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

2024-04-18

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共8篇)

篇1: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

授人以渔——谈初中语文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此语出自《老子》,讲的是给人送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送的鱼只能满足暂时的需要,而学会了捕鱼的方法就一生不愁没鱼吃。鱼是目的,捕鱼是方法,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这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尤为重要。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不但要把课本上的文章交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写作说话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熟练技巧,充实自我。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只有通过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尽管课内的阅读对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但还需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是课内的阅读的继续和延伸,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背景文化知识和认知能力。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避免学生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更是学校教学良好的润滑剂,帮助学生熟练阅读能力,当学生把广泛阅读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中,语文能力便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因此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常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解,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讲曹操的《观沧海》时,就可以介绍《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以及曹操的其他几首试,让学生看一看这本名著,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故事。这样的课堂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不仅学好这课的知识,也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一首古诗词,一篇散文,亦或是一篇说明文的学习都是一次与作者的交流,有交流变会有问与答。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在分析课文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带出更多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提问,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甚至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交流思想,在这样不断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的掌握,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的进行,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遇到新的学习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快的掌握。教师的教授往往没有自己习得来的深刻,善于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更快,更加全面。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将课文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应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得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关注说和写,让学生多发言,多练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一门语言的学习终究是为了学会如何运用它,而语言的应用不外乎说和写。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发言,多交流,养成敢于大胆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通过说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语言,如何与人交流。在课外,让学生多写作多练笔。写作是学生自身素养和文化知识的最好转化,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文体的创作方法,学会如何将自己积累的词汇、知识、创作方法等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再积累再学习再创作,学习积累和练笔创作互相促进,逐步提高语文水平。适当的写作练习可以使得学生对实物的思考更加深刻,把握实物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更能对良好的阅读和观察的习惯的养成,以及对整个的语文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

在语文的教学中,要想改变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现状,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老师在教授课本内容同时,更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捕鱼”。

篇2: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

最近几次上课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效果不错。

我改变了传统的就只有老师在讲台上教授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角色转换,竞争、分组比赛评比及奖励,案例分析,活动的组织,表演等方法:如在上《客房服务与管理》介绍客房部的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时,让学生担任某种角色(比从服务员到领班再到主管后到经理等),由她们向前来该岗位考察的外界人士介绍本岗位的具体情况(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任职条件、管理对象、直接上司等),每组介绍完后对其进行评点,说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还要补充,她们还要从哪些方面努力等。大家都兴趣高涨,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一改以往的沉闷,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课后,和学生交流教学心得,都反映这次课印象最深,而且学得又轻松,希望能够多进行这样的教学,可以充分地调动课堂的气氛;融洽师生的关系;增强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锻炼她们的普通话;提高她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

结合旅游专业本身的特色,我认为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导游的业务能力。

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丰富相应的知识,并适当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比上《导游基础》课时,我除了传授书上的知识外,都会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烹饪、特产、景点知识、旅游最新动态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会利用景点视频及相关图片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另外,根据导游带团的特色,适当地组织一些带团适用的活动与游戏(唱歌、猜谜、讲笑话、讲故事、成语接龙、顺口溜、手语、击鼓传花等等)。课外,与旅游公司联系,尽量为学生提供带团实习的机会,必要时现场指导。

2、增强旅游企业的管理能力。

补充有关的管理知识,多分析成功企业(酒店)管理的案例,(案例尽量新颖、切合实际、有实用性),借助实例来引导学生领悟抽象的管理理念,并且让对她们进行角色设置及情景设置,假设其在那个职位上、在那种情况下会是怎么来管理的?并多给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鼓励学生我们的.目标不是服务员,尽管服务行业开始都是要从基层做起,但我们都要争取做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帮助学生进行日后的工作蓝图设计。可联系著名的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向其派送实习生,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

3、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实习实训、旅游参观

在实践中提高她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认识水平。

4、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于“导”

引导学生自学和参与,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一点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和锻炼的舞台,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教育她们学会做人。

通过两个多月的教学,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上课,每一次看到她们那双求知如渴的眼睛,我就不断要求自己,一定要让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多学点东西,要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尽管她们只是中专生,但我希望我的学生进入社会时都是优秀的人才。因此,上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地去备课,思考这节课要以怎样的方式来上效果会更好呢?上课的好坏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教书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否则能力越高而道德素质低下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当好一名优秀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全身心地投入,有责任心和爱心。“教学、教学”,除了教还要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同时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篇3: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益。”学生由于受知识、能力、智力等因素的局限,在审题、选材、立意、布局等方面,往往不是“搁浅”于疑难之处,就是浮于命题表象,这就需要教师相机诱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一、指导审题,弄清题意

在作文审题训练时,可以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充分发表意见,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和疑难进行点拨。审题时,学生应解决以下问题:文章内容、文章重点、写作的目的、范围、要求、体裁等。学生若有解决不了的或无法确定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1.审清范围。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时,发现文题中心词前有时有很多修饰语,往往为我们揭示了写作范围。如,《秋游》《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XX二三事》《最值得回忆的XX》《他(她)教育了我》分别揭示了文章的时间、地点、数量、程度、人称等信息。

2.审清中心。中心是整篇文章的灵魂,必须审清题目的中心要求。如,《远亲不如近邻》,题目本身已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审清了这一中心,就一定要围绕中心选材,即你所选的内容必须是这方面的事情,比如,当你或你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或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亲戚朋友帮助的时候,可是他们都不在身边,远水解不了近渴,多亏了左邻右舍叔叔阿姨的帮助。

3.审清重点。怎样确定一篇文章的重点呢,只要留心,就能从题目中看出来,且有规律可行。例如,《一件难忘的事》确定的重点是难忘。《我不能不管》重点是“不能不管”。对什么不能不管,显然是针对一件什么事来说的,要求把“我”不能不管的这一件事写清楚。只有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我”为什么不能不管,才能理解“我”管得对不对,找到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4.反复审题。教师需指导学生,在动笔写文章的若干段落以后,必须停顿,重新回顾作文前的审题情况,对正在写作的章节、段落进行复审。若发现不当之处,及时修改,把不扣题的内容或词句删去,增补上符合题意的词句。若复审时,突然对文题的要求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这时,作者应毫不吝惜地将原先的构思予以推翻,写出紧紧围绕中心的内容,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5.学会审题方法歌。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时应教会审题方法歌:“文题是眼睛,审题是关键;认真细思考,要领应记清;写人或记事,状物或抒情;个人或集体,辨别几人称;时、地要记清,题眼要明确。”

二、联系课文,促进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教师上作文指导课时,要充分利用讲读课文。要从教材中吸取思想营养,发现写作材料,学习表达方法。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根据本教材的习作要求,教师在上课指导时,可重温《小石潭记》一文的写法,让学生学习通过移步换景记叙游踪的方法。明确这篇课文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先告诉我们作者在什么季节,在哪里游览了双龙洞;再讲是从哪条路线到达双龙洞的;最后着重介绍双龙洞的特点,分别讲洞口、外洞什么样儿的。接着又引导学生阅读《游石林》《参观般墟博物馆苑》一类的范文,使学生深刻领会这一类文章的写作要领。

三、明确要求,筛选材料

作文指导还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帮助他们选择和组织材料。根据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习作要求,有一篇作文要求写自己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一位教师作文指导时相应设计了练习,让学生动笔分项回忆:(1)在家庭生活中……(2)在学校生活中……(3)在社会生活中……

通过思考动笔提问评点,学生对这次习作应选的材料心中有数。紧接着教师为了拓宽思路,又引导学生按事情发生的时间来考虑,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事、星期天、放学后、初夏的夜晚、中秋夜。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次习作要求,准备选择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这样,学生明确了要求,开拓了思路,从各自积累的素材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材料。

四、借鉴范文,注意四性,凸显作文教学重要性

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一篇篇精美的范文,可以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开拓思路。

1.就近性。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及生活实际、知识水平进行“下水文”,也可以从本校学生的优秀习作中选择。

2.适时性。一般来说,要从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两个方面来考虑。例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一类的文章,“难忘”的选材容易雷同,应让学生先动脑筋想好自己的难忘事后再亮范文。写《我们的校园》这一类描写对象已定的作文,就要让学生选择同样体裁的范文,学习范文的观察方法、描写顺序等。

3.针对性。利用范文指导学生习作时,要让学生明白范文“范点”在哪里,每次选择一两个侧重点让学生学习。

4.对照性。要利用范文与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对照讲评,让学生欣赏范文的“范点”,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注重作文方法,坚持多元化指导

作文教学,教无定法,教师要适时采取不同的方法,寻求最佳的切入点。在上作文指导课时,应注意“二结合”,即全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指导作文不能过粗也不能过细,“过粗指导”过于笼统,“过细”则束缚学生的思路和创造性。同时,应教给习作方法:“四想”“三拟”“二写”“一多”。“四想”:想中心、想材料、想题目、想布局。“三拟”:拟题目、拟提纲、拟主次。“二写”:先写稿、后抄正。“一多”:多修改。在教学中,注重多元化指导,让作文教学彰显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篇4: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

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渐行渐盛和中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目量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阅读分析题的效益,已经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本人以为,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反复阅读选文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二、抓住文体特征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

(一)、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做这一类阅读理解题目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实际上文章中已经具备了。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要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做二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3、要辨析记叙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若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实际上,线索就其性质来讲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结构严谨,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因此,线索也就是作者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阅读记叙文。必须揣测作者的思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线索。

4、要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二)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这里入手。

1、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耍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耍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3、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4、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5、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厂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6、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

(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 这就启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

1、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淡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显然,“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出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分析论据: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3、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4、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6、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到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7、要从整体上把握。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

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三、准确把握材料

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1、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

3、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四、区别题型作答

读懂文章、明辨文体及基本概念,其目的还在于运用,在于答题。学会区分不同题型,巧妙处理也很重要。

1、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勾连考查。因此对课内掌握的知识如能或排除或选择,就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选择难度。

2、延伸题。如根据有关内容默写名句等,对此要避难就易,写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则容易吃力不讨好。

3、基本概念题。要做到抓住语段的主要内容来答题,不能捡芝麻,丢西瓜,更不能一页障目,不见森林。

4、综合分析题。对于这类题,则要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扣住命题内容解答,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答非所问。这类题往往是最能见学生语文能力高下的题,答题应努力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0字;句子要通顺,语言表达没有漏洞,符合逻辑推理;要围绕文章内容,突出重点,不能信马由缰,胡乱扯谈。

篇5:议论文授人以渔中学作文

什么是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此话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一劳永逸,那就学会钓鱼的方法。我的理解是,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事,如何独立自主的面对生活,好过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直接解决困难。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授之以渔,那么他们得不到成长。现在很多家长十分俩孩子不愿让他们的孩子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他们的孩子困在一个“温室”里不要放手,可是温室中的花朵又怎么能够成长?又怎么能够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这才有了如今所谓的“啃老族”之称。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不能时刻的保护,他们说,要适当的放手,适当的磨练,对孩子们来说很有必要。备受溺爱的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无法盛开的,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男孩子,他的父母十分宠溺他,什么事都帮他做,尽可能的不让他遭受伤害,我能明白他父母的一片深情,但过分的溺爱换来的,不是,懂礼貌,善解人意会与人交际的大男生,而是不懂得交际,目中无人,一直没有成长的“孩子”。这也就出现了我们社会中经常说的,“大男孩”,还有快20多岁了,上大学还要一家人照顾饮食起居的小孩,吃饭都要父母喂着吃,这就是“巨婴”

那么授之以渔的父母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的孩子很小就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这些孩子们往往更自立,更有主见,因为在父母们的高要求中,他们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来源于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一直在成长他们被授予生活的方法。是前方荆棘丛生,他们会失败、会受挫。但也正是这些失败,挫折,痛苦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他们会成长,也会变得更加强大,但授之以渔的父母也不能任凭这些小花们随意成长。要学会适当的引导,鼓励关爱,也十分有必要。我相信备受挫折的孩子们一定会成为开的最热烈,最美丽,最坚强的花朵。

父母的高要求,自身的高要求会成就独立勇敢的自己。可能有时我们会埋怨父母,不理解他们,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更好地成长!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们的高要求是为了我们以后可以自己生存,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未来的梦想!

篇6: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

众所周知,小学生有别于中学的特点就是好动、自控力差、依赖性强、学习能力强等等,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去指引他们。俗话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认为要想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就应该从习惯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针对学生自控能力差这个缺点而提出的应对措施。从小形成的习惯容易长期坚持下去,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任务。由于学生年纪小,所以,刚刚开始,我们教师要带领着学生,一同去制定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形成良好的习惯。那在这个起始阶段,应该形成什么习惯呢?

1. 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的习惯

这一点之所以排在第一,是有它的重要性的。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这点就说明了在办任何事情,包括学习之前,我们都要去了解一下。譬如,假如老师要讲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应该课下先去把文章浏览一下,遇到不会的字去查一查,这样再上课的时候,就有信心了。

我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学到过《初冬》这篇文章,当时我还没有预习的习惯,结果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把我叫起来朗读一下课文,里面遇到了一个字“甸”,由于没有预习所以不认识,于是通篇文章都把“diàn”读成了“duí”。结果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了这个亲身的教训,我就会在讲文章之前先把不会念得字查字典,标上读音。同样,课下的复习也很重要。《论语》中就说到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时常回头来进行复习,可以让我们在理解的层面上更深一步。

2. 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点就不用详细说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时间就是在课上的45分钟。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短短的45分钟,如果能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那么这节课就能称之为高效课堂,可以学到并记住很多知识。但是如果仅仅是把这45分钟混过去了,那课下要花多倍的时候去弥补。

3. 积极参与课堂提问的习惯

在课上回答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胆量。有的学生很怕提问,所以当说到“谁会谁举手”的时候,会低头甚至想钻到课桌里。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此时我们教师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

4. 手、脑并用的习惯

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什么才能算是聪明呢?小的时候老师总教导我们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上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只听讲,当听到重点的时候应该记到书上;也不要一味地埋头去记笔记,这样就忽略了老师讲课的逻辑性,所以学生应该统筹兼顾,手脑并用。

5.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业,不是家长帮着做,就是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老师留作业是有目的性的,是对学习知识的一种检测。如果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话,那么,就不知道自己哪方面的知识欠缺了。

二、增加授课的趣味性

一堂课下来,学生如果感觉非常枯燥,或是在上课的时候,走神或是睡觉的现象多的话,那证明这堂课是失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应该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使学生爱上上课,爱上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汉字。要想让学生能更多、更牢固地记住汉字,教师就应该多多费心去找一些好的记忆方式。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总是给我们出很多的字谜,让我们猜。有一次,老师出了这样的一个谜语:“两人去赶集,走了十里地,看了四场戏,一心想回去。”后来我们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老师最后告诉我们是“德”字,左边的双立人偏旁可以看成是“两个人”,右边的部首最上面是一个“十”字,中间是“四”,最下面是“一心”。所以这个字谜既有趣,又琅琅上口,背起来很简单。

三、施行奖惩制度,促进学习

我们都知道,有奖励才能促进进步。学生也是这样的,尤其是小学生。记得曾经去幼儿园和我家孩子一同上过课,在即将吃饭的时候,老师在带领学生去洗手之前说:“小朋友们,等大家都洗完手之后,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的手最干净,我们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这样,孩子们在洗手的时候,都很用心。在学习上,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所以,适当的奖励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应做到奖惩分明,好的进行表扬,不好的进行适当的批评。

四、注意课外阅读积累,促进学习

语文是一门文学,因此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是有必要的。因为课本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也是很少的,所以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和语文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我会刻意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

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导着学生去读一些好的、有价值的文章读物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性格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爱看故事,那么我们就可以推荐安徒生的童话,或是推荐他们看成语故事。总之,我们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这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

什么是鱼?什么是渔?我们每天向学生传授的书本知识就是鱼, 他们接受了知识, 却往往没有自己捕鱼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这个弊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 却不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学生缺乏对学习的自主精神和兴趣。而且在教师的包办之下, 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完全不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教学目标,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捕鱼能力的渔夫, 在他们完成学校教育之后, 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技巧。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两种本领, 他们才会成为渔夫, 终身可以捕到生活的鱼。那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 我们该怎样去做?

首先, 要明确教育是终身的目标。因为职业中专的学生, 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因此, 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许多学生只把学校生涯视为跳板, 认为离开学校后就结束了学习。实际上, 每一个人, 在日常生活中, 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疑问, 人的知识储备极为有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的物理知识, 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在现实生活中, 几乎每天都要用到物理常识。学习是一个人终生不能间断的工作。

想要终身自学, 就要具备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我们教学中出现的新课题,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很少被提起。知识是鱼, 而教师却不能成为永远提供鱼的渔夫。他提供给学生的是那张网———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 学生才会终生受益。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培养这种能力。

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能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 另一方面又能够把新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 在经过重组、转换、迁移和解释后, 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 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载体, 而不是学习的主体。一味向他们的脑海中灌输各种概念, 原理和条条框框, 他们是否吸收和掌握, 教师很难了解。而且物理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它对操作能力要求极高, 想要掌握实际的能力, 学生就必须主动的参与其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只能在实际经验中培养, 而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 一味依赖指导, 是无法具备自主能力的, 更无法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 我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放在首位。让他们主动学习, 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鼓励他们做出自己的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他们和我一样是参与者,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除了强调重点和点拨难点之外, 从不大量灌输书本知识, 可以领会的内容, 留给他们课后自己去完成。因为自学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我们可以为他们传道解惑, 却不能代替他们学习。当然, 必要的指点要做好, 比如许多学生总认为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这样的错误虽然多次纠正, 但仍有学生不断犯错, 类似的问题可以反复强调, 加深他们的印象。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并获得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之后, 我们就要培养他们另外一个关键的能力:实践能力。这是由物理这门应用科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也是由职业教育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教育目标的中心决定的。知识是理论储备, 拥有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才是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这种途径, 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前, 我经常鼓励他们主动参与, 自己动手制造实验工具, 不依赖他人, 具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的过程, 可以全面调动人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并最终培养思考能力。理论的严谨, 可以让人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而将理论用于实际, 是一个把知识不断的验证和深化的过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 而且最终成为他们的阶梯。在受到良好的实际训练之后, 他们可以轻松地走向工作岗位, 用掌握的能力去完成更复杂艰深的任务, 并且突出的技术优势会成为他们在职业竞争中的筹码。

篇8: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

一、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特别是九年级学生, 面临升学问题, 作业较多, 很多学生都不够重视课前预习, 导致在课堂上思维跟不上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也较为缓慢, 如果学生做课前预习, 那么就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 所以教师应该提前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 为了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 可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他们处在教师这个角色中, 他们会如何, 或者提前向学生设定一些问题, 为使学生认真复习, 可在课前进行提问, 在与学生的问答中, 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课程内容, 发现自己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还可以让老师发现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 两者结合, 使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加透彻的解决。

二、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 很容易发生教师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 导致课程变得枯燥无味, 使得学生兴趣缺缺。这时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 改变教学方式, 采用积极引导, 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 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切实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现在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学校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这要求教师平时不但要在教案本上备课, 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准备一些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利用图文并茂的课件、音视频等手段, 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通过课后作业及反馈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个环节的教学, 更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 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 更显得重要。在学完一目、一框、一课、一单元后, 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总结, 列出重点, 可引导学生使用树形图有层次、有条理地将重点列出来, 一方面可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 也是一种督促学生自学的方法, 教会学生总结归纳。

除了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政治教育的创新, 我认为政治教育创新应该着眼于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过程, 而这过程的创新应该体现在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也谈语文阅读教学(必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大瓠之用成语04-19

负担之用作文900字04-27

无用之用作文800字05-01

在无用之用中超越自己作文04-18

终生教育论文04-21

终生教育论文范文05-09

终生教育论文提纲11-15

自主学习及终生教育分析论文04-27

终生学习的意义04-08

终生的愧疚范文05-22

上一篇:庆功晚会主持稿下一篇:清镇市新店镇慧玄小学10-11第一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