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峪三中校本培训计划

2024-04-12

文峪三中校本培训计划(通用4篇)

篇1:文峪三中校本培训计划

文峪三中教师培训计划

一、现状分析

文峪三中现有教职员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专任教师30人,其中特岗教师3人,顶岗教师1人。30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24人,占教师总数80%,专科学历6人,占教师总数20%,高层次学历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

近几年来,文峪三中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而言比前几年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其他乡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教师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40岁以上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这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比较滞后;二是学生生源不足,导致教师编制过紧,教师多课头现象比较严重。;三是部分教师敬业精神,责任心不强。普遍存在老教师有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但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知识水平偏低。年轻教师有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水平较高,但比较浮燥,责任心不强;四是大部分教师在课余时间不注重自身学习,没有认真探讨和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六是多数教师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感观不到外面的教育形势;特别是45周岁以上教师不愿再进修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安于现状。

二、指导思想

以县教体局2014年春季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和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为抓手,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研读《给教师的建议》为依托,采取集中培训、外出短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不低于90学时的新一轮分类、分层、分岗培训,着力提高我校教师素质。

三、年度目标

-1―

1、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化“三业”

师德主题教育,人均自主学习不少于16学时。

2、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以上,督促40周岁以下教师进行高层

次学历进修学习。

3、专任教师校本自主研修不少于100学时。

4、新任班主任教师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业培训。

5、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国家级考核通过率达80%以上,县级考试合格率达100%。

6、完成新一轮国培任务合格80%以上

7、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参训率达100%,任期考核通过率达85%以上。

8、完成学校师德师风评估教师师德评优工作。

9、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完成90学时以上。

10、做好教师读书研修活动,做好学习笔记,完成校本研修任务。

11、继续研读《给教师建议》

四、重点工作及落实措施

(一)强化学校师德师风评估与教师师德评优工作

1、加强学习。

学习内容:

(1)《 给教师的建议》

(2)《三门峡市教师二十不准》

(3)《三门峡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4)《给教师的建议》

(5)各学科(段)课程标准和教材

(6)研读《教育时报》。

学习要求:

(1)各校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重点学习《二

十不准》和《实施意见》。人均记笔记不少于1000字。

(2)在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结合近年

来的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撰写个人分

析材料。分析材料主要包括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组织师德征文、师德演讲比赛、教师技能大赛、师德标兵评选

和召开师德报告会等活动,对广大教师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3、继续以开展创建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

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

模评优、绩效考核、教师资格定期登记认定和新教师聘用重要依据,引

导教师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形成师德教育

与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4、严肃查处各类师德师风违纪案件,对学生家长书面(电话)反

映的师德问题,一经调查属实,按相关规定处理,教师本人年度师德鉴

定和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

(二)、继续抓好“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实施工作,着力改变

教师的工作与学习方式

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国培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加

大网络培训的力度,探索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使教师全员培训、特岗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等都能利用网络培训优势,实现培训的校本化;二是督促鼓励教师购买笔记本电脑,实现教师工作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网络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扎实实施《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进一步加大教育技术能力(中级)的培训力度,使之尽快转化为教师的工作能力。

(三)、搭建书香舞台,展示读书成果

1、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知识竞赛,初赛采取笔试,学生全员参加,决赛采取口答的形式,根据初赛成绩按比例选取学生参加,决赛时将向全校学生展示,让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激励全体学生的读书热情。

2、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读书活动,教师全员参加,活动形式视情况而定,学校对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考核加分。

3、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团体展示与个人展示相结合,通过读书节活动,总结推广书香校园建设中的经验,查找不足,及时调整我校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4、举办“成语故事表演赛”“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配画展”手抄报等活动,把读书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让读书充满乐趣。

5、狠抓骨干教师培养与考核,切实提高其示范引领作用

重点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的教学质量纳入镇级督导范围,对质量连续处于全镇中下游水平且师德较差的骨干教师将在学校综合评估中作扣分处罚,并建议教体局取消骨干教师称号;二是对连续两次县级考核不合格,不在教学一线任教,完不成骨干带徒、教学引领的骨干教师取消骨干教师称号;三是全县统考(抽考)成绩位居镇中游水平的骨干教师建议参加县级培训班学习,促其转变观念、整改问题、制定发展规划、提升能力,切实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要带头掀起学习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和《管理周刊》新高潮,营造浓浓书香校园,引领学校教师人人读周刊、周周谈体会,月月搞论坛,让导刊、周刊中最鲜活的知识进入教师心田,指导自己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骨干教师在学习《课改导刊》和《管理周刊》的同时,要记好学习笔记。

(四)学好校本培训教材,做好学习笔记。

本学期,教体局为全县教师安排的学习教材是《给教师的建

议》。平时要求教师每周按时学习,及时做好笔记。教科室每月检查一次,通报教师学习情况。期末要求教师每人写出一份学习心得体会,上交教科室。

(五)、做好特岗教师培育与管理工作

本学期,我校特岗教师有5名。她们年轻有热情,但教学经验

不足。一是督促特岗教师经常听课学习和读书学习;二围绕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两大主题,开展对特岗教师的业务培训;三是切实抓好特岗教师的师徒结对活动,加大帮扶力度,严格捆绑奖惩,使特岗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篇2:文峪三中校本培训计划

陈槐茂

本次校本培训我从中体会到推进走班制教学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和高考新方案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分别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国家课程标准的理解、高校招生要求的解析、课程分类分层的设计、专职辅导教师的设立、学生职业兴趣、知识基础和学习潜力的测查,以及选课走班指导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对完善走班制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1],高考新方案为广大中学生设置了“选学选考”“一年多考”等考试机制,并在推行省级学业水平考试以分散学生的高考压力、尝试采取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部署[2][3][4]。

一、走班制教学及其实施的意义

“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和高校招生要求,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志向和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以及学校的师资和教室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选修最适合自己类型和层次的课程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其目的不仅要解决优秀学生“吃不饱”和后进学生“吃不消”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在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由于这种模式中的学科教室和教师是固定的,即同一个教师在同一间教室的不同时间段,讲授相同或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在不同的时段,需要走向不同的教室上课,所以大家形象地称之为“走班制”。[7] 从表面上看,走班制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因为高考新方案设置了学生自由“选课选考”和“一年多考”的机制。[2]。根据这个精神,各省市分别提出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归纳起来基本上属于“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人人必考科目,满分每科150分,其他学科允许‘6科选3科’或‘7科选3科’,每科先按比例定等级,再转换成每科满分100分计入高考总分”的模式。

二、走班制教学面临的一些挑战

走班制教学虽然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适应高考新方案的需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对着不少挑战。

首先,“因材施教”理念深受“因考施教”现状的冲击。

从目前一些地方的走班制教学试点情况看,“因考施教”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浙江省教育厅曾经专门发文,要求及时纠正部分普通中学存在的以下错误做法:“1.并开科目超过要求。高一年级每学期开设的学考科目超过8门,抢赶教学进度,严重加大学生课业负担。2.限制学生选择权。在高一年级结束时,强制要求学生确定所有3门选考科目,限制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或用所谓的‘选考套餐’限制学生选择范围。3.挤压选修课程课时。各年级每周选修课程课时比例少于20%,或用考试科目暗中替代,甚至搞‘阴阳课表’。4.考试前全面停课复习。在学考选考前,不执行既定的教学安排,全面停课,集中时间搞‘学考会战’。5.延长教学时间。增加课时,占用学生晚间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复习。诱导或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各类迎考学习。”可见,“因考施教”的问题不解决,一个适应时代发展方向好政策的实施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

其次,要求学生在高一年级就决定人生发展方向不太现实。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无论是自然科学类学科,还是社会科学类学科,他们还没有多少体验或了解,也很难说得出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门类,因此,高一入学不久就做出初步选择显然会有极大困难。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最不稳定的阶段,无论是其身体素质、知识结构、认知模式,还是其个性特征,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个时候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该如何选择。因此,在制度设计方面需要给学生一个尝试各种方案的机会。

最后,“选课走班”如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重视门类轻视层次”的课程设置方式,危害较大,影响较远。

按理,高考新方案给了师生选择的自由是件大好事,可是,由于“6选3”或“7选3”的组合太多,直接导致了学生不知如何选择、学校不知如何排课等系列问题。因此,选课走班的标准就值得特别关注。有的学校习惯于传统的大文大理思路,为了应对高考新方案,考出好分数,仅仅对传统的大文大理思路做出少量调整,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范围;有的学校则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自己能开出几百种课程、几十种选课模式为荣耀。其实,这两种做法都不妥。前者明显与时代发展的方向相悖,也不符合改革的思路;后者则会导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的问题。因为单纯追求学习兴趣或者学业水平考试分数,一些容易学习或容易拿高分科目的教师们就会供不应求,而课程较难科目,比如物理科目的教师就会门庭冷落。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素养,限制了个体的发展空间,损害了国家未来的人力资源优势。

第四,学业水平考试赋分方法的先天不足将危害个体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按照国家的要求,“6选3”或“7选3”中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会“按固定比例对应考群体先做等级化处理,然后转换成分数计入高考总分”。比如,部分省市规定,“等级性考试各科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呈现为A、B、C、D、E 五个等级,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以卷面得分为依据,原则上A等级为15%,B等级为30%,C等级为30%,D、E等级共为25%,其中E比例不超过5%。”[9] “等级性考试:原则上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期末。”[9]。根据这个规则,不少人把“选学选考”机制演变成了“田忌赛马”的投机机制,完全忘记了学生的潜力、长处、兴趣和志向等因素,出现了不少志向在理工科类型的学生,在“6选3”或“7选3”的机制面前,为了获得高分而在高中阶段放弃了较难的物理,从而选修了信息技术或其他相对难度较低的学科。结果,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大大增加了“挂科”或“退学”的机率,最终必然会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而付出代价。其实,在当今科技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缺乏物理常识或科学素养的人的发展空间是十分有限的,“文科工程师”并不被人才市场认可,这一点从各个门类专业人才的基本薪资水平就很容易得到印证。

第五,大学专业要求不明,选课走班模式的研究和解读不足,使得广大家长和师生在心理上很不适应。

从道理上说,走班制属于教学模式的革命,其理论目标是满足社会各界对个性化和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其功利目标是适应新高考给学生提供选学选考机会的发展方向。但是从试点的效果来看,学生、家长包括教师等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明显准备不足,走班制的试行方案更是五花八门,选课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升学不如意的情况十分突出,以致许多家长和学生变得十分敏感和焦虑,出现了诸如选学物理人数大幅度下降等不良现象。

其实,试点中出现的偏差,除了需要完善高校招生政策、改进学考赋分方法等,还需要高校尽早公布大学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并采取措施加强正面引导。比如,关于物理学科的重要性问题,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教授最近面向中学生的一次演讲就十分有意义。朱院士在演讲中说,“进入21世纪,物理学在解决诸如后摩尔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新一代的功能材料、生命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上仍然起着并将继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任何一个这样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将导致全球和人类面貌的根本改变。此外,我们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创新型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物理基础和突破”[16]。朱院士还特别强调,中学物理的“最主要功能是为大多数高中毕业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科学基础,由此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我国大多数理工科人才,其文史基础主要是在高中时期打下的;大多数文科人才,其自然科学基础也主要来自高中教育。在这个意义上,国家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赢得高中,谁就赢得未来’” [16]。显然,有关单位若能有计划地组织像朱院士这样一类的学科专家或者教育测量学专家,向大众进行学科专业知识或者教育测量科学知识的科普宣传,广大高校若能尽早公布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发展前景,则能够有效地引导广大学生做出理性的选择,选修物理的学生人数也一定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局面。因为一个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无论如何都会选修物理学科的。因此,大力加强走班制教学模式的研究、科普新模式的思想和方法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篇3:从校本培训走向校本学习

近年来,校本培训在我国教师培训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实践。相对于培训院校“集中培训”而言,这种培训形式能够缓解培训资源不足、培训经费缺乏和受训者“工学矛盾”等难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反思校本培训的实践,发现其依然遗留着传统师训所固有的若干负面问题。其一,训教分离。来自高校或培训机构的专家往往游离于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之外,只是以传递系统知识为基本导向。其二,训研脱节。未能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纳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并成为其中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其三,标准一统。从培训内容到培训考核,都用刚性和量化的标准要求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客观上抑制了教师个体的独特发展。其四,缺乏互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深度的双边互动,教师在灌输式培训中丧失了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当前,教育信息化正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这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部分教师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对他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来说,来自于外部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命期间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使自己成为自觉、高效的学习者。因此,诉诸于教师内在的、主动发展的校本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一、校本学习的涵义解读

校本学习是相对于校本培训而提出的,它是指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以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的一种教师教育新形式。校本学习顺应了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形成全员学习的氛围,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主动学习的品质。学校和教师必须从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学习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校本学习的意义,推进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变革。

1.教师是学习者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根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的观点,教师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从事学习时具有强烈的自我指导的心理需求,具备有待挖掘的丰富经验,具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并且这种学习首先是内在激发的。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自造”,而不是“被造”。校本学习就是要引导教师把学习当成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当成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发地进行学习与研究。

2.教师是学习文化的建设者

教师学习是教师获得与教育有关的知识、技巧、理念和行为习惯的连续过程。可以预见,让教师通过长期、连续的立足于学校的学习,会“内化”生成专业教师所必需的知识、能力、信念、态度等专业素质,也会同步构建起新型教师文化。这种新型教师文化的特征是沟通、对话、合作、互助和共同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成员在相互理解、开放互信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交换,拿自己的经验与别人的经验共享,使自己的情感与别人的情感沟通,最终形成积极参与、全情参与、主动参与的学习文化场。因此,教师作为学习者的同时,也应成为学校学习文化的建设者。

3.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同步

教师专业化运动使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的校本学习将带动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促使学校成为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生成性的“教师发展学校”。

二、校本学习的有效途径

1.反思教学过程,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自己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校本学习的基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通过反思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这里的反思指的是:思考、探索、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自身素质、教学行为、教学计划、教学评价、自身成长、学生发展等。其中,较常见的是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主要涉及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氛围是否和谐、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能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等。自我反思的具体方式主要有:教育叙事、反思日记、反思随笔、微格教学、相互观摩、对话研讨等。

2.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发展自己

英国学者斯滕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它不同于专家和学者,教师的研究植根于教育实践,研究内容来源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归类和筛选,最终形成研究的主题和方法。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可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四个阶段,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重视与同行、专家的伙伴关系,重视研究过程对已有观念和行为带来的变化与改进,将研究过程变成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修正的过程,最后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并在把握规律中发展自己。

3.寻求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完善自己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持续的学习,而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能够为校本学习提供最有效的支持环境。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即使讲授同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同伴互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或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教师之间的对话与研讨还是教学灵感的巨大源泉,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在校本学习中,同伴互助的主要方式是在学校中构建学习型组织。可以采取教师自愿组合的方式,也可以由学校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学习型组织中的基本学习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分享式讨论和批判式对话。

4.阅读理论文献,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教师的工作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教师才能主动地、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为了避免理论学习的枯燥乏味,在校本学习中要让教师拥有阅读的自由、享受阅读的快乐。在形式上,要避免“言者昭昭而听者昏昏”的理论讲读,提倡气氛宽松的读书沙龙、读书俱乐部等学习形式。在内容上,要避免用硬指标给教师增加阅读的负担,而应向教师推荐教育故事和教学课例类的读物。唯有让教师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方能使理论学习真正走出无奈、走出重负、走出枯燥。

三、校本学习的基本评价

为促进教师将学习需求从外控转变为内控、从生计需求提升为发展需求,校本学习的评价应建立起以激励发展为导向的多元化学习评价系统。倡导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努力使校本学习关注真实任务的解决。倡导以知识建构为标准的评价,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新知识的建构。倡导情境驱动的评价,促进学习者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将学习与教学研究整合。倡导基于进步程度的评价,引导学习者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评价的内容包含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及主动程度、迁移应用能力、自我监控水平和能力、反思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评价的方法可以是学习档案评估、学习成果展示、学习论文评比、课例研讨、教学技能比武、成长故事演讲、科研报告答辩等。

总之,从校本培训走向校本学习,将形成更加完善的促进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机制,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篇4:文峪三中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执行《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提高学校法制教育水平,深入开展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增强守法意识。

二、目的和任务

1、全校所有学科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全体教师参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培训。

2、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拓宽中小学法制教育渠道,使法制教育工作在工作理念上与实俱进,在工作方式上创新。

3、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完善在校学生的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基本法制知识的普及任务。

4、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的法

制情感,培训学生学法、知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三、培训内容

培训会在学校会议室举行,曹明兴校长作了主题发言,强调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目的和原则,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参加培训,提高能力,人人都做法制教育工作,开创德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胡德敬主任就有关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作了培训宣讲,陈玥、李启群、王静、吴峥臻、梁守贤就物理、英语、政治、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切入点、方法等,进行案例讲解,全体行政人员、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认真听课,仔细记录,相互探讨,使得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四、培训效果

通过此次培训,全体参培人员明确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教育原则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了学习、探讨、交流,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切入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为我校全面系统地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毕节三中

上一篇:爱梅说初中散文下一篇:如何看待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