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4-09

《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金竹镇中心小学 雷周灵

【设计理念】:

每每在聆听名师的经典课堂之后,感受名师的教学风格之余,领略名师的教学思想之时,常常有一种情愫在涌动。感动语文,从远古蔺相如的忠肝义胆,苏武牧羊的凛然气节,再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龚自珍的“我劝天公冲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呼吁;近观红军飞夺卢淀桥的英勇机智,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壮烈豪迈。种种牵动,丝丝情怀,感动语文!

语文应是一首诗,应给学生以一种“诗意美”的享受。这就是王崧舟老师等“杭派教师”提倡的“诗意语文”。他们认为语文就应表现语文的真善美,启迪学生的情怀。因此有着下面既务虚又务实的一段话:“诗意语文,着一‘真’字,觅一‘善’字,成一‘美’字,贵一‘适’字,化一‘神’字。”周一贯老师评价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之所以能够“美如诗”,关键在“缘于情”,即由老师开启的学生主体感受文本之情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语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今的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语文味,读出诗意美。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呢?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动只是一刹那,很快地恢复于平静。心如止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常常从烦闷中走过,为无奈而重复。没有冲动,也没有感动!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要自己奋斗,为自己努力,发展自己!“诗意语文”关注的是儿童精神的发展,激活儿童诗性思维。“诗意语文”是感性的、人性、民族性、儿童性的语文。我想,这样的语文才能让学生学得幸福,从而真正地走进语文。

【教材分析】:

课文赞美了雷锋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通过深刻的比喻,恰当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同时本篇课文是一首雷锋的赞歌,以流畅明快的诗句、生动形象的比喻点明了雷锋年轻、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热情赞颂了雷锋忠于党、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诗歌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美与节奏感,故而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充分的让学生品读、感悟,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语文味,读出诗意美,写出情感韵;

(2)、感悟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致力于培养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关键】:

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关键在于学生个体情感能否与文本的情感达到某种程度的共鸣,感染学生,从而触动学生用心去品读课文。这样,学生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读者,而是置身于其中的一个音符;文本也不单纯的为文本,而是学生学习的灵魂。两者相融,跳跃着学生的灵魂,闪烁着文本的精华。故此,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扣动学生的心弦是本堂课的关键之所在,也是重点、难点的突破口。

【教学流程】:

一、引情 (10分钟)

1、谈话交流;

2、出示:3月5日(先读一读)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学雷锋日)

你们知道雷锋叔叔的一些故事吗?能介绍一下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故事)

(过渡语):

雷锋常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是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然而上天却没有很好地眷顾他。在1962年8月15日的一次执行任务中,我们敬爱的雷锋叔叔永远地离开了。为此,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我国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为雷锋叔叔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我国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也为雷锋叔叔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 40多年来,雷锋精神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之付出,为之而努力。40多年来,神州大地上踊跃着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他们延续着雷锋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自己不朽的贡献。 今天,40年后的今天,一位诗人用他的笔赞颂了雷锋精神,他是这样说的

二、煽情(17分钟)

1、、出示:(幻灯片出示课文,教师有感情的范读)

过度语:同学们,雷锋他以他的人格魅力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对于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平凡 年轻 伟大

2、交流学习心得;

过度语:雷锋,他不是将军,却立下了无数的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了不朽的诗文。他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却如此伟大!40多年过去了,我们13亿人民的心里仍然念着这位22岁英雄的名字----雷锋!

3、----怀着你对雷锋精神的赞颂,怀着对雷锋的无限敬意,自由地练读(以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表达对雷锋无限敬意!)

诗人以他的诗赞颂了雷锋,我想我们就应该以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情感来表现雷锋的伟大精神----抽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剖析,正确的指导朗读)

----评价指导

5、分角色朗读(教师引读)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想只有用我们的声音才能最好的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意与怀念!那么,让我们将情感之弦释放,将思念之心提起,再读课文!

三、融情

1、范文欣赏(呵,雷锋!)

过度语:读到这里,我的心真的是难以平静,心中总有一股东西想要迸发出来。在这里,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篇和你们是同龄的女孩写的一首赞颂雷锋的诗歌,由我为大家读一读,好吗?

2、学生习作

3、学生交流(1--2篇)

4、小结:

司马迁说,人故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文天祥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闻一多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雷锋没有死!正像他的战友乔安山说的一样,雷锋永远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我们要永远记着他,让他的精神长存!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出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朗读训练:

----曾经得到雷锋帮助的大嫂(深沉地)说:

----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为有雷锋这样的同志(自豪地)说

----40多年过去了,缅怀雷锋,依然感动。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充满信心地)说

板书设计:

浪花里的一滴水

雷锋精神的体现:

年轻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平凡而伟大

为人民服务的大公无私

浪花里的一滴水

是一滴水,

却能够

反映太阳的光辉!

是刚展翅的鸟,

却能够

一心向党飞!

是才点亮的灯,

只不过

每一分光都没有浪费!

是刚敲响的鼓,

却能把

每一声都化成雷!

呵,雷锋!

你不为自己编歌曲,

你不为自己织罗衣,

你不为自己梳羽毛,

你不为个人流一滴泪。

呵,雷锋!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平凡 年轻 伟大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作者邮箱: lzl000@zjscedu.org

[浪花里的一滴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画面以山河为背景,在水滴和涟漪中,有两个小朋友(这实际上是一个人)。这个小朋友先用清水洗菜,洗完菜后,再把剩下的水用来浇花。从这个图中,突出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珍惜每一滴水”。

在画面上配有两道提示题。

1. 说说水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这是让大家认识水,知道水对于地球以及人类生活的作用。引导学生以自己能看见、了解的生活中谈起,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事情。

2. 讨论讨论:为什么要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通过此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水资源在世界上所面临的缺乏状况,了解世界上对水资源的需求之大。两者的矛盾,迫使我们必须节约用水。再引导学生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从身边谈起,该怎样节约用水,使相关的环保意识深入他们幼小的心灵。

二.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与生活中有关水的情况,知道水的作用。

2. 激发说话的兴趣,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3. 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使珍惜水资源的环保意识深入幼小心灵。

三.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请教亲人或通过电影、电视、书籍)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搜集家乡江河湖泊溪水及水利工程的名称、样子、作用等资料。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励交际。

1. 师:小朋友,最近几天尝试了当小记者,小小新闻工作者的滋味,采访了自己的亲人,有的还翻阅了书籍,有的通过电视节目了解了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了家乡江河湖泊溪水及水利工程的名称、样子、作用等。今天看谁能像电视上那些手拿话筒的记者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给我们说说知道的情况。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介绍,师巡视各组交流情况,相机指导、点拨、激励。)

2. 师:小朋友,刚才你逞了能,大显了身手,现在该我逞逞能了,我也将我了解到的情况跟你们说说。(学生一定是一片掌声)

3. 师:小朋友,谁愿意上台来给我们说说你知道水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哪些好处?(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文插图,看看祖国的山河之美,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再从身边的生活谈起:如煮饭、喝水、洗衣、洗手脸、洗澡、抹屋扫地、浇花、浇树、工厂用水、农田浇水、建筑工地用水等。)

4.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好处,我们真是万分感谢水。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老师告诫我们要“节约用水”,这是为什么?

(四人小组商讨,学生在小组里畅所欲言,然后抽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讲大家商量是怎么说的,最后大家评说。)

5. 师再补充有关水资源缺乏的资料,使学生了解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需水量越来越大。但许多河流湖泊的淡水受到工厂和人们生活用水的污染,珍贵的水资源越来越少,面临这样的状况,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保护秀美的江河湖泊,节约用水。

6. 大家都明白了“节约用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吗?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课文插图,受到启发后,赶快把自己的想法及行动告诉同桌。如果生活中有节约用水的事例,就把这些事例说给大家听;如没有事例,也可说说该怎样做;如果身边有浪费水的事例,可说说这样做的害处。)

7. 再抽学生上台说或者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说说。(多抽几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8. 师:我也来说说我家是怎样节约用水的。

(一是一水多用的事例;二是任何时候用完水都拧紧水龙头。总之,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十分注意节约用水。)

(二)拓展活动:

布置小朋友将大家在本节课了解的情况给家长汇报,并宣传、督促家人一起参加节约用水的行动。

篇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一篇说理文,如何做到“说理不轻文”,使得说理文教学也可以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我们都知道,语文的人文性是以“语言”这个工具为载体的,本节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地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滴,感知力量。

(播放水滴声)它不知疲倦地滴着,滴穿了石头,也滴进了我们的心房。你从这滴答滴答的水滴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在水滴声中勾起了对课文的回顾,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些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巧妙渗透了课文所要传递的一种精神。】

二、品读名人,感受精神

过渡:是呀,这小小的水滴,滴穿的是石头,滴出的是精神!其实在我们人类社会里也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

1.指导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三个小故事。

2.师:因为他们都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师:下面就让我们放慢阅读的脚步,品析文字,去读懂他们成功的奥秘。首先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明朝仰望医学大家———李时珍。

(1)指名读描写李时珍的句子。(出示句子:“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2)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紧紧抓住“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二十几年”等关键词,引导学生谈感受并再现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等画面,巧妙整合了学生所找出的关键词。】

(3)就是凭着这份决心,这份艰难的探索,这份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补充《本草纲目》相关资料体会李时珍的成就。)

【设计意图:教者的激情小结以及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了情感,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从而真切地体会李时珍为写成《本草纲目》付出的艰辛,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总结学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像水滴一样的精神。

5.自学二三两个事例并交流。

过渡: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二三两个事例,想一想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作批注。

【设计意图:通过“扶”“放”结合、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会爱迪生和齐白石像小水滴一样的精神。】

6.学法总结,指导仿写:课文列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语言凝练,并不像我们学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也不像《诺贝尔》那样对人物的行为举止、心理、语言进行具体描绘,但是却充分证明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将事情做成”的道理。这是我们这篇说理文独特的写法,观点鲜明、叙事简明。你能用这种方法用两三句话写一写你心目中最敬佩的那个名人的事迹吗?

【设计意图: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写话、口语交际的形式,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地介绍,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了说理的方法。】

三、再听水滴,感悟启示

1.这些名人都成功了,他们成功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句子:“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指名读)

2.老师感受到了小水滴带给你们的力量,也同样情不自禁地再一次想起了太极洞内那滴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的接连不断的水滴声,那是一曲美妙的音乐,那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那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再一次静下心来,走进太极洞。(播放水滴声)

【设计意图:再听水滴声,首尾呼应,是情感的内化,是主题的升华。】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方法,精讲李时珍的事例,让学生自学二、三两个事例。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揭示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模仿文章写法作文。这样,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巧妙渗透说理文的事例论证的叙述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说理文构篇的基本方法。既说明了理,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实现了三个维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的高度统一。

篇4:《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一篇说理文,如何做到“说理不轻文”,使得说理文教学也可以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我们都知道,语文的人文性是以“语言”这个工具为载体的,本节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地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滴,感知力量。

(播放水滴声)它不知疲倦地滴着,滴穿了石头,也滴进了我们的心房。你从这滴答滴答的水滴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在水滴声中勾起了对课文的回顾,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些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巧妙渗透了课文所要传递的一种精神。】

二、品读名人,感受精神

过渡:是呀,这小小的水滴,滴穿的是石头,滴出的是精神!其实在我们人类社会里也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

1.指导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三个小故事。

2.师:因为他们都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师:下面就让我们放慢阅读的脚步,品析文字,去读懂他们成功的奥秘。首先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明朝仰望医学大家——李时珍。

(1)指名读描写李时珍的句子。(出示句子:“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2)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紧紧抓住“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二十几年”等关键词,引导学生谈感受并再现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等画面,巧妙整合了学生所找出的关键词。】

(3)就是凭着这份决心,这份艰难的探索,这份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补充《本草纲目》相关资料体会李时珍的成就。)

【设计意图:教者的激情小结以及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了情感,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从而真切地体会李时珍为写成《本草纲目》付出的艰辛,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总结学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像水滴一样的精神。

5.自学二三两个事例并交流。

过渡: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二三两个事例,想一想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作批注。

【设计意图:通过“扶”“放”结合、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会爱迪生和齐白石像小水滴一样的精神。】

6.学法总结,指导仿写:课文列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语言凝练,并不像我们学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也不像《诺贝尔》那样对人物的行为举止、心理、语言进行具体描绘,但是却充分证明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将事情做成”的道理。这是我们这篇说理文独特的写法,观点鲜明、叙事简明。你能用这种方法用两三句话写一写你心目中最敬佩的那个名人的事迹吗?

【设计意图: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写话、口语交际的形式,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地介绍,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了说理的方法。】

三、再听水滴,感悟启示

1.这些名人都成功了,他们成功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句子:“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指名读)

2.老师感受到了小水滴带给你们的力量,也同样情不自禁地再一次想起了太极洞内那滴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的接连不断的水滴声,那是一曲美妙的音乐,那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那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再一次静下心来,走进太极洞。(播放水滴声)

【设计意图:再听水滴声,首尾呼应,是情感的内化,是主题的升华。】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方法,精讲李时珍的事例,让学生自学二、三两个事例。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揭示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模仿文章写法作文。这样,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巧妙渗透说理文的事例论证的叙述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说理文构篇的基本方法。既说明了理,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实现了三个维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的高度统一。

篇5:《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促、式”理解部分词语。

2.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3.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教学重点:

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课前准备:

有关蚕乡小镇的图片及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镇逛逛 (板书 小镇)

请看看这些古朴、典雅的水乡小镇照片。看着看着你们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小镇是美丽的,小镇是优雅的,小镇的早晨更是令人向往的(板书 的早晨)

齐读课题 课文的题目往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吗?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找?很有信心,你们打算怎样去找?读课文,好方法,你们觉得怎样读好,给自己提提要求。生:……

二. 初读课文

老师尊重你们的要求,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去读读课文。

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 ( 板书 恬静 热闹 紧张)

引读 小镇的早晨是-- 又是-- 更是--。

是啊,小镇的早晨展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特点,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呼醒)怎么知道?

三. 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生: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cù)的喇叭声惊醒的。

男同学当司机发出喇叭声,又短又快的喇叭声课文用哪个词形容(短促),女同学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么样?刺耳(惊醒)

生: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zòng)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模仿摇橹声)

吱----------嘎---------------当悠闲的摇橹声响起时人们还沉睡在梦中,下面请水乡的男孩睡在梦中,让我们水乡的女孩唤醒你们。待会儿说说被唤醒的感觉。

课文写小镇的早晨,这儿为什么还写城市的早晨

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们试试用声音来表达吧!

那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早晨悄悄向我们展开了迷人的画面。

(播放课件 师讲述)

看着看着你们有什么要说吗?

生:……

师是啊,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得让人心醉,静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板书 把恬的竖心旁改红 )那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早已在作家的笔下生花了,自己不去亲身体验一番真是太可惜了。

四. 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划划,你们从哪些句子,甚至哪些词体会到小镇早晨的恬静。找到了把他读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反馈:①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请你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仔细 指名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评:好在哪 不好在哪 你能读给他听听吗

你的真诚感动了我,也一定感动了他,我相信此时此刻在坐的同学都有所感动,读一读

②两座拱型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老师觉得你们自己一定能学好,就向刚才一样把表示恬静的词找出来,然后读读(请推荐一位来读读)

生读 为什么推荐他 你也向他那样读读。

你的成功是吸取了同学的优点

听了你的读我也真希望自己亲眼去看看。有没有同感

齐读

还有吗?(没有)有个句子你们不仔细读就发现不了他的恬静,出示句子

③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仔细读读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吗?

各式各样的小船,其中那种船最吸引你们?为什么

这么可爱的船谁愿意来试试。(指导朗读)

那么多船怎么感到静啊

河水是静静的,小船是静静的,石桥是静静的,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想读吗?齐读 老师给你们配音乐

五. 指导背诵

小镇的早晨美吗?想把美记在心里吗?请同学们自己把文中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3分钟时间)

把美的句子背给大家听听。配图

还有同学也觉得这句美吗?齐背

谁觉得这些句子都美的。试试

齐背

六.拓展练习写一写

小镇的早晨的恬静,就只这些吗?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恬静的,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田野里 小路上 公园里

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生 反馈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读并背诵小镇早晨的恬静,尝试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还积累了不少描写“恬静”的词句。在我说再见之前,我有几句发自内心的话要说,想听吗?我们的语文大师吕淑湘说过:语文能力的形成,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咱们学习语文不能束缚在课内,应拓宽视野。比如小镇的早晨的恬静不局限在小河,石桥……还体现在公园里,小路上……那么,恬静不能只局限在小镇的早晨,许多自然风光给我们恬静的感觉。人与动物融洽相处于大自然中,也会给人以恬静的感觉。表现恬静的语言形式也很多,课文用一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表现,如:

水平如镜照树影 天地之间乐逍遥

山在虚无飘渺间 青松翠竹花戏蝶

青青小溪绕山间 诗情画意在人间

板书:

小镇的早晨

恬静

热闹

紧张

作者邮箱: lisongfen@56.com

篇6:《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2)过程和方法

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这样由浅入深逐层渐进。3)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把文言文学活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所以教师没有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所以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 导入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导入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 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二、课文学习分层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比如:项为wei 之强jiang 鹤唳li云端 „„

[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如:使之/冲烟/而飞鸣

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如学生找到描写童趣的句子:“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教师就趁机指导落实“素帐”“ 徐喷以烟”“ 冲烟”等语义„„)小结:

要求用“把

想象成”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附:板书设计

物 外 之 趣 细察 想象

夏蚊成雷 群鹤舞于空中 冲烟飞鸣 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二虫斗草间 二兽斗林间 怡然自得 癞虾蟆 庞然大物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课文内容已基本能当堂成诵。]

三、体验生活 引发联想

你在童年时代有这样的体验吗?

方法:首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奇特而丰富:天空白云朵朵,犹如草原上的羊群;夏夜萤火虫飞舞,这是仙女的小灯笼„„)

[这个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设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审美态度。]

四、拓展延伸 思维扩散

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

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如: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四、教后随记

浅谈《童趣》朗读层次的设计

反复诵读课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文言文,教师更应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童趣》诵读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一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初一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二读课文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

三读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四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尤其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

篇7:《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每个人珍惜的事物也有所不同,

你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的爷爷珍惜的东西是什么吗?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

二、探究新课

1、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2、指名读文,讨论解决字词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出示讨论题: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意思各有不同,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

思,你怎样理解爷爷的感情。

学生:1、分小组自学,讨论交流2、全班汇报。3、谈感受

四、总结

教学后记:

篇8:《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投影)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说说你从比较中知道了什么。

(1) 水滴滴穿了这块石头, 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景观。

(2) 水滴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 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滴水穿石”这个奇观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板书: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投影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读投影上的话。

二、品读感悟, 理解内容

1. 浏览课文, 想一想:

你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吗?如果同意, 你主要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哪三位伟人 (课件出示三位伟人图片) ?让我们恭敬地写下他们的名字。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事例齐白石)

2. 老师很想听听这三位伟人的事例:

你们愿意读给老师听吗?请大家再读一遍, 然后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事例, 好好地练一下。画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学生自由读。

3. 读了三位伟人的事例, 相信你们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说说你最敬佩谁?交流:你最敬佩他什么?

(1) 李时珍。抓住“从小立志、翻山越岭、大半个中国……”词语, 感受李时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伟大的成就 (补充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的故事) 。

让我们再读李时珍的事例。

(2) 爱迪生。抓住“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迷恋、毕生孜孜不倦、竟……”词语, 感受爱迪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伟大的成就。

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 一个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的人, 这两者之间似乎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他靠的是什么?

师读爱迪生事例, 故意漏读“毕生”, 问:能不能漏 (简单补充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

(3) 齐白石。你最佩服齐白石老人什么?想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吗 (课件出示齐白石的画, 播放古筝音乐) ?

看了白石老人的作品, 你想到了哪些词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

你透过这画, 还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他晚年还坚持作画的身影, 看到了他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

4.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 有信心读好吗?先读给你的同桌听, 请他 (她) 为你评定等级 (同座同学互读, 评定等级) 。

5. 指名一生 (等级是“优”的) 读印象最深的一个事例。评议:他 (她) 哪儿读得较好?为什么好呢?

指名一生 (未得“优”的) 读另一事例, 鼓励他、指导他读正确、读流利, 读出一定的感情。

谁愿意读第三个事例的?请他谈谈读这个事例过程中的体会, 并自评。

6.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

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因为他们深深懂得——— (指着投影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生齐读) (把“我们”改为“他们”) 。

7.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人是不是就他们三个?

刚才我们谈到的这些人中有古代的, 也有现代的, 有中国的, 也有外国的, 这就叫———古今中外 (板书:古今中外) ;这些人里有学医的, 有搞发明的, 也有画画的, 这就叫———各行各业。但这些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最终, 他们都取得了成功 (出示:“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 在前进的道路上, 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才‘滴穿’一块块‘顽石’,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

把这句话改成不用问号的, 意思不变。

8. 是啊, 所有成就事业的人, 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才取得成功的。

课前你们收集了一些事例, 现在我们作个交流。交流收集到的事例 (板书:海伦.凯勒、徐霞客……) 。

9. 建议在文中增加同学们收集到的事例或将文中事例

换成刚才交流的事例, 引导学生了解选择事例要注意代表性 (指着板书:古今中外) 。

1 0. 这么多的事例都蕴含着一个同样的启示, 那就是———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读) 。

这虽然只是一句话, 短短的几十个字, 却字字千金, 因为在它的指引下, 我们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可千万要记住噢, 你们铭记在心了吗?指名试着背最后一个自然段。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 就有人说过类似的话 (出示投影: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荀子) 。

三、说写内化

1.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教导人们要锲而不舍, 无数成就

事业的人以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要持之以恒, 可生活中偏偏有这样的人 (课件出示漫画《挖井人》) 。

画面语言:这下面没有水, 再换个地方挖!假如你在场, 你会怎么提醒他?

2. 类似挖井人这样的迷糊虫还不少, 他们往往浅尝辄止, 或者虎头蛇尾。

同学们读过一些名人名言, 今天我们也来学着写写格言, 用以提醒生活中的“挖井人”, 也算作自勉。学生写, 师巡视 (交流所写的格言) 。

四、联系实际, 树立目标

学了这篇课文, 你有何想法?今后有何打算?

五、自主作业, 课后延伸

1. 结合本文所学, 制作书签, 写一句自勉的话, 并用彩笔加以美化。

篇9:《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知道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家乡的枣树多、枣花香、枣的颜色美和收枣的情趣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关于红枣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到红枣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到枣的家乡去看一看。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写了家乡红枣的特点,枣树的生长情况,收枣时人们的心情,夸赞了家乡的红枣,寄托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3。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什么?

(1)枣的特点:皮薄、肉厚、色红、味甜。

(2)枣树多。

47

(3)枣花香。

(4)结枣多,颜色美。

(5)收枣的热闹情景。

(6)卖枣的情景。

4。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与整段有什么关系?其他自然段也有中心句,画出来。

三、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写作方法:总--分

2。枣的生长过程:

春天开花--七月枣熟--八月收枣--晒干卖出

四、提问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喜欢的词语句子。

2。朗读课文。

3。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

反馈:效果良好,充分感受到了植物的美和作者的心情。

篇10:《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 董晓娴

学习目标 一、体会这首诗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二、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三、学习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爱好。

教学重点 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具准备 幻灯片、影碟、录音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同学们,夏日的夜空,月光皎洁,繁星点点,仰望夜空,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杜牧曾有过“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充满奇妙想象和丰富联想的名诗--《天上的街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郭沫若先生。(看大屏幕)(放幻灯片,介绍郭沫若,并让学生记下来)这首诗中还大量的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我想同学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放幻灯片)师补充:联想就是由此及彼,而想象就是无中生有。这些文学常识我们讲完了,下面同学们按老师要求的去做,注视黑板1分钟,使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下来,将眼睛闭上,让我们一起通过录音来领略一下诗人遥望星空,用想象和联想创就的一幅世外仙境。放录音,让学生听读。好了,你能告诉大家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吗,或者说,听了朗诵,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让同学们讲的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大家说刚才录音机里朗诵的好不好?我觉得我们班里的同学能朗诵的更好,尤其是我们经过练习以后。朗读一定要有感情,怎样才能体现出感情?应注意下列问题:1、 重音2、语调3、停顿(展示有标号的课文幻灯片)2、师作示范,朗读第一节。学生练习,男生女生各一名,哪一方胜利,哪一方的星期天作业就少一点了,如果选上你的话,可不要辜负了男同胞或者女同胞的期望啊。比赛(可以也来上一点音乐)同学们朗诵的果然不错,老师还想知道同学们对诗理解的怎么样?在以后的提问中,我们看看谁表现的更出色。指一名同学读第一节。①第一节中诗人写了哪两种景物?明确:街灯、明星。诗的第一节有什么特点?谁能给同学们讲一讲?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去掉第一节中的“远远的”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灯只有远远的看才像明星呢。你觉得诗的这一节中哪个词语用的最好?起来告诉同学们。(可让学生们互相解答)(明:街灯原先就在那里,只是没有亮罢了。)(现:天明的时候星星还没有啊,天黑了才出现的,所以用现很合适。)这一节诗句很工整,诗人用反复的比喻相互映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一节。(点拔:第一节写实景,为想象作了铺垫)既然天上有街灯,那么自然而然就有什么呢?我们很容易想到街市。我们看看诗人跟我们的思维是不是一致。指一名同学读诗的第二节,找出诗人想象到的事物。①诗人由实景想象到了什么?“街市……珍奇。”你觉得诗人这样想象合理吗?讲述: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诗人都想到了什么?(学生集体回答:由天上的街灯,想象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自然而然想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虽然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诗人却能给人一种很合乎情理的感觉。(幻灯片展示想象思路)②引导探究作者思想感情:理解“定然”的表达作用:诗人在这里用了两个“定然”,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两个“定然”表现了的是一种怎样的语气?表达诗人怎样的信念?(引导归纳:肯定,而且是绝对肯定,表达了作者坚信一定会有那样一个理想的世界)请同学们齐读三、四节,看看诗人还想象到了些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归纳)讲述:诗人面对如此美好的天上街市,进而产生奇妙想象,想到天上的生活,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问题导入:同学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吗?传说中的牛郎织是自由的.吗?(不自由,一年一度鹊桥相会)诗人描述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引导总结:骑着牛儿来往、闲游、提灯游玩--自由幸福美满)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拆散,受尽夫妻分离之苦,每年只有农历七月七日那一天才可以鹊桥相会。而诗中的牛郎织女则可以自由的来往,可以愉快闲游,非常幸福美满。讨论交流:诗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情形与传说中的不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这个问题,老师查找了一些背景材料,大家看一下。介绍有关的背景(展示幻灯片)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例如:他在《仰望》中写道:“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因为作者正是痛恨黑暗现实,才觉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象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好,在这样的想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师引导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现实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诗歌内容,这样优美的诗篇不背诵实在可惜,下面同学们看着提纲背诵一下好吗?看谁背的又快又好!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练习:这是两幅很有诗意的图画,请你选择其一,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老师希望通过你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最好能用现代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看看谁将是未来的诗人。

篇11:《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会读14个生字,会写“快乐”。

2、 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朗读课文。

3、 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课

1、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节日,你知道有哪些?

2、哪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呢?

3、对,这一天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很多孩子都会以快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请看:(播放课件)

4、让我们也一起来过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好吗?(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对同学们的节日表示祝贺,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看!(出示课文)这首诗歌读起来非常好听,你愿意自己读还是听老师读?先自己读读等一下老师再读。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打开书翻到107页。

2、课文读完了,哪位勇敢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我该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你读课文的时候,你希望同学们怎么做?(学生读书过程中遇到生字教师马上出示生字卡进行纠正学习)

3、你愿意老师怎么读呢?好,老师就尽量按你说的做。刚才,你们给老师提出了希望,那我也给你们提个小建议。请你坐正身子,拿起书。

4、谁来说说老师读的怎么样?那你知道我为什么能读好呢?我告诉你一个小窍门,我把自己当作书中的小朋友去读呢,这样才能读好。你想不想读好呢?请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小节练一练,一会儿,咱们比赛,看谁是今天的读书小能手!

三、朗读感悟

(一) 第一小节。

1、读累了吧!咱们去玩玩好吗?闭上眼睛出发了。你听到什么?(放鸟叫声)你好像到了哪里?看(出示图片)到了这么美的地方,你有什么要说的?(景色、服装、心情三个方面来说)

2、有位作家叔叔把你们刚才说的话写成了诗歌,你能读吗?还有谁想读呀?

3、唧唧喳喳的小鸟给我们带路,和煦的风儿抚摩着我们,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心了别提有多高兴啦!一起读读。

(二) 第二小节。

1、我们刚才去了花园草地,现在到郊外走走好吗?(出示图片)咦,什么声音?仔细听,它好像在说话,在说什么呢?(出示:这个世界上,有你们就更加美丽,有你们就充满希望。)

2、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你们就更加美丽,有你们就充满希望?自己再读读第二小节(可以和别人商量商量)

3、瞧,我们小朋友今天是孩子,可等你们长大后,建设祖国就全靠你们啦,所以我也像花儿、小溪一样,对你们说“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4、听了老师的话,你感觉自己怎样?那就把你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自由读。谁想读。评一评。谁再来读读?

(三)第三小节。

1、我们小朋友刚才去了草地上、小溪边玩了,心情好吗?可你知道此时伊拉克的儿童心情如何?那些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却饱受战争的苦难,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焦急、害怕、惶恐、不安。请看(课件)你想说什么?幸福的生活谁给的?

2、所以,我们要“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自由的成长。……飞向我们的理想。”

你知道什么是理想吗?你有什么理想?

3、我相信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理想都能实现,因为,我们有祖国妈妈的关心、爱护。谁想感谢祖国妈妈?还有人想感谢吗?祖国想听听男同学感谢的声音。我想听听女同学感谢的声音。

(四) 第四小节。

1、孩子们,我们可以去花园赏花、去草地游戏,就连花儿都向我们祝贺,小鸟都为我们歌唱,我们可以自由地成长,可以实现自己理想。这么幸福快乐的时光你会怎么来庆祝呢?

2、我们会唱啊,跳啊,邀请老师、同学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出示:第四小节)谁想读读?谁还想读读?一起读读。

四、唱诵诗歌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唱起来,跳起来,我们就唱唱跳跳,好吗? (出示课文,放映歌曲)

五、写字指导

1、 唱完歌,你心情怎样呢?真的吗?那好,我们就把快乐写下来。(出示:田字格)

2、 观察。范写。

篇12:《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在一次教科研沙龙上, 笔者欣赏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三种课堂导入方式: (1) 让学生分别听滴水、小溪和大海的声音来区别水的力量; (2) 直接呈现一幅“滴水穿石”的画面; (3) 分别让学生观看五幅图猜成语。三种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 营造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氛围, 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高效?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课堂导入方式对小学英语有效性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课堂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石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导入方式一, 设计的很独特, 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水的不同力量, 一开始便给了学生很唯美的听觉感受, 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导入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以至于对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头雾水, 科学的导入不能只顾方式的新颖而不顾内容。

[教学实录片段一]: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5B》Unit9 The English club第一课时S tep 1.Free talk

T:你好!/How are you?/Bonjour! (教师用中、英、法三种语言和学生打招呼)

T:Do you have any hobbies?Do you like singing? (引出music club, 教授club)

T: (呈现英语俱乐部的画面) Well, today I will take you to m y English club.Welcometo my English Club. (揭题)

执教者运用了用中、英、法“你好”三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和学生打招呼, 让学生产生新奇的感觉并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同时为学生学习本课关于国家和国籍等知识预设了基础, 接着以Do you have any hobbies?引出music club, 从而引出本课话题The English Club。此导入过程自然顺畅、目的明确、开门见山。

二、课堂导入的启发性和生成性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剂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导入方式二, 直接让学生观察“滴水穿石”的画面。这一方式达到了上课伊始就能让学生明白本课时所主要讲授内容的效果, 但笔者认为长期使用此类导入方式, 学生就会因产生惰性而丧失对未知探究的激情。有效的导入应当能在逐步的生成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探求欲望, 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师单方面灌输的信息。

[教学实录片段二]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4B》Unit 7 At a snack bar第一课时

Step1.Free talk

T:Hi, boys and girls.What do you want to be?

Ss:I want to be…

T:I have a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I can see…

T:Anything else?

S:I can see a kite.

T:I like kites, do you like kites?

S:Yes, I do.

T:Me, too!

T:I like having parties.How about you?

Ss:…

T:May Day is coming!We’d like to have a party.Now, let’s go to buy some food.Let’s go by bus! (课件显示bus动画)

T:Oh, we arrived!This is a snack bar. (揭题)

在本片段中, 执教者充分利用了提问的艺术:通过启发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be?从而引出新句型How about you?由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引出新句型Anything else?由May Day is coming!引出去snack bar购买食品.在问和答之间不但自然地揭了题, 而且将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进行了有效的逐层处理。

三、课堂导入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是有效教学的精髓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导入方式三, 笔者认为是三种方式中最为有效的。科学高效的导入应当不仅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使学生乐学、好学,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的激情, 让他们在合作中寻找到本课时的“入口”, 它还能使课堂内容像磁铁般吸引学生, 使他们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教学片段实录三]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5 The seasons (A) 第二课时

Step1.Free talk

T:W hat’s the date today?Ss:It’s March 18th. (看当天的天气预报)

T:Here’s today’s weather forecas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s it cold?

Ss:No.It’s warm.

T:Why?Why is it warm now?Because it’s spring.spring is one of the season.

T: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one year?

Ss:Four.

T: (演示PPT) (听声音、看图:看一张落叶的图→听小鸟叫声→听雷声→看一张雪天的照片)

T:Which season is it?It’s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ancheng in four seasons?

Ss:It’s warm/hot/cool/cold.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 (看纽约城市地图)

New York is a big city in the USA.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Guess!

本片段的执教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四季并让学生讨论盐城的天气情况, 接下来让学生看自由女神像图片引出NewYork, 引导学生思考纽约与盐城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地区, 气候特点也会有所不同。这些活动不但分解了A部分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纽约的气候特征和纽约人在不同季节里开展的活动, 而且让学生就自己的家乡谈论气候特点, 学生感觉有话可说, 这样很容易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激情和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无论是语文课堂教学, 还是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导入都是一种教学策略。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基础上, 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 运用相关策略性知识, 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模式, 优化课堂结构, 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篇13:《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佛冈县振兴小学 利桂梅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乐观向上、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并感受到快乐。

3、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3、教会学生唱《快乐的节日》,并学习如何邀请别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会邀请别人。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节日的资料。

2、VCD:歌曲《快乐的节日》。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

2、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3、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

4、出示题目:快乐的节日

过渡:大家想学会这首动听而快乐的歌曲吗?咱们先学会歌词,然后就学唱这首歌,好不好?其实这首歌的歌词就在咱们的课文里,你现在想马上读一读吗?

二、 学习新课。

1、认读生字。

(1)、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

(2)、四人小组互帮互学,认读生字。

(3)、小老师教读生字。

过渡:现在咱们扫除了生字障碍,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是吗?

2、品读句子。

(1)、再读课文,告诉老师你从课文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评价。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谁读得好的,我们就请他(她)到讲台上读给大家听。

(4)、指名读喜欢的句子,师生评价读得怎样。

(5)、自找伙伴练习朗读。

(6)、教师引读。

过渡:读得多好啊,听了真令人感到很快乐!同学们现在想唱唱这首歌吗?

3、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快乐的节日》,可边唱边跳。

过渡:其实,快乐的节日有很多,你知道哪些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特点?

三、 拓展延伸。

1、在小组里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节日的资料。

2、指名展示资料、介绍有关节日。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确实,在很多节日里我们都非常的快乐,让我们把这些快乐也带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好吗?

3、播放歌曲,学生自由邀请伙伴或听课的老师一起唱歌、跳舞,邀请别人时应注意礼貌。

四、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把《快乐的节日》这首歌唱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祝愿他们健康快乐!

地址:广东省佛冈县振兴小学 邮政编码:511600

篇14:《滴水穿石的启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练习用“可是”造句。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5、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在木牌上填写那几个字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第6自然段。

2、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准备:

计算机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练习用“可是”造句。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语。

(1) 自读课文。

(2) 自学生字词语,质疑答疑。

重点指导“魅”、“牌”、“添”“醉”、“漆”的字形。

理解词语意思:魅力 繁华 褴褛 陶醉 无动于衷

姗姗而去 良辰美景

3、细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5、练习。照样子写句子。

春天到了, 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

教室外同学们有说有笑,

作业:(1)复习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在木牌上填写那几个字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第6自然段。

2、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准备:

计算机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1、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谁能告诉大家“魅力”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生活中什么事物是有魅力的?语言的魅力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2、快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课文中哪句话?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3、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情况有什么变化?

盲老人这前后神态语气的变化应怎样朗读呢?

朗读盲老人说的话。

4、正是诗人添上的这几个字,使行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使盲老人的收入发生了变

化,心情也发生了变化,在发生这些变化的同时,什么没有变呢?

5、还是在这个地方,还是这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这种立一块木牌的乞讨方式,结果却迥然不同,这都是因为诗人添上了这几个字,这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重点阅读课文的哪一部分?

自己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春天来了”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朗读句子: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诗人用“可是”这个转折词,把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和最悲惨的现实联系到一起,使看到这句话的人,先产生了美好的联想,随之想到盲老人的处境,又产生了悲伤、心酸的感情,也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

再读一读第6自然段。

6、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这样富有诗意,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生活也会变得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看图,图上画的内容要告诉人们什么?写上“请勿摘花”好不好?你想怎样写这句话?

先自己思考,再集体交流。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2、继续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3、(选做)收集有魅力的警示语。

板书:

23 语言的魅力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上一篇:银行理财师大赛案例下一篇:专题小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