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心得

2024-04-30

《安妮日记》读后心得(精选6篇)

篇1:《安妮日记》读后心得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的心。

——题记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和依然存在的消息……”美丽的音乐、美丽的时代、美丽的季节,岁月领着一个美丽的女孩进入我的生活,她的名字叫安妮。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是她乐观向上,不惧困难,让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也许,历史的教训要由千千万万条性命来换取,安妮最终也成为其中的牺牲品。我不去想象她和姐姐在集中营中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因为那会使人心碎。我只提醒着自己:安妮的生命止于青春,而她的生命却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穿过时空丰富我的心灵。在生命的路上,我比她走得远。但在以后的路上,我的脚步将添加另一鲜活生命的重量,留在时间上的脚印也将更深。

安妮曾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没有我。”日记带着她化为一只和平的飞鸟,飞翔在历史的天空,而我也寻见了“天空的翅膀”,听见了鸟飞的声音……

篇2:《安妮日记》读后心得

——暑假读书有感

西方文明发源于希腊,这一点似乎已经是个公认的事实。想要了解西方文明,我们就必须从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开始说起。

大概很多人都经过《圣斗士星矢》的熏陶,知道有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冥神哈德斯,但其实在希腊神话中,他们,已是第三代神,在他们之前,还有着第一和第二代神系。

1、混沌之神 卡厄斯

希腊神话中最早的神,名字叫卡厄斯。

希腊人认为,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卡厄斯似乎并没有性别的区分,有人称TA为宙斯的曾祖母,但也有人用“他”来形容卡厄斯。对于卡厄斯,我们可以理解它像哥斯拉一样,巨大,而且雌雄同体。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人们认为,卡厄斯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生出了他的子嗣。

2、大地之母 盖亚

盖亚可以算是希腊神话中有意识的第一位神灵了——之前的混沌之神卡厄斯,并没有意识。虽然盖亚的意识往往是以复仇为主,例如泰坦巨人围攻奥林匹斯山这一幕,便是她的授意。而她所生的孩子,除了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和其他十二位泰坦神外,她的宝贝女儿厄喀德那(蛇尾女身)和宝贝儿子提丰(百首巨龙)两口子,则几乎成为希腊神话里所有怪物的父母。此外,她的另一些比较有名的泰坦族的孩子们,比如扛着天空的阿特拉斯,喜欢跟人角斗只要不离开地面就无限复活的安泰等。也许在艰难生存在自然界的古希腊人看来,代表大地的盖亚,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无数灾难如地震、火山爆发的源头。可以说,盖亚,几乎贯穿了希腊神话与传说的大部分时空,有太多的故事由她而起。

3、天空之神 乌拉诺斯

乌拉诺斯是由大地之母盖亚身体中轻清的物质上升形成的,是天空。

但是在希腊神话中,乌拉诺斯却有个致命的缺陷。他太过于迷恋自己的权力与强大,他不仅压服了大地之母盖亚,更为了防止他们的孩子比他更强大而把他们锁在地母盖亚的体内。为此,盖亚非常的生气,便让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克罗诺斯,推翻了乌拉诺斯的统治,建立起第二代的神系。

而从乌拉诺之后的希腊神话里,就再没有“有意识”的记录了,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这场推翻前代统治者的氏族社会的改朝换代战争中,上一代的统治者,被“肉体毁灭”了。而乌拉诺斯被杀时流出的精血,便生出了巨人族、白橡树仙女和复仇三女神:阿勒克托(不安)、墨盖拉(忌恨)和提西福涅(报复)。

乌拉诺斯这个名字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还被用在天文学上,那就是“天王星”。

4、地狱深渊 塔尔塔罗斯

塔尔塔罗斯,一说是由卡厄斯在产生出地母盖亚后又生出的神祗,不过从希腊神话中看,塔尔塔洛斯并没有“意识行为”的记录。唯一能勉强算的一次,是和地母盖亚生出了他们的宝贝儿子,万恶之源的魔头提丰——但我认为,塔尔塔洛斯还是理解为地狱的本体比较好,他本身是个无意识的存在,只是位于大地之下的一个黑暗恐怖的所在。

塔尔塔洛斯的居民,除了老百姓以外,还关押着被放逐的神祗、巨人以及各种妖魔鬼怪。而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和地母盖亚生下的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也在出生的时候,因为乌拉诺斯看着模样实在是不能见人而关押在那里,后来被宙斯关上门放出来,对抗自己父亲克罗诺斯的复辟。另外还有些其他希腊神话或历史上有名的人,比方说整日推石头上山的那位西西弗斯,因为泄漏了国家机密,哦不,是泄漏了宙斯的秘密,结果被罚在地狱里每日推石头上山,第二天石头又会落回山底,于是每日循环不息„„还有追求天后赫拉的伊克西翁,跟赫拉生下半人马怪物的那位,后来也被关押在塔尔塔洛斯永世受罚。

希腊神话里的地狱塔尔塔洛斯,按照《荷马史诗》的说法,是位于地底的深处,大地的最西方,有些略具善性的亡灵在那里从事着跟生前一样的工作,不受惩罚,而另一些有罪的,则要永世受罚。

此外,关于塔尔塔洛斯,还有个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叹息之墙,希腊神话里,确实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是极乐净土和冥界的分界点,在冥界的幽魂,只能在此发出一声叹息,而无法穿越这道墙前往极乐世界。

5、黑暗之神 厄瑞玻斯

厄瑞玻斯是希腊神话里黑暗的化身,他和他的妹妹黑夜女神尼克斯生下三位神祗:太空之神埃忒耳、白昼之神赫莫拉和冥界阿凯伦河的渡神卡隆。

希腊神话里,人死去后,先要穿越厄瑞玻斯的黑暗来到冥土。厄瑞玻斯是地母盖亚与地狱深渊塔尔塔罗斯之间的神灵,也就是说,厄瑞玻斯实际上代表了地狱上方无尽的黑暗。

6、黑夜女神 尼克斯

希腊神话中,黑夜女神尼克斯是在黑暗之神厄瑞玻斯诞生后在地母盖亚之上诞生的,是黑夜的化身。她和他的孪生哥哥厄瑞玻斯生下上面提到的三位神祗外,还独自孕育了一大批神灵,她的子女中一部分成为天神,另一部分则成为了冥神。

在希腊神话里,尼克斯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身穿黑衣的女人,她所居住的地方是黑云笼罩的冥界一隅,每当晚星赫斯珀洛斯出现时,她便离开冥界,驾驶着战车飞上天空,用夜幕笼罩大地。

7、爱欲之神:厄洛斯

厄洛斯诞生在卡厄斯生出黑暗之神和黑夜女神之后。他是爱欲和生育的化身。是他促生了诸神的生育相爱,他,便是一切爱欲的化身。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战神阿瑞斯和美神阿芙罗狄蒂的私生子厄洛斯,也就罗马神话里的丘比特并不是一个神。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两个神祗已经很难区分,不过从古希腊的文献来看,厄洛斯更多的是出现在同性间的爱恋之中,而丘比特则只出现在男女间的爱情中。

好了,希腊的神祗我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的神话故事——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唐圣僧唐三藏与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是由真实的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改编而来的,加上了作者自己的想象,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宗教色彩。

《西游记》主要刻画了孙悟空这个不畏艰险,勇敢大胆,具有反抗与斗争精神的英雄形象。他一路上斩妖降怪,保护唐僧,最终成为了斗战胜佛。尽管他也曾经大闹天宫,滥杀无辜,做出了许多看似错误的事情。但细细想来,这些错误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正是玉帝的昏庸无能,只封给他“弼马温”的职务,才激怒了悟空,酿成了大闹天宫的悲剧。如果当初天庭重用他,而不是一味的糊弄他,说不定就早已没有了以后的故事。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讽刺了当时制度的腐朽,君王的昏庸。也正是因为唐僧的肉眼难辨真相,才使得悟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打死了妖精变的姑娘,老妇和老翁。唐僧大怒,将悟空驱逐出队。然而悟空却不计前嫌,在唐僧的下一难中回来保护他,足以见他的正直的品格。

悟空这个形象的刻画,其实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的寄托。他斩妖诛怪,为民除害的正义行动,以及上天下地,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正符合劳动人民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民渴望征服大自然的理想。相比之下,猪八戒的形象则差远了:他相貌丑陋,好吃懒惰,贪玩贪睡;即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却也总忘不了高老庄的媳妇,时不时的打打退堂鼓;他还不分敌我,在金角大王那一回中公然向妖怪报信,在白骨精的那一集中,教唆唐僧将行者逐走„„尽管

他有一身的缺点,但他也老实憨厚,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然而关于唐僧的刻画则要少一些了,只是通过妖怪到来时,“魂飞魄散”“吓得跌下马来”等描写来表现其懦弱的性格。沙僧的描写就更少了,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唐僧和沙僧刻画的缺陷,不得不说是《西游记》的一大遗憾。

作者对于人物性格的安排,也是颇有意义:通过描写猪八戒的时时退缩,来突出行者的坚持到底;用唐僧的懦弱,来突出行者的大胆与斗争精神。

本书的批判效果尤为强烈。例如,描写妖精与佛、道之间的关系:黑松林的黄袍怪诗天上的“奎木狼”下界;金角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山大怪和二怪是文殊、普贤二菩萨的青狮,白象,三怪大鹏竟是如来的亲戚„„对于这样的妖怪,每当行者要将其打死的时候,它们的主人都会过来“收伏”它们,其实却是为了保护它们不受伤害。例如赛太岁原是观音的金毛犼,它下界大闹朱紫国,观音却说这是为他们消灾„„这等描写都尖利地讽刺了昏暗的封建社会中当官的与**的勾结一气,迫害人们的社会现象。面对这样的现实,吴承恩只能把愤怒与不满寄托在了描写的人物之中。用孙悟空来扮演着社会的正义之士,用猪八戒代表着小人形象,用唐僧表现一个“脓包”的官员,用沙僧刻画一个老实本分,埋头苦干的人。通过它们西天取经路上的种种遭遇,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官员的丑恶嘴脸,赞美了正义之士,辛辣的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混乱。美中不足的是,西游记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而是幻想能通过改革,维护封建统治,创立一个美好强盛的明朝。

不可否认的是,《西游记》的确存在一些缺憾,例如每一回的开头,都会介绍唐僧一行四人来到了一个山里或树林里,然后描写环境的阴森,写唐僧从马上吓得跌了下来,写行者安慰说不要害怕,有我们在,然后唐僧才再次上马,文章才切入主题。这不免显得十分啰嗦和重复。

然而我们应该汲取《西游记》优秀的部分,学习作者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学习悟空的斗争精神;学习唐僧的一心向善;学习猪悟能的老实憨厚,学习沙悟净的脚踏实地,向着理想的彼岸进发。

突然,心中仿佛有所触动,想到了孔夫子《论语》,想起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读完这本书,心生感叹: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小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现在,于丹老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与圣贤之间的距离。于丹老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她的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1、为人之道。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老师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

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2、处世之道。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书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于丹老师说: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3、交友之道。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老师在书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这本书,《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4、理想之道。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

5、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老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这本书,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回味完孔子,便看见了电脑旁的《飞鸟集》,突然间就笑了,是啊,泰戈尔,不同于村上春树那阳光中带着忧伤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有别于张爱玲华丽中透出凄凉沧桑的老式爱情。泰戈尔的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清新,仿佛无人踏足的自然荒野上的空气,在铺天盖地的明媚阳光下,为我们打开一扇面朝天堂的窗……

《飞鸟集》由105段诗歌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却在冥冥中,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什么东西。而在这些集灵感与思索为一身的精悍短诗中,泰戈尔更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多个身份——他时而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为母亲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时而是一名四海为家的探险家,向着高山大海发出感叹;时而是一位热恋中的青年,因心爱的姑娘而讴歌爱

情;时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朽,独自在回忆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时他只是一个无名的过客,为世间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然后微笑着安静离开。

除去泰戈尔清新自然的文笔,在《飞鸟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读者。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

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这就是泰戈尔,这就是《飞鸟集》。或许,对于人类的文明史来讲,《飞鸟集》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然而,我却只想说,它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清新,在如今繁忙拥挤的都市里,用它蕴涵的广阔无边的自然荒野,为我们开创另一个天堂。

泰戈尔的吟诵还在耳畔,眼前却浮现出二战时犹太小姑娘——安妮 弗兰克的身影。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篇3:《安妮日记》读后心得

一、善良者的成长烦恼

二战期间曾经有无数的人为躲避法西斯的屠杀躲进地下室或阁楼, 一躲就是多年。安妮一家也是这样, 为了躲避战乱躲进阁楼两年多, 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进入阁楼的那天起他们不能走动不能说话, 甚至上厕所都成问题, 安妮这个花季少女虽然深处恶劣的环境中却坚持着写作的梦想, 将亲身经历写进日记。在此期间, 安妮的成长充满了烦恼, 这种烦恼不仅仅来自于孤独, 也来自于家人、朋友。虽然这群人每天都有磕磕绊绊也有热闹的氛围, 但安妮却甚感孤独。就好像在文章中安妮说的那样:但我还是要告诉你最近我开始觉得很孤独。我被巨大的空虚包围着……现在我不是想着让人郁闷的事就是想着自己的郁闷。这句话中的一个但字已经直观地描述了安妮内心中世界的迷茫和疑惑, 而随后写道:我真想请求上帝给我换一副天性, 这样我就不会让所有的人失望了……我努力想一笑了之, 因为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烦恼。由此通过安妮的话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伴随着孤独不断成长起来的, 因此你们也要像安妮一样勇敢去面对一切。”

二、善良者的成长恐惧

法西斯的侵略横扫欧洲, 迅速占领了荷兰, 安妮一家躲在公司的办公阁楼里。这期间, 社会陷入绝望与恐慌之中。但安妮这个心思敏锐、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女孩却写下了对生活的期待和感悟。

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安妮虽深在密室之中, 但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却一直注视外面, 也许现在还活着, 但谁也不能保证几分钟后结果怎样, 生与死的距离就是这么地近。死亡的恐惧一直让安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战争结束后, 吉斯将这本日记交给安妮父亲, 让父亲读懂了女儿的内心。如今《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 成为了在《圣经》之后阅读量最多的书籍。而吉斯的回忆录《怀念安妮》也重新让世界认识了安妮。

“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 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读到这我积极引导学生探讨安妮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内心关注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实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 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战争能摧毁一切, 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三、善良者的成长动力

安妮每天都在认真地记录着囚禁岁月中的痛苦与艰辛, 但安妮始终没有忘记乐趣与幻想, 面对艰难的处境, 安妮知道愁眉苦脸没有丝毫用处。因此, 安妮说将密室变成愁苦的密室不是最终目的。这种乐观的精神来自安妮的童真与天性, 也来源自少女对事物的好奇以及生命中彰显的饱满的激情。安妮虽然身处于绝境之中, 但绝境也让安妮迸发出了无限的张力, 让其更富有活力。在绝望中, 安妮充满了希望。在安妮看来自己至少比那些在密室外遭受迫害的人幸运。至少能在困境中畅想着心中所期待的未来, 在困境中安妮能欢笑着穿上新鞋新衣裳, 在困境中安妮始终保持着性本善的高贵信仰, 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安妮乐观的信仰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最终战胜了恐惧与孤独, 造就了一颗坚强的、永恒的、纯真的心。

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 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认识思考提高到了社会层次, 开始思考男女平等问题。但是, 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 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 仍能继续活着。”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 因为它控诉战争与丑恶, 宣扬和平与友善, 因为她用真挚的文笔, 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篇4:我与《安妮日记》

时光荏苒,当年曾向安妮·弗兰克一家伸出援手、在其藏身岁月中坚持接济他们的米耶普·吉斯(安妮父亲的秘书),如今也已是高龄96的白发老妇。今年的6月7日,美国的安妮·弗兰克中心在曼哈顿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演出活动,以此纪念这位早逝的犹太少女的75岁诞辰。而吉斯亦接受了该中心执行董事伊丽莎白·费里克为《人物》杂志而做的专访,与之谈起了她的朋友安妮·弗兰克在那段非常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1941年,12岁的安妮应邀参加吉斯的婚礼,而当时纳粹的铁蹄已踏上了荷兰的土地。

“我结婚的那天安妮身穿公主裙,头戴相宜的帽子,看上去非常漂亮。她一头乌油油的秀发光泽亮丽,一看便知她为此颇费了一番心血。我们很快便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中并暂时忘却了烦扰着我们的忧虑与不安。说实在的,我们中没有人真的相信事情会变得像后面那么糟。”吉斯如是回忆道。

1942年,安妮16岁的姐姐玛各被强令前往纳粹的劳动集中营,弗兰克一家被迫匆忙搬进父亲奥托工作之地的密室。在那里,吉斯已经为他们打点好了一切。

“恐惧与不安在他们的住所内蔓延开来,然而人人都尽可能对此避而不谈。为了给他们准备些生活必需品,我和汉克(吉斯的丈夫)还曾尝试着以雨衣为掩护,将成堆成堆的衣服和鞋子运往密室。第二天清早,我骑车来到弗兰克家的公寓,看到小安妮还穿着一身睡衣,站在那儿,睁大着眼睛,惊奇地面对着她人生中的重大变化。那天正好下雨,于我们而言却是有利的时机。我和玛各两人以平稳的速度蹬着自行车以防怀疑。当我们终于到达‘办公室’ 时,玛各因她眼前的景象而变得目瞪口呆。我于是领着她爬上了阶梯。”

在那些后来探访密室的日子里,吉斯常常与安妮促膝谈心。在吉斯的眼里,安妮的身上富有年轻人的特征——迅速成长、走向成熟。

安妮的身形之变化可谓是突飞猛进,没过多久她的鞋子就已不合穿了。有一天,吉斯偶然发现了一双虽是二手的却保养得不错的红色高跟女式无带浅口轻便鞋。吉斯把它们送给了安妮,后者对此表现出了掩饰不住的极大的兴奋。安妮正在迅速地长成一名年轻的女子,然而她却被迫藏身于这小小的密室之中,满怀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忧虑与烦恼。除却战争,她也渴望能够与人谈论服装与时尚——和大多数的女孩子一样,她深深地喜爱着这些富有诱惑力的东西。吉斯是这样评价安妮的:“我相信安妮从不放弃希望,尽管她一直在忧虑。她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并且始终渴求着自由。”

显然,由于告密者提供的情报,1944年8月4日,纳粹军人包围了他们藏身的楼房,并将他们全部搜捕。

每当回忆起这可怕的一幕,吉斯仍心有余悸:“那一天我进城去代他们一家购物,我答应安妮我会尽快回来并和她好好谈一谈。11点钟左右时一个男人闯了进来。他手里攥着一把左轮手枪,并指向了我和我的合作伙伴们。我们全都吓呆了,身子动弹不得。我听到过道里传来了一个德国士兵尖锐的声音,他不停地咆哮和咒骂着,不断有可怕的字眼从他嘴里蹦出。我被他冠上了‘背叛者’的罪名。我还没有弄清楚我的朋友们出了什么事,就听见他们的脚步声沿着走廊和木制楼梯逐渐逼近。我只能用‘垂头丧气’这四个字来形容他们当时的表情。”

尽管不知道德国兵们是否会返回,米耶普和她的丈夫及其伙伴们还是走进了那间惨遭洗劫的密室。

“在一片狼藉之中我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安妮的那本扎着桔红色布条的日记本。我知道对她而言这本日记本有多么珍贵。我让一位伙伴帮我拾起安妮所有的文稿,但我们非常害怕纳粹军官会回来抓我们。后来我把日记本藏到了我书桌的抽屉里。我从未受好奇心的引诱而试图翻看它,因为我明白它是属于安妮个人的秘密。我相信安妮一定会回来,到时我将把它归还给她。”

不幸的是,吉斯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能见过安妮;然而战后已是一名母亲的她却于欧洲胜利日后的一个月在她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奥托·弗兰克——安妮的父亲。

篇5:《安妮日记》读后感

许多人都会有写日记的习惯,但这些日记都只是记录着每天平凡而快乐的生活,都是千篇 一律。但是安妮的日记却不一样,这本日记记录着每天都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犹太小女孩儿的生活。在这本日记中,她自然、透明地分析这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她表现出了一种从容和淡定。她的日记十分坦率,她会把许多问题握在手中,自己慢慢反复掂量,所以仅仅一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得很遥远,并且用日记将自己的成长丰富地表现出来。

安妮是一个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她们一家就流亡到了荷兰。“二战”以后,德国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全家躲进了父亲公司大楼的几间密室里。他们在密室里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每天都有人工作。安妮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情况下成长起来,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密室里有两户人家和一位牙医,他们全都是犹太人,他们从此整天提心吊胆,轻言慎行。这种日子对于安妮来说比白天逼她上床都要难,更何况还要将本来各自生活的两家人扯到一起,日子就更难过了。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安妮是个天生的作家。她可以生动的勾勒出几间无趣的房间,表现出夜里几小时的恐怖,和房间里的氛围,这些描绘都透露出她的从容和天性的活泼。她还跟我们分享了她聪明的父亲,没有耐心的母亲和善良的姐姐等在密室里的人,她把他们都看得很清楚,并且总是带着成年人的公正。她的日记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装腔作势,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安妮走的不远,她只活了十五年多,并且是在16岁生日的不久前才去世的。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女孩儿将快乐、耐心、真诚播种在了自己身上,并且幸福地微笑着。我深深的体会到她说的:“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篇6:《安妮日记》读后感

读过了《安妮的日记》看到了中国这个小女孩的愿望就是发展成为我们一个需要记者作家。

我想会有很多孩子喜欢安妮,作为法西斯疯狂咆哮的,笑着说,“我相信善良。”安妮永远不会忘记的赤裸的身体被剃了头空洞的眼神,永远......

希望通过类似的悲剧再也不是不要发生了。祈求世界和平

上一篇:2018鲁教版初中语文目录(含人教版对比)下一篇:小奶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