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名句

2024-04-13

苏轼诗词名句(通用8篇)

篇1:苏轼诗词名句

苏轼诗词名句

1、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2、目有昧刚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3、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4、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5、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7、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8、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9、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10、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11、临大事而不乱。

12、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13、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4、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15、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17、合则留,不合则去。

18、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于疑似。

19、穷不忘道,老而能学。

20、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21、呼之则来,挥之则散。

22、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3、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4、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25、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26、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27、心欲言而口不逮。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0、事不素讲,难以应猝。

31、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32、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33、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34、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35、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36、博现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7、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38、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39、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40、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41、其择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42、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则兵易解而功易成。

43、丰凶相济,农末皆利。

44、名重则于实难副,论高则与世常疏。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6、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47、所种者谷,虽瘠土惰农,不生稗也;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4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9、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50、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51、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

52、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53、服人以诚不以言。

5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5、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56、恃大而不戒,则轻敌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深谋而必克。

57、冤者获信,死者无憾。

58、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59、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61、论必作,作必成。

6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3、忍小忿而就大谋。

64、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6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6、与君暂别不须嗟,俯仰归来鬓未华。

67、谷太贱则伤农,太贵是伤末。

68、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69、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70、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7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72、志虽大而才不副。

73、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74、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75、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76、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77、成事在理不在势。

78、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79、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80、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81、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82、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8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8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5、情发于中,言无所择。

8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87、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篇2:苏轼诗词名句

精选苏轼的诗词名句

1、小诗有味似连珠。

2、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8、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9、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10、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1、人间有味是清欢。

1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3、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1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5、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16、人生看得几清明。

17、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18、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9、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1、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25、人生识字忧患始。

26、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27、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9、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30、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31、论必作,作必成。

3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忍小忿而就大谋。

34、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3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6、与君暂别不须嗟,俯仰归来鬓未华。

37、谷太贱则伤农,太贵是伤末。

38、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39、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40、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4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2、志虽大而才不副。

43、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44、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45、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46、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47、成事在理不在势。

48、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49、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50、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51、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52、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5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5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篇3:以苏轼的性格浅析苏轼的诗词风格

一、苏轼性格形成的文化基础

研究苏轼离不开他生活的文化氛围, 因为每个人出生在特定的时代, 就要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感染和浸润。

在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下, 宋代文人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苏轼也不例外, 他的处事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他的思想中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相互排斥的两级。他有参政的热情, 跟很多仕子一样, 经科举考试而入仕, 入仕后也怀着“奋励有当世志”的宏大抱负和“为君铸作百炼刀, 要斩长鲸为万段”的雄心壮志。然而他在积极参政的同时, 仍能保持宁静的心态, 而这种宁静的心态不以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苏轼44岁遭遇“乌台诗案”, 险遭不测。往年更被一贬再贬, 直到荒远的海南, 食芋饮水, 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 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 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 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 消解痛苦。这种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所以苏轼能够随缘委命、随缘自娱、以他乡为吾乡的旷达乐观心态使他无论贬到哪里, 都能与哪里融为一体, 并且吃得好、睡得香、生活得快乐。

二、率真的性格、乐观而又超脱的处世态度

苏轼秉性正直, 为人坦率, 曾自称:“言发于心而冲于口, 吐之则逆人, 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 故卒吐之。”因为这样, 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 但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 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苏轼一生仕途坎坷, 在“乌台诗案”贬谪到黄州后, 虽不克忧惧, 因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与精神折磨, 使他心理上猛然陷入了深刻的矛盾之中。但他没有沉浸在忧郁之中, 没有隐逸江湖, 傲啸林泉, 更没有流连诗酒, 嘲风弄月, 甚至也没有停留在呼冤叫屈, 倾泻激愤, 而是以乐观, 旷达的态度面对生活。又如苏轼以戴罪之身被安置在惠州, 政治处境极为险恶, 将来结局如何, 也是吉凶未卜, 生死难料。可他一踏上被贬之地就写下了千古绝句“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桔杨梅次第开。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一改惠州“蛮貉之邦”的形象可见苏轼的心胸是多么广阔, 他是一位乐观主义者, 他身上有一种化解苦难、转悲为喜的旷达乐观的个性。“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句可谓苏轼一生旷达乐观心态的形象抒写。

三、苏轼的诗词风格

“文如其人”苏轼人格上追求自然纯真、旷达乐观, 自由自得, 追求自我节持, 有所不为, 与此相应的是他的诗词给人一种摆脱拘束的意和境。苏轼一生宦海沉浮, 多舛的生活使他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如他被贬黄州当然有痛苦、愤懑、消沉, 但在逆境中的苏轼更多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黄州这座山环水绕的荒城在他笔下是“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多石崎岖的破路则被写成“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更写下了千古名篇《超然台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岭南荒远, 古人莫不视为畏途。韩愈贬湖州, 柳宗元贬柳州, 作诗多为凄苦之音。然而苏轼被贬惠州时, 却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在被贬到“瘴疠之地”的惠州, 他没有一蹶不振、自我消沉。一到惠州, 就写诗赞道:“海山葱昽气佳哉, 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 肯为苏子浮江来。”又在《江月五首》首章写道:“一更山吐月, 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 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 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 照我一杯残”月明之夜, 物我皆忘, 把自己融入西湖的景色中了。及贬澹州, 又说:“他年谁作舆地质, 海南万里真吾乡。”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 就如他在澹州遇赦所作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诗中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宽大胸怀, 气势雄放。

人生多变, 苏词中也不止一次地在逆境中浩叹“人生如梦”, 但苏轼虽深切感觉到人生如梦, 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 而是力求自我超脱, 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表面上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风雨阴晴, 但实际上却在写他所遭遇到的政治上的磨难, 并从中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历程中总会遇上坎坎坷坷, 遭遇些挫折与磨难, 但只要能够坦然面对, 保持乐观的情绪, 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人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与坚忍的意志, 要相信骤雨急风后定会有山头斜照迎。尤其在处于人生逆境之中时, 更要有坦然、超然、安然的态度。他虽然也会有“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的念头, 但由于有豁然旷达的性格和超脱对待荣辱得失的态度, 所以他也并未消沉下去。正是由于达观、豪放与超然的人生态度, 使得他的词能经常超越一己之得失和现实之困境, 从更高更远以及更主动的层次上提升了人生的意义。

总之, 苏轼无论为人还是为文, 都是一任他的率真乐观性格自然流露。王水照先生说:“崇尚本真自然, 反对对人性的禁锢或伪饰, 在苏轼的心目中, 已不是一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 而是一种对人类本体的根本追求。”当可作为对苏轼真率性格最好的评语了。

摘要:苏轼 (1036—1101) ,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是北宋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和词作家。作为“豪放派”的创始人, 苏轼的词风独树一帜且千姿万态。豪放中又见清雄之气, 又见韶秀之态, 又见“风流标格”之韵, 可谓如春花散空, 不著迹象。但若简单地用“豪放”二字来概括其词的风格, 显然是不恰当的。应该看到, 苏轼词在豪放中见旷达。旷达是一种人生态度, 又是一种胸怀, 一种境界。苏轼的文化性格一向被认为是旷达。本文认为, 实际上他的旷达来自于他的率真以及积极乐观, 而他的率真和乐观是与生俱来的。他的真率乐观同样影响了他的文学。

关键词:苏轼,率真,旷超

参考文献

[1]汤岳辉著, 《苏轼文艺学思想》,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0年出版) 。

[2]冷成金著, 《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 学苑出版社 (2003年5月第一版) 。

[3]张惠民、张进著, 《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 人民文学出版社。

[4]袁行霈著,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8曰第一版) 。

篇4:苏轼诗词教学例析

一、苏轼诗词教学思想解读

在传统的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只是重视对诗词本身内容的解读,很容易忽略掉诗词背后的内涵知识,这就导致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脱离教学内容实际、文化背景探索浅薄情况的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对初中苏轼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传统的初中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初中苏轼诗词的内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文中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学生对苏轼的人生经历、历史典故等十分感兴趣的情况,对《记承天寺夜游》所描写的月夜景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可当作者想到自己因为有关新法的诗句,被人说是以诗讪谤而被捕入狱,面对月夜美景却又无比孤独,凄凉。但他还是能够自我排遣,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述的过程中,将诗词中的语句进行有效的分析,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苏轼诗词的理解程度。

初中苏轼诗词教学中,在分析苏轼诗词的艺术价值时,还要通过诗词了解作和的情怀。为初中苏轼诗词教学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苏轼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1.对苏轼诗词内容的深度思考

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苏轼诗词的具体内涵,就需要在教学策略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初中生学习诗词知识的实际特点,制定出合适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对于诗词知识的深度理解,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剖析初中苏轼诗词的内涵为基础,促进学生对诗词理解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苏轼诗词《江城子》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剖开诗词内容的表面,对苏轼的个人特点、个人精神进行深入的挖掘。以“苏轼为什么要描述自己出城打猎的形象?”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对于文章表达的苏轼豪迈、渴望为国效力的心理进行生动的描述。具体来说,在研究苏轼诗词内容的过程中,核心内容就是理解苏轼的豪放精神,这是苏轼文章的一种共性特点。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苏轼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首先弄清楚苏轼诗词的精神内涵,即“豪放精神”,然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分析研究,进行后续教学过程的设计,最终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苏轼诗词的特点,提升学生对于诗词知识的理解程度。

2.对苏轼诗词剖析方式的改革

为了充分的发掘出初中苏轼诗词的内涵,就需要在对苏轼诗词剖析方式的研究中,充分结合初中生的语文诗词学习特点,进行对语文诗词剖析方式的改革:首先,要保证诗词剖析方式能够结合初中诗词知识和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其次,要保证语文诗词剖析方式可以实现和诗词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的紧密结合,拓宽诗词知识教学的普及渠道;最后,要保证制定的教学方式能够结合知识点内容进行紧密的搭建,以便于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蕴含在诗词中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苏轼《水调歌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诗词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水调歌头》涉及的文化知识的进行探索研究。以《水调歌头》中一些千古传唱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词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诗词的语句美和意境美,植入这篇诗词的教学主题,寻找到《水调歌头》中的核心知识点,即“思念之情”,并将《水调歌头》中涉及到的典故都总结出来,可以根据《水调歌头》中涉及的概念,得到诗词中的具体内涵,学生也就可以更快地完成对于诗词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苏轼诗词的教学策略制定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去探索苏轼诗词中蕴含的文人精神和知识典故,合理利用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苏轼诗词的理解程度的提升。

篇5:苏轼经典诗词名句鉴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宋苏轼

2.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3.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5.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宋苏轼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7.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8.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0.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13.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宋苏轼

14.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

15.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16.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苏轼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18.至言不繁 ——宋苏轼

19.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宋苏轼

20.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

2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22.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

24.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苏轼

25.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宋苏轼

26.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27.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28.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2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30.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31.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3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33.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34.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35.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36.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宋苏轼

37.君子不重则不威 ——宋苏轼

38.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

39.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宋苏轼

篇6:苏轼的诗词名句欣赏

【凄美型】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3.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4.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6.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8.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9.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豪放型】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4.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5.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6.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9.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洒脱型】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此心安处是吾乡。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7.人间有味是清欢。

8.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9.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0.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哲思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春江水暖鸭先知。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6.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7.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8.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0.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静美型】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2.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9.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10.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满庭芳·蜗角虚名》

宋 苏东坡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白话译文】

人生虚名,就像蜗牛头上的两个触角在争地盘,这蝇头般的小利,有什么值得人们争来争去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不如趁此身未老,还有闲暇的时光,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人生不过百年,与其为名利所累,不如醉他个三万六千场。

篇7:古诗词名句好句(苏轼)

【鉴赏】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鉴赏】 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原诗】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人生就像梦幻一般,所谓英雄豪杰,所谓事业功名,在时间巨流的无情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想起来还是拿起浊酒,尽情地喝上几杯,并且以此祭江上的明月。樽,是指酒杯。酹,是指酒祭。作者感叹年华易逝,人事无常,功名富贵本是一场空幻,内心不由感到沉痛而悲伤。最后豁然通达,就以此二句作结:“何必在乎人生如梦呢?还是喝酒吧!”此时作者心情已转为开朗、旷达,因此这两句词中便显露出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看得几清明

【出处】 宋•苏轼《东栏梨花》

【鉴赏】 作者看见梨花雪白可爱,触景伤情,不禁感叹人生在世,又能够看到几次如此雪白、可爱的梨花呢?后人常用“人生看得几清明”这句诗,来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一辈子又能看到几次美好的风光呢?

【原诗】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人生识字忧患始

【出处】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鉴赏】 人一旦识字,就是一生忧患的开始。苏轼的这种看法与西洋哲学家叔本华的知识痛苦观类似。“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诗是苏轼的名句,常被用来感叹对人生了解愈多,烦恼、愁苦也就愈多。所以他接着说:“姓名粗记可以休”意思是:人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苏轼一时激愤的话而已。

【原诗】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 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苏轼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原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象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这三句词通常用来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人生在世,总难免会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遗憾的际遇,既然知道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过执著呢?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出处】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鉴赏】 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原诗】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出处】 苏轼《洗儿》

【鉴赏】 苏轼一生聪明能干,才能卓越。由于他自持聪明过人,不肯逢迎权贵;他又擅长写作诗文,时常得罪显要,以至于一生困顿失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人间有味是清欢

【出处】 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泗州友人刘倩叔游南山的作品。作者描写春日游玩山水,当他在山野中尝到可口的新嫩春菜时,不禁称赞说:人世间的食物,吃起来最有味的,便是那春日山野间的春菜了。后人常用“人间有味是清欢”来形容乡野生活的朴实,可爱,与山菜野味的清新、甜美。原诗中的“春盘”指的就是春菜。

【原诗】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人物。原词中的羽扇纶巾:指周瑜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故国神游:神游古代的战场。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苏轼在原词中把古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可是结尾却很悲凉。这是苏轼感怀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的反映。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出处】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鉴赏】 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这两句是描写作者对于一种逍遥岁月的向往,与“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的意味有几分相似。

【原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小诗有味似连珠

【出处】 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鉴赏】 这句诗上承:“高论无穷如锯屑”。意思是说:长篇大论,高妙无穷,就像锯木时的木屑,连绵不绝;短诗小篇,隽永有味,有如连串的宝珠,晶莹剔透。“高论无穷如锯屑”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立论精深高妙;“小诗有味似连珠”常用来赞美小诗的清新可爱。古时有种文体,叫做:连珠体,汉章帝时,命班固、贾逵、傅毅三人作文,文体要简洁清丽,不直接点明主旨,而以隐喻方式,使读者有所体会。因此行文连串如珠,清新而动人,便称为连珠。

【原诗】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樵。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馀年老不枯。未辨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出处】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鉴赏】 远方黑暗的天空吹来的狂风,把海水吹得竖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在狂风的吹袭下,越过江水向这边飞来。这两句诗是描写海上的狂风暴雨;换个角度看,也可当做是描写山川景致的壮丽。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作者奔腾豪放的气概。作者以“黑风”、“飞雨”等词句,把整首诗烘托得更加生动、突出,那狂风雨骤的海上奇观,仿佛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原诗】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出处】 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韵》

【鉴赏】 蓼:读作了,是一种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时代,历尽苦难折磨,那种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样,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静逍遥,那种清闲的感觉,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样,有甜又香。这两句诗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境遇。少年时代,奋勇冲破无数难关,吃了不少苦头;老来渐入坦途,一切称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时代历经磨练,才会有老年以后的清闲舒适。现今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这两句诗,来勉励人要及时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后来才会有美好的收获。

【原诗】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哪禁泻。忆昔还乡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长江滚滚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出处】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鉴赏】 溪水清澈,水底的石头就会清楚地显露出来,在水中游玩的鱼儿清晰可数,深林里寂静无人,只听鸟儿相互间轻快地招呼着。清幽无人的宁静世界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动人的画意与诗情,那股清逸、脱俗的韵味,真令人回味无穷。

【原诗】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出处】 宋•苏轼《食荔枝》

【鉴赏】 苏轼爱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是他吟咏荔枝的名句,说他每天大吃荔枝三百颗,那种鲜美、可口的味道,使他很想长久做个岭南人。荔枝属亚热带以南的植物,中国仅产于岭南一带;台湾南部也产荔枝,但在大陆北部则非常少见。后人引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来表示荔枝鲜美好吃;也可说明岭南盛产荔枝。

【原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桥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我这流浪天涯、身心疲倦的旅客啊!一心怀念故园,痴迷地望着山中那条通往家乡的归路,几乎把心眼都给望穿了。异乡羁旅、天涯漂泊的流浪客,痴痴地望着山中归路,思念故园亲友,情愿望断心眼。只是事与愿违,不禁感叹有家归不得,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归途。苏轼是宋代的大诗文家,他的作品多半情意真挚,感人至深,这或许与他坦率、旷达的性格有关。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鉴赏】 天涯沦落,内心有无限的愁思悲绪;难得与故人相逢,却有要匆匆分手。异乡游子,他乡遇故友,本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可是聚少离多,相逢太匆匆。漂泊天涯的游子,怀抱着满腔的离情别绪,心情十分哀凄,今日一别,何时相见?依依离愁,情何以堪?

【原诗】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

【鉴赏】 原诗中的横看:正面看。岭:不很高的山,形状长而平。峰:山的顶端,形状尖而高。缘:因为,由于。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上。原诗的意思是:正面望去高岭横空,侧面一看却成了峻拔的奇峰。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来看,更是千姿百态。雄伟的庐山啊!为什么认不清你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秀丽多姿和作者自己从观望山景中所得到的启发,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真正的底细与才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今用来说明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观察问题。

【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的无常世事,就像一场梦幻;可是又有谁曾经从这梦幻中觉醒过呢?只有那旧欢伴着新怨,不停地在流转罢了。感叹明知人生如梦,却没有觉醒的时候。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矛盾,但人类却往往跳脱不出这层束缚,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出处】 宋•苏轼《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鉴赏】 只有多情的流水,伴着我悠闲的行走。“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这句词,意境高妙,十分动人。就整首词读来,别有一股惆怅迷惘的意味。

【原诗】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出门无侣漫看书

【出处】 宋•苏轼《次韵柳子玉见寄》

【鉴赏】 想要出门游玩,却找不着知心的伴侣,只好待在家里,散漫无聊地看书。这句诗可用来表示无友相伴的寂寞情怀;也可表示在家看书的自在闲情。“出门无侣漫看书”通常用来形容假日在家看书的悠闲心境。

【原诗】 薄雪雷雨晓清初,陌上春泥未溅裾。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遥知寒食催归骑,定把鸱夷载后车。他日见邀须强起,不应辞病似相如。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出处】 宋•苏轼《西江月•黄州中秋》

【鉴赏】 人生虚幻无常,世事就像一场大梦;春去秋来,生命不过是短短的几回秋凉而已。作者感叹世事如梦,短短人生又能有几回秋凉?往事不堪回首,眼前尽是一片空虚与茫然。当人洞察世间的人情世故以后,常会引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两句词,来形容人生态度的旷达。

【原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溅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出处】 宋•苏轼《陌上花》

【鉴赏】 陌上花:是苏轼根据当年民歌改写而成,意境凄婉而悲凉,语译这两句诗是:人们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就像那清晨草上的露水,只留下片刻的晶莹光辉;死后的一切美好声名,有如那路边的花朵,只能绽放出短暂的芬芳香气。作者感叹人生名利富贵的虚幻迷离,就像那草头露、陌上花一样,转眼便消失无踪了。

【原诗】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睁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世间哪有扬州鹤

【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鉴赏】 世界上哪里会有像扬州鹤一样,完全合乎理想的事呢!传说古时有几个人聚在一起,各自诉说自己的愿望:一个希望能做扬州刺史;一个想当万贯富翁;另一个但愿能骑鹤升天成仙;最后一个则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换言之,这个人但愿同时拥有其他三人的愿望。后人就以“扬州鹤”来代表十全十美的理想化事物,也就是指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奢求。

【原诗】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鸣。

【出处】 宋•苏轼《溪前堂》

【鉴赏】 水满的时候,一对白鹭飞下来嬉戏;在绿槐树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只蝉在那儿鸣叫。

【原诗】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鸣。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大好河山,美丽如画,一时间的风云际会,真不知兴起了多少的英雄豪杰。原词中先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然后赞美大好河山,美丽如画,回想当年,风云际会,群雄并起,各展神通,是何等慷慨豪壮的气象!今人常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来形容河山的壮丽与人才的辈出。这两句词中,有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有对历史英雄的怀想,当然也有对当代豪杰之士的赞美与期盼。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出处】 宋•苏轼《中秋》

【鉴赏】 在我这一生所有的中秋夜里,不可能经常见到如此美好的明月,更不知明年的今夜,会是在什么地方欣赏明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两句诗,是描写良辰易逝,美景不再,并对自己漂泊异乡,沦落江湖的悲惨遭遇,感到无限的伤痛。

【原诗】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自古佳人多命薄

【出处】 宋•苏轼《薄命佳人》

【鉴赏】 自古以来,美人大多命薄。命薄:就是薄命,人生道路多阻难,表示命运不佳。欧阳修“再和明妃曲”末两句是:“红颜佳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因此一般常读为“自古佳人多薄命”。其实,红颜未必多薄命,红颜而能有美好命运的,为数也颇多呢!

【原诗】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好竹连山觉笋香

【出处】 宋•苏轼《初到黄州》

【鉴赏】 看到满山美好的竹林,就好象已经闻到了竹笋的芳香。苏轼曾被贬到黄州,黄州多竹,当地竹笋芳香迷人,极为可口好吃。这首诗便是描写苏轼对田园风情的沉迷与依恋。喜爱竹笋的人,当他登山郊游,看到满山竹林时,他就能体会到这种“好竹连山觉笋香”的独特意境。

【原诗】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处】 宋•苏轼《定**》(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鉴赏】 芒鞋:就是草鞋。此二句词意思是:手提竹杖,脚穿芒鞋,走起路来轻快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好怕的呢?即使是在一片烟雨中,也不妨穿着一身蓑衣任性随情地过一生。作者描写自己以竹杖芒鞋行走于烟雨中,却仍然从容自在,飘逸潇洒。作者以烟雨暗喻仕途恶劣,但他却依旧逍遥自得,坦荡闲散,丝毫不在乎环境的艰苦。即使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度过一生,也是心甘情愿。

【原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处】 宋•苏轼《定**》(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鉴赏】 回头看着那刚才走的、一片风雨萧瑟的来路,还是回去吧!既没有风雨,也不是天晴呢!作者在此词中,表现出他不畏恶劣环境,艰苦卓绝的精神;而作者那种飘然潇洒的心境,更可显露出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词充满禅机,若能仔细体会,自可获益无穷。

【原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出处】 宋•苏轼《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

【鉴赏】 难得遇见如此晴朗的春日,而年老多病的我,只想真正地睡上一觉;但愿能有一间僧榻,让我好好的睡上一会。“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这两句词,充分表现出作者苏轼对人生的通达与彻悟,世俗烦扰全不放在心上。

【原诗】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原词是赞美周瑜在赤壁之战时,他所表现出的自在潇洒迷人风度。这三句词意思是:手里摇着羽扇,头上戴着纶巾,就在他从容的谈笑声中,曹魏水军的船舰都已被烧成灰烟消失了。原词作者苏轼以他的生花妙笔,把一代豪杰蓬勃的英气与潇洒的风度,描写得十分深刻、动人。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出处】 宋•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鉴赏】 参廖子:是僧人道潜的号,道潜是苏轼的好友。他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的名句,深得苏轼的赏识。有情的风,从万里外把潮水卷来,却又无情地把潮水送了回去。有情潮来,无情潮去,苏轼的这首词,充满着人海浮沉的感慨与无奈。撇开原词,单独看“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两句,却有着一份“无可奈何花落去”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空虚与茫然。

【原诗】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出处】 宋•苏轼 《醉睡者》

【鉴赏】 既然有路难行,不如大醉一回;既然有口难言,不如大睡一场;不论是昏醉或是沉睡,都不必为路的难走与话的难说饿烦忧。作者怀才不遇的痛苦无人了解,于是便在伤心寂寞之余,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心志。睡去固然可以忘忧,可是醒来却更加无奈,这与“借酒浇愁愁更愁”的道理是相同的。知识分子盼望能得到暂时的解脱,可是内心却更加的空虚寂寞。

【原诗】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 有一次苏轼与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路过渑池,路上马死了,两人便骑着驴子到一间僧寺借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还特地写一首“渑池怀旧”的诗。苏轼重游旧地,当初招待他们的老僧已经死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兄弟俩题诗的旧壁也坏了,再也见不到往日的题诗,感叹人生在世,犹如飞鸿般的飘飞不定。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鉴赏】 在竹篱之外开了几枝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来江水已暖。

【原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出处】 宋•苏轼《南歌子•带酒冲山雨》

【鉴赏】 作者描写自己老来一事无成,并无大志,只想求田问舍置产安居,即使被一般英雄豪杰所取笑也毫不在意,自己就是偏爱在那没有泥泞的湖边沙路上,随意地散步行走。湖边沙路无泥,信步漫游,轻松舒适,此诗充分流露出作者通达淡泊的心怀。

【原诗】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出处】 宋•苏轼《六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鉴赏】 望湖楼:在西湖旁。语译这两句诗是:我本来就没有家,不住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是在故乡,也没有像这里如此优美的湖山景色。“我本无家更安住”描写作者漂泊流浪、无家可归的寂寞凄凉;“故乡无此好湖山”是赞美西湖风光的优美动人。

【原诗】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出处】 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鉴赏】 正要屈指计算西风何时到来,哪想到流水年华早已在暗中不知不觉地偷偷消逝了。西风有信,年华不再,这两句诗含有一种岁月无情、青春虚度的意味。骤然醒觉,往事已如烟尘,好梦难再,青春已消逝无踪。

【原诗】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我思君处君思我【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鉴赏】 作者以这句词描写自己对友人的深刻思慕:当我正在思念你的时候,你也一定是在思念我。苏轼是个多情人,总以为别人也像他一样多情,当他在思念别人时,就天真地以为别人也正在思念他。性情坦率,感情真挚,这便是大诗人苏轼可爱的地方。

【原诗】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尘,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我想要乘风归去,又害怕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美好,但那高处地方的寒冷会使人受不了。虽想要远离俗世,但内心还是有些牵挂,放心不下。人站在高处,每当轻风吹来,总会兴起一份“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高处不胜寒”常用来形容地位或学识过高的人,总会遭到别人的妒忌,并且会因为超然离群而产生孤寂萧索的落寞感。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只希望人能够永远的平安无事,即使相隔千里之遥,也能共同欣赏那天上美丽的月亮。婵娟:是指月亮。人:是指怀念的人。苏轼作此词是怀念苏辙(字子由)。这两句词是怀念远方的亲友,也是对他的祝福,祝福他一切顺利平安。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

【出处】 宋•苏轼《饮酒》

【鉴赏】 我仔细观察人间的世事,发觉:人只有在喝醉酒时,才是最坦率、最真诚的。诗人大多爱酒,以为酒可以使人陶醉忘我,使人诗兴大发,苏轼也是报持如此的看法。人情虚伪险恶,因此人在平时总是戴着一张假面具。只有在醉了以后,才能表现那一份难得的真情。

【原诗】 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虚空为锁殒,况乃百忧身。惜哉知此晚,坐令华发新。圣人骤难得,日且致贤人。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出处】 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鉴赏】 醉翁:是指欧阳修。西湖:这里是指颖州(在今安徽省)的西湖。欧阳修曾在西湖做过一首木兰花令,在他死后,苏轼也来到这里,听到当地的人还在唱欧词,感叹之余就作了这一首词:尽管醉翁欧阳修早已去世,佳人至今还唱着他的歌词;光阴似箭,四十三年的时间就像闪电一般地消失无踪了。点抹:电光一闪立即消失,形容其快无比。后人常将“四十三年如电抹”这句诗中的年代加以更改,用来形容光阴消逝的快速惊人。

【原诗】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予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非人磨墨墨磨人

【出处】 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鉴赏】 古人写字都用毛笔,用毛笔就得磨墨,所以文人雅士,多喜爱收藏宝墨。作者说自己收藏有一块已经使用三十年的宝墨;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文人终年磨墨写字,绞尽脑汁,苦思深虑,表面上是人在磨墨,其实却是墨在磨人;人的一生岁月,就在墨的不停磨转中,逐渐消磨掉了。

【原诗】 异时长笑王会稽,野鹜膻腥污刀几。暮年却得瘐安西,自厌家鸡题六纸。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秦王十八已龙飞,嗜好晚将蛇蚓比。我生百事不挂眼,时人缪说云工此。世间有癖念谁无?倾身障簏尤堪鄙。一生当着几两屐?定心肯为微物起。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垒先耻。逝将振衣归故国,数亩荒园自锄理。作书寄君君莫笑,但觉来禽与青李。一螺点漆便有余,万灶烧松何处使?君不见永宁第中捣龙麝,列屋闲居清且美。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何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闻君此诗当大笑,寒窗冷砚冰生水。

青山一发是中原

【出处】 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

【鉴赏】 这句诗上承“杳杳天低鹘没处”,语译这两句诗是:在那苍茫幽远的天空,鹘鸟飞翔消失的远处,青山隐隐细长如发的地方,就是故国的中原啊!远离中原祖国的人,遥望远山天际,每爱吟起“青山一发是中原”的诗句,借此发抒内心对故国的无尽怀念。

【原诗】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

【鉴赏】 原诗意思是: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主。如果不是我该占有的,即使是再小的东西也不去取。唯独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耳朵能听到风的声音,眼睛能看到月亮的颜色,取之无人禁止,用之不会枯竭。这是造物这赐予的无尽宝藏,我和你们(指与苏轼同游赤壁的客人)可以共享。这是苏轼政治上不得志,借山水以陶情的文字。“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表示物产丰盛,取不尽,用不完。后来引用写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原诗】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 这两句诗上承:“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些都是宋代大诗文家苏轼的名句,也是后人时常喜欢引用的几句诗。若是由长年在外漂泊流浪的人来读这句句诗,那么他的感受一定会特别深刻的。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这三句词描写月夜景致的清丽柔美。明亮的月光秀丽如霜,美好的夜晚轻柔似水,这样清明的夜景是多么的柔美动人。现今常用“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三句词,来形容迷人的月夜景色,幽雅的情韵,引人遐思无限。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我拿着酒杯向青天询问: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就有的呢?诗人把酒问青天,充分显露出率真的性情;但在这两句词中,却深藏着作者内心对人生的痛惜伤悲。这两句词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意境颇为相仿。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出处】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鉴赏】 长年在社会上奔走,只恨这个身躯似乎已不属于自己。要到何时才能摆脱这种为名为利而钻营、奔逐的生活呢?终日追逐名利,会使人厌倦这种虚浮的生活;盼望能抛开一切世俗的纠缠,过一种属于自己的逍遥生活。终年奔波缺乏空闲的日呢,常喜欢用“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两句词,来发抒内心深长的感叹。

【原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出处】 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

【鉴赏】 作者嘲笑其友龙邱居士的可怜,每当他谈起玄学,精神就十分振奋,甚至可以整天不睡觉。可是只要一听到他的悍妻发出有如河东狮吼般的叫声时,他就会吓得心神茫然无措,连手杖掉在地上都不知道。“河东狮吼”是指妻子的怒骂吼叫声,常用来形容妇人大发雌威;“拄杖落手心茫然”常用来形容突然遇到某种特殊情况的茫然无知,不知如何是好。

【原诗】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鉴赏】 树枝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然而天涯广阔无边,何处看不到可爱的芳草呢?“天涯何处无芳草”常用来慰勉、鼓舞那些情场失意的人,失去的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太伤心;遍地都有芳草,到处都可寻得真情。情场失意的人,如果以此来自我安慰一番,也是很有效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中的“芳草”,可用来喻指美人、自由、幸福或所追求的理想。

【原诗】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出处】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鉴赏】 这首词描写扬花,并以扬花代表春色。这三句词语译是:春色共有三分,如今扬花纷纷飘落,二分落在尘土泥路上,一分落在水中流去。作者感叹春色逝去,惜春之情不觉油然而生。

【原诗】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鉴赏】 诗题中的惠崇:北宋时以绘画出名的一个僧人,他的专长是画水鸟。苏轼特为他的“春江晚景图”题了两首诗,此其一。原诗中的蒌蒿:是春天生长的一种野菜。芦芽:芦笋。河豚: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毒质的鱼。河豚欲上时:春江水发,河豚正要向上游时。“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鸭子常在水中,水开始变暖,它就首先感觉到。这句诗现在用来表示深入生活,参加实践的重要。只有深入体验生活,才能遇见事物发展的新动向。

【原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出处】 宋•苏轼《琴诗》

【鉴赏】 如果说琴上自有琴声,那放在匣中的琴为何不会发出鸣声?以手弹琴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如果说声音是来自人的指头上,那你为何不在你的指头上听听看?作者这首琴诗,以反诘语气探究琴声的来源,颇为新鲜有趣。

【原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出处】 宋•苏轼《春宵》

【鉴赏】 春天的夜晚,就是短短的一刻,也抵得上千金,在这美好的夜晚,花儿不停地散发着迷人的清香,轻柔的月色,朦胧的月阴,景色是多么的幽美动人。“春宵一刻值千金”是苏轼的名句,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与珍贵,片刻欢聚,价值千金。

【原诗】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神游故国山河,多情的人儿一定会取笑我,这么早就生白发了!多情:一般都解释为是指周瑜。今人引用“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的“多情”,常代表他钟爱的情人。作者原词藉周瑜当年的奋发有为,英姿勃勃,来感叹自己青春虚度,早生白发,而一事无成。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我们静静地相对,不说一句话,只有千万行伤心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流。这两句词是描写两人静默相对,内心虽有千言万语,却又痛苦地不知该从何说起?话还不曾说出口,眼泪却已先掉下来了。词中把人的那种既痛苦又无奈的心境,描写十分深刻、感人。

【原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出处】 宋•苏轼《谢人见和雪后北台书壁》

【鉴赏】 书生所迷恋的写作事业,实在很可笑;总是忍受着寒冻,一个人在那里吟诵朗读,挥毫书写,甚至把笔尖都给磨平了。作者这两句诗颇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表现读书人从事写作的辛酸无奈;也可表现出读书人从事写作,那种执著不变的态度。

【原诗】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鉴赏】 佳人的笑语逐渐远去,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多情的人,却被那无情的人搅得心烦意乱。描写多情的人被无情的人所冷落,内心萌生一股惆怅;但佳人的笑声已杳,唯有空自怨叹烦恼。

【原诗】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出处】 宋•苏轼《溪前堂》

【鉴赏】 酒醒的时候,门外早已日上三竿了;卧下来欣赏溪南一片碧绿的田亩。

【原诗】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鸣。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鉴赏】 没有肉可吃,那会使人逐渐变得清瘦;但若没有竹子可供观赏,却会使人变得庸俗。竹有“节”,因此古代文人雅士偏爱竹,认为竹有风骨,可使人不流于庸俗。

【原诗】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鉴赏】 若是把西湖的美景比做西施的美貌,任凭他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西子:即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西施。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这两句诗是赞美西湖的名句,意思是说:西湖的景色,或晴或雨,有如西施或淡或浓的妆扮,一年到头,都是明丽动人。

【原诗】 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鉴赏】 那一片美好的筝声令人心动,本来想要等他弹完后再去寻访,那知一曲终了,人儿却已消失不见,只能呆呆地望着那几座青翠的山峰。作者在江上听人弹筝,那卓越的技巧令人着迷。本想等待曲终再去寻访弹筝的人,可是他却早已飘然远去。这三句词描写盼望与那人相见,那人却早已远去。惆怅无奈之中,更别有一番绵绵不尽的幽情。这首词源自唐朝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原诗】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出处】 宋•苏轼《狱中寄子由》

【鉴赏】 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俩恩的感情非常好,苏轼的作品,有不少是寄怀子由的。这首诗是作者在狱中所写。苏轼一面感叹自己的牢狱之灾,一面想念弟弟,希望能与他生生世世都是兄弟,能够继续这一生兄弟未完的因缘。全诗流露出深厚感人的手足之情。

【原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出处】 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鉴赏】 人间万般世事,不论你如何争取营求,到头来都只是一场们而已。罢了!罢了!到了明天,那黄色的菊花连蝶儿也会为它发愁的。黄花:是指菊花。苏轼认为万事到头来只是一场梦幻,甚至连不知愁的蝶也发起愁来,是感叹人生的悲凉凄苦,也是形容愁苦到极点。

【原诗】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万事从来风过耳

【出处】 宋•苏轼《无愁可解》

【鉴赏】 万般世事,从来就像那轻风吹过耳边一样,原词题作“无愁可解”是在说明万事就像过耳轻风,成败得失,转眼尽成虚空,又何必太过计较牵挂呢?

【原诗】 光景百年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着心里,你唤做眉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此理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甚唤做物情之外,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菊花虽已凋谢残落,但在那寒风霜雪中却仍有傲立不屈的菊枝。作者以“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赞美菊花的傲骨耐寒。这一句诗常用来比喻有志节的人风骨凛然,不向恶势力低头。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出处】 宋•苏轼《纵笔》

【鉴赏】 独自站在溪边古路的三叉路口上,迎着斜阳余辉,一个个地数着过路的行人。作者描写自己在黄昏时候,悠闲地站在三叉路口,数着过路行人的闲情,意态洒脱,情韵无限。

【原诗】 父老争看为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纵使相逢应不识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 苏轼此首词是因梦见亡妻王氏而作。原词中的千里孤坟:王氏葬于四川彭山县。苏轼此时在密州,相隔千里。“尘满面,鬓如霜”:作者自写亡妻后十年的变化。此词表现了苏轼对王氏的真挚感情,加上苏轼自己仕途失意,“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情景,自是与元稹悼亡诗“遣悲怀”:“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大不相同。苏轼对亡妻无言以慰,结尾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尤给人留下不胜哀伤之感。

【原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薄薄酒,胜茶汤,丑妻恶妾胜空房。

【出处】 宋•苏轼《薄薄酒•之一》

【鉴赏】 淡薄的酒虽然味道不怎么好,却总胜过平淡无味的茶汤;丑妻恶妾虽然令人难以忍受,总还胜过一个人独守空房。作者通达人生,劝人及时行乐,不必为了琐事而顾虑太多。

【原诗】 薄薄酒,胜茶汤。麄麄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转瞬万世忙。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出处】 宋•苏轼《韩干马十四匹》

【鉴赏】 韩干所画的马十分生动,就像是真马;苏轼所作的石,读起来就像是欣赏一幅画。前一句是赞美韩干画马的生动逼真;后一句诗是说他自己所作的诗,诗中有画。

【原诗】 二马并驱髯八蹄,二马宛颈骏尾齐。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处】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鉴赏】 作者劝人要多读旧书,因为旧书中自有无穷意味,即使读上千百回也不会感到厌烦,只要你肯熟读,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留传至今的古书,大多是好书,自然令人百读不厌。“旧书不厌百回读”常用来赞美古典名著的伟大与不朽。“旧书不厌百回读”常用来比喻一本好书趣味无穷,值得一再阅读。

【原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暇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出处】 宋•苏轼《观潮》

【鉴赏】 庐山的烟雨与浙江的浪潮,如果不曾去看过,内心总感觉有着千万般的遗恨不能消除。等到有一天,欣赏了这两个名胜风景以后,这才发现并没有什么奇特;只有那庐山依旧是一片迷蒙的烟雨,浙江依旧是一阵汹涌的浪潮。这首诗颇富禅意,一般都把它当做是禅宗的悟道诗,全诗展示出人生追求真理的三个历程。

【原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出处】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鉴赏】 有谁看见那幽居的人,独自在那徘徊来往呢?这时候,空中飞过一只孤鸿留下了虚无飘渺的身影。这两句词描写幽人独自来去,就像那孤鸿一般,遗世而独立,充满了寂寞又凄凉的韵味。

【原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

【鉴赏】 苏轼这首诗县已成为吟咏庐山的名句。一般爱好登山的人,也喜欢用这两句诗来形容从各种角度去欣赏一座山峰,去发觉不同的山势气象与变化多端的景色。这两句诗语译为:从横面看去,庐山是一座矮平的山岭;从侧面看去,却是一座高耸矗立的山峰。总之,由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所看到的景色总是各不相同。“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写作“远近高低总不同”。东坡借此诗歌咏该山,充分描写游山越岭、欣赏山色的无穷趣味。“横看成岭侧成峰”可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多变化与多面性;“远近高低各不同”可用来形容一些事物的不同境界与现象。

【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地此山中。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出处】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鉴赏】 谁说人生一老就不会再有多少年?请看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够向西回流,何况是我们人呢?“谁道人生无再少”,作者苏轼以这句词来反问大家,谁说青春一去不再来?接着便以门前兰溪的流水西流为例,鼓励人们奋发向上,要乐观,要进取,不能服老,不能认输。人即使在失意中,也不能灰心丧志,一定要振作精神,坚定斗志。

【原诗】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佳人:是指盼盼。唐朝张建封出任节度使,镇守徐州,纳盼盼为妾,居“燕子楼”。此词大意是:燕子楼中一片荒芜,当年的佳人到哪里去了呢?如今的燕子楼只留下一座锁着燕子的空楼。楼台依旧在,人事已全非。作者触景生情,想念往日佳人,却不见佳人的芳踪,满怀惆怅与落寞。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出处】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鉴赏】 这两句词上承“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以扬花代表春色,三分春色,二分落于尘土,一分随流水而去。我仔细看那飘落的扬花,一点一点的,仿佛不是扬花,而是那高人一滴一滴的伤心眼泪。作者苏轼借花的飘零,感伤岁月如流;春光来去匆匆,代表人事的聚散无常;点点扬花,比喻离人的滴滴眼泪,凄苦哀惋,心伤欲碎。

【原诗】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鉴赏】 想要为你寄上千万点相思的眼泪,只怕那深情的眼泪,流不到你那遥远的楚江东。知交天涯遥隔,纵有千万点相思泪水,也无从传递,满怀的惆怅落寞之情,有谁会明白呢?这两句诗里含有绵绵深情,读来令人十分感动。本诗作者苏轼的一位感情相当丰富的人,正因为他的诗大多真情流露,所以带给读者的感动也就特别深刻。

【原诗】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清景一失后难摹

【出处】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鉴赏】 那样清幽美丽的情景,若不及时捕捉,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有机会去加以描摹了。诗人画家在写作或作画时,贵在把握那美好的片刻,因为时机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捕捉到了。

【原诗】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寂寞无人见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作者感叹如此美好的夜景,却是一片寂寞冷清的景象,没有一个人来欣赏。“寂寞无人见”常用来描写一个人心境的孤寂落寞,不为人知。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出处】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鉴赏】 孤鸿拣尽了所有的寒枝,却还是不肯栖宿在上面,最后只好又飞回那寂寞的沙洲,忍受那孤独与寒冷。苏轼借孤鸿“寒枝不肯栖”而落得“寂寞沙洲冷”,来形容自己坚持原则与理想,不肯屈服现实,不愿迎合媾和世俗,结果历尽人世的寂凉凄苦;遗世而独立,孤高而悲怆。这两句词也可用来比喻对男女感情上的执著与寂寞。

【原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道人有道山不孤

【出处】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鉴赏】 那位修道得人,行道十分高深,虽然住在孤山,但却一点也不觉得孤独。原诗赞美那两位和尚修养有道,声名远播。山不孤:代表有道则不孤。

【原诗】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出处】 宋•苏轼《薄薄酒•之二》

【鉴赏】 对人生旷达的人,他的达观是出自本性,酒对他又有什么功用呢?人生在世各种是非忧乐,本来就是一场空。

【原诗】 薄薄酒,饮两盅。粗粗布,着两重,美恶虽异醉暖同。丑妻恶妾寿乃公,隐居求志义之从,本不计较东华尘土北窗风。百年虽长要有终,富死夫必输生穷。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载不朽遭樊崇。文章自足欺盲聋,谁使一朝富贵面发红。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新月如佳人

【出处】 宋•苏轼《宿望湖楼再和吕察推诗》

【鉴赏】 苏轼这首诗描写新月的美丽可爱,说新月有如佳人一般的美丽动人。诗人在这句诗中,把“新月”比作“佳人”,意境上颇为清新雅致。

【原诗】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夜凉人未寝,山静闻响屐。骚人故多感,悲秋更寥栗。君胡不相就,朱墨纷黝赤。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但恨无友生,诗病莫诃诘。君来试吟味,定作鹤头侧。改罢心愈疑,满纸蛟虵黑。

篇8:苏轼诗词中的咏月艺术

苏轼有一首写中秋的长诗《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 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 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 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 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 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 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 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 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 浪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 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 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 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 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 恍然一梦瑶台客。”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 作于1077年, 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 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 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 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 “谁为天公洗眸子, 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 “千灯夜作鱼龙变”, “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 “归来呼酒更重看”, “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 全诗景情交错, 人我杂出, 气格抑扬, 诗情顿挫, 低回中转酣畅, 激越中出衰婉, 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我们来看诗中最能传情的句子“明月易低人易散”:明月虽然能够升出千丈瑞光, 但是它冷看世间人, 让诗人的心深如一潭寒水, 纵然有振兴王朝的祈愿, 纵然有报国疆场的热忱, 这一潭寒水如何兴起?在这样令人压抑的现实, 明月易低人也易离散, 苏子不能不慨叹光阴虚度, 而无可奈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苏轼在山东任职仅仅两年, 公元1077年4月转任徐州知府。在频繁的调任之中, 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虽中秋美景, 月色盈怀, 想到明朝日出又在凡尘俗世, 他这一叶孤舟似乎停泊在哪里都不顺, 历尽沧桑的苏子不由发出浮生若梦的感叹, 这不是看破红尘的彻悟, 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 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此时的中秋之月, 美则美矣, 却又惹出无尽的离愁别恨, 惹出辛酸的人生感慨。

再看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苏子写中秋之月, 突出了一个“寂”字, 整个中秋夜色, 静寂寂, 悄无声息。瞧, 暮云从有到无, 清寒慢慢四溢, 都是无声无息, 而银汉无声, 一轮圆月孤零零在天宇漫步, 更是了无声息。诗人何以将中秋夜、中秋月写得如此孤寂, 原因很简单, 因为诗人此时的心境也很有寂寞孤独之感。诗人于熙宁四年 (1071) 因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由京城外调杭州, 隔了三年又由杭州调到密州, 过二年又由密州移知河中府, 到达汴京后, 旋又改知徐州, 六年之内, 改任四处, 真可谓辗转奔波, 颠沛流离, 政治上自然是受到压抑、不能得志, 生活上也是衣食难安、无固定栖身之所, 短短六年, 几处过中秋, 自己的命运一直握在别人手里, 心里自然有许多难言之隐。“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既是自己生活现实的写照, 又饱含了对人生失意、前途渺茫的感慨。可见, 诗人写月之孤寂, 其实正反映了自身处境之孤寂, 写景正是为了反映自己命运, 抒发内心情怀, 而且情、景映衬得如此完美, 使诗歌的意境也创造得非常到位。从政治抱负和个人才华上讲, 东坡先生应该说是上上品的, 但“自古英雄多磨难”, 苏轼的政治命运并不如意, 相反的却是多灾多难, 正因此, 东坡先生的作品也就常常流露出感伤悲哀的情调, “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是对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但又无法抗争, 于是乎流露出一丝惆怅, 这种惆怅虽说迫于无奈, 然而, 毕竟给人消极和悲观的色彩。

乌台诗案使当世鼎鼎大名的诗人九死一生, 亲友离散, 被贬谪蛮荒的迁客骚人, 看着天空的一轮圆月, 孤寂之中会是怎样灰暗凄楚的心情呢!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 情绪显得非常落寞, 这是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一个中秋 (1080年) 前夕。“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词的上片写感伤, 寓情于景, 咏人生之短促, 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 借“月”抒情, 感世道之险恶, 悲人生之寥落。“酒贱常愁客少”, 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 隐喻奸人当道, 排斥善类, 忠而被谤, 因谗遭贬。以上两句, 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 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 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 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 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此情此景, 唯有遥遥北望京都开封, 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这一节拍, 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渲泄, 它巨大的悲剧力量, 确乎令人荡气回肠。此处之“明月”, 是天之一方的明君乎?是死里逃生的苏子乎?冷冷中秋有谁共苏子月下同饮同醉?诗人只好凄然北向把盏, 隔了千万里, 对亲人遥遥寄去思念。以景寓情, 情景交融, 是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 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 由秋思及人生, 触景生情, 感慨悲歌, 让人回味不已。

《念奴娇·中秋》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 (1082) 中秋, 是苏轼在黄州的第三年所写, 当时诗人仍在被贬谪之中。“凭高眺远, 见长空万里, 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沁一天秋碧。玉宇琼楼, 飞銮来去, 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 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 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便预乘风, 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 一声吹断横笛。”万里无云的天空, 作者登高望月, 面对广阔的天空和皎洁的月亮, 引起了无限的幻想, 联想到现实社会丑恶及自己不平坎坷, 向往那虚无缥缈清静自由生活。这正是作者在苦闷时寻求解脱, 自我宽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 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这首词的成功之处, 就在于大胆创造, 富有浪漫主义想象, 能唤起读者的联想, 获得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苏子乘醉拍手高歌, 举杯邀请明月共饮, 连同影子恰成三位伙伴 (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的诗句) , 在清风冷露中往来起舞, 这美好的夜晚使人忘却一切, 真想就此乘风翩然飞到月亮上去, 不必借助《庄子》里说的那个大鹏的力量。站在晶莹透明的月宫中, 一声接一声地吹起横笛, 该是多么美妙!境遇不自由, 但他心胸洒脱, 用美好的幻想慰藉自己,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前赤壁赋》) , 在精神世界里自己解放自己, 这正是苏东坡及其诗文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宝宝一岁生日寄语下一篇:农村年度宣传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