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变

2024-05-23

教师角色转变(共9篇)

篇1: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要转变角色,不断反思历史教学,做反思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教师要转变角色。在新课程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历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将不是历史和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是历史教师角色特征的核心。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有个“现代”的课堂教学。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在历史课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带给学生经验的分享,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引导他们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反思教学,做反思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善于总结,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你在课堂上真正关注了学生了吗?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你的引导,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的?反思你组织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流于形式?反思你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否关注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反思之后及时作好课后记或教后感,不断总结积累,促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历史教师不应该只是历史教学的执行者,应该是历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历史教师要把教学与研究有机融合为一体,是自身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篇2:教师角色转变

众所周知,以前的教育,可以说一切都为知识而存在,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为获得知识而学。但我们都忽略了一点——长此下去,会距离素质越来越远。以前,我们都习惯于教师先讲述教材中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与学生进行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接着告诉学生什么是需要记住的,什么是需要理解的,最后让学生课下背过,下节课检查,这样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个高高在上的传授者,学生则是容器,任凭学生接受与否,把道理灌输给学生。课堂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教师与学生“买卖”知识的“交易所”,这怎么能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呢?殊不知,一堂课结束,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只是表面的教育,而不能内化为他们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并能学以致用,甚至时间长了,造成学生说套话,不求甚解,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造成了课堂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当然,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可分。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使我逐渐认识到,生物这一门学科,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 理性、有抽象到具体,引导他们去观察、去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感悟、感知、获取新知。

我们说新课程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来了生机。似一股春风吹进了课堂,教师要在一堂课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着,还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甚至是活动的参与者,要注重

与学生的教学双边活动。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早已养成了这样的一些行为:

1、许多学生发现自己的想法或答案与教师不同时,在“学生要遵从老师”等观念影响下,自己放弃自己的想法。

2、想做一个“ 好”学生而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或答案去认同或接受老师的答案。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急于听到学生“正确”的回答,过早的把现成的知识和盘托出,迫不及待的将知识往学生的头脑中填塞……这样,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又得到了什么呢?仅仅是教师“灌”进去的所谓的“正确”答案。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被剥夺了很多,像很多思考机会、训练的机会都被教师剥夺了。

为什么不给学生多一点动脑筋的时间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课堂尤其要成为积极思考的王国。课堂上如果没有“想”的因素积极参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将是一句空话。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的观点,可见让学生“想”在学习中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要知道:教育活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等待。对学生的教育尤其需要等待,等待能创造另一种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大胆的思考,不盲从,敢于质疑,敢于用自己的观点判断问题,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加以阐述观点。如:

1、在学习《血液的成分》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出血不多时自己就可以凝血,谈出了血小板的作用。

2、平时有些学

生会出现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同学们一般称之为“贫血”,“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所致吗?”学生此时兴致很高,教师不用多讲,学生自己便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3、再如讲《物质运输的器官》一节时,我设计了一个走迷宫的教学方法,把学生自己比喻成为一个红细胞,心脏是学生的家,让学生从左心室出发,看自己如何才能回到家。此时,课堂中出现多种观点:有的同学认为“从左心室出发,到头部动脉,再到头部毛细血管,到头部静脉,最后到右心房”;有的认为“从左心室出发,到肝动脉,在到肝部毛细血管,到肝静脉,最后到右心房”;还有的许多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走法。而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允许学生有多种的选择,各抒己见,展开辩论,找到出体循环路线的共同特点。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不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也不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学会与同伴交流各自的看法,能接受他人的正确主张,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自己来评论观点的正确与否。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得出结论,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到结论是有学生自己所得,这样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学习。学习《激素调节》一节时,可以让学生把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分泌失调时的症状列成表格,用对比的方法来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我说:“大家都知道,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放一段时间会变的萎缩,水果还会变的比较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还有很多,虽然

篇3:论教师角色的转变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很有限,这对生物这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很不利。实验条件落后,学生见识少,初中生物知识断节问题对生物教师,特别是对农村学校的教师而言是不小的阻碍,教师在教学上难免要改变一些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课改理念理应超前于现实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面对理科综合课程,我国近年加大了学科综合化的步伐,使我们感受到学科综合化势在必行,教师在岗提高刻不容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要更加以人为本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且要实事求是地转变。生物教师肯定会注意到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教师的说教。因此,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而应该是发展学生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得到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于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农村学生有个优势,就是生活见识比城市的学生更多,家里长期有务农人员的他们可以更清楚植物和动物的某些特点,所以在教授方面可以更容易一些。

2. 备课要有意识地渗透教材,提升多方面教育的思想

其实备课与其说是备教科书,不如说是备学生,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不一样。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教师可以把书备成几个方面,比如由知识的难易程度可分为:初学和深入。

以往的教学大量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场面,而且大量体现出“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一味地解析知识。而事实证明,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订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积极追求与探索。只要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对这个学科付出努力,认真学习。

其实教师更多的是一位艺术家,要掌握对课堂把握的艺术,对学生理解的艺术,对知识讲解的艺术,对教学过程把握的艺术,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更多的是育人,教学生做人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3. 创性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距离感是很多教师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始终认为老师和自己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课堂上不敢放得很开,一是怕自己太活跃,老师会生气,二是怕自己回答错了问题没有面子。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树立创新的意识。要建立一个活跃的教学环境,教师还应该注意在教学时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继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当学生思想处于停顿状态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4. 实验与教学要相得益彰

如果说提高认识、更新理念主要是增强综合意识,而这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提高综合能力就更需设计出教学实验方案,像抓教学那样,经常思考综合化实验的目的、措施和效果追求,又像抓实验那样精心设计教学综合化的顺序、程度和具体方法,使教学与实验一体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通过教师的学习研究—运用于实验教学—全面研究学生反馈信息的不断循环,实现教师的教学相长、师生的互动提高。

实验向来是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科综合考试中的难点。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可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 ,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生物学方法、实验技巧等。

5. 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教育发展到今天,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生也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学习,顺应新的时代潮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篇4:教师角色的三个转变

尊而不屈,和谐共处

新课程指出: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平等应该是人格上的平等。切忌追求一切都要绝对平等。

现实中,很多教师的角色变换操之过急,定位把握不准,猛然把学生的地位抬得很高,就像对待上帝一样,明明学生已经偏离轨道了,也不去牵引其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是听之任之,使学生越走越远;甚至学生错了,因为怕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也不去批评、指责,仍对学生一味地纵容,最终难以驾驭,把自己推向困境的边缘。作为第一线的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性情中人,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握好师生平等的尺度,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尊而不屈,赏罚分明,宽严结合,和谐相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亲而不密,距而不离

在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追求。就师生之间的情感而言,教师爱生如子,对学生全面关心,与学生亲密无间,值得推崇。在教师还未能准确把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时候,为了重新定位和学生的关系,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入学生内部和学生打成一片,蹲下身子和他们聊天,和他们游戏。看上去,其乐融融,师生关系融洽,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如果师生之间亲密无间、毫无顾忌,就必然会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衡。

如一次风筝比赛中,一位班主任与学生打成一片,压成一堆,教师不是教师,学生不是学生,教师形象丧失殆尽,今后对学生又如何管理?所以,师生相处过分亲密,必然会造成相反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应掌握尺度,做到“亲而不密,距而不离”,让学生在心目中信服你,在课堂上尊重你,做一个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赞而不廉,赏责分明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虽然实践证明,总是一味地批评学生,从不肯定、表扬学生,的确不是教育的好方法。然而,一味地夸奖、表扬,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说:“好、好、好,你真棒!”这恐怕也不是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

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浮躁、无知,失去了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老师的表扬还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吗?而且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欠缺吗?

因此,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以廉价的表扬。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励、激励学生。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应该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该否定批评的,就应该掷地有声地否定,然后指明改进的方面;该肯定表扬的,也应该毫不吝啬地大加赞赏,过后还得启发他如何继续发扬。

篇5:教师角色转变

知识的转变。教师要打破学科知识界限,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综合知识,做到驾驭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观的转变。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尊重学生创造性,强调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的状态,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教学行为转变:

篇6: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

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

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师一旦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

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

(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快的发展。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仅仅是教那么几本教材,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让学生有更快发展的,那些优秀教师都要自己去开发一部分教材,以此来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5、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难以出现师生都很愉悦的教学情境。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

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

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

6、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一名想开创出教育教学新领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努力去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尽快成长的规律,寻找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的规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澳大利亚有一个曾经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说过:“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这位物理教师的话是他实践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就是他不断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智慧结晶。

(3)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按教学进程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仔细斟酌一个问题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老师的意思,这种对提问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学前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4)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现问题后努力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这样问题就会成为你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促使你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拥有更多的研究硕果。

(5)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一名善于总结经验的“有心人”。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你会是否把它们整理了出来,你是否把它作为自己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了,如果还没有,请你马上行动。

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篇7:教师角色转变

摘 要: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是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有利的教师角色应该是由权威者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由单干者转为学生学习习近平等的合作者;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育资源拥有者转变为开发者;

关键字:教学活动参与者; 引导开发;平等合作

在注重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观念及角色的转变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导演?还是演员?是教师观念和角色转变的试金石。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演员只讲自己演出是否成功,不管观众接受的如何,更谈不上培养创新人才了。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要由演员变为导演,让学生去做演员。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小学英语教师,我有幸参与这次教育改革大讨论活动,并深知此次活动的实践指导重大意义。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和探讨之后我受益匪浅,尤其在转变教师角色方面更是感受颇深,现浅谈一下英语教师角色转变:

一、英语教师由权威者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权威的角色意识和观念,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普通的一员,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的情境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英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听学生学习要求,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分享学生的学习,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教师是他们学习中的一个成员。相互产生信任感,愿意彼此间无拘无束的交流和讨论,相互争论、各抒己见,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同时也感受到激励、鞭策、感化与召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二、英语教师由单干者转为学生学习习近平等的合作者

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单兵作战。在课堂上,英语教师独占课堂,一讲到底,教师扮演着“独角戏”的角色。本应畅通无阻的双车道却人为地堵塞了,造成了“偏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仅仅扮演着装卸工的角色。而教学从本质上说是师生“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英语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学习伙伴。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摆正位置,俯下身子,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参与学生的研究,在与学生的共同合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我的课上,我第一次接触学生时就会告诉他们我的英文名字是Sunny,而且要求他们不要用老师来称呼我,就叫Sunny,这就是在第一次接触中建立起平等的地位,为以后的关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英语教师由主宰者转化为学生学习合格的组织者

在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师包办一切,规定教学计划,包揽了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制定及评价。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评定都在其主导下计划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难于发挥。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由传统教学的主宰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教学任务,激发学习探索的兴趣,提供学习的信息,指导学习方法,评价学习过程,这都需要教师有序地组织。课程的实施应该把关注的焦点始终放在学生身上,要能敏锐地洞悉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在干什么、想干什么、掌握了什么、需要什么……机动灵活地安排、调整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照本宣科,被教案牵着鼻子走。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组织协调工作;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沟通学生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形成集体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学生学习成功带来的愉悦,这一切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这样学生在掌握一定信息量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课文,才能水到渠成。

四、英语教师要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是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现代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智能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转变自己的职能,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之以法,导之以行。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首先表现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全面地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角色不该是“讲师”而是“导师”,是启发激励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导师,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导师。

五、英语教师由教育资源拥有者转化为开发者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种观念也得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选择和开发英语教学资源,设计和展开多种英语教学活动,加强英语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只熟悉英语大纲和英语教材,这些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现成的,根本不需要英语教师去开辟新的教学资源。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合理有效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报刊杂志、广播影视节目、影像资料等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为英语教学服务。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不仅仅“用教材教”,其自身也是课程的一部分。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注重积累,合理取舍,为我所用,英语教学资源一定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结束语

总之,在英语互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合作、组织、引导、开发于一身的“导演”。因此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教学技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消除学生对互动课堂模式的怀疑,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相互沟通和激励,把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体验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把语言学习和全人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具备英语能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性人才。尤其对于我这名刚入职的新教师来说,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的历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更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______________

篇8:教师角色转变实践思考

关键词:教师角色,反思,转变,心理医生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今天, 每一个教育者都知道, 在教育教学方面, 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角色要由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而在管理班级、塑造学生人格方面, 教师更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 不要做领导, 警察, 独裁者去伤害学生的心灵, 而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时时处处关心他们。

1 不做警察, 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一次刚到学校, 就有同年组的同事对我说:“你班级有个学生到办公室里来偷东西了!”我听后大吃一惊, 我班是学校公认的最好的班级, 怎么会有偷东西的, 甚至偷到老师办公室了?同事看我不相信的表情说:“是我班学生在中午时候亲眼看到的, 门没锁, 那个学生直接进屋了, 他的腰间还别着一排钳子之类的工具。”听了这话, 我怒气冲冲地奔回到教室, 要揪出这个不争气的家伙。回到班级, 我想:直接搜不妥当, 问谁腰里别了一圈工具, 他又肯定心虚不能承认。于是我故意走到门边说:“呀, 门这有儿个钉子活动了, 谁有工具, 咱们钉两下。”“我!我有!”我话音刚落, 只见张宇同学就大喊一声积极的站起来了, 我冷笑一声说:“你?好, 就是你了, 跟我到办公室!”把他带到办公室, 看他紧张不自然的样子, 我让他把衣服掀起, 果然腰里别着一圈的钳子之类的工具。我心里什么都明白了, 我暗自为自己的聪明得意, 心想看你厉害还是我厉害, 一下子就把你揪出来了, 真有破案的天分。我刚想开口训斥他, 突然发现他正低头哆嗦着, 好象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了。我的心被触动了, 我不能直接说他是小偷啊, 太难听了。于是我对他说:“谢谢你刚才主动要为班级修门, 你很热爱班级体。”他一楞, 惊讶地抬头看了我一眼, 没想到我会这样开场。既而我又问:“你中午做了什么事情了吗?”他的脑袋又耷拉下去, 小声说:“我来办公室了, 拿东西了。”“拿什么了?”“你没收的小汽车, 我想要它的发动器。”哦, 我明白了, 他不是贪小便宜, 而是太贪玩了, 幸好我没劈头盖脸地骂他一顿。我又问哪里来的工具, 他说是爸爸的, 爸爸是汽车厂的工人, 每天都拆拆卸卸的, 他很有兴趣, 也想自己也能拆卸一台车, 看看里面有什么, 在家没机会, 就把工具拿来, 知道老师没收了别人的小汽车, 他就想偷去试试。听他这么说, 我彻底的原谅了他, 对他说, “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吗?”他说不应该偷东西。我说:“是的, 不管什么理由, 偷总是不对的, 而且把这么多工具带到学校也不安全。但你这么爱钻研, 老师把车送给你, 研究一下, 把车的发动原理讲给同学们听听, 好吗?”他使劲地点点头。这件事情, 没有其他人再知道, 同学们只是惊奇地发现, 这个男孩子变了, 变得不再调皮, 很爱回答问题了。

2 不做领导, 做学生未来人格和人际关系的设计者

我班还有一个男生小毛, 他很调皮。为了约束他, 我总是让我认为表现最好的女生和他同桌, 帮助他。可是没几天女生的家长就找来, 说要换座, 因为他总欺负人家, 不是把脏东西放在人家书包里, 就是骂人家, 同桌借给他东西, 他一点不领情, 还说“什么破东西!”我找他谈了几次, 他都说:“老师, 她们总在你面前装好人, 再说, 我也不是故意的, 就管不住自己。”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 他是想显示自己男子汉的威风, 明明自己学习不如同桌, 纪律差, 还不肯承认, 变着法子挑我认为优秀学生的毛病, 气她们。女生都被他得罪光了, 都不喜欢他。看他这样不知好歹, 我很着急, 却苦于没有好办法教育他。有一天, 放学后, 天很黑, 他不敢自己下楼了, 我对两个女生说, 你们送他下去吧。他大喊到;“不, 不用!不能让女生送, 太丢人了!”我说:“你知道女生比你弱小, 平时怎么还总欺负她们?”他一下子没音了, 我又说:“证明自己是不是男子汉, 不能靠打击女生来体现, 你的表现不叫有个性, 是太不成熟了。要也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才会让别人接受你, 信服你。”他无语了。后来, 我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很文静, 但并非是小干部、学习成绩也一般的普通女生和他同桌, 他没有了压迫的感觉, 居然和她相处的很融洽, 一段时间以后, 和其他女生也改善了关系。

3 不做独裁者, 做学生的妈妈、朋友

我班有个女生王萌, 她平时很沉默, 从来不主动对我说话, 也不太看我, 这是为什么呢, 我没批评过她呀。后来有知情的同学偷告诉我, 原来, 王萌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回在班级说肚子疼, 我看没几分就到下课时间, 感觉她也没那么严重, 就让她先趴一会, 下了课才打电话让她妈妈来接她。医院诊断是急性阑尾炎, 手术后休息了几天就回来了。而过后她妈妈认为去医院时, 差点要穿孔, 是老师给耽误的, 所以在孩子面前说老师不负责, 使孩子对我也有距离感。听到这些, 我很难过, 没想到平静的外表下竟藏着怨恨, 也许真是自己太武断、大意了吧。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 我一直对她很照顾, 上课多提问, 有什么活动都带着她, 虽然她并不是爱表现的学生, 我只是怕让她感觉我冷落她, 更疏远我。可是我所做的一切并没有换来她对我的笑容。直到有一天课间, 有同学突然跑来告诉我王萌的手被打碎玻璃瓶扎坏了。我急忙跑回班级一看, 已经滴了一地的血, 她无助地站在那儿脸色苍白。我急忙带她往医院赶。路上我心疼地边帮她擦眼泪, 边与她聊天, 分散她的注意力。终于到医院了, 她妈妈也闻讯赶来, 焦急问她怎么样了, 她轻轻摇摇头说:“没事, 老师一直在和我聊天, 怕我总想着疼。”哦, 原来, 我的良苦用心她知道!她妈妈尴尬感激地朝我笑笑。后来, 小女孩虽还是不那么张扬, 但她会在日记中告诉我她的小故事, 节日的时候偷偷送我一张贺卡, 写着, “老师谢谢您!”这时候, 我觉得真的很欣慰, 自己就是学生的朋友, 妈妈。

做教师容易, 做一个好教师很难, 所以,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让学生喜爱的教师, 就必须付出全身心的爱, 唯有爱学生, 做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才会让学生快乐成长, 才会体会到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郭东歧.教师的适应与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

[2]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

篇9:教师转变角色“三者”谈

一、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指导者

有专家认为,新的课堂知识应由三方面组成,即教科书及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这表明,教师不再是绝对的知识传授者,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将递增。换言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中介,而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向导。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搬运工向教学过程的促进者、指导者转变。

对于上述问题,应有一下几方面的理由:一是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几年学校教育期间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已经动摇。二是如今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样化,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已经动摇了。三是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培养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这就表明。教师只靠“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四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期待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扮好指导者的角色。必须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期望与学习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根据学生兴趣、教学需要确定指导范围,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为此。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变学习的管理者为合作者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舞台,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做课堂的统治者,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而应该与学生一起互动研究。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互教互学的新型平等关系。教师应由先前的知识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创设“沟通”与“合作”的平台。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互教互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放下先前“师道尊严”的颜面,由居高临下转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地位。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习合作者的角色要求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地位上进行学习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二是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生,把学生当教师,允许学生提问质疑。三是教师要明确自己参与者的身份,敢于同学生分享自己正确或错误的意见和想法。四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与不足。

三、变课程的执行者为研究者

新一轮课改强调,在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教师这一重要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改的深入开展,教师不再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想真正逐步可以实现。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的问题。课堂不再是和教师相对的一个概念,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研究工作将使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不断得到加强,并且使课程的核心渐渐呈现在教师的视野中。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试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与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继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上一篇:案例分析个人作业下一篇:同一建筑消防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