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病情观察要点

2024-04-07

呼吸科病情观察要点(共11篇)

篇1:呼吸科病情观察要点

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及心律、脉搏和尿量等情况。

2.观察患者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和节律、胸廓运动变化;观察患者排痰情况、痰液性状及颜色。

3.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有无紫绀,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

4.观察哮喘发作先兆症状,如胸闷鼻咽痒、咳嗽、打喷嚏等,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了解患者哮喘的病因和过敏源,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5.观察吸氧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折、受压,吸氧流量是否合理。6.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如茶碱类、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及心律、脉搏和尿量等情况。2.观察患者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和节律、胸廓运动变化。

3.观察患者咳嗽频率、剧烈程度,咯痰的量、性状、颜色,咯痰是否容易,有无咯血。

4.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有无紫绀,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5.观察吸氧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折、受压,吸氧流量是否合理。6.观察患者雾化吸入使用是否正确。

7.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如茶碱类、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及心律、脉搏、尿量等情况。2.观察患者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和节律、胸廓运动变化。

3.观察患者咳嗽频率、剧烈程度,咯痰的量、性状、颜色,咯痰是否容易,有无咯血。

4.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有无紫绀,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5.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浮肿,观察并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水量情况。5.观察吸氧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折、受压,吸氧流量是否合理。6.观察患者雾化吸入使用是否正确。

7.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如茶碱类、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等)。并发症的观察:

1.观察患者神志改变,有无烦躁、昼夜颠倒、嗜睡、昏迷等;观察患者皮肤改变,有无皮肤潮红、大量汗出等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双眼球结膜水肿。2.观察患者有无心慌、有无咯血及胸痛、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量及颜色、有无黑便、有无面色苍白等情况。3.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瘀点。4.观察患者有无震颤、抽搐、有无腹胀等症状。

肺炎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体温、心率及心律、尿量、排便等情况。2.观察患者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和节律、胸廓运动变化。

3.观察患者咳嗽频率、剧烈程度,咯痰的量、性质、颜色,咯痰是否容易,有无咯血。

4.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有无皮疹及紫绀,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无腹胀腹痛、食欲减退。高热患者有无意识障碍、恶心、呕吐、抽搐等。

5.观察吸氧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折、受压,吸氧流量是否合理。6.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抗菌药物。

咯血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体温、血压、心率及心律、脉搏和有无黑便等情况。

2.观察患者咯血量、颜色、有无咯痰困难,观察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和节律、胸廓运动变化等情况,避免窒息情况发生。

3.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瘀点、有无紫绀,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4.观察吸氧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折、受压,吸氧流量是否合理。5.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垂体后叶素。

胸膜腔穿刺术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术前观察: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体温、血压、心率及心律情况。2.观察患者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和节律、胸廓运动变化等情况。3.观察患者施术部位皮肤情况,有无破溃,有无出血点及瘀斑、瘀点。4.观察吸氧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折、受压,吸氧流量是否合理。

术中观察

1.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脉搏、血压情况。

2.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如咳嗽、呼吸困难、心慌、面色苍白、头晕等应立即停止操作,积极对症处理。

3.观察胸水的量、性质、颜色,如有胸膜腔留置管,应观察留置管是否通畅。

术后观察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体温、血压、心率及心律情况。

2.观察术区无菌敷料覆盖情况,有无渗血漏液,术区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如有胸膜腔留置管,应观察留置管是否通畅,管中有无气体等。

无创通气治疗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无创通气前:

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及心律、脉搏等情况,重点观察患者血液动力学是否稳定。

2.观察患者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和节律、胸廓运动变化。

3.观察患者咳嗽频率、剧烈程度,气道分泌物是否较多,是否存在排痰障碍,有无窒息风险。

无创通气中:

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及心律、脉搏等情况,重点观察患者血液动力学是否稳定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有无紫绀,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2.观察患者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和节律、胸腹动度、辅助呼吸肌的动用、呼吸音情况。

3.观察患者体位是否合适(坐位或卧位,头高30°以上,注意上气道的通畅)。4.观察患者佩戴头带松紧是否合适,避免固定头带的张力过高。5.观察患者是否耐受无创通气,反复鼓励患者。

5.观察无创呼吸机有无漏气、开始1-2小时后监测血气分析。

无创通气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胃胀气、误吸、鼻面罩压迫、口咽干燥、鼻梁皮肤损伤、漏气、排痰障碍、不耐受、恐惧、睡眠时上气道阻塞等。

篇2:呼吸科病情观察要点

在巡视病房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1 认真观察病情

1.1 意识及生命体征观察注意观察每位患者的意识和精 神状况, 对重危患者经常呼唤之, 并进行适当的提问, 以做到 正确判断。按医嘱要求测量生命体征, 护士对患者任何时候 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到心中有数, 必要时测量之。1.2 伤口的观察观察记录伤口渗出情况, 渗出液是血性还 是渗液, 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 是胆汁还是肠液;渗出液的 量;伤口及周围组织明显肿胀时, 判断是否有积血待排, 注意 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增加患者的舒适感。短时间内伤口渗出 大量鲜红色液时,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妥善固定敷料, 腹带、胸带包扎牢固、美观、松紧适度。

1.3 引流管的观察注意术后患者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善, 严 防脱出或滑入;随时捏挤引流管, 必要时用外用盐水冲洗或 注射器抽吸以确保通畅;注意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 和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4 卧位的观察观察患者卧位是否舒适、符合治疗护理要 求, 选择垫一些软枕维持体位舒适。

1.5 输液的观察输液穿刺针(导管)是否固定妥善, 局部有 无肿胀、疼痛或静脉炎表现, 针眼处有无出血或脓性分泌物, 输液系统是否密闭、接头处是否衔接紧密, 滴壶液面以下有 无气泡, 液体滴数是否合适, 流液针头是否完全插入液体瓶 中, 瓶内剩余液体预计输完时间等。另外注意及时主动更换 液体瓶, 以增加患者安全感。

1.6 皮肤的观察以往输液穿刺处皮肤状况, 输入化疗药部 位有无肿胀、颜色改变甚至坏死。观察骨突处受压情况, 必要 时按摩、变换体位, 有效预防压疮。

1.7 了解患者主诉主动询问患者感受、不适, 并进行具体 的分析判断, 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疗效。

1.8 进行必要的查体运用视、触、叩、听等方法, 对患者进 行进一步检查。如: 尿潴留时叩诊检查膀胱浊音界, 肠蠕动未 恢复前听诊肠鸣音等。2 落实周到的生活护理

术后患者活动不便, 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 医 院控制探视和陪护人员, 需要随时得到护理人员的照顾和帮 助。因此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及时询问患者需求, 及时解决他 们的困难, 协助生活护理, 使患者得到亲人般的照顾、呵护。3 维持标准的病区规范

繁忙的工作中, 护士在每次巡视病房过程中随时整理病 房, 做到眼勤、腿勤、手勤, 用自己高效率的工作, 为患者创造 良好的休养环境, 维持标准的病区规范。4 做好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要求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

篇3:呼吸科病情观察要点

1 呼吸管理

1.1 呼吸道护理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颈部向前弯或食管受压, 均可发生呼吸暂停, 因此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是: (1) 鸟巢式护理:将柔软的儿童全棉浴巾对角滚筒式卷好, 围成一个以早产儿枕骨-坐骨结节为长轴, 左右肩宽为短轴, 高约10cm的椭圆形“鸟巢”置于婴儿保温箱中, 浴巾的中段枕于婴儿头部, 浴巾接口处放于其臀部, 四肢靠近身体中线呈屈曲状, 底层放一1/3满热水袋 (33~34度) 。另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从前往后反穿一件内衣。下和颈部垫上小软枕, 使颈部姿势自然头部放在中线位置, 使头颈部抬高30°并使颈部略向后伸展[2]。 (2) 俯卧位, 即俯卧头抬高15°, 头偏向左侧或右侧, 保持舒适体位, 以减少上呼吸道梗阻, 预防或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

1.2 严密观察病情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给予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设置好各参数报警值。同时, 医师、护士应定时巡视, 密切观察呼吸 (频率、节律、深浅度) 、面色、反应、腹部、肢体活动等情况, 以及常规监测血糖、电解质、血气、血色素等,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1 吸氧的观察与护理

维护呼吸道通畅和给予氧气吸入是早产儿的重要护理措施, 吸氧应间断。以解除青紫为宜, 最好不超过3d。氧浓度应控制在30%~40%。目前多用鼻导管吸氧, 头偏向一侧。

1.2.2 吸痰的观察与护理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咳嗽反射较弱, 粘液在气管内不易咳出, 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吸痰时戴一次性手套, 动作轻柔, 边吸边转动吸痰管, 以便痰液完全吸出, 吸痰管应每日更换1次,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肺部感染。

1.2.3 出血的观察护理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功能及肝内酶系统不健全, 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 易发生出血症。因此, 出生后第1d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 10mg/d, 连用3d。以预防皮肤及颅内出血的发生。

1.2.4 低血糖的观察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肝功能不健全, 肝糖原合成血糖的功能减低, 易于出生后2~36h内发生低血糖。

1.3 呼吸暂停的急救

呼吸暂停一旦发现, 应区别是梗阻性呼吸暂停, 还是中枢性呼吸暂停。若为梗阻性暂停, 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气道通畅;若为中枢性呼吸暂停, 轻者应立即刺激, 如轻轻摇动患儿、捏耳垂、弹足底、托背呼吸等, 多数能恢复呼吸;若有发绀予以吸氧, 严重者行人工胸外按压、复苏囊并加压吸氧, 或使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CPAP) , 当CPAP治疗无效时, 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1.4 药物应用

遵医嘱静脉给予氨茶碱、纳洛酮交替使用, 可以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 注意按时用药, 剂量准确, 用微量泵控制输入速度。

2 体温管理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 调节功能差, 体温常随环境温度变化而不稳定, 暖箱能为早产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暖箱温度根据体质量、日龄、体温调节而定, 使体温维持在36.5~37.0℃ (耗氧量减置最低) , 2~4h监测体温1次, 能避免体温过高过低或骤升骤降致早产儿大脑及多脏器出血、呼吸暂停[3]。一切治疗及护理集中在箱内进行, 注意暖箱不宜放在空气对流、近窗或阳光直射处保持室温24~26℃, 湿度 55%~65%。

3 安全喂养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各种消化酶不足, 消化吸收能力差。对于病情较稳定的早产儿, 吸吮和吞咽能力好的, 用奶瓶喂养, 喂养时注意速度宜慢, 以防胃食道反流致呼吸暂停或窒息;吸吮力弱或频繁发生呼吸暂停的患儿留置胃管, 进行鼻饲, 保证患儿足够热卡, 如肠道进食少, 可采用静脉营养, 同时, 观察腹胀及排便情况。患儿腹胀, 增加腹压可造成呼吸暂停, 如 24h 未排便, 应采取相应措施:用小儿开塞露塞肛通便, 或1∶3开塞露液和0.9%氯化钠溶液小剂量保留灌肠。另外, 可通过腹部按摩来促进胃肠蠕动, 减少呕吐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能有效防止呼吸暂停的发生。

4 防治感染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防治感染要以预防为主, NICU 或早产儿室应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加强口腔、脐部、皮肤等基础护理。

4.1 口腔护理

每日用0.9%氯化钠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轻轻擦拭口腔, 预防口腔炎。

4.2 皮肤的护理

早产儿抵抗力低, 早产儿出生后皮肤呈红色, 2~3d后出现黄疸, 肤色呈红黄色, 胎脂多、胎毛也多, 尤以面、肩、背部特别多, 可用消毒植物油纱布擦去, 以免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糜烂, 为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可涂爽身粉, 勤翻身, 防止皮肤受压。尿布要柔软, 勤更换, 衣服应宽大松软。

4.3 脐部护理

出生2h内应注意脐部有无出血, 以后每天检查更换脐纱布一次, 以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一般在3~7d。若脐窝潮湿或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可用3%双氧水洗净, 涂1%龙胆紫使之干燥。若脐部感染严重可给予抗生素。若已形成肉芽组织, 可用5%~10%硝酸银点灼后再以0.9%氯化钠溶液洗净。早产儿用物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物, 乳具、被服高压消毒;尽可能减少接触患儿, 减少侵袭性操作, 做好保护性隔离, 防止发生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必要时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血浆等提高免疫力。

总之,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如不及时发现处理, 可因脑缺氧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耳蜗背侧神经核受损, 导致脑性瘫痪及高频性耳聋, 甚至猝死[4]。医护人员要对早产儿进行精心的护理, 密切的观察, 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并及早干预, 有效地防止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和发展, 才能提高治愈率, 降低伤残率。

参考文献

[1]吴圣楣, 陈惠金, 朱建幸, 等.新生儿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05.

[2]蔡荣英, 陈秀捞, 谢桂馥, 等.水垫与体位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4) :203-204.

[3]黄宝荣.新生儿呼吸暂停护理新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 2001, 7 (12) :54-55.

篇4:慢性呼吸衰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 呼吸衰竭;护理

1 定义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稳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2 病因

参与呼吸运动的任一环节,包括呼吸道,肺组织,中枢神经,运动神经,肌肉,胸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吸衰竭。

2.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炎症痉挛,上呼吸督导肿瘤,异物,舌根后坠(昏迷患者)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2肺组织病变: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气肿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缺氧或缺氧合并二氧化碳潴留。

2.3肺血管病变: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细血管管瘤,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2.4胸廓胸膜病变: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大量气胸或胸腔积液等,因胸廓活动和肺扩张受影响,导致通气减少及吸入气体不均,影响换气功能。

2.5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3 临床表现

3.1呼吸困难:发憋,呼吸费力,喘气常为主要主诉,表现在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如中枢性呼衰呈潮式,间歇抽泣样呼吸;慢阻肺是由慢而较深的呼吸转为浅快呼吸,呈点头或提肩呼吸;中枢神经药物中毒表现为呼吸匀缓,昏睡;严重肺心病并发呼衰二氧化碳麻醉时,则出现浅慢呼吸。

3.2紫绀:是缺氧气的典型症状,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村指甲出现紫绀,红细胞增多,紫绀更明显,贫血者紫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也可出现紫绀。

3.3精神、神经症状: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二氧化碳潴留出现中枢抑制之前的兴奋症状,如失眠,烦躁,但此时切忌用镇静或安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发生肺性脑病,表现为神智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3.4心血管系统症状: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长期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严重缺氧,酸中毒时,可出现心力衰竭,血压下降,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4 治疗

氧疗,机械通气,维持适当的液体平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5 护理

5.1病情观察

5.1.1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的观察,如呼吸频率大于25次每分,常提示呼吸功能不全,有可能是呼吸窘迫综合症先兆期的表现,观察意识状况、发绀、皮肤的温湿度、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出血倾向,球结膜有无充血水肿,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等。

5.1.2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5.1.3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5.2护理措施

5.2.1一般护理:①病室需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密切观察呼衰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

③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

④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⑤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体位,一般半卧位,昏迷者要平卧,头偏向一侧。

5.2.2合理用氧

①对单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高浓度吸氧有良效,而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的同时需设法加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除,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解痉平喘等,同时在气道通畅的基础上,使用呼吸兴奋剂,可以改善通气,严重呼衰药物治疗24至48小时无效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人工通气。

②在吸氧治疗中,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是否改善,心率脉搏是否减慢,神志是否清醒,若上述症状改善,表示缺氧得到矫正,反之加重。

③保持呼吸通畅: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造成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是护理呼衰患者的住要措施。

5.2.3药物治疗的护理:

①抗菌药物要按处方的浓度在规定时间内滴入,使用过程中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②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滴速不宜过快,用药后注意患者神志和呼吸的变化,如头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时要减慢速度并报告医师。

③纠正低血钾时要严格按处方用要,并了解补钾后血钾等的变化。

6 健康指导

①指导病人缩唇呼吸,改善通气;

②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季节更换衣服;

③戒烟,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④坚持适当的室外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

篇5:病情观察护理是什么意思

医院不同程度的存在交叉感染问题,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对病人要进行耐心,细致,全面的病情观察,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防止病情扩散。

2 早期观察药物反应,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病情是动态发展的,病人从疾病的发作到接受治疗的前后,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都是依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而定。

3 早期发现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篇6:病情观察护理的名词解释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 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如神昏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反之为病情好转。

(5)一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会损害人体的正气,成为不良反应。如大汗淋漓会使病人气随汗脱;泻下不止会伤津耗气等。尤其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更应仔细观察。

篇7: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能力实施方案

一、具体方案:

由于我科是新生儿重症监护无陪护病房,患儿病情变化快,对于护士的要求除具备娴熟规范的技术操作外,还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它不仅反映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科室通过召开全体护士会议,把提升的主题告知每一位护士,并让护士制定自己的提升计划,人人相互督导,护士长和质控组长承担检查和督导小组,首先制定专科知识学习计划,业务学习、疑难病例分析等、通过参与讨论,总结和丰富相关疾病知识,提高对相关疾病进展的认识,保障了优质护理落实到位,加强对疾病潜在和现存护理问题的了解,从而提高观察病情的能力。

二、科室概况:我新生儿科自2002年年12月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下由原来的5名护士逐年增加至现有护士1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1-3护士4名,2-5年护士6名,使床护比提升至1:4,保障了优质护理落实到位,同时保障了病人的安全。根据护士能级对应的原则,进行传帮带,由此制定提高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小组:

组长:范秀花

副组长:黄莉惠

成员:王淑敏 孙玉玲 白塞玉 陈思 张彦彦 蒋会丽 三:具体实施细则:(一)新生儿素质的培养及能力评价要求

1:由于有的护理人员欠缺临床观察力与思维能力,没有预见性,不熟悉新生儿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对疾病的各种临床改变缺乏应有的感知,对一些重要的临床改变不能准确判断和预测,由此要教导护士观察病情是一项比打针发药更难得基本工,护士要从一开始就有意培养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尤其是着重培养新进护士:汤莎莎、张俊杰、许孝敬等年资低的护士养成眼勤、腿勤、嘴勤的习惯,遇见问题多咨询医生和年资高的护士。

眼勤:敏锐的观察每一个病情细节的改变。

腿勤:多巡视每一位患儿每一时刻的病情变化。

嘴勤: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与医生交流,早报告、早处理。

(二)新生儿科护士能力总评价要求

1:新生儿科的护士不但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业务技术,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慎独精神、以及对新生儿细致观察、耐心照顾的态度

2:护士熟悉一般的护理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新生儿急救复苏技术,呼吸道清理,必须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3:护士还要有急诊意识,重症患儿的疾病来势猛,发展快,需要紧急救治。因此,在操作中要做到“稳、准、快”,熟悉操作常规,明确抢救程序,力求争分夺秒。

4:全体护士认真学习新生儿科疾病知识: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新生儿常见技术并发症观察和处理

5:了解病情、熟悉护理要点,是提高观察病情的要点(三)具体措施

1:2015年3月30号召开(如何提高护士早期识别和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和持续改进措施)的全体护士工作会议,提高护士对整改工作的认识,改变思想,提高认识,布置实施方案。

2:全体护士认真书写每月护理查房病历一份,写完由质控组长黄莉惠或蒋慧丽进行质控检查,指出书写缺陷,评价对该疾病认识的掌握程度,指导护理问题及其护理措施书写缺陷,进行改进措施的指导,提高护士对专科疾病知识的掌握

3: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新进护士和年资低的护士参与学习和书写,并在月底业务学习和专科疾病讨论会上进行讲解

4:全面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护士每天对分管患儿全面评估,掌握患儿特殊病情变化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有无病情变化,护士长和质控组长进行床边查房提问护士是否全面掌握病情变化

5:护士长带领护士进行查房,告知特殊患儿存在的潜在并发症,以充实护士知识和对该疾病的认识

6:护士可以在晨交接班时认真听并记录医生的讨论,利用每个可以获取信息的机会,护士长和质控组长也利用晨交接班时,把患儿可能出现的的情况,讲解给所有的护士,让护士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警惕性和敏锐性,以便让护士深入去了解病情,并要求护士经常去观察每一位患儿的皮肤颜色、呼吸节律、频率、深浅、肌张力、吸吮、吞咽、大小便、精神反应等,而不是机械的执行医嘱,养成了发现特殊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

(四)评价措施

护理组长:蒋会丽

黄莉惠

1:工作要求: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常用急救技术,能独力准确评估、判断和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优质护理工作,每天10:00床边提问并指导护士观察的内容,并进行评价。月底协助护士长进行工作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2:成员护士:蒋会丽

评价: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基础,能协助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做好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控制工作。带教评价护士 许孝敬工作

3:成员护士:孙玉玲

评价: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基础,掌握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能力管理制度,监管到位。能协助监管护士丁连杰工作。

4:成员护士:王淑敏

评价: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能力,责任心强,能提出具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部分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护理质量管理。协助监管护士张俊杰工作

5:成员护士:白赛玉

评价:能掌握新生儿疾病护理知识,有较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但危重患儿护理相关知识仍需进一步加强。协助监管护士付笑笑工作

6:成员护士:陈思

评价:能掌握新生儿一般疾病护理知识,接受能力强,实际操作能力及危重患儿护理和沟通能力薄弱,仍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培训,协助监管护士汤莎莎工作

6:成员护士:张彦彦

评价:能掌握新生儿一般疾病护理知识,接受能力强。工作细心,协助监管护士牛梦娜工作

五、持续改进措施评价措施

1:针对不同层级护士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条件许可下,争取每年有一名护士进修学习,积极接受新知识,开展新项目。护士争取每年一次外出短期学习机会,接受新知识,巩固现有专科护理知识,从而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将职业道德培训纳入每年培训计划中,提高护士素养及责任心。

篇8:呼吸科病情观察要点

患者女性, 76岁。因咳嗽、气喘4年, 双下肢肿胀半年, 剑突下疼痛1周入院。入院时, 呼吸促, 胸前剑突下疼痛, 双下肢浮肿, 右下肢疼痛, 膝关节下色素沉着明显, 分别有—4cm×4cm, 4cm×5cm伤口。双下肢彩超示右下肢深静脉栓塞, 肺部CT显示右下肺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诊断明确后予速碧林、东林滴芙、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

2 病情观察

2.1 使用床边心电监护仪

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静脉压、心电图、血气的变化。因为肺动脉栓塞时, 可引起肺动脉高压, 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故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评估病情。

2.2 症状的观察

特别是溶栓前后特定时间的症状对比观察。如可分溶栓前、溶栓结束后即刻、溶栓结束后 (24±4) h、第 (7±1) 天、第 (14±2) 天及3个月分别进行症状体征的监测。肺栓塞的典型表现为|“肺栓塞是三联症”。及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但此症状在临床上不足30%。本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猝死。但可针对其特有表现在治疗各阶段进行对比观察。

2.3 实验室结果的追踪与观察

如:APTT及其他纤溶指标、血气分析、血、尿常规等。一般在溶栓后即刻、 (24±4) h、 (14±2) d复查。我们应及时送检标本及追查结果。

2.4 特异性检查

如:心电图、彩超、CT造影结果的变化等。

2.5 不良反应的观察

主要观察出血的发生情况。分别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 伤口有无新鲜出血, 有无血尿、血便、咯血等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出血, 有无突然头痛、神志不清、颅内高压等颅内出血的出现。

3 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3.1 溶栓主要用于2周内的新鲜血栓栓塞, 治疗愈早效果愈好。

大块肺栓塞、肺栓塞伴休克、原有心肺疾病、此大块肺栓塞引起循环衰竭者溶栓治疗[1]。

3.2 做好心理护理机型肺栓塞患者一般发病急, 病情变化快, 患者易出现惊慌、恐惧等心理变化。

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好心理护理, 讲解溶栓的重要性, 举一些成功的案例, 解除其思想负担, 使其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3 溶栓前宜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 以方便溶栓中取血检测溶栓开始

前加压包扎已经进行血管穿刺的部位, 治疗期间避免皮内、皮下、肌肉注射及动脉穿刺, 以防出血。

3.4 应按医嘱严格掌握用药剂量、输注速度及输注时间经静脉给药时尽量使用输液泵或推泵, 用药时应有医务人员在旁观察用药反应。

3.5 注意生命体征。

包括一般情况, 如血压。心率, 心律, 呼吸等。观察胃肠道情况, 如有无恶心、呕吐等, 并详细做好护理记录。

3.6 对于导致血栓脱落的两个主要诱因, 急用力推便和剧烈运动, 应尽量避免, 以预防或减少肺栓塞的发生[2]。

在溶栓期间活动要适量, 因双下肢均有深静脉血栓形成, 平卧时要抬高患肢约30cm, 促进血液回流;禁止用力按摩双下肢, 防止血栓脱落。一般需绝对卧床2~3周。根据肺栓塞的位置, 予以健侧卧位是有益的[3]。

3.7 做好皮肤护理。

由于急性期应用肝素治疗, 卧床时间长, 活动受限, 要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定时翻身, 观察受压皮肤颜色, 防止压疮。右下肢伤口每天用NS清洗后用皮维典外敷换药, 促进愈合。

3.8 防止感染。

特别注意在静脉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避免发生静脉炎, 注意防止受凉, 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 预防呼吸道感染。3.9注意饮食结构, 宜时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少食用油腻、高胆固醇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排便用力。知道对华法令的药效有影响的一些事物与药品, 如菠菜、菜花、咖啡等可降低药效, 阿司匹林可增加药物抗凝作用, 催眠药、口服避孕药可降低抗凝作用等[4]。

4 小结

肺栓塞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按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溶栓及抗凝药物, 并需做好各项护理措施。针对需长期绝对卧床、多次反复抽血检查等患者较难理解与配合的措施, 我们需向患者耐心解释其重要性, 并动员家属, 加强监督, 以更好地配合整个疗程的治疗。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有关知识的卫生宣教特别重要, 一般公众对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了解较少。因此, 重要的是对患者的宣传,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5], 如:嘱患者多饮水, 防止血液粘稠;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 平时注意下肢运动, 避免再行成静脉血栓;下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 但不能过紧, 以促进静脉回流。

摘要:探讨肺栓塞溶栓治疗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肺血栓栓塞症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据统计, 在我国绝非少见。它是以血栓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溶栓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其并发症主要为出血。作为护理人员, 掌握病情观察的要点及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均很重要。

关键词:肺栓塞,溶栓,病情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黄寨, 毛志福, 林辉.急性肺栓塞治疗进展[J].内科, 2007, 2 (3) :47.

[2]王惠良, 卢素娟, 陆宁洁.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急救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 :56.

[3]王健.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后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 2005, 11 (17) :35.

[4]吴春华, 陈玉珍.3例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 2005, 2 (21) :74.

篇9:呼吸科病情观察要点

【关键词】 闭合损伤;控制出血;抗休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29-02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外科常见急重症,多为交通事故、轧伤、高空下坠、暴力打斗、碰撞挤压或车轮碾压所导致。如处理不得当,可迅速危及生命,造成重要组织器官衰竭。由于腹部损伤患者伤势严重,内脏破裂大出血,往往需要进行剖腹探查手术、控制机体出血,抗休克,尽快逆转病人严重的生理紊乱,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完善护理措施是抢救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现将我院14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抢救、观察护理要点论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损伤病人140例子,其中男性13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8岁。本组病例中,肝破裂7例,脾破裂35例,肠破裂42例,膀胱并后尿道破裂2例,肾挫伤4例,腹壁挫伤18例,腹膜后血肿10例,合并骨盆骨折,肋骨骨折,颅脑损伤病人22例。

2 急救与处理

对于严重内出血或脏器损合并休克者,入院时首先抗休克处理。

2.1 给予氧气吸入,嘱病人平卧位,由鼻导管给氧流量2-4L/min,提高机体血氧量。

2.2 快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保障快速输血、输液、扩充机体血容量。

2.3 重度休克者,需留置导尿,以观察单位时间患者尿量。

2.4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及表情,躁动者加床档,防止坠床,伤情未明确诊断慎用吗啡杜冷丁药物。

3 监测与观察

3.1 入院后注意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对休克患者每15-30min测量一次,并观察意识、面色及尿量的变化,早期发现休克及时抢救。损伤时间长,体温高,腹腔已感染的患者,提醒感染性休克,休克早期症状血管痉挛,面色苍白,口唇干燥,脉搏弱,四肢末梢发绀,皮肤呈花斑,厥冷表情淡漠,烦躁不安,收缩压声由强变弱、脉压变小,呼吸深而快,尿量相对变少,及早诊断,迅速治疗。

3.2 合理安排输液 保证充足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观察心肺肾等情况。在扩容期间,测每小时尿量,以观察输液量是否充足,通常健康人每小时尿量30ml为标准,尿量接近正常范围,说明休克已见好转,如尿量过多,应减慢速度,尿量持续过少,考虑有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少尿时要注意高钾血症,多尿时要注意低钾血症,休克测中心静脉压,观察有效循环及心功能情况。

3.3 详细观察观察病情,明确手术指征 单纯腹壁挫伤,大多数非手术治疗既可痊愈。血肿严重者可采用穿刺抽吸方法将积血抽出,加压包扎。腹外伤并发休克者对输血输液扩容反应不明显,短时间内病情趋向恶化则提示腹腔内出血,速度增快,抢救休克的同时做好手术准备。一般腹外伤患者,如体温逐渐升高,脉搏增快,腹痛加剧,腹式运动减弱,可判定为腹腔内出血及脏器损伤,如有血尿可诊断肾挫伤,都需做好手术准备。

4 手术前准备

4.1 护士像病人介绍病情和手术目的,意义及手术效果,加强病人心理护理,取得病人树立治病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手术。

4.2 腹部需常规备皮,做好青链霉素试敏,询问既往过敏史,阳性者慎用。

4.3 需要输血者,通知血库备血,进行同型血交叉配血试验。对已发生休克者应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补液,必要时输血。输血、输液,对于腹腔内出血,虽然丧失主要是血液,但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

首先要快速补给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

4.4 护士按医嘱进行术前插胃管、导尿管及术前用药。

5 术后护理

5.1 患者取平卧位,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循环及体位引流,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使患者舒适。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机意识的变化,防止术后出血复发休克。

5.2 禁食 患者持续性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后拔出胃管,开始以流食为主,逐渐改為半流食,保持胃管通畅,防止脱落,观察引流和性状,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性液体,提示出血的可能,通知医生处置,如刀口渗血及有渗,及时更换引流袋。

5.3 注意体温的变化 术后第一天体温升至370C伴畏寒、腹胀等情况等症状,提示有腹腔感染,遵医嘱与医生联系,高热时,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尿量是反映内脏组织灌注的良好指标,若尿量每小时大于30ml,说明组织灌注良好,体液不足得到纠正,可每30-60分钟记尿量1次,必要时测量尿比重。注意电解质、电解质失衡的纠正。

5.4 口腔及褥疮的基础护理,协助患者翻身扣背局部按摩,鼓励病人多做深呼吸运动,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5.5 对泌尿系患者,手术后应给与膀胱冲洗,观察期尿液性质和颜色的变化,保持尿管通常。

5.6 恢复期鼓励患者早日离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5.7 心理护理 患者对于突发事件,所造成患者由健康人变为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恐惧及焦虑,缺乏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护士要做好心理疏导,安抚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治疗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语言平和,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赖和依赖,配合治疗。

6 讨 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有些病情表现隐匿,极易在诊断中产生错觉,如果不实施严密的观察病情和护理,那么,会导致病情出现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入院后的急救护理及病情观察是关键环节不容忽视。本文中140例患者,损伤后对患者伤情的正确评估,实施了急诊抢救,治疗各环节上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促进了疾病的转归和痊愈,控制了并发症,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赖春荣.57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4(2):112-113.

篇10:呼吸科病情观察要点

首先,病情观察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观察的内容分为:一般情况的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意识状态的观察、常见症状的观察等。

一般情况的观察内容是发育与体形、面容与表情、睡眠以及患者的呕吐物等。

生命体征的观察内容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意识状态的观察内容是意识模糊、嗜睡等。

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疼痛、咳嗽、咳血、呕吐等。

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立即进行抢救:医生未到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所能及 的抢救措施如给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护士守护在病人旁,叫他人通知医生竖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心脏按压。

医生到位后分工明确,紧密合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规程,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护士要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有的药品的安瓿要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并提醉医生补开医嘱,在医嘱上签名,联系病人家属或单位整理及补充用物。

篇11:呼吸科病情观察要点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的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做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第二类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产品,类代号为6866。

二、技术审评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产品的命名应按《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上的通用名称,或以产品结构和适用范围为依据命名。产品名称中也可带有表示材质的描述性词语,如“PVC” 等。若为“一次性使用”,名称前应带有“一次性”字样。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根据YY 0461-2003《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中所叙述的结构可以分为单管路型(见图1)、双管路型(见图2)。根据临床需要呼吸管路结构和材质会有所不同,例如常见的还有双管路加强筋型(见图3)、双管路可伸缩型(见图4)、双管路加强筋积水杯型(见图5)、双管路可伸缩积水杯型(见图6)等。结构示意图如下:

以上所示均为常见呼吸管路的结构示意图,还可能有其他不同结构形式的呼吸管路。

(三)产品的工作原理 1.单管路型

单管路是为麻醉机或呼吸机与面罩之间建立一个单向气体通道。用于将麻醉机或呼吸机输出的气体通过呼吸阀输送到面罩中,供病人吸入,病人呼出的气体经面罩排出体外。2.双管路型

双管路是用于麻醉机或呼吸机与病人之间建立一个呼吸连接通道。其中一根管路是将麻醉机或呼吸机输出的气体输送给病人,另一根管路是将病人呼出的气体通过麻醉机或呼吸机排出体外。

含有积水杯的管路,积水杯是用于处理管路内的结露,并保持管路正常通气,降低液体再通过管路进入呼吸机内部或病人呼吸道的风险。

(四)产品的作用机理(略)

(五)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表1 相关产品标准 标准编号 GB/T 191-2008 GB/T 1962.1-2001 GB/T 1962.2-2001 GB/T 2828.1-2003 GB/T 2829-2002 GB/T 1031-2009 GB/T 9706.1-2007 GB/T 14233.1-2008 GB/T 14233.2-2005 GB/T 16886.1-2001 YY/T 0313-1998 YY 0461-2003 YY 0466.1-2009 YY 1040.1-2003 YY/T 0615.1-2007

标准名称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用6%(鲁尔)圆锥接头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用6%(鲁尔)圆锥接头 第2部分:锁定接头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医用高分子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

麻醉和呼吸设备 圆锥接头 第1部分:锥头与锥套 标示“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 第1部分: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要求

上述标准包括了注册产品标准中涉及到的标准。有的企业还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引用一些行业外的标准和一些较为特殊的标准。产品适用及引用标准的审查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对引用标准的齐全性和适宜性进行审查,也就是在编写注册产品标准时对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否进行了引用,以及引用是否准确进行审查。可以通过对注册产品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一 章中是否引用了相关标准,以及所引用的标准是否适宜来进行审查。应注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是否完整规范,年代号是否有效。其次对引用标准的采纳情况进行审 查。所引用标准中的条款要求,是否在注册产品标准中进行了实质性的条款引用。这种引用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文字表述繁多内容复杂的可以直接引用标准及条文 号,比较简单的也可以直接引述具体要求。注意“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标准编制说明”中编写标准所引用或参照相关标准和资料的区别,通常不宜直接引用的不纳入规范性引用文件,而仅仅以参考文件在标准编制说明中出现。如有新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应予以执行。

(六)产品的预期用途

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用于与麻醉机、呼吸机、潮化器、喷雾器配套使用,为病人建立一个呼吸连接通道。

(七)产品的主要风险 1.风险分析方法

(1)在对风险的判定及分析中,要考虑合理的可预见的风险,包括:正常使用条件下、非正常使用条件下。(2)风险判定及分析应包括:对于患者的危害、对于操作者的危害、对于环境的危害。(3)产品每项危害产生的伤害和侵害的定量或定性的风险评估。

(4)风险形成的原因应包括: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操作)、产品结构危害、原材料危害、综合危害、环境条件。

(5)风险判定及分析考虑的问题包括:产品原材料生物学危害、产品质量是否会导致使用中出现不正常结果、操作信息(包括警示性语言、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的准确性)。2.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要求

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产品的风险管理报告应符合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有关要求,审查要点包括:

(1)产品定性定量分析是否准确(依据YY/T 0316-2008中附录C);(2)危害分析是否全面(依据YY/T 0316-2008中附录E);(3)风险可接收准则。

(4)产品风险评估。降低风险的措施实施后风险的可接收程度,是否有新的风险产生。根据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中附录E对“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已知或可预见的风险进行判定,产品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危害,企业还应根据自身产品特点确定其他危害。针对产品的各项风险,企业应采取控制措施,确保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3.主要危害的列举

依据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中附录E提示列举了《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的危害,供审评人员参考。

表2 产品主要危害

危害的分类

危害的形成因素 1.环境控制不好 2.操作不严格

生物污染

3.破损 4.时操作不规范

生物不相容性

生物学危害

产生毒性或刺激对人体造成致癌作产品带菌,引起患者气道或肺部感染

可能的后果

用,特别是造成内分泌的紊乱

硅橡胶硫化剂分解不完全

1.可能引起管内壁微粒物质残留量过大,造成毒性危害

不正确的配方

(化学成分)

1.按照工艺要求配料 2.材料选用不当

2.成与所接触物质的不相容性(抗变形、低吸附、低透过)

3、对内涂层的管路可能产生微粒污染

1.使用不当

再感染和/或交叉感染

2.标识不清

环境危害 环境危害

不适当的标志

产品非正常老化

贮存或运行偏离规定的环境贮运条件(如温度、湿度)条件 意外的机械破坏

不符合要求。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机械性破坏 求集中销毁 1.标志不清晰、错误

贮存错误

2.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标志

产品辨别错误 无菌有效期缩短 产品使用性能无法得到保证 造成环境污染 错误使用 引起交叉感染

由于废物和(或)医疗器械使用后的产品没有按照要处置的污染 危害的分类

(2)预先检查不适当

(3)操作说明书叙述不适当

(4)服务和维修规范不适当

与医疗器械使用有关的危害

与医疗器械使用有关的危害

不适当的操作说明,如:(1)和医疗器械一起使用的附件不适当

危害的形成因素 可能的后果

操作失误,检查不严谨,医

无法保证使用安全性

疗器械自身存在的问题

1.吸回路操作不规范、不1.由熟练/未经培训的人员使1.作不规范可能导致麻醉或供氧失

熟练、操作失误

用 败,再者造成管体出现死折等问题 2.吸管路临床使用易出现的问题 产品材料和工艺 不合理的误用 1.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很可能再次使用的危害警告不适当

2.对重复性适用的危害

2.吸管路与机器连接不牢,或选择长度不适当的呼吸管路

配方不符合要求、未按工艺操作 规格型号选用错误 1.造成重复使用 2.使用前未按规定清洗、消毒或灭菌

超出有效期的产品被使用,造成细菌

没有产品标识或标示不清 感染或因材料老化而导致产品性能

不符合要求

没有进行包装确认

造成产品污染,从而导致出现细菌感染

2.吸管路脱落或打折造成通气困难,导致使用目的失败

呼吸管路破裂、打折,薄厚不均匀 导致无法达到满意的通气效果

造成交叉感染

对医疗器械寿命终止缺少适当的规定

功能性失效、维修和老化引起的危害 不适当的包装 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

(八)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超出使用寿命,产品老化 功能障碍或丧失

本条款是根据YY 0461-2003《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中的技术指标要求,并结合产品的实际结构组成提出的,以下技术指标若有不适用的,应该在注册标准编制说明中说明理由。1.产品型号、规格、尺寸

应由企业根据实际产品在注册产品标准中具体编写。对长度测量单位、标记、允差等应符合YY 0461-2003中4.4、4.8的要求。2.气流阻力 企业在注册产品标准中应明确标示额定流量,在标示额定流量条件下气流阻力与弯曲气流阻力增加量应符合YY 0461-2003中4.5、4.8的要求。3.连接方式

呼吸管路的平滑端、转换接头、装配端、连有一个Y形件的呼吸管路等的连接方式,应符合YY 0461-2003中4.6的要求。4.泄漏

各种型号呼吸管路的泄漏速率,允差均应符合YY 0461-2003中4.7要求。5.顺应性

顺应性要求应符合YY 0461-2003中4.9要求。6.静电预防

抗静电呼吸管路与其连接一体的组件应符合GB9706.1-2007中39.3 b)规定的静电预防要求。7.若是重复性使用的呼吸管路应在注册标准中规定以下信息:

a)重复使用的最大次数和时间,并在其推荐的寿命中应符合注册标准中的要求; b)要推荐常用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方法。

8.若是一次性使用的呼吸管路应无菌供应、并规定无菌有效期。若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还应规定环氧乙烷残留量指标。

9.根据产品结构组成,注册标准中还应制定各组件的性能要求。10.呼吸管路所用的材料应符合GB/T 16886.1规定的生物学安全试验要求。

(九)产品的检验要求

产品的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一次性使用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的出厂检验至少包括环氧乙烷残留量(若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无菌的检验,并应以产品的灭菌批为单位进行检验。

型式检验报告是证实生产过程有效性的文件之一。产品注册申请时提供的型式检验报告,应由具备合法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型式检验时,若标准中无特殊规定,则应按相应执行标准要求进行全性能检验,应全部合格。

(十)产品的临床要求 该产品可豁免临床。

(十一)产品的不良事件历史记录 暂未见不良事件相关报道。

(十二)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

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编写要求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和YY 0461-2003《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YY 0466.1-2009《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YY/T 0313-1998《医用高分子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审评人员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产品的主要结构和技术性能指标应与该产品注册标准上的要求一致。2.适用范围应由审评专家结合提供的审评资料界定。

3.若是一次性使用的呼吸管路要明示“包装破损禁止使用”、“用后销毁”等内容。4.若是“无菌”供应的呼吸管路要明示灭菌方式、灭菌日期、无菌失效年月。

5.重复性使用的呼吸管路要提供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推荐方式、重复使用的最大次数和时间。6.贮存方式及贮存所需要的条件应明确指出。

(十三)产品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单元原则上以技术结构、性能指标和预期用途为划分依据。

例如:单管路型、双管路型、双管路加强筋型、双管路可伸缩型、双管路加强筋积水杯型、双管路可伸缩积水杯型等基本性能指标和预期用途都基本一样,可以作为一个注册单元。

(十四)同一注册单元中典型产品的确定原则

1.同一注册单元的典型产品是指在同一注册单元产品中功能最全、结构最复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代表本注册单元中所有产品的产品。

2.典型产品的确定可以通过比较同一注册单元内所有产品的技术结构、性能指标和预期用途等相应资料,说明能够代表本注册单元内其他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如:双管路加强筋积水杯型呼吸管路的技术结构、性能指标基本能涵盖其他型号的呼吸管路,它的安全性、有效性等能够代表其他型式的呼吸管路。所以双管路加强筋积水杯型呼吸管路能够作为同一注册单元中的典型产品。

三、审查关注点

1.产品注册标准编写的规范性,引用标准的适用性、准确性,主要性能是否符合YY 0461-2003《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2.产品技术报告应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的要求编写。应关注企业产品的挤出、粘接、组装、初包装等在相应净化条件下进行生产加工,必要时可要求提交《净化车间洁净度检测报告》。

3.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要审查产品的主要风险是否已经列举,控制措施是否有效,风险是否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4.产品性能自检报告、型式检验报告的完整性,应检项目不得缺项。

5.产品预期用途应和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技术报告、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方面叙述一致。

6.应审查产品使用说明书是否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要求。

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产品注册技术审查

指导原则编写说明

一、编写的目的

(一)本指导原则编写的目的是用于指导和规范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产品注册申报过程中审查人员对注册材料的技术审评。

(二)本指导原则旨在让初次接触该类产品的注册审查人员对产品结构、主要性能、预期用途等各个方面有基本了解,同时让技术审查人员在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时把握基本的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二、指导原则的编写依据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

(三)《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局令第31号);

(四)《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局令第10号);

(五)关于印发《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试行)》和《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

上一篇:如何对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班级管理下一篇:实验室建设目标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