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后记

2024-04-08

《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后记(精选8篇)

篇1:《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后记

编完这本书稿,心情是既兴奋又沉重。2004年我校转轨,正式更名为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校功能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培训成为我们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任务。为破解集中培训缺乏针对性,校本培训低效重复的难题,我们开始借助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八年过去了,我们成功地走出了“校本+远程”研训一体的培训之路。

在八年的教师继续教育中,我们根据各培训主题,着力开发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一方面聘请檀传宝、伍新春、孔凡哲、王敏勤、王斌华等全国一流专家来无为进行专业引领,另一方面又组织县内外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各学科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介绍教学经验,制作视频课程供参训教师网上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突出教师岗位实践,聚焦有效课堂教学,2008-2009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2009-2010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2010-2011开展了“课堂教学十佳能手”评比活动,研训一体、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模式特色日趋鲜明,培训效益日益提升。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模式、孔凡哲的凝练教学艺术的方法,导学、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已在我县许许多多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运用,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本+远程”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已得到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教师培训同行们的充分肯定。我们提出的“同享一个太阳”、“三种态度”、“三心主体”、“研训链条”等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全国教师培训的同行认同。八年探索的征程,凝结着各级领导和我县上万名教师的心血。领导的关怀与重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支持和参与,既令我们感到肩上担子的格外沉重,也促使我们将教师培训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在、更有效。

本书的二十五篇论文,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中不难窥见我们进行“校本+远程”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探索难辛历程的全貌,弥足珍贵。在《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出版之际,由衷的感谢给我们关怀的各级领导!感谢给我们支持与帮助的专家、全国教师培训同行!感谢和我们一起并肩走过这一历程的全县上万名中小学教师!感谢在百忙为本书作序的安徽省教育厅师资处齐建平处长、无为县人民政府陶光晓副县长!

张淮江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古芝城

篇2:《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后记

教师培训方向与教师专业成长

襄阳市樊城区王寨小学:潘彩明

摘要:

让教师明确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和老师的生命线和立足之本、学科质量是质量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课改和素质教育最终要经受学科质量的检验,而学生需要培养的众多素质中科学文化素质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使学生学科成绩与良好习惯、态度、兴趣、审美、协作等的培养和谐协调发展,克服顾此失彼甚至只抓分数的行为。

关键词:培训方向专业成长

正文:

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发展,才能提升学校形象,才能为学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对学校的教师队伍进行调研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南。具体表现为三少一慢:教师经常主动阅读教学教研材料的少;教师自愿撰写论文、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日常积累的少;教师主动进行研究、学习的少。我们认为缺乏理论支撑的教师,必然缺乏发现问题的敏锐能力,缺乏具有深度和实效的教学反思,必然导致教师的成长缓慢。以往教研并未注意为每位教师营造研究的氛围,而教师自身又缺乏钻研的自觉性。因此学校“十五”期间,独立承担了省教育学会课题“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途径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搭建起学习、碰撞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在学习、研讨中成长,在反思、创新中成熟。如今,一支会科研、懂理论、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群体日渐形成,从而为我校优质、高速、持续地向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变革观念,理念为导,知行统一。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观念的领导,学校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学校十分重视对教师教育观的引导和培养。

1.明确义务教育的任务。由于法律保障和家长认识水平提高,义务教育在“量”上得到巩固,但在“质”上还有很大部分学生有很大差距,义务教育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是形势所迫、家长所求、刻不容缓,让教师认识到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重点在质量上,让学生不仅进来了,还要学有所获。

2.把握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任何模式的教育、任何时代的教育、任何时候的改革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面对近些年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愉快教育、创新教育、挫折教育等教育术语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情况,学校对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和教学宗旨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克服忽左忽右、随波逐流的思想和行为。

3.全面理解质量,全力追求质量。让教师明确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和老师的生命线和立足之本、学科质量是质量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课改和素质教育最终要经受学科质量的检验,而学生需要培养的众多素质中科学文化素质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使学生学科成绩与良好习惯、态度、兴趣、审美、协作等的培养和谐协调发展,克服顾此失彼甚至只抓分数的行为。

4.明确教师成长的代价。学校新教师多,成长需要过程,需要自身、学校和学生都要付出代价,教师可以失败重来,而学生没有机会再重来。因此学校让教师明白自身责任,认识到学生可能是以前途为代价让教师试验,必须要尽量缩短“学手艺”的时间,尽量减少成长道路上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危机意识和上进心。

5、弘扬敬业奉献精神。物质固然重要,但人更需要精神支撑,尤其是教育,需要职业道德,更需要良心和不图回报的爱心,这是做教师的底线。事事以利益为驱动是无法教好书、育好人的,悦来学校的现实条件更不允许只靠经济为杠杆推动工作。学校在设法改善物质待遇的同时,更注重对教师的精神培育和观念的引导,让教师去关注鲜活的教育现象,走进学生纯洁的心灵,去感悟心灵的对话、感受学生对命运改变的渴望。

学校多年来,利用政治学习、教师大会、个别谈话等阵地大力宣传以上观念和认识,力求全校教师观念到位、思想统一、正视困难、用心工作,全面、全力、全员抓好学科质量,全校形成了牢固的质量观、不甘人后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二、狠抓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抓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因此,学校把老师素质提高作为抓质量的前提和条件。

1、抓好师德师风,以教促学。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师表形象,为此,学校十分注重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情理并重,明确提出了德育与教学两手抓,管理与思想两手抓,质量与效益两手抓,要求全体老师“脚踏实地做人,务本求实做事”,通过抓学习、树典型、扬正气、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老师们工作热情高,干劲大,克服了工作量大,生活条件差、待遇低等困难,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坚守住这片精神园地。

2、加强对新老师培养,使其迅速胜任工作要求。学校教师流动大,新教师多,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0岁。成熟教师不断调走,导致有的学科全是新老师,甚至高年级也是由新老师来试手艺,进来的教师怨天尤人,未走的教师也心理不平衡,如何理顺教师思想、发挥新老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优势,弥补经验不足的劣势成了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为此学校制定了“新教师培训意见”,提出了2年合格,5年成熟,7年成教学骨干的目标要求,按照模仿教学-独立教学-创造教学-风格教学的发展过程培养新教师。重视对新教师的试用期的角色适应,对新教师进行校史、校情和传统教育,定期召开新教师会,及时开展谈心活动,人手一本《悦来学校管理手册》,明确工作规范,指定学科和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教师,帮助解决生活上实际困难,使新老师面对现实,转变角色,适应环境。新老师每月要上一次汇报课,每周两次听课,并通读学科三年新教材、教参,完成学科及练习册作业。通过抓思想,抓常规,抓业务,新老师安心乐教,虚心好学,教学水平进步很快,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最大限度减少了教学盲目性和工作的随意性。

3、抓好校本培训,促进专业发展。学校是培育人的地方,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也是如此,学习是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工作兴趣和灵感的源泉。教师的真正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脱产培训,而在于教学实践中。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和教学反思。

①开展好新课程培训。学校组织以通识性和教学理念为主的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教材、教参、课标、学法、教法的学习探究,讨论、交流并检查考核,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应用,把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同时规定读书内容和作好读书笔记和心得,向教师提出了“十个一”的要求,并督促执行情况,用外在约束力强迫教师成长。

②注重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校根据年轻教师多的实际,首先加强常规管理,先学会传统有效的教法与学法,按“先入格,再出格,先规范、再创造”思路大力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以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围绕课堂教学实际,强化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在教研组学习中,要求每位教师担当发言人,分析教材重难点、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依据,立足课堂,加强实际问题解决的力度。同时积极发挥校内资源、开展成熟教师上研究课,新老师上汇报课,以点带面,带出风气,带出水平。

③加强教学反思。“善于分析自己教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反思作为完整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成为教师经常性行为。学校明确规定了教学后记的要求,及时记录下课后的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期末进行汇总小结,形成学期教学反思,为后面教学提供方向和依据。

三、抓好校本教研,增强研究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研究能力提高才能带来质量提高,优秀教师成长都是在实践研究,课堂拼搏中练就的,这是教师获得发展的必然历程。

1、学校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以课堂实践为研究内容。学校经费和理论都无法支撑的大型的课题研究,提出了“立足教学,为了教学”研究目标,坚持从身边教学中来,留心教学中的问题,形成有针对性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这种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研究是符合我校实际的,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2、每位教师开学根据实际确立1~2个研究专题,形成研究方案,并围绕此专题开展研究课教学,发挥教研组力量,通过实践、反思、说课、评课不断尝试,期末写出解决办法的文章,并进行成果交流。

3、抓好教研组建设。学校开学拟订具体教研计划,确定本期全校性研究课时间,授课人研究课题,教研组安排组内的学科教师公开课教学,坚持做好“说课、上课、评课”等环节,填写好《说课表》、《评课记录》、《反思记录》及规范的教案,能体现三维目标,并设计出教与学情况,使公开课教学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提高学科质量的重要途径。并对老师听课作了明确要求,每周五检查,学科内教师间相互听课,音、体、美、史、地、生等学科一视同仁,也承担研究课任务。

4、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回校在教研组内组织学习培训,并在公开课上进行尝试,模仿,把资源效益发挥到最大。

5、开展校内优质课竞赛活动。先组内竞赛,选出教师参加学校竞赛,为教师成长和展示自己创设平台,形成比学之风、研究之风、上进之风。

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我们认为“以人为本”除了要关心、尊重、理解人之外,还有两层重要含义:一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实现多赢。这样的管理才是务实、负责、有效的管理,否则就会既误学生又误教师。同时让教师明确“管理松一点,教师松十点;教师松一寸,学生松一尺”的道理,依靠管理提高教学效益、克服师生惰性,既要重视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又重视学生的学习环节管理。

1、坚持正确的管理思想。义务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体现公益、均衡、公平性,尤其校内班内教育的公平性,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学校一直坚持“面向全体,在普及上提高”的质量管理思想,提出了“保优转差提升中等”的思路,坚持“进步就是成绩,就要肯定”的评价原则。坚决克服只抓优生、忽视大面积的现象,力求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学校教师全部住校,实行坐班制,为住校生管理、开展教学研究、及时教育管理学生、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教师静心思考,充分准备,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监督,一定程度上

减少了不良风气滋生和违纪事件发生。在教学管理上,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行分工负责制,落实责任,使管理工作不留空白,从工作计划、安排、落实、督查、检查、反馈、奖惩各环节有人监控和管理。同时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管理常规》、《质量管理意见》、《住校管理制度》及相关考核表册。

3、学科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保优转差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小结分析,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班级风气、学生思想动态、学科的协调配合情况进行通报,学校对学生评教师的意见建议进行反馈,共同确定下一步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增强教育的合力和针对性,避免了各自为政和单打独斗。

4、落实教学常规,向常规要质量。

①坚持做好常规月查和平时抽查,对新教师实行每周抽查,严格落实《常规管理意见》,并进行考评活动,形成书面检查材料,及时通报反馈,及时纠正存在问题。

②完善听课制度,加强校内交流学习。校长听课每周不少于2节,新教师听课每周2~3节,加强推门听课,了解真实课堂。同时每期开展教学心得交流和学生管理工作交流,让有效的方法发挥最大的作用。

③多渠道进行教学质量监控,通过三会(教研组长会,学生代表会,质量分析会)和三查(查备课,查作业、查课堂)、三深入(深入课堂、教研组、学生)和“四有”(有记载、有反馈、有交流、有表扬批评)调控教学,确保过程规范,结果最优。

④加强教学检测,增强教学针对性。检测是常规之一,是对学生学习管理的一个环节,是经常性的行为。有教学行为,就有检测,关键是对检测结果的运用,不是关注分数和名次,重点是从结果中分析教中不足、学中的困,从而反思教学定位是否准确、分析处理是否妥当、重点和考点把握是否到位。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独立作业,及时分析情况,查漏补缺,不公布分数,不排名次,只为一下步教学提供依据。

4、完善奖惩制度,及时兑现奖励。管理的最后一环就是评价奖励,学校实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建立健全了考核方案,制定了《学科质量和毕业出口质量的奖励方案》,考核采取学生评价、教研组平时考核、期末教师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教师互评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奖励向师德好、过程实、结果优的教师倾斜,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分配原则,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功能。参考文献:

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湖南教育》2003年第20期。马拉古奇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台湾光佑文化事业滚粉有限公司1999年版。

篇3:教后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一、教后记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生成的处理;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个人教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使用的感悟;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等等, 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是充满缺憾的艺术, 对缺憾进行回顾、梳理、反思、探究和剖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 便于吸取教训, 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它们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活跃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师需要及时肯定, 将其记录下来, 就是肯定的一种最佳方法, 还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二、写好教学反思的角度

1.从怀疑处反思

在今年的市优质课评比中, 我所设计的一个课堂演示实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家庭电路中熔丝熔断的原因, 在实验时我选用了两个大功率电水壶一个“热得快”, 由于急于实验现象的出现就先把两个电水壶接入再接入“热得快”, 可是熔断器内的熔丝就是不熔断, 实验失败了。情急之下, 我试着将其中一个大功率电水壶插头拔掉再插入, 这样的顺序一交换实验成功了。课后我以“实验设计关注细节尤为重要”写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这篇反思就是从怀疑自己的动机着手, 阐述过程。得出如题的结论。

2.从得与失处反思

一节课下来, 对教学的状况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超乎所想抑或不尽人意。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或是过于沉闷;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走了弯路。不管得失成败, 教师皆应实话实说, 将其记录在案, 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 操作更自如, 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如上完“科学活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后我写到:活动中, 我没有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 没有考虑到教室亮度太强, 导致一些同学很快就能完成整个过程, 而有些同学直到最后也没找到烛焰的像, 或不知道如何比较像的大小……

3.从师生的活动处反思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 教师的举手投足, 教师对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学生, 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同时, 学生的注意情况、参与程度、疲劳状态、个性特征和经验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 相互作用, 彼此牵连, 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这是教学中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 对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质量做辩证的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后备课、上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做更全面的把握。如公开课效果不好, 我们往往会说“这些学生没配合好”, 其实这里面还需要我们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学生以及他对于相关学习内容的经验和最近发展区;活动中是一厢情愿还是能顾及学生独特的想法与感受;教师的提问语言是否能够让学生明了教师的要求和意思等。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对策。

4.从修改建议处反思

在教完一堂课、组织完一次活动后, 我们要静下心来, 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 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环境的支持、组织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析, 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等。然后, 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写“修改建议”, 如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或提出修改意见, 或重点考虑某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才更有效等, 从而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篇4:读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

一、读书的意义

书籍可穿越时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发展。一本好书就是尘世间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每一次细细的品读,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如是读书蔚然成风,那么文明和高雅就会相继而至。读书不单是获取信息民、增长知识的手段,更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和生命组成部分。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领域,而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尽可能广泛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也就是具有“面广、点深、动态平衡”的T形结构,度蕴也好,学养也罢,皆出于此。要知道,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是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高层次的书,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的境界。

二、教师与读书

(一)、教师读书有助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

现代社会是网络世界,是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结构,要有新的教育学知识,要有新的心理学知识,要有新的社会学知识,还要有新的业务知识。事实上,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是比较广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比较宽的,好多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未必掌握;好多学生已经具有的能力,教师未必具有。况且现在的新课程,其学科的交叉性也较大,每一学科横向而言要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人文等知识,纵向而言要涉及到远古时代、近代、现代乃至科学幻想。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评价者就必须要挤出时间进行读书。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取更新的知识,才能适应更新的教育。

(二)读书才能跟上课程变化发展

教师读书是为了跟上课程的发展变化,读书为教师理解课程提供足够的支撑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教师脱颖而出,但为数不少的教师还处在等待、观望之中,有时也有改革的念头,但期望出现现成的方案,照着别人的套路前行。这种想法是不行的,课程改革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要在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立足于自身实际,通过读书与实践,摸索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方案,没有独立思考是搞不出来的。

所以说,每一名教师在读书时都要做思考者、思想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忙碌工作中,要腾出时间学习,腾出时间反思、总结。学校要为教师的思考搭建“平台”,如举办读书比赛、教育沙龙、说课评课、论文竞赛、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教师多看书,多思考,多动笔。只有这样,一线教师中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思考者、思想者。

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读书去积累、去总结;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点下的案例解读,这也需要通过大量读书并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教师读书有助于提高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教师良好修养的表现,教师有了良好的修养,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教师良好的素养表现为遇到困难能够冷静对待,遇到问题能够换位思考,有比较丰厚的知识,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健康的体魄,对人有非常友善的态度,能够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教师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对学生有满腔的“爱”上,因为教师只有懂得了伟大的“爱”,他才会对教育负责任,对学生负责任,教师才会更具人格魅力。教师的这些良好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说要有就会有的,而与教师经常性地读书有者密切的联系,是教师读书与为人的长期积淀。因为读书是和书中的人物神交,和高尚睿智的作者窃窃私语,在这中间有沉思,有唱叹;有细流,有奔腾。教师持之以恒地读书了,读更多的书了,其灵魂会得到一次次洗礼,其人格魅力会不断地提升。

篇5: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 “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在我的教书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学校里受到学生喜爱敬佩、受到家长高度赞誉、受到同行普遍欣赏的老师,就是那种热爱读书和思考、有人文底蕴及思想和眼光的老师;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有专家引领、进修培训、校本教研等多种途径,但最有效、最持久、最扎实的是教师读书。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县教育局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当时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在大学里已经倒背如流的教育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曾经的一个老师对我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审视了一下自己与老教师教学上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接着讲有关某某的知识”,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手段,从什么角度入手。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这也是当时我手上仅有的有关教学理念的一本书。因为我知道,现在新课程已经在全国开展了,我首先应该要做的就是学习新理念;再次我开始阅读教育杂志,观摩名家课例。后来我进入龙城小学,学校更加重视教师教师读书问题,去年学校在建校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位教师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并要求教师认真研读。如今,读书成为了我们龙城小学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教师们正在实践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我也从这本书中吸取了许多的教学经验,用在了我的教学当中去,同时,学校里也经常组织我们去听优秀老师的课,这让我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和教学经验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现在我真正地领略到了教学之美,备课变得容易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付出总有回报!

有位诗人说:“读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生活。”书能把教师的专业托得多高,取决于教师触摸过多少文字;书能把教师的专业带到多远,取决于教师品味过多少书香。因此,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那么老师们让我们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让我们带着学生以书声来溢满我们整个校园吧!

与书相伴,让生命充满绿意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 “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在教师的征途上,我已走过了十个春秋。遥想当年的顿悟时,很是后悔师范三年的光阴,匆匆而无为,为错过了师范图书馆的丰富藏书而扼腕。不过,还好,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读书让我拥有了紧张丰富充实的十年,读书让我坚定了自立自强的信心,读书让我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是什么让我热爱上读书呢?是教育事业!记得初为人师的我就胜任为一名中学班主任,没有任何经验的我,每天面临的是英语教学和繁琐的学生班级生活问题,每天回到家里,我都觉得身心疲惫不堪,有时彻夜不眠,一直在思考怎样把这个班级管理到最好。教龄30余载的父亲看到我好强的心态,就推荐给我一本《透视名师课堂管理》,我感谢父亲,我更感谢《透视名师课堂管理》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经典案例,同时也讲述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怎样开阔教师人文视野,拥有精深的专业功底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它就像一道闪电,它劈开了我僵直困顿的教师生涯,照亮了我专业成长的前行之旅,点燃了寻找职业幸福感的心灵火炬,同时也激起了我对读书的热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仅仅读这一本书是不够的,是什么再次给了我读书的热望呢?2005年我收到英语周报编辑部给我邮寄过来的国家级报刊证书和样报,当时的我又惊又喜,看着这张宝贵的证书,这次我真正的相信了自己,一定要读书,然而读书不一定要读名著。

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暑假,我和父亲决定回老家整理一下老房子,我无意中发现以前师范三年的专业技能书,翻开书籍,展开了3年师范生活的回忆,看着上边的笔记,却需要认真思考问题的缘由。忙碌的教师生活,已经让我对原有的专业知识几乎全部忘却。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思考我要学习,我要向自己挑战,我要迎接新时代的教师。

2004年,我意外的发现中学英语周报面向广大教师征稿,我想是见证成果的时候了,就英语写作这一方面我把我的课堂实践成果总结出来翻译成英语,投一次搞,试一试,反正也不花任何费用,就这样没想到真的成功了,是书籍给了我生活的信心,给了我工作的热情,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从那以后,读书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在有意无意地积累着我的财富。我一直认为,不读书便无以做教师,而做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达到的高度。

我曾深刻的抱怨自己的职业和家庭,使我没有过多的时间读书。如果你和我一样,请认真听下面的小故事: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患病之后,自知不久于人世,可是他却说:“要是写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写第一页。”我想,读书亦如此: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对我来说,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的姿态。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行走的姿态,我就能够找到读书的时间,生活的源泉与行走的力量就不会枯竭。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呢?很多时候,我的读书状态可以用《捧起第一次的茉莉》一文中的一段文字来描绘:“在无数个喧嚣的白天,在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雨天的晦暗里,在暮色的苍茫中;在偶尔小憩的旅途上,在音乐流淌的小屋里;在很多渴望温暖和快乐的时刻,在很多浸满忧伤和寂寞的日子„„读书,就是生活,像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读书,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须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三国演义是一座智慧的宝藏,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它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一本《三国演义》让我“望尽天涯路”,一本《三国演义》余音绕梁;一本《三国演义》让大家“一杯浊酒喜相逢”。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滋养了底气和灵气,使教师更睿智、深邃,站得高看得远,远离浮躁。

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是怎样感受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的呢?

一、在阅读中感受情怀与责任

我翻开那些凝聚着伟大思想的教育著作——在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书中,我们读到了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是要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在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我们读到了这位智慧的老人在几千年前就对弟子进行因材施教和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在陶行知先生的书中,我们读到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高

尚师德以及“捧着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体力行的奉献„„

是的,我在思考:如果一个老师本身不热爱阅读,那如何唤起学生对书籍的兴趣呢?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一直致力于通过课堂教学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热爱读书的种子。在我的课堂上,我给他们推荐好看的儿童英语读物,也和孩子们一起上班级阅读课。由于小学生不能很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我在网上还时常给孩子们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英语小故事,充实了他们,并陶冶情操。我一直坚信,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必然是进步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家必然是光明的国家。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民族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如果说《透视名师课堂管理》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那么《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却一下子把我推进了书的海洋。这册书最吸引我的是精彩的教学现场的呈现和反思、发人深省的教学细节的分析,从师生关系、教学互动、主动探究、预设生成、回归生活、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元评价这些我们最关注的方面进行剖析,不失时机地提升教学智慧。下面是我读本书后设计的一个教学细节:

上课了,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呈现新课、教动物单词,这两个环节进行的非常顺利,到了巩固操练的环节,我设计了几个游戏性活动,其中有一个Touch and guess的游戏,是让学生猜一猜摸到的动物。一位学生摸着小猴子长长的尾巴,兴奋地说:“It’s a monkey.”此时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来一个Kiss the animal的环节呢?这下看到上面的学生能抱着小动物亲密的Kiss,下面的学生又惊又喜。唰!瞬间下面的小手举得更多更高了。瞧!一个小小的kiss不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更是在这自然和谐的“一吻”中贴切地渗透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教育。这一小小的细节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

二、在博览群书中整合教育教学信息

读书,然后才有育人的底气”、“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是最好的精神美容”——是呀,几年的远离书本已使自己原有的那一杯水不再清鲜,能跟上时代步伐传给学生的又有多少呢?

我开始关注小学英语《精彩课堂》提及的亮点人物,寻找一切有关他们的文章,读他们的成长经历,读他们的教育理念,读他们的课堂实录。渐渐的,我感到一丝丝温暖滑过我的心房,无声无息地润泽了我生命中的那片绿地。从此,我拥有了一份来自心灵的力量,召唤着我,引领着我,使我的灵魂生长着,心壑洞明着,生活的底色日趋厚重,汇聚成对人生对命运的阳光解读,找到了那片绿意葱茏的精神家园。

虽说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但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读等身书,著三尺文”的要求,我深知自己还差得太远太远。归结前人的读书方法,我分三方面来读书。一是列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必读书目,仔细研读,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二是依自身欠缺之处,以读书来补足;三是凭自己喜好,读自己喜爱的作者之书。久而久之,读书,真的就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须,一种做教师的必须,一种追求“人课合一”境界的必须。

老师们,有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一个教师究竟能够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多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读书的态度。让我们与书本同行,它将带你去飞翔;让我们与书本共舞,舞出一片绚丽多彩的人生吧。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觉得读书成了我们必须的生活,那么我们就如一颗颗晶莹的晨露,生命充满着盎然的绿意。

读书与教师成长

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当于人类的童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有人说,教师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些曾经写在我们教育学教科书上的东西,现在看来,是有不少问题的。

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花是无法去影响园丁的,它只能给园丁带来感官的愉悦,带来工作的成就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的过程。同时,园丁自己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过去的教育理论强调教师的价值必须通过学生的价值体现出来,忽视了教师自己价值的直接呈现方式。

教师也不是春蚕,教师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春蚕吐丝是没有目的甚至是没有对象的,它的使命是为自己筑一个永远的巢,最多是为人类提供几根纺织用的丝。这显然不应该是现代教师的形象。

教师还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是一个机器,让工程师任意修理,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或者改变。而且,教师自己的灵魂由谁去塑造呢?

教师更不是蜡烛。那种把教师看成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说法,其实是很荒唐的。

有人还嫌不够,要教师两头燃烧,加快成为灰的步伐。把学生发展的前提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之上,显然也是不妥当的。

有人说,教师是绚丽的晚霞,在照亮天空的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美丽。这个比喻虽然比上面的要精彩,但是,当晚霞退却的时候,那星星和月亮构成的夜色天空难道不美丽吗?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在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教师要达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篇6:教师专业成长与读书学习

冯秀菊

————在我们教师的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凡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人生虽无可厚非,但思量起来又多么可悲,从这层意义上讲“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照亮自己。

一个教师,需发展学生,首先要发展自己。所以教师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就是获取发展能源的关键。现行教材内容涉及面较广,学生成长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博学多识,涉猎广泛,以便教学时能够高屋建瓴,游刃有余。然而,在有些调查中显示,中小学教师的阅读面偏窄,而且阅读兴趣多集中在花样翻新的各种“教参”上。这样长此以注,必然造成教师只看教参,而不看其他方面的书籍,从而导致教师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仅能在“教参”里过生活,营养不全,最终也只能做个缺少教学个性的“教书匠”。只有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多方吸收“营养”使自己文化底蕴深厚,才能成就名师大家。由此可知,为了提高自身的发展,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我们要学什么呢!第一、我们要先进行专业化学习。我认为专业化的学习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比如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要把握准确,熟练而灵活地应用知识点去启发,引导学生去学习。这就需要通过教参、资料多学习数学专业知识,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职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但是并不是拥有这种知识越多,取得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因为你还要具备将你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

第二、教学能力的学习。包括:其

一、教学方法的学习也是专业化学习的关键,比如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探究,教师释疑”。是不是每节课都用这些方法 呢?到底用什么方法教学较好呢?这就需要教师去学习教法,探究出每部分内容适合的方法。数学教学中,有的内容适用讲解法,讲解时解决知识量的宽度,深度与学生认识有限性的有效途径。在某些数学环节中,使用讲解法数学能使教学内容保持流畅与连贯,易于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而探究法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探究学习需要目标明确,而且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探究小组的成员必须在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学生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如何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内容的多少,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多积累经验的学习(实践知识学习)。

其二、专业化的学习还要包括条件性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同时他们又千变万化,教师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他们的心理变化,才能更好地展开自己的教育工作。所谓的条件性学习,就是教师学习关于“如何教“的知识,具体表现在教师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即关于学生如何评价的知识,这是教学效果好的保障。

篇7:园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并不是自然而然或自发地实现的,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结合对教师成长问题的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即教师自身的努力,成长的内部需求;教师成长发展中必要的外部条件、环境因素。因此初任教师职业的新教师,要成长为具有实践智慧的优秀教师,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与协助,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发展不仅是个人的发展,而是与幼儿园集体的发展分不开的。在幼儿教师的成长中,教师所从教的幼儿园,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成长、专业发展的最接近的环境和外部条件,因而,幼儿园应该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

一、加强自身的能力修炼,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桥梁

园长也是常人,同样需要不断修炼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教职工共同成长。

1、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心态。

有什么层次的园长就能吸引什么层次的家长,就会凝聚什么层次的教师。所以,园长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幼儿园的管理成本、管理水平。要促进教师的产业成长,园长首先要学习成长。园长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要知人善任,量才配岗

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管理上提倡“知人善任”。知人,就是了解人。了解教师个体的基本气质、个性特征,还要了解教师情绪、生理的需要、心理的需要、身体智力的需要。善任,当然是指善于使用人才了。那么园长的“量才配岗”同样十分重要。

3、把师资素质的提高,作为永恒的主题

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氛围

我认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首先需要宽松的环境。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无论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还是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切实注重建设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凝聚力的团队。

一方面应着力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精神环境,形成活泼、团结、向上的温暖的集体,注重集体荣誉感,突出向心力,增强凝聚力,树立健康向上、协调一致的良好园风、班风、教风和学风等,使幼儿教师在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 中工作和生活,让群体的氛围带动和融化个体偶尔出行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活动促进教师相互交流、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营造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如:旅游、节日庆祝活动、谈心活动等。同时,还要善于做心理辅导工作,及时疏导教师的心理问题,给与适宜的帮助。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不能期望通过几次培训或者一年半载的学习,教师就专业化得到发展了,从观念到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信任和关心,才能拥有愉快的心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创造宽松的氛围,同样需要管理者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仅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可采取以下管理策略,使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本专业的最新发展保持一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1、“量身订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要根据每个教师已有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每个教师规划其专业发展的方式和历程,促使教师实现从实习教师、助教教师、主教教师到教学名师的转变和提升。如:对已成熟的教师实施“名师工程”,给予一定津贴,激发其继续追求专业发展;对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鼓励其独立申报课题,并给予一定的研究帮助;对新教师实行“师带徒”,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帮助其尽快成长。

2、建立学习、培训制度

学习是培训的一个主题,而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宽,获取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否在发生变化呢?

我们学习,可以跟书本学,跟同事学,跟专家学,我们也可以自己学,在单位集体学。但最重要的是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因为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学习需要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 从个人自我学习提高方面。可要求教师做到:

(1)定期读一本学前教育理论书籍(2)定期读一些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教学 2 刊物或网络文章;(3)做一定数量的学习摘记,写几篇学习心得;(4)推荐、阅读一些有益于个人成长的畅销书或杂志;(5)每月一篇教育教学随笔(6)若干个幼儿的观察日记;(7)围绕园内承担的课题,参与或主持一项子课题研究;(8)通过学习和研究,评比、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总结或反思;(9)注重文化学习,不断提高学历。

从幼儿园集体活动方面,可建立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是不同的、多样的,如围绕《纲要》的系统学习、解读、体会、考试等;围绕说、唱、弹、跳、画、信息技术等专业技能进行的学习、竞赛,围绕教育能力提高的主题讲座,围绕一日活动工作规范的纪律要求,以及一些教学沙龙、读书沙龙等。

强调教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活动的内容有:教案、教育案例的分析,观摩活动后的评价,教育行为的交流、经验、困惑的沟通等,教研活动的形式以研讨式、参与式为主,而且人数不宜过多。对于共同参与式的研讨活动,在冯晓霞的《新纲要与教师的成长》一文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同事之间的交流,使原来为一个人所有的经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一个大家“合资”共建“资源银行”。在这里,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一个投资者,一个为资源银行作出贡献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获益者,一个可以分享信息资源的人。”

3、提供学习机会和资金保障

幼儿园还要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供多种学习进修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性环境和资金保障。如:组织开展专家报告、专题讨论、案例研讨、观摩教学、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或园本教研活动;组织环境创设评比、区域活动展示、家长开放日、节日庆祝、运动会、亲字游园等业务活动,让老师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和成长,使教师在发挥自己专长的同时互相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除此之外,走出园门的学习、交流也十分必要。如:外出听课、同事聚会,集体出游等,都会有新的收获。

四、提升团队的竞争意识,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动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工作内容 3 一成不变,就容易产生惰性,会陶醉于现有的安逸中不能自拔。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这种平衡,制造危机感,打破昔日的平静,激活整个团队。作为园长,要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教师的需求,要让教师明白,在幼儿园中同样存在着优胜劣汰的法则,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如绘画竞赛、优质课竞赛、舞蹈竞赛等,并在赛后公布名次。这是促进教师专业的动力所在,教师的需求越强烈,学习的动力越大,成长的效果就越明显

篇8:教学后记——教师成长的驱动器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认真写3年教案的人, 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3年教学反思的人, 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名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是多么重要!那么写教学反思, 就从写教学后记开始.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 对该节课的教学情况的记录和对教学效果作出的评价性小结.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应该包括课前准备和设计、课堂讲授以及课后总结和反思三个重要环节.课前准备和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 课堂讲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精神和灵魂, 而课后总结和反思同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它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 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

1 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 对自己设计和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 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 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科学研究的依据, 这对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刚进学校的时候, 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 分析不充分, 在第一轮备课中, 只能翻阅各种资料或参考书, 不仅劳动量大且效率低, 而且即使是精心设计的教案, 也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之处.我把课堂上的满意与不满意之处记录下来, 不满意之处虽然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不能更正, 但可以在下一次教学中弥补.将这些不足或遗憾记录下来, 既可以为下一轮备课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完善教案, 同时也使我在下一轮备课中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

2 教学后记的内容

教学后记既然如此重要, 那么应该怎样建立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写哪些内容呢?以下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究.

2.1 记成功之亮点

一堂课的成功往往令教师终生难忘, 虽然它有时只是一个精彩的瞬间, 或是师生一次短暂的共鸣, 那是教与学碰撞的火花.将教学过程中形象贴切的导入, 巧妙新颖的情境设置, 通俗易懂的比喻, 幽默的演示, 引起师生共鸣的精彩问答等成功亮点记录下来, 留给以后的教学参考使用.

例如:《基本初等函数》一章中指数函数的学习, 在讲授指数函数这节内容前, 我先拿出一张白纸, 学生比较奇怪, 然后我说:“这张白纸的厚度只有0.1 (mm) 如果我将它反复对折27次后, 你觉得它的厚度有多高?”学生纳闷, 有人说:凳子那么高, 有人说:书桌那么高……我问:“会不会有十层楼那么高?会不会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学生惊奇、疑惑、不信.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论证:

对折1次厚度为0.1×2=0.2 (mm) ;

对折2次厚度为0.1×4=0.4 (mm) ;

对折3次厚度为0.1×23=0.8 (mm) ;

……

当对折27次时厚度为0.1×227=13421.728 (m) , 大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 (m) .一张薄薄的纸通过对折27次, 居然厚度超过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对接下去学习的指数函数就充满了兴趣.通过这种紧扣教材又生动有趣的问题解决, 把学生引入诱人的知识境界, 求知欲望由此激发, 在快乐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 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将这些成功的东西及时记录, 日积月累, 并把它们归纳处理, 提升形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我觉得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大有好处.

2.2 记败笔之处

再成功的课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再完美的设计都有或大或小的“败笔”.古人云:“教然后知困.”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任何人教学总有不足之处, 因而需要不断改进.因此, 在我们记录成功之处的同时, 更多的应思考教学的失败和不足之处, 警戒自己, 找出不足, 研究不足产生的原因, 并想法设法加以改进.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 才使我们达到“长一智”的效果.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 我们教师更应做教学中的有心人, 一有所得, 及时记录,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让教学反思成为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奠基石.

例如《三角函数》一章中的公式特别多, 光靠死记硬背, 是累了学生而又得不偿失.我在讲公式时, 都提到了公式左右三角函数的名称、角的先后顺序、符号的特点规律, 学生也尽力了, 可是掌握的情况还是不如意, 容易混乱出错, 过两天就忘记了.所以虽然上课讲解的比较到位, 但学生掌握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是这节课的遗憾.经过反复思考之后, 我从杂志中找到了别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对公式编了一个谐音的口诀:如三角函数和角公式:

cos (α+β) =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哭哭傻傻 (以哭开头)

sin (α+β) =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傻哭哭傻 (以傻开头)

学生听了之后乐了, 课堂气氛活跃了, 公式也轻轻松松地记住了.所以教学中的反思不是纸上谈兵, 需要将反思得到的体会和对策转化成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 深化对教学的认识, 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实践能力, 这是教师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表现, 它既有利于学生发展, 又有利于教师成长.

2.3 记录学生的接受状况, 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作为一名教师, 教学的关键是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 通过学生自己切身的感受, 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学生的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这样做有助于开阔教学思路, 做到教学相长.

例如, 在《不等式》一章中均值定理的应用, 我讲了要分3个步骤:一正二定三相等.学生上课时都能听的懂, 但作业中就出现了不考虑等号取不取得到;多次采用均值定理, 使得等号取不到等等的问题.有学生也反映做题目时候, 经常会忘记最后的等号问题,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 一定要着重强调取等号的问题.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一题会用好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我把他们的想法记录下来, 以便以后可以采用.

其实教学后记可写的方面远不止这些, 只要我们能够及时持久地反思下去, 相信会有更多的发现.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有时会产生碰撞的火花;有时会感受到心灵的摩擦;有时会遇到尴尬的冷场;有时会掀起空前的高潮.如果教者及时用妙笔记载这瞬间的点滴, 反思失落的片段, 让精彩回放, 定会笔下生花, 妙不可言.

上一篇:关于火灾事故现场紧急救护工作的调研分析下一篇:企业特色党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