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

2024-04-30

道光皇帝(精选13篇)

篇1:道光皇帝

中国的改变从一个时代开始,世界的历史从一个时代开始。那个时代就是中国清王朝的末期。那个时期,闭关锁国,外服内强,可谓天朝上国。但是随着西方文明的冲撞,贸易,鸦片,战争把那个时代仅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切,都和一位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皇帝就是清宣宗道光。

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纵观中国历代帝王,道光绝对不是一个坏皇帝。他力戒浮华克勤克俭,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他斋戒大臣,批阅奏折,日以继夜,几十年如一日,可谓鞠躬尽瘁。凡是他遇到的贪官污吏都能严惩不贷,统治期间也曾在巩固国家统一、政治鸦片的过程中有所建树。但是应该承认,道光皇帝的资质不高,在清朝的皇帝里边论起用人、处事、应变、统御等几个方面,道光皇帝相对来说排名比较靠后。而这样一个皇帝又恰逢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和清王朝的衰落时期,集中矛盾同时爆发出来:一方面在内政方面,经济困难,军备落后,吏治腐败,内乱四起,可以说是险象还生;另一方面,又面对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的挑战和由此导致的社会变革的到来何时会转型的开始。对于道光皇帝来说这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由此可见历史规律的严酷性。

道光皇帝一生以守丞自认,《清史稿宣宗本纪》也称赞他是“守丞之令疲也”,说他是守丞的好皇帝,道光帝是不是具有守丞的才干和能不能算上一个出色的守丞君主不可片面而论,其实他所处的时代根本就算不是一个守丞的时代。当时中国正处在一个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前夜,是“鬼神思变值”的时代,这是龚自珍的话,就是说连鬼神都想变一变。那么道光帝不懂得自己的时代使命,对于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他还在想办法在守。当时需要的是开创与创新,那么这样守下去,实际上就是苟安。平心而论,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应给都归罪与道光皇帝,西方殖民者横居海外二百年,中外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相差悬殊那也不是一日之功。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历史进入新时代的情况下,道光皇帝没有对统治政策做任何的调整,没有展现出振作的精神和改弦更张的愿望。这哪里是什么守丞,这简直就是苟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向一个陌生的世界开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进入一个新时代。恰似长江入海不回头,中国告别了古代社会进入了近代社会。随着欧风美雨的侵袭、中外交往的加深,中国社会日益发生着全方位深层次的改变。这是一个苦难的历程,这是一个新生的历程,从此中国社会的在无穷无尽的纷扰中曲折的前进着。在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要给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做一个定论,我想还不能。因为由这场战争而引发的社会转型到今天还没有结束,中国人民依然致力于国家富强的努力和发展模式的探索。但是我敢说,经过这场战争,中国这条巨龙进入了太平洋。当然我们不是自觉进入的,是被别人推入了惊涛骇浪之中,这其中不乏困惑、困难和屈辱。但是苦难可能是一笔财富。一个人要能受的住委屈,一个成熟的民族应该能经受住打击。在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记忆还仅仅停留在痛苦之中的话,我想可能是我们进步的有限,您说是不是呢?

篇2:道光皇帝

清朝道光皇帝——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努尔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举措。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圆明园,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葬于清西陵慕陵。道光的四位皇后

第一任皇后,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1781—1808年),钮祜禄氏,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时宣宗道光帝为皇子,嘉庆元年,仁宗嘉庆帝册封其为嫡福晋。十三年正月戊午逝世,无子。道光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穆皇后。

第二任皇后,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0—1833年)佟佳氏,道光帝皇后。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道光帝为皇子时,嫡福晋钮钴禄氏(即孝穆成皇后)于嘉庆十三年逝世,后嘉庆帝册封佟佳氏为继嫡福晋。嘉庆十八年(1813年)十月初二日酉时生道光帝长女端悯固伦公主,公主早夭。道光帝即位后,佟佳氏被立为皇后。道光十三年四月己巳,崩,谥曰孝慎皇后,葬清东陵龙泉峪。

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1808年—1840年)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女。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月孝全成皇后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二任皇后。道光元年七月封为全嫔,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册晋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四月十三晋全贵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詝(咸丰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晋称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十一月立为皇后。二十年(1840年)正月十一崩,寿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赐谥孝全皇后。第四任皇后,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大概生于嘉庆九年(也有可能是十年)。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享年44岁。

道光的妃子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赐笔帖式岭寿之女,事宣宗,为常在,道光十九年七月晋琳贵人,道光二十年生皇七子醇亲王奕譞,十二月晋琳嫔,道光二十二年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五月晋琳妃,道光二十四年生皇八子钟瑞郡王奕詥,道光二十五年生皇九子孚敬郡王奕譓,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晋琳贵妃,文宗尊为皇考琳贵太妃,穆宗尊为皇祖琳皇贵太妃,同治五年(1866)卒,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谥:庄顺皇贵妃,葬慕东陵园寝。

·彤贵妃舒穆鲁氏,郎中玉彰之女,事宣宗,为彤贵人,道光十二年晋彤嫔,道光十四年晋彤妃,道光十六年晋彤贵妃,道光二十年生皇七女,道光二十一年生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四年皇十女,未久复降贵人,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咸丰帝尊其为皇考彤嫔,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尊其为皇祖彤贵妃,光绪三年(1877)卒,九月初三奉移,初八入慕动陵。

佳贵妃郭佳氏,初事宣宗,为佳贵人,道光十六年(1836)十二月晋佳嫔,未久复降贵人,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晋尊皇祖佳贵妃,光绪十六年(1890)卒。

·成贵妃钮祜禄氏初事宣宗,为成贵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晋成嫔,未即复降成贵人,同治帝尊其为皇祖成妃,后晋尊皇祖成贵妃,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光绪十四年(1888)卒。

和妃纳喇氏,初以官女子,事宣宗潜邸,嘉庆十三年生皇长子隐志郡王奕纬,嘉庆帝特命赐封侧福晋,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和嫔,道光三年(1823)十一月晋和妃,道光十六年(1836)四月初四卒。

·祥妃钮祜禄氏初事宣宗,为贵人,道光三年封嫔,道光五年生皇二女,八月初八晋祥妃,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生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道光十一年生皇五子敦勤亲王奕誴。后降贵人,文宗尊为皇考祥妃,咸丰十一年(1861)正月初六卒,二月二十二移西陵,十一月穆宗追尊为皇祖祥妃。

·常妃赫舍里氏,初为贵人,历咸丰、同治二朝累晋封为常妃。咸丰十年(1860),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居圆明园,惊吓而卒。珍嫔(1804-?)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生于嘉庆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容海,曾任广东按察司按察使,母伊尔根觉罗氏。道光二年(1825年)入宫,册封为珍贵人,道光四年(1827年)晋珍嫔。道光五年(1828年)八月初八奉皇太后懿旨,晋珍妃。道光六年(1829年)降为珍嫔。金册,金印交回造办处熔化。道光九年十一月前卒,年二十四岁,不知葬于何处,待考。

·恬嫔富察氏,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恬嫔,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

·顺嫔失其氏,初为常在,历咸丰、同治二朝累晋封为顺嫔。同治七年(1868)卒。

·豫嫔尚佳氏,初为贵人,道光时期降为答应,咸丰时尊为皇考常在,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晋尊为皇祖豫嫔,光绪年间卒。

·恒嫔蔡佳氏,初为贵人,道光时期降为答应,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晋尊为恒嫔,光绪二年(1876)卒。

·平贵人赵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五封平贵人,道光三年(1823)癸未三月二十五卒,采棺暂安于静安庄殡宫,道光七年九月,奉移于清东陵宝华峪妃园寝,道光十五年七月,奉移于双峰岫妃园寝。

定贵人孙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五封定贵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壬寅十二月十四卒,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一月奉移于慕陵妃园寝。

·李贵人李氏,内务府六库郎中善保女,道光七年(1827)十月初七酉时生,道光二十年(1840)三月入宫,封意常在,十二月降为李答应,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文宗尊其为皇考常在,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穆宗晋尊其为皇祖李贵人,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十八巳正二刻卒,时年46岁,四月奉移妃园寝。

·那贵人那氏,正白旗托永武管领下,原蓝翎长那俊之女,道光五年(1825)六月二十一辰时生,道光二十年二月十七入宫封琭常在,十一月晋琭贵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十八日降禄常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一月初四降那答应,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文宗尊其为皇考常在,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穆宗晋尊其为皇祖那贵人,同治四年(1865)七月二十卒于寿安宫,六年(1867)三月初三葬妃园寝。

·睦答应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十月二十八生,道光二年(1822)十月封睦贵人,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二十三晋睦嫔,道光十一年(1831)九月十一降睦贵人,未久又降为睦答应,道光十五年(1835)上半年前卒,九月初八葬入妃园寝

蔓常在姓氏未知道光十一年(1831)四月前已入宫,封为蔓常在,道光十三年(1833)八月前卒,未葬入妃园寝。

篇3:道光帝选接班人

春天时节, 道光帝命诸皇子到南苑打猎。 众皇子摩拳擦掌, 骑上马, 很快就消失在树林里。 奕䜣满载而归, 得意扬扬, 而奕讠贮则空着手默默站在一边。 看着皇子们展示自己的战利品, 道光帝忍不住夸赞奕䜣英勇无敌, 随行官员也附和说, 六皇子有当年道光帝在马背上的飒爽英姿。 看见奕讠贮一无所获, 道光帝抬头示意, 奕讠贮拱手回答:“现在是春天, 万物复苏, 动物都在孕育新的生命, 儿臣不敢大开杀戒, 让父皇失望了。 ”道光帝点了点头, 不再说什么。

一日早朝后, 奕讠贮、奕䜣一同向道光帝请安。 道光帝看着立在眼前的两个儿子, 各有千秋, 于是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考查他们的品德和学识。 奕䜣对答如流, 谈古论今, 旁征博引。 而奕讠贮只是简单回答, 气势不足, 明显淹没在奕䜣的光芒里。最后, 道光帝神情黯然地感慨自己年事已高, 恐怕将不久于人世, 问两位皇子该怎么治理天下。 奕讠贮听罢, 双膝跪地, 掩面痛哭, 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奕䜣安慰道光帝后, 继续口若悬河, 大谈自己治国安邦的见解和抱负。

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 , 道光帝宣召立奕讠贮为皇太子, 众人不解。 大学士琦善私下询问, 道光帝回答:“论胆识气概、胸中谋略, 六皇子要比奕讠贮好很多, 但奕讠贮身上的‘仁’和‘孝’无人能比。 胆识可以训练, 谋略可以学习, 但仁孝却是难以培养的啊! ”

篇4:从“糖醋活鱼”到道光皇帝

但“糖醋活鱼”这个段子还是很有意义的。那意义就是让国人知道自己的祖宗还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种“文化”——“糖醋活鱼文化”。

现在时兴“寻根”。那么“糖醋活鱼文化”的根在哪里,我们试着寻一寻。记得有一则笔记与此类似。那是清朝的事,说山东某地有一家饭馆,叫“十里香”,专卖“水煮活驴”,生意极好。水煮活驴当然不是把整头驴放在锅里煮,不但没有那么大的锅,也没有活煮的趣味。掌柜的做法是,在地上钉四根木桩,把一头活驴四脚拴上,客人来了,一锅清水烧开,问客人想吃哪一块,要哪块割哪块,当时就煮,这边客人吃着,那边驴在叫着。谁都知道驴的叫声不好听——现在有人嫌某歌星的献艺状态不佳,就往往用驴鸣来比喻其歌声,而被凌迟的驴的叫声尤其难听。可是在正品尝驴肉的客人听来,这惨叫却无异于丝竹之音,一边听着一边吃才够味儿。为什么呢?正是一边择着鱼刺一边欣赏鱼的挣扎的同一心理作用。这一美食还有一种山西版,地方是太原的晋祠,时间是清朝的乾隆年,它的特色是先把驴灌醉,再用滚开的水把它的毛褪净,然后再用快刀零割,相比之下,这比圣人老家的吃法“文明”了一些,但最后的效果即在客人品味着驴肉的时候驴尚未死,则是一样的。

这种文化当然不能让北方专美,江南人不吃驴,爱吃鸭子,就在江南本色上动起脑筋。那方法是在地上挖出一个坑,上面盖一块铁板,周围圈以栅栏。入选的鸭子被放在栅栏之内,开始还学着大官一摇一晃地闲庭信步,渐渐地就觉出不自在了,因为铁板之下已经点起了微火,鸭大人有些燥热,又有些干渴。但旁边就放着一碟一碗的饮料,调着姜汁的酱油,或者加了海鲜的醋之类。鸭子喝了几口,开始还以为这是对它的特别优待,后来是越喝越渴,而且脚底下已经从北方的热炕头变成广东的铁板烧了。据说,鸭子为了抗拒脚下的痛苦,就要调动全身的精华到脚下,然后一面呷着饮料一边在铁板上急剧地绕圈子,那姿态可以从电影中常常看到的吃了败仗的军长师长,或者是东窗事发的省长市长在客厅里一边抽烟一边转圈子的表演中得到印证。不知道鸭大人喝了多少酱醋,转了多少圈子,最后的结果是它变成了一块又肥又嫩、汁浓味美的烤鸭肉。鹅鸭同类,所以此法对于爱吃鹅的人也可通用,据说那鹅在将死的时候,身体只剩下了皮骨,全身的精华都集中到变得如扇子一般大的鹅掌上。

这种烤活鸭与糖醋活鱼相比,不足之处是品尝其肉的时候不能兼赏其挣扎婉转的声态,而是分成了两部曲。但分成上下两部,先看后吃,却极具中华传统哲理。尤其是下野政客、失意官虫,如果认真品味了烤活鸭的全过程,就非常有同病相怜的感慨。如果有人想写一部名叫“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学”的大著,我郑重推荐这一味名吃。

“活鱼文化”随着中原文明的南移,使一些边徼荒蛮之地也开化起来。听说西南地区有一种吃活猴脑子的发明,就可以看出我们文化“放之四海”而后的成就。那办法是把活猴子放进一只竹笼中,上面有一大两小三个窟窿,只让它的脑袋和前肢露在外面。如果我们把这些笼子一排排列在县衙门大堂的两旁,大家立刻就会悟出,这一名吃的“炊具”原来是从“站笼”变化而来的,而站笼则是封建社会各级父母官对付刁顽之民的常备用具。(站笼可不是罚站用的笼子,那是能“站”死人的!)“条条大道通罗马”,哪种有价值的发明不是从我们这里学的?且说猴子窝在站笼里,正不知犯了哪家王法,一股由温变热的水流从头上浇下,它已经烫得难受了,便用前肢去抓头顶。于是只须用半瓢沸水,猴子就自觉自愿地把自己头上的毛皮清理干净了。猴子头盖骨已经露出,它还在喊冤叫屈似的吱吱叫着,美食家却手持一只小锤,轻轻地甚至优雅地这么一敲,头骨已碎,猴子的脑浆像酸奶似的在里面漾着,还带着温热,于是就品尝起来。如果美食家的运气好,碰上一只坚挺的猴子,那么在吃着酸奶的同时还能欣赏猴子的嚎叫。色、香、味之外还有一个声,也算是“四美俱”吧。

这道菜对当时那些初入宦途、春风得意,但对敲扑黎民还有些手软的官场雏儿们还有些恐怖,相信他们吃上十只八只猴子之后,就会由雏儿变成“苍鹘”的。

这种高级的富有哲理的饮食文化,当然不可能是山野小民所能想象出来的,那最早的发明者,就是武则天的面首张氏兄弟,而出处则见于《朝野佥载》。但后来时过境迁,竟然使这些风味名吃从名都通衢流落为一个县城或一隅边塞的区域文化,虽然内蕴深厚,但从外观上颇有朴野之嫌。宋元之后,理学风行,大人先生们更为讲究的是“君子远庖厨”,只吃猪肉不看杀猪的,这是孔孟之道为体谅仁人贤者的营养需要而设计的两全之计。所以如果当时的官已经做得够大,已经不必亲理敲扑榨取之俗务,已经到了用下属们的攀援搜集假古董假字画以冒充风雅的时候,再动用那些血淋淋的“活吃”,就有伤自己的身份了。此时应该吃的是不见血的“活吃”!——小者如醉虾醉蟹之类,大者……还是让我们举例说明吧。

清代最有油水的差使是掌管黄河治理的河工,所以河督的腰包最肥,生活也就最为奢侈。清末薛福成的《庸庵笔记》曾专谈管理河工官吏的奢侈,其中说到某河督宴客时的一道菜:那是看起来极普通的一盘猪肉,但吃起来却是美味无比,众宾客无不发出“此猪只应天上有”的赞叹。酒宴方罢,有一个客人内急,要去厕所。中国的厕所文化与先进的厨房文化正好是两个极端,即使是这位河督大人的厕所,也并无生面可开,照例在“后圃”的角落里。这客人走过后院的时候,见有几十头死猪,横七竖八地堆积在院中。客人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多死猪,一问才明白,原来刚才吃的那盘猪肉就是这几十头猪脊背上的肉凑起来的。宰猪的告诉了这位好奇的客人:

其法闭豚于室,屠者数人,各持一竿,追而抶之。豚负痛,必叫号奔走。走愈急,挞愈甚。待其力竭而毙,亟刲背肉一脔。复及他豚,计死五十馀豚,始足供一席之用。盖豚背受抶,以全力护痛,则全体精华皆萃于脊背一处,甘腴无比,而余肉则皆腥恶失味,不堪复充烹饪,尽委而弃之矣。

做一盘菜要活活打死五十多头猪,这气魄又远非十里香的水煮活驴可望项背了。据那位屠夫讲,他刚到此两个月,就已经亲手“宰”了几千头猪了。

篇5:道光皇帝

寄碧岩道光法师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去马来车扰扰尘,自难长寄水云身。

篇6:道光皇帝

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

一路紫苔通I,千崖青霭落潺。

山只啸聚荒禅室,象众低摧想法筵。

篇7:心中的那道光作文

正值学校篮球联赛之际,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已是胜券在握。比赛的时间快到了,窗外的艳阳一如我们的心愈发激情澎湃。

随着哨声吹响,篮球被高高抛起,我们纵身一跃,纷纷抢球,立即配合起来,一边找着突破口抢球,一边观察队列改变阵形,“那位同学要防守一下”“小心对方要来抢球”“快点到篮筐下接球”一句句短短的提示,蕴含了大家每一次合作,每一次关心。经过我们的完美配合,比分终于高于对手。“还有十秒比赛结束”裁判员开始倒数,我的心更加激动,终于要赢了!盼望了这么久的篮球梦终于要实现了!只见对方抓住机会正要投篮,一名队员急了,猛地撞倒对方,犯规使得对方有两次罚球机会,原本将要胜利的喜悦一下子被对方罚球投进的消息带走了,如同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凉下去、沉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光线正在漫长而急遽地变化,正在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正如我的心一样空空的。我一声不吭,心剧烈地疼痛着,心中的创伤无法填补,泪水不禁流了下来,久久,久久。这时,有同学轻轻拍拍我们的肩,给我们送上温水,寂静一下子被打破了,安慰的话语萦绕耳畔:“这次差一分就赢了”“我们至少没有其他几个班输得那么惨,我们也比他们厉害啊”“其实努力了就好,你们已经打得很精彩了”我的心里渐渐有温润的东西滋生出来,慢慢扩散开来。我们嘴角边微微翘起,微笑,斜斜的,几乎看不见,但就在那儿,在我们心间。面前吹来的风带给我凉爽,同学们炽热的心灵却化作热流在我心中划过。

是啊,合作不仅仅是篮球赛中默契的配合,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团结与鼓励,这是最坚实的后盾。

我们会尝试,会失败,也会憧憬成功,但我认为最宝贵的是每一句安慰、关心、鼓励的话语,就像一束光,照亮心房,温暖你我。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深处,生命难免会有阴暗的角落,但不论何时、何地、何境,我们都要打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燃烧的夕阳一切光洒进心房,尽管有些十分微弱,却终将带给你温馨美好的回忆。

篇8:道光皇帝与慎德堂款瓷器

署“慎德堂制”款瓷器,主要以彩瓷为主,如白地粉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红地描金彩、紫地粉彩等。也有少部分青花及单色釉瓷,如黄釉、白釉、绿釉等。其造型主要为生活用瓷,有瓶、尊、花插、盖罐、渣斗、碗、盘、勺、高足杯、花盆等多种器型。装饰题材以象征祥瑞的花草、鸟兽、人物为主,其他如云鹤纹、云蝠纹、云龙纹、灵芝水仙纹、缠枝莲花纹,花蝶纹、兰草纹、鸳鸯莲花纹、八宝纹、博古纹、五蝠捧寿纹、婴戏纹、八仙人物纹、十八罗汉纹等等,也是这批器物常见纹饰。这些瓷器究竟为谁所烧?是否为道光时期官窑产品?

道光皇帝与圆明园内慎德堂

查阅档案得知,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它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生活行宫,道光皇帝晚年主要在此生活并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驾崩于此。在传世的一幅《喜溢秋庭》画轴上,曾详细描绘过道光皇帝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左上角钤“慎德堂宝”印一枚。由此是否可以推论,署“慎德堂”款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特意为道光皇帝烧制的堂名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个官窑品种。

道光皇帝与其祖父乾隆皇帝,就其治国为政而言风格炯然有异,一个崇尚奢靡,一个主张节俭,当然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所不同。道光元年十一月初八日,初登皇帝位的道光皇帝便颁发《声色货利论》一文,在文中他引用孔子的名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表示出“为人上者要知稼穑之艰难,力崇节俭,返本还淳”的政治观点。道光皇帝在他所作的《慎德堂记》中,又反复强调了自己修建慎德堂的目地,是为“崇俭去奢,慎脩思永。”崇尚节俭虽然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基本国策,但道光以前历代皇帝的节俭内容大不相同,例如皇太极时,黄金只许造盘、盂、匙、箸等,而以黄金造于鞍、马辔等装饰就被视为不节俭,但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不仅鞍辔多为金饰,还用大量黄金装饰宫殿及各种器物,甚至在瓷器上也多以金彩描绘,这些都不认为是不节俭。乾隆时期的节俭更特殊,他只要南巡时沿途接驾之物“勿踵车增华”。道光皇帝的节俭主要体现在宫廷用度上,《燕下乡脞录》一书内曾记载:“宣宗中年,尤崇节俭,尝有御用黑狐端罩,衬缎稍阔,令内侍将出,四周添皮,内府呈册需银千两,乃谕勿添。”对于建议兴建宫室园囿的大臣,道光斥之为“此乃我大清万世之罪人,即应立正典刑暴白天下”,并指出“试思府库之藏,来自何所耶?变其名色,分期出纳,又将谁欺乎!呜呼!乃是否民脂膏也”。

道光皇帝与“慎德堂制”款瓷器

在道光皇帝“崇俭去奢”思想下,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规模较之前朝大大缩小,据《清档》记载,虽然此时官窑仍在烧造,所需费用仍同乾隆、嘉庆时一样,统由九江关的税银中报销,但实际花费也在大大减少,以这批署慎德堂款瓷器为例,虽然它是景德镇为道光皇帝特意定烧的器物,但品种较为单一,与乾隆时期华丽取巧的器物根本无法相比。在装饰题材上这批器物与当时署“大清道光年制”款器物相比,也少了几分龙凤呈祥的雍容繁缛,多了几分自然质朴的情趣,它们充分反映出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生活的一个侧面。

山水人物纹饰山水人物题材虽然在乾隆粉彩中早就是主要题材,但在慎德堂款瓷器上自然山水中,画面上的人物多具有某种祈福求祥的色彩,故宫藏的一对(图1)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纹灯笼式瓶,可作为这类题材的代表作。此瓶腹部画面上远处山林叠嶂,近处山间小路上一老者与小童漫步其间。就是这样一幅隐逸山林、逍遥自在的生活画面,老者却手持悬挂葫芦的宝杖,小童手拿悬挂卐字的如意,祈求“如意万代”的吉祥之意自在不言中。画面中七彩祥云缠绕仙台楼阁的景致,更成为晚清时期粉彩山水绘画的固定程式。

类似这种山水人物题材,在慎德堂款瓷器中非常多,有些更直接以得道仙人为绘画主题。如一件(图2)白地粉彩扁方瓶,瓶体四面分绘八仙、和合二仙、福、禄、寿三星以及麻姑等众多仙人。在青山绿水间,在亭台楼阁下,如此众多的仙人祝寿图在乾隆粉彩上虽然也时有所见,但与乾隆时期相同题材画面相比,各位神仙被描绘得既超凡脱俗,又神情活现充满人情味,这也是慎德堂款瓷器绘画的特别之处。

婴戏图案这种图案自唐宋时期开始,一直是瓷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在道光慎德堂款瓷器中,同样占有相当大比例。如一件(图3)白地粉彩婴戏碗,外壁环绕绘画14个小童,在洞石花草间嬉戏。画面中小童虽神态各异十分活泼可爱,但小童们手中分别持有的萱草、佛手、寿桃、铜铃、爆竹、铜磬等物,在寓“吉庆有余”、“岁岁平安”、“荣华富贵”、“驱邪祈吉”之意同时,使天真无邪的婴戏图变成呆板老套的吉祥图案,这也是晚清时期婴戏图案的主要特点。在乾隆时期粉彩器上,婴戏图案早已成为吉祥图案中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既指此而言,但此风气在道光时期以至晚清一代尤盛,几乎所有瓷绘题材都是吉祥题材,这应该与道光时期社会背景有关。道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特别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当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时,不仅清王朝国事呈衰败状,王权势力在逐步削弱,而且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如此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人们所能作到的就是祈求社会平安,所以这种趋利避邪的吉祥图案便充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慎德堂款瓷器婴戏图案中,(图4)婴戏龙舟图案非常有特色,在一些盘、碗、瓶、罐等器物上均有这种图案。画面通常为一泓江水,远处层峦叠嶂,近处堤岸楼阁,水面上两只龙舟竞赛,岸上儿童摇旗呐喊,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场面十分热闹。婴戏龙舟图案自清代乾隆时期出现后,一直延续至晚清,在道光时期最为盛行,当时不仅瓷器常以此为饰,在木刻、年画上也经常出现。婴戏图案在慎德堂款瓷器上大量出现,也反映了皇家祈求家族兴旺子孙繁衍的愿望。满清王朝的皇帝,早年还可称子嗣兴旺,特别是康熙皇帝一生仅皇子就有35个,虽然仅有24个成年,在历代帝王中其子嗣之多也算屈指可数。乾隆皇帝虽然也不示弱生有17子,但其中早殇7子,出继2子,在乾隆生前没有活过他的又有6子,待他当上太上皇时仅剩4子,所以皇族子孙不兴旺自乾隆时便开始显现。道光皇帝虽育9子,除去早殇、出继外,成年皇子也仅有5人。其后一代不如一代,至咸丰时咸丰皇帝仅有一子成活没有其他儿女。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更为凄惨,死后均无子嗣。在这样一种境况下,祈求家族子嗣兴旺,皇权绵延万代,成为宫廷重要祈福内容。

花卉纹饰署“慎德堂”款的瓷器,除山水人物、婴戏图案外,花卉图案非常多,这是由于慎德堂是在圆明园内,道光皇帝又常年生活在此,所以署慎德堂款的瓷器以花卉图案居多不足为奇。清人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说:“道光皇帝,夙以俭称,即位之初,首裁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亦力求俭抑,故亦无多精品,惟瓷器绘草虫,以此时为盛,其他无述者”。以故宫博物院所藏慎德堂款瓷器来看,情况确如赵汝珍所述,如(图5)一件粉彩双耳瓶,腹部白色釉地上绘三组洞石、灵芝、兰天竹、兰花等纹饰,构图疏朗,花卉描绘细腻逼真,色调淡雅,虽然这是吉祥图案中常见的纹饰,但平实的笔触中透出几分自然野趣。另一件(图6)粉彩花盆,盆口呈四瓣海棠花状,斜壁,底平坦,下承四个如意云头形足。花盆通体施白釉,外壁绘四组折枝海棠花。此花盆精美之处在于造型与纹饰相协调,因为海棠花的“棠”字谐音“堂”,所以又有富贵满堂,金玉满堂之意。

“慎德堂制”款瓷器中的茶碗

道光时期宫廷内外盛行饮茶之风,各式茶碗、茶壶、茶盘、茶托等饮茶器皿大量出现,但是目前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署“慎德堂款”茶具中,仅见茶碗一类,且以粉彩居多,这或许因为慎德堂在圆明园内,大量使用过的器物随圆明园的废弃而遗失,宫内仅有少量遗物,故不能代表其全貌。

这批藏品虽然有些是宫内旧藏,有些是建国以后陆续收购而来,但仅就茶碗而论,造型依旧十分丰富。如一件(图7)旧藏茶碗,盖为覆盘式、圈形抓纽,盖大于器身,碗直口、直壁。另一件收购的(图8)茶碗,盖则为覆盏式,圈形抓纽,盖小于器身,碗敞口、斜壁,这种形制的茶碗在一些署“大清道光年制”款的器物中较常见,它说明道光时期的茶碗样式很多。不管茶碗形制如何,在盖底及器物底部均同书一样的款,是这批瓷器共有特征。

署慎德堂款的茶碗由于制作精美,它不仅为道光皇帝的御用之瓷,而且也为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帝珍爱,据清室缮后委员会记录,当年在溥仪出宫之时,养心殿内就曾摆有一对署慎德堂款的粉彩莲瓣纹盖碗,此外在茶库、静事房、承前宫、斋宫、成肃殿等处也有此类盖碗摆放,足以见其不同寻常的殊荣。(图9、图10、图11)

其他时代署“慎德堂制”款瓷器

目前在传世品中属于帝王专用,能够与文献记载相对应的堂名款器物发现得很少,同一堂名款的器物也很少,而“慎德堂制”款的器物传世品数量却很大,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就有30—40件之多,加之有确切文献记载,所以历史价值很高。

清代署“慎德堂制”款瓷器并非道光一朝,在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几件康熙瓷器也署有此款,如一件青花缠枝莲碗底也书“慎德堂制”,一件青花凤凰牡丹纹碗底则书“慎德堂博古制”,另一件青花牡丹碗底书“慎德堂仿古制”,这几件瓷器可能仅是康熙时期一般的堂名瓷器,远非道光时期“慎德堂制”瓷器可比。

“慎德堂制”款瓷器的后仿品

由于慎德堂款瓷器在道光一朝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晚清乃至现在的文物市场的价值一直居高不下,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就谈到:“亲贵中雅制之品以‘慎德’、‘绍闻’、‘觯竹’为最有名,‘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光绪时期仿道光“慎德堂款”瓷器有瓶、盘等器,民国时仿有天蓝釉、粉青釉、粉彩等器,虽然这些器物在造型、胎釉上,都具有晚清时期制瓷风格,但是在款识上容易看出破绽。道光御用器中的“慎德堂制”瓷器,款识均为楷款,以侧锋书写,笔道如刀尖斜刻一样有力,字体秀丽,仿款则笔锋圆纯无力。

篇9:照亮黑夜的那道光诗歌

那是一种叫做“文明”的花朵

是谁,轻轻的摘下了它

顽皮的洒向四周

于是—

世界上便有了芳香

轻轻的

篇10:楼道上的那道光200字作文

楼道上的那道光200字作文

 

在外婆家吃完饭,

篇11:双语美文你要成为自己的那道光

What is the common thread in people who emanate warmth? Some may think it is related to personality or physical appearance. But this does little to explain why bright beacons of light can be found anywhere. Essenc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ur exterior.

那些气场中自带温暖的人有哪些共性呢?一些人也许认为这与性格或外貌有关。但这基本解释不了为什么明亮的灯塔之光四处可见。本质与我们的外在无关。

I like to believe the common thread is a universal trait we are all able to tap into. When we see the truth of who we are and wholeheartedly love every part of that truth, we automatically shine. When we embrace our essence and live in congruence with who we are, we radiate peace.

我愿意相信这个共性是我们都能够触及的、普遍存在的品质。当我们欣赏自己的本质并全心全意热爱着这一切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出类拔萃。当我们欣然接受自己的本质并遵循本心来生活的时候,我们会自带平和的光环。

Every day we can choose to wake up and see the gift of getting to be who we are. When we decide to live from this way of “being,” it becomes easy to see this same light and gift in everyone — even those who may not yet see it in themselves.

每一天,我们都可以选择一醒来就欣赏做自己这一项天赋。当我们决定以“本性”来生活的时候,在每个人身上,甚至是那些可能还没有开始欣赏自身本性的人身上,我们变得很容易就能看到同样的光芒和天赋了。

The benefits of self-love are many. What I know to be true without a doubt in my heart, is that we are all capable of giving this gift to ourselves.

自爱的益处有很多。我所知道的真相就是,我们都能赋予自己这项天赋,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These words help me remember why embracing my essence is always the best thing to do. Perhaps this may resonate with where you are.

这些话让我想起欣然接受自己的本质始终是上策的原因。或许这也会与你产生共鸣。

When you love who you are,

当你爱自己的时候,

you become a conduit of light.

你会成为一道光。

Just drop into your heart space,

只需触及心房,

and live life from this view.

并遵循本心来生活。

For all of this doing

做这一切

is not who you are.

无关你是谁。

Listen to your heart’s soft whisper,

聆听内心轻柔的呢喃,

this voice will show you the way.

她会告诉你方法。

Live life from your essence

遵循本性来生活

is what she will say.

她会这样告诉你。

See the light in yourself,

欣赏自身的光芒,

and your world will be bright.

你的世界都会变得明亮。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没必要担心,

you are exactly as you should be;

你正是自己本来的模样;

remember to love who you are,

记得爱自己,

and love you will see.

篇12:道光皇帝:谕旨里的黑色幽默

可叹的是,对于英军已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而清军仍停留在冷热兵器混用时代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身为钦差大臣、湖广总督,被称作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也是一无所知。1839年9月1日,他在给道光皇帝的一份奏折就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林则徐集·奏稿》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676页。)到了1840年8月,英国的坚船利炮已逼近中国内海,林氏听到英军攻陷定海的消息,再次上疏献策于道光帝,在《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中提出了动员激励沿海军民杀敌的具体办法,仍谓洋兵虽“上身刃不能伤”,但“一仆不能复起”,若以长棍伏击其足,应手即倒云云。

依据这等荒诞的情报去应战,其结果就像我们在电影《大清炮队》里看到的那样,手持棍棒的中国兵勇呐喊着向前欲击洋兵之足,旋即倒在冒着青烟的排枪大炮之百米开外。想想,这样的仗能打赢么?

打了败仗,痛定思痛,于是就有了迫切了解和研究对手之一切情形的愿望。军民和大臣们如此,作为交战一方总指挥的皇帝也不例外。但是这种愿望又有多少相关知识,用来作为了解或研究的基础呢?可以说几乎没有。鸦片战争史料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甲午海战甫起,清军连失镇海、定海、宁波三地,形势十分危急;1841年10月,道光帝授皇族奕经为扬威将军,率领精兵在浙东组织反攻,迟迟未能奏效。皇帝的心急如焚,从他在报告败讯的奏折上“愤恨何堪,笔难宣述”几个朱批大字中一览无余。也许正是从此时开始,他才突然发现,自己实在有必要认识一下面前的对手。翌年5月1日,道光帝从奕经的奏折中得知,可以审问在浙东海战中抓获的英军俘虏后,立即发下一道谕旨,曰:

著奕经等详细询以(口英)咭唎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食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向与(口英)咭唎有无往来?此次何以相从至浙?

其余来浙之(口英)咖唎、大小吕宋、双英(鹰)国夷众,系带兵头目私相号召,抑由该国王招之使来?是否被其裹胁,抑或许以重利?

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

又所称钦差、提督各名号是否系女主所授,抑系该头目等私立名色?至逆夷在浙氐鸟张,所有一切调动伪兵及占领郡县,搜刮民财,系何人主持其事?

义律现已回国,果否确实?回国后作何营谋?有无信息到浙?

该国制造鸦片烟卖与中国,其意但欲图财,抑或另有诡谋?(《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五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22页。)

按,谕旨中所谓“(口英)咭唎”即英国,汉译时每字前加“口”,是为贬义,以示该国是蛮夷之邦,这显示了大清王朝以自己为“天朝”,蔑视一切世界的虚妄心态。以下“克食米尔”为今之克什米尔,即印度;“(口英)咖唎”当为今孟加拉;大吕宋为西班牙,小吕宋则为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的别号;双鹰国是指国旗上绘有双鹰的奥地利。不过说真的,这些小学级的地理常识问题由我年高德劭的大清国皇帝一本正经地提出,尽管远在一百多年前,还是令我们心酸。这是一个古老的、高级的黑色幽默。

须知,道光帝如此困惑于夷国的风土人情时,鸦片战争的炮声已在南中国的沿海隆隆响彻近两年了。不久,他又令台湾道达洪阿进一步讯问抓获的英俘,以释解心中愈来愈多的疑窦。这一回,他对世界地理的发问包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其最为强大不受该国统治者共有若干?又(口英)咭唎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等等(同上书,第264页),这些问题较前似乎是有了一点进步。尽管在今人看来,这仍属于十分浅显的一般地理常识,在当时,比起其治下的泱泱“愚民”,道光帝的这种俯察关注之态,却已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了。

篇13:道光皇帝

也许,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我们对于生活也随之淡漠,连带的,是对这位母亲的冷落。试想,若无今日之中国,何来富裕安康之生活;若无今日之中国,何来千千万万个我们;若无今日至中国,何来……

的确,这位博爱的母亲给了我们很多,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她给的,你信不?也许,你质疑。可,请仔细想想,你的生活中哪一点能离的了她呢?油盐米醋等那些必需品,我们遮风避雨之所,舒适安定的生活,还有好多好多,那些,哪一件是与这位母亲无关的?你无言了吧,她倾尽所有去抚养你,力求给你更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祖国,是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的母亲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我们也应该倾尽我们所能去回报这位伟大的母亲!

我想,我们都记得,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爱国的传统,且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文明,其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从上可看出,祖国,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啊。

令人痛心的是,步入近代以来,爱国观念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强烈。“台独”分子近些年来愈加猖狂,西藏也赶着潮流搞分裂,这、是对祖国的极为不尊重。且,那些有母亲一手带大的那些高校学子,在面对选择时,为一己之前途,而选择了海外各国伸出的橄榄枝,毫不犹豫!这情景,怎不让母亲痛心?还有,我们的母亲都六十多岁了,可在诺贝尔奖项上,却觅不见,母亲的名字。难道,我们就真的没有人才?不是,那些获奖的一部人也是中国人啊,只不过,他们的国籍并不是母亲的名字。可悲的,仍是我们的母亲,她辛辛苦苦教你那多才华,可你飞跃的舞台,让你的梦想起飞,只可惜,到了最后,还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唉,这番情景,怎不叫人痛心?

是的,我们要记得,是母亲给了我们做人的尊严,让我们有机会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教会了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所以,我们也要,好好地、让母亲幸福。

上一篇:封的成语下一篇:“令我难忘的细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