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以及案例分析

2024-05-10

危机公关以及案例分析(共8篇)

篇1:危机公关以及案例分析

欧债危机的原因、影响和前景分析以及个人看法

一、原因

1.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洲各国福利资本主义存在非相容性

2.危机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财政收入匮乏

3.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和经济趋同的不稳定

4.货币政策的集中化和财政政策的分散化互相矛盾

5.人口老龄化和不合理的福利政策

二、影响

(一)欧债危机对欧洲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1.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2.欧债危机延缓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3.欧债危机加剧全球资本流动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债危机导致中国对欧出口下降

2.欧元对人民币汇率震荡走低

3.中国了利用欧洲外商投资增速下降

三、前景分析

(一)短期看,欧债危机在波动中显示向好迹象

1.欧债危机救助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2.欧洲经济忧中有喜。欧元区边缘经济体的衰退已波及到核心国家。但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指标都表现得令人悲观。根据欧洲工业生产指数与产成品库存指标之间的反向律动规律,近期欧元区产成品库存的下降预示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复苏期,尽管未来复苏的高度可能比较有限。从经济增长动力看,随着外围市场的日渐转暖,欧洲的出口需求也将逐渐回升。

(二)中长期看,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1.欧元区一体化进程将加快,但过程曲折。因为财政权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目前没有欧元区国家愿意让渡这一权力;欧元区各国社会经济法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财政政策难以统一;欧元区之外的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一定积极支持欧元区财政一体化;各国政治博弈的持续上演也加剧了一体化进程的曲折性。

2.欧元区经济将陷入低增长和负增长周期。

3.欧元区国家再度引爆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仍较大。

4.欧债危机的根源不可解。建立统一的财政政策几乎不可能。欧元区各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度要远高于对欧盟共同身份的忠诚度,欧洲团结的局限性变得显而易见。

四、个人看法

1.我觉得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因为欧洲货币联盟内在矛盾十分明显,它的货币方式统一之后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政策;欧洲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十分严重竞争力不足,又要维持十分高的社会福利,所以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导致不断举债。

2.欧债危机使得人民币升值,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也会增加中国的失业率,对中国影响十分巨大。

3.欧债危机应该会慢慢转好,但是可能会爆发第二次。因为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源无法解决,如果欧元区无法找到集中的财政政策,那欧债危机就不算真正解决了。

篇2:危机公关以及案例分析

民间公益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以及现存问题-以汶川地震为例进行分析

摘要:当各种灾难无情地肆虐着中华大地时,民间公益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无论是捐款捐物,积极投身抢险救灾,还是对志愿者们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中,它们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政府救灾的重要补充力量.但是我国的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探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充分分析了民间公益组织的现状和表现之后,对其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和对策.作 者:乔敏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0031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010,“”(16)分类号:X324关键词:民间公益组织 公共危机 志愿者 社会服务 公益意识

篇3:危机公关以及案例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汇储备结构,风险分析

我国发展过程中不对外公布外汇储备的具体构造, 但是就我国的外汇出储备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例为70%, 日元为10%;欧元与英镑公众占比例的20%左右。国家持有外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保障对国际债务的清偿能力。因此在金融危机下要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有效的避免风险, 全面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以及风险分析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为主,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因此在金融危机下, 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要通过不断的优化完善, 避免存在的风险问题, 积极有效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一) 信用风险

我国的外汇结构在信用的角度来看, 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美国国债 (U.S.Treasury Securities) 是国家信用, 如若美国财政不破产, 只要在美国国债使用期间, 不对其进行抛售, 就不存在偿付的实际问题的。但是美国推动的经济刺激计划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能否有效的提高美国的本土经济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里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性;再者美国本土经济的持续恶化、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市场的不稳定,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美国债务风险。如果美国的财政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那么影响极为严重的。美国的国情决定了平均存储率较低, 基本上把海外资金作为扩张性如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 如果美国的债务负担持续增加, 势必会带来债务违约的风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对于美国来说, 重要的并不是投入资金额度的大小, 而是投入的资金能否正常的运行, 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若不能就会对中国及其他债权国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 流动性风险

我国外汇始终存在着储备期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在进行美元证券投资的构造中, 呈现着长期证券投资较大, 短期投资比例较少的现象。外国持有美国国债中, 40%来自日本和中国, 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而人民币的贬值导致了大规模的国际资金对我国的的债券、股票等金融领域进行投资。也就是说, 我国对其他国家进行长期投资的同时, 国内的短期投资比例增大, 这就面临着存在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如若发生资本外逃问题, 就会造成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问题的爆发。

(三) 汇率风险

在长期的角度来看, 在金融危机下的汇率问题更为突出。今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宣布:在2015年九月底, 由于美国税收增加以及政府开支减少的实际状况影响, 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已达到4390亿美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5%, 低于3%的国际警戒线。在美国财政赤字不断下降的同时, 美国债务已达到18万亿左右的美元债务上限。这一比例是在2007年以来的最低值。早在09年, 美国的财政赤字就高达1.4万亿美元, 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这与美国国情有着直接的关联。对此, 美国总统奥巴马采取了一系列的减赤措施, 降低其财政赤字。但是单纯的控制美国居民的消费与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结构是较为困难的, 因此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大幅度的美元贬值, 来平衡美国的财政, 将其财政负担转移给其他国家。美元贬值后, 可以说对其自身货币以及国内经济来说并没有影响, 但是, 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的中国, 受到的影响就较为严重, 主要存在的汇率风险如下:第一, 美元贬值直接导致汇率的变更, 对人民币的兑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在进行外汇兑换的过程中, 每一万美元在汇率改变后会贬值一万元人民币。因此, 美元贬值对自身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对拥有大量外汇的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极为严重的, 此外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严重缩水。第二, 汇率风险对中国企业在美竞争力的影响。汇率的贬值会来减缓我国的经济发展, 造成人员失业现象的发生;第三, 热钱危害。在美元汇率稳定的过程中, 美国金融机构会在中国的股市、房地产以及其他金融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带动我国的投资热潮, 而美国企业的投资回报是成倍增长的;但是在美元贬值后, 他们会将资金换成美元撤出市场, 这一可耻的行径直接导致我国市场经济的波动, 造成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严重贬值, 严重的会造成我国经济体系的崩盘, 带来经济大萧条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根据问题找出问题, 有效的分析对我国外汇结构影响的各种因素。对此, 我们分析一下具体的因素。

第一, 在金融危机下, 我国外汇储备要充分的考虑货币的风险与收益。我国现阶段以中央银行管理制度为主, 因此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必须兼顾多种货币存储能力, 提高我国外汇收益与预防风险的能力。我们要通过货币储存的分散化管理, 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 最终达到在外汇市场不稳定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要综合考虑货币存储的实际收益率, 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储备资产的最大化, 实现我国外汇储备价值的稳定增长。因此, 要站在风险与收益的角度, 明确储备币种的构成比例。在一般情况下, 风险越高, 收益也就越高。但是在金融危机与不稳定的国际市场状况下, 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要综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具体数据, 分析各种货币的综合状况。对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来说, 英镑与欧元相比美元来说, 其收益较高, 风险较低。其中以英镑收益较高, 风险最少。我国在外汇储备过程中, 长期以来都是以美元为主要内容的, 因此, 要不断的完善优化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 保证资源的多元化, 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强欧元与英镑的储备比例, 因为美元的汇率的下降, 呈现长期贬值的趋势, 要降低其储备比例。

第二, 在金融危机下, 我国外汇储备要综合贸易结构对储备货币币种权重的影响。国家的进口地区构成直接影响着其外汇储备与贸易收支差额的职能, 因此, 在考虑外汇储备币种的构成过程中, 要充分的考虑支付进口的实际状况。

第三, 在金融危机下, 我国外汇储备要考虑外债结构对储备货币币种权重的影响。外汇储备的主主要职能就是要保障按时支付外债本息。如果国家的外债货币币种与外汇储备货币构造存在一定差异的时候, 为了偿还外债本息要进行货币兑换, 存在着一定的交易成本。因此, 在进行外汇储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外债以及交易成本的因素。

第四, 在金融危机下, 我国外汇储备要考虑外商投资来源的主要构成对储备货币币种权重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 (FDI Foreign Dir ect Investment) , 又称为国际直接投资 (Inter national Dir ect Investment) , 这种投资模式与外汇储备的关系较为密切。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的进出口项目对我国外汇储备有着直接的影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外商直接投资资本的不断增大, 带来的利润回流对外汇储备液在日益提高。因此, 在金融危机下的, 货币储备中的币种比例要与外商进行直接投资过程中的币种是统一的。在我国外商投资过程中的主要流通货币多为美元、欧元、英镑以及日元, 在这几种货币中美元所在比例在80%左右, 欧元与日本在百分15%左右, 最后是英镑以及其他币种, 因此进行货币储备过程中要综合外商投资的具体状况来进行。

第五, 在金融危机下, 我国外汇储备要考虑汇率制度对储备货币币种权重的影响。经国务院批准, 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的, 在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要将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相关的货币调节与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就意味着, 人民币无需在紧跟美元的汇率制度, 要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我们这里所说的一篮子货币, 就是根据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关系, 有针对的选择多种货币, 根据不同种类的货币设定不同权重, 最后组成一篮子货币, 规定具体的浮动范围, 国家的货币就要根据规定的浮动范围进行调整。一篮子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主要货币对人民币产生的影响真实的反映出来, 在金融危机下可以有效的应对因美元的波动带来的影响, 提高人民币的稳定性。我国在经济管理过程中, 并不对外公布货币篮子的组成以及权重, 但是基于现阶段我国的贸易往来情况, 可以分析出, 美元、欧元、日元以及韩元等币种是篮子货币的主要组成部分, 因此, 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会降低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份额, 提高其他币种的份额, 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建议

第一, 综合国际情况, 减少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美国通过利率下调的方式刺激经济。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的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元货币对其他币种的贬值, 在长远趋势来看, 会造成大宗商品的物价上涨, 带来我国汇率下降的风险。在现阶段我国的外汇货币存储过程中美元占有比例较高, 因此, 要基于市场经济的稳定性继续持有美元储备资源。但是, 要综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循序渐进的对货币比例进行货币调整, 逐渐地降低美元在我国外汇结构中的比重, 提高我国外汇价值的稳定性。如若为了减少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 盲目的降低美元在外汇中的比例, 将其转换为其他币种就会造成美元折现率的下降。

第二, 提高欧元的外汇储备比例。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欧元是既美元之后的国际货币,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在逐年增多。欧元也逐渐的变为国家债券的主导货币, 基于这些情况, 我国要加强外汇储备中的欧元比例, 提高我国外汇资源的多元化。欧盟在2008年成为我国的最大贸易货币、出口与进口市场, 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在2013年底十六次会晤时共同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这一中长期战略合作规划, 也明确了中欧关系。因此, 作为发展中国家来说, 要提高欧元的外汇储备比例, 为我国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 综合国际发展状况, 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最基本的收益就是获得一定的货币税, 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我国的交易成本以及汇率风险。人民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资源的存储规模, 避免因外汇储备因外因缩水造成的严重损失。因此, 中国要想在根本上降低外汇储备结构中存在的风险, 就要提高长期战略部署, 将人民币国际化, 冲破现阶段由西方货币主导的世界储备格局。对此, 我国在争取加入特别提款权 (Special Dr aw ing R igh t, SDR) 。这是一种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资金使用权利, 用来提高成员国的外汇储备状况。在2016年10月1日特别提款权将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以及英镑五种货币构成, 所占的权重分别为41.73%、30.93%、10.92%、8.33%以及8.09%。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加快了一步。

四、结束语

在21世纪以来, 我国外汇出比例在持续增长过程中, 这就直接导致了机会成本较大, 极易带来一定的风险。导致这些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就是我国经济增长过于迅速。因此, 为了避免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以及存在的风险分析问题, 我国综合市场经济状况, 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优化与调整。

参考文献

[1]王凯, 庞震.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 2012 (06) :152.153.154.

[2]龙得来.中国外汇储备的成因及管理[J].金融经济, 2011 (08) :126.128.129.

[3]田杨雷.中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及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 2009 (11) :357.358.359.

[4]张攀, 万应元.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探究[J].网络财富, 2010 (10) :48.50.

[5]余惠芳.试析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0 (23) :126.129.

[6]王林旭, 陈莹, 刘畅, 朱宝琦.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分析[J].现代商业, 2010 (23) :145.176.

[7]时如义, 刘在彬.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及对策[T].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4) .12.13.

[8]陈雨露, 张成思.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利储备管理的战略调整[J].国际金融研究2010 (1) :123.125.126.

[9]黄涛, 黄海南.中国外利储备适度规模测算——基于外利需求法的实证研究经济体制改革[J].2011 (2) ::46.458.

篇4:危机公关以及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

(一)贸易传染机制

贸易传染机制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恶化了另一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导致另一国发生金融危机。贸易传染机制一般分为贸易伙伴型传染与贸易竞争对手型传染,一国爆发金融危机往往表现为货币大幅度贬值,从而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减少,使得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情况恶化,产生金融危机;对于其贸易对手而言,也可能会引发竞相贬值的货币政策,导致危机的蔓延。

(二)金融传染机制

金融传染机制是指,一国由于危机所致的金融市场非流动性,进而导致与其有密切金融关系的另一国金融市场的非流动性,从而导致另一国爆发金融危机。金融传染一般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的高联动性等特征所导致的危机通过金融系统关联向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传染模式,其传染路径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等核心金融渠道。

(三)净传染机制

传染主要是由市场预期所导致的,即两个经济关系薄弱的国家,一国发生的金融经济危机并没有恶化另一国的经济基础,但如果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变化,也会导致危机的发生。净传染的传导无法从宏观基本面的基础变量来解释,净传染机制是通过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发生作用的。净传染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净传染、政治净传染和文化净传染。

(四)季风效应传染机制

季风效应的传染机制是由全球化这一传导渠道和共同的外部冲击形成的,当今全球经济格局由发达国家主导, 许多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于对发达国家的产品出口和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金融往来不断加强,互相投资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增长迅速。

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一)保持国内经济健康运行,持续推进经济改革

宏观经济基础不是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根本性因素,但是经济结构的失衡,包括金融结构的脆弱是诱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

(二)把握适度的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

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应当采取渐进式的道路,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金融环境,把握适度的金融对外开放步伐。我国必须循序渐进,是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步伐协调一致,并且有必要对资本流入总量、结构和国内投资规模加以控制和引导,使得经济能够平稳发展,避免金融危机的传染。

(三)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信息不完全是金融危机传染的一个主要原因,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不能获得全面可信的信息,投资者无法将经济基本面健康的国家与有问题的国家区别开来,出于避险考虑,往往采取相同的逃离策略。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减少预期的负面影响,以避免羊群效应和示范效应的发生。

(四)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在危机爆发前,一国经济金融形势会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迹象,我国应加强各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的信息联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预警监测机制,通过设立一系列的预警指标对可能遭受的危机传染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结论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金融联系日益頻繁,一国如若发生了金融危机,将会通过各种传染渠道使得危机蔓延,因此,对于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以及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各种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在我国将有现实的土壤,引发金融危机的新因素不断出现,因此,我国应积极进行前瞻性研究,防范金融危机的传染,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篇5:危机公关以及案例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震惊了全世界,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研究。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和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并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同时,美国爆发的这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的深远影响

一、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全球流动性过剩

2000年以来,以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为标志,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出现长时间的流动性过剩状况。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现象严重,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脱离了居民收入水平等基本面的支撑,只要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者投资者抽身离去,房价泡沫必将破裂。另外,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存款的持续增长和信贷增长的乏力,导致银行的利差收入明显下降;二是流动性过剩和长期的低利率使传统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降低,甚至出现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现代金融创新的膨胀发展,为危机爆发埋下伏笔。

2、全球经济失衡

部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常账户存在巨额逆差,成为储蓄不足的国家,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则拥有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成为储蓄剩余国。一方面,储蓄剩余国积累了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需要保值增值,美元资产是其最重要的选择,随着这些国家外汇资产规模的增长,其风险偏好程度也在上升,为次贷危机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对证券资产的巨大需求一再压低市场利率,刺激了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债券发行量急剧扩张。这种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然引发金融危机,并以极端的形式将经济带入再平衡阶段。

3、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时,重点分析两个问题:虚拟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虚拟资本的扩张与收缩对产业周期性的影响。马克思认为,由于货币资本积累并非完全来源于生产的扩大,它的积累总是比现实存在的资本积累更大,总会在周期的一定阶段出现货币资本的过剩和膨胀,而且,这些货币资本还会通过信用制度得到成倍的扩张,即出现一定规模的虚拟资本和经济泡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和信用链条的破裂,则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虚拟经济一定要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过度脱离实体经济,特别是在实体经济出现下行时,虚拟经济的泡沫就会破灭,爆发金融危机,最终再通过对实体经济的危害引致经济危机。

二、世界金融危机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影响

1、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随着危机的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主要股市大幅下挫,恐惧心理和信心危机笼罩整个市场,即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市计划,也未能阻止全球股市暴跌。2008年,在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81个股价指数中,除突尼斯证交所TUMNDEX指数涨10.55%外,其他证券交易所80个股价指数全部下跌,平均跌幅高达42.6%。其中,跌幅超过70%的有6个国家的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此外,俄罗斯RTSI指数、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英国AIM所有股指数的跌幅则超过了60%。据标准普尔公司2009年1月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2008年全球股市在暴跌中蒸发掉大约17万亿美元市值。该报告是在对涵盖全球46个主要股指的“标普全球市场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其中,新兴市场指数2008年下跌54.72%,发达市场指数下跌42.72%。

2、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陷入严重的衰退中

虽然“衰退”定义各异,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持续“腐蚀”同步陷入严重的衰退却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认同。美国是全球第一个陷入衰退的国家。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起就已陷人衰退。欧洲各国经济也经历了和大西洋彼岸同样恐怖的衰退噩梦。由于危机自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以及欧洲国家之间和欧洲与全球贸易的紧密联系,金融危机对欧洲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本经济也几乎和欧美同步陷人衰退中。2008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滑0.4%。在该统计速报中,日本政府还把第二季度的GDP数据从之前的下滑0.1%修订为下滑0.9%,为日本经济7年来最大降幅。鉴于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值一般就能说明一个经济体进人衰退期。

3、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

在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形势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势头虽不致“惊天大逆转”,但其经济增长大多从高位回落,2009年发展中国家GDP增速将由2008年的5.9%降至1.2%。矿产资源出口国、出口导向型或金融开放过度的国家和地区,2009年将滑落到3.2%和2.5%,在一些可能陷人衰退的发展中国家,大批企业被迫关闭,众多工人面临失业。即便一些发展中大国如印度、中国等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例如,中国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因为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而明显放缓。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另外,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摩擦增多等,无不使中国经济2009年的增长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充满风险和变数。

三、世界金融危机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影响

1、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加速、“多层化”更加明显

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进程,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与“一超独霸”格局“量变”加速。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由于对外扩张过度与对内透支消费、放松经济监管,致使金融危机爆发、内外交困、软硬实力均遭重创,其“一超”优势地位明显下滑。“多强”则有显著分化:欧盟因为扩容过快而“消化不良”,经济增长缓慢,政策取向更加“内向”;日本经济继续停滞不前,外交方向陷入“迷惘”;中、印、俄、巴等“新兴大国”呈现群体性迅猛崛起。中国坚持科学与和平发展,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际影响力更加举足轻重。印度外交左右逢源,经济增长总体向好,加快推进政治与军事大国战略。俄罗斯充分发挥军事、能源、地缘与外交谋略优势,充分利用西方大国深陷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不断增强对外战略主动性与进取性,力图重振“雄风”。巴西在金融危机之中“脱颖而出”,经济潜力巨大,借助斡旋伊朗核问题等国际与地区热点扩大外交话语权。

2、大国关系加快重组,协调合作明显加强 金融危机标志着全球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各类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各大国面对全球性挑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唯有“同舟共济”、协调应对,全球性挑战因而成为增进大国合作的重要平台。奥巴马总统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便明确指出:“我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威胁不再是大国之间的竞争”,而是21世纪的各类跨国威胁,大国竞争应摆脱“零和游戏”。全球化时代大国利益交织、相互依存,大国矛盾的对抗性下降、可控性增加,大国博弈的零和性减少、竞争与合作交织缠绕、“竞合性”突出,竞争也更多地体现为和平竞争、发展竞争与良性竞争。金融危机也标志着多极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助推大国关系平等化。西方老牌大国深受金融危机冲击、地位下滑,新兴大国群雄并起,大国力量对比趋于均衡化,西方大国遂加快调整对新兴大国政策,对话接触、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积极争取面更加突出。

3、区域一体化明显提速,世界地缘战略重心加快东移亚洲 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各地区国家纷纷“抱团取暖”,区域一体化与“板块化”明显加速。在欧洲,欧盟27国签署《里斯本条约》,也于2009年12月1日生效,欧盟一体化进入新阶段。在亚太地区,区域次区域多边合作勃发,东亚合作成为焦点,机制日趋多层次化。在美洲,第五届“北美安全与繁荣联盟首脑会议”于2009年8月10日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美、加、墨三国决定共同应对经济衰退等; 在非洲,非洲联盟先后于2009年2月4日、7月3日举行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首脑会议,十三届首脑会议决定将“非盟委员会”提升为“非盟权力机构”,由其负责非盟防务、外交与外贸谈判等。而在世界各大区域一体化纷纷加速的进程之中,在世界各大地缘政治经济“板块”之间,由于中国与印度同时快速崛起并引领亚洲经济率先复苏,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率最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亚洲经济发展最富活力,致使世界地缘战略重心加快“东移”亚洲,“亚洲板块”的份量不断增加。

篇6:买壳上市理论以及案例分析

2004-10-18财富指数投资银行部文章来源:财富指数

如何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一般而言,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的较佳选择。由于受所有制因素困扰,无法直接上市。

买壳上市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是买壳,即收购或受让股权。收购股权有两种方式,一是收购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这种收购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困难较大。要同时得到股权的原持有人和主管部门的同意。

场外收购或称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是我国买壳上市行为的主要方式。根据上海市场1999年上半年买壳上市行为统计,在场外收购方式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方式为国有股转让(40%)、法人股转让(40%)和收购控股股东(12%)。其中国资局、政府部门控股的企业买壳上市动作最多。另外,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涉足买壳上市的现象日益增多。如重庆国股控股重庆路桥(600106)、北京首创控股宁波中百(600857)。

另一种方式是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方式在西方流行,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只适合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或者“三无公司”。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套详细的炒作计划,能从二级市场上取得足够的投资收益,来抵消收购成本。

我国第一起二级市场并购案例就是 “宝延”**。1993年9月深宝安(0002)通过其上海的子公司和两家关联企业大量收购延中实业(600601)的股票,从而拉开了我国二级市场收购的序幕。目前,二级市场并购主要集中在“三无”板块,如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600652)。

受让股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买壳方式。所谓受让就是国有股权的无偿划拨,但是只适合国有制企业。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偿划拨往往附带有较高的负债和社会包袱。

其次是换壳,即资产置换。将壳公司原有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卖给关联公司,再将优质资产注入到壳公司,提高壳公司的业绩,从而达到配股资格,实现融资目的。

最后是价款支付。目前有六种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资产置换支付、债权支付方式、混合支付方式、零成本收购、股权支付方式。

前三种是主要支付方式。但是现金支付对于买壳公司实在是一笔较大的负担,很难一下子拿出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现金。所以目前倾向于采用资产置换支付和债权支付方式或者加上少量现金的混合支付方式。

如何选择收购目标

根据1997年以来深沪股市上百起资产重组案例,壳公司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所处的行业不景气。尤其是纺织业、冶金业、零售业、食品饮料、农业等行业,本行业没有增长前景,只有另寻生路。股权原持有人和主管政府部门也愿意转让和批准。

其次是股本规模较小。以上海市场为例,1997年和1998年共有101家公司换壳,其中总股本小于1亿股的有39家、流通股小于3000万股的有38家,所占比例均为38%。

小盘股具有收购成本低、股本扩张能力强等优势。特别是流通盘小,易于二级市场炒作,获利机会较大。如沪市的国嘉实业(600646),总股本8660万股,重组后股价由6元涨到46元。

然后是股权相对集中。由于二级市场收购成本较高,而且目标公司较少,因此大都采取股权协议转让方式。股权相对集中易于协议转让,而且保密性好,从而为二级市场的炒作创造条件。只跟一家谈肯定比同时跟五六家谈容易些。

最后是目标公司有配股资格。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只有连续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为6%)时,才有配股资格。买壳上市的主要目的就是配股融资,如果失去配股资格,也就没有买壳上市的必要了。

另外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买壳上市中买卖双方在同一地区的比例在逐年上升。1997年这个比例是45%,1998年上升到65%。由于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因素,跨地区收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本地区寻找壳公司的成功概率要大一些。

买壳上市的利弊

一般来说,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在直接上市无望下的无奈选择。与直接上市相比,在融资规模和上市成本上,买壳上市都有明显的差距。

所以,买壳上市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和直接上市其实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成本较高、收益又较低,打了一个折扣而已。上市的收益主要有资金和形象两方面,笔者不再赘述。

目前企业考虑更多的倒应该是买壳上市的弊。一是成本,二是收益。即成本收益比能否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买壳上市的成本总体上是逐年上升趋势。1997年每起买壳上市案例的平均成本为6000万元,1998年上升为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沪股市已经有上百起买壳上市案例,但是成功率并不高。买壳上市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是配股融资。当然也不排除主要通过二级市场炒作获取收益的情况,但是由于很难统计这种现象,而且本文的阅读对象是那些考虑将买壳上市作为长期投资的企业家,所以评价买壳上市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是效益能否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1996年和1997年的案例中,只有15%左右的壳公司在买壳上市后两年内都能保持净利润增长;有65%的企业只是在买壳后的当年内实现了收益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多是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注入优质资产等关联交易形成的;另外有20%的壳公司则属于完全失败,买壳上市后的收益反而更加恶化。

换而言之,从这个意义上看,买壳上市的成功率只有15%左右,完全失败率则高达20%。如果买壳上市失败,企业的前期投入不但成了流水,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要想甩掉包袱,还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可谓祸不单行。

典型案例分析

一、方正科技

方正科技是唯一一家完全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实现买壳上市并且得到成功的公司。它的壳公司是著名的“三无概念”股延中实业(600601)。延中实业是“上海老八股”之一,股本结构非常特殊,全部是社会流通股。延中实业以前的主业比较模糊,有饮用水、办公用品等,没有发展前景,是一个非常好的壳公司。

1998年2月到5月,延中实业的原第一大股东深宝安(0002)五次举牌减持延中实业,而北大方正及相关企业则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了526万股延中股票,占总股本的5%。后来深宝安又陆续减持了全部的股权,北大方正成为第一大股东。

北大方正后来将计算机、彩色显示器等优质资产注入了延中实业,并改名为方正科技,延中实业从此变为一家纯粹的IT行业上市公司,2000年中期的每股收益达到0.33元,买壳上市完全成功。

从买壳上市的成本上看,当初收购526万股延中股票动用的资金上亿元,但是通过成功的市场炒作和后来的股权减持,实际支出并不高。

然而这种方式的成本和风险都实在太高,除非买壳公司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否则还是不试为好。

二、青鸟天桥

青鸟天桥的买壳上市方式是先收购,再受让股权。

1998年12月北京天桥(600657)以1264万元的价格收购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子公司北京北大青鸟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98%的股权,以5323万元的价格收购北京市北大青鸟软件系统公司的两项无形资产:青鸟商业自动化系统V2.0软件技术和青鸟区域清算及电子联行业务系统。

随后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北京天桥的原大股东,北京市崇文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北京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签署法人股转让协议书,共受让公司法人股11269870股,占总股本的12.31%。在此之前,北大青鸟已经分别受让了北京市京融商贸公司、深圳市莱英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莱英达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法人股,共计408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5%。此次转让后,北大青鸟共持有公司1534987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76%,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这种方式需要买壳公司和政府部门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是零成本收购,应该作为首选买壳上市策略。

三、新太科技

新太科技的买壳上市是典型的反向收购。

远洋渔业(600728)1996年发行上市,公司主营远洋捕捞及其下游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上市后公司曾一度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但随着传统渔场海洋底层鱼类资源的日趋衰竭,同业竞争的加剧,捕捞费用的增加,造成公司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经营业绩下降。

远洋渔业1999年10月25日出资15326万元受让广州新太科技有限公司95.112%的股权。广州新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注册资金10000万元,是广州市天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主营计算机互联网电话语音集成技术,是我国计算机电话集成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远洋渔业一跃成为一家纯粹的互联网技术公司,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都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取得了成功。

四、托普科技

托普科技对川长征(0583)的收购采取先注资后收购的方式。

1997年底,川长征以每股7.42元价格购买成都托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托普发展的控股公司)53.85%的股份,向托普发展支付现金7791万元。1998年4月,托普发展从自贡市国资局以每股2.08元外加0.5元无形资产补偿费的价格购买了川长征48.37%的股份。

采取这种先注资后收购的方式,一是由于受让国家股手续复杂,需要层层报批,另一个更主要原因是川长征以国有企业身份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金中取得购买成都托普的价款,避免因企业性质发生变化而失去借款资格,大幅度降低了托普发展的收购成本。

五、创智科技

创智软件园收购五一文(0787)的手法更为独特,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方式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即由五一文第一大股东以其持有的五一文法人股股权作为出资,与创智软件园合资设立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后者占有51%的股份,这样,创智软件园通过绝对控股该合资公司而间接成为五一文的第一大股东。

这种手法与直接收购法人股相比,成本大为减少,并且有效地避免了自身优质资产的未来收益被上市公司其他股东所摊薄。

六、科利华

科利华(600799)对阿城钢铁的收购方式也不简单。该公司以每股2.08元的价格从阿钢集团购买阿城钢铁28%的股份,应付价款1.34亿元,该数额显得相当庞大,不过与此同时,阿城钢铁以两个5000万元分别购买科利华下属的晓军公司80%股权和一项软件著作权,这1亿元以其对阿钢集团的债权支付给科利华。

篇7:危机公关以及案例分析

自从会计信息作为公司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会计史上从来不缺乏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也是促使了会计界对财务舞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动力。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披露、会计规范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证券监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公司尚会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粉饰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一、案例:

黄山旅游2005年4月20日发布公告称:2002年,本公司为避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委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银行贷款3,700万元并汇入黄山市万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黄山市远卓投资管理公司账户,由两公司购买本公司拥有的黄山市体育馆及股份大道广告经营权,本公司又将收到的转让款归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而构成不当资产交易;2002年本公司投入4,400万元用于证券投资,截至2004年3月全部股票处置后,实际亏损18,522,716.76元。本公司2002年、2003年未如实核算和反映该证券投资及损益情况。

黄山旅游2004年报显示,2002年净利润调整前是5,649万元,调整后是2,793万元;2003年净利润调整前是-6,121万元,调整后是-4,147万元。很明显,该公司2002年有故意隐瞒亏损之嫌,包括故意少计广告权损失3,700万元和少计股票投资损失2,073万元,这个差错不管是从金额或性质看都是非常严重的。

实际上,黄山旅游可能还存在其他资产安全问题。2002年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26,135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1,089万元;2003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8,906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283万元;200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0,104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3,333万元;2005年半年报期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2,940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1,293万元,历年来定期存款都没有作质押之用;而与此同时,2005年半年报还挂着“其它应付款”10,673万元,这些欠款多为欠关联方,为何关联方不向黄山旅游索取欠款,还是黄山旅游有意隐瞒利润?黄山旅游为何2002、2003年都多计生活服务费540万元,是不是为了冲抵大股东3,700万元的损失,还是基于其他原因?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

1、道德品质

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其背后是深层的道德伦理的扭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开始膨胀,财务舞弊行为人在贪婪的驱使下为了自身利益而失去诚信。财务舞弊行为人道德品质的沦丧是财务舞弊发生的助燃器。如2006年在科龙案庭审时顾雏军鼓吹熊市造假无罪,说什么即便存在虚假出资,这种虚假出资也没有对其他人造成损害,即便财会报告虚假,但科龙股价在公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只下跌了三天就恢复到了公告前的水平,并没有给股民造成太大损失。科龙股价从2002年起就持续下跌,而同期中国股市也在持续下跌,这和科龙的财务报告虚假没有关系,所以不应该定他的罪。从这些言语中不难看出舞弊者扭曲的伦理标准。

2、动机

(1)业绩承诺 在股权分置体制改革中,有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股改成功,在股改中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承诺,或承诺净利润指标,或承诺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还有承诺分红指标的,如果没有完成指标,大股东就要根据当初的约定条件做出相应的经济补偿。在这种压力下,受大股东影响的上市公司,可能会采用各种手段“兑现”承诺,避免大股东的损失(2)股权激励 股权分置改革后,有不少的上市公司实行了股权激励机制,还有一些公司也在积极着手实施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机制可以将公司高管人员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协调起来,部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但是股权激励也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它会诱使高管人员过分关注股票价格,尤其在这一轮牛市行情中赚钱效应的影响,促使高管人员出于自身股票期权价值的考虑,可能会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甚至进行财务舞弊。(3)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期 美国十大财务丑闻的一个诱因就是华尔街分析师的盈利预期。虽然目前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期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远没有华尔街的分析师巨大,但是证券分析师的分析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正在慢慢增强,在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出现因为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盈利预期的变化而影响公司股价的案例,所以,上市公司为配合分析师的盈利预期,可能成为财务舞弊的诱因。

(4)避免连年亏损和扭亏 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政策一直是公司财务舞弊的压力所在。上市公司一旦连续亏损要被特别处理甚至退市,这都会直接影响公司、管理者、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因此,公司会想方设法避免亏损,或者尽量做到扭亏为盈,保住上市资格。这类舞弊案件一直层出不穷,不胜枚举,最近爆出造假丑闻的浏阳花炮又是一例典型的为避免亏损而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例

三、需警惕的财务舞弊手法

借助资产重组、资产注入进行浑水摸鱼,股权分置改革中许多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或其母公司(大股东)通过资产注入来改善和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这本来对于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是一大福音,许多这类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受到热情的追捧,但是我们必须警惕有些公司和大股东借机浑水摸鱼,最终受害的只是普通投资者。

如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名单上可谓是赫赫有名的天一科技,2004年就已经因为造假团队庞大,名目荒唐,金额巨大而名声在外。极尽造假之能事的天一科技近期又爆出利用重组造假“扭亏为盈”来摘帽的丑闻。2005年10月其控股股东平江国资局将所持99%的黄金公司股权与天一科技严重亏损的子公司湖南天银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85%股权进行资产置换,天一科技称通过该项资产重组提高了盈利能力,该公司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天一科技贡献了97.8万元和213.5万元的盈利,而天一科技2006年的净利才272.81万元。意外的是,2007年10月27日公司在《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整改报告》中披露黄金公司系私人经营,承包期未到,公司未对其实施控制。另外,公司拥有40%股权取得相对控股权的湖南天一金岳矿业有限公司连采矿权都未取得,也未办妥工商登记手续。而天一科技的股价从2006年底到2007年8月23日股改停牌时已经上涨了近10倍,看来又要有一大批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了。又如亚盛集团、东盛科技近期也因为通过资产置换提升业绩而受到媒体的质疑。借会计政策选择之便,行财务舞弊之实企业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果会计人员没有很好的职业操守,就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进行财务舞弊,并且在事发后企图以会计差错更正轻描淡写蒙混过关。新企业会计准则给了上市公司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如果没有很好的约束和发现机制,就更容易造成公司借会计政策选择之便,行财务舞弊之实。

四、财务舞弊治理约束机制

财务舞弊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治理财务舞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财务舞弊的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正式的制度安排,即相关的经济制度约束,还要通过非正式制度的道德伦理建设来加以约束。

(一)经济制度约束 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层以及大股东拥有信息比较优势,而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处于信息劣势,在财务舞弊中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因此,中央政府必须利用自身拥有的暴力优势,通过经济规则的制定和裁判,严厉打击财务舞弊行为。在全流通背景下,随着财务舞弊影响因素的变化,中央政府应及时调整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1、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监管 股权激励机制部分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但是它是一把“双刃剑”,在施行股权激励后,上市公司管理层会更加关注公司股价和控制权,在大股东目标函数变化和股权激励的双重作用下,会影响高管人员短期经营行为和财务舞弊行为,美国安然事件就是典型的佐证。因此,股改后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的监督。首先尽快明确高管人员行为准则和法定义务,为责任追究机制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加强对股权激励计划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施行股权激励计划要以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为前提,否则不予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再次要建立报酬返还机制,对于有违规的公司高管人员应返还其报酬和不当得利,并加以处罚;最后应建立高管职业操守准则和诚信档案系统,对于违规者施行严厉的相关行业和职务终身禁入的惩罚。

2、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管 股改后大股东成为最大的流通股股东,在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将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股票,大股东可能会利用其资金和信息优势,协同公司高层通过财务舞弊、内部交易等行为操纵股价,从而获得巨额利益。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后更应该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管。首先,应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进行大规模、全方位、深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切实将培训教育、防范引导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监管措施,构建良好的引导机制,实现监管与培训结合,培训与教育结合,防范与治理结合。其次,加快制定出台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及实际控制人行为的相关准则,引导、规范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对控股股东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要记入诚信档案,并实行公开曝光,对国有控股股东将不定期地向人事、组织部门,纪律监察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进行通报,构筑综合治理、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效果的监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纵观所有的财务舞弊案件中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漏洞百出,就是形同虚设。“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不控则败”。要有效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还是需要内部控制这道基本的“防火墙”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将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到强制规范的层面,并且要建立有效的实施保障机制,将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效果作为上市公司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可以作为首要评价指标,以督促上市公司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篇8:危机公关以及案例分析

一、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影响

中国是欧盟一大贸易伙伴,欧债危机必然会影响到中欧贸易,下面就简单谈谈欧债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为中国应对欧债危机提出相应对策。

从表一中国与欧盟贸易统计数字中可以清楚看到,2000到2010年,中欧进出口数额保持上升,中方保持贸易逆差,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出口和投资拉动阶段,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欧债危机势必会影响中欧贸易,进而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首先,在欧债危机笼罩之下,欧洲各国经济疲软,尤其是那些政府债务负担沉重的国家,实行财政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也不断萎缩。再加上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多为机电、纺织、家具、玩具等可替代性强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综合以上几个因素考虑,欧洲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势必会下降,中欧贸易逆差也会随之减小。

其次,欧盟在债务危机背景下,贸易关税壁垒增加,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的趋势。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欧盟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1起,是2009年的1.6倍,立案数量和涉案金额都创下历史新高。2011年8月,多数欧盟成员国贸易代表支持欧委会征税协议,拟对中国输欧瓷砖征收5年期的69.2%反倾销税,9月中旬生效。欧委会的反倾销裁决正是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好的证明。欧盟反倾销带来的关税壁垒将会严重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造成出口下降。而且,由此看出,想通过救济欧债危机国家来减少欧盟反倾销关税壁垒是不可能的。

第三,欧盟债务危机势必会造成欧元贬值,从而人民币被迫升值,不利于中国出口。 (1) 一方面债务危机下,由于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大大提高,欧元以及欧元资产贬值成为必然;另一方面,为增加短期资本流动性,欧盟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倾向,考虑到资本对逐利性和安全性的追求,势必会有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加大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在当前中国通货膨胀严重情况下,“热钱”对中国实为不利。欧元贬值,人民币被迫升值,削弱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对欧出口额将减少。

二、我国有效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

通过以上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影响的分析,欧盟经济低迷,对中国的反倾销贸易壁垒越筑越高,再加上欧元以及欧元资产贬值的必然趋势,对中国出口贸易极为不利,中国必须认清形势,寻找应对之策。

(一)在跨境贸易中尽量使用人民币或者美元结算 (2)

欧债危机发生之后,欧元以及欧元资产贬值,而且当前危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汇率还很不稳定,为规避汇率风险应尽量避开欧元。此外,用人民币或者美元进行贸易结算,还可以利用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并且可以逐步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二)高度注意出口信用风险

当前欧债危机使得欧洲国家经济陷入低迷,政府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增大,部分企业也必然会受影响,如若在贸易中不注意检查对方的资信状况,不注意了解危机下企业的资信动态,就有可能蒙受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付款收不到货或者发货收不到款。

(三)在危机中保持清醒,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参与海外并购重组 (3)

债务危机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有机遇。危机中的并购重组往往是很好的对外投资机会,有机会接触到对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甚至有机会接触到核心技术,为企业将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要积极开拓海外新市场,避免因中欧贸易比重过大造成太大损失,尤其是要抓住跟东盟合作的机会

2010年,中国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推动了双方贸易和经济的巨大增长。如果中国能充分开发东盟这一潜在的市场,将会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度。但是开拓新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盘考虑,长期规划。

(五)加大国内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扩大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

中国的真问题在短期内是控制通货膨胀,长期则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从出口和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转型。 (4) 从长远来看,中国必须充分利用人口大国优势,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控制通货膨胀,切实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效扩大内需,充分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从出口和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有效降低外贸依存度。

(六)企业自身要提高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提升自我品牌

创新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必备法宝。技术不断发展更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才能在贸易中有效避免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提高技术和安全标准, 有效提升自我品牌才是王道。

(七)针对贸易遭遇的严厉反倾销,我方应当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

对外贸易遭到反倾销后,我方很少能胜诉,除了中国话语权不够之外,缺少清楚掌握反倾销法规的人才也是重要原因。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欧债危机带给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尽量避免损失,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林曦.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贬值对我国的挑战和有效应对金融inanceN O.05, 2012 (CumulativetyNO.480) [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01) , 20-23.

[2]李明洋.浅析欧债危机对山东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商贸, 2011, (02) , 229-230.

[3]孔凡伟.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途径与应对之策[J].国际融资, 2011, (11) , 28-31.

上一篇:《责任》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下一篇:高一英语第一次月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