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2024-04-08

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通用7篇)

篇1: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西双版纳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西双版纳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2007-02-06 09:44:2

2××年西双版纳农业环保、农村能源工作,在州农业局领导和省农业环保站、省农村能源工作站的关心支持下,全州农业环保、农村能源战线科技人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影响,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努力完成农村能源建设任务,使全州农业环保、农村能源工作得到稳定健康发展。

一、××年回顾

(一)人事制度改革情况

为贯彻落实《西双版纳州事业单位聘用制试行办法》和《西双版纳州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西人发号文件《关于州直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工作安排》的部署和要求,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学习、展开讨论,结合我站实际,研究制定了《西双版纳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西双版纳州农环站津贴分配方案》和聘用、考核管理办法,确立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根据《方案》要求的阶段和步骤,顺利完成了竞聘上岗工作。全站职工人,上岗人,辅助岗人。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聘用制度,完善了用人机制,实现了我站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益。

二、农村能源工作情况

××年我州农村能源建设计划任务

数:沼气池口,山区改灶户,太阳能热水器平方米。截止××年月底,全州新增沼气池口,完成计划数的;推广山区灶户,完成计划数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平方米,完成计划数的。通过××年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全州累计建沼气池口,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平方米,山区改灶累计万户,沼气池产气量达万立方米,每口沼气池节柴按吨计,每年形成节柴规模吨(每吨元计),折合人民币万元。每口沼气池节柴吨,相当于公顷林木一年生长量,按此推算,口沼气池推广使用相当于封山育林亩。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体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我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沼气、农村改灶、太阳能推广是省政府列入民心工程的件实事之一,为了继续保持我州农村能源建设持续稳定发展,我州积极组织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申报,××年完成了《景洪市××年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云

南省农业厅援助老挝农村能源项目建议书》编写工作。为了确保民心工程质量,在重建的同时,决不放松抓质量,××年,组织培训沼气工人,提高了建设工程质量,确保了沼气综合效益的发展。

三、农业环保工作情况

⒈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蓝子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意见》的文件精神。州农业环保站在州农业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历时个月与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编写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涉及种、养殖业个作物和动物品种着重强调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禁用、限用化学药品,是我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首次偿试。为在全州推广应用《西双版纳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举办了以无公害

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产品论证。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培训班,培训人员包括州农业局科室负责人;局属各单位正副站(所、校)长;各县市农业局局长、副局长,各股室负责人、各县市局属各单位正副(所、校)长;各乡镇政府农业负责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有关龙头企业负责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对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市场准入的认识,为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奠定了基础。

在积极宣传培训的同时,我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论证工作也得到了顺利开展,××年,我州家企业(西谷公司水果、大渡岗茶叶)申报有机茶无公害农产品;(青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渡岗茶厂)申报有机茶;家企业申报产地认证(西双版纳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文基地)。截止××年底,我州一家企业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欧盟),家糖厂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家茶厂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家企业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无公害食品的发展对调整我州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⒉农业环境管理、转基因食品监管工作情况

《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基本管理办法》是农业环保执法的依据,××年,州直、各县市农业环保站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农业环保条例,勐腊县结合条例宣传、培训在全县个乡镇中开展地膜污染清除工作,回收处理面积达万亩。景洪市、勐海县农环站结合农业科技推广广泛宣传地膜污染危害,取得了明显成效。转基因生物是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产物,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正当权益,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我州农环站选了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培训学习,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

础。

⒊农业野生生物保护调查工作

随着农业野生生物资源得到进一步重视,云南省农业环保站开展了农业部农业野生生物保护名录中涉及云南省植物品种的调查,我州涉及野芒果、野沙仁、野油茶、野茶树、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个专题调查,通过调查,编写了野芒果、野砂仁、野油菜、野茶树、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等个专题报道。(西双版纳不是药用野生稻原产地,未作专题报告),初步了解掌握了种野生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农业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⒋农业环境监测工作

在完成省农业环保站安排的例行监测即基本农田监测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监测,全年监测次。对景洪农场、集贸市场、食品公司农贸市场抽检,抽检样品个,品

种涉及白菜、黄瓜、辣椒、苦瓜等个品种,检出率,超标率。

⒌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调查工作

根据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云南省农业厅云环发号文件精神,为全面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畜禽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杜绝农村畜禽养殖对西双版纳州的生态造成污染,我站与环保局××年月至月,开展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调查工作,编写了《西双版纳州畜禽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基本摸清了畜禽污染现状。

二、存在问题

过去一年,我州农业环保、农村能源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农业环保、农村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我州农业环保、农村能源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

要。

⒈农业环保、农村能源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党的十六在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农业环保、农村能源战线干部职工还须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在报告,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工作全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服务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⒉人事改革遗留问题和机构问题急待解决

人事制度改革,西双版纳州农环站名职工中,仅有名上岗,还有名职工在辅助岗位,改革调动了上岗职工积极性,但也挫伤了辅助岗职工的积极性。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州还未加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牌子,景洪市农环站职能依然挂靠在经作站。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⒊农业环保、农村能源资金投入不足突出。

农村能源省级资金不能按时拔付,州县市资金无法配套,推广难度大。农业环保特别是农产品认证无地方扶持政策,农业企业规模小而少,认证困难。三、二四年工作计划

⒈农村能源工作

①举办全州农村能源沼气工技能培训班,培训人员人,确保国债项目申报,提高沼气池建池质量。

②抓好景洪市国债项目,省级项目沼气建设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做好勐海县、勐腊县国债项目申报和农村能源援助老挝项目申报工作。

③抓好沼气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⒉农业环保

①加强农业环境管理,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

②继续深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

动计划,争取支持配置速测仪,加强市场监管工作。

③广泛宣传、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认证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④完成省级安排的采样监测任务。

⒊强化内部管理,抓好干部职工学习。

篇2: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2015年,在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全市植保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力攻坚,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重点工作

1、农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控工作特别是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307.49万亩次,防治面积4150.29万亩次。经防治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86.81万吨。实际损失粮食19.4万吨,占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527万吨)的3.68%,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2、积极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今年省下达全市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项目面积489万亩,补助金额2206万元。按照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的要求,我站于5月9~10日对补助物资进行采购。共采购物资892.8202吨,其中杀虫剂397.3188吨,金额1105.6万元,品种为吡虫啉、高氯氧乐果、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乐果、氧乐敌、马拉硫磷;杀菌剂157.0399吨,金额660.4万元,品种三唑酮、丙环唑、多抗霉素、腈菌唑、烯唑醇、多菌灵;叶面肥338.4615吨,金额440万元,品种为磷酸二氢钾。

此项工作从省厅安排部署到补贴物资发放到麦农手中只有9天时间,时间急,任务重,压力大。张明局长亲自向市政府领导汇报此项工作,争取领导支持。在张局长的指导和协调下,在局主管领导的参与下,我市从5月8日到10日共用3天时间完成了采购方案制定、采购公告发布、聘请专家、企业报名、企业资质审查、竞争谈判、确定供货企业、签订供货合同等项工作,顺利地完成了采购任务。从采购到发放各个环节都比较迅速及时,补助物资于5月15-16日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促进了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实现全市小麦安全生产发挥了应有作用。此项工作在全省第一个完成,得到省里的肯定。

3、依法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为控制检疫性农业有害生物传播和危害,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安全,2015年植保站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执法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产地检疫程序,严格产地检疫申报手续;严把农作物种子和农产品调运检疫关,使检疫性农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办理小麦产地检疫72批次,产检面积10992亩,生产合格种子3615900公斤,其中市站57批次,5500亩,生产合格的种子2198150公斤;实施调运检疫601批次,共检疫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种子1625245公斤,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3067772株,其中市站小麦65批次、264365公斤,玉米17批次、15285公斤,棉花2批次、800公斤,蔬菜2批次、14公斤。另外,组织全市植保系统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春、秋季两次检疫联查,在检查活动中做到全面检查,不留死角,保证全市农业生产未受到检疫性病虫害的威胁。

4、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扎实推进。2015年全市建立不同组织形式的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298个,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植保专业化组织175个,从业人员达到3707人,持证上岗的1609人;高效植保机械总装备数量达4063台,拥大型(日作业>150亩)的机械施药机械455台。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12.9万亩,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面积达275.6万亩次,覆盖面积170.36万亩,其中小麦“一喷三防”30.36万亩,麦田杂草防除130万亩,蝗虫防治10万亩。此项工作纵向比,植保专业化服务日作业能力有2011年的3.9万亩提高到2015年的12.9万亩,增长230.76%,有较大提高,横向比,与邯郸、邢台、沧州、石家庄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数量少,大型植保施药机械少,日作业能力小。此项工作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XX市普惠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有专防队员35人,大型植保机械11台,小型植保机械100台,日作业能力3500亩。同时还能提供耕、播、收等机械化服务。该社是我市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典型。

5、绿色防控技术得到示范推广。2015年全市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67万亩,蔬菜33万亩。主要工作:抓好示范区建设。在3个省级蔬菜生产示XX县(XX市、XX县、XX县),18个部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产业园全部建立了绿色防控示范区。在粮食生产核心区涉及的13个县市均建立2000亩的核心示范区。蔬菜上大力推广了防虫网物理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技术;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害虫技术;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技术;色板诱杀蓟马、粉虱、蚜虫技术等。同时加大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的推广应用,科学使用低毒化学农药(XX市为国家级蔬菜绿色防控示XX县)。小麦、玉米上主要采用隐蔽用药技术。XX市为全国蔬菜绿色防控示XX县。示范基地为XX市高官庄润雅蔬菜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1270万亩,有温室260栋,大棚100个,生产瓜果蔬菜16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

6、认真开展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集成技术示范。今年在XX县、XX市实施面积各1万亩。在实施过程中明确示范区域、明确实施主体、明确试验示范设计、明确调查内容、明确调查方法,进行实地测产。在10月7日、8日分别到XX县和XX市进行实地测产,在今年夏玉米病虫害整体发生较轻的情况下,与对照比亩增产5%左右。

7、进行试验、开展调查。在XX县进行了冬小麦病虫草防治与未防治试验,求证小麦病虫草为害损失。试验证明在小麦生产管理中,开展病虫草防治是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科学防治的小麦产量、千粒重分别为497公斤、39.96克,未防治的分别为60公斤、31.06克,两者相比,未防治的产量和千粒重分别减少87.68%和22.27%;未防治小麦蚜虫的产量和千粒重分别减少20.46%和13.5%;未除草的产量和千粒重分别减少52.5%和11.46%。开展了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成本调查。在全市17个县(市)对2010年至2014年每个农药实际使用量(折百含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为:2010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101.15克、15.38元,果蔬作物分别为206.13克、30.26元;2011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104.38克、16.86元,果蔬作物分别为324.47克、29.14元;2012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106.74克、16.61元,果蔬作物分别为296.81克、29.75元;2013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105.81克、16.84元,果蔬作物分别为325.18克、31.84元;2014年大田作物亩农药使用量、亩成本分别为83.77克、14.37元,果蔬作物分别为272.65克、18.95元。

从以上统计数字看,2010年到2014年农药使用量呈下降趋势,得益于农药科技水平的提高、先进植保机械的应用和综合防治措施的推广。但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农药使用量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2011年玉米二点委夜蛾严重发生、2012年三代粘虫爆发、2013年二点委夜蛾和三代粘虫先后较重发生。

二、主要措施

1、全面部署,提早安排。为做好全年工作,力争工作的主动性,对各项工作提早安排部署,召开专门会议5次,下发各种工作方案和通知30余个。3月初印发了《2015年XX市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意见》,3月11日发布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预报。为做好今年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及时转发省站《2015年小麦“一喷三防”物化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发布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建议。为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6月中旬印发《2015年XX市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意见》,有效地实现了植保防灾减灾,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2、准确监测,及时预报。为及时准确掌握全市主要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我站严格按照部、省测报调查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病虫监测预报工作,特别是重点抓好小麦吸浆虫、蚜虫、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散黑穗、东亚飞蝗、棉铃虫、盲蝽象、玉米螟、粘虫等重大病虫及二点委夜蛾等新发病虫的监测预报。实行周报制度,专人负责,及时、准确报送病虫信息。在做好田间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的基础上,及时发布病虫预报,指导全市防治工作的开展。全市累计发布病虫预报48期,按时上报省站小麦病虫害周报、小麦吸浆虫日报和物化补贴日报等158期,有力指导和推动全市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病虫害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中、短期准确率达到90%以上。针对今年7-8份的气候条件适宜粘虫发生,加之今年部分夏玉米田除草效果不好,预计今年三代粘虫可能在局部区域严重发生,7月初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重点监测三代粘虫,避免造成严重损失。XX县植保站8月5日调查上报,全县玉米田粘虫发生面积4500亩左右,其中部分地块发生严重,面积1200亩左右,单株幼虫平均10头以上,最高的单株幼虫30头以上。8月6日,市植保站一行4人深入到粘虫发生地块实地调查虫情,指导农民开展防治,截止到8月8日XX县防治完毕,对玉米未造成大的危害。8月7日以农业局名义下发《关于做好三代粘虫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迅速组织开展拉网式虫情普查,增加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在杂草较多地块进行重点调查,确保不留死角。同时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防控技术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现场指导、印发明白纸、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粘虫的识别特征、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的必要性,提高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导农民科学选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等有效农药品种,准确掌握用药浓度和剂量,尽量避免高温时段施药,做到安全防护、科学施药、保证效果。

3、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的任务要求和安排部署,我市为按时将小麦“一喷三防”补贴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市局及时成立了小麦“一喷三防”领导小组,指导各县(市、区)小麦“一喷三防”物资分配和喷防工作;二是严密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布病虫信息,指导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农民适时防治,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三是强化督导检查,针对补贴物资的分配、发放、登记造册、上墙公示、技术宣传、指导情况、统防统治等工作深入到乡、村,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一喷三防”工作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举办各种形式的“一喷三防”培训班60场次,印发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要点、麦田恶性杂草雀麦防治技术要点、小麦“一喷三防”补贴物资使用技术等明白纸240万余份,在关键期举办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电视讲座43期,同时各村还利用高音喇叭每天广播防治技术,各县(市)开通植保技术咨询服务热线电话,昼夜有人值班,确保顺利开展“一喷三防”工作。为控制病虫害,抵御干热风,预防了小麦早衰,实现小麦丰收做出了贡献。

4、整合资源,统防统治。按照资金渠道、性质和用途不变的原则,积极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农技推广、植保工程、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专业化防治,有利于解决一家一户防虫治病技术难到位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今年,争取上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资金119万元,用于支持安新、涿州、博野、望都四个县(市)的小麦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工作。

5、技术集成,绿色防控。重点在全市3个省级蔬菜生产示XX县,18个部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产业园大力实施以抗性品种、微滴灌技术、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地膜全覆盖、po涂层棚膜、温湿度调控、夏季遮阴等调节改善小气候条件、加强和完善栽培管理等农业和物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的使用,在病虫发生防治适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结合交替轮换用药,控制用药量、用药次数,落实用药安全隔离期等措施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粮食生产核心区的13个县,通过示范推广抗性品种、进行种子处理、“一喷三防”、封杀结合除草、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科学合理用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结合农艺防控措施,确保绿色防控取得实效。

三、2016年工作思路

1、总体思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抓公益(监测预报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发生情况、发生动态),搞示范(植保新技新产品、新药械试验示范),严执法(植物检疫),防灾害(指导开展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和重大病虫害防控),求突破(社会化植保服务组织建设及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促协同(争取XX市植保站支持,建设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基地),保安全(农产品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2、任务目标:对主要农作物生育期病虫草害实施全程监测预报,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中、短期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主要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种子繁育基地产地检疫率100%,种子等繁殖材料调出施检率100%;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蔬菜控制在10%以下。

3、重点工作:一是搞好以粮食作物为重点的病虫草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充分发挥全市植保服务体系的作用,重点监测对粮食、蔬菜危害较重,突发性、爆发性、流行性强和常发性的蝗虫;小麦吸浆虫、蚜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黑穗病;玉米棉铃虫、粘虫、玉米螟、大小斑病、褐斑病、茎腐病;蔬菜西红柿黄花曲叶病毒、灰霉病、疫病、西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粉虱类、小菜蛾等病虫。二是搞好重点病虫害防控。重点搞好东亚飞蝗和土蝗地面防控;麦田化学除草;小麦吸浆虫防治、小麦蚜虫防治、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玉米田化学除草、玉米苗期灰飞虱、蓟马、地老虎、棉铃虫的防治、大喇叭口期灌心防治玉米螟;及时防治蔬菜美洲斑潜蝇、烟粉虱、灰霉病、叶霉病、疫病等。三是抓好示范园区建设。搞植保示范园区建设,要和粮食高产创建、蔬菜标准园建设相结合,重点搞好专业化防治、大型施药机械、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使用的展示工作。加大先进植保技术推广力度,提高防治效果。四是搞好技术宣传和培训。印发植保防治技术宣传材料,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植保技术,提高植保防治技术的入户率。

篇3: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1 引言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 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环保要有地位, 监测首先要有声音, 环境监测起着支撑决策、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主要有四层, 分为国家总站、省级站、地市级站及县级站。《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到“十二五”末, 县级站要具备基本的环境监测能力, 地市级站要成为环境监测骨干站[1]。面对这一发展目标, 本文以博州环境监测体系为例, 分析了地级市站及县级站等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现状, 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试图寻找一条破解现实与发展、机遇与问题并存的发展之路。

2 博州环境概况

博州是个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建材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 即以资源消耗为主, 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

2.1 水污染问题

博州境内主要有三河两湖, 即博尔塔拉河、精河、库松木切克河和赛里木湖、艾比湖, 由于生产、生活都依赖于河流, 随着河水的下移, 水质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尤其是流经城市段的地表水污染明显加重, 并呈现出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污染态势。在上游的温泉断面河水水质为二级, 到了下游的81团博河大桥段已达到四级。此外, 也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 尤其是浅层地下水, 有许多城镇的浅层地下水多项指标已超过饮用水标准。艾比湖作为全州的汇水中心, 在接纳河流水流入的同时, 也接纳了河流中的各类污染物, 而艾比湖是一个盐湖, 本身自净能力有限, 因此极易受到水污染的威胁。艾比湖除了生态的价值外, 也是博州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 因此湖水水质恶化, 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2.2 空气环境污染问题

博州干旱少雨, 除山区外,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 而蒸发量却大多在3000mm以上, 随着农业开发力度加大, 戈壁荒地被大量开发种植, 早春裸露的黄土在大风的作用下带到空中, 造成沙尘暴、浮尘天气频频发生。再加上随着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激增以及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冬季取暖供热面积逐年增加等, 这些因素都加重了城市空气污染。

2.3 生态环境问题

博州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干旱少雨, 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近50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剧, 一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 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博州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212km2, 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1%;水土流失面积91187hm2, 占总土地面积的3.8%;风沙危害影响面积8380km2, 占博州国土面积的33.5%;危及绿洲10.1万hm2, 占博州绿洲面积的84.2%;影响草场103.4万hm2, 占草地面积63.6%, 并使92.8%的荒漠林处于衰退状态[2]。

3 博州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分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博州环境监测体系形成了1个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和3个县级环境监测站的体系。地市级环境监测站为博州环境监测站, 成立于1984年, 现有事业编制16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人, 高级工程师2人, 工程师7人。实验室面积约为800m2, 固定资产约551.8万元。下设质量数据管理中心、分析室、污染源及现场监测室和生态室等4个业务机构。2000年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 2012年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证复审。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号对比, 博州环境监测站还存在以下的差距。一是人员编制与结构的差距, 要求70人, 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5%, 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分别不低于20%、50%。实际人数为16人, 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为12.5%、43.7%。二是监测经费的差距, 要求业务费不低于4万元/人·年, 仪器设备购置费不低于80万元/年。实际为1.2万元/人·年、20万元/年。三是监测用房差距, 要求实验室用房不低于2500m2。实际为800m2。四是基本仪器配置差距, 要求必须配置83种监测仪器, 实际配置仅44种。其中冷原子测汞仪、自动顶空进样器、土壤样品研磨机气质谱联用仪、流动注射仪、液相色谱仪等均无配置。五是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差距, 要求必须配置15种仪器设备, 实际配置基本没有[3]。

博州县级环境监测站的人员编制、监测经费、监测用房、基本仪器设备及应急仪器设备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的差距更大。技术人员基本上没有取得上岗资质, 不具备水和废水监测能力, 监测业务只局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及噪声监测, 有些县级站甚至不具备任务监测能力, 所有县级站均未通过实验室资质认证。

4 存在的问题

(1) 环境监测整体能力还不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的需要。目前, 博州在空气、地表水与地下水、声环境等常规环境监测领域的常规项目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监测体系, 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 但水质分析中的有机类及放射性污染物监测几乎不具备监测能力, 另外在生态、生物、土壤、电磁、环境振动等环境监测领域能力薄弱甚至有些类别不具备监测能力。

(2) 环境监测点位布局不合理, 环境监测范围、内容尚不足以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空气监测不具备对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能力。县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用房严重不足, 有的县站甚至没有业务用房, 实验室条件差, 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车辆难以满足需要。

(3) 州、县两级监测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制约了监测能力的提升和业务范围的拓展。与全面实现“说的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说得清污染源状况, 说得清潜在的环境风险”的要求存在差距。

(4) 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区域不均衡。供需不平衡, 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建立, 污染纠纷、仲裁监测和评估能力不强, 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公众主观感受存在差异, 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5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下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更严的要求。如何在基础薄弱、监测能力落后的形势下, 迎难而上, 破解时代难题, 实现“三个说的清”的目标, 是摆在博州所有环境监测人员面前一道必解的课题。围绕国家环境总站提出的到“十二五”末, 县级具备基本的环境监测能力, 地市站成为环境监测骨干站的要求, 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升。

4.1 水环境监测能力

一是提升博州环境监测站水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和工作水平, 适时动态掌握主要河流及重要敏感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的变化;初步掌握全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 基本掌握所有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全面反映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监测项目除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外, 重点发展有机物项目, 集中力量培养一批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技术骨干, 提升水质全分析能力。二是利用2013年上岗证考核契机, 着力培养博乐市环境监测站水质分析技术人员, 使博乐市监测站具备水和废水中简单项目分析的能力。

4.2 空气环境监测能力

全力推进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工作作为国家和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2013年的中心任务, 博州环境监测系统必须抓住机遇, 推进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 拓展监测地域和监测项目。博乐市要考虑增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及新增监测项目的问题, 特别是要按照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的统一安排, 做好PM2.5监测设备的安装运行。其他县市环境监测站要积极多方筹措资金, 争取建立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从而全面、准确、适时监测空气环境质量。

州监测站负责制定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计划, 并组织实施。负责所辖范围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业务规范化运行和技术指导, 负责辖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仪器的质量检查与校准, 负责辖区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编写, 说清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

4.3 声环境质量监测能力

博州市和县城要逐步形成全面反映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及交通噪声等声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能力, 县市噪声监测人员要逐步实现持证上岗。目前博乐市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15190-94) 的要求已完成了噪声监测点位的调整和优化, 精河县、温泉县及阿拉山口也要对噪声监测点位进行调整。

4.4 污染源监测能力

重点开展国控、区控污染源监测工作, 配合州环保局信息中心做好废水、废气在线仪器的比对监测工作。结合每年的污染源申报统计工作, 在全面调查各类污染源的基础上, 掌握我州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强度、污染治理设施能力及技术水平、污染排放规律, 分析我州污染源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 实现我州所有污染源信息的动态管理。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 全面、及时地反映污染源排放状况。

补充、完善污染源监督监测的现场采样、前处理与实验室分析测试仪器设备, 比如便携式多功能烟气测试仪、废水等比例采样器等。

4.5 土壤监测能力

随着环境监测业务的发展, 土壤监测的任务日趋繁重, 一是要提高土壤样品采集能力, 对土壤样品采集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二是要提升土壤样品的分析能力, 对各类土壤的前处理人员进行培训, 配置样品前处理设备。三是拓展土壤样品的分析项目, 目前博州能对土壤重金属进行分析, 还要拓展有机物的分析能力。

4.6 应急监测能力

一是逐步建立应急网络体系, 具备快速应急能力, 加大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投入, 装备州、市县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 形成州市县两级互相补充和相互协作的水、气应急的指挥、监测、处置能力。二是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提高进行现场处理效率。逐步建立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R].北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1.

篇4: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总结

(一)环境质量情况

截至xxxx年xx月,我县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县xx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xxx%;主要河流霍口溪、南溪(烟厂桥断面)水域功能达标率xxx%;近岸海域水质较往年有改善,花园溪浊度达标率xx%,兰水溪浊度达标率xx%。空气质量持续保护优良,x-xx月份我县空气质量指数为x.xx,城区空气质量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级以上天数为xxx天,达标率为xx.xx%。一级达标天数xxx天,占xx.xx%,二级达标天xxx天,占xx.xx%。

(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

根据《xx县饰面石材企业关停后生态环境长效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加强石材企业、矿山关停后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全面完成xxxx-xxxx年xxx家生猪养殖场拆除工作,并加强巡查监管,杜绝养殖回潮。编制完成《xx县花园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方案》、《xx县兰水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方案》、《xx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并颁布实施。《xx县起步溪小流域水质达标方案》编制完成初稿,经专家评审修订后,将提交县政府审议颁布实施。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对县级饮用水源每月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对乡镇饮用水源每季度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监测结果均达xxx%。

(三)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严格组织实施《提升xx县环境空气质量行动计划xxxx实施方案》和《xx县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办法》。一是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整治工作。目前,开发区xx家燃煤锅炉企业xx台锅炉,xx台锅炉完成淘汰或改燃工作,x台锅炉已停用。二是黄标车淘汰工作。截至xx月xx日,共计淘汰黄标车xx辆,已完成全年任务。三是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钢铁企业烧结(球团)机烟气脱硫旁路全部拆除,除尘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一机一塔”脱硫模式,完成xx个点位烟气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并与在线监控平台进行联网,实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露天堆放的煤堆、料堆场全部落实防风抑尘设施,港区企业全面实现“净车出厂”、“净车出港”。

(四)金港工业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一是抓好企业环境问题整改。

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企业监察执法,继续督促企业完成剩余环境问题的整改,促进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原经省督导组认定xxx项整改任务,现已整改完成xxx项,完成率xx.x%,还有x项环境问题因整改难度大或整改时限较长未能按时完成整改。二是突出抓好疏港公路粉尘污染治理。通过督促企业建设完善“净车出厂”设施,规范管理,修复受损道路,严格车辆“三超”治理,安装视频监控实时监控等措施,疏港公路金港段尘土飞扬情况基本消除,金港工业区企业及周边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五)环境执法监管情况

启动了“清水蓝天—利剑行动”,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检查的方式,全面深入排查环境违法问题和环境风险隐患,确保各类突出环境问题依法查处到位、整改到位。xxxx年至今,共检查企业xxxx家次,对宝钢、亿鑫、闽光、能源、华东船厂、南珊、恒泰置业、万豪三期工程、盛鑫锋生态禽业、中森畜牧、东泰农牧等xx家企业进行了约谈,全县共立案处罚环境违法案件xx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xx份,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xx份,总共处罚款约xxx万余元。同时我局完善了xxxxx投诉热线处理机制,xx小时受理群众投诉,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较好地维护了群众权益和社会稳定。xxxx年x-xx月共受理污染投诉件xxx件,查处xxx件,办结率达xxx%。

(六)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情况

督察期间,我县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xx件信访投诉件和xx份档案调阅通知单,均已按期完成反馈与报送工作,无退回件现象。针对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我县已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各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担协调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等工作。我局代拟了《xx县贯彻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待印发实施。

二、存在问题

主要是:一是小流域花园溪、兰水溪水质还不稳定,时有浊度超标现象。虽然我县石材行业已全面关停,但遗留下的厂区内部环境、经雨水冲刷后的石渣废水、渣场、下脚料加工场、畜禽养殖、河道非法采砂、农耕活动、工程建设等面源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矿山恢复及覆土绿化工作仍未全面完成。二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艰巨。金港工业区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台商投资区、滨海新城等建筑施工及渣土运输扬尘,垃圾焚烧、城区燃放烟花炮竹、烧烤与餐饮流动小摊贩燃煤等产生烟尘(油烟)、二氧化硫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三是金港工业区环境问题依然突出。虽然经过整治解决了大部分环境问题,但与群众要求差距还是大,化解矛盾困难增大。金港工业区钢铁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仍有x项问题因整改工程量较大、整改时限较长未能全面整改到位。

三、工作思路

(一)切实开展流域大整治,确保水环境安全。

贯彻落实好“水十条”,按照《xx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xx县饰面石材企业关停后生态环境长效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xx县花园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方案》、《xx县兰水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方案》、《xx县起步溪小流域整治方案》以及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及“河长制”工作要求,巩固流域整治成效,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有效推进石材行业退出后环境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提升流域水质。推进禁养区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及养殖专业户标准化改造和全过程治理。

(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

继续实施《xx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梳理突出问题整改清单,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考核机制,继续推进道路运输扬尘、燃煤锅炉、餐饮油烟、烧烤大排档、焚烧垃圾、黄标车淘汰、钢铁行业粉尘治理等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加强钢铁企业脱硫设施和除尘设施运行情况监管,确保设施正常运行,稳定达到颗粒物排放行业标准及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督促金港工业区内港口企业加强对露天堆煤场、料场、工业废物堆场等场所扬尘污染控制,减少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督促临港企业和石材企业正常运行“净车出厂”设施,规范内部管理。推动相关部门做好春节期间禁燃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和渣土运输车密闭加盖规范管理工作,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全面取缔无油烟净化设施的露天烧烤摊点,加强对城区流动摊贩监管,有效提升我县空气质量。

(三)全面开展土壤环境整治,进一步强化危废管理。

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推动建立土壤保护监管体制,切实摸清土壤污染底数,明确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加强工业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开展已转产、搬迁、关闭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排查,建立完善的污染场地清单数据库,强化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实现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加强危险废物监管,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严格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储存、转运等各环节监管。

(四)落实金港工业区企业环境问题整改,改善周边环境。

继续配合省、市环保部门进一步督促钢铁企业剩余x项问题整改到位,特别是要督促宝钢德盛公司严格按照省环保厅批复的《三年行动规划》进行整改。创新环境监管方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组织钢铁企业内部签订环保责任状、企业之间相互参观学习、交流经验等方式,完善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水平;通过学习交流方式,提高执法人员钢铁行业业务能力,帮助指导企业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同时利用好脱硫差别电价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五)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继续坚持铁拳治污、铁规执法,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严格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行政手段,有效震慑违法排污行为。完善水、气等污染源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构建科技监控与人工巡查执法相结合网格化监管系统,实现环境执法有效、有力。

篇5: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200X年,红河州农业环保工作在上级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州,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按照“建生态、抓执法、搞监测、强管理”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机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今年全州都开展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州农环站与各县市农环站一样,经历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洗礼,州农环站在原来3人的基础上增加了2人的编制,并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泸西县于XX年7月成立了“农业环保监测站”。机构不断成立,农业环保队伍不断状大,现在全州除金平外都成立了工作机构,现共有在职农业环保技术人员53人,其中:高职3人;中职19人;初职以下31人;大学本科5人;大专17人;中专23人;其他8人。

二、积极开展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宣传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提高全民的农业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XX年,全州通过报刊、杂志、赶科普街、会议培训、技术讲座等形式共举办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宣传培训42期,受训1.27万人,印发《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红河州农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等宣传资料1.31万份。州农环站接受《红河日报》社记者采访,并于XX年8月21日在《红河日报》上登载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时不我待”进行宣传;同时答复了州政协委员提出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的关系”、“红河州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建议”、“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见”等提案。红河县农环站在“6·5”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上街宣传农业环保知识,印发图片、法规等宣传资料500多份,并邀请县委、政府、人大、政协、财政、糖厂、中学校等20多个单位领导参加纪念“6·5”世界环境日座谈会。

三、严格执法,认真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执法,积极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是农业环保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XX年全州共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62件,发生污染受害面积0.2万亩,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38.89万元。州农环站与州环保局共同处理了鸡街岗穆冶炼厂、个旧市冶金化工厂等五家企业对云锡东方红农场、蒙自芦槎冲村的农业污染事故,为受污染农户索赔经济损失2.24万元;与建水县农环站对县化工总厂排放二氧化硫造成临安镇东村村、城郊村农户种植的水稻、甘蔗、红薯、石榴等606亩受污染情况进行处理,为农户索赔经济损失8.99万元;个旧市发生农业污染受害面积1250亩,市农环站处理污染事故12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7万元;石屏农环站对宝秀镇焙磷化工有限公司、期西底铅锌矿选厂造成农户鱼塘和水稻受污染事故进行处理,为农户索赔经济损失20多万元;弥勒农环站对县磷肥厂污染农户葡萄、蔬菜87.8亩进行调处,为农户索赔经济1.2万元。随着农业环保执法工作的展开,我州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生态农业建设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途径,我州在稳步抓好开远老燕子生态农业示范园、石屏罗色湾生态林建设的基础上,XX年全州共完成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1.8万亩,建立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7.36万亩。石屏龙武鑫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萝卜、屏边大源沟茶场的茶叶、建水天第公司的大洋葱、弥勒红地球葡萄有限责任公司的葡萄已通过省农业厅认证,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标识。开远农技推广中心的珍珠玉蕌头,建水和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小米辣、脐橙、酸甜石榴,弥勒金坤公司的葡萄等十多个单位已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并且已通过环境质量考察及环境质量评价;金平大唐公司的香蕉、建水和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脱毒洋芋、泸西汇利杜仲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的杜仲茶等已申报绿色食品质量认证,现已通过生产环境质量考察。弥勒的云南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白砂糖已通过绿色食品A级认证。

五、开展监测服务工作

根据农业环保工作职责,在加强对弥勒康和公司等生产的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管的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全州对蔬菜、水果、土壤等共取样品二千多个进行检测,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个旧市农环站与植保站共取蔬菜样品XX个,农药检出率为30%;开远市农环站采用有机磷速测法,对城区市场上的大白菜、青菜、黄瓜等蔬菜和水果共取样144个,其中农药残留检出的样品有124个,检出率多达86%。检测结果表明,我州农产品质量令人担忧,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迫在眉睫。

六、完成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调查任务

根据省环保局和省农业厅的安排布置,我州于今年2月至4月开展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调查工作。通过全州环保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通过调查全州共有生猪出栏305.7万头,生猪存栏214.5万头;大牲畜出栏9万头(匹),存栏88.6万头(匹);禽出笼705.3万只,存笼662.8万只。共有规模化养殖业65个;全州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为1421.4万吨,畜禽养殖污染为家庭散养产生,占总产量的99.45%。其中含悬浮物130万吨,BoD532.01万吨,N7.92万吨,P3.25万吨。基本查清全州养殖业的分布情况和粪尿等畜禽废物的利用程度、排放状况,为下步因地制宜,有的放失地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00四年工作计划

根据全国农业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提出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报告,结合红河州农业环保工作实际,提出明年农业环保工作计划。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以标准制订、检验检测、质量认证和标准化生产示范为基础,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储运、市场准入的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监控的体系。

建设重点:抓住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落实及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健全认可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

1、农业标准体系。贯彻执行农业部颁布的有关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投入品技术标准。

2、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按照区域布局和分类、分级建设的原,重点建?quot;农业部农产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红河州工作站"和蒙自、建水两个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

3、农产品认证体系。红河州绿色食品发展办公室负责全州农产品质量认证和申报工作,至少完成1个绿色食品和5个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和申报工作。

4、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抓好建水洋葱、脐橙、酸甜石榴,石屏白萝卜、柑桔、大杨梅,弥勒葡萄、优质米,蒙自甜石榴,金平香蕉,泸西高原梨,元阳、绿春、屏边的茶叶等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

二、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由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农业环境污染预防与控制等系统组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设重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重点实施生态民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农业生物资源安全保护与利用工程等,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文明。

1、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重点在个旧、开远、蒙自、屏边、元阳、石屏、绿春、红河等生态脆弱地区以户为单元,实施户用沼气及其配设施建设,在全州范围内实施规模化养殖场(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农业生物资源安全保护与利用工作。建设屏边水蕨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开远外来有害生物治理示范基地;建设弥勒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控站。

3、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重点建设个旧、蒙自、开远、石屏、泸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石屏、开远、弥勒、河口、元阳等生态农业示范户工程。

篇6: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2015年,博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中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自治州党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等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要求,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基础,以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核心,坚持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发展,努力提升农业科技集成创新、指导服务、推广应用与和谐发展的能力,为推进博州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农机标准化作业、平衡施肥、良种选用、种子包衣、精量播种、节水灌溉、化除化控、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采收等农业技术有机集成整合,力争2015年博州主要农作物实现:

棉花:单产146公斤,较上年增产1公斤。完成亩产18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推广30万亩;亩产2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推广10万亩。

甜菜:单产4238公斤,较上年增产100公斤。完成亩产60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推广1万亩。

小麦:单产365公斤,较上年增产44公斤。完成亩产45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6万亩, 亩产50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3万亩。

玉米:单产975公斤,较上年增产10公斤。完成吨粮田30万亩以上。

二、坚持农业实用技术的集成整合创新,实现高产高效与资 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发展。

通过推进农艺农机先进实用技术有机集成整合,促进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相协调;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集成创新结合、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相结合,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

积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生产模式,完善农艺农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为土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提供技术支撑。突出抓好棉花、玉米、甜菜等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配套品种的示范、推广,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促进农民增收。重点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100万亩,实现机收50万亩。推广甜菜机械化收获配套技术占播种面积的70%以上;进一步完善玉米机械作业配套农艺技术模式。

(二)加快推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还田100万亩,提升土壤有机质和耕地质量;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80万亩,推广应用配方肥60万亩,同时,鼓励支持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微肥等,优化施肥结构;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工作,修订完善重大病虫防控应急预案,做好《农作物病虫情报》、《农作物病虫动态》、《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等编发,逐步实现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数据的标准化采2 集、网络化传输、自动化管理、图形化处理和可视化发布,显著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加快病虫防控由分散防治方式向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转变,推广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120万亩;推广农业防治及生物和低残留农药使用,开展低残留农药试验、示范10项次;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要求,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及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调查、监控。进一步提升有害生物监控、预警、防控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大力推广高标准农膜使用和残膜回收试点工作;继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行动,重点在博乐以西粮食产区,推广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模式15万亩。

(三)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的社会需求。

按照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生态农业要求,结合制定发布的“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规程”等绿色标准,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及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田等途径,指导农民应用农业标准化技术,重点是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肥料调节剂等投入品,严格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结合新出台的《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和《棉花细绒棉皮辊加工》标准,引导良种企业和农户选育、种植符合新标准的棉花品种,最大限度保护棉农利益;在设施农业生产上,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力争实现100座温室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四)加快推进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先进适 3 用技术的到位率和转化利用率。

扎实开展好基层基础服务,继续开展农业技术普及型推广服务,实现农业技术进村到田;努力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点对点的科技帮扶,争取把贫困户培育成科技示范户;积极开展企农对接,实现利益双赢的运行机制,鼓励支持农业技术人员与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等合作,实现技物结合,有偿服务,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到位率,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五)加快推进粮棉油等大宗作物“三个一千万”高产创建活动。

整合州县乡村农业科技资源,深化和拓展行政、技术、农户“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模式,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挥好高产创建田的典型示范作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继续完善巩固高产攻关点,强化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缩短高产田与常规田的单产差距,实现我州农作物均衡高产。

(六)加强新技术的研究示范,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设施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这个目标,重点抓好新品种引进、穴盘育苗、嫁接、设施小环境调节、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等技术的集成配套。做好设施农业技术指导,全年开展巡回技术指导4次、培训3次,指导集中育苗示范棚10座。

做好特色作物生产技术服务,继续探索研究马铃薯、酱用番茄、蓖麻等优势明显的特色作物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完善优化特色作物种植模式,加快推进特色作物种植,进一步培育4 农业发展新亮点。

做好高新技术的研究储备。依托项目实施,重点做好降解膜、新型农药、棉花打顶剂、新型肥料(农作物秸秆腐熟剂)等的试验、示范15项次。

积极争取自治区农业厅、自治州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认真做好博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工作,继续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点、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及农业气象观测点等,积极协调争取有实力、愿合作的农业企业投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多措并举,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到位和科技成果转化。㈠ 创新服务方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中央提出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形式,鼓励技术人员与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等合作,实现技物结合;继续加强小麦、甜菜、棉花、玉米、设施农业、特色作物等各专家巡回指导服务组的建设,构建“专家组+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构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乡、农技人员包村到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机制;继续完善技术人员下乡蹲点双向选择服务机制,加强技术人员的双重管理服务,转变作风,提高服务效率。

㈡ 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科技文化素质

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力度,通过集市贸易日宣 5 传、科技之冬、下乡支农点对点服务等,加强对全州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农民、农资经销商的培训,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普及型培训班200期,培训人数10000人次。围绕博州种植业结构调整实际,进一步完善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模式、各类农作物各阶段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病虫害综合防治建议等,及时印发宣传到两县一市各乡镇场,有效指导农业生产。

㈢ 优化信息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加强传统传播手段与现代传播手段的结合,充分利用12582农信通手机短信把农业气象灾害、病虫情报预测等时效性强的农业科技信息及时向农民发布;做好2272000专家热线服务工作,快捷服务三农;利用现有电视节目采集系统,制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控、节水灌溉等视频宣传题材,及时通过电视台农业节目播放;发挥农业技术网站优势,发布解答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的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㈣ 强化部门协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积极与州内外种子、农机、水利、气象及兵团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院所等部门开展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互通信息,互补优势。充分利用对口援建和博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平台,加强与疆内外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㈤ 实施科技项目,提升科技水平

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研究、储备、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发挥项目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应有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2015年计划实施州本级财政支农项目8项,农企合作项目3项,与自治区农科院合作项目1项、自治区农业厅合作项目2项、科技厅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特培项目、创新人才培养项目6项。通过项目实施,开展各项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进一步推广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病虫绿色防控、全程调控等十大主推技术,研究吃透国家、自治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各项政策和投资方向,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地采取水肥控、人控和化控的综合调控技术达80%以上。同时,积极储备、研究项目,并上报争取支持,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自身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一)按照事业单位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服务职能 对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分类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要求,做好本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加强人员岗位管理,实施职称竞聘上岗,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择优聘用,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强化完善公益性服务职能。

(二)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继续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回头看”和整改落实工作,继续转变做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继续做好“访惠聚”活动,做好与住点村队和共建设区的联系沟通和共同发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共促双赢;加强机制创新提升推 7 广服务工作效能。完善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调动农业技术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贡献率,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保障服务,为开展技术服务提供精神动力 认真做好党建、精神文明、综治、档案、保密、计生、工会、妇委会、团委等各项工作,为开展技术服务提供精神动力。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农技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和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基层,增进民族团结,坚定发展信心,建设美好博州。

篇7: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及应急监测的响应

1.1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个地区的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 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1.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的原则

市 (州) 环境监测站作为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专业监测机构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响应工作中首先以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要务,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障公众健康,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行动上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 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一旦出现重大事故, 确保能够迅速、快捷、有效进行应急响应, 市 (州) 级监测站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 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 提高有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 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 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做到应急监测的科学化、规范化。

1.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

接到突发性环境事故报告后, 马上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名称、受污染对象、污染程度等信息, 报告同级环保部门应急领导办公室, 同时报告政府有关领导和报告应急领导组, 组成现场指挥组。指令各应急小组, 携带环境应急监测设备、通讯设备和取证设备迅速到达事故现场, 现场调查确定污染物性质、种类、数量, 气象条件 (风向、风速) , 人口分布, 已污染范围和污染趋势, 提出事故初步控制处理意见。应急监测小组进行现场监测布点, 划定污染区域和影响区域, 根据污染程度, 发布污染警报。参考专家意见, 提出污染控制、处置方案, 有效削减污染物防止扩散。跟踪污染控制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采取进一步措施消除污染, 密切关注污染动态, 将消减情况继续报告, 直至污染消失。协助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 编写监测汇总报告。

2应急监测的要求和工作程序

2.1应急监测的要求

突发性环境危害 (污染) 事件应急监测是市 (州) 环境监测站在应急工作中的法定职责, 在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人员在事故可能影响的区域, 按照监测技术规范, 在第一时间快速响应, 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 对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影响范围进行监测, 分析变化趋势及可能的危害, 获得准确、可靠、系统、完整的数据, 并将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报送现场应急指挥部和上级环境监测站, 确保应急监测效能的充分发挥, 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2应急监测的工作程序

应急监测的工作程序是:接报、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监测领导小组, 制定应急监测方案, 开展应急监测、提交监测报告、应急终止。

3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

市 (州) 环境监测站在制定环境突发事故监测方案时, 应遵循现场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 应急监测技术的先进性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的原则。应急方案应包括确定监测项目、监测范围, 布设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现场采样、现场与实验室分析、监测过程质量控制、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监测过程总结等内容, 环境要素优先顺序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根据应急处置情况适时调整应急监测方案。

3.1应急监测项目的确定

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控制和处置中的首要和关键是监测项目的确定。对于已知固定污染源, 可以从企业的应急预案中获得各种污染物的信息, 如原料、中间体、产品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质来确定监测项目;对已知流动源污染, 可从移动载体泄露中获得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来确定监测项目;对于未知源污染, 监测项目的确定可以根据事故现场特征, 结合事故周边的社会、人文、地理及可能产生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监测项目。

3.2监测范围的确定

根据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特征、泄露量、泄露方式、迁移和转化规律、传播载体、气象、地形等条件确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范围。采样点的设置一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点为中心或源头, 结合气象水文等地形条件, 在扩散方向合理布点, 重点考虑环境敏感点、生态脆弱点、饮用水水源地和社会关注点, 另外, 还应布设环境背景参照点, 对尚未污染到的区域布设控制点位, 用于对污染带移动过程形成动态监控。

3.3监测频次的确定

根据污染状况、不同的环境区域功能和事故发生地的污染实际情况争取最短时间内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短, 采样的频次越高, 如果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有衍生影响, 则采样频次应根据水文和气象条件变化与迁移状况, 增加样品随时空变化的代表性。

3.4应急监测仪器的筛选

应急监测仪器首先要保证应急仪器监测要快, 因此优先考虑便携、快速、直读的现场仪器, 同时要求应急监测仪器具有“市场准入证”, 通过技术监督部门鉴定或国家环保部批准认可。考虑到在整个污染事故发生过程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较大, 应急监测仪器的检出浓度范围应该较宽, 以满足整个事故监测过程。

4应急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应急监测质量控制就是要求在应急监测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以达到监测质量的要求。

4.1应急响应的质量控制

在接到应急监测指令后, 应急小组成员以最短的时间赶到事故现场, 在出发过程中, 通过电话询问、系统查询等方法, 尽可能的获取现场各种信息, 同时做好监测的准备工作。这一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在安全的基础上突出“快”, 同时为监测工作创造一个适合的工作环境, 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4.2采样和现场监测的质量保证

采样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 能切实掌握环境污染事故布点采样技术, 熟知采样器械的使用和样品的采集 (富集) 、固定、保存、运输条件。采样仪器和用于应急监测的便携式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检定, 并保证在校准周期内使用, 定期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 确保采样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等应按照规定的保存要求进行保管, 并定期进行性能检查, 仪器设备在离开实验室时要做必要的检查。

到达现场与现场指挥部进行沟通后, 按照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 应急现场监测点位布设主要包括分布在事故现场污染物排放点及附近扩散的污染监控点, 可能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饮用水水源地、农田、农业灌溉区、渔业居民区等事故影响敏感点, 未受污染影响的对照点。监测频次可先密后疏, 随着事故的稳定, 可适当减少频次。在污染事故监测过程中, 对现场采集样品要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实验室应优先进行分析。

4.3应急监测的项目、分析方法、评价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由于发生的突然性, 形式的多样性、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应急监测项目往往一时难以确定, 应通过多种途径尽快确定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为迅速查明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种类 (名称) 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 在已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实验室现有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鉴别、确认。实验室在评价中优先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行业标准, 如果还不能满足要求时, 也可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和仪器条件选用其他适宜的方法, 如ISO、美国EPA、日本JIS等国外的分析方法。

4.4数据处理和评价

在应急事故现场通过监测获得数据后, 应第一时间报告现场指挥部, 并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置措施建议。通过进一步监测后, 依据监测数据初步判断污染程度、范围, 并出具监测报告。

经过跟踪监测, 根据监测数据提出污染已经消除建议, 并出具应急监测总报告。在应急监测过程中, 质量保证人员应快速对每一批应急监测数据完成校核、审核和汇总工作, 所有的应急监测报告都要内容全面、信息完整, 实行三级审核。

5应急监测报告的要求

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应本着及时、快速报送的原则, 以电话、传真、监测快报等形式立刻上报给现场指挥部、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除报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及上一级环境监测站外, 同时还应上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6应急监测的终止和后评价

事件现场已经得到控制, 污染物的浓度已经降落到规定的限值内, 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消除, 事件现场的专业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由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或由事件单位提出, 经现场指挥部批准终止。

应急监测终止后, 还应继续做好环境监测, 对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 提出对遭受生态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对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价。

总之, 市 (州) 环境监测站作为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专业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到有备才能无患, 做好应急监测预案, 做好应急监测技术储备, 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才能确保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快捷、有效进行应急响应, 才能为环保主管部门和应急指挥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中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HJ589-2010,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S].

[2]何长顺, 秦普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手册[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回采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下一篇:项目拓展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