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绝招教学反思

2024-05-20

语文绝招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篇1:语文绝招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绝招》是第六册语文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本节课侧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虽说是略读课文,但有些方面,诸如生字、词的学习还是不能忽略的。生字、词语乃语文的根本之所在。在本课中,有好几个见面字、词的笔画较多,学生不易读准,此时,不如我们把要求拎高一些,把这些生字、词语领出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读、念念。我教学时把12个较复杂的词语单独出示,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接着指名读,再请小老师领读,最后才是齐读。这样,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印象,并领略中国汉字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篇2:语文绝招教学反思

我以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谁啊?他有什么本领呀?说来和大家说一说。”导入课题;然后找同学读课前提示,借助课前提示大声朗读课文,运用填表格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明白三胖、二福、小柱子等人两轮比赛分别表演了什么以及结果怎样,在这当中穿插了一些重难点句子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之后让同学想象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小柱子苦练绝招的场景,并说了说自己的绝招;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续写课文。

相对于之前的课来说,这节课是比较会评价同学了,也比较放松些。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王佳乐读完我出示的道理后,我评价他“读得很流利,下次要是能把语速放慢些就更好了”,在这之后的时间里他能够坐的端端正正的听我讲课。当时我心里真的是有些激动的,这与之前王佳乐的上课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很高兴因为我的鼓励能让他有所改变。还有郭佳玥,几乎每次我说完问题她都能在第一时间高高的把手举起来,而且叫她起来回答总是能答到点子上,很值得表扬。放松表现在:下台走动指导学生学习比前几次教学投入,能够面带笑容的和学生讨论一些问题。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以改正。

1.谈话导入课题的时候没能及时让学生安静下来,自己听不太清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导致没能很好的评价学生;

2.课件中几个问题的要求有些含糊不清,没有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

3.在出题让同学深入体会主人公口算绝招的时候应该等同学们算完,比较主人公与同学们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后再揭题的(此条应是揭题太快);

4.在让学生想象小柱子苦练绝招的场景时,对学生的疑问没回答就想跳入下一环节时,多亏于老师及时救场,这个应属于教学机智的问题;

5.在让同学说说自己的绝招时,场面有些混乱,安静不下来,没能想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安静下来,自己有些慌,就一直在说“安静”;

6.教案中没涉及课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以至于没能为同学们扩展一下关于这方面作文的写法;

7.本节课的下半部分教学激情不足,可能与语速快有关系,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是很高。

最后,希望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能够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地方能够加以改正。还有一点,希望能够跟着老师学一些处理突发状况的方法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绝招教学反思2

《绝招》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几个小伙伴之间的趣事。同学们对这篇文章也很感兴趣。我的安排是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整篇课文我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

一、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二、再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样练绝招的。

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们开始自由读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篇3:让学生爱上语文有绝招

第一招: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会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少讲, 对问题要稍加点拨, 不给出标准答案, 尽量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 让他们去操作、思考、交流,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 《小橘灯》一文中写到: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 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小姑娘的话没说完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了, 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出否定的答案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 为什么不直说?对小姑娘这样描述, 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因为有了前面的主动思考, 学生现在就能很轻松地概括出小姑娘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第二招:教给学生合理的方法, 让学生会观察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 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即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并一边看一边想。

如, 在冬季下第一场雪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练习。首先, 从整体上观察校园的雪景, 有个初步的印象, 并用几句话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校园中富有特色的雪松, 包括雪松有多高, 形状像什么, 树干、树枝是什么样的, 什么颜色?并亲手摸一摸, 亲自感受一下。同时还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展开想象。大部分学生看到松树在大雪中傲然挺立的英姿, 联想到它那么坚强不屈, 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实践证明, 这样教学, 学生能逐步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可以由远及近, 可以由整体到部分, 也可以先中间后周围。

第三招: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会思考探究

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引起探究性思维活动。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敢于质疑, 积极思考, 进而有所提高。

如, 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 学生没有见过瀑布, 对瀑布在感知认识上非常陌生。为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参观庐山瀑布”的环节。之后再出示本课要探究的主题。这样, 学生就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招: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篇4: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绝招

一、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开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创设情境有很多的方式,如:展示实物,出示有关情景的图片,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像来渲染气氛,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者一首好听的儿歌,还有教师或学生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

二、其次,要构建和谐、平等、互助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平等、互助的语文学习课堂,是让每一位学习的主体全面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共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课后,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学习中有困难要互相帮助,不嫌弃不嘲笑,有了新问题共分享。这样的和谐课堂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使其得以促进的重要成因。

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让课堂教学成为少数学生的课堂,优秀学生的课堂。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努力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参与。优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先发言,努力构建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公平、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自由地分享语文课堂所带来的快乐。

三、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性提问,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既要着眼于细枝末节,也要照顾整个课堂的结构;不能提毫无意义的问题,也不能提过于宽泛的问题,教师的提问应步步为营,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思索。在思索中不知不觉地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梅花魂》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按这样的问题去思考:(1)理解“魂”什么意思?(2)“梅花魂”又是什么意思?(3)本文选择了几件事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其中哪些事与梅花有关等……同时注意,问题提出后,应作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急着引导得出答案。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

四、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善良和慈爱。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温暖他们。“以心换心,以爱博爱”。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形成了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班上的学生在这样的班集体中乐于学习。

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教师不应该把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在工作中,教师以自己的认真执著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去鼓舞学生,以自己的纯洁高尚去塑造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自身形象和渊博的学识上。一个教师,应该是谈吐优雅得体,仪表整洁大方的,这是对外表的要求。当然,美好的自身形象,不只是外表的端庄整洁,它更是来自于内心渊博学识的积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提倡“终身学习”,加强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更新,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带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还要将课内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活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对课外、校外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而课外、校外活动,能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实际经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和生活空间。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实效,应该更多地启发学生投入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为课堂上所学知识作补充,进行拓展。只有让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课外搜集中,才能真正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摘录好词佳句,写好读后感;可以举办相关内容的手抄报比赛,开展故事专题会;还可以搞社会调查,进行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外的天地更广阔,使语文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从而深深地热爱语文,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5:绝招教学反思

教学前,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指导。明确略读课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只要“粗知文章大意”,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重点。从方法上来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而且略读课文并不排斥精读,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对教材进行一番整合、取舍,依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以求一课一得。

学习完理论后,心里有了一点儿谱了,《绝招》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

1.次要内容略读,对于学生能独学找到答案的,略读,因此,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几个小伙伴都比了哪几种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思考。交流时,不讨论,只汇报,但对于关键词“攥”“脱口而出”仍做了点拨,让学生体会到绝招绝在什么地方。

2、重点内容精读,根据教材和学情,把“小柱子为什么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交流的重点,首先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时则先引导学生品读奶奶的话悟得小柱子明白了怎样得到绝招,然后紧扣“暗暗”二字展开联想,猜猜小柱子是怎样暗暗练习的,大家相互补充。通过想象,体会到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即“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努力的结果!”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读书声中,孩子们自然明白了绝招的含义不仅是决心,更是刻苦努力的行动!另外,同学之间的相互补充,既达到合作探究,互动学习的效果,又为他们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3.“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例文作者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得非常的生动、形象,尤其是三胖这个角色,一开始三胖不信小柱子有如此绝招,把嘴都撇到下巴颏了,后来当他随口说了两个数字,小柱子脱口报出得数时,三胖腾地跳下坑,在地上演算,当小柱子连续两次正确无误口算出乘法算术后,不由的羡慕地竖起大拇指。小伙伴们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后,播放了一张他们在体育课上立定跳远的图片,引起回忆,再让学生把身边的同学有趣的动作、神态来一个即时的片段描写。既启发了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又引导语文的活学活用,可谓一举两得。

整节课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特别高,让我感受到在我的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合理,充分相信学生,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但回顾整个课堂,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

1、初读感知时交流主要内容应该引导学生概括准确,指出共进行了两次比赛?此处课堂上处理的不合理导致后面花了更多的时间来纠正。

2、学语文、用语文,小练笔的设计很合理,同学们也在短短几分钟拿出了片段,但对动作神态的描写略显不足,更多优秀的片段都是侧重于心理和语言描写,显然,充分了解学情,确立描写的对象没有进行仔细的推敲。

篇6:《绝招》教学反思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张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了儿童的心理,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把学生带进儿童生活的情境中。谈话导课: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谁?说出他有什么本领?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而且为理解课题《绝招》铺好了路,打下了基础。

二、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绝招》虽说是略读课文,但有些方面,诸如生字、词的学习还是不能忽略的。张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僻的生字、词语,以拼音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学习,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印象。

三、教学方式新颖,感悟文章内涵。

略读课文,更多的应是让学生自由去读,自由去学,自主体会。这堂课,张老师基本放手让学生在学习。通过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理出几个人比了几次绝招,分别比的绝招是什么,结果如何?这篇文章内容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在进行全班交流的时候,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默契,遇到学生把握不住的地方,张老师给其充分地指导、评价,让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明白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四、创设情境,填补文本空白。

教学时,张老师把难点放在小柱子是怎样练习绝招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练习绝招的艰辛,在理解了课文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引导学生想象,小柱子的绝招又是如何练成的?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给学生提示和材料:

“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 )。

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 )。

每当别的小朋友在玩耍嬉戏时,小柱子( )。

遇到困难了,小柱子就( )。”

这样的设计不仅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知道绝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

有待提高的地方:

1.抓重点语句,朗读感悟有待加强。本文还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感悟,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

2.鼓励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方法还要多样化一些。

3.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体现生生评价,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机会。

篇7:《绝招》教学反思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绝招》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教材的新类型,本课教学我进行了大胆尝试,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力求突出以下四点:

1、自读自悟: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组织下,运用自己感兴趣,最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充分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享受了阅读的乐趣;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深刻而丰富。

2、学法指导:

重点内容精读,次要内容略读,这是略读课文主要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绝招》教学反思》。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根据本组课文内容和本课“阅读提示”,我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文中画出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习。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如“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他练了什么绝招?为什么小伙伴羡慕地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课堂既能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又达到合作探究,互动学习的效果。

3、角色互换:

本次教学中,我注意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过过“教师瘾”,自己退而成为指导者,组织者,听评者,让课堂教学充分走向民主和开放。如: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大家分析课文题目;向大家介绍课文里的生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柱子怎样练绝招等。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语文思维敏捷,兴致高昂,争当下次的小老师。

4、珍视感受:

别看学生的年龄小,却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绝招。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个性化的自由阅读,很快能说出课文中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并这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纷纷发言,说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熟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自己的绝招。表演使学生大脑想象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学习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如:张宇同学为大家表演口技--学动物叫;林毅同学为大家表演一笔画等。在这种民主开放,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中,台上台下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篇8:巧记语文课文有绝招

关键词:中学语文;两大句群;记忆秘诀

一、记忆术中句群的分类

(一)什么是记忆术中的句群

什么是记忆术中的句群呢?这里特指多个句子的集合。可能有人会问,那不就是段吗?段是一种句群,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有时文中一个句子就是一段,例如,诗歌。这时我们所说的句群,就不是指一段,而是指多段了。甚至还有更独特的“梨花体”,把一句拆分成几段,“梨花体”中的一段更不可能等同于记忆术中所说的句群了。

(二)记忆术中句群的分类

容易理解的:

1.形象句群。就是句群是有画面感的,有故事性的。

2.抽象句群,也叫逻辑句群。句群缺乏画面感,可是前后之间有明显的、清晰的逻辑关系。

3.离散句群,也叫中性句群。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只是简单地将若干个句子罗列在一起,或是这若干个句子从属于同一个专题。

难以理解的:

4.晦涩句群。句子与句子之间有逻辑意义,只是我们难以理解而已。

二、形象句群的记忆方法

(一)电影法

这种句群的特征是句子有画面感,往往是整个段落或是段落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有画面的,有情节的。你可以一边朗读(或默念),一边想象,就如同在大脑里放映电影一样,这样重复几次就能记下来。例如,记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运用“电影法”来记:“先是一个人飘走,然后又飘回来,招招手,沿着手的方向,镜头转向西天的云彩。镜头从云彩向下,是河畔的金柳,金柳变成夕阳中的新娘,新娘在河边映出影子(波光里的艳影),水面开始荡漾起来。”

(二)焊接法(首尾法)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单个句子是有画面感的,可是跟后面的内容联系不太紧密,或是属于某种跳跃性的联想,联结比较薄弱,你不容易从上一句接着联想到下一句。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它们的联系容易断开的地方,做一点焊接的功夫。这种记忆技巧叫“焊接法”或叫“首尾法”,就是取前一句的“尾”和后一句的“首”,找一点理由,把它们联系起来。这种理由并非是很严密的,就只是有一点联想的线索即可。因为我们复习时,是要通篇背诵的,你复习几次之后,都背熟了,这些辅助性的联结,大部分就用不上了。但如果是抽象句群的记忆,用这个技巧往往效果不太显著,还不如“提示词法”。

“焊接法”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提示词法”。我们来看“焊接法”跟一般的“提示词法”有什么区别?一般的“提示词法”,就是取“提示词”,或叫“关键词”,然后再把它们联结起来。

如果是形象句群,它们往往由多个词组成一个画面或情节,本来就很好记,都不需要压缩它们,所以这些部分被整个当成提示词,然后只在断开的地方,做一点焊接即可。

(三)形象句群的记忆案例

1.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句群为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这前面四个小分句,内容还算是连贯的,可是后面一下就跳到“金柳”上面去了。“云彩”与“金柳”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衔接,即“云彩”跟后面一句断开了。记忆的方法:可以把“云彩”跟后面一句的开头的一个词“河畔”联结起来。在此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取“那”字呢?因为它没有代表性,不能提示我们回忆出这一整句,所以,取更有提示作用的“河畔”。联想一下:“云彩”下面有“河畔”。

同样的道理,第二段本身比较好记,只是跟第三段没有太明显的衔接,是一些发散性的、跳跃性的想象,此时我们需要焊接一下“荡漾”跟“软泥”:“荡漾的水把泥都给泡软了(软泥)。”这是逻辑联想。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们记忆一些古诗词,也有类似的情况,往往有许多句子都是形象的,但是这些文学作品句与句之间却存在着许多跳跃性的联想。我们欣赏起来觉得气象万千,可是记忆起来却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困难。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这前面还在想着:“周帅哥多么强大,笑眯眯地就把敌人给灭了,后面就谈到神游了。”不能说它们之间没有联系,可是这种联系是跳跃性的。“樯橹灰飞烟灭”和“故国神游”,这两句的联结比较薄弱(至少在记忆上是这样),我们就把这两句的尾与头焊接一下,想象“烟灭了之后,从烟中出现一尊神像飘了出去(神游)。”这样就把断开的地方牢固地联结起来了。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我们可以运用象形法来联结。例如,“业”想象成“草”;“缘”左边是“丝”,右边是“猪”的古字。我们可以想象:“草丛里面,有头被丝捆绑着的猪。”endprint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我们也可以运用抽字法来联结,就是前面取一字,后面取一字,构成一个新词,把前后句联系起来。例如,近忽——近乎,这是抽字构词法。

(3)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我们还可以运用逻辑联结,例如,入——初(出)。从“入”联想到“出”,相对联想。

实际记忆时,并不需要每一句都跟后面一句做这样的处理。有一些形象句群往往几句之间都有明显的联系,这时就可以直接通过想象情节的画面来记忆。

(四)形象句群的记忆方法小结

1.直接想象画面,并同时诵念内容来记忆。(“电影法”是首选)

2.如果有在情节上断开的地方,就用“焊接法(首尾法)”来联结。

3.如果不习惯用上面的方法,用“提示词法(关键词法)”也可。(备用方法)

三、抽象句群(逻辑句群)的记忆方法

(一)镶嵌法(点缀法)

抽象句群(逻辑句群)特指句子意思分明,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紧扣的句群。逻辑句群的记忆方法,是先记主体的意思,就是把那些通顺易记的内容,先记下来。记下主体之后,我们再补充细节。补充细节时,可用逻辑联系的就用逻辑联系,不行就用图像记忆的技巧。

记忆逻辑句的主体部分是,一般不需要图像化,就只是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并关注各句的主要意思之间的联系即可。如果这种联系是明显易记的,就不需再做什么处理了;如果联系不明显的话,就不能算是逻辑句群,而要归入离散句群,通过取关键词来助记了。

例如,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一个从自由中孕育,致力于“全民生而平等”主张的新国家。

上面这一小段就属于抽象句群(逻辑句群)。它们的意思是很明显,前后内容也是连贯的,同时它们也没有太强的画面感。这类句群,一般是用逻辑来记,而不是用图像来记。先把那些逻辑明显的部分记下来,再去补充细节。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一个新国家。”这一句容易记住。比较费力点的是“从自由中孕育”及“全民生而平等”这些更抽象的修饰成分。

“从自由中孕育”,可以联想到“自由女神挺着一个大肚子”的画面。“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一个从自由中孕育……”“自由中孕育”是在“大陆”后面的,我们就把这个形象矗立在大陆上,这一修饰成分就跟主体联系上了。再后面,又有一个抽象的修饰或说补充成分——“全民生而平等”,可以想象一队身高等齐的婴儿列队站着,在这个女神像的下面。这些婴儿是不是生出来就是“平等”的?这种方法本质上还是“提示词法”,只不过取的是“提示成分”,已经不是词,而是“主要意思”了。

有形象的形象句群,我们取形象当提示成分;有逻辑的逻辑句群,我们取主要意思当提示成分。这两种都没有的,我们就只能取词了。也就是后面的“离散句群”的记忆方法了。

记忆逻辑句群时,先把主要意思记下来,一般稍稍重复一下就能记住的。然后再把那些不好记的修饰、补充成分跟相关的主体部分联想一下。这种方法叫“镶嵌法”,也叫“点缀法”。记忆中,有时我们会发现,本来主体的内容比较好记,因为有连贯的抽象逻辑或具体情节,但是有一些补充或修饰成分却不好记。这时如果硬把补充或修饰成分插入到故事或逻辑里面,这个故事情节就有点乱了,或是逻辑不简明了。“镶嵌法(点缀法)”就是先记主体,不打乱主体的逻辑或情节,再把细节镶嵌(点缀)到主体上面去。

(二)抽象句群(逻辑句群)记忆案例——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我们来看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中的另一段:

“如今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考验这个国家,和任一个如此孕育又目标一致的国家能不能长存于世。我们在这一个大战场上相逢。献出战场的一部分土地给那些献出生命保卫国家的人,做为他们最终的安息场所。我们这样做,百分之一百适宜,百分之一百恰当。”

这一段的主体意思本来就很好记,无非是说,我们在内战,对于那些牺牲了的人,我们要有个地方安葬他们比较好。可是为了强调这场战争的意义,林肯在中间插入了一些“高尚的话”,修饰一下原本普普通通的意思,例如,“考验这个国家,和任一个如此孕育又目标一致的国家能不能长存于世。”

如果我们先去掉这打断主体意思的部分,只是直接先理解主体部分,会更容易记忆:“如今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我们在这一个大战场上相逢。献出战场的一部分土地给那些献出生命保卫国家的人,做为他们最终的安息场所。我们这样做,百分之一百适宜,百分之一百恰当。”

记好这主体意思后,我们再把次要的修饰成分补充上去:“考验这个国家,和任一个如此孕育又目标一致的国家能不能长存于世。”这个可以取关键词:“考验——孕育——目标”。我们可以想象:“一张考试卷子(试验)卷成一个蛋(孕育),裂开后里面是一个眼球(目标)。”因为这部分是在“如今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的后面,所以可以想象:“这张试卷,是在大战场中飘啊飘的。”

(三)抽象句群(逻辑句群)的记忆方法小结

篇9:《绝招》教学反思

《绝招》的课文内容较长,读完一遍需要5分钟以上,再加上文中的生字达到了18个,学生想读好课文就有较大的难度。但是课文越难读,我想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机会就应该越多。所以,我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共安排了四次不同要求的课文朗读:

第一次,学生初读,我提的要求只有两点:①读准生字;②标出自然段。这么长的课文,这么多的生字,学生能在初读时做到这两点,就已经不错了。为了帮助学生下一步读熟课文,我还特意安排了难读的词语和句子的指导和训练。

第二次,让学生尽量把课文读流利,要求:划出自己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一些初步的浅显的感受。

第三次,学生快速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由于这一问题并不难,学生很容易理解。对于“你最佩服谁”,学生答得很精彩,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说的是自己内心思考的结果。比如:一个学生说佩服三胖,因为三胖憋气的时间长,游泳时会很有用;另一个学生说佩服二福,因为二福武术很棒,遇到坏人可以对付他;还有很多学生说出了佩服小柱子的原因。

第四次,是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的感情朗读。我采取了比较自由的朗读方式,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只要读出感情就行。

在本课时中,我重点指导了两处地方:

(1)是对难读的词语的指导训练。

(2)是对“想象小柱子怎样练绝招的”这一难点的提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特别是学困生不至于无从下手。

篇10:朱莹璐绝招教学设计反思

三一班

朱莹璐

一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老师知道我们三一班的同学都很厉害,你觉得你有什么最拿手的?能给我们大家说一说么?

生自由谈。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绝招。大家现在说说都喜欢动画片中的哪些人物?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什么叫绝招? 生1:一个人的本领。

师:一个人怎样的本领呢?能具体地说说吗? 生2:绝招指的是一个人很厉害的本领。生3:别人很难练成的本领。生4:了不起的本领。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课文中也有一群小孩子有自己的绝招。想不想去看看? 生齐:想!

师:好,那就赶快打开课文64页,四人小组自由读读,注意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现在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约7分钟),师巡视。

师:咱们班的同学的读书习惯真好,读完了一遍,还读第二遍。读书,就是要有这样的韧劲!看看,这些词语特别难念,自己来练练。(出示词语: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尴尬 下巴颏 咧开 羡慕)

生自由练习。师:谁来读读。

生1: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生2:尴尬 下巴颏 咧开 羡慕 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能读得这么正确。谁来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生领读,全体跟读。

师:这里有两个词,是指人脸上的。是—— 生:腮帮子、下巴颏。

师:能在自己的脸上找到吗? 生指自己的脸。

师:其实,下巴颏是北方人的方言,指的就是下巴。再读 2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这回你可以快速地浏览了。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快速读课文约3分钟。交流发现。现在看着你手里的表格,看看都有哪些孩子比赛绝招?他们每个人绝招的特点是什么?由2 3 4号同学发言,1号执笔填表。三 深入文本,感悟体会 学习1—5自然段,体会小柱子第一次比试的尴尬

师:第一次,小柱子为什么这么尴尬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1-5自然段。生自由读2分钟。

师:小柱子为什么这么尴尬呢?

生1:大家都有绝招,可是小柱子没有。生2:小柱子觉得自己没有绝招,太丢脸了。

生3:小柱子表演了靠树的倒立,结果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1:他想了一会儿,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往地上一撑,脚掌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师:小柱子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没想到二福更是技高一畴,真是太没意思了。能读好后半句吗?

生1: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读得很有感情)师:你为什么把立刻得这么响呀。

1:二福能够立刻还,说明二福很厉害。

生2:立刻能够说明小柱子尴尬的程度很深。师:谁再来读读。三生读。

师: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1: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师:二福呢?

生2:他站起身,刚来一个空翻,伙伴们就叫起好来。示大屏幕。(三胖和二福的绝招)

师:你喜欢谁的绝招,你就练那个句子。生自由练习。

生1: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师:多厉害的绝招呀。我们也来比一比这个绝招吧。师读句子,生表演。(全场笑)

师:到现在还没漏气的同学,你们就是冠军。你看三胖的绝招是怎么比的?抓住重点动词指导学生读。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指名2名读。生齐读。

生2:他站起身,刚来一个空翻,伙伴们就叫起好来。

师:了不起的二福。如果你们在场,你会怎么夸夸他们俩呢? 生1:你们真厉害。生2:了不起,了不起!生3:你们真棒!

生4:你们的绝招实在是太厉害了,我真佩服你!师:难怪在场的小伙伴们连声夸道—— 生:绝招!绝招!

师:此时此刻,小柱子在一旁鼻尖出了汗,他努力表演好自己的绝招后,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小柱子觉得自己实在——

生:太丢人了,低下头撒开腿跑了。2 学习6-11自然段,感悟奶奶的话

师:他蔫蔫地回了家?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合作读读吧。

他回到家,看到奶奶正在包饺子,只见奶奶——————。他非常佩服,就问奶奶:————————。奶奶告诉他,————————。小柱子说起刚才比绝招的事,问奶奶————————。奶奶说,————————。

师:听了奶奶的话,小柱子明白了—— 生1:小柱子明白了,绝招是练出来的。(板书:练)

生2:小柱子明白了,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练成绝招。

生3:小柱子明白了,三胖的绝招是天生的,二福的绝招是练出来的。生4:小柱子明白了,只要不放弃,天天练,就能练成绝招。

师:于是,——(出示第12自然段)

生齐读。学习剩下的段落,找出第二次比试的情况(1)小柱子的绝招 师:第二次比绝招时,小柱子却得到了小伙伴们的——羡慕。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17自然段。

生默读1分钟。完成表格。

师:小伙伴们为什么羡慕小柱子呢? 生1:因为小柱子练成了很厉害的绝招。师:你从哪句知道他的绝招? 生读小柱子的话。

师:谁来当当自信的小柱子。生1读(不自信)

师:如果你来拍着胸膛,读读“保准不错”,肯定就自信了。生1再读,有进步。生2、3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当当小柱子。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也可以看出来呢。生1读脱口而出句子。

师:不就是口算吗?你们会吗? 生响亮:会。

师:我来考考大家。2乘以3—— 生脱口而出:6!

师:哇,脱口而出,真厉害!难一点的吧。恩„18乘以21? 生楞住,有人拿起笔算。

师:算不出来了吧。99乘以76不就是更难了,可小柱子却能脱口而出,而且准确无误,这就是小柱子的绝招!

师:我现在不是老师哦。(众笑)我是三胖。小柱子在哪里? 生举手。

师:99„„恩,乘以76? 生1(慢慢)7524!

师:小柱子,这么不自信啊。可要脱口而出啊。生3名当小柱子。师:这么难的绝招,小柱子是怎样练成的呢? 生1: 小柱子整天练,没有休息。生2:小柱子遇到困难也没有放弃。(2)小柱子练绝招付出的努力

师: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 生3:小柱子就早早地起床,开始练习了。

师: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 生4:小柱子还在练习。

生5:小柱子还想起大树下的尴尬,告诉自己坚持到底,就能练成绝招。师:每当别的小朋友在尽情玩耍嬉戏时,小柱子—— 生6:小柱子多想去玩,可是,他还是管自己在练。生7:小柱子在暗暗背口诀。

师:当他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 生8:小柱子去请教老师。师:他还会请教谁呢? 生9:他还去请教爸爸。

生10:他还告诉自己,要努力,不要放弃。

师: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小柱子才练就了令人羡慕的绝招。谁来夸夸小柱子。

生1:小柱子,你真棒!

生2:你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要向你学习。生3:你真是太绝了!

师:如果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生4竖起大拇指:绝,太绝了!师:我们一起夸夸他。生齐:绝招,太绝了!四 拓展深化,名人榜样

师:同学们,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一扫第一次的尴尬,练成人人羡慕的绝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经过勤学苦练,练成了绝招,获得了成功。(示刘翔)

他,就是110米栏的奥运会冠军——刘翔。

在他7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田径训练。10岁,也就是差不多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正式进入了体校开始了魔鬼式的专业训练。累了,刘翔没有抱怨一次;练习时受伤了,没有叫一声苦,依然在那里练啊练。终于,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91的成绩获得了奥运会冠军,创造亚洲人在短道赛场的奇迹。这就是刘翔的绝招。

(示千手观音)

她们,是一群善良而又美丽的聋哑人。在她们的世界中,听不到任何美妙的声音,舞台上的音乐对她们来说,是一片空白。可是,她们,却凭着自己的毅力,克服了上苍带给她们的麻烦,就靠着用眼睛看着指导老师的手语,一遍又一遍地练着。在200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她们同样创造了奇迹。这就是她们的绝招。

师:学完了课文,又了解了其他身怀绝招的人,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自由谈。

是呀,绝招,除了个别是天生的以外,大部分,还是靠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地练出来的。

我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要我们肯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练成自己的绝招!

师:你的身边还有哪些身怀绝招的人? 五 续写作业

(示作业)续写小柱子第三次比绝招的情形。

板书设计:绝招

练对自己有用的

教学反思:

讲先行课《绝招》教学反思

一、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针对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在我这节课上,我的教学的目的性不是很明显,有几个环节学生知识机械的去做,根本不知道我要让他们干什么。比如在填表格时应该给学生做好分工,可以告诉学生要注意每个人绝招的特点,这样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才会明确任务,争取每一遍都有收获。

二、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的转折点,是各种能力飞速发展的“腾越期”。尤其是语言概括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也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如:请学生分别说说两次比试绝招的过程中,三个小朋友分别表演了什么绝招时,请学生用上“尴尬”和“羡慕”两个词语,把比绝招的内容串联起来,既精简了语言,又抓住了重点。又如:小柱子回家以后,在与奶奶的对话中又大受启发,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我就把6个自然段的内容精简成几句话的填空,让学生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大意。

三、我的思考

上一篇:办公室大学生文员总结实习报告下一篇:读爱和自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