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2024-04-13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共10篇)

篇1:《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总体方案及成员任务分解

2013年11月28日

成员:张子伟谭梅英沈发强鲍冬梅赵永全韩兴平谢远兵

一、2013、9——10 选题论证(已完成)

二、2013、11 开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已完成)

(一)研究周期:大约一年,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2、实施阶段2013、11——2014、53、结题阶段2014、6——2014、8

(二)成果呈现形式:集(如:报告集、论文集、个案分析及课例集、学生作品集)注:学生作品集的内容请大家集思广益,注意平时积累

(三)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调查法 经验总结发等

三、具体操作及任务分解

1、共同任务:(1)课题研究需要开阔视野,提高理论素养,请每人写一份与课题相关的读书笔记,最好用电子稿,方便上传校园网。(2)教师每学期上1——2节教研课,撰写1篇相关论文,针对以下子课题任务交一份研究计划、一份研究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问卷调查设计、调查、写调查报告(张子伟负责 全体成员参与)3(子课题之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常见误区进行总结分析(赵永全负责谢远兵)

4(子课题之二)、分析教法对学法的影响,建立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可参考历史组课题——导学案)、课堂组织模式、教学评价模式(谭梅英沈发强负责)

5(子课题之三)、在基础较差且学生数额较大的情形下,教师指导方式与教学策略分析(张子伟负责 鲍冬梅 韩兴平)

6、各种报告、总结撰写及材料保管(张子伟 谢远兵 沈发强共同负责)注:1.上述计划还需在实施中继续完善,具体任务分解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任务虽有分工负责,实际执行过程中请务必相互合作

篇2:《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所以任务驱动更像一种资源共享,大家运用共有各自的知识解决当前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更多的参与了教学任务并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当然要实现任务驱动是要讲究方法的。

文中所提到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分享出来提供给共有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某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对于解决问题起到了帮助那么对于这位学生来讲他就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和认同感。不管是对于问题的解决还是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是一个良好的过程。

我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解是,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篇3:《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法, 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学生参与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拓宽学习情感交流的渠道, 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 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任务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两者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效果。为了优化该方法, 对其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调查。

2 研究设计、方法

2.1 调查工具

主要是通过问卷方式收集数据。问卷的设计参考了文秋芳教授 (2001) 的问卷设计方法, 并结合了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为了统计方便,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18个问题, 其中两个是开放性问题, 16个是选择题, 每个题设计了2-5个选项, 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选项就可以了。

2.2 受试对象和分析方法

受试对象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商务英语专业一个班和国贸专业两个班的学生, 按自然班随机抽样, 共计100个学生, 共回收100份有效问卷。对收回的100份问卷采集的数据, 主要采用统计法, 进行信息整理和分析, 算出学生各种观点在问卷调查的各项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得出结果。

3 研究问题和结果

3.1 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

问题3—9主要反映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 70%的人在课堂上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 97%的人认为合作学习对学习新知识有帮助, 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分组方面81%的同学选择喜欢自由分组, 说明老师们在分组时, 要多考虑学生的意愿, 或者让学生自由组合, 把组合后的结果汇报给老师, 老师再做相应安排。问题7的回答中有12%的人喜欢成为组长, 20%的人喜欢成为记录员, 35%的人喜欢成为发言人, 说明大部分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能够积极地选择自己的角色。针对问题8, 57%的人认为情景模拟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42%的人认为课文讲解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8%的认为角色扮演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说明教师在给小组分任务时, 这三种任务是较好的选择。针对问题9, 37%的人认为出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没有现成答案时用小组讨论, 57%的认为自己一个人完成不了, 需要几个人分工合作时用小组讨论, 说明老师在提问题时要提一些有含金量的问题, 否则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学生对任务教学法的态度

问题15、16调查的主要是大家对任务教学法的态度, 23%的同学喜欢任务教学法, 28%的同学讨厌任务教学法, 但是38%的同学喜欢情景模拟法, 20%的同学喜欢角色扮演法, 说明有些同学讨厌任务教学法, 并不是真正的讨厌任务教学法, 而是讨厌某些任务, 如果给他们布置合适的任务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 他们还是很喜欢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喜好, 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并且愿付出努力完成的任务。

3.3 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反思

问题1、2、10、11、12主要调查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反思。问题1的统计结果表明9%的人认为自己属于成绩较好的, 11%的人认为自己属于成绩较差的, 大部分人的成绩处于中间位置, 说明这100位同学的成绩代表了大多数班级的成绩分布情况, 其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问题2的调查结果显示39%的人认为能完成商务英语课上的所有任务53%的人认为能完成一半的任务。说明商务英语课上的任务难度要适当降低一些。问题10的统计结果表明, 51%的人认为难点在听力, 50%的人认为难点在于专业词汇。说明学生的学习难点主要在于专业词汇和听力, 今后老师要加强相关方面的训练, 多给他们传授一下相关的技巧, 并且督促他们加强相关方面的学习。针对问题11, 40%的人希望在班级内, 按照“优扶困”的原则, 分成均等的学习小组, 作业同等;33%的人希望实行分层次作业, 3%的人不希望布置作业。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赞同布置作业的, 但是三分之一的学生希望分层次布置作业, 40%的学生希望做作业时能够得到优等生的帮助。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翘着脚尖摘到桃子。针对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 18%的人认为经常有, 79%的人选择了偶尔。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还不够高, 因此老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有针对性, 尽量让大多数同学都有成就感, 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3.4 对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的态度

问题13、14、17、18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打算做哪些努力的。针对问题13, 59%的人选择保持坚韧的毅力, 努力积累和学习, 提高成绩, 40%的人选择多与英语成绩突出的同学沟通, 24%的人选择多与老师交流, 多找老师辅导。因此对一些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 也鼓励学习较好的同学主动帮助其他同学, 这样一些基础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英语成绩也会提高的。针对问题14是否喜欢找个学习搭档, 11%的人选择有, 彼此的合作很成功, 感觉受益颇多;66%的人选择没有, 但很想找一位这样的学习搭档;这说明了学生比较喜欢有个学习伙伴共同进步。针对17题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希望自己怎么做, 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多背单词, 听听力, 说明单词和听力对他们来说是难点, 这和问题10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 因此老师要多给他们讲解背单词的方法、技巧, 要把单词放到语境中, 多读英语文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听力方面, 老师除了指导技巧外, 要多提供一些难度适中、趣味性高的材料。针对问题18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希望老师做些什么, 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老师多与学生沟通, 因材施教, 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和王丹丹等在2011年的调查结果是相符的, 在她的调查中“97%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一定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4 结论

综上所述, 绝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和国贸专业的高职生赞同基于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法。但是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难易度, 趣味性, 信息量,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最好让学生自由组合, 并且在小组内引导基础好的学生积极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希望把自己的英语学好并愿为之付出努力, 但是希望老师能与学生多沟通,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英语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交流, 了解其需求, 寻求适当的教学方法, 布置难易度适当的任务, 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该文通过问卷的形式, 对100名高职高专生对基于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法的态度进行了调查, 内容包括学生对商务英语课上参加小组活动、各种任务及课堂教学方法的态度, 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效果等方面。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喜欢参加小组活动, 但任务要精心设计, 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希望把英语学好, 教师们要从他们的需求角度出发,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关键词: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法,高职高专学生,商务英语

参考文献

[1]康娜.试论高中数学之合作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2011 (4) :139.

[2]孙争争.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王丹丹, 王银平.独立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调查研究[J].考试周刊, 2011 (41) :80.

[4]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篇4:《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一、必须基于任务驱动

任务就是动力。学生课堂学习首先必须解决学习动力问题,这个学习动力就是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知道应该做什么,就要交给他一个任务,给他一个努力的方向。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什么要开展,同样需要确立一个任务,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进程。对于小组这样一个学生学习组织,教师给出的任务需具备几个特质。第一是自主,这里的自主是相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指学习小组自主确定方法和路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第二是合作,小组接受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小组成员彼此间的充分合作才能完成,而不是依靠个体“单打独斗”。第三是探究,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不是那种单纯靠机械记忆背诵就能解决,必须调动感官思维和智力因素,亦即需要经过探索研究才能解决。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特质的学习任务,在多个维度上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正向进程,小组成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建立在集体成功基础之上实现个人提升。由此来看,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首先考虑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给小组一个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而不是盲目地随便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任务,将学生几人围成一个小组(这样的小组按全班40名学生算至少有10个左右)干什么?学生围成小组后又干什么?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怎样作小结?这些都没有明确就难怪经常会出现教师要求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但小组内的学生面面相觑的现象了。比如三年级有一节语文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授课教师在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解释了课题以后,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什么呢,是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还是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还是阅读课后注释大致弄明白课文大意?对于三年级小学生,这些问题都没有交代清楚,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什么?怎么学?笔者当时想,假如授课教师在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学习任务,比如了解作者生平事迹,或者认读生字词,或者大致了解课文大意,等等,学习任务明确了,学生学习就有了目标,有了学习目标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果的,才是符合课改精神的。

二、必须以问题为导向

小组合作学习除了确立任务驱动调控模式,还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维路径,确立课堂问题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范式。当前课堂教学一个普遍现象是,教师的问题意识淡薄,表现为要么不提问题,要么尽提问题,有人说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现在的课堂是“满堂问”,虽不免偏颇,但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今课堂症结。但如果仔细分析教师课堂上提的问题,发现很多问题并不能算问题,比如学生课前只要稍加预习就能掌握的,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就能看懂的,答案明明就在书上的。也有教师提的问题明显超出学生认知理解范围,或者与课堂教学内容毫无关系,这也同样不能称作问题。如果这类问题拿到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既没有意义,也没有效果。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释疑,最终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与实践能力。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借助适当、恰当的问题,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而不是随便提个问题让小组盲目进行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提到的“适当”与“恰当”,可以说是教师提问的两个基本标准,即是所提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又贴近课堂教学内容,反映教学重点难点,体现课程标准要求,既不能过于直白简单,又不能过于深奥晦涩。反过来说,如果教师提的问题不具导向性,那也就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

基于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客观反映小组合作学习本质要求,总体构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两个基本支撑,将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落到了实处。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体现了通过课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价值诉求,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

篇5: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组任务分工

云鹏,任务统筹调度,汇总相关材料。考虑进行淄博市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研讨会(2013.12)及论文评选(2014.4).康松,撰写立项报告、活动研究方案、结题报告(2014.7)等。提交专题研究论文(能发表最好,2014.5)。收集汇总本区县材料。

刘芬,撰写问卷调查报告(2013.11)。提交专题研究论文(能发表最好,2014.5)。收集汇总本区县材料。

国洪颖,编辑教案、教学实录、案例汇编(汇集成册,2014.7),提交专题研究论文(能发表最好,2014.5)。收集汇总本区县材料。

孟庆豹,编辑研究论文汇编(汇集成册,2014.7),提交专题研究论文(能发表最好,2014.5)。收集汇总本区县材料。

郑文博,王长江,张伟华,杨本喜,李晓琴,李健:

完成师生调查问卷①并汇总统计数据(2013.11),提交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的课件教案②、教学实录③、奖状证书(复印件)④、实验学校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每校一本)⑤、图片录像资料⑥等(2014.5),提交专题研究论文⑦(能发表最好,2014.5),提供有关研究过程的观摩研讨案例资料⑧(成功、失败的案例,确保真实,2014.5)。均要求同时上交电子稿(在规定时间内发送给康松老师)、文本打印稿(请交本区县教研员,汇总后交云老师。),至少要有八个材料。

附件:教师问卷、学生问卷。

说明:老师们在完成某项任务后,请先将材料电子稿在规定时间内发送给康松老师,整理汇总后再转交相关老师。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本次问卷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以及广大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感受,请各位据实填写,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谢谢大家!

1.您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时间()

A.1—5年B.5—10年C.10—15年D.15年以上

2.在您任教的学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倡导和要求情况()

A.从来没有B.口头提倡C.有具体实施要求D.作为课题研究

3.日常学习中,您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A.经常开展B.有时开展C.不太开展D.不开展

4.如果上题回答C或D请继续回答此题

您不太组织或者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是:

A.课堂上及课间的合作学习时间有限

B.回家以后同学之间交流不便。

C.学习内容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D.同学们不喜欢。

E.其它。

5.您上课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是()

A.教师讲授为主B.学生自学为主C.学生分组讨论D.以上方式兼顾

6.您是否鼓励学生们利用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问题()

A.非常支持B.比较支持C.不支持也不反对D.不支持

7.你认为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多少比较合适()

A.穿插课堂始终B.没价值时一次都不用 C.用一两次就好D.三次以上

8.你觉得一个小组几个人合适()

A.两人一组B.四至六人一组C.六至八人一组D.八人以上

9.你喜欢什么情况下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

A.只要有问题,就用。B.出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时

C.自己一个人完成不了,需要几个人分工合作时。D.问题比较开放时

10.目前,你们班的数学合作小组是怎样分组的()

A.按座位分组B.按学习成绩分组 C.自由组合D.不清楚

11.你们班数学学习合作小组成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吗()

A.有B.没有 C.不清楚

12.各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期间您通常在干什么?()

A.站在前面看着学生,用目光和他们交流。

B.组间巡视,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引导。

C.习惯呆在讨论最热烈的那组中。

D.组间活动,搜集各小组讨论的情况,以备讨论结束后总结提升。

13.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吗?

A.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 B.先独立思考再讨论 C.两者兼有

14.你班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每次大约在()

A.3分钟左右 B.5分钟左右 C.10分钟左右 D.根据问题定时间

15.回想你的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时学生的状态主要有()

A.很积极,每个学生都发表见解B.多数情况下是好学生说,其余学生听

C.在组长调控下有序进行D.部分学生很难融入小组合作中

16.你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您的教学效果影响如何?()

A.改变很大B.改变较小C.基本没有改变D.效果还不如以前

17.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是()

A.非常赞同B.基本赞同C.不赞同D.非常反对

18.您对我们即将开展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有何建议?(请条目式列出)

19.您感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好处?存在哪些弊端?(请条目式列出)

20.如果邀请您加入该课题小组,您想研究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学生卷)

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和不同的人交流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这个人可能是你的同学,也可能是你的父母或者老师。在交流中,我们倾听别人的想法,分享好的做法,触发深入思考。这些都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在什么时间展开合作,认真地完成这份问卷调查,老师会从中找到答案。

A卷:

1.你是否经常和别人交流学习中的困惑?()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2.面对你学习中的疑惑,你最喜欢和谁交流?()

A.父母B.老师C.同学D.老师

3.你什么时候会主动和别人交流学习中的问题?()

A.作业中有不会的题B.课堂上听讲有疑惑的时候

C.预习的时候D.考试以后

4.你所在的班级是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如果,你所在的班级有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请完成下面的B卷。

B卷:

1.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

A.每节课都有B.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C.很少

2.课堂上的交流讨论中,你是否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3.课堂上的合作形式,通常是怎样存在的?()

A.同桌B.4~6人小组C.自由组合D.其他

4.在合作中,小组成员是否全员参与?()

A.是B.否

5.在合作中,小组成员是否有任务分工?

A.是B.否

6.你认为小组合作,在什么时候效率最高?()

A.任务明确以后立刻进行B.独立思考以后进行

C.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D.学生根据需要自主进行

7.你所在班级的小组合作,通常什么时候展开?()

A.有人听课的时候才小组合作合作B.平时的学习中也常常交流合作

C.很少小组合作

8.你所在班级的小组合作,一般都是怎样开始的?()

A.老师要求B.自己需要,自发展开C.两种情况都有

9.对于合作时的秩序效率成果等,老师是否予以评价?()

A.经常评价B.很少评价C.从不评价

10.你们合作的时候,老师通常干什么?()

A.参与进某个小组的合作B.指导各个小组的合作C.站在讲台上看着

12.你所在班级的小组评价,常有哪些方式?()

A.分数评价B.语言评价C.两者都有D.两者都没有

13.你所在的班级,课堂上老师给出的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否充分?

A.很充分B.基本够用C.经常感到时间很紧张D.基本不够用 C卷:

1.在合作中你通常都是扮演什么角色?()

A.讲述着B.倾听者C.两者角色都有D.不参与讨论,独立思考

2.课堂上,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你喜欢通过()形式解决?

A.倾听老师的讲解B.同学之间的互助小组C.倾听优秀学生的上台展示

3.在交流讨论中,你认为收益最大的是哪些学生?()

A.帮扶别人的优秀学生B.被帮扶的弱势学生C.指导者和受助者同等受益

4.在合作中,你的感受?()

A.很有用,常有收获B.偶尔有收获C.基本没什么收获

5.你最喜欢和什么水平的同学合作?()

A.水平比自己高的同学B.水平相仿的同学

C.水平低于自身的同学D.和各个层次的同学合作

6.在小组合作中,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哪些方面?()

A.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B.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

C.理解的比原来深刻D.集体意识增强

D卷:

1.你是否喜欢把小组的成员按照学习成绩依次编号?比如1号组员、2号组员等

A.喜欢B.不喜欢

2.你是否在乎并珍惜小组的荣誉?

A.非常在乎B.在乎C.不怎么在乎D.完全不在乎

3.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你是否喜欢发挥自己帮助别人的才能?

A.喜欢B.不喜欢

4.在指导别人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你是否认为这影响了你的学习?

A.会B.不会

篇6: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一、项目学习教学法

项目学习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在“项目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应用,制定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教学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设计项目时,可根据课程不同的知识要点,将一个综合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项目,再将每个子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单,每个任务单涵盖一定的课程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然后,每个任务单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引出任务。教学项目的设计必须以科学实用为准则,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

“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综合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实施:明确任务、剖析问题;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作品展示、点评总结;项目实战、巩固创新。

1.明确任务,剖析问题

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子项目的任务单,通过问题陈述先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突出重点、透析难点,继而针对问题进行剖析,对问题进行细化和深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分析讨论中来。

这样,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成枯燥无味的任务来应付,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2.独立探索,合作学习

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尝试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又称“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性别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合作学习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3.作品展示,点评总结

学生完成任务后,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汇报成果,各小组可以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及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谋求的解决方法,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进行改进和提高,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有助于树立自信心。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果及时地一一进行分析点评,在点评分析过程中,既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也要针对其不足之处给予建议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此得到培养。

4.项目实训,巩固创新

在课程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要结合当前该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社会市场需求开展项目实训,通过模拟职场情境,提出一个来自IT行业或现实业界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在和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中,明确任务、确定目标、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丰富、提升和重构,从而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信息素养,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创造精神。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驱动下,展开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设制内容,以及该课程的独特性,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篇7:《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中山市三乡镇博爱中学

陈杨美

摘要:

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普遍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采用,本文就这两种方法相结合下的教学设计作些探讨。

关键字:

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自从2000年教育部将中小学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以及在2001年定为学生必修课后,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人才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培养21世纪的信息人才,加快信息教育步伐,是当今教育领域面临的紧迫任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是担负着义不容辞的培养信息人才的责任。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刚刚教学信息技术的时候,我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的,也就是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照着练习,这样学生就被动地接受学习,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效果也不很理想。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了,特别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直以来,本人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现代教育引入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少的同行在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本人也借鉴了他人一些经验,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了“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的教学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占据主要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下面就本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任务的设计

这一环节虽然不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却是最关键的,因为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环节的效果,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对该课的任务进行精心地设计,相当于设置一节课的好的情境。那么如何才能设 计好这些任务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设计的任务要具有情境性。设置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感兴趣,也即是任务要有吸引力,任务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利用因特网发电子邮件”一课中,在引入过程中设置“(1)亲朋好友如果隔的距离远了,又想多说话,那么有些什么方法可以利用?(2)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能够利用因特网来弥补不足吗?”成功引入之后可以设置“(1)电子邮箱的地址由哪几部分组成?(2)获取电子邮箱的方法是什么?并上网注册一个免费电子邮件。(3)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在学会了如何收发邮件之后设置“给你的朋友写一封电子邮件,并发到对方邮箱中。”这样的任务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就能够有高度的积极性,也能更加投入地探索这些问题。

2、设计的任务要有层次性。这个层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例如:在Word的最后一节总结课中,我就布置了一个完成“庆祝国庆”小报的任务。这个任务分为两个层次,基本任务为仿照教师提供的样张,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完成制作小报的任务。提高任务是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美化,为学校公告栏做一个彩报,教师将择优采用。这样的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基本要求,而基础好的学生也不会因为任务简单而无事可做,他们在互相竞争中争取做得更好。另一个含义是任务的阶段性,也即是有的任务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可能要两节课甚至更多的课时才能完成,所以设计任务时要逐层深入,大任务中含有细化的若干小任务,以便能逐步完成任务。比如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设计幻灯片”是一个总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要需要逐步完成以下几个子任务:(1)POWERPOINT的基本常识;(2)一张幻灯片的制作;(3)多张幻灯片的制作;(4)幻灯片的播放设计。而在每个子任务之下又可以设计一些更加细致的小任务,这个就留待后面任务的完成中来阐述了。

3、设计的任务要有系统性。任务的设置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任务和知识形成一个系统。信息技术课的每一章都有其完整的教学内容,如文字处理、幻灯片制作、电子表格等,都能够设计成一个系统的任务,各个子任务只要一结合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任务。这个完整的大任务就是学生每一章的总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涉及该章的许多知识点,通常要许多课时才能够去完成,所以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它们之间形成子任务和母任务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像前述的幻灯片制作的任务设计其实也同样体现了它的系统性,这里就不另举例说明了。

4、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设计的任务要力求具体化,目标明确,让学生在经过探索后能够在一节课完成,而一些大任务也是分成若干子任务,让子任务能够在一节课内完成,使得学生每次学习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更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

二、任务的完成

这一阶段是整个课堂的精华,学生在一节课中大部分时间就是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起到的是指导的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我在这一阶段的做法分以下几个步骤:

1、展示任务。一般在刚上课时是通过投影把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展示给学生,有时也会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就展示下一节课的任务,当然这里的任务是要学生预先在课外完成一部分,像收集素材资料等。

2、分析任务。展示任务后,对简单的任务可以不必要进行分析,但有些复杂点的任务以及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就需要教师进行剖析了,这也是一个指导的过程,可以对任务进行细化,也可以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大体方向,让学生更加明确任务的要求,更好地进行探索和完成。比如前面提到的“设计幻灯片”中的子任务“一张幻灯片的制作”,分析时可以引导学生再分更小的任务,诸如“文字的输入和编辑”、“图片的插入和编辑”、“图形的插入的编辑”、“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表格以及图表的插入和编辑”、“背景的设计”等等。这些任务各成一体,比较分散,在刚刚学习幻灯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分别学习探索,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给出更具体的细化任务:(1)在幻灯片中输入一首小诗;(2)对标题和内容分别用不同的字体、字型、字号、颜色进行设计;(3)在诗的旁边插入一幅与诗的内容有关的小图片;(4)为输入完的小诗设计从上飞入的动画效果;(5)对幻灯片背景进行设计;(6)观看放映,预览效果。这样的目的是能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激发兴趣,而且还能通过观看自己做的效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3、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任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我也十分提倡这种学习方法,还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分组,让他们互相协作来完成任务,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像通过网络查找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等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并非无事可干,而是在课堂中巡视,随时对学生碰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或者和他们讨论。也随时将有些学生冒出的好想法或者做法提到整个班级中进行共享或者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去完成任务去学习知识。

三、评价与归纳

这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评价与归纳,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任务的完成情况,也没有比较。所以评价与归纳是起到提高的作用的。我是这样来操作的:

1、学生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评价能力,学生评价时要让他们注意评价的重点,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作品;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与方法,讨论新技能的作用,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内化。

2、教师展示评价。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展示,教师以鼓励为主,以发展为方向,与学习前的能力进行比较,对学生的作品作出点评,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持久的兴趣。除了对作品进行评价,还要对在完成任务过程学 生自己的创意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学习”,在一开始,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应用,效果很快就能体现出来: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任务设计的好坏,在课前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要创设一个好的情景,让学生在好的氛围下完成任务;教师讲解不宜过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完成任务;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教师要很好地掌控整个课堂节奏,并随时要做到课堂的变式求新。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和知识很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但学到知识,还要学到学习方法,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的利用课上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多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找到最佳途径,来达到我们的目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明群 浅谈建构主义环境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2.荆学 关于自主学习法的一点尝试

篇8:《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一、任务设计方案

1.结合实际设计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设备、学生身边的生活等实际情况, 展开符合实际的英语学习任务的设定。初中英语学习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过程, 并且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为社会服务、为工作服务、为今后的生活服务, 从而英语任务设计应该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符合生活实际需要而展开。例如:在《7B unit12 Go for it》的学习时, 教师设定任务:分别叙述Rules at school (校规) 、Rules at home by parents (家规) 、Rules in the library (图书馆规定) 这三个方面的规定有哪些, 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 通过该任务完成情况, 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2.促进发挥设计任务。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是具备创新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以及实践分析能力。这些素质都是新课改理念中重点强调的素质。所以, 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 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发挥和创造, 这就需要设定多样化的任务, 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李百华, 2011) 。例如:在《8A Reading School lives》的学习时, 试着谈谈第一、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介绍英国学校的生活) ;第二、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 (介绍美国学校的生活) ;第三、Life in a Chinese School (介绍中国学校的生活) 。引导学生形象、直观的阐述身边的生活, 并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强化, 根据不同的任务, 激发学生的潜能与智慧, 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便于实践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 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定任务。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 为了充分的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应该寻找合适的任务和话题, 满足学生的心理愿望和需求, 并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并在实践过程中,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8A Reading 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的学习时, 教师可以设定以下几个任务:第一、描述一下地震发生前的场景 (Before the earthquake) ;第二、描述一下地震发生时的场景 (While the earthquake) ;第三、描述一下地震发生后的场景 (After the earthquake) 。根据不同的任务, 促进每位同学都参与到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并提出学生自己的见解或者想法。

二、任务引导方案

1.活跃课堂, 合理控制。在进行任务型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过程时, 教师除了应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之外, 还应该合理控制课堂气氛, 保证课堂合理运行, 有效开展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分析。但是基于此要求, 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时, 难免出现学生交流内容偏离课堂主题方向的现象, 自由化倾向严重, 学生各行其是, 没有合作意识, 这就达不到教学的目标。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写下合作交流内容和心得, 也可以将交流过程中的表现作为小组评价标准之一, 从而对课堂进行合理控制。

2 . 互相帮助, 互相提高。在教师进行任务引导的过程中, 要激励和促进学生互帮互助, 鼓励学生在保证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 相互鼓励和相互提高。根据这一原则, 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和引导方案的设计时, 应该选择学习水平、性格倾向、兴趣爱好、性别比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小组设计方案, 一般可以划分为4-6人一组, 并且男女比例均衡。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类型, 也可以实行动态分组策略, 从而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 也增加小组间的竞争, 促进各有所长的学生间互相帮助和提高。

三、任务实践方案

1.把握难易, 激发兴趣。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受到情绪变化的影响特别大。对于这个时期学生的教学, 不能依靠强制性的教学方式, 也不能一味的灌输学习有多重要之类的。因为纸上谈兵式的、唾沫直飞的压制性教学方式已经不太适合现阶段的学生, 也对培养人才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而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励,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而又能促进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提升。所以, 在进行任务导向式教学的过程中,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之所在, 把握任务的难易, 让学生从小处成功逐渐的像更复杂的地方迈进, 一步步的稳扎稳打, 逐渐进步。例如:在学习《8A unit1 Friends Reading》内容时, 教师设定任务: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型和词汇, 并学会运用, 叙述自己的理想“I want to be……”。学生在家里查阅资料, 课中与小组内成员讨论并分析, 课上进行小组间比赛, 通过竞赛的形式, 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在这一过程中, 查阅资料和讨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并且可以促进学生广泛涉猎, 提升学生的能力。

2.加强交流, 促进实践。交流和实践是任务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 在教师设定任务之后, 要采取不同的方案来激励和促进学生加强交流和实践, 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能够通过交流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 (李冰, 2013) 。例如:在学习《7B Unit2 Reading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一章时, 教师设定任务, 运用would like to do sth、there be…、go shopping等短语进行小组内交流与对话, 并从优秀组员中选派出两位同学上台对话表演, 其他小组成为分析其谈话内容和台上同学的表现情况。在任务型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以激励的方式, 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检验, 促进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交流和实践过程中。

四、任务总结方案

对于任务型小组合作模式教学方案中学生任务开展过程的总结, 应该从多方面出发, 不能仅仅的以学生的合作结果来评价合作效果。教师要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从交流情况、合作情况、实践情况等方面来进行考察, 分析小组内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分析互动是否为有效互动, 分析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是否都展示了自己的特长等等 (袁伟, 2013) 。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多方位的评价。例如:在学习《7B Unit2 Reading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一章时, 学生单独完成每课一练, 根据个人评价表填上自己完成的效果;预习任务旁设定自评互评表, 记录下新学习的单词和短语, 以及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等等;教师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情况, 设定教师评价表等等。对于完成情况较差, 交流互动不积极的学生, 给予复习任务, 对于学习情况好以及主动学习的学生, 给予激励评价, 促进掌握扎实的基础并学习更多知识。通过有效评价, 运用激励性语言和方式, 促进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和交流, 并激励学生更上一层楼。

总结:初中英语任务型小组合作模式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分析过程、交流过程、合作过程、实践过程, 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不错的效果。展开任务型小组合作教学, 不能流于形式, 要注意时间和任务效果这两个方面, 提升学生参与度, 关注学生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以提升能力为导向, 以注重学生参与为理念, 以促进实践探究为宗旨, 开展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于实用性人才培养方向的初中英语教学,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百华.巧设任务合作学习——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再尝试[J].中学生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1 (8) .

[2]袁伟.任务引导探究合作增强体验--初中英语合作探究模式运用的实践[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3 (12) .

篇9:《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关键词:任务驱动;合作学习;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小组任务目标设置来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小组成员应以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因此,整个小组的成员就会形成“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是家庭中的一员”的信念。我们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深蓝易思网络教室进行教学,为任务驱动式合作学习、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面本人就在信息技术课中,推行任务驱动式合作学习谈几点个人想法。

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组

传统课堂分组一般是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学习态度、能力等,但是在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分组时,学生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分组的特殊情况,主要表现在:

1.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圈子、生源差异等原因,有的学生已是电脑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了,有的也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部分学生还是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

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是“电脑迷”。但有的学生只是痴迷于网络游戏,并不是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对电脑知识匮乏而产生自卑等心理,因而不喜欢信息技术课。

3.学生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

很大一部分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学习积极主动;而部分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安排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根据学生的表现,按照优势互补,以好带中,以中带后,对学生从信息处理能力好、中、差合理搭配,从而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让学生在有序的交流中更好地协作完成任务。

二、将教学内容创设在情景中,激发合作意愿

将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融合在任务情景中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高效,真正让学生自然、主动地接受教学任务,并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长处,取长补短,同时也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教学《图像的合成》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用深蓝易思教学系统,将事先准备的教学素材中的《金色童年》的相关图片下发到学生桌面。然后引出话题: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童年故事,请同学们回忆童年生活,并在组内交流,同时在老师给的素材中共同选择合适的图片,为课堂服务。

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提出,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进行分解,组内成员对小组的任务再次分解,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活”起来。他们对小组任务、本人任务各抒己见之后,立即到自己的位置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开展学生互帮互助提问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建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每位小组成员应知道“我们是一个整体,应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都要负责。只有全组所有的成员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才能算达到目标”,但应注意到我们在以欣赏、鼓励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后,还要处理部分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因为这些都是成果。所以,设计了一个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提问活动环节,还要注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来,教师把困难和问题在屏幕上。首先让学生思考、解答,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时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例如:在讲解搜索引擎的应用策略与技巧时,部分学生在应用“-”和“not”后,懂得了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便提出:什么和“+”的应用效果是一样的?我们就将这个问题推给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很快就有学生说是“or”,这时我们就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说:上网搜的,不知道的、不会的就去问百度。然后我们按照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演示。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我们做归纳性和总结性的讲解。因为学生自学的东西不全面、不系统,我们下课前系统讲解一遍,补充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效果。总之,学生间交流互动,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任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是管理者、促进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目的是促進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得到化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课堂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来指导。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我们去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郝国秀.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篇10: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毛”。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

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

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学习小组的组建。首先宣传发动,然后采用自愿组合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第一单元成绩把班级36名同学组成9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使各组总分基本相近,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4人成“方阵”形,便于讨论问题,便于展开活动。各组设计自己的组名,口号,制作成卡片粘贴于教师版面。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每人寻找各自的竞争目标,4人拧成一股绳。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信念。

3、对小组的成绩的变化经常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对一、二、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三星”、“二星”、“一星”称号以鼓励,对进步的小组也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激励,对全体学生都有促进,进步的小组偿到了成功的喜悦,未考好的小组中的未考好的同学会感到对不起本组同学,会暗暗地下决心争取下次考好,这样各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上一篇:具象造型目测解析论文下一篇:泛黄的记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