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读书心得领悟

2024-04-28

《性格决定命运》读书心得领悟(通用6篇)

篇1:《性格决定命运》读书心得领悟

《性格决定命运》读书心得

《性格决定命运》这本书的内容概要: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性格常常是从改变习惯开始,改变习惯常常是从改变观念开始,改变观念常常是从改变环境开始。性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组合的结果,所以要想改变性格也必须从分析各种影响性格的因素开始。人的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自身性格的优势和弱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

本书从性格定义、性格类型、性格对人的前途命运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对性格的内涵作了深入挖掘和全面阐述,并结合大量有说服力的现实事例,剖析了优良性格的积极作用和缺陷性格的负面作用。

性格影响人的命运,现当今的社会形式下已经被越来越突显出来了。我希望阅读次数的同学们,通过性格的解析找到通过优化性格更好的适应社会,少走人为的弯路,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其实每个人、每一天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心情,开心、快乐、兴奋、郁闷、烦躁、懊恼等等。不良的心态会影响生活和工作,正因为人可以有着种种的心态,才造就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微妙的人际关系。要想改善自己的环境,重要的是调节心态!心情是一种内心感情状态的外在表现。心态是一种内心处事标准的外在体现。心情的晴雨影响心态,心态决定命运。人类是十足的幻想着,我们希望生活一帆风顺,心情总是艳阳高照。但现实事与愿违,生活的道路充满荆棘,我们的心情也阴雨绵绵。每当我细细的回忆生活中的一切,会发现我取得一定的成功的时候,即使是下雨,也总会觉得生活处处是希望,反之亦然。也许心情会受环境,天气的晴雨的影响,但他们之间是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天气的晴雨不能决定心情的晴雨和我们的心态,人生的道路需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心晴是要开怀,心雨时亦要开怀,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人说,生活如一杯白开水,放点盐,它是咸的,加点糖,它是甜的,生活的质量靠心情去调剂。我想: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心情总是左右着我

们的言行举止,从内心发出欣赏别人的目光,你会发现别人有许多闪光之处,人际关系就是要相互温暖、相互照耀,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人际交往。创造好心情,我们应该重视所拥有的东西,而不是那些还没有的,人在困境中需要一种阳光,能看到生活中朴素的美。要养成积极的心态。写博也是这样,心情好,有感而发,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博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创造好心情。让阳光漫步,做个阳光之人!你的心情好了,你就微笑了,我的心情好了,我就快乐了;他的心情好了,他就唱歌了。大家的心情好了,世界就祥和了。人要有好心情和好心态!好的心情让你快乐、好的心态让你幸福!

读完就发现这本书是介绍性格的基本常识的书,通篇讲的理没有操作性,可谓:"空洞的说教,并没有揭示导致不同性格,改变性格的原动力,只可作为常识读物,不可作为指导意义的工具书。

总之,虽然没达到我的目的,还是有收获的,学了点知识如果你只是想学习一下人的性格种类,推荐此书,理由:这本书吸收了众家之所长,可为最新相关性格内的知识资讯大全,光看目录你就知道.如果你对你的性格不理想,想通过此书对你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篇2:《性格决定命运》读书心得领悟

性格决定命运心得体会

看《性格决定命运》有感

原来性格对人们的影响会这么大,性格决定人的成功。原来性格也是起决定因素之一。要是我没读过这本书,我还不会发现呢。

书中介绍了三个成功的人。金融家摩根的成功,很值得深思。有位美国记者采访摩根,问他决定他成功的条件是什么,摩根毫不掩饰地说是“性格”。可见性格在成功中起决定作用。然后记者又问他,资本和资金哪个更重要。老摩根一语中的答道资本比资金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性格。从摩根的回答中可以知道性格对成功是多么重要,他的回答始终离不开性格。翻开摩根的奋斗史,无论他成功地在欧洲发行美国公债,慧眼识中无名小卒的建议大搞钢铁托拉斯计划,还是力排众议,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推行全国铁路联合,都源于他倔强和敢于创新的性格。如果排除这一条,恐怕有再多的资本他也无法开创投资银行这一伟大的事业。另外,这里还讲到世界巨富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演讲。当学生们问道“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这一兴趣的问题时,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脾气。”盖茨对此表示赞同。

看来,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中,都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好比水泥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是浇筑的混凝土。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人的性格渗透于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应用得好,将性格优势的一面表现出来并加以运用,就会做好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本书不仅让您认识到性格的重要性,而且将通过无数鲜活的事例告诉您:如何发挥性格优势,摒弃性格弱点,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成也性格,败也性格,好性格成就你的一生,坏性格毁掉你的一生。

克服性格中的劣势,发挥性格中的优势,运用性格的力量,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婚姻家庭,也影响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职业升迁、商务活动、事业发展、经营理财等,性格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优良性格让人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坦然积极地面对,并且不懈努力,取得成功;不良性格会让人走尽弯路,受尽挫折,甚至在关键时刻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造成悲剧性的结局。

本书从性格定义、性格特征、性格类型、影响性格因素、性格对人的前途命运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对性格的内涵作了深入挖掘和全面阐述,并结合大量有说服力的现实事例,剖析了优良性格的积极作用和缺陷性格的负面作用。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识别自己的性格特征,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发现自己中的优点和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高效地开展工作、事业,经营生活、婚姻、家庭,从而把握机遇,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和谐圆满的人生,获得成功和幸福。最佳答案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容格说的一个人的性格就是这个的脾气,脾气好坏直接影响他的为人,所以就影响命运啦,气度的大小,就说明做事的大气,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并且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8性格决定命运,胸怀决定格局

作者:河洛说星座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8-8-1 19:10:47 1)所谓命运的注定,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人的性格本身。好的性格有助于养成好的习惯,你的习惯形成了你的素质和修养。

(2)个人命运让位于国运以及宇宙的命运。汶川大地震死去的人肯定有很多命运很好的。地球、太阳等也是有年龄的,有开始的那一天,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也自然有结束的那一天。

(3)占星的特色是分析人的性格和心理,判断你在与什么样人的相处时的想法和行为以及你对事物的看法。

(4)学习占星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能更好的理解他人。所谓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命是先天的,运是后天的。命基本上是难以改变的,而运是可以改善的。命是规律是客观的,运可以通过人为主观的改变而得到改变。

(6)人生多苦,命运无常,于风云际会中或者精彩或者平淡地度过一生。

(7)你的思想你的胸怀决定了你的人生的局面,之所以说太阳、月亮、火星星座里有狮子、天蝎、摩羯的人事业更为成功,是因为这些人在事业上进取心更强烈,有着强烈成功的欲望,另外他们也有行动力去做,而不仅仅限于空想。

(8)每个人都有性格好和坏的一面,只是有的人的性格更适合在事业上的成功,有的人的性格更有利于风花雪月,有的人的性格更有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于家庭的团结,有的人的性格更有利于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9)没有谁的命运是一帆风顺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人生也是如此,有高峰,也有低谷。

(10)你拥有了什么的同时,就注定了你失去了什么。完美的事情不可能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你自身的命运太好了,你周围的亲人的命运就可能很差,反之亦然.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篇3:性格决定命运——谈《简·爱》

关键词:《简·爱》,人物,分析

《简·爱》带有自传性质、是一本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自传体小说。要了解简·爱, 必须先了解其作者, 通过对其作者的思想经历及时代背景的分析, 从作者夏洛蒂的自身的个性, 社会地位, 生存、发展的背景中就可以看出决定简·爱命运的关键因素。

一、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性格的形成及它对简·爱性格的影响

1、作者的生活经历对性格的影响

夏洛蒂·勃朗特于1816年出生在英国约克郡的一个山区小镇桑顿, 后随父亲全家迁至约克郡凯利镇附近的偏僻山村哈沃斯。她的父亲是一个穷牧师, 母亲于1821患肺癌去世。三年后, 夏洛蒂姐妹四人不得不相继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女儿的慈善学校——柯思桥, 那里的教学方法粗暴残酷, 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入学第二年, 她的两个姐姐就先后患肺病死去, 夏洛蒂因此深受打击, 倔强抗争而又忍让克制的矛盾复杂的个性渐渐萌发了, 她憎恨学校冷酷的领导和没有人性的规章制度, 但又不得不屈服于这一切, 做牧师的父亲生怕另外两个女儿也落入死神之手, 便把他们接回家中亲自教育, 指导她们看书读报, 这使她们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发了她们的写作欲望, 为她们以后的创作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33年, 为了接受正规的教育, 夏洛蒂到罗海勒的伍勒小姐学校学习, 这儿和柯思桥完全不同, 师生关系亲密, 学习环境良好, 夏洛蒂学业进步很快, 这段经历影响了她的一生。此后五年中, 为了生活, 夏洛蒂·勃朗特先后两次离家到有钱人家做家庭教师, 倍感孤独和被歧视。她憎恨这个行当, 每次都只工作了几个月就离开了, 这为《简·爱》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这也反映出夏洛蒂是一个愤世嫉俗、敢于抗争、敢于追求、富有叛逆性的女性, 不甘立足于社会指定他们的地位, 而要求在工作上, 以至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

2、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性格的影响

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在国内, 金钱第一, 男权至上, 等级森严, 习俗累累, 贵族踌躇满志;在国外, 对拿破仑的战争刚刚结束, 欧洲专制主义疯狂反扑, 民主改革和工人运动处于高压专制之下。夏洛蒂·勃朗特受父亲影响, 在政治上是激进的保守派, 尊重王权, 信奉国教, 虽然同情工人的斗争与反抗, 却又对欧洲及英国的革命动乱忧心忡忡, 她敢于批评当时崇高的宗教事业, 敢于嘲笑社会的陋习, 蔑视社会地位、财富, 主张男女平等。

简·爱的形象是作者本人生活际遇和体验的艺术再现, 是她的思想感受的宣泄, 是她的心灵的诉说;通过这个形象, 作者表达了女性意识的沉醒, 宣扬在爱情、婚姻上男女平等的思想, 提出了妇女通过自我奋斗而争取自由、独立的理想, 表现了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简·爱的迷人魅力, 在于她的坚强不屈、勇于抗争, 对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执着追求, 以及纯朴、真挚、热烈、丰富的感情, 这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二、简·爱的性格是决定她自身命运的关键因素

《简·爱》是夏洛蒂的代表作、成名作。了解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生活的时代背景, 分析了她的性格特点, 简·爱的性格和她的命运也就明了了, 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简·爱命运的真正根源呢?是受身边的人的影响形成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 她在与环境抗争之中终于得到幸福。

众所周知, 《简·爱》的成功在于作者塑造了几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冷酷的舅母, 虚伪的慈善学校负责人, 温柔善良的谭波儿小姐, 温顺的海伦·彭斯, 狂野而重情的罗切斯特先生, 冷酷的传教士圣·约翰……所有这些人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简, 让她在强烈的生存欲望下不得不去适应这个社会, 虽然内心反抗、叛逆, 但也不得不屈服, 她像一只被人遗弃的“丑小鸭”, 形影孤单, 命运堪怜。对简·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 显然凝聚着作者本人早年在慈善学校的虚伪和残酷的控诉, 对社会不平等的谴责。

简·爱是个寄人篱下的孤女, 在舅母里德太太家深受虐待, 小说的开篇, 在早餐室的一幕还未上演前, 简就借图画书中对北欧的描述表达她尴尬、凄苦的处境:“那儿常年积雪、冰封厚实, 它是几百寒冬的积聚, 像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般难以消融。在这样冰冷的环境里女主人公不但要忍受肉体上的折磨, 更要忍受精神上的巨大苦闷。简在经历了反抗的沸点后立即坠入了恐惧的冰点, 她深为自己的命运担忧。这个画面, 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简所受的折磨, 从一开始便了解了女主人公凄楚的处境和可怜的身世, 为后面简命运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洛伍德学校, 一系列抑制人性的非人道做法则使简·爱对宗教的虚伪有了更深的认识, 但谭波儿小姐的出现使简·爱的思想得到转变, 简也从此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谭波儿小姐的离开使她对8年的生活常规产生的厌倦, 于是她应聘到桑恩费尔德庄园做了家教, 开始了新的生活。

简·爱在桑恩费尔德庄园进一步深化了自己倔强抗争的个性, 庄园主人罗切斯特成熟、富有、经常在家办舞会, 参加舞会的都是有钱人, 罗切斯特与有钱女人布兰契小姐的关系, 让身为家教的简觉得自卑, 她们的嘲笑使简维护妇女人格平等的思想升华, 以至在和罗切斯特争吵的时候爆发, 这在众多读者的心灵中泛起回响的波纹。简的例子不禁让我想起许多历史人物, 她们由于性格懦弱而甘愿忍受别人强加给她的一切, 最后总走进悲惨的坟墓, 这难道不值得人们反思吗?同样, 多少身处困境的人不甘于上天安排给他们的命运, 自立自强, 艰苦奋斗, 最后终于成功, 成为当代人效仿的榜样, 这些不都是简在当代的影子吗?

那次争吵之后, 他们相爱了, 但就在婚礼上, 简得知罗切斯特已经娶妻, 幸福的美梦破灭了, 简仿佛从幸福的巅峰坠入了谷底。虽然这个婚姻是建立在某种附加利益上, 她还是决定离开, 崇尚婚姻独立自主, 男女平等的简最终在绝望中处理了自己的感情, 正是她追求个性的解放, 憧憬美满的人生, 信守传统, 重视道德的矛盾复杂个性让她做出这一决定。冰雪这一意象将女主人公绝望、痛苦的心理推向了极致, 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简所受打击之沉重, 并深深为简不幸的命运而惋惜。而后, 当罗切斯特表达了对简真挚的感情并要求简留下来与他共同生活时, 在相爱与不能爱之间徘徊, 是一种异常痛苦的挣扎。最终, 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简, 终于没有成为感情的奴仆, 尽管她是那样地爱罗切斯特, 她也毅然将爱情的火苗压在心底。这“火前的一根草”的意象, 恰好反衬出了简的坚强与倔强, 使简在精神上获得了胜利。

至此, 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愤世嫉俗、敢于抗争敢于追求、富有叛逆性的女性站在了我们面前。简·爱的形象已经塑造成功, 简的命运也不想而知。

小说的结尾, 简获得一笔财产, 回到了孤独无助的罗切斯特身边, 显出作者的理想——女性在经济上, 社会地位以及家庭中的独立平等以及爱情的忠贞不移, 也正是她和命运的这种抗争使她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追到了幸福。

篇4:性格决定命运 命运表现性格

《青梅》是《聊斋志异》中篇幅最长的作品之一。小说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因此而构成的情节也离奇多变,曲折生动。这又是一篇具有长篇小说的架构,而经作者加以高度浓缩而成的一篇极其精练的短篇小说。

小说的女主人公青梅,是一个亦狐亦人的形象。但这亦狐亦人,并不像《聊斋志异》中其他的许多狐仙形象一样,是从艺术形象创造的特质来说的,就是说人物既有精怪的奇幻的一面,也有现实的普通人的一面。而青梅则主要是指她的血缘关系而言:她是人与狐交合而生的一个混血儿。小说的开头就写这个混血儿的来历,与《聊斋志异》其他篇一开头就从主人公本人落笔不同,这一篇是从青梅父母的相恋、结合写起的。这是为了要写青梅的性格,就先从她父母的性格写起,写出青梅的性格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头,只是全篇故事的一个铺垫。但这个铺垫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简单交代,而是一个自成首尾的栩栩如生的小故事,有情节、细节、对话,重要的是由此而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对整篇小说的布局来说,这个开头很像是一场大戏的序幕。待我们读到篇末,知道了青梅思想性格的基因来源时,才体会到这个开头设置的精妙和在塑造青梅形象中的重要意义。

小说的开头这样介绍青梅的父亲程生:“性磊落,不为畛畦。”这是说他为人胸怀坦荡,不为礼法所拘束。接着就通过生动的细节,写他的旷达不羁和勇敢无畏:“一日,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视之,无所见。宛转间,有女子从衣后出,掠发微笑,丽绝。程疑其鬼。女曰:‘妾非鬼,狐也。程曰:‘倘得佳人,鬼且不惧,而况于狐!遂与狎。二年,生一女,小字青梅。”作为人的父亲的性格,加上作为狐的母亲的美丽、慧黠、直率、大方,这些都在后文的情节发展中,逐步地从青梅的思想性格中表现出来。

情节很快就出现了大的转向。狐女叫程生不要另娶,答应为他生一个男孩作为条件(狐仙也受到重男轻女世俗观念的影响),但程生不顾狐女的劝阻另娶了王氏女。此后便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到青梅命运的变故:狐女怒而弃青梅出走;不久程亦病卒;王氏别嫁。序幕中的人物很快就退场,主人公青梅便走向了舞台的中心。一场情节起伏跌宕的悲喜剧的大幕,就此正式拉开。

青梅成了孤女,这是她坎坷命运的开始。她无奈寄食于堂叔家,而堂叔是一个放荡无行的人,为了赚钱,就把她卖给了一个在家中等候放官的王进士。王进士喜欢青梅的聪慧,就用重金将她买来侍候他的女儿阿喜。这里一连出现了三个人物,真正重要的是王阿喜。这个故事,就主要以她和青梅两个人为中心演绎到底。

这两个人物的关系,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一主一婢,在身份地位上并不平等;二是虽然如此,但两个人一开始就相互喜悦,后来竟情同姊妹。这种亲近的关系,符合于今天的一个时尚用语“闺密”。“喜年十四,容华绝代”,这是写她的美,比之青梅的“貌韶秀”犹有过之。这里写阿喜的美,在后文的情节发展中是有意义的;而对两个人的关系来说,又还具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这两个亲密的女友,不仅是品德相当,就是外貌也是相匹配的。这是写两人虽然身份地位不同,却可以成为“闺密”的条件和原因。

作为一个婢女,小说首先写青梅的“善候伺”,以七个字来作形容:“能以目听,以眉语。”是说她的灵心绣口高出常人。常人只可以眉目传情,青梅却还能通过眉目而善解人意。但明伦对“以目听,以眉语”六个字大加赞扬,说:“写‘善候二字,神妙直到秋毫颠,觉‘灵心慧眼等字,俱成糟粕。”这样的评价,蒲松龄当得起。从清人的注解得知,这六个字原是从古典中化出来的,但读来却浑然无迹,就像是从作者的心中笔下自然流出的一样。“由是一家俱怜爱之”,青梅“善候”是她招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表明,她遇到的是一家好心人。在后来的逆境中,青梅遇到的,也处处都是好心人。古今都一样,社会再黑暗,还是好人多。

接着又出场一个重要人物张生。这又是一个好人,也是这个故事里的一个中心人物。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好人是由青梅发现和认定的,由此而引出一系列的矛盾纠葛,在这些矛盾纠葛中,青梅的眼光、心地和勇气得到了十分生动的表现。这位张生有这样几个特点:“家屡贫,无恒产,税居王第。性纯孝,制行不苟,又笃于学。”贫、孝、品行端正、读书勤奋,其中又特别突出地写他的孝行。视角取得很好,都是通过青梅的眼睛来写的,着重写了两件事:一是她亲见张生自己偷偷地咽糠喝粥,而让母亲享受肉食;二是父亲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张生“抱父而私”(伺候他便溺),不仅不怕脏,弄脏了衣服还尽量不让父亲看见。青梅见此“大异之”。“大异”二字,见出青梅有眼光,有思想。她重德,首先是以德取人。只有自己就有孝心、孝行的人,才会敏锐地观察到并理解和高度评价这种行为。这里表面上看来是通过青梅来写张生,实际的效果却是同时又通过张生表现了青梅。下面小说围绕着张生,着重表现青梅与阿喜的关系。她们的关系是主奴,又是朋友,朋友的真挚情谊超越了主奴的界限,冲破了主奴的隔阂,但又并没有脱尽主奴关系的色彩。这一点,蒲松龄的描写是把握得非常准确的。先是青梅帮助阿喜,是主动的,勇敢的,积极的;而后是阿喜又反过来帮助青梅,虽然同样真诚,却显得比较被动、懦弱,甚至有些无可奈何。两个人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区别。

青梅的不凡、不俗,更突出地表现在她从张家回来以后的所思、所为。她一回来就把所见告诉了阿喜,并且说:“吾家客,非常人也。娘子不欲得良匹则已,欲得良匹,张生其人也。”言辞语气,充满关切和信任,一点不像是婢女对主子说话,倒像是心心相印的朋友。更为难得的是,她本人也是一个未婚少女,而且身份和家境更接近于张生,要说论婚姻,她自己成功的把握更大。但她不是首先为自己谋划未来,而是为主人之女谋划未来。她先人后己,毫无私心。阿喜的反应是“女恐父厌其贫”。这六个字含义丰富,既反映出父女之间的关系,也揭示出人物的性格。从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一是,暗示出阿喜本人是有意于这位品德高尚的书生的;二是,阿喜深知父亲的一贯思想是嫌贫爱富;三是阿喜的性格懦弱,虽然有自己的感情倾向,但对父亲是心存畏惧,只能服从。这些丰富的含义,就预示了围绕着这一婚姻事件,将产生多重复杂的矛盾冲突,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曲折生动的情节。

她给阿喜出主意说:“不然,是在娘子。”意思是,一切看你的主意,父亲的嫌贫爱富不必考虑。青梅虽是一个婢女,却有眼光,有主见,有独立的人格意识。进而她又具体地替阿喜谋划:只要你本人愿意,我可以偷偷地去告诉对方,让他们找一个媒人来说合,你母亲一定会来跟你商量,只要你说同意,事情就算办成了。她乐于成人之美,而且对事情谋划、考虑得非常周到,年纪虽小,表现却非常成熟老练。而阿喜却缺少青梅那样的胆识和勇气,她内心犹豫、疑虑,惧怕父亲是一个方面,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她自己。她内心真正的顾虑是:“恐终贫为天下笑。”不是嫌他现在贫,是担心他一辈子都不能脱贫致富而被人耻笑。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不是流于表面,而是开掘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他将两个人物对比起来描写,一下子就显示出在眼光和识见上的高低。遇到矛盾和困难,青梅助人之心不变,她激励阿喜说:“妾自谓能相天下士,必无谬误。”这话说得自信果断,掷地有声。青梅不仅有见识、有眼光,而且有勇气、有智慧,敢说敢为,勇于担当。她竟亲自到张家去联络沟通,“往告张媪(张生的母亲)”,张媪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媪大惊,谓其言不祥。”老人家考虑问题是很实在的,一个富家大室的闺秀,主动让人找上门来要下嫁到贫苦人家,在她看来,这恐怕不是一个好兆头。这一看似有悖于常情常理的反应,却完全合乎人物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性格:不是拒绝,是不敢高攀。文字如此精练,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却是如此深刻、准确,蒲松龄不愧为写作短篇的高手。

接着是写青梅的善言。她劝说张媪的一番话,表现出很高的智慧:“小姐闻公子而贤之也,妾故窥其意以为言。冰人往,我两人袒焉,计合允遂。纵其否也,于公子何辱乎?”这段话包含好了几层意思。第一,小姐是慕公子之贤,并不计较穷和富;第二,是我观察到她的真实意思才敢来告诉你的;第三,如果你们派媒人去说合,我和小姐两人会从旁做工作,估计成功的把握比较大;第四,退一步说,即使事情不成,也不会丢你家公子的面子。说得有情有理,合乎逻辑,各种情况都估计到了,全面细致,滴水不漏。水到渠成的结果是:“媪曰:‘诺。”

卖花人侯氏代张家去说媒的过程,矛盾迭起,从中充分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听说是贫穷的张家想要娶自家的女儿,“夫人闻之而笑;以告王,王亦大笑”。父母二人都以笑来回应,父亲还是“大笑”。这里的两个“笑”字,与前面写阿喜“恐父厌其贫”相呼应,真是知父者莫如女,这是富人贱视穷人的一种恶劣表现。他们对女儿的婚姻大事,看起来似乎也还有通达的一面,没有当时就自作主张断然拒绝,而是叫女儿来,告知此事,征求她的意见。但实际上却只是一种对女儿的试探。小说写阿喜和青梅两人对此事的态度,生动、准确、传神,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心理都跃然纸上。“唤女至,述侯氏意。女未及答,青梅亟赞其贤,决其必贵”。青梅的“抢话”,表现了她热情助人的急切心情;而阿喜慢半拍未及回答,则表现了她的稳重和迟疑,其中还透露出对父亲的畏惧。母亲对女儿说:“此汝百年事,如能啜糠覈也,即为汝允之。”深知父母心思和习性的阿喜,并未立即表示同意,而是表现为:“俯首久之,顾壁而答”。她在慎重思考,主意是有的,但能不能说,怎样说,却颇费斟酌,所以有好一阵的迟疑。“顾壁”二字尤为传神,显示出她是明确地意识到父母亲是不会同意她的选择的,但又不能不说,因此回答时不敢正眼看着母亲。回答的内容表现了她的聪慧机敏,意思很明确,却说得非常婉转含蓄。她先是将富贵归之于天命,而且从贫与富两面来说,含蓄而又坚定地表达了她相信张生是属于“不贫者无穷期”的那一类的。最后以一句“是在父母”作结,表示一定会听从父母的决定。然而父母的“征求”意见,只是“将以博笑”。这里的一个“笑”字,与前面写两人轻蔑的“笑”相呼应,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的特性。母亲“及闻女言,心不乐曰:‘汝欲适张氏耶?”这时小说写阿喜的表现绝妙:“女不答;再问,再不答。”两问两不答,却正是她的回答,无言的回答比有言的回答,表现得更加坚决。这一态度,揭示出阿喜的内心矛盾和隐秘,同时又预伏了下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母亲的怒斥很有份量:“贱骨了不长进!欲携筐作乞人妇,宁不羞死!” 话说得很重,表现了在贫富和家世利益面前,对爱女的粗暴态度。“女涨红气结,含涕引去”,对阿喜的性格刻画是非常准确的:有主见,但懦弱,不坚定,缺乏反抗精神。

青梅则表现出另一种精神气象。“见(阿喜事)不谐,欲自谋”。“自谋”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而且一旦下了决心就付诸行动,勇往直前,乘夜便独自到张生的住所去。对两人会见的描写,完全是性格化的。青梅是在张生夜晚读书的时候突然出现的,“生惊问所来,词涉吞吐”。“吞吐”应该是指青梅的回答,虽然勇敢,却毕竟有少女的羞怯,不能痛快直言。可以让我们想象出她当时的神态。“生正色却之”。在遭到严肃的拒绝之后,青梅是这样的表现:“泣曰:‘妾良家子,非淫奔者;徒以君贤,故愿自托。”大胆告白,直诉所求,但情意凄切,出语诚恳。“自托”二字,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表现出一个少女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表现出的一种非凡的胸襟和勇气。青梅是慕张生之“贤”而生爱的,这一点对张生有所触动。但为人正派的他仍然是义正辞严,坚决地予以拒绝:“生曰:‘卿爱我,谓我贤也。昏夜之行,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夫始乱之而终成之,君子犹曰不可,况不能成,彼此何以自处?”这一番话,表现出张生光明磊落的君子之风,既自爱,又尊重对方。这更证明了青梅对他“贤”的判断与追慕是很有眼光的。而“能成”与“不能成”之说,又在艺术表现上暗中留下了余地。聪明的青梅从“能成”的一面去理解和争取,于是回答:“万一能成,肯赐援拾否?”“援拾”就是接纳之意。

两人的关系在矛盾中实际已经进了一步。此时张生的内心也有了变化,并向青梅道出了真实的想法:“得人如卿,又何求?但有不可如何者三,故不敢轻诺耳。”意思是说,我内心是很愿意的,但有三个难题不好解决。语气和想法都有了松动和回旋的余地。在青梅的询问下,张生所谓的“不可如何者三”是指:第一,你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这时张生还不知道青梅的婢女身份,当是指遵从父母之命而言);第二,即使你能自主,我也必须听从父母之命;第三,即使我的父母同意,但你一定出身富贵之家,我家贫必不相配,这更是极难解决的大难题。因而催促她赶快离开,以免瓜李之嫌。说得堂堂正正,有情有理,表现出高尚纯洁的美好品德。青梅与张生是同一流人物,因而虽然遭拒,却能理解、接受。故在临去时,嘱张生曰:“君倘有意,乞共图之。”张生以一“诺”字来回答。一个是爱贤,一个是因对方爱贤而心有所动,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得到展示,而人物性格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此前主要是写青梅对阿喜的帮助,此后就反过来主要写阿喜对青梅的帮助了。两个人是在互相帮助中逐渐深入理解而成为真诚的朋友的。从张生处回来之后,在青梅和阿喜之间发生了一场误会和冲突,从中进一步展现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当青梅告知阿喜晚上到张生家去时,“女怒其淫奔,将施扑责(露出主子面目)。梅泣无他,因而实告”。阿喜听后感叹说:“不苟合,礼也;必告父母,孝也;不轻然诺,信也:有此三德,天必祐之,其无患贫也已。”这是她对张生品行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对他命运的判断。与青梅一样,阿喜也是以德察人,以德评人,并且以德来判断其未来前途的。这一评判证明了阿喜与青梅之间有相近的眼光,内心有息息相通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品德也同样高尚。阿喜在确认张生将来必有富贵前途的情况下,跟青梅之前一样,不是首先为自己着想,而是为做婢女的青梅着想。她问青梅:“子将若何?”青梅毫不含糊地回答:“嫁之。”其直率与痛快,则与阿喜判然有别。“女笑曰:‘痴婢能自主耶?”这里的“自主”,并不是指父母之命,而主要是指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婢女。称她为“痴婢”,虽然是主子语气,却显得亲切,听不出有一点贱视的意味。青梅非常坚决地表示:“不济,则以死继之!”表现出她对爱情追求的真诚和执著。阿喜也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必如所愿。”也就是说,我一定会倾全力帮助你实现愿望。但是要帮助青梅实现愿望,对阿喜来说并非易事。张生家贫,而青梅又无力自赎,这桩婚姻要真正实现,是非常困难的。要让青梅不花钱就能获得自由,父母一关是通不过的;而去请求父母放弃赎金,阿喜又没有这个勇气。阿喜虽有决心,却在困难面前也不免踌躇,并发出这样的沉吟:“是非我之能为力矣。”无助的青梅“泣数行下,但求怜拯”。阿喜无法可想,便把自己的私蓄拿出来资助青梅,张母又“多方乞贷,共得如干数,藏待好音”。

机会终于到来。阿喜乘父亲迁官之机,建议母亲将青梅遣送出去。母亲本来就认为“青梅太黠,恐导女不义,每欲嫁之,而恐女不乐,闻女言甚喜”。本来是顺手推舟,却又好事多磨。过两天有一个佣保妇来为张家说媒。“王笑曰:‘是只合耦婢子,前此何妄也!”这一“笑”字,又与前面的两“笑”字相呼应,进一步揭露了富贵人家卑视穷人的丑恶嘴脸。更坏的是,他还想把青梅卖给人家做小妾,以此赚取比当时购买所花高出一倍的钱。在阿喜坚执而动情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以原价让青梅赎身嫁给张生。

在阿喜随父赴任与青梅离别之前,写了一段青梅嫁到张家后的表现,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生对父母已经是十分孝顺了,而青梅孝顺翁姑犹有过之:勤劳操作家务,吃糠咽粃都不以为苦;更以刺绣为业,因技艺精巧而广受欢迎,很快就改善了穷困的家境。更重要是为了张生能专心读书,家务之外还担负起全部的经纪事务,因此而得到了全家人的爱重。

这以后两个人的命运就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相别之时,阿喜对青梅泣曰:“子得所矣,我固不如。”这八个字是后半部情节的概括和预示。而青梅则明确表示,自己命运的好转,是由阿喜所赐,她是受恩知报,不会负义的。这又为全文的结局伏下一笔。

情节的发展突然风起浪湧,阿喜家急速破败:半年母卒;又二年父坐罪,被罚破产,从者逃散;继而又染疾卒;不久唯一跟从她的一位老媪又卒。阿喜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由一个生活优裕的富家女而突然跌入低谷,经受了各种生活的磨难。但蒲松龄总是让他笔下品德高尚的好人得到好报,因此在他的艺术构思中,一面写她受难,一面又同时写她总是遇到好人,得到救助。

阿喜遇到的第一个好人就是邻妪。邻妪因同情而劝她出嫁,她回答:“能为我葬双亲者,从之。”在“伶仃益苦”的情况下,她对父母仍然孝心不改。邻妪赠以斗米,并按她的要求帮助她寻找合适的对象。但是,家贫者无力为她安葬双亲,而富有者却又嫌她是败落人家的女儿,高低难成。于是为她本人的生活着想,劝她嫁给一位姓李的人家做侧室,可以解决厚葬双亲的问题。初时大哭拒绝,说:“我搢绅裔而为人妾耶!”“妪无言,遂去。”情节的发展在此作一顿挫,一则表现阿喜处境之可怜,二则继续表现她对双亲的孝心。后来竟至沦落到“日仅一餐”都无以为继,半年后完全不能支持,连自杀之心都有了。之所以苟活下来,就只是为了要收葬双亲的尸骨。最后不得已,只好从听邻妪的意见,嫁给了李姓做小妾,才将一直挂念于心的双亲安葬。

裹腹之忧解决了,但新的磨难又接踵而至。先是李姓的大老婆极为悍妒,即使丈夫谎称是购来的婢女也不能容忍,“暴怒,杖逐而出”,以致使她“披发零涕,进退无所”。这时候又遇到了第二个好人老尼。老尼将她接到庙里,她要求剃度出家。老尼同样有慧眼,善识人相,看出她不是一个长久沦落的人,劝她留在庙里劳动为生,以待时运好转。这里写老尼的预测,既与前面青梅对张生的预测前后映衬,又为下文写阿喜命运的转折预伏一笔。但其间又写她经历了多次无赖恶少的调戏骚扰,以至使她“号泣欲自死”。继而又有贵族公子过庵而欲娶为小妾,逼得她“欲乳药求死”。公子纠缠不放,后又派家奴到庙里来威胁,“女大悲,又欲自尽”。这些危难,都在善良的老尼的悉心保护下,一一化解,终于平安地活了下来。其间,小说穿插了一段阿喜夜梦父亲的情节,父亲对她除了对以前未同意她与张生的婚事表示悔愧外,就是劝她“但缓须臾勿死,夙愿尚可复酬”。加上天明后,老尼望其气色而惊曰:“睹子面,浊气尽消,横逆不足忧也。福且至,勿忘老身矣。”预示了阿喜的命运即将逆转。梦境的穿插,虽然表面看来与前后情节关联并不紧密,稍嫌突兀,但在艺术构思上,却为写全文喜剧大结局而预先作了布置。下文写与青梅的重新团聚,的确是大出人意料之笔,但有了上文的布置,也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暴雨翻盆”之际,有人来敲庙门。众人大惊,以为又是贵公子派人来捣乱。开门一看,竟是一群女奴簇拥一个丽人来,“仆从煊赫,冠盖甚都”。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相别多年的青梅。这时张生任职司李,她已经贵为司李夫人,正好经过此地,入庙“暂避风雨”。聊斋用笔,总是变幻莫测,在山穷水复之时,突然又见柳暗花明。阿喜被发现的过程,也写得极为曲折:先是夫人入殿中,“移榻肃坐”,而“家人妇群奔禅房,各寻休憩。入室见女,艳之,走告夫人”。在雨停将离去之前,“夫人起,请窥禅院”,这才由老尼“引入睹女”。这一见非同小可,夫人“骇绝,凝眸不瞬;女亦顾盼良久”。然后从不幸的阿喜眼中确认:“夫人非他,盖青梅也。”这一突如其来、出人意料之笔,出自蒲松龄的精心构想,层层铺垫,层层转折,最后才用重笔写出“盖青梅也”四个字。在此,冯镇峦评云:“‘青梅也三字,天上落下。”但明伦评云:“层层疑骇,惊鬼惊神,至此列开旗门,将军突现,令人目炫神摇,笔亦跳脱欲飞。”都道出了这段描写文字飞动、笔法转折之妙。

“各失声哭,因道行踪”,用回叙的笔法,补写两人分别以后各自的遭遇,而又以青梅为主。阿喜听后,“叹曰:‘今日相看,何啻霄埌!” 两个人的境遇,此时竟有天壤之别。但这不但没有成为两人友情的障碍,反而以此为契机,作者着意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青梅感念旧情,胸怀坦荡,笑曰:“幸娘子挫折无偶,天正欲我两人完聚耳。”接着就“取珠冠锦衣,催女易妆”。阿喜还对同处一室心存疑虑,觉得“其名不顺”。而青梅却十分坦然,毫无犹豫地说:“昔日自有定分,婢子敢忘大德!试思张郎,岂负义者?”不仅自己,而且还带出丈夫张生,都是受恩知报,讲求义气的人。果然,到任上会见张生家人,“母子皆喜”。因为有从前张家求婚被拒的经历,故“女拜曰:‘今无颜见母!”张母的反应是:“笑慰之。因谋涓吉合卺(择日举办婚事)”。这里的一个“笑”字,与前面张家向王家求婚时,阿喜父母的两个“笑”字遥相映照,显示出两者之间在品德和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异。阿喜婉拒,说:“倘念旧好,得受一庐,可容蒲团足矣。”对此,“梅笑而不言”。这一“笑”字,也用得十分精妙,含蓄中透出狡黠和爱怜,既与张母的慈祥之笑,也与前面阿喜父母的轻蔑刻薄之笑,形成进一层的映照,都在人物思想品格的表现上起到了令人深思的作用。经过精心的准备,“及期,抱艳妆来”,在鼓乐声中,为她与张生举行婚礼。阿喜虽然“左右不知所可”,但被“梅率婢媪强衣之,挽扶而出。见生朝服而拜,遂不觉盈盈而亦拜也”。青梅将阿喜扶入洞房,坦然大方地说:“虚此位待君久矣。”她将已经得到的正妻位置慷慨地让给阿喜,视此为对阿喜当初真挚的同情和热情的帮助理所当然的回报,还嘱咐张生:“今夜得报恩,可好为之。”此后,青梅一如过去“事女谨,莫敢当夕(指守礼而不敢替代正妻的位置)”。阿喜为此也感到不安。“于是母命相呼以夫人;然梅终执婢妾礼,罔敢懈”。

按蒲松龄好人必得好报的观念,小说最后的结局当然是非常美满的。张生“行取入都(升官进京)”,路过尼庵时送给老尼五百金作为寿礼,尼只受二百,也是用来建祠和为王夫人立碑。两人都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张生后来官至侍郎,两位夫人都为他生育了子女。“张上书陈情,俱封夫人”。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青梅与阿喜之间的真挚情谊,而这种情谊是建立在人物美好品德之上的。立德和颂德,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人物的美好品德主要表现在:真诚、善良、热情助人、孝顺父母。而对青梅,则更歌颂她的眼光、胸怀,“能识英雄于尘埃”,先人后己,以助人为乐。而与此相映衬的,是对“弃德行而求膏粱”、嫌贫爱富的思想作了善意的批评。但明伦在篇末总评中称这篇小说“是为有关世教之言”。但蒲松龄时代的世教,在今天看来是有精华也有糟粕的,青梅严守等级观念,甘于婢女的地位,得正妻之位而固求只做侧室,这已经超出了友情的范围,透露出些许封建思想的气息。

篇5:心态决定命运读书心得

阅读《心态决定命运》这本书令我感触颇深。书中阐述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会面临种种压力,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不论何时何地,端正自己对生活、工作态度,凡事采取积极的思维;积极的行动。把压力当作一种挑战,才会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乐观的情绪不仅能使人显示出青春活力,还将有助于增强人的机体免疫力,哪怕是一瞬积极的微笑;一个积极的手势,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免受疾病的侵袭。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因而造成的巨大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这本书中这样的名言总是出现在最重要的位置,让我在体会心态重要性的同时,领悟到心态和人生的关联。

人生是一连串不停的奔波,我们总免不了跌倒或无端的迷失。无由的抱怨,愤怒的发泄,只能使自己更颓废。既然命运如此,我们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乐观的接受命运的挑战,那么生命将会是另一种景象。我们应该学会热情的生活;愉快的工作;以乐观豁达的胸怀,真诚的为他人服务,为他人送去幸福。因为当我们把幸福带给他人的时候,幸福也就悄然降临到我们的身边。有幽默感并经常与朋友在一起谈及幽默的话题,会使人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协调脏腹机能。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扮演一个或多个社会角色,每个人的角色不同,那么他或她就会有自己的特殊的心态,也就必然会怀着这种心态对待生活、事业、爱情。何为心态,所谓心态即心理态度的简称。人的生活并非只是一种无奈,而是可以有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人生的方向是由“态度”来决定的,其好坏足以明确我们构筑的人生的优劣。心态的不同必然导致人格和作为的不同,而且会有天壤之别。不良的心态是形成不良性格与不良人生的主要根源,心态是我们命运的控制塔,而且它是我们惟一能够完全掌握的东西。心态决定命运,思想极其重要。如果在一天里,我们脑海中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觉得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

生命并不单纯,我们应该选择正面的态度,而不是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我们的问题,但不能忧虑。当我们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张不堪时,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改变自己的心境,我们应当记住:思想运用和思想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狱。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着比老一辈革命人更优越的生活环境,更现代化的工作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悲观,厌世。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向前。乐观也是一生,悲观也是一世,我们何不用乐观的心态去体验人生,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一个有一个挑战。即使我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尽量地将其调试到最佳的状态。

篇6:性格决定命运

-------读《水浒传》有感

(高新区金桥小学杨旺芝)

[关键词]林冲性格形象命运

[内容摘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格又决定命运。林冲的身份、性格,使他沿着忠君守法、忍让求安的思路一直走下去。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好人的一忍再忍,换来的是恶人的一逼再逼。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直至“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脱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只要是阅读过《水浒传》的人,就知道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了一百单八将,个个有其独特的形象,个个有其独特的性格,可谓栩栩如生,夺人耳目。林冲、李逵、阮氏三雄、武松、鲁智深、石秀、杨雄、张顺、卢俊义、花荣、晁盖等人的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永放光彩!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豹子头林冲,是施耐庵笔下最能体现《水浒》精神内核的代表人物。林冲形象在文学画廊里的卓然矗立,为一部《水浒》的家喻户晓进而成为世界文学名著,立下了不朽之功。

《水浒传》的一百单八条好汉中,林冲是一个出场次数较多的角色。林冲一出场,就有许多让人羡慕的地方。一是有一副威武的相貌,“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二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三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娘子张氏,美丽贤淑,二人十分恩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格又决定命运。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不算低的社会地位,加上优厚的俸给、温暖和美的小康家庭等多种社会因素,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在幻想,虽然他武艺高强,对“屈存在小人之下”也有一腔怨愤,却养成了他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的生活方式养成的。而这种性格的形成,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命运,的确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先让我们看看林冲的性格是怎样变化的。

一、林冲性格变化历程

请看作者在小说中是如何描写林冲的故事,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示其命运的。小说从林妻烧香被高衙内调戏开始,到后来林冲遭受陷害发配沧州,最后逼上梁山,是《水浒传》的一条非常显眼的主线笔墨。围绕林冲本人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像“误入白虎堂”(第六回)、“刺配沧州道”(第七回)、“火烧草料场”(第九回)“水寨大并火”(第十九回)等都是小说的一条主线安排。我们读者通常通过这个特殊人物的不幸遭遇,理解宋徽宗时期“奸人当道”、“冤狱丛生”的社会政治状况,同时,也明确了一个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格又决定命运。林冲的性格变化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

应该说,《水浒传》并不是人们期待中的英雄反抗的悲剧,而是真正的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人性的悲剧,是关于中国人人性的悲剧,是一部揭示性格决定命运的小说。这部作品深刻地解剖了中国政治文化思想与国人性格中的某些特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 [1]这恐怕是这部作品构成伟大魅力 1的地方。读者们一般都把林冲看作是个命运多舛的英雄豪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水浒传》撰改原著剧情,加拍了梁山好汉大败官军,生擒高俅后林冲怒杀仇人未果,最终气得吐血而亡的情节,使其多少具有了些许英雄气质。我们无从得知电视剧编辑制作者撰改此小说情节的真正意图,但按照原著本意,林冲是一定会接受招安的,即使他的妻子、丈人全家为高俅所害,包括他自己被高俅逼上梁山。因为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豹子头”林冲虽然武艺高人一等,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林冲的身份、性格,使他沿着忠君守法、忍让求安的思路一直走下去。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好人的一忍再忍,换来的是恶人的一逼再逼。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看到,从林妻烧香被高衙内调戏开始,林冲的命运就发生了变化。在爱妻遭调戏的奇耻大辱面前,职任八十万禁军教头,英名远播的林冲,居然咽下了一腔愤恨,不敢打,且阻拦鲁智深去追。当陆谦设计调开林冲,妄图让高衙内引诱凌辱林冲妻子时,林冲把一腔愤怒全部倾泄到陆谦身上,仍然避免触及“本管高太尉”,但从他拿了尖刀,追寻陆谦的激烈行动中,可以看出林冲反抗性格的缓慢发展过程。后来,他在陆谦与高衙内进一步的阴谋迫害下,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火烧草料场、火并王伦,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但林冲骨子里主导的是软弱无力的奴性,人性中缺乏的恰恰就是英雄气质。林冲不是真正的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最初聚义以及最后忠义的种种表现,只是那个时代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互动的产物。而且,作者集中笔墨刻画的是在此环境中许多个体人物的各种变化着的悲剧性表现,因此我觉得作者施耐庵想深入探讨的是那个时代中国人人性深处的某些东西。作者就是想通过人物的经历来塑造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命运,达到彰显作品的主题的目的。

林冲思想性格上这种矛盾斗争,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发生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脱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反抗性高度升华,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二 林冲的形象与《水浒传》塑造人物的艺术

那么林冲的性格到底有哪些特点呢,从中可以看现《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什么艺术呢?从《水浒传》小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而《水浒传》塑造人物的艺术,就在于作者把人物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而不是像《三国演义》那样,人物脸谱化,性格是已经定了的,然后按照这个模式去写人物的活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看不出他们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什么关系,因而带有定型化的特点,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生来就很聪明,曹操生来就奸诈,关云长生来就义薄云天,而《水浒传》则不同,从《水浒传》塑造人物的艺术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

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粗浅地分析一下林冲的“忍”性,相应产生的命运结果,及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

“忍”之一: 林妻在岳庙烧香还愿,遭高衙内调戏,林冲赶到,准备问罪。小说是这样描写的:“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实属奇耻大辱,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的动作描写,这是很高妙的一笔。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在这个时候,林冲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的性格占了上风,他强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职任八十万禁军教头,英名远播的林冲,居然咽下了一腔盛怒,不但自已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打高衙内,说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的性格,给林冲及其家人带来的命运是悲惨的,直接导致了以后一连串的针对林冲和林妻的事件发生。

“忍”之二: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逆来顺受并不能解脱林冲的困境。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林冲受陆虞侯之邀饮酒,席间叹气说道:“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显然,面对高衙内调戏妻子一事,林冲此时的想法是虽然我武艺高强,但是因为未能遇上英明的主人而委曲求全于高俅这个小混混起家的太尉之下,所以才受了如此羞辱。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得遇明主,凌驾于他人之上,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受这样的窝囊气。这也是林冲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的性格的典型流露,他想保住自己的地位,想保住自己现有的生活,如果得遇明主的话,这一切就不成问题,生活和妻子都不会受到影响。可惜的是陆谦这个混蛋,不顾友情,出卖朋友,一边与林冲喝酒,一边设计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妻再次遭到高衙内的调戏。好在使女一路寻找,让林冲得知真相,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他把咽下去的一腔愤怒,全部倾泻到无耻走狗陆谦身上。林冲也只是气恨陆谦出卖朋友,设计邀请自己出去喝酒,为高衙内做帮凶,因此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寻他问罪,当日搜寻未得后又在他门前等了一晚,却没有胆量直接去找真正的罪魁祸首高衙内算帐。请看下面的描写:

娘子劝道:“我又不曾被他骗了,你休得胡做。”林冲道:“叵耐这陆谦畜生厮赶着称兄称弟,你也来骗我!只怕不撞见高衙内,也管着他头面。”

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十分有限。其实他应该先去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这也是他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的性格的再次体现;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里也有重义气的表现,一开头写到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患难中于街头巧遇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妇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林冲告诉李小二“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见,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林冲还对李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话,分量却不轻:它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身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所以,林冲既有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性格,也有重情重义的美好品质。

“忍”之三: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这是最关键的一幕。林冲遭陷害发配沧州前,临行前主动向其丈人提出休妻。读者以为林冲是有情有义的好男子,害怕自己坐牢误了娘子的大好青春。请看他对妻子的表白:“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 其实不然,这番话语全属虚情假意。真实的心理又是什么呢?请看他对老丈人的一番表白:

林冲执手对丈人说:“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屈官司。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今小人遭这场屈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遇见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气恨陆谦出卖朋友时发狠所说的“只怕不撞见高衙内,也照管着他头面”,这是典型的遭遇强权不敢争锋,逢着弱势就地欺凌的林冲式语言。鲁迅先生说得好:“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2]林冲面对主子高衙内和帮凶陆谦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哪里还能算是英雄的作为?这还不算什么,最后一句“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才是最关键的实词。林冲为了保命,不惜接受最极限的屈辱,将妻子休出去。真是极度的自私和卑贱!这个人物哪里还有丈夫气概?一切人性的光辉荡然无存,在此惟有蝼蚁小民的忍辱偷生。他说出了这一句,其他的都是虚词了。所以,后面林娘子哭着质问:“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就显得十分的可怜。此刻的林冲,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连自尊都不敢要了,还考虑什么休妻的理由呢?这个弱女子应该质问林冲,为什么能够承受这样的屈辱?但结果是林娘子哭昏了过去。

也许读者要问,也有可能是林冲恐自身不保,言不由衷地故意说出此绝情之话,希望借此断绝夫妻往日恩情,以求保全妻眷吗?不是,这是他的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性格决定了的。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你以为休妻嫁与别人,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同时,写出了林冲“忍”的性格,这样做不但救不了自己的妻子,也险些害了自己的性命!

在林冲妻子被调戏一事上,我们来看其结拜义兄鲁智深的态度。林冲在岳庙才喝退高衙内,刚刚结拜的大哥鲁智深便提了铁禅杖,引着二三十个破落户抢入庙来。两人见面后的第一句“我来帮你厮打。”表明了这位义兄的率真可爱,急公好义的好汉豪情。当他被林冲劝回后一句“但有事时,便来唤洒家与你去。”张显着人物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后来林冲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直至野猪林救险,作者在这几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迥然不同于林冲奴性形象的高大人物。他待人处事刚直无畏,粗中有细,拳打天下不平事,与林冲见妻子受辱出手时的犹豫思量,忍辱求全的表现有着极其鲜明的对比。鲁智深之所以无所畏惧,源于他无欲则刚的人性。经略府提辖做得,五台山和大相国寺的和尚当得,二龙山上草落得,梁山步军头领干得,花和尚鲁智深本着逢名利无所求、遇强权无所畏的人生态度,在认识到“满朝文武,多是奸佞,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缀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的基础上,仍然能仗义出手,锄强扶弱,不惜身计,在他并不自由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性的张扬。

“忍”之四:在刺配去沧州牢城的路上,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竟被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折磨得死去活来,连一声厉害的话都不敢讲。这两个家伙用烫水让他洗脚,他

们反而骂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因为他想忍气吞声,苦撑苦熬到刑满释放,或遇大赦,回东京去仍旧当他的禁军教头,夫妻团圆。在离开东京时,岳父张教头对林冲说:“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这也是林冲心里要说的话。人们常说“无欲则刚”,林冲一旦有了这个念头,一只猛虎也会变成兔子,这就是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遭受什么样的命运。

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说“非干他们两个的事”。这两个鬼魅似的东西,虽然是受高俅、陆谦的收买差遣,但也是高俅的爪牙和帮凶,为什么不该杀?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说穿了,林冲是想为自己日后回东京留一条路,所以一忍再忍,忍常人之不可忍。这种性格,必然导致高俅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你会忍,就让你一直忍到死,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由于有柴进的书信,牢城的管营和差拨对他十分照顾,让他去看管天王堂,“这是营中第一样省力气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不久林冲又得李小二夫妇的百般照顾,“因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于是也就安心地住下来,舒舒服服过日子,只等着有一天遇赦,便回东京去。然而高俅仍不放过他,派陆谦、富安来沧州谋害他。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唤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格又决定命运。正是因为林冲有着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随遇而安的心理,所以,他就不会去怀疑高俅等人,会一直与他这个小人纠缠到底,也就决定了他会作这样的苟安打算,还存有一线回到东京的希望。最后火烧草料场,林冲侥幸没有被烧死,可是回东京的路却被烧断了,这一线希望也随草料场的燃烧而灰飞烟灭!这就是陆谦几个人在山神庙门外所说的:“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还说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像一头狂怒的狮子,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陆谦等三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在正义面前,邪恶势力竟是如此不堪一击。林冲先是用花枪将富安搠死,后来又一刀杀了差拨。剩下陆谦,诡辩他是奉命而为,与他不相干。小说写道: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虞侯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林冲这样杀人报仇,手段是残忍了一些,可是设身处地为林冲想一想:好好的一个家庭,顶天立地的一个禁军教头,被高俅和陆谦迫害得家破人亡,夫妻离散,他不该用这么严厉的手段来惩罚仇人吗?只有这个时候,林冲才完成了他性格上的转变,不再是一个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懦弱形象,而是一个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由此可见《水浒传》的人物性格,与其出身、环境、遭遇都有血肉联系,因而随着人物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变化而变化;在描写人物时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细节。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写得这样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的。人物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又在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这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也是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三、林冲的形象与《水浒传》的主题

林冲的性格转变与他的一系列遭遇有关,从任何方面看,像林冲这种人都是不会造反的。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出场的穿着打扮所体现的身份、风度,说明了他是一个有相当地位的人物。他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日子过得很美满、很幸福。这就跟没有家室,没有财产“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鲁智深截然不同。所以,他的性格也与鲁智深截然不同。林冲性格特点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安分”是指他安于封建等级制度所规定他的社会角色,他不想投机钻营往上爬,更不想改变现存社会等级秩序,他只求在现存社会等级秩序中维持他的也许是令人羡慕的家庭生活。他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非军中指挥官,品级不高,也没有什么实权。他娶妻尚未得子,岳父也只是一个教头,婚姻门当户对,是一个小康家庭。他很满足,为了保住这种平平常常的小家庭生活,决不招惹是非,是非招惹到他,他宁愿躲避退让,即使受欺侮也要逆来顺受,委曲以求小家之全。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因此,作者写他反抗,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复仇,而是升华为一个社会阶级的反抗!他武艺高强,既没有鲁智深的豪侠之气,也没有李逵的反叛精神,他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良民,这种良民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如果不是高俅逼他至绝境,他一定会像他的岳父一样安安稳稳和默默无闻地过一辈子,决不会落草为寇。

林冲在奔往梁山的途中,在朱贵酒店的粉墙上写了一首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这首诗概括了一个朝廷命官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和经过,显示了林冲丢掉幻想以后激发出来的反抗精神,回荡着一股悲壮的英雄气。

其实,千百年来,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这样生活过来的,即使是被压在最底层,如果不是略无生机,也不会铤而走险,去甘冒“大逆不道”的罪名。正因为如此,林冲的性格就很有中国国民的代表性。

《水浒传》最深刻、最本质的内容,是揭露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而这种揭露是通过一系列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的形象生动的英雄人物来实现的。尤其是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围绕他所发生的一连串故事,成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征。按照常理,像林冲这种人,是不会造反的。本不会造反的人,却偏偏要铤而走险,上了梁山,这就是《水浒传》表现“官逼民反”这一重大主题的艺术技艺。

参考资料:

[1]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鲁迅选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42页。

[2]鲁迅:《杂感》,《鲁迅选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3页。

[3]《草莽英雄的悲壮人生——《水浒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10次印刷。

宋老师的话:

文章大体可以了,只是“二 林冲的形象与《水浒传》塑造文物的艺术”这部分要稍微精简一点,而且要避免与第一部分重复,有些内容可以放在第一部分中去,要明确指出小说采用什么艺术手法塑造了林冲这个人物,然后进行分析。一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二是注重个性化的情节与细节的描写,从而展示人物独特的个性。三是注意描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由于内容有变化,所以文章的“内容摘要”要重写,文章的标题是否可改为“浅析《水浒传》中的林冲形象”似乎更为妥当一点,“内容摘要”在前,“关键词”在后,顺序不要错了。

上一篇:水资源保护论文刘龙斌下一篇:春节期间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