的投资支持力度。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要从严控制,并对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五、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节能办会同省经贸委、发改委、统计局、监察厅等部门组成评价考核工作组,负责节能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工作,并将评价考核结果报经省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

各市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分级的考核指标、制度和程序,逐步完善评价考核工作的实施和检查机制,建立评价考核社会专家库。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价考核结果,并对自查报告和千家、百家企业综合评价报告的准确性负责。

各级统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完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保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有处于社会节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表:

1、市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2、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附表1

市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附表2

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第四篇: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关于印发《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苏卫社妇〔2010〕4号

各市、县(市、区)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一○年三月九日

附件:

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试行)

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发〔2009〕7号)、《关于印发江苏省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医改发〔2009〕5号)、《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苏卫社妇〔2009〕9号)和《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苏财社〔2009〕13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目的

通过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以及

群众受益等方面的考核,建立以公益性质为导向、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奖惩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考核原则

(一)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绩效分配不得与业务收入挂钩,切断业务收入与医务人员收入的联系。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科学合理地确定考核内容与方法,综合评价,合理量化。考核程序、内容和标准要向被考核对象公开,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三)坚持质量和效率并重原则。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重点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质量。

(四)坚持考核结果的导向作用。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入待遇相结合,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考核内容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会评价等。

(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社会评价等。

(三)村卫生室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规范医疗和合理用药情况、药房规范化、一体化管理执行情况和群众满意度等。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四、考核方法

(一)考核对象

实行绩效考核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二)考核主体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实施。省、市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抽查复核。村卫生室和非独立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核工作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其业务隶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

(三)考核程序

1、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人社(人事)等部门每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考核,11月底前将考核结果报市相关部门。

2、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人社(人事)等部门分别于12月中旬前对辖区内的县(市、区)考核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复核比例不少于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20%,复核结果上报省相关部门。

3、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人社等部门每年对各市进行抽查复核。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6月底、12月底前对其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五、考核结果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实行百分制,90分及以上者为优秀,80-89分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定考核得分比,比例为实际得分除以80。

考核结果作为核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经费和核定个人绩效工资的依据之一,并与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和任免挂钩。对考核结果合格以上的,政府按核定的补助总量全额补助;考核不合格的,按政府考核合格确定的补助水平乘以考核得分比确定补助额。扣减的资金可用于对考核优秀的机构给予适当奖励。

凡考核不合格或发现有突出问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进行整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晋级、奖励、聘用、绩酬、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工作要求

各市、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组织,完善考核办法,创新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质量。鼓励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参与考核或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定专人负责,严肃考核纪律,严禁弄虚作假,确保考核过程和结果客观公正。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套取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将予以通报、追缴经费,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09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从2010年1月起执行;其他地区配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步执行。

附件:

1、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标准

2、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标准

3、江苏省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标准

第五篇:江苏省河道管理河长制考核办法(定稿)

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骨干河道管理和保护工作,提高河道管理水平,规范河道管理行为,维护河道健康生命,根据《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政府《关于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批复》(苏政复[2010]27号)确定的727条省骨干河道,其它河道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省水利、财政部门负责全省省骨干河道管理的考核管理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牵头成立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组(以下简称“省考核组”),省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负责考核具体组织工作。

设区的市水利、财政部门负责全市省骨干河道管理的考核管理工作,并会同省水利厅相关直属管理处及市相关部门牵头成立市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组(以下简称“市考核组”),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负责考核具体组织工作。

县(市、区)水利、财政部门负责全县(市、区)省骨干河道管理的考核管理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牵头成立县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组(以下简称“县考核组”),县(市、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负责考核具体组织工作。

第二章 考核内容、方式和程序

第四条 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内容分别为:组织管理、

— 1 — 经费管理、空间管理、资源管理、河道监测和工程管理等六个方面。

第五条 县考核组对县(市、区)辖区内河道管理情况进行逐条考核,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进行赋分,再根据每条河道考核情况,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要求对全县(市、区)省骨干河道管理情况进行自评。

第六条 市考核组对市直管省骨干河道管理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进行逐条考核,再根据每条河道考核情况,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要求对市直管省骨干河道管理情况进行自评。

市考核组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要求对辖区内县(市、区)省骨干河道进行考核管理,并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要求抽查1~2条河道进行赋分考核。

第七条 省考核组对市直管河道管理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进行考核,并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要求抽查1~2条河道进行赋分考核。

省考核组依据《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市、县考核评分表》(附表2)要求抽查1~2个县(市、区)省骨干河道进行考核管理,并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要求抽查1~2条河道进行赋分

— 2 — 考核。

第八条 考核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查看现场的方式进行。考核前,被考核单位应牵头组织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做好考核准备工作。

第九条 每年10月底前,各县(市、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应将本河道管理工作总结报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11月中旬,各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应将河道管理工作总结(所辖县工作总结作为附件)报省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并提供相应文件的电子版。

第十条 每年10月中旬,县考核组应完成对辖区内所有河道管理情况的考核;每年11月上旬,市考核组应完成对辖区内直管河道管理情况和县(市、区)河道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每年11月底前,省考核组应完成各市河道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

第十一条 对县(市、区)和市河道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由考核组随机抽取辖区内河道,按照《江苏省省骨干河道管理考核河道(河段)评分表》(附表1)进行赋分,确定考核等次。若确定等次低于市或县考核等次,则该市、县(市、区)所有河道全部降低考核等次。

第三章 考核等级

第十二条 考核实行1000分制。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次。考核结果为920分及以上的,确定为优秀等次;考核结果为850分及以上,低于920分的,

— 3 — 确定为良好等次;考核结果750分及以上、低于850分的,确定为合格等次。考核结果75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市、县(市、区),考核结果直接评定为不合格等次。

(一)辖区内河道“河长”落实未达到50%的;

(二)未建立“河长制”办公室的;

(三)经费落实不到位,未专款专用的;

(四)河道发生堤防溃口或其它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五)直管河道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的。

第十四条 “河长”应加强对负责河道的检查和督促,河道管理单位应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河长”及河道管理单位应按照考核提出的整改意见,提出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到位,不断提高河道管理水平。

第十五条 省水利、财政部门根据考核情况安排河道维修养护经费计划,主要用于流域性骨干河道维修养护补助,对其他县域以上省骨干河道维修实行“以奖代补”,奖补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用于河道维修。省级河道维修养护经费补助不能用于工作经费。对考核获得不合格等次的市、县(市、区),将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市、县(市、区),将暂停该地区下一河道维修补助经费。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 4 —

上一篇:技术人员聘用合同范本下一篇: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