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政治学读书笔记

2024-04-20

命运的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篇1:命运的政治学读书笔记

看了《国家命运》,感慨万千。书再现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在经济、技术、设备都很落后且核材料缺失的艰苦条件下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动人故事。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国领导人充分认识到,缺少先进的武器装备使我军在战争中吃了大亏,也将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决定研制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氢弹,以及后来的人造卫星。在那个资金缺乏、技术设备十分落后、科研条件万分简陋且没有外援支持的时代,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一批批年轻的高端科技人才,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科研环境,突破重重难关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用他们的一腔爱国热血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在这片中华大地上挥洒汗水,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千年梦想,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反观今天,我们的钱包鼓了,我们的技术设备先进了,我们的科研条件是当年无法比拟的。是的,国家富了、强了,但“两弹一星”的精神却贫了。探索创新、淡泊名利、为祖国而苦战、为科学而献身,这些科学工作者最宝贵的闪光点,如今却湮没在金钱堆起的浮躁之气中。今天的科技人员,又有多少能突破金钱地位的枷锁,用严谨的态度,纯粹地为国家命运和科学本身而奋战?

科学无止境,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决定命运、创新才能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枝附叶连,只有为科学而奋战、为国家而拼搏,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篇2:命运的政治学读书笔记

面对绝症,霍金毫不畏惧,他只是对命运说:“随你的便吧!”,而并没有像平常人,听说自己得了绝症,便陷入痛苦的深渊。从此卧床不起。是的,他没有!他不仅没有,还对自己说:“时间只剩下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读到这里,我感叹到:“霍金真勇敢!他连死都不怕!”

不仅如此,霍金面对病魔的时候,依然坚强地生活、工作,并且奇迹般地活了几个两年半,虽然医生说他只能再活一个两年半。“吖!他没死!为什么?”读到这里,我问自己。为什么?因为霍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他敢于向命运挑战!

其实此时的霍金已经战胜了命运,因为命运已经做了退却,多给了霍金几个两年半,但霍金还在坚强地进行科研、创造,他发现了很多:黑洞的蒸发性、黑洞的大爆炸……

终于,光辉的时刻到了!霍金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的科学着作风行世界,并且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的努力得到验证啦!”我高兴地说。

篇3:命运的政治学读书笔记

在传播学史上, 传播与政治、宣传与战争之间就有密切的渊源。传播学的奠基著作之一是拉斯韦尔1927年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这位学者后来也被证明是杰出的政治学家, 他同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和传播学先驱大师。拉斯韦尔在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中以内容分析的方式, 研究了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所采纳的各种宣传技术, 清楚地表明:现代战争是一种整体战争———在此, 全民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战争不再只是将军和军队的事情;它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冲突, 舆论在这场冲突中举足轻重。[1]

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拉斯韦尔和他的工作人员为与宣传相关的各种联邦机构提供专业资讯意见。他所领导的美国宣传分析研究处总结的宣传定义是:“宣传是一种观点或行为的表达, 它是由个人或团体有意识地操纵, 目的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 通过心理操纵来影响其他个人或团体的观点或行为。”[2]

战争中时常可见各种宣传活动。在1945-1949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国共政争中, 中国共产党作为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 以及我们现在每天都要面对与研究的执政党, 从建党之始到抗日战争、从国共内战到建国伊始、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 “宣传”的笔杆子一直是其仅次于枪杆子的有力武器。从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论述中看, 其宣传技巧的思想理论来源, 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党报党刊理论, 对苏联的办报实践有很多借鉴;同时也有西方现代报刊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以及结合国内外具体历史形势所进行的务实有效的宣传技巧创新。

具体分析总结其宣传策略有:

1.指定清晰宣传目标。宣传目标即宣传者期望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某种变化。宣传目标的设置需要顾及受众接受的可能性, 在理论上和感情上引起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始终为党的决策服务。具体宣传目标根据不同的国内外形势有所调整, 如谈判时期的宣传目标是力争结束国民党一党训政、获取自身最大政治利益, 而军事对抗后期宣传目标则是为达成全面胜利而展开宣传。为配合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不同位置, 决策机构通过党报、电文等方式向外宣传其特定诉求, 最大程度对内对外扩大影响力。

2.建立专用宣传机构。发起宣传的政府、政党、集团或企业等, 一般都通过宣传机构实施宣传, 使其保持主动地位。宣传者与宣传机构都尽力维持他们在受众面前的公正形象及公信力。党报是这本书中提及最多的宣传媒介, 报社是中共对外宣传最正式的宣传机构, 其中央报纸《新华日报》即为核心党报, 能够在必要的时候直接传达来自其组织决策层的声音。除此之外, 各级党组织也是活跃的宣传者, 党员干部以读报、党校学习、会议、演讲报告等各种方式都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当时广播刚刚兴起, 在国共面向大众的宣传战中扮演次要角色。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主流宣传渠道是报纸, 新兴宣传渠道是广播, 中国共产党按照不同渠道的传播特点、影响力、传播规律等做了合理布局和应用。

3.影响更多目标受众。受众范围根据宣传目标而定。在内战中, 中共根据具体宣传目标, 受众主要包括党组织自身、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大学生及知识分子、国民党及国际社会等。党组织本身既是宣传者也是受众。在对外宣传之前, 首先将党的理想、价值、政策和方针贯彻至全党全军, 建立党员的革命自觉性, 完善党的建设。中共的对手国民党这样称叹:“匪军之优点无他, 在其各级干部均能不避危难, 身先士卒, 以贯彻其任。”[3]这种贯穿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多个阶层的强大宣传动员能力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4.传播针对性宣传内容。根据具体的宣传目标, 宣传者在确定目标受众之后, 要选择科学、现实的思想理论及具体生动的事实材料, 密切结合受众的利益、经验及接受能力, 通过宣传媒介进行宣传。“没有单一的宣传公式存在, 因为所有的宣传都必须根据所接触的环境而定。”[4]

中共在内战之中的“民主”宣传颇值得一提。在内战初期, 中共自身处于非执政地位, 各方面力量都弱于国民党, 因而需要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最大化获取生存空间与政治利益。正值二战结束的国际国内环境中, “独裁”是最为人所不耻的执政方针, 中共充分利用国民党一党训政的事实, 广泛宣传自己的“民主”理念, 既攻击对手国民党, 又团结知识分子团体等中间党派, 也可以获得国际社会认同。在中央党报《新华日报》中, 中共多次宣传自己对民主的认同与争取:“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 所要的自然是真货, 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 当做民主的代用品, 方法虽然巧妙, 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人民都在睁着眼睛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们啊!”[5]“像林肯总统和罗斯福总统那样的民主的政治生活中产生的领袖, 是虽在战时也一点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们不害怕民主的批评与指责, 他们不害怕人民公意的宣泄, 他们也不害怕足以影响他们的地位的全民选举。他们不仅不害怕这些民主制度, 而且他们坚决地维护支持这些民主制度。”[6]

必要时, 中共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直接部署宣传策略或撰写新闻报道与评论。他强调要“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 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7]

书中虽未有提及, 但是我们在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宣传场景有:针对不识字的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展开的读报与学习活动, 宣传内容主要结合其阶级利益宣传党的政策方针;针对农民群体或市民大众进行的集会与演讲活动;针对外国记者的高层领导人接见与参观访问活动等。这些宣传活动经过多次传播, 不断调整宣传内容、手段和步骤, 排除误解、曲解等反宣传的干扰, 力图达到有效宣传的最大化。

5.加强宣传效果。宣传毕竟是一种短期效果。如书中第277页评论蒋介石所说:“……战争是一个包含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行为……蒋介石‘从未能成功地为他的统治创造一个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一个牢固结合的、对抗共产党的反共力量的共同战线。他可以操纵个别的政治家, 但中共却驾驭着民众支持的浪潮。他只能依靠军事力量镇压民众革命’。”

而与国民党在内战中“备受社会各界抨击及失去民心人望”[8]的结局不同, 共产党获得了广泛认同。仅以土地改革宣传为例。土地改革为中共取得了最广大农民阶级的认可, 获得了民心支持、财政支持、兵源支持。反观国民党军, “没有思想动员, 没有家庭实际经济利益的驱动 (如分配土地) , 使本为最广大兵源的农民没有征补的积极性, 也使征补来的士兵缺乏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结果就是, 国民党军的熟练士兵在战争中因被俘或其他原因投向中共方面……国民党军的装备同样不断落入中共部队手中。”[9]

以下描述了书中一个典型场景, 包括针对宣传目标确定宣传者, 向目标受众选择传播宣传内容, 并达到一定宣传效果:“11月底, 中共云南地下工委发起反内战的宣传运动, 组织以西南联大为首的昆明各大学学生自治会召开时事演讲会……云南军政当局认为这是‘共党煽动’的结果……号召‘以宣传对宣传, 以流血对流血, 进行还击’, 致军警便衣人员与学生发生多次冲突, 昆明形势趋于紧张……消息传出, 引起全国各界和舆论的强烈抗议, 国民党当局自然难逃干系。”[10]

总结来看, 中共在内战时期的宣传技巧是战时传播的典型样本, 充分适应了当时的意识形态和国际国内政治军事气候条件, 在对立信息大量存在的情况下, 选取具有本质上合理性的内容材料, 针对不同目标受众采用了实用高效的主流传播媒介, 同时重视建立和占领新兴传播渠道, 最终达成其宣传受众的广泛社会共识。

内战结束之后,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利用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 并在20世纪末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些媒体以单向式传播为主, 在以接受此类媒体信息为主的受众中, 中国共产党以延续使用其熟练的传统宣传技巧为主, 并且仍然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现在, 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则改变了传播格局, 颠覆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中心化训示模式, 并且发展迅速、形态多变。“互动”成为新媒体的关键特质, 用户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权, 并在更大的舆论场中形成自发的传播中心, 而且是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因此, 新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 对话和协商模式正在取代训示模式, 开启更多的政治参与并促进多元化与个人化的价值发展, “新传播技术发展的方式似乎特别有利于西方的价值和文化形式”。因此, 新媒体时代的宣传不能沿用传统媒体时代单向灌输的策略, 而需要更多针对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有益创新。由内战中的宣传策略来看, 成功的宣传策略需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 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特点的目标受众宣传符合其利益和心理的内容, 这样才能够在宏大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有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殷晓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第186页。

[2]Lasswell, H aroldD.:Psychology and Polities.New Yor:v:Viking Press;1960.P9.

[3]汪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第276页。

[4]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379页。

[5]笑蜀:引自《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历史的先声》,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转引自网络。

[6]笑蜀:引自《新华日报》1944年11月15日, 《历史的先声》,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转引自网络。

[7]《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 (1915-1992) 》第二期, 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 第461页。

[8]汪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第93页。

[9]汪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第276页。

篇4:不向命运低头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张海迪阿姨在因病全身三分之二瘫痪的情况下,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惊人毅力进行自学的故事。在15岁时,张海迪立志学医,专功针灸,自学医学院课程,还耐心地为人民治病服务;为了能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知识,张海迪还自学外语,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终于能阅读多国外语小说和报刊,并开始翻译小说,出版散文集等,最终取得哲学硕士学位。读着读着,我眼前就仿佛浮现出张海迪阿姨拿着镜子,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发音的情景;仿佛看到她一遍遍地练习针灸,自学医学知识,为病人治病;仿佛看到她废寝忘食地在灯光下翻译外国小说……

读完这篇文章,我心里感悟颇多:人生的旅途充满曲折,就像那浩瀚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掀起阵阵惊涛骇浪。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以张海迪阿姨为榜样,从小培养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不畏缩,不低头,不流泪,永远昂然奋进,直到取得成功,——因为只有不肯拼搏的人,才会虚度日子,才会害怕困难。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不畏挫折、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在汉朝,汉武帝命令大臣苏武出使匈奴。单于见苏武十分刚烈,觉得人才难得,劝他投降,苏武正气凛然,毫不屈服。后来,单于把他发配到北海去牧羊,他受尽折磨,历尽艰辛,一去便是19年,其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苏武坚贞不屈,保持了民族节气,终于回到国土;汉武帝把司马迁打入监狱,他遭受了百般折磨和奇耻大辱,还被施行了残酷的腐刑,但他顽强地坚持活下去。3年后,他出狱了,每天坚持写作。多年后,他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例的通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他们是多么可敬!多么令人钦佩啊!

篇5:读书笔记之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中国古代,是以“皇帝为本”,国家是为了皇帝而存在的,一切以皇帝的利益为核心。皇帝制度,即专制制度,决定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塑造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前半部分讲述中国古代五个奇特的皇帝现象,后半部分讨论专制主义为什么在中国最烈。通过对皇帝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巩固的梳理,找出我们的专制性格和奴隶性格的根源。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除了家长制、祖先崇拜、集体主义取向等,还有什么?(2)中国的国民性格有哪些?为什么会这样?

(3)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比如对思想的控制等等。

皇冠下的五种表情

1.王莽:工作狂,要做一个完美的道德标准。例子叫二儿子自杀,造成全国轰动。后面的政策,都是以道德作为立足点。比如恢复古田制度,平均土地,得罪富豪与普通民众。禁止奴隶,瞬间360万奴隶失业;盐田专制,杜绝高利贷的剥夺,但是自由市场的破坏;

2.杨广:聪明热情,事业心极强的人。被大业压垮,急于成为“子孙万代莫能窥”的千古一帝

3.朱元璋:被迫害妄想狂,代表整个民族的心理问题。悲惨的童年让他没有安全感,变成了虐待狂,希望奴役他人。具有反社会型人格特征。囤积心向,不信任别人,建筑高强保护自己,导致放大外界的威胁,对人们的自由外出和言论有天然的恐惧,最后制定闭关锁国的政策。4.正德:不愿做皇帝的人

5.光绪:被帝王教育败坏的人。传统的教育是一元、单向、线性的思维,比如国家不好是因为奸臣当道。无法明白事物的复杂性,导致采取的结果就是大变、快变、全变。

皇帝制度的三个角度

一、皇帝:最不幸的人。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皇权的巨大,没有边界,荣耀无比,但也是他们最不幸的原因。每个细节做到极致,以便彰显皇权。如食物(100道菜)、衣服(1个月49套衣服)、出门修一条新路。形式主义的社会,中国精神的精髓。

过早出现的庞大的国家导致的一元化管理,所有事情一刀切。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暗含的人生而不平等,每个人都要安分守己。严格的等级制度,单向的权利,即对上绝对服从,对下绝对权威。再通过礼制来强化,扩大等级差距,使控制更加有力,这也是君王浪费的形式主义的原因。

中西方的帝王的不同

1.权利的结构上的不同,分权与集权

西方皇帝的权利的限制,(1)教皇的神权(2)完善的罗马法形成的法律效力(3)贵族阶级的约束。贵族是皇帝的合作伙伴,不是上下隶属的关系。

中国皇帝(1)寿命短(2)非正常死亡率高(3)生存压力大,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多,如刘子业,刘昱,精神分裂,杀人成性。猪王宋明帝刘彧,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北齐文宣帝病理性激情,杀妻,取其身体做琵琶,弹唱饮酒后痛哭,厚葬。

皇帝需要极力保护皇权,由此导致(1)高度精神紧张(朱元璋)(2)劳累(雍正,13年1200万字,日均400件)(3)刻板的生活。唯一的逃避方式就是饮酒和性。

西方皇帝国家小,事务少,权利小。国家主要在法律运行,不必事必亲躬。天天开party。

2.中西方帝王产生的不同

中国帝王的特点:(1)法力无边(2)流动性强,强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彩票性质,不成功便成仁。杀戮、阴谋和叛乱不断。父子、母子残杀(后赵皇帝石虎,北齐规定“子为储君,母当赐死)、汉武帝杀妻、秦始皇唐太宗兄弟残杀。

西方的王位必须由国王血统继承人,通过战争、继承以及选举的方式产生。西方争夺王位反而显得戏剧性,如玫瑰之战,双发打出感情,然后合并,开创都铎王朝。

3.皇权的发展趋势不同

中国皇帝的权力是扩张之势,英国是随时间流逝而日渐减少。中国统治者是日益把民族关进越来越严密的笼子,从身体到精神的控制。英国是民众逐步把国王装进了笼子。

中国的民族精神本质是一种东方特有的专制和奴役精神。只有服从和奴役,没有精神独立和主体意识的自由。

二、秦始皇:历史下的蛋 1.关于统一的制度的争论

(1)中国:纵向相互统属,分出等级。(荀子:两贵不能相事,两贱不能相使)(2)希腊:横向相互制约,防止专制。

2.中西方政治信条的不同

(1)中国古代政治信条:不平等导致稳定。荀子人性本恶,人无限欲望导致混乱,需要礼仪规范人享受的的不同,不同程度抑制欲望,达到安定的目的。皇帝是顶端,应当奢侈。

尊君卑臣(管子:治国之道,君主大权独掌。乱国之道,大臣以术邀权)(2)希腊政治信条:平等才能创造和谐。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提倡人治、自由、平等、分权等现代民主理论。

3.改革的方向(1)公民权利

商鞅:囚禁,剥夺自由。(诸子百家的尊君和荀子的人性本恶)梭伦:解放,肯定人权。(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2)商业

商鞅:抑商重农,以道德为理由,谴责商人欺诈。梭伦:重商(3)打击贵族势力

商鞅:郡县制(左传:崔杼杀齐王的故事。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最好的例子),军功制。

集体主义出发 梭伦:个人主义出发

结果:皇帝无神权制约,本身就是神的代表;没有贵族势力的制约;社会控制力强,深入到个人;资源予取予求。

改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结构的不同,一个是私有化程度高,公民意识强的社会,一个是集体主义社会,人生活在控制之中。最终导致希腊改革由普通民众推动,旨在人权、自由平等的目的。中国改革是君王主导,旨在皇权的扩大,一切从君主利益出发。

三、先秦:专制的源头

中国的禅让制:部落之间是不平等的,无发言权。决议由最高首领一言决定。不是制度,顶多是统治者偶然表现出来的作风而已。

原始民主制:部落之间是平等的,有发言权;族长是选举出来的。

诞生于暴力的政权,黄帝和炎帝都是军人。

投票产生的希腊式政权,没有暴力介入,而是自愿联合的结果。

中西方差异的推动力

父系社会的产生,中国人认为男人是小小造物主,特征是单向性、绝对性和参保性。

(1)由此中国人的反应是二十四孝,西方是对专制的反抗,完成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希腊神话的宙斯。(2)大陆与海洋

大陆生活条件优越,但具有封闭性,需要依靠权威的力量,形成集体主义的生活。崇尚农业,易形成权威。集体主义的形成抹灭了个人,无人格和人权可言。

由此形成的配套意识形态是孝道,这成了中国人全部伦理思考的依据,变成了中国人的原罪。赎罪的途径,一是绝对服从,二世死后供奉,让他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礼乐制度成了维持这套伦理的原则。

由孝道的发扬,祖先崇拜变得兴起。祖先关注后代,会保佑后代的家园,生活以及赢得战争。但也会降祸,因此需要抚慰他的精神

中国文化的特征:早熟和停滞,发展最早和发展最慢的国家。构成社会的三大特征就是血缘社会、祖先崇拜和大一统专制思想。

文化:停滞不前

意识形态:在祖先崇拜阶段 经济:小农经济,无法走向商品经济

社会结构:一片散沙,无法形成社会分化和有效自我组织 人的素质:没有自我意识

思维阶段:直观思维、直线思维,无法进入抽象思维、实证主义思维,无法创造理论体系

世界观:实用主义阶段,一切为了现世、为了生存,没有超越生活的信仰、理论体系、自由探索和冒险精神。

希腊土地贫瘠,海洋文明的流动性强,很难形成征服和区服的关系。有政治宽容性、契约共享性和文化流动性。崇尚商业,不易形成权威。商业要求个人自由,由此减低人们对血缘关系的控制;还要求公平贸易,提出平等的要求;最后与私有制密不可分。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特征?我们的民族性格是什么样的?

上一篇:在嘉定区企业文化现场推进会上的欢迎词下一篇:老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