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实录文本片段

2024-04-10

3教学实录文本片段(精选8篇)

篇1:3教学实录文本片段

教学实录片段:

二、猜想激趣

师: 请小组长打开2号材料袋,把材料轻轻倒出来,如果有不认识的可以问同学或老师。大家先猜测一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注意:各小组的记录员一定要做好记录,并按你们的猜测把材料分开放好。)

师:那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生交流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师:有不同观点吗? 生1:铅笔不导电 生2:铅笔导电 生3:铝箔纸不导电 生4:铝箔纸导电 „„

师:看来我们的观点有些不统一了。那怎么办? 生:做实验进行验证。„„

师: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分组探究

1、设计实验方案。

师: 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各小组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 那个小组有办法?指名交流。

生:把要验证的物体接到电路中,如果灯泡亮了,就是容易导电的;如果不亮,就是不容易导电的。师:其它组都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2、学生分组实验。

师:下面用我们手里的电路,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你有重大的发现要赶紧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 科学实验记录单

容易导电的材料画“√”不容易导电的材料画“ⅹ”(略)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同学们在实验时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检验完了表格中的物体。)

3、交流汇报。

师: 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铜片、铝片、铁钉„„是容易导电的,木头、玻璃、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板书: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师:有不同结果吗?

生:我们小组验证的是锡箔纸不导电 师:有了不同结果怎么办? 生:再次进行验证

师: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体会?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靠猜测,必须进行实验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师:说得非常好,像铜片、铝片、铁钉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木头、玻璃、塑料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课件出示)

(板书:导体、绝缘体)

篇2:3教学实录文本片段

师:我们熟悉了情节,大家再思考一下,“台阶”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生:贯穿全文的线索。

师:但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台阶吗?

生:小说主要表现的是父亲,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师:小说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成功地使用了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请大家看屏幕:

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肖像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师:小说使用了第几人称来叙事的?这种方式便于描写人物的心理吗?

生:第一人称,不是便于描写心理,但是便于观察。师:好,让我们精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大家看要求:

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情感和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标注法分析语段,找到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巡回辅导。)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尝试分析?

生:父亲在三级青石板台阶上洗脚的细节:“„„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这里是对父亲洗脚动作和父亲皮肤颜色的描写。

师:找得很准确。那么,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了解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用板刷刷脚上的泥沙说明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也可以看出父亲生活的贫困和艰辛;“黄几几”是泥土的颜色,更是父亲的肤色,看得出父亲的朴素和敦厚。

(师板书:吃苦耐劳、朴素、敦厚)

生:父亲在准备建台阶时,有这样一段描写:“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是对父亲神态的描写,父亲虽然忠厚老实,但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内心世界还是时有波澜的。

师:你分析得很好,你能发挥想象,说说父亲到底想了些什么吗? 生:父亲应该在想:“我家什么时候也能盖起高台阶的房子呢?不行,光羡慕是不行的,还得一步一步地朝着目标奋斗啊!”

师:想象很符合父亲的身份,那么,这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生:有志气,有理想。

师:你刚才分析得很到位,可你读的缺少点感情,能重新试一下吗?(生有感情地读。)

(师板书:有志气,有理想)

生:在准备建新台阶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一段既有对父亲动作的刻画,又有对父亲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

师:父亲应该扬眉吐气才对啊,可为什么不自在呢?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理在呢?

生:我觉得是自卑心理,因为前文介绍到“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这说明父亲的自卑心理是长期存在的,而盖好了新房后一下子受到别人的仰慕,这种心理反差造成了父亲的尴尬。

师:你能深入人物的内心,分析得很透彻,你能用一个合适的词来概括这种性格特征吗?

生:谦卑。(师板书:谦卑)

师:小说中还有反映父亲这一性格特征的细节吗?

生:有。“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挪台阶的细节正是父亲谦卑心理的外在表现。

师:大家找找有没有典型的语言细节描写? 生:“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的这句话贯穿了全文。

师:父亲为什么总是重复这句话?从这句话能看出父亲什么样的心理?

生:因为在家乡有这样的风俗:“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亲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父亲说这句话正是他追求高地位的反映。师:在家乡,地位高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会受到乡亲们的尊重。

师:父亲的这种追求也是当时新中国农民的普遍追求。这是时代的进步所致。那么,父亲耗尽一生的心血只为建造高台阶的整个过程,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呢?

篇3:3教学实录文本片段

一、课堂片段回放:图文引入, 助解文本片段一:

师:“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老师觉得这句话有问题, 既然全天下的田地都种上粮食了, 每个人都应该能吃得饱饱的啊, 农民怎么还会饿死呢?农民忙碌了一年, 到头来得到的是什么?农民的粮食去了哪里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悲剧?我们来看大屏幕。

(生交流)

生1:我觉得是揭露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残酷, 他们把粮食全部都拿走了, 所以农民饿死了。

生2:有可能那些农民是为自己的后代着想, 把粮食全部卖了得到钱财之后给自己的后代享用。

众生:不合理!我要改正!

生3:我想问的就是:上面第一幅图, 农民辛辛苦苦种出那么多粮食, 漫天遍野, 那为什么底下的那些农民都会被饿死呢?

生4:我知道是那些达官贵人们收走了本来应该是农民的粮食, 我想问的就是:就像另一首诗中说的一样, “朱门酒肉臭”, 为什么那些达官贵人们宁愿把那些粮食仍在那里吃也吃不完, 也不给农民吃, 让农民饿死呢?

师:有没有同学来回答一下她们两个提出的问题呢?

生4:被贪官抢走了!

生5:我觉得还有可能被偷了。

生6:有可能是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逼他们把粮食拿出来。

生7:有可能是他们已经把粮食收好了, 贪官挨家挨户地收, 把粮食收走了。

生8:还有可能是有人打劫。让他们把所有粮食交出去。

生9:可能是那些地位很高的皇亲国戚, 他们把那些地都包下来了, 农民去种的时候得在他们的田里种, 种的粮食也都归他们了。虽然“四海无闲田”, 但四海没有一片地是农民的, 都是那些皇亲国戚的。

师:对, 地根本就不是农民的。我们知道, 以前很多农民是没有地的。农民种的地都是租的地主的, 对吧?

生:对!

师:那他们收了粮食以后要给地主交租, 农民收的粮食, 有很大一部分都给地主交租了。打个比方, 有时候一个农民收了100斤粮食, 可能要交给地主90斤。

生:哇!

师:剩下10斤还够吃吗?

生:不够!

师:所以“农夫犹饿死”。再加上交了租以后, 还要给国家交税。交完租交完税……

生:就没有钱了!就没有粮食了!就所剩无几了!

师:所以农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 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生:饿死!

师:悲不悲惨?

生:悲惨!比凡卡还悲惨!

师:我们提到了凡卡, 确实比凡卡还悲惨啊, 凡卡还能有一点东西吃, 可是农民却要被活活饿死。封建时代, 租重税苛, 农民辛苦终年, 最后到自己手上的没有多少, 农民不得温饱, 甚至饥饿而死。下面, 请我们带着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这种感情, 朗读一下这首诗。

生声情并茂齐声朗读。

师:刚才的朗读很到位, 老师通过你们的朗读, 仿佛看到了丰收成灾的场面, 看到了人吃人的剥削社会的残酷无情。

片段二: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诗歌中, 还有很多描写剥削阶级的残酷、劳动人民的苦难的诗歌。老师搜集了相关诗歌, 请同学们欣赏后进行理解交流。

课件呈现诗一: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唐·李绅《悯农 (其三) 》

生齐读, 举手谈理解。

生:我从这首诗中知道了耕地的人肚子却是饥饿的, 整天织布的人, 却没有衣服穿。

课件呈现二: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陶者》

生齐读, 举手谈理解。

生:我从这首诗中知道了整天做瓦的匠人却没有瓦房住, 只能住在茅草房里。而那些达官贵人, 什么都不做, 却住在舒适豪华的屋子里。

二、资料价值评析:以读促解, 拓宽视野

在这两个教学片段中, 老师引用了两个资料进入课堂, 体现了课外资料的两个功能:以读促解, 升华情感;以诗解诗, 拓宽视野。

第一个资料是一组图片资料, 她将一副丰收景象图和三幅农夫被饿死、饿得踉踉跄跄的图片进行了组合, 将“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的诗句形象化的呈现出来了,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视觉冲击力, 在学生内心深处引发了强烈的震撼和愤慨。在此过程中, 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看了这组图片, 此时此刻你心中想说什么?”而是让学生结合这组图片去猜解“为什么丰收了, 农民还被饿死?”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互动、追问, 理解了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是耕者无其田、残酷的剥削造成的。

第二个资料是一组表现统治阶级残酷无情、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的古诗 (有的是节选) 。引入后, 老师以“齐读———理解”为范式, 对每首诗作了简单处理, 最后又回到对主体诗《悯农二》的朗读上。

篇4:《雷雨》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

上一节课,同学们阅读了《雷雨》文本,了解了其中的人物关系,把握了作品的矛盾冲突;很多同学还结合文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主题方面的、有人物性格方面的、有人物语言方面的、有标题的含义方面的,等等。这节课,我们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重点分析人物台词,并看看台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情感,传达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板书)《雷雨》经典台词赏析

【实录】

(展示上一节学生提出的有关人物台词的内容)

1.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3.鲁大海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4.鲁侍萍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5.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6.鲁待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上一节课,同学们就文本的人物台词主要提出了上面六句,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自己单独思考,想一想,这些话体现出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情感,传达出当事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个别学生自己边看,边做笔记;大部分学生热烈讨论。时间大约7分钟)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现在谁自告奋勇起来谈一谈,不要贪多,可以就一个或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问题4和5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鲁侍萍很想认自己的儿子,但是,当时情景之下,她又不能认;问题6表现侍萍善良、不欺诈的性格,借以澄清自己,表明自己的清白。

生2:问题4和5这两句话表现出她当时痛苦、失望的心情。问题6表现侍萍逆反、不屈服的性格,以此报复周朴园以解心头之恨。

生3:问题4和5这两句话将她当时那种矛盾痛苦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清。

生4:问题4和5这两句话,一方面表现了一个母亲爱子的心切;另一方面体现了鲁侍萍的觉醒和阶级意识,她不愿再认大儿子周萍了。问题1和2主要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和自私,他害怕自己当年的恶行被人知道,因此露出了凶残的面孔。

生5:问题4和5主要表明鲁侍萍的矛盾心理,不敢认大儿子周萍,害怕影响儿子的名誉和前程。问题1和2主要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和冷酷无情,没有见到侍萍时,特别怀念;真的见到了,又十分害怕、恐惧;这两句也是周朴园复杂性格的再现和矛盾心理的揭示。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也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周朴园的两句话集中体现了他的虚伪和自私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矛盾的心理,这一点大家有共识;鲁侍萍的三句话,其中有很多潜台词,也就是话中话,需要同学们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阅历等去认真领悟、深切把握。尤其是第4句和第5句,鲁侍萍究竟是“不愿”、“不想”还是“不敢”和自己失散了三十年的大儿子相认?

生6:不愿。悔恨自己当年的轻率。

生7:不敢。害怕被拒绝。

生8:不想。大儿子是周公馆的大少爷,未来周家财产的继承人,而自己只是一个老妈子,地位悬殊,他肯定不会认自己这个丢人的穷母亲的。

师:看来意见很难达成一致。不如我们来次表决,好吗?

众生:(大声地)好!

师:认为“不愿”的举手

生:7人

师:认为“不敢”的举手

生:3人

师:认为“不想”的举手

生:18人

师:咱们班有58位同学,现在只有28位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还有很多同学没有举过一次,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9:我认为是既“不想”也“不愿”。

生10:我认为是既“不想”也“不敢”。

生11:我认为是既“不想”也“不愿”也“不敢”。

师:文学文本是开放的。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都是允许的。对同一个文本,每一个时代的理解和解释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都会蕴含着读者特定的局限和偏见。因而,文本的意义只是相对的,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发展人们会对它不断地做出创造性地解释。当然,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读者在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性对文本进行建构的同时,也应当受解读对象即文学文本的制约。解读的创造性和文本的规定性是辩证统一的,读者的解读创造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跃文本所不能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误读。正如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所说:“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文本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

具体到鲁侍萍的第4和第5两句话,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为一个与亲生儿子失散近30年的母亲,她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渴望与激动,非常想认儿子;作为一个历经30年磨难的苦命女,她知道她们母子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她不能认;作为一个母亲,她必须为儿子的前程着想,她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敢认自己的儿子,担心儿子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害怕儿子失去自己的幸福,我想普天下所有疼爱自己的子女的母亲也都可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

【教学反思】

这节课力争达到“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学生自己解决疑难”的三自教学目标,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民主”、“平等”、“自主”、“探究”等教学理念。事实上,一旦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想的火花被点燃,其精神世界所创造出来的“精彩”、“独到”,会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更是教师的事先预设所无法想见的。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学素养等的不足,教师的引导、点拨也至关重要。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视角解读鲁侍萍的心理,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发挥了教师教学的主体性和教学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篇5:燕子 片段教学实录

燕子

孩子们,上节你们发挥了你们的绘画才能画出了好多可爱的小燕子,现在老师想把这几张漂亮的贴在这幅山水画中,可是却不知道要贴在哪儿?同学们能不能按照书中的语句给他们找找位置呢?那大家认真读读三、四段吧,看谁找的最准确。

这位同学已经把手举得高高了,你先来试试吧,这是一只在天空中飞行的燕子,找的真准确,可是燕子是直着飞的吗,大家的眼睛真亮,她是斜着飞的,那从这个’斜‘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大雁,优美,这个小女孩你来说,感受到燕子的轻和快,你真是燕子的知己。

这位同学在指着这幅画看来是找到了,那就快来试试吧。你的手真巧啊,燕子的尾尖刚刚沾了一下水面,太美了,要是能让画中的燕子动起来就更美了,小组讨论演示,真轻巧啊,只是燕子这样飞,能沾到水面吗?再来一组,太生动了,我仿佛看到。。我们的读书大王已经陶醉了,那就带着给大家读读,大家想他那样读吧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第三段吧。同学们读的真美啊,老师都得像你们学习呢。

那大家再来看看画中的小燕子如果飞累了,想要休息,他要停在哪儿呢?那位已经迫不及待的同学你来吧,三、四只燕子停在了电线上,太妙了,大家看这像什么呢,五线谱,而停着的燕子正等待着演奏一场春天的赞歌。

篇6:掌声的教学实录片段

进行曲:

师:今天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以《掌声》为题目的课文。

师:请同学看薄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掌声

师: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预习课文的时候你都做了些什么?告诉大家听听。

生:我读了读课文。

师:读课文是最重要的事。学语文就是要会读课文。

生:我们了解了课文中给我们的含义。

师:嗳。你真了不起。预习中你就能够了解掌声的含义。

生:我初步了解了小英的心情。

师:嗳──哟!你更了不起!

生:我在别的书中查找有关掌声的资料,然后阅读。

师:嗯。

师:下面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先请同学看看。

出示第一组词语:

班里、愿意、投向、低下去、调来、情况、持久、讲述、身处困境。

师:这些词语能读吗?

生读词语。

师:读得怎么样?要不要表示一下呢?

生掌声。

师:第一次读成这样很不容易。

师:班里、愿意、投向、齐。

生:齐读词语。

师:下面的词语会更难一些,谁愿意来读?

出示词语:

残疾、慢吞吞、情绪、骤然间、普通话、鞠躬、交谈、学校、舞蹈、珍惜。

师:谁要先读?

生读。

生掌声。

师:终于学会了赞美别人。

师:同学们的词语读得不错,我们现在要来读课文

师:打开课本。

师:请3个同学来读第1、2、3段。其他同学干什么呢?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出每一段中描写小英动作的词语。

师:请你读第一段,你读第二段,你读第三段。

生:读第一段。

师:有没有意见?

生:她有一个地方错了。“因为……”

师:多了一个字是吧?没听出来。你替他说。

生:多了一个“她”。

师:这位同学我们要不要用掌声表示一下?因为他有勇气读书。

生掌声响起。

师:这一节当中描写小英动作的词语是哪一个?

生:默默地。

师:默默地是动作吗?表示?

生:应该是走。

师:走路,那个“走”。

师:还有哪一个?

生:小英默默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表示动作的词语哪一个?

师:哪一个?默默后面有一个什么字?

生:坐。

师:坐,那就是小英的动作。

师:第2段接下去。

生:读第2段。

师:这一段中是哪个词语描写小英动作的。

生:立刻。

师:立刻吗?

生: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低。对不对?嗳,有一个动作叫低。

师:第3段谁来?请你。

生:读第3段。

师:读得真好。先给点掌声。

生掌声。

师:这一段当中描写小英的动作的.词语是哪一个?

生:是站。

师:同学们看一下:坐、低、站都是非常普通的动作。可是小英的这些动作,与我们正常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吗?大家看书。

师:能够看出来吗?大家看看,在这3个动词的前面我们写书的叔叔他还加了哪些词?

生:默默地,第2个是立刻,第3个是慢吞吞。

师:默默地坐,第2个呢?

篇7:《梦圆飞天》教学实录片段

师:现在,让我们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五马上就要发射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逼近,听(播放滴答的钟声),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紧张极了。

师:紧张到什么程度?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的心弦绷得紧紧的。

师:你把紧张的心情说生动,说形象了。

生:我的心都快快跳到嗓子眼了!

师:夸张的方法把你紧张的心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生:我心里好像揣了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

师:你还能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是呀,当时人们的心情也是这样的。

出示: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师:谁来读一读,把你刚才体会到的紧张心情表达出来。

[教学片断二]:

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师:读读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生:无比的激动、喜悦、自豪。

师:当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但不同的人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近他们身边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

师:您好,总指挥先生,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们的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而感到无比的激动,自豪!

师:虽然你的话不是激情澎湃,但同样饱含着深情,我能听出你的喜悦、自豪之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师:接着要采访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您好,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太自豪了,我们中国的载人飞船终于上天了!

师:您是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但最终你没有被选上,你为什么还这么兴奋、激动、自豪呢?

生:杨利伟的胜利就是我们中国的胜利,我为我的战友自豪!

师:响亮的声音,你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你的胸襟让人敬佩!

师:最后,我要采访指挥大厅里普通的观众,您好,您和我们一样,是目睹“神5”发射成功的普通的中国人,此时,您的心情怎样?

生:我太激动了,我们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杨利伟真了不起!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前进了一大步!

师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师:谁能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好这段话。

生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联想到了哪些成语?

生交流,如: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热泪盈眶……

师:是呀!此时此刻,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中国人怎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中国人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表达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

生读。

[简析]:

篇8:3教学实录文本片段

一、以“誓”字巧导入

师: (板书“誓”) 同学们, 认识这个字吗?对, 这是发誓的“誓”, 也是誓言的“誓”。让我们看“誓”这个字:上面是“折”, 下面是“言”, 古人用“誓”这个字来约束人们的言行, 就是说不能使自己的誓言打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九色鹿不仅长得美丽, 而且心地善良, 他跳水救人。 (板书:跳水救人) 他救了谁? (板书:调达) 调达为了感谢九色鹿的救命之恩, 他发誓, 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他能做到吗?他的誓言会打折吗?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九色鹿)

【意图:充分挖掘文本资源, 抓住“誓”这个生字, 既复习了旧知, 又巧妙地过渡到下文, 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探究调达违背誓言的原因

1.自由读第6小节。

思考:调达有没有遵守誓言?是什么原因让他没有遵守誓言?

2.课件出示王妃图片。

师:调达没有遵守誓言, 就和这个王妃有关。

(指名读第6小节1、2句) 王妃想干什么?

师:为了达到目的, 王妃是怎么做的?哪个词生动地写出了王妃非常想得到九色鹿的毛皮? (缠着) “缠着”是什么意思?你们有没有为了某个东西跟大人缠着要?谁来举个例子?是不是缠着大人要就一定能要到想要的东西?王妃缠着国王, 她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吗?演一演王妃是怎样缠着国王的。

3.想一想, 国王为什么会答应她?

生:因为他想让他的王妃更漂亮。

生:因为王妃一直缠着他, 他没有办法了。

(师画简笔画:一天平, 上轻下重, 上九色鹿, 下王妃。) 【此处的简笔画, 让学生体味国王的糊涂。】

师:同学们, 在国王的心中, 能给国家带来吉祥的九色鹿竟比不上王妃, 这个国王是非不分, 真糊涂呀!

【意图:是什么原因让国王同意王妃的无理要求?抓住“缠着”一词,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体会, 理解国王的做法是出于对王妃的爱。这是调达违背誓言的起因。】

4.国王为了爱妃, 他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国王无奈, 只好张贴皇榜, 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哪些词写出了国王对王妃的爱? (张贴皇榜, 重金悬赏。)

让我们看看皇榜上写的什么。

出示:有谁知道九色鹿下落者, 官封一县, 金银满斗。

【意图:通过读皇榜的内容, 我们知道国王为了王妃重金悬赏, 这成为调达违背誓言的导火线, 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探究调达违背誓言的行为

过渡:俗话说, 重赏之下, 必有勇夫。

1.让我们瞧瞧这个勇夫是谁。

(课件出示调达图片) 这个人竟然是调达, 九色鹿可是他的救命恩人, 这个榜他能去揭吗? (不能)

师:让我们劝劝他。

生:调达, 九色鹿可是你的恩人呀, 你怎么能出卖它呢?

生:调达, 是谁救了你, 你怎么这么快就忘了, 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啊!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调达的誓言。 (齐读: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 可是调达他还是抵不过重金的利诱, 进宫告密去了。 (板书:进宫告密)

(手指“誓”字) 进宫告密, 就是告诉国王九色鹿的下落, 调达已经违背了自己的誓言, 他使自己的誓言打了折。

(师画简笔画:一天平, 上轻下重, 上九色鹿, 下重金。)

【意图:重金与救命之恩相比, 孰轻孰重, 不言而喻, 但在调达的心中, 他心中的天平还是倒向了出卖恩人的一边, 学生们也随着天平的倾斜不禁发出鄙视的声音,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了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2.调达仅仅是进宫告密吗?

为了重金, 他还带路去捕捉九色鹿。

3.他是个什么人? (小人) 什么样的小人? (灵魂肮脏的小人)

出示:调达, 你 () , 真是个灵魂肮脏的小人!

(生练说, 师板书: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分别解释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词的意思。

4.国王又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国王听了, 立即调集军队, 由调达带路, 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

5.九色鹿的命运会是什么样?

四、探究调达的下场

1. (指名读8~9小节)

过渡:在调达的带路下, 国王率领大军去捕捉九色鹿了, 我们都为九色鹿担心, 因为它还在草地上睡觉呢!让我们快催催它。

2.出示:“九色鹿, 九色鹿, 快醒一醒吧, 国王的军队捉你来了!”

(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 齐读)

师:九色鹿从梦中惊醒, 却已经无法脱身, 他会怎么想?

生:发生什么事啦?

生:是调达告的密。

3.九色鹿明白了, 原来是调达出卖了他。明白了真相, 他的心情怎样? (悲伤、痛苦、愤怒、气愤…) 对于这样的小人, 他会怎么做?

4.在九色鹿的嘴里, 调达是个什么样的人? (灵魂肮脏的小人)

5.在九色鹿的声声斥责中, 国王的态度是怎样的?他还会为了王妃杀了九色鹿吗?

师:国王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画简笔画:一天平, 上轻下重, 上是王妃, 下是九色鹿) 是啊, 美丽的王妃再美, 也比不上九色鹿所代表的正义。国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国王终于不糊涂了, 我们真为他高兴啊, 他真是个知错能改的好国王。

6.那调达会得到什么惩罚, 让我们看一看影片中他的下场。

【意图:因为课文中国王对调达的惩罚是个模糊的概念, 学生很想了解调达得到了什么惩罚。我通过播放电影《九色鹿》中的这个片段, 学生对调达淹死这个结局拍手称快, 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以“誓”明道理

师: (再次出示“誓”这个字) 同学们, 让我们再来看这个字。我们已经知道了“誓”的本意, 就是不能让自己说过的话打折。课文中的调达却为了所谓的重金, 没有守住他对九色鹿的誓言, 他见利忘义, 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 结果却得到了可耻的下场。

下面的几则名言, 送给你们。

(1) 人无信不立。

(2) 言必信, 行必果。

(3)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4) 火心要空, 人心要实。

(5) 黄金失去可再得, 名誉失去难挽回。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3教学实录文本片段】相关文章:

《银杯》教学实录04-10

背影教学实录04-11

花脸教学实录04-16

天窗教学实录04-21

《背影》教学实录04-25

《掌声》,教学实录05-02

阳光教学实录05-05

《采薇》教学实录05-06

白鹭教学实录范文05-23

山行教学实录范文06-01

上一篇: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教案下一篇:qcc组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