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后心得

2024-04-27

行政管理学后心得(精选8篇)

篇1:行政管理学后心得

山西芦荟清王酒业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行政、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后心得体会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学习《行政管理制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活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这段时期认真学习,本人对本职工作—销售部经理—销售部主管岗位工作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体会。同时认为公司开展的这次活动非常及时和必要,为山西芦荟清王酒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工作动力。

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是:

学习行政管理目标目的是:——公司各项行政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实现了标准化、制度化管理,是公司的整体管理体系之中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多项功能。而其中的每一项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行政管理一定的方法。

学习行政管理的体会:——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生命和最后归宿。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很多,如行政机构的设置、体制的编排、人员的匹配、法制的保障、财务的把关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涉及相应行政方法的运用。‘第五部分,合同、文件及档案管理制度,第六部,会议管理制度’充分体现:惟有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管理,才能在同等环境条件下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优的产出,才能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行政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方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因而希望我公司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目的:——在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确定各种岗位的人员需求量、人员的配置等工作,不通过人员规划是很难达到的。人员规划是公司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它为企业组织的招聘、录用、晋升、培训、人员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科学、准确、客观。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体会:——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本管理理论要求企业在管理中,既要注重生产经营效益,又要兼顾员工个人的利益、员工的发展。‘第三部分,员工岗位说明,第六部分,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在人员规划的前提下,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方向是明确的,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销 售 部

2011-7-1

篇2:行政管理学后心得

杜长水

7月11、12日,我有幸和公司其他同事一道被公司外派参加马诚骏老师主讲的——《80、90后管理之道》培训学习,在此感谢公司给予的培训学习机会。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内容却是相当丰富和实用,收获也颇多。培训学习后,经过几天的理解消化,对本次培训学习的摘要、心得及工作改进提升计划总结汇报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要管理好80、90后员工,通过严格、传统的管理制度、方法去规范、约束和改造他们,个人觉得很难。管理者要顺应时势变化,重塑管理理念,转变用人方向,适应 80、90 后员工个性化发展,在对 80、90 后员工进行管理时,做好以下几项方式:

1、注意管理方式:80、90后员工大多属独生子女,常受父母亲的痛爱和长辈关怀,从小可能会有些骄生惯养,脾气相对高傲,具个性。他们工作时比较容易接受凸显个性、风格的方式。他们反感训斥、推卸责任、玩弄权谋的管理者,他们需要尊重、关怀和真诚。对80、90后员工要更多地采取激励、领导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硬性管理,管理者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因此,管理者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领导形象,强化领导方式的人性化与科学化,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魅力型的管理者。

2、注意沟通方式:沟通的本质是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与 80、90 后员工沟通的确需注意,要改变方式,才能和谐融洽。管理者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A、变含蓄表达方式为直接沟通,有话当面讲清爽,不拐弯抹角;B、多采用开放式沟通和集体讨论式沟通。C、与80、90后员工的沟通习惯同步,采用一些新方式,如QQ、MSN、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沟通。另外与他们沟通时不发号施令,可采用尊重、平等、关爱的方式进行,则很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80、90后员工通常都比较有主见,这就需要给他们途径去表达,所以我们在做决定前要与员工事先平等沟通,让员工充分发表见解,并听取意见,以确保决策高效执行。

3、注意培训方式:80、90 后员工的技能不足是一方面,但对企业的忠诚度,工作的责任心,职业的操守及企业文化正确履行才是培训的重心。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新厂房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控制的越来越自动化,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员工队伍势必要呈年轻化,80后逐渐成为一线工人的主力,90后也会增多并成长。对他们切忌洗脑式培训,因为80、90 后员工很反感,他们更喜欢有针对性的、形式活泼、互动性强、效果好的授课方式。

4、注意制度引导方式。如今,企业制度的设计要人性化、合法化。80、90 后员工维权意识强,法制意识更高,他们希望公司制度不仅很完善而且透明化。因为他们认为,完善与透明的企业制度可以减少被老板剥削之机,这样的企业才值得信赖和依附。所以,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工作权责,并按公平、透明的绩效考评管理去执行。平衡好工作量、工作业绩与薪酬关系,因为80、90 后员工觉得“企业付我多少薪水,我就做多少工作,多余的我愿意就做,不愿意也无义务奉献”。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上做到分工专业化,管理职业化,同时对80、90后员工要时常进行制度培训讲解,让他们理解并接受,合理引导他们看到企业发展方向,带动更多人遵守管理制度。

5、注意文化引导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企业留才的工具,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方式。人性的企业文化能使80、90后员工更感到被关怀,被爱护,所以更愿意和企业一起成长,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忠诚度和战斗力。因此,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者要思考和关注企业文化重心,使80、90后员工认清自身个性需要,有针对性进行领导,让其适应企业,扎根企业,传承企业精神,使他们能沉淀于企业,服务于企业。

6、注意压力排解方式。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企业竞争尤为如此。80、90 后员工就业竞争压力大,承受的工作和社会压力很大。作为80、90后在工作中因为欠缺经验和方法,工作绩效一时又难以提升,常面临老员工冷眼和挤兑。所以,企业管理者有必要对他们提供压力管理和排解。多关心、理解、包容、对他们有耐心。

7、注意奖惩方式。有效的奖惩能使优秀者更加优秀,不足者更看到差距,迎面直追。80、90 后员工自尊心与成就感都较强,且缺少耐心来面对公司长效激励。他们喜欢立竿见影的激励方式,能马上对现承诺。在对80、90员工进行激励时,把即时奖励、即时兑现常态化。对他们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予认可,及时奖励,更需要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内容趣味性、企业文化、领导风格、学习与成长机会等非经济激励方面做出改进,以留住80、90后员工。

篇3: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

一、后评估主体

规范性文件后评估主体是组织、实施、参与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在后评估过程中, 选择不同的评估主体会对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评估结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 对后评估主体的选择与建构, 我们应持审慎和科学的态度。

受《办法》的启发, 笔者认为, 选择和构建后评估主体, 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 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 内部评估, 即由文件制定、执行机关组织实施。

这种模式适用于常规性的、专业技术性一般的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 优点是权威、高效。比如, 规范性文件清理。因为政府部门作为后评估实施主体比较容易获得文件制定与执行的第一手资料, 其权威性与影响力又能促使评估结果迅速转化为规范性文件清理成果。

(二) 内外部评估相结合, 即由文件制定、执行机关会同相关机构、团体、群体组织实施。

这种模式适合评估国计民生类规范性文件。它的优点是全面、客观、公正。比如, 2009年3月, 国土资源部针对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选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 (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 为评估对象, 会同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组织成立了后评估工作指导组, 分别委托法律中心和经济研究院成立评估工作组。工作组以客观公正的立场, 组织专业技术力量, 通过科学的方法, 圆满完成各项评估工作, 为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二、后评估项目

后评估项目的选择是发挥后评估工作效果的关键。《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后评估项目根据实践需要、条件成熟、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确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优先确定为后评估项目: (一) 规章、规范性文件或者具体制度对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有重大影响的; (二) 地方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较多意见的; (三) 拟将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 将规范性文件上升为规章或者行政法规的; (四) 本办法下发后制定的规章实施满两年、规范性文件实施满一年的。

后评估工作规范化的过程中, 必然面临着评估对象的选择问题。纵观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 评估对象的选择大多处在无序状态, 往往缺乏科学的统筹安排。如何把被动式、突击性的文件清理工作转化为主动性、常态化的评估清理工作, 国土资源部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做法在这方面无疑是很好的范例。

三、后评估原则

正确的原则会对后评估工作起到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国土资源部总结试点工作成功经验, 在《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后评估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公众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 把握重点, 有序推进。”

(一) 客观公正原则。

在后评估主体的选择上, 体现客观公正。《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国土资源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 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单位。笔者认为, 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单位最大的价值倾向就是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因为“要求公共组织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实非易事”。在评估手段和方法上, 体现客观公正。《办法》第八条规定:“开展后评估工作, 应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采用专业统计分析工具, 研究建立计量模型,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管理、统计和社会分析等方法, 确保后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第十六条规定:“后评估可以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现场访谈等方法开展。”

(二) 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原则。

国土资源部把这一原则贯穿于后评估的始终, 反映在诸多工作环节中。《办法》第七条规定:“开展后评估工作时, 应当采取多种方式, 及时公开后评估有关信息, 广泛征求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行政管理相对人、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部政策法规司应当综合后评估报告和有关司局对相应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的报告, 起草国土资源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绩效年度报告, 报部审定后, 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三) 注重实效原则。

国土资源部后评估试点工作之所以搞得好, 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工作扎实、注重实践、讲究效果。注重实效, 就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要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各级领导要充分认清规范性文件后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强跟进指导和督促检查, 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 要充分利用后评估成果, 把后评估工作与行政法规、规章的修改完善相结合, 与日常行政执法工作相结合, 把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依据。

四、后评估标准

以什么样的标准认定文件实施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是后评估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办法》第六条规定:“后评估应当根据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等标准, 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实施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估”。

(一) 合法性标准。

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国土资源管理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办法》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是否符合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是否与本部门原有的规范性文件相协调、相衔接;是否含有不能设置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事项;是否属于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且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事项”等五项内容作为合法性审查的内容。笔者因此归纳出合法性审查的三个方面。1.制定主体的合法性。只有法律、法规授权的主体才是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合格主体。2.制定程序的合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等, 对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制定程序、报送要求、发布形式、公布方式、施行间隔时间等做了具体规定。只有符合上述规定的程序才是合法的程序。3.文件内容的合法性。内容合法一项最基本的要求, 就是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二) 合理性标准。

规范性文件评估的合理性标准就是要求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必须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笔者认为, 合理性标准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要求。一是行政行为应符合保障公民行政权益的目的。这是人本社会、和谐社会本质要求。凡有悖于保障公民行政权益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行为。二是行政行为要有正当的动机。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以最大限度的公共利益为政府施政归依, 这是服务型政府提升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必然选择。三是行政行为的内应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因为, 行政行为归根结底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的行为。

(三) 可操作标准。

抽象行政行为能否有效转化为具体行政行为, 这是对规范性文件可操作性的考验。笔者认为, 规范性文件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执行力:具体行政行为的做出, 可以直接依据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已确定的行政执法行为,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2.拘束力:相对人必须遵守和实际履行文件规定的义务, 对违反者, 能有效追究。3.救济力:相对人享受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权利。对权利受到侵害者, 能有效提供保护。

(四) 实效标准。

实效标准是指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效果。通常, 我们可以从文件的有效执行和文件的有效遵守这两个方面考量。1.文件的有效执行。政策能否在执行阶段忠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 即公共政策执行有效与否, 事关政府公信力,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由于现实中文件本身的质量、办事机构的工作机制、执行主体的综合素质有高低优劣之分, 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社会效果。2.文件的有效遵守。任何一个社会, 法律实现的最主要形式乃是法律的遵守, 因为法律不是靠单纯的强力来实现的, 如果每一个法律规范都要借助于执法活动才能实现, 法律制度的实现必然是低效益的。因此, 法律制度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

篇4:解读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

1.受案范围扩大

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行政诉讼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已经不仅仅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扩大受案范围、进一步明确列举可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可以避免法院借口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不予受理案件。新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至第十项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2.可口头起诉

新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这一规定方便了当事人行使诉权,在实践中操作性较强。无论是口头起诉还是书面起诉,起诉都要符合条件,如有明确被告、基本事实等。

3.应当登记立案

以往在司法实践中,法院立案很大程度上是进行实体审查,适用新法后,法院立案主要是对原告的起诉是否符合形式要件要求进行判断。新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4.行政首长须出庭

新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派谁出庭,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新法规定行政首长应该出庭应诉,一方面可以缓解官民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5.可跨区域管辖

新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我国行政诉讼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行政干预。一些基层法院人、财、物受制于地方行政机关,导致一些案子不能判、不好判、不敢判。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行政机关对公正审判造成的影响,从体制层面给行政审判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6.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第二款新法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实践中,复议机关为了不当被告,维持原行政行为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行政复议制度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新法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行政复议公信力下降的问题。

篇5:税务行政许可习题一(整理后)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税务行政许可的范围的是:(D)

A.指定企业印制发票 B.对发票管理和使用的管理 C.印花税代售许可 D.授予A级信用企业 2.关于税务行政许可的审查前的听证,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A)A.听证是许可决定的必经程序 B.税务机关认为需要听证涉及公共利益的应该举行听证

C.税务行政许可直接涉及到申请人和其他人之间重大利益的应该举行听证

D.法律法规规定的税务许可应该听证的,必须举行听证。3.关于税务机关许可决定的期限不正确的说法是:(D)A.应在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B.应在受理之日起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

C.税务机关采取集中联合办理的,办理时间不得超过45日。D.45日不能办结的,经上级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延长15日

4.2004年8月21日,刘某向税务机关提出许可申请,同年8月27日,税务机关通知刘某因为申请材料不全,告知不予受理。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刘某的申请材料不全的,税务机关应当当场告知刘某补正 B.税务机关告知刘某补正的,可以分几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内容 C.税务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是错误的

D.刘某的申请材料不全的,如果不能当场作出的,税务机关可以在五日内告知刘某补正

5下列关于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

A.行政许可由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实施 B.行政许可只能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以自己名义实施 C.行政许可可以委托一般公民和社会团体实施 D.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可以转委托

6下列关于行政许可听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在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下,行政机关可以依职权举行听证 B.行政许可听证只能依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举行 C.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D.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承担适当的听证费用

7.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 可申请之日起(C)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A.15日B.10日C.20日D.5日

8.行政许可由_____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C)A.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 B.具有行政管理权的 C.具有行政许可权的 D.各级人民政府的

9.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___实施行政许可:(A)A.其他行政机关 B.其他国家机关 C.有关企业、事业组织 D.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社会团体

10.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C)统一机构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A.本级行政机关 B.下级行政机关 C.一个机构 D.一级组织

11.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A),或者组织有关部门()、()。()

A.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B.集中办理、统一办理、联合办理

C.集中办理、联合办理、分别办理 D.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统一办理

12.关于行政许可申请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B.行政机关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C.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D.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13.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作出错误处理的是:(C)A.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书面的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B.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C.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逾期不告知的,自逾期之日起即为受理

D.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14.关于行政许可审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能够当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B.行政机关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不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

C.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

D.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1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B.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C.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 D.行政机关可以随时撤销

16.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C)。

A.罚款 B.行政拘留 C.警告 D.罚金 17.下列关于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说法错误的是:(A)

A.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一律予以撤销

B.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D.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18关于行政许可变更和延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行政机关不经过被许可人要求而主动变更行政许可事项 B.变更行政许可事项,应当符合法定条件、标准

C.行政机关应当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D.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延续行政许可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19作出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B)责令改正 A.权力机关 B.监察机关 C.检察机关 D.司法机关

20、下列行政许可属于不予撤销的情形是(A)

A:依法可以撤销的行政许可,撤销后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B: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准予许可决定。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D: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21、(C)全国人大常和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A:2001年9月B:1998年6月C:2003年8月D:2000年12月

22、(B)是行政许可区别于其他很多行政行为一个显著特征。A:强制性B:授益性C:效力公定性D:一定的自由裁量性

23、税务机关审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指派(D)以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A:4名B:5名C:1名D;2名

24、下列不属于便民措施的有(D)

A:“一个窗口”对外B: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C: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D:上门服务

二、多选题

1、税务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包括(ABCD)

A: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的公示 B:税务行政许可的申请

C:税务行政许可申请的受理、对税务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税务行政许可决定 D:税务行政许可的变理与延续

2、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情形有:(ABCD)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B: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C:行业组织或者中介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 D: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3、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行政机关可以作出(ABC)

A:责令限期改正的处理 B:中止行政许可处理 C:撤销行政许可的处理 D:无须行政许可处理

4、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税务机关应分别作出(ABCD)处理

A:不受理 B:不予受理 C:要求补正材料 D:受理

5、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包括(ABCD)

A:书面审查 B:抽样检查、检验、检测 C:督促被许可人自检 D:实地检查

6、税务非许可审批项目的实施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ABCD)A:提出申请 B:受理申请 C:审查 D:决定

7、《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包括(ABD)

A:救济原则 B:便民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监督原则

三、判断题

1.国务院有关部委等制定的部门规章有权设定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错)

2.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对)

3.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对)4.行政机关举行行政许可听证活动的费用由参与听证的当事人分担。(错)

5.《行政许可法》适用于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错)6.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可以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也可以在5日内作出书面决定。(错)

7.行政许可听证的主持人,即本案的调查人员。(错)

8.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对)

9.一个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确定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另设一个内设机构统一送达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错)10.经国务院批准,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错)11.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对)12.行政许可就是行政审批。(错)13. 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错)1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可以收取工本费。(错)15.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对)16.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对)17.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 在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错)18.《行政许可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在《行政许可法》施行后继续有效。(错)19.行政许可的申请书必须采用格式文本。(错)

20.行政许可的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必须要当场作出决定,并作出书面或口头的行政许可决定。(错)21.行政机关必须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30天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3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批准可以延长15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除外。(错)

22、行政许可可以口头形式进行(错)

23、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的调控范围和实施目的的不相同,在行政机关的审查程序和权限上也有很大不同。(对)

24、听证是作出行政许可的必经程序(错)

25、监督检查工作,存在争议的或重大的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应提请局务会集体讨论决定。(对)

26、因法律、法规、规章的修订、废止或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撤回、变更行政许可的,对相对人造成财产丢失,不予以补偿。(错)

27、申请人通过主观恶意地欺骗、隐瞒等方式获得的许可则不受保护(对)

28、相对人委托代事人提出申请时税务机关可以因此拒绝受理(错)

29、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公平,公平就意味着每一个申请人都应平分行政许可的利益(错)

四、问答题

1、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提供公共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定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2、行政许可指的是什么? 答案:所谓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要式行政行为,同时也是授益性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有特定的审查批准程序。

3、税务行政许可听证按照哪些程序进行?

答案:

1、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2、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3、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人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4、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益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篇6:学习管理学后的感悟

学习管理学后的感悟

管理学,一个普通而又神秘的词汇,她似乎距离我们很远,但又时时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从儿时觉得她是遥不可及的,慢慢长大才发现,原来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管理的哲学。还记得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看着电视上那些成功的领导,心中的羡慕无以表达。进大学时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机会选择相关的专业,但是有幸能在大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没有学习管理学之前,一直以为管理就是小到对自身日常生活的计划,大到国家对各个事物的领导与规划。学习了管理学后才开始明白管理学上所研究的管理是指发生在组织中的管理活动,是组织中的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成员施加的影响的行为。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 我认为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是合理利用自己的资源,合理分配,快速高效的决策,从而给自己和团队带来利益。

学习管理学后,我印象最深的是管理决策,作为一名管理者,决策包括做出选择进行的一切活动,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一个组织(或某人)为了实现某一目标,从多个可行备选方案中选择最满意(或最合理)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本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瞬间作出的。管理一定要科学化,为使决策科学化,必须按照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最优或次优方案,实施选定方案,追踪检查。而作为决策者的我们要作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作为决策者,首先要有自信,而这又是以我们丰富的知识作为后盾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强大自我,增强自信;作为决策者要果断,果断作出决策,争取时间,抢占先机;作为决策者要坚决,坚持自己的决定。

篇7: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

情况后评价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局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与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根据县委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决策后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我局重大决策在施行过程中,负责评价的组织、机构运用科学、系统、规范的评价方法,对决策执行后的效果做出的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决策的延续、调整或终结的活动。

第三条 局办公室是决策后评价制度的组织实施机构,决策提出相关科(处)室、单位会同办公室具体负责决策后评价工作。

第四条 决策后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第五条 决策后评价要以有利于检验我局重大行政决策的效果、效益、效率,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有利于实现决策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决定决策的循环形式为目的。

第六条 决策后评价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一)决策的实施结果与决策制定目的是否符合;

(二)决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三)决策带来的负面因素;

(四)决策实施在实施对象中的接受程度;

(五)决策实施带来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影响;

(六)主要经验、教训、措施和建议等。第七条 决策后评价的准备:

(一)确定评价对象;

(二)确定合适的评价机构、评价人员;

(三)制定评价方案。包括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经费。

第八条 决策后评价的实施:

(一)运用个体的、群体的访谈方法或采用文件资料审读、抽样问卷等方法采集整理决策信息;

(二)实行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决策信息;

(三)运用成本效益统计、抽样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等政策评价方法评价得出结论并加以综合分析,最终取得综合评定结论。

第九条 决策后评价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决策特点和后评价的要求,选择上述一种或多种方法。

第十条 对决策后评价做出总结:

(一)撰写决策的总体评价报告。一是对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行总体的评价,对决策后果、决策效率、决策效益做出定性与定量的说明;二是对以后决策的制定实施提出建议。

(二)对决策评价活动做出总结。一是对决策评价机构的效率管理机制做出总结;二是对评价人员的选择、评价人员的素质做出评价;三是对评价方案与评价程序进行总结;四是对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进行思考。

第十一条 决策后评价形成完整的决策后评价报告,报局办公会研究审定。局办公会对决策后评价报告审定后,形成对决策继续实施、调整或废止的最终决定。

篇8:行政管理学后心得

一、《行政诉讼法》修订对房屋征收行政诉讼的直接影响

一是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决定》明确《行政诉讼法》增加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司法机关是有相当的制约力的,在行政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往往出现该立案不立、该判决不判的情况。增加第三条其目的是保障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解决行政案件诉讼过程中事实存在的行政干预司法,行政案件立案难的问题。“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以往法院根据行政机关意图采取拖的办法不予立案、不裁定将不能存在。

二是受案范围扩大。《决定》将《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修改为第十二条,受理范围由8项增加到12项,涉及房屋征收的是第(五)项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第(十一)项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明确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作为行政案件处理。

三是行政案件管辖重大变化。《决定》将《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修改为第十五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行政案件增加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行为等4类案件,删除了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将第十七条修改为第十八条,增加“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修订前征收补偿决定行政案件受理一般在属地基层法院,也可以报请中级法院指定异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修订后明确为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可以实现行政案件处理的去行政化、去地方化,从制度上减少行政干预,使行政案件处理更加客观公正。

四是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可提起诉讼。《决定》将《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修改为第二十五条,将第一款修改为:“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将与行政行为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列为诉讼参加人,扩大了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诉讼的对象范围。房屋征收过程中的承租人、与被征收房屋权属有利害关系的单位、人员等均可以参与诉讼。

五是复议机关可作为被告。行政复议机关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决定》将《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修改为第二十六条,将第二款修改为:“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 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增加第三款:“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 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这就要求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处理必须依法开展,处理复议案件将更加谨慎,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同时,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被改变的可能加大。

六是起诉期限延长。《决定》将《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修改为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起诉期限延长,更加注重保护原告的权利,但带来的可能是房屋征收工作效率的降低。

七是立案实行登记制。《决定》将《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修改为第五十一条和第五十二条,由原来法院收到诉状后7日内立案或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明确为接到诉状时对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同时细化了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处理方法,以后法院立案主要是对原告的起诉是否符合形式要件要求进行判断,增加了房屋征收行政案件立案的可能性。

八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决定》将《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修改为第六十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把调解作为房屋征收行政争议处理的方法,有其积极的作用,对于对公共利益没有影响的争议,在诉讼过程中协调解决有利于化解矛盾,补偿决定诉讼案件调解处理的比例将增加,但对其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当关注,主要是征收补偿个案能否做到公平补偿,防止出现为了化解矛盾造成新的不公平。

九是审理行政案件可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决定》将《行政诉讼法》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决定》增加第六十四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修订前的《行政诉讼法》没有明确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进行审查,司法实践中也不予审查,是不可诉的。修订后除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都可以进行审查,强化了对政府及部门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要求政府机关制订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否则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司法机关要一并审查作出行政行为的政策依据。审查认定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十是行政机关拒不执行生效判决可以对负责人个人罚款并可拘留负责人。《决定》将《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修改为第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条,第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第(五)项规定,“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针对以往行政案件生效判决执行难而规定的,体现了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行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强化了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个人责任,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增强依法行政、履行生效判决的自觉性。

二、用法治思维开展房屋征收工作,寻求破解征收难题之路

《行政诉讼法》1990年10月1日施行以来第一次全面修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坚定决心,房屋征收工作要适应这个变化和要求,用法治思维开展房屋征收工作,寻求破解征收难题之路。

一是增强法制意识。《行政诉讼法》修订一方面加强了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同时也细化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规定,对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也有具体要求,是依法治国之必然。各级领导和全体公民都要增强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征收工作人员更要认真学习和完整理解。行政相对人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处理行政纠纷。

二是遵循法定程序。法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规则。《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房屋征收是处置公民和权利人财产的重要行政行为,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是房屋征收工作最高级别的法规和规章,必须严格执行。尤其在程序方面,不可相悖,要做到无懈可击,防止出现程序方面问题和瑕疵,经得起复议和诉讼的审查。

三是坚守合法底线。要做到征收权限、程序和实体补偿全部合法,缺一不可。过去房屋拆迁过程中,往往会因项目建设需要而不顾程序是否合法、补偿是否到位,由基层组织推进拆迁,因不涉及对政府的行政诉讼,觉得只要补偿方面不亏待被拆迁人就行,即使民事诉讼败诉,也不过就是赔偿应得的补偿。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各地出现了很多侵害被拆迁人利益的案件,比较典型的是以提供低价位安置房,来替代对被拆迁房屋的市场化评估的基本原则,在实体上对被拆迁人补偿不到位,侵害了被拆迁的财产权和获得公平补偿的权利。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是法定主体,征收决定权限不能委托和下放。评估机构的确定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要强化征收信息公开,应当公开的内容必须全部依法公开。对规定期限达不成协议的,必须依法作出补偿决定并送达,到期不履行补偿决定的,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搬迁,政府和基层组织不得自行组织强制搬迁。

上一篇:浅谈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母狮和母熊儿童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