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讲出来读后感

2024-04-22

学进去讲出来读后感(精选5篇)

篇1:学进去讲出来读后感

宋楼中心小学组织开展“学进去 讲出来”语文、数学研讨课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讲方式”的应用,改善课堂教学生态。宋楼中心小学于2月26日、27两天组织开展了“学进去 讲出来”语文、数学研讨课活动。孟文文、王春丽、李云峰、王雪姣、郑佳丽几位老师根据自己对“学讲方式”精神的理解和探索开设了研讨课。庞恩华校长、李想副校长及全体语数老师参加了听课及之后的评课活动。研讨中,大家各抒己见,针对这几节课的现状发表了看法,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为该校的“学讲工程系列活动”开启了良好的开端。(作者:丁厚印

责任编辑:李媛)

篇2:学进去讲出来读后感

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和《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有感 徐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郑念伟

儿子四岁左右的时候,我们一起在老家玩,“噗”从天上掉下来一些东西,正好砸到儿子的头上,旁边一群小朋友笑着说:“鸟屎砸到蒋昊轩头上了,鸟屎砸到蒋昊轩头上了”。“妈妈,鸟是解大便还是解小便?这明明是小便,他们怎么说是鸟屎?”所有人都哈哈大笑,我们都以为儿子会很生气的埋怨鸟儿,谁知道他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也无语,我为儿子的探究精神折服,因为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回答不出来,我真的不知道鸟儿的消化排泄系统。回来之后儿子主动去问了隔壁的中学生物老师才知道鸟儿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排泄系统不一样,是大小便一起的。儿子把得到的结果告诉了我,那种自豪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学习流程,从“我要懂得更多”、到“不懂就问”、到“自我总结”、到“成就感”,然后继续努力,踏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认知过程。儿子今年十三岁了,儿子的生活是早上五点半起床,然后在学校上课,中午、晚上各有二十分钟的吃饭时间,晚上七点多放学,孩子就像一个学习的机器,在不停的运转,没有思考,没有主动,没有快乐。就像信里家长所说的“强压式教育,把孩子通往知识的大门紧紧关闭了,幼儿时期不开启,儿童时期不开启,少年时期不开启,成年以后又怎能开启呢?”。

孩子的作息时间作为老师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能左右的只有我们的课堂。如果老师为了分数,为了名次连自己的课堂也失去了意义,那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最终将成为真正的木头人。如何设计“让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的课堂,信中“我要懂得更多”、“解释和解决身边的为什么”、“不懂就问,有错就改”、“自我总结”、“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几句话给我们提供了设计的灵感和方向。在《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一文中明确给我们指出了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

综合上述所学所感,结合数学课堂的教学特点,我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浅谈一下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求知情景,激发求知欲望。---“我要懂得更多”。

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出和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情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简单直观。让学生逐步学会在生活中追寻数学的脚步,产生探究的欲望、意识与能力。学生会卯足了劲“学进去”。

倍数和因数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范畴,切忌教师直接揭示概念进行满堂灌。教师首先要能够找到倍数和因数在生活中的源头,比如40个同学正好站成一个方队,可以站成几排,每排几人?24元钱正好买一些笔,可以买几支,每支几元?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教师要择优录取,选择一个最容易操作的最吸引学生兴趣的作为学习的素材。对上述素材的研究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明确本节课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什么是倍数和因数?怎样求因数和倍数?倍数和因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学生的这些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奏响了美好的前奏。

二、引导自主先学,组织小组讨论。---“解释和解决身边的为什么”

经过上面层次的激发,学生已经有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先要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发现疑难,找出困惑。然后,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困惑进入讨论,要让学生把所学所想生动的讲出来,在小组内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教师要能够“慢一步”,既给予学生研究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为自己辅导帮助小组解决问题,了解学生学情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动手操作,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算式,然后看书自学,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最后组内交流,互帮互助,争取尽可能的理解知识。教师要分组进行辅导,了解每组学生知识欠缺的哪一部分,有没有什么共性,为下面的交流展示,教师的启发引导做好准备。

三、组织交流展示,形成质疑拓展---“不懂就问”

在上面组内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激励小组同学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为进一步讲出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分组汇报结果,陈述自己组的学习过程,包含以下几点:我们组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以借助黑板、投影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由学生讲出来,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学生通过自学应该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3*4=12,12是3的倍数,12是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但是对于:“12是倍数,3是因数”这句活的理解是学生比较难的地方。教师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辩一辩:这句话为什么不对?怎样修改?从而强调:倍数和因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倍数和因数是互相依存的,如果甲时已的倍数,那么已数必定是甲数的因数。同时教师还要表扬看到书本下题注:“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的同学,如能解释一下会更棒。

四、进行检测反馈,学会查漏补缺---“有错就改”

有效的练习、检测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练习设计要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形式多样。课堂评价方式可以以小组形式、板演形式、自批互批等形式。教师要根据 当堂练习的情况及时抓住知识缺漏,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倍数和因数》的练习检测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根据乘法算式准确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倍数或因数关系,通过学生语言叙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第二层次是做一些辨析题,在思辨中进一步明晰所学概念。第三层次是在解决生活问题中感受倍数和因数,加强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为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做好铺垫。

五、引导小结反思,建立学习模型---“自我理解总结”,“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课的末尾,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概括、小结学习内容,领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比如: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的学习能力有没有提高?想一想,我们接下来要继续学习哪些和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倍数和因数的小结与反思,不仅要小结概念,还要学会把概念抽象化,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比如可以把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用字母“a*b=c,c是a的倍数,c是b的倍数,a和b都是c的因数”表示出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方法,比如这节课就用到了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看书自学等方法,那么当学生再学习其他知识时就可以主动的用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最后要引导学生提出接下来要学习的和倍数因数相关的知识,比如: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有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充足的探究欲望。

篇3:学进去讲出来读后感

关键词:学讲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学讲方式”是指以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进去”, 并能自信、正确、有个性地“讲出来”,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成为“学”与“讲”的主角。“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 它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打破了“满堂灌”, 使学生变得主动、积极, 有兴趣, 有个性, 有见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我们如何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尝试, 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走上“学”与“讲”的精彩舞台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以一篇文章为例, 只有让学生对文章自主感知、领悟、实践, 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为“学”是“讲”的基础, 学生只有“学进去”, 才能“讲出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从讲的位置上走下来, 放下讲的权利;学生走上“学”的舞台, 展示“讲”的风采, 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打造模块教学或活动导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一堂课围绕学习任务设计3到4个模块或活动, 学生围绕活动中的任务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把传统课堂上排排坐的方式, 改为围坐式的小组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 合理地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 每小组人数在4到6人。每一组选一名小组长, 小组长负责为小组成员编上发言序号, 合理分工, 使小组有纪律, 有秩序。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教”的原则, 收到了“一对一”的教学效果。如语文课堂中的识字教学, 小组内学生的学情不一样, 对生字的认识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设计“我会读”、“我会写”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学生的学情不一样, 肯定有不会的学生, 而通过小组交流, 生生互教, 生生参与, 生字问题就解决了。教师只需针对生僻、难解的生字进行指导。小组与小组的竞争调动了学生“教”的积极性, 时间一长也激发了后进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氛围变得十分浓厚。

二、精设教学环节, 让学生成为“学”与“讲”的主唱者

“学讲方式”的基本环节有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六个教学环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地变通、组合部分的环节。例如苏教版课文《夹竹桃》第二课时的一个活动设计:

第1步是“自主先学”的环节。这一步教师一定要设计有价值的、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自读课文, 通过读、画、写、想品味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这就是“学进去”的知识。语文课堂不光让学生学到知识, 还要学到阅读理解的方法, 让学生“会学”。其实这一环节中也体现了“讲出来”, 就是学生写下来的感受。“讲出来”的形式不一定是说出来的, 也可以是写下来、画出来的。只要学生能把“学进去”的知识用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 就是“讲出来”的过程。

第2步是“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把画出的句子和写下的感受在小组内讨论。这个环节是关键, 它既体现了学生“教”的原则, 又是“学进去”、“讲出来”的相互转换, 会的学生“讲出来”了, 不会的学生“学进去”了, 既有中肯, 又有分歧。学生对分歧的讨论和解决, 是这一环节中小组讨论的沸点, 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讲出来”。

第3步是“交流展示”, 这是学生“讲出来”的过程。小组组长选择发言的学生, 来报告学习成果———夹竹桃的韧性, 学生的质疑和分歧肯定再次出现,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交流、拓展、探究, 这也是“质疑拓展”教学环节的渗透与体现。这样的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中优等生的主角位置, 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展示了不同的表现, 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在慢慢地拉近。

“检测反馈”和“小结反思”这两个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灵活地运用, 并不是每堂课中六个环节一成不变、缺一不可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评价、纠正、概括、总结, 切不可自己包办, 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课文的学习方法。

三、改变教学行为, 让学生走进“学”与“讲”的和谐天地

说起小学语文课堂, 有人会说很容易, 无非是读读课文, 学学生字。说起来很简单, 但关键是怎样才能读好, 怎样才能学会, 他们参与到“学”与“讲”的活动中了吗?有时我们会听到上课老师说:“孩子们, 我们来齐读这一段话。”于是孩子们哇哇地读起来, 读得也是参差不齐。质问一下“为什么读这段话?怎样来读这段话?”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那学生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这样的感情他们又体会到了吗?上述情况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显然都是无效的。来看看“学讲方式”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五步”, 即“让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缓一步”。学生学习行为则相应为“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我们选《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为例 (第二课时) :

第1步是学生的“自学”、“悟学”和“问学”相结合的学习行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体会到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基础上学生经过想象, 产生质疑:海伦会有哪些表现, 她又会想些什么?从而再现了海伦不分昼夜, 废寝忘食学习的情景。这就是“问学”的行为。教师在这一步中没有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感知, 留下了“讲出来”的话题。这就是“让一步”、“慢一步”的教学行为。有的老师担心学生找不到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语句, 于是就直接说:孩子们读读这句话, 你体会到什么?这样的设计等于把答案给了学生, 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感悟。教师没有把主角的位置让出来, 又忙于把答案给了学生, 那么学生会学到什么, 又能讲出什么来?这样的语文课堂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文素养上又从何谈起?

第2步的小组互动中, 学生的自主体会是不一样的, 对海伦学习情景的想象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把自己“学进去”的知识以各种方式“讲出来”, 这中间既有“互学”、“‘教’学”, 又有“问学”的学习行为。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停一步”, 因为学生在讨论时也许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需要帮助和指导, 对这样的事情教师要善于观察, 单独指导, 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增强学生“讲出来”的自信。

第3步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教师现在要把讲台还给学生, 退到后台做个忠实的听众, 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总结、概括, 要“缓一步”, 给更多学生留出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 学生对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会更加深刻。此时是各组之间的竞争, 是通过“讲出来”的形式进行全班的交流,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不同的见解“讲出来”, 因为独特的个性是通过“讲”来表现的。

四、开拓学习时间, 让学生真正“学进去、讲出来”

小学语文课堂并不是流于形式, 它是实实在在的。有的教师问题提出没几分钟, 学生连课文还没读完, 就让自由组合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和发现。讨论没一会儿, 甚至有的学生还在读呢, 就请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我们不免质疑:这么短的时间有什么学习成果, 又有几个学生愿意汇报?教师看到没有学生来讲, 就三言两语自己总结概括, 一下子让我们的语文课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学讲”课堂中的学生已不再被动, 对于一篇新课文, 他们自己要提出问题, 谈谈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稍加整理后,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留足自学的时间, 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充分的, “讲出来”的肯定精彩的, 学习的过程也是快乐的。

“学进去、讲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讨论和交流这个平台上来。教师就要开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 才是真正的“学进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讲出来”。

篇4:“学进去,讲出来”

关键词:学进去;讲出来;英语教学

在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市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学进去,讲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着使用“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下面我从学讲模式的环节特点、优势性能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环节特点

“学进去,讲出来”是以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进去”和自信、正确、个性地“讲出来”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主要观察指标,以当堂三维目标达成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最高追求。“学讲方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般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基本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流程、模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自主变通、组合形成教学流程。

二、“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优势性能

“学进去,讲出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深刻的思维状态,改变课堂教学中被动沉闷、学习效益低下的状况。

三、“学讲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范例及收获

我认真研究了教材Unit 4 A Good Read(译林版八年级下册),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用英语谈论喜欢的书及喜欢的原因。我在教学时按照“学讲方式”要求进行了设计:

T:课前同学们已经围绕课文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自学,填写了预习单。总结出了自己平时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喜欢的书的类型和喜欢的原因及有关读物的类别,并列出了一些有关读书的有用的表达方式。请同学们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交流一下自学成果吧。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不同的英语表达方式。

[体会]以上设计考虑到了“学讲方式”的基本理念: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自主学、合作学使学生真正“学进去”,真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但是当教师布置讨论时,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基本是对照预习单敷衍教师的问题,掉进了“照本宣科”的陷阱;同时,在学生交流展示、质疑拓展中,不要变成“教师秀”,要“退一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

再如:Unit 1 Past and Present(译林版八年级下册)这节课主要讲陈先生所居的地方过去与现在所发生的变化,并把过去与现在进行了对比。主要训练学生present perfect tense (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她在教学中有如下片段:

T: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并填写表格,填写表格时注意时态。请每个小组拿出学习任务单,先默读自学,然后交流讨论,小组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然后请各组找代表交流。

学生先自学再进行讨论,逐步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并能运用自如。

[教学收获]在以上教学中,我同样是以学习单为载体展开学习活动,但是和之前不同的是,学习单结论是由学生讨论生成的,而且每个小组有专门的记录员,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明显积极性较高,而且发言也较踊跃。这个片段充分体现了“学讲计划”的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四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质疑,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体现,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讲计划”在文件当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适当地点拨,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学讲方式”的实施时间虽然不长,却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任何教学改革都要经历思想的变革,而改革往往伴随着剧痛,“学讲方式”的推行仍然任重道远。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适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丽群.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4(03).

[2]刘芳.对“学讲结合”写作教学模式的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篇5:学进去讲出来读后感

在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着使用“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下面我从学讲模式的环节特点、优势性能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环节特点

“学进去,讲出来”是以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进去”和自信、正确、个性地“讲出来”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主要观察指标,以当堂三维目标达成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最高追求。“学讲方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般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基本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流程、模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自主变通、组合形成教学流程。

二、“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优势性能

“学进去,讲出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深刻的思维状态,改变课堂教学中被动沉闷、学习效益低下的状况。

三、“学讲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范例及收获

我认真研究了教材Unit 4 A Good Read(译林版八年级下册), 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用英语谈论喜欢的书及喜欢的原因。我在教学时按照“学讲方式”要求进行了设计:

T:课前同学们已经围绕课文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自学,填写了预习单。总结出了自己平时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喜欢的书的类型和喜欢的原因及有关读物的类别,并列出了一些有关读书的有用的表达方式。请同学们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交流一下自学成果吧。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不同的英语表达方式。

[体会]以上设计考虑到了“学讲方式”的基本理念: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自主学、合作学使学生真正“学进去”,真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 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但是当教师布置讨论时,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基本是对照预习单敷衍教师的问题,掉进了“照本宣科”的陷阱;同时,在学生交流展示、质疑拓展中,不要变成“教师秀”,要““退一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

再如:Unit 1 Past and Present(译林版八年级下册)这节课主要讲陈先生所居的地方过去与现在所发生的变化,并把过去与现在进行了对比。主要训练学生present perfect tense(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她在教学中有如下片段:

T: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并填写表格,填写表格时注意时态。请每个小组拿出学习任务单,先默读自学,然后交流讨论,小组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然后请各组找代表交流。

学生先自学再进行讨论,逐步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并能运用自如。

[教学收获]在以上教学中,我同样是以学习单为载体展开学习活动,但是和之前不同的是,学习单结论是由学生讨论生成的, 而且每个小组有专门的记录员,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明显积极性较高,而且发言也较踊跃。这个片段充分体现了“学讲计划”的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四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质疑,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体现,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讲计划”在文件当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适当地点拨,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学讲方式”的实施时间虽然不长,却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任何教学改革都要经历思想的变革,而改革往往伴随着剧痛,“学讲方式”的推行仍然任重道远。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适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逐步提高。

摘要:“学进去,讲出来”是一种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该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庆国庆国旗下的演讲稿下一篇:高戈庄小学小学生性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