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

2024-05-24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精选5篇)

篇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一:说端午,介绍端午的各种习俗(二: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三:说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文章通过家乡端午的习俗和家乡鸭蛋的描写,让我们在小小的鸭蛋中尝出生活的滋味,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的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

1.“很多”说明什么?(说明家乡习俗大多同外地一样,但也有独具特色的地方,与下文呼应,体现用语准确。

2.“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能否用肯定语气?作用?(不能,表不确定。引出下文,在讲述与别处相同的风俗后,转入对家乡特有习俗的叙述。

3.为什么第一段中大讲家乡风俗?(端午习俗 均有风俗 特有风俗 十二红 咸鸭蛋 端午的鸭蛋 水到渠成,体现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

4.“鸭多,鸭蛋也多。„„咸鸭蛋”作用?(侧面衬托家乡鸭蛋的有名 5.第二段表现怎样的感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引用袁枚短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典雅之气,避免行文的呆板,说明家乡的鸭蛋久负盛名。

7.“高邮咸鸭蛋„油多”作用?总领本段内容,总括家乡鸭蛋的特点 8.“我在北京吃的„鸭蛋呢!”修辞,作用?(对比反问 突出表现我对家乡及家乡的咸蛋的热爱之情

9.“有的样子„秀气”写法?(拟人,幽默中见真情

10.倒数第二段写了什么?(运用生动的描写,写鸭蛋的妙用,对孩子的机智的赞美,对童年的怀念

11.最后一段为何要写车胤的故事?(是自然产生的联想,增添趣味性和生动性,体现作者散文自由的风格

12.为何不用高邮的鸭蛋做题目?(突出端午节的习俗,同时端午的鸭蛋是一年中味道最美的时候

13.心理追求?(辟邪去灾,祈求平安

14.之前写各种习俗作用?(渲染气氛,预设背景 15.特点?(口语色彩浓重,典雅之气,善用语言造势

16“吱”一声·写出了?(绘声绘色,动感 快感 活灵活现 儿时的一切成年后都会笼上一层异样的光辉

亿库教育网

http://

篇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注音。2.解释词语。

二、导入

1导语 2作者简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四、拓展训练 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篇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母爱

2、品读语言,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挚的母子深情

3、理解文章诗意话的结尾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母爱亲情。【难点】小小说的写法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片断并讲述故事(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力量):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靠母亲的鲜血奇迹般的生存下来。2008年的汶川8.0级的大地震中又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扛住了巨石,保住了自己的孩子,并在弥留之际在手机上写下这样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长大后一定要记得妈妈永远爱你!

2、听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3、今天啊,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表达至爱亲情的小说--甜甜的泥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准下列词语

呆滞(zhì)

晕眩(yūn xuàn)蹭(cèng)黯(àn)淡 蓦地(mò dì)愣怔(lèng zheng)

吮(shǔn)

涮(shuàn)净

(二)请学生复述课文大概情节,同学们加以评价。

三、学生再读课文

按小说情节的发展规律划分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1-5)破题。通过景物描写交代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时令。

第二部分(6-18)开端。通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第三部分(19)发展。写王小亮得到奶糖后的欢乐情景。第四部分(20-21)高潮。写王小亮在家受后妈虐待的情况。第五部分(22-24)结尾。写王小亮埋奶糖感受到至爱真情。

四、课文内容研读

1、用一句话概括情节:一位离异母亲给在新家庭中受到虐待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

2、在“奶糖”前面填一个字,理出情节发展的主线。(板书)明确:送奶糖、尝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3、课题中的“泥土”为何是“甜甜的”?

4、文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哪些语句可看出她对王小亮的疼爱?小亮为什么要分糖?发现糖融化后,小亮想到了什么?

五、品读

1、自由朗读品味语言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拿出笔来,用痕迹读书法在课文上勾、点、圈、划,找出最能打动你心弦的语句来,好吗?

2、学生寻找并发言说说自己对词句的理解。→引入朗读,要求读出语音语调来。个别朗读,指导,再朗读,集体读。

3、→总结朗读注意事项:

①把握感情基调:沉重→快活。悲愤凝重--喜悦明快 ②叙事部分要娓娓动听地以讲述故事的风格来朗读。③描写内容处理为场景感、画面感较强的描述风格。④人物语言体现人物的年龄、性格、性别…… ⑤朗读节奏:舒缓

六、读中悟

文中除了过去妈妈对他的爱,还写了哪些人对他的爱?结尾诗意化的“笑”暗示是什么?(板书)

(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当堂达标】

七、以读促写:

1、妈妈把生日礼物送给了小亮,可惜啊,虽近在咫尺,母子却相见无期,小亮是多么渴望见到朝思暮想的妈妈啊,假如你是小亮,当你跪在甜甜的泥土边上时,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呢?你想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请你马上展纸把情感写下来,文章不在于长而在于情,要吐真言诉真情,写一段话,妈妈,我想对你说。

2、朗读习作并请同学进行评价。

八、结束语: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小亮渴望得到母亲的疼爱,连做梦都想,但现实中的我们,在母爱的呵护下,却麻木的感受不到母爱,觉得自己的母亲唠叨、麻烦,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的母亲。同学们在这首烛光中的妈妈中好好反思你的自己吧!此时此刻你又哪些话要对你的妈妈说呢?

六、教师寄语

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 课后小结

学完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习题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宛()如

晕眩()

yùn()色

吮()3 mò()地

抠()起

涮()净

劲()旅

2.给下列各组形近字注音组词。

眩()______

蹭()______ 炫()______

憎()______ 泫()______

僧()______ 蓦()______

瞅()______ 幕()______

揪()______ 3.《甜甜的泥土》作者是

自,本

文,本文选表

现了。

4.解释下列词语:

篇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

主备人 胡妮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三、难点: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谈话激趣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自己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08年五一的7天长假被取消,但同时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假,分别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大家回忆一下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家里都会有哪些习俗?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江苏高邮,不但看看那儿的端午风俗,还要尝尝他们端午的鸭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情况

3、再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思考:(先独立思考,再邻座二人讨论,然后全班交流)①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②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笔下的端午的鸭蛋有哪些情趣?

(三)、品读课文

1、让学生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任选一层,先同桌二人练读,再自主全班示范朗

篇5: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案鲁教版

教材分析:小说以十年**为背景,描写两位少年存河边尽情地嬉戏的情形。通过学习,引 导学生体会这种野趣的生活,同时也感受‘l‘年**带来的危害,热爱新社会,热爱新生活。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词语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小说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小说表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写法。2.难点:小说表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写法。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2.教师准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社会背景。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白色鸟》作者何立伟。小说以十年**为背景,描写两位少年在河边尽 情地嬉戏的情形。如果你是乡下农村的孩予,这小说的情节对你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如果你 是城镇的孩子,你一定也会对这种野趣的生活感兴趣。

(二)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大意。

概括少年的生活,可用哪两个词形容?小说写了哪些事件和场景来表现少年的生活的?

提示:宁静、美好。

事件,场景:①在沙堤旁扯霸王草。②采写齿苋。③在沙堤旁歇憩(扔石了,白皙少 年教黝黑少年地理知识)。④划水(划到河堤的对岸)。⑤在河对岸抓蛇。⑥共同观看两只 白色小鸟在水草边美丽、安详、自南自在。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分析环境描写: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了并分析其作用。

白然环境:(1)设若七月的太阳并非如此热辣„„云和风,统不知蜇到哪个角弯里去了。(2)然而长长沙滩上,不久即有了小小两个黑点;又慢慢晃动慢慢放大。„„盈满了

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逸过来的野花的芳香。

(3)而那河水,似乎有了伤痛,就很匆速地流。粼粼闪闪。„„卵石好洁净。(4)并且这边的岸,景致又不同。是泱泱的一片水草咧。„„恰如了少年的梦想。(5)雪白雪白的两只小鸟,存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显眼耀目的羽毛。美丽,安详,而且自南自在。

(6)四野好静。唯河水与岸呢呢喃喃。软泥上有硬壳的甲虫在爬动,闪闪地亮。水草 的绿与水鸟的白,叫人感动。

(7)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的影了。„„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8)惊飞了那两只小鸟,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然地远逝了。(9)天好空阔。夏日的太阳陡然一片辉煌。

作者笔下为我们描绘了炎热的夏日,空旷苍凉的沙滩,雪白的水鸟和绿生生的水草,绿 色的岸和谈青的山,热辣的太阳和清凉的河水„„一白一黑的少年恣意任情游乐其间,一切 是那么平和安静,与白色鸟“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作者极少用诗化的语言来描绘白然 环境,用平实没有具体而完整的故事来写,为小说展现了白皙少年和黝黑少年的世界:是“晴 朗”而“寂寞”的,充满了“野花的芳香”;像河滩上的卵石一样洁净;像白色鸟一样“美 丽、安详,而且白由白在。”

现实是残酷无情的,那锣声、那喊声打破了孩子美好的一切,文中暗写了十年**的残 酷、荒谬,这一信息是怎样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

其中穿插了“外婆”的一段情节。

从外婆打起包袱到乡下和打发两个少年去玩,“莫出事,没断黑不要回来”等片言只语,以及“斗争会”的锣声几处传达出来。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们(外婆她们的)世界之问的反差 如此强烈地体现出来,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哀,看到人类的悲哀。作 者将残酷的现实掩藏于两个孩了幸福玩乐之中,这样处理“文革”这一重大的历史背景,更 加突出了它的悲F0性。

四、拓展延伸:分析象征手法

文章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象征。那片河滩象征童年,那股野花芳香象征童年,那片“汪 汪的”、“无涯的”的绿芦苇林象征童年,那轮“陡然一片辉煌”夏日的太阳象征童年。这 些象征中,最核心的一处便是以“白色鸟”来象征两个少年,象征人的童年,象征童年的心。

请同学们谈谈以“白色鸟”为题的含义。

“白色鸟”象征了两个少年的美好,自由自在的童年,但是现实是残酷无情的,那锣声、那喊声便是现实与成人世界的象征,它们“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也打破了两个纯洁少年的 童年梦幻,他们的童年似乎随那白色鸟一道“悠悠然远逝了”,等待他们的是现实,是成年 人的社会,他们在一年年地长大,一年年地远离童年。

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

1、想象小说中的两个少年的命运以后会怎样?为文章写一篇结尾。

2、预习《同桌阿伦》

七、板书设计:

采马齿苋扯霸王草 天真烂漫

一白:打水漂无忧无虑开斗争会

玩耍 讲知识 白由白在一黑:赛划水捉蛇窥鸟

上一篇:月夜听曲作文500字下一篇:关键评估要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