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2024-04-24

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共6篇)

篇1: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卫生事业人才管理研讨

作者:郭鹏 郭妍妍 单位: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现行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人才管理的意义世纪是人才的时代,卫生事业要想迎来大发展,就必须对人才进行规范管理,必须想办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保证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制定人才战略,将人才管理纳入到卫生事业单位的整个发展战略之中。在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明确人才管理的意义。首先,在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必须做好人才储备。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想使我国的卫生事业正常有序发展,就必须做好卫生事业的人才储备。卫生事业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需要大量的专项人才,人才需求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证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其次,在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了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要做的事。由于卫生事业的特殊性,对人才的要求极高。不但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在现行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想办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行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人才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卫生事业单位对人才管理有所侧重,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了一定的精力,采取了一定的手段,但是在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人才管理工作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2.1 人才吸引难度大人才吸引难,现在已经成为现行卫生事业管理

体制下人才管理的发展瓶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高素质卫生事业人才数量少。卫生事业与其他事业不同,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尽管每年高校都有大批的医疗卫生专业的学生毕业,但是大学毕业生需要经过多年培养之后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再者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数量众多,缺乏专业性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共性问题。第二方面,在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人才流动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人才在行业内的各单位之间流动。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分为国有和私立两种形式,由于体制原因,导致了人才在国有卫生事业单位和私立卫生事业单位之间无法正常流动。第三方面,对于国外的优秀人才,没有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制度,导致无法吸引国外的高素质专家人才。

2.2 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制度不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人才必须在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都具备较强的能力,因此,卫生事业单位除了从外部引进人才以外,还要对现有的人才队伍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卫生事业单位具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但是在现有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卫生事业单位对人才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制度不完善,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培训的作用,导致过度依赖人才的外部引进。

2.3 未做到人尽其才,存在人才浪费现象在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对人才的使用还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阶段,没有对人才进行准确定位,没有按照人才特长进行岗位设定,导致许多人才未真正发挥作用,存在人才浪费现象。

2.4 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缺乏弹性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人才的待遇,增加人才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人才的价值,才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但是在现行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对于收入分配制度,还依赖于原有的考核制度,过于死板,缺乏弹性,没有为人才制定转项的奖励制度和工资激励制度,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人才干劲不足,导致人才引进和管理工作不好开展。

2.5 体制原因,导致卫生事业人才流失由于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未建立完善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机制,导致我国的卫生事业人才出现流失的情况。由于地区和社会的差异,目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大问题,对基层公共卫生机构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必须制定相应对策,解决好卫生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工作。如何在现行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吸引和留住人才

3.1 为引进人才创造物质基础和事业条件在引进人才之前,一定要为人才创造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事业条件,要保证人才引进之后,能够有展示才能的平台,要保证人才引进之后有一定的事业条件基础。引进的人才多数都是高素质人才,需要为他们提供配套的物质基础和事业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素质人才快速的融入工作中,快速的发挥作用。所以,要想更好的吸引人才为卫生事业服务,就要提前做好引进人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引进高素质人才,才能实现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3.2 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制度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现有的人

才,要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人才培训制度,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工作,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发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建立人才储备。针对现有的卫生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制度,要根据现有的人才结构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人才需求的培训制度。对现有人才的有效培训,可以解决对外部人才的过度依赖,可以在内部解决人才需求问题。因此,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制度,是在现行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

3.3 因才设岗,对人才合理利用在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存在岗位设定不合理、人才未合理使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岗位设定原则,根据人才的才能和特点,设定专项岗位,保证岗位与人才的才能相适应,保证人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现有的人才使用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正是这些不合理之处,导致了人才流失现象的存在。所以,只有对人才的合理利用,让人才发挥出所有才能,才能让人才获得成就感,才能真正留得住人才。

3.4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奖励政策目前人才在服务奉献的时候,也很关注自身的收入情况。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对人才进行适当的激励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专项奖励,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所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需要采取一定的物质奖励政策,保证为人才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薪资待遇,保证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

3.5 多角度多层面搞好人才稳定工作,减少人才流失目前我国的卫

生事业单位,相当一部分人才由于对现有待遇不满,以及岗位设定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了这一部分人心态起伏,未来会出现跳槽或者转行的现象。对于这种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卫生事业人才的流失,会对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搞好人才稳定工作,多角度多层面采取措施,保证人才能够安心工作,减少人才流失。总之,在现行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下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基础制度条件,提高人才待遇,采取激励制度,保证人才有发挥才能的平台。

篇2: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向)介绍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专业代码:110302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卫生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管理专门人才,能够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公共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三、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医学。

四、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政策学、卫生服务评价、医患关系管理、基础医学综合、临床医学概论、旅游医学与健康、医疗事故与纠纷处理共14门。

五、交流与合作

公共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教研室与海南医院评鉴暨医院质量监管中心、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教研室,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机构及院校保持着密切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学院的优秀的毕业生通过学院的推荐前往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深造和进修。

六、就业前景与毕业去向

主要就业单位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等卫生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优秀毕业生可推荐考研、出国继续深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计划(2009版)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专业代码:110302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卫生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药卫生管理专门人才,能够

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公共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一)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卫生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尊重同仁,团结互助,积极进取,愿为医药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4、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严谨治学的精神;

5、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来指导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管理学、卫生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研究以及卫生管理工作。

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够与今后的卫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3、掌握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医院管理学的新进展,科学的进行管理工作。

4、熟悉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具备一定的卫生政策素养。

5、了解卫生系统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以适应卫生系统改革的需要。

技能目标

1、掌握管理文秘、公文写作和科技写作、常用办公设备的操作和办公软件等相关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日常公文处理和办公室工作。

2、掌握卫生统计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够进行资料收集、处理、分析以及进行自主学习。

3、掌握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政策分析、绩效评估等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好的科学管理思维、组织协调、沟通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4、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达到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

5、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学校规定的学位英语分数线,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二)培养特色

以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强化沟通能力的训练,更加注重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建立初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医学、管理学等综合知识以及热带医学和养生保健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四、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医学。

五、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政策学、卫生服务评价、医患关系管理、基础医学综合、临床医学概论、旅游医学与健康、医疗事故与纠纷处理共14门。

六、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

必修课31门,共2481学时(含自主学习278学时),其中通识教育版块858学时,专业基础版块1115学时,专业教育版块508学时。选修课分为三个版块,其中专业限选课14门,共528学时;特色选修版块,共8门,需修满2学分;公共选修版块,共112门,需修满5学分。第二课堂需修满5学分。

(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毕业实习:第八学期安排12周毕业实习,5周进行毕业论文撰写。

本专业学生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1~4周在卫生行政部门,第二阶段:5~8周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第三阶段:9~12周由学生自主掌握。第13~8周为毕业论文撰写。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篇3: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

1 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现状

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教育从1981年开始, 是以职业中心的形式对在职的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1]。2004年4月开始对卫生管理工作的干部进行培训, 截止目前为止, 已经产生了从专科到研究生的多种学位制, 并建立了众多的医疗研究机构。可以看出, 我国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领域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然而随着国家各区域的医疗改革进程加快, 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大众对自身健康以及医疗结构的水平要求逐渐多元化, 且随着医疗科技的逐渐投入使用, 病症治愈范围也逐渐扩大, 因此各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所以对医疗单位等卫生事业管理机构的岗位人员要求也逐渐提升。在现今的岗位招聘中, 就业单位看重的不仅仅是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其它单方面的能力, 而是更加看重岗位人员的医疗综合素质水平。显然, 我国现有的卫生事业教育模式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岗位要求的。

目前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大多数依赖传统的教育体系, 教学单一化、僵硬化、低效率是旧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医疗机构更为重视科技的投入与建设, 而忽略了最关键的医疗管理, 学校在教学上缺少灵活性、实践性、科学性, 教学培养制度不完善, 教学管理体系不科学,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降低了岗位人才的综合水平, 降低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面对医疗纠纷时能够正确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不利于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 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医资建设。因此, 依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岗位需求, 进行卫生事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建立培养专业性、创新性、管理性的高标准卫生事业人才体系, 转变传统的知识型人才教育目标, 培养更多应用性人才是各大高职学校必须采取的措施。

2 目前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医疗技术岗位人才, 忽视医疗管理人员作用

卫生事业领域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领域, 加强对其医疗技术的投入以及建设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众多机构的领导过于重视医疗技术人才的岗位作用, 只单纯的认为技术人才的水平高低就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医疗水平, 而忽视了其它岗位人员的潜在作用, 特别是机构的管理人员。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任何组织如果想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都离不开有效的企业管理, 这是由各阶段的专家学者进行长期研究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机构领导对管理人员的不重视, 直接导致了管理人才作用发挥的低效率。而管理人员的工作会直接涉及到整个医疗机构的医学管理、资金分配、机械使用等方面的工作由于不被领导认可和承认, 所以工作的积极性锐减, 对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产生怀疑, 这样很容易导致各方面任务不能有效完成, 从而产生一些潜在的医疗问题。该问题的产生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各大高职学校培养出的管理人员确实普遍缺少思想观念、管理能力以及知识水平上的岗位适应性, 毕业生不能完全胜任该职位, 导致了问题日益突出。

2.2 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灌输, 忽视医疗实践教学作用

其实在所有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中都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的教学问题。而对于卫生管理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这方面的问题尤甚。管理学科作为一门来源于各国企业以及学者实践的综合学科,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历史性, 在教学内容上, 管理概念较多, 管理内容也比较空泛。因为管理学科的内容冗杂, 再加以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最终导致教学的低效率性。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各大高职学校的教师就会采用传统的硬性教育, 强迫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不注重学生的实践内容培养, 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2.3 教学内容单一重叠, 易产生学习盲目性

各大高职学校在进行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教学时, 都会采用医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教材。经有关调查发现, 各大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同其它医学专业的教材基本相似或相同。医学课程拖沓冗长, 学生自学时间大量减少。医学基础课程缺少实践性, 学生缺少自我研究与分析能力的锻炼。这种无针对性的体系学习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还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 产生知识体系学习的盲目性, 这与教学目标是相违背的。

3 解决卫生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有效措施

3.1 改变传统医疗理念, 合理建设课程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医疗机构对于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但是用人单位普遍更加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的作用, 而忽略管理人员的作用[2]。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 在机构领导者积极转变传统医疗经营理念的同时, 各大高职院校还要合理建设课程体系, 既在加强管理学以及医学的学科教学的基础上, 拓展其它学科的学习教育, 建设副科目与主科目共存的课程体系,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从更多学科中学到不同的学科研究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内容更加灵活, 从而加强学生在未来岗位的问题处理能力。

3.2 加强教学课程实践性,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现实践性与理论性有效融合的目标, 首先要加强在教学课堂上的社会热点联系性, 教师要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社会上存在的相关医疗案例, 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探讨与方案解决。其次,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地学习机会,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增强自身的岗位能力。最后, 由于实习渠道较少, 并且具有一定的的阶段性, 所以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医疗专业学者进行经常性的医疗讲座, 提高学生对未来岗位的真正理解, 从而明确自身学习内容方向,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3.3 加强专业教学内容针对性, 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学科教材, 卫生管理学科也是如此。针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教学内容比较空泛的问题, 学校可以在仔细分析未来岗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内容教材选择, 如果市场中没有相对适合的教材, 相关机构可以组织一批医疗管理以及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团队教材编辑, 将个人经验融合到学科内容中;加强案例习题的编写,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然而, 要想实现学生知识水平提高的目标, 只提高教材的专业性是不够的, 还要提高教学主体的知识水平, 即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现今的教师往往存在两种状况:一是高学历, 低经验;二是低学历, 高经验。无论是哪种素质的教师都是不符合未来的人才培养要求的, 因此, 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与实习, 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加强教师对于国外医疗体系的学习与借鉴能力, 是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总之, 在大众对健康需求多样化以及医疗要求高标准化的背景下, 医疗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特别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为医疗岗位提供众多人才的重要输出者, 抛弃传统的硬性教学模式, 改变旧式医疗机构经营理念, 加强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与针对性, 提高师资队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信通过高职学校与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 一定能够促进医疗事业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云玲, 伍林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辽宁医学学报, 2009 (11) .

篇4: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卫生事业;乡镇;卫生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6-01

乡镇卫生院属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关键,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逐漸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得到了极大化的加强,显著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乡镇卫生院一直积累的效率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是存在,直接阻碍到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1]。做好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对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乡镇卫生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功能定位模糊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应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并提供预防、保健以及基本的医疗服务,但其中未能明确的是:仅就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未能落实其具体的承担功能。加之乡镇卫生院在极大程度上依赖着财政拨款,还可能会有些乡镇卫生院分不到拨款的问题,这也促使乡镇卫生院为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功能定位要求打“擦边球”,愈渐模糊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

1.2落后的管理理念

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是由国家包干,统一由国家予以财政拨款,继而养成了乡镇卫生院坐享其成的习惯[2]。而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乡镇卫生院这种不思进取的传统思想仍然存在,不利于其竞争与发展。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存在着只一味实现医疗设备的更新而不注重对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卫生院的经营每况愈下。加之乡镇卫生院的领导都是医疗业务型人才,他们过多的将精力放在日常事务上,亲自门诊、主刀,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补充新知识,在卫生院的管理实践中也疲于应对。

1.3缺乏运营计划

乡镇卫生院于计划经济时期长时间养成的依附性导致其缺乏对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一,不具备在业务运营上的主动性,通常是被动的接受任务,而缺乏对竞争对手以及目标人群的需求分析,造成其无特色项目、无知名度;第二,未能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安排,导致卫生院有过多负债;第三,缺乏对工作者的培训在教育,无法接受新知识,不能及时紧跟时代的发展。

2乡镇卫生院管理的基本内容

2.1岗位管理

无论是任何组织机构的运行,都不能缺少其中各个岗位予以的基本支撑,尤其是对于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来说,其各个岗位的人员需求、人员基本素质以及人员的基本职责都是岗位管理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在基于乡镇卫生院定位明确的前提条件下,需实现对乡镇卫生院服务需求的准确评估,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及人才配置,落实对任职岗位的具体要求、技术工作者的考核标准等内容;同时还应借助于构建岗位职责,使在岗人员对自己岗位的发展方向加以明确,并在不断的发展同时提出完善要求。

2.2运行管理

乡镇卫生院实现运行管理的最根本在于满足其基本业务开展需求,首先完成基本医疗、预防等工作任务,促进服务活动效率、质量的提高;其次应大量借鉴本地企事业机构在长期运行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对周边居民医疗需求加以正确评估,制定完善的乡镇卫生院运营规划,并对竞争对手的各方面内容加以分析,对自我竞争优势予以明确、扩大;最后,乡镇卫生院应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主动走出去,深入到家庭、社区、学校,为需求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逐渐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探索有效的服务模式。

2.3发展管理

在基于当前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达、交通的改善、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推行,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性也变得愈来愈大,随之也就增大了乡镇卫生院的竞争[3]。现阶段基于国家还是未能大力度的投入到卫生院的实际发展中来,而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营情况。基于此,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管理内容必须要明确:卫生院的功能与规模定位、卫生院的服务范围与模式、如何争取外部有利支持以及如何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等诸多内容。

2.4业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业务管理内容是指对医疗、护理、康复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活动过程的组织、协调、计划与控制,从根本上确保乡镇卫生院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可以正常运行,使其业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现阶段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食品卫生的监督等等。

3乡镇卫生院管理举措

3.1促进院长管理水平的提高

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行政工作以及医疗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其综合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管理情况。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中,院长是最为核心也是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任务。针对于此,应落实院长公开招聘制度,制定并完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之与年薪制,在借助于丰厚的报酬下调动院长的工作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对院长进行管理知识的再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强化院长对乡镇医院卫生管理的认识,拓展、创新管理思路,做好卫生院的管理工作,彻底摒弃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

3.2规范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

由于存在着各个地区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其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也都不尽相同,基于此,落实对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的制定,必须要在各省、县级领导的指导下,依据卫生院功能服务内容及范围的实际,提出管理岗位的设置与职责要求[4]。在上级领导的宏观把控下,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市场的实践考察,并搜集居民的需求评价,继而在上述内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岗位职责、具体的工作描述等方面内容。同时,各个乡镇卫生院还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调整、扩大选择,尽量实现岗位职责的明确、更精细化,落实其可操作性强的最终目的。

3.3乡镇卫生院功能的准确定位

就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功能定位来说,关键在于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自主权定位,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人员的引进或者是辞退等权利都集中掌握在基层政府的手里,而乡镇卫生院的人事如同虚设,而由于政府对卫生工作缺乏认知,也就可能会造成卫生工作者缺乏就业指导,而实现乡镇卫生院的自主权定位也就是尽量削弱政府对卫生院业务的干涉;其二为业务范围定位,做好卫生院工作的评价考核方向,明确卫生院基本职能与职责,做好卫生院的精准功能定位。

3.4强化政府财政补偿基本政策

在当前大部分的卫生政策中,都包含很多规定了对基层卫生投入的内容,但又大多属于指导性的规定,并不具备对其职责主体的明确以及强直性的实施保障,这也导致投入主体,也就是地方财政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于实际中全面、深入落实。想要改善政府投入方向,促进其投入效益的极大提高,除了需要注重对硬件的改善,还需要对人才的待遇、技能培训、管理等各方面软件的投入。可建议在核算政府拨款的同时,保证下列经费的全额性,即卫生人员及管理工作者的基本工资待遇、公共卫生活动经费、人员培训费用等等。

3.5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及人事分级制度的改革

强化落实乡镇卫生院的县、乡两级管理,重点以县级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将乡镇的人员、业务以及经费都划归到县级管理中去。且院長的工资、福利待遇也都划归到县级管理。人事则实行编制控制,为优秀的认为提供可发展的平台;工资则实行总额管理,将工资发放档次拉开,着重偏向于技术岗位、业务骨干以及关键岗位,解决在岗位、不谋其职的问题;落实对在岗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力度,通过鼓励其自学、参加培训等,促进其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的提高,使之成为执业医师;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成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慕成.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5,(12):235-235,236.

[2]严莎.乡镇卫生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3):138-140.

[3]黎仲光.浅谈基层乡镇卫生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4,(2):316-317.

篇5:卫生事业管理-01

一、名词解释 计划、协调和控制,使之经常处于应有状态,并对变化了的 客观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最佳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1.管理 目的。

所谓管理,就是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群体)中成22.医疗质量

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群体)医疗质量,从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的崇高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而从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

2.卫生事业 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3.公共政策 23.医疗安全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谋略;公共政策是医疗安全是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引导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准则;公共政策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方案。24.医疗纠纷

4.组织工作 医疗纠纷通常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组织工作是指由主管人员设计某种组织结构状态的活动。有分歧,必须经过行政、法律或仲裁才可解决的医患纠葛。

5.卫生计划 25医疗事故

卫生计划是指以卫生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手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段、以保护和发展人民健康为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案。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

6.区域卫生规划 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生态环境、26.公共卫生

社会经济发展、人群疾病负担、主要卫生问题和卫生服务需公共卫生,又称公众卫生,是指与社会公众健康利益直接相求等因素,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关或有着密切联系的一切卫生问题,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生产、工作学习及休闲娱乐等有关环境的质量及疾病的预防。质量和数量,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平、有效卫生服务过程。27.生殖健康

7.恰当性评价 生殖健康意味着人们能够进行负责、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恰当性评价主要是评价所确定的卫生问题的针对性。有生育能力,能自主决定性生活和生育的时间与次数;同时

8.适宜度评价 男性和女性有权知道、获得和选择安全、有效、负担得起和适宜度评价实际是对卫生计划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一致性及可接受的生育调节方法,并拥有获得适当的保健服务,使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性评价。论证评价的重点是评价项目计们能够安全地妊娠与分娩并得到健康婴儿。生殖健康也包含划与现行的卫生政策、社会经济政策及社会经济卫生文化发了性健康内容、生殖与性传播疾病防治。

展水平是否相适应;项目计划所提出的卫生问题及其目标与28.社区卫生服务

人群的客观需要是否相适应;项目计划所提出的卫生问题及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其目标与人群的客观需要是否相适应;卫生资源的提供能否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满足项目计划实施的需要。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

9.卫生服务 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卫生服务是卫生部门为了一定目的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的过程。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

10.卫生服务需要 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卫生服务需要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生服务。

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29.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以及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是指向全社区人群提供最佳可能的医疗、11.卫生资源 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使全体人群满意。良好的社区卫卫生资源是指社会投入到卫生服务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服务质量应该包括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者提供可及的、适信息和技术的统称,包括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宜的、有效的、高质量的又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鼓励居民品、信息、知识和技术等,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和社区积极参与,以达到增进社区全体人群健康、延长期望集体和个人对卫生保健综合投入的客观反映。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12.卫生人力 30.居民健康档案

卫生人力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提供卫生服居民健康档案可简单定义为: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化文件,它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

13.卫生费用 信息的重要工具。

卫生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31.实态性调查研究

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实态性调查研究:是直接从自然存在和社会现象中,或人们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以货币来计量;狭义的卫生费用的认识和行为中搜集资料,记录事实,即通过不同的方式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取有关客观存在事实的资料,通过分析以找出其规律或发现

14.卫生服务利用 问题的方法。

卫生服务利用是卫生服务需要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综32.卫生统计信息

合描述卫生服务系统工作的客观指标。卫生统计信息:卫生统计信息足反映卫生及其有关领域的各

15.卫生人力规划 种活动产生、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和抽象。卫生人力规划是和国家、区域的卫生规划的目的和所承担的33.计划

义务相适应,通过培训卫生人力来满足不同的卫生需要的规计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统筹设计。从广义来讲,计划划,是对未来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供需关系以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监督评价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及卫生人力的数量、知识和技能类型进行预测。过程。从狭义来讲,特指制订计划的过程,即根据实际情况,16.卫生人力绩效考核 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指出在未来一卫生人力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卫生人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方法。

力绩效考核,就是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34.卫生服务评价

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卫生服务评价:卫生服务评价是判断预定卫生目标取得的数过程。量、进展和价值的过程。包括制定卫生目标;阐明目标取得

17.卫生信息 的进展;测量与判断目标取得的效果;衡量达到目标取得的广义的卫生信息是指与卫生工作直接相关联的各种社会经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卫生服务评价对今后工作提出建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文化教育信息以及人群健康状况信息议等五个方面。其重点是说明卫生目标的进展、效果及效益。等。狭义的卫生信息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有35.卫生人力资源

效地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收集、传输、处理、存贮、分配和卫生人力资源:卫生人力资源是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利用开发的各种信息,主要包括卫生服务活动信息、卫生资平,延长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的国家卫生源的配置和利用信息、健康与疾病信息、影响健康的各种因规划所需要的多种资源中的一种资源。他们是受过不同卫生素、疾病诊断、治疗和处置信息等。概括起来,卫生信息是职业培训,能够根据人民的需要提供卫生服务贡献自己牙能各种与卫生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指令、情报、数据、信号、和智慧的人。

消息及知识的总称。36.健康保障制度

18.卫生信息系统 健康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保健费用,卫生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种,是对卫生部门的信息进行为居民提供防病治病等卫生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和制度,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并为有关卫生工作包括卫生机构(供方)费用的来源和居民(需方)卫生费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和发展提供服务的系的负担方式。

统。37.进度评价

19.医院信息系统 进度评价是在项目计划实施后到总结评价之前进行,对计划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为医院的实施进度与过程进行监控与控制,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检查及其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财务核算分析信息、行项目计划干预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情况,对覆盖率及其质量进政管理信息和决策分析统计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行测量。

和数据通讯的能力,并能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对信息的各种功39.卫生事业管理

能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管

20.医政管理 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他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医政管理是对医疗机构管理的总称,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最大限组成部分。它是对医疗组织、医疗活动及医疗市场所实施的度地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

行政管理。40.标准需求

21.医疗机构管理 标准需求即专家定义的需求,实际服务的提供,实际资源利医疗机构管理是指对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全过程所进行的组织、用与标准的差距。例如每500人需要一个全科医生,而某地区1500人才有一个全科医生,这之间的差距就是需求。41.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指信息的使用者不仅要利用信息进行计划和决策,还需要利用信息对实施计划和目标的一切活动过裎进行控制、监督、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修正、补充和调整 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其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领导控制工作。

性。45.妇幼卫生信息的经常性资料来源主要有日常工作记录、统2.管理的职能主要是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计报表、妇幼卫生监测。

与领导、控制工作。46.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应该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3.系统原理主要表现在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动态性、系统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性、系统的环境适应性。47.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4.整分合原理的内容表现为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整体把医药。

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48.组织的社会环境特征包括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5.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法制特征、人口特征、经济特征、自然资源特征和自然环境

公共政策资源、公共政策目标、公共政策形式。特征。

6.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共政策进行分类,通常人们将公49.卫生服务利用可以分医疗服务利用、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和共政策分为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康复服务利用等方面。

7.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50.整分合原理的内容表现为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整体把医药。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8.组织工作的管理内容为目标价值系统、技术系统、系51.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分为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监统心理分系统、组织机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9.卫生专业组织包括 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52.根据社区人群的基本情况,可将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分为健健机构、血液与血液制品生产机构、医院学校、医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重点保护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五大

药研究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基层卫生组织。类。

10.组织的社会环境特征包括 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53.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态性调查研究、实验研育特征、法制特征、人口特征、经济特征、自究、分析研究、理论研究。

然资源特征、自然环境特征。54.制定计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前11.制定计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和滚动调节原则。

则、前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 和 滚动调节原则。55.结果评价包括效果评价、效率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

12.常见的需求包括 表达需求、标准需求、认识到56.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需求 和 相对需求。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3.确定主要卫生问题的主要依据是 疾病的严重性、疾病57.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发病率、控制的可行性 和 社区的可行性。慢性病随访记录和特殊人群保健记录四个部分。

14.评价的基本原理是 比较,评价的前提是 确定价值。58.根据资料的来源,卫生服务调查可以分为卫生机构调查和15.评价按内容分可分为恰当性评价、适宜度评价、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两大类。

进度评价 和 结果评价。59.妇幼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

16.进度评价主要关注时间、活动和所消耗的资源。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

17.卫生服务评价的重点是说明卫生目标的 进展、效果60.组织工作的管理内容有目标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和 效益。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

18.卫生人力资源研究主要研究卫生人力的 数量、结构61.确定主要卫生问题的依据是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发病率、和 分布。控制的可行性、社区接受的可行性。

19.卫生费用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国家、集体和 个62.按照卫生监督工作的内容,卫生行政执法的程序可分为卫人。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

20.卫生服务利用可以分 医疗服务利用、预防保健服务利强制执行。

用和 康复服务利用等方面。63.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分为出生缺陷检测、孕产妇死亡监

21.评价卫生服务结果的常用指标是 死亡、疾病、丧失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劳动能力、不适合和 不满意。64.信息搜集要做到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

22.根据资料的来源,卫生服务调查可以分为 卫生机构调查65.卫生服务评价的重点是说明卫生目标的进展、效果、效益。

和 家庭询问调查两大类。66.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五个要素是组织机构、人员、效应的23.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应该包括认识能力(知识)、精神法规制度、数据统计指标、数据处理工具—计算机。

运动能力(技能)和情感能力(态度)。通常把前者称为 认67.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体系、卫生防疫专业知领域,后二者称为 非认知领域。服务体系、部门的行业内部自身卫生管理体系、群众性卫生24.卫生人力绩效考核方法有民意测验法、共同确定法、监督管理体系、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配对比较法、等差图表法、和 欧德伟法。

25.信息系统是指对信息进行 采集、处理、存储、管

理、检索、和 传输,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管理过程服务的各种系统。

26.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五个要素是 组织机构、人员、相应的法规制度、数据统计指标、和 数据处理工具—计

算机。

27.医学信息工作的内容包括: 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服务、信息报道、信息分析研究。

28.信息服务包括 检索服务、复制服务、翻译服务、咨询服务、和 声像信息服务。

29.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 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 和 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来制定

本行政区域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30.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 公开、公平、公正、及

时、便民 的原则。

31.根据医务人员是否有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可以分为 医疗

过失纠纷 和非医疗过失纠纷两大类。

32.医疗纠纷的调解方式有 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仲

裁调解 和 诉讼调解。

33.按照卫生监督工作的内容,卫生行政执法的程序可分为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执行。

34.妇幼卫生信息的经常性资料来源主要有 日常工作记录、统计报表、妇幼卫生监测。

35.生殖健康的内容主要有生育调节、母亲与婴幼儿保健、生殖道疾病防治、性与性病防治。

36.儿童保健的内容主要包括散居儿童保健、集体儿童保健、儿童常见病防治和儿童传染病防治。

37.根据社区人群的基本情况,可将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分为

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重点保护人群、高危人群 和 病人五大类。

38.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9.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应该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

40.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特殊人群保健记录和慢性病随访记录四个部分。

4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共政策进行分类,通常人们将公共政策分为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42.组织工作的管理内容为目标价值系统、技术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机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43.常见的需求包括表达需求、标准需求、认识到的需求和相

对需求。

44.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

三、选择题

1.“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27.下列哪项属于间接卫生费用?(A)A.营养费卫生人力需求量预测

谁做”所体现的是管理的哪个基本职能?A计划工作 28.卫生人力规划中很重要的步骤之一是(D)。D.目标58.除了(C),下列均属于卫生组织的社会职能或称社会

2.卫生事业费占GDP的百分比是反映B的指标。B 国家对卫年卫生人力需求量预测 目标C.适应市场变化,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生事业投入 29.中国卫生信息系统主要由(A)两大部分组成。A.卫生59.评价的基本原理是(C)C.比较

3.公共政策的主体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CC 公共政策统计信息系统、医学科技信息系统 62.作为组织生存发展的灵魂是(C)C.组织的目标价值目标群体31.以下哪项不属于非医疗过失纠纷?(A)A.医疗差错问题

4.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32.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主干是(A)。A.卫生行政管理体63.《母婴保健法》自(C)起实施。C.1995年6月1日

B。B 阶段性 系64.以下哪项不属于非医疗过失纠纷?(A)A.医疗差错

5.卫生服务研究主要是探讨A三者之间的关33.公共卫生投入的主渠道是(C)。C.政府 65.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A.计划工作

系。A 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 3 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属于(D)。D.工作指标 66.公共政策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通常人们

6.以下哪个指标不属于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DD住院35.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是(C)。C.社区内的全体人群将制定政策的政策称为(A)A.元政策

率 36.管理活动中,最重要、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要素是(B)。67.卫生费用占GDP的百分比是反映(B)的指标。B.卫生

7.未住院率的计算公式是:CC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B.人 事业投入水平

需住院患者数×100% 37.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B)68.专家定义的需求是(A)A.标准需求

8.下面哪句话正确?CC 卫生服务利用间接反映卫生系B.阶段性 69.将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分类方法是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38.作为组织生存发展的灵魂是(C)。C.组织的目标(C)C.按对执行的约束力分

9.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CC 工作描述和价值问题70.卫生服务效率是反映(D)之间的比值。D.卫生服务任职说明书 39.一般而言,五年的计划属于(B)。B.中期计划 利用和卫生服务资源

10.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中非认知领域考核最直接、最有40.问题的严重性评价是属于(B)。B.恰当性评价 72.乡镇卫生院属于(B)B.基层卫生组织

效的方法是CC 有组织的现场观察 41.下列哪项属于间接卫生费用?(A)A.营养费73.在进行卫生人力预测时,下列哪种方法考虑了居民对卫

11.中国卫生信息系统主要由A两大部分组成。A 卫生统44.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是(B)。B.人生服务的利用程度?(B)B.卫生需求法

计信息系统医学科技信息系统 员 74.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12.卫生统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是A45.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多少小时内向医疗事故是(C)C三级医疗事故

A 组织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B.2小时内 75.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中非认知领域考核最直接、最有效

13.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可分为B46.公共卫生投入的主渠道是(C)。C.政府 的方法是(C)C.有组织的现场观察

B 四级4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属于(D)。D.工作目标 7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属于(D)D.工作指标

14.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 B卫生行政部48.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中非认知领域考核最直接、最有效79.下面不属于卫生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是(C)C.目标统一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的方法是(C)。C.有组织的现场观察 原则

办理其他手续。48.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D)。D.以社区为基础的服80.医学信息工作的质量标准是(C)C.广、快、精、准

B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务 81.工作任务分析包括(C)内容。C.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书

15.以下哪项不属于非医疗过失纠纷?AA 医疗差错 49.社区卫生服务是(B)。B.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基层82.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说明的是管理学的哪个原

16.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卫生服务 理?(B)B.整分合原理

医疗事故是CC 三级医疗事故 50.1996年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卫生事83.老龄化人口是指(A)A.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

17.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B业的性质是(A)A.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的10%

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 12小时内 业 84.中华医学会属于(C)C.群众性卫生组织

18.1996年我国开始实行的“三网合一”是指DD出生缺陷51.从政策的目标取向看,政策具有导向、控制、分配等功85.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客体包含的内容(C)C.行政决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能;从政策执行结果看,政策表现出多重作用。这反映了公策机关

19.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B为中心的基层卫生服务B 健康 共政策的(B)特征。B.功能多样性 86.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

20.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DD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52.下面不属于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是(C)C.医药卫生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C)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

22.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体制改革 出再次鉴定的申请。C.15日内

(B)。B.阶段性 53.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87.按照卫生组织分类,医学教育机构属于(A)A.卫生专业

23.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属于(A)。A.卫生行政组织(B)B.阶段性 组织

24.制定卫生计划时要从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从居民的54.卫生服务调查最主要的方法是(C)C.家庭健康询问88.评价的前提是(B)B.确定价值

健康需求和卫生资源的实际拥有量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调查 89.结果评价不包括(C)C.恰当性评价

行,体现了(B)。55.下面哪个指标不属于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D)90.老年人是属于(B)B.亚健康人群

B.分类指导原则D.住院率 91.与其他卫生资源比较,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之一是

25.评价的基本原理是(C)。C.比较 56.对卫生计划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性评价(A)A.卫生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

篇6:卫生事业管理

第一章

科学管理代表人物:美国人泰罗、法国人法约尔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具有二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

计划工作是决策过程,包括了对任务、目标和行动过程的抉择。

计划工作是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

人员配备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而有效地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1)系统管理: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对待管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及环

境适应性。

(2)整分合原理:内容表现在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3)反馈原理

(4)封闭与开放原理

(5)弹性管理

(6)能级管理

(7)主观能动原理:管理活动是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人是

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要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8)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物质、精神、信息动力。

(9)竞争原理(10)效益原理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也就是一些为人民健康或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措施。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的特点:

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

2、其服务对象是整体人群;

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特有的特点。

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

WHO把成人识字率,尤其是妇女识字率作为评价卫生保健服务接受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联合国对老龄化人口提出两个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7%。

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要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卫生政策、卫生组织、卫生计划与评价、卫生资源、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实态性调查研究(现况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及理论研究。

第二章

公共政策概念:国内多数学者赞同的以“行为准则”为中心内容的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策略,是引导个人和团体的准则,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目标、资源和形式。

公共政策主体包括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主要包括:官方决策者如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如政治党派、利益集团、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智囊团等。

公共政策客体: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这种政策客体就是作为政策问题的社会公共问题;二是公共政策执行中所要直接作用的对象(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或目标团体);三是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的形式:一是实现政策的手段,如措施、方法、技术等;二是政策的表现形式,如路线、方针、计划等;三是政策的文字形式,如指示、决定、条例、章程等。

公共政策的特点:政治性、价值选择性、层次性、阶段性、功能多样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公共性)、稳定性。(会根据一段话选择是什么特点)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指导、协调、控制、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目标,规范方向;二是教育指导,统一观念。公共政策的类型: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元政策是制定政策的政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农民的合作医疗属于具体政策。

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于群众运动相结合。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指导方针的核心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

从筹资形式上看,国际上较常见的医疗保障制度筹资方式主要有四种:自费医疗筹资、政府筹资、健康保健筹资和社区筹资。

英国是典型的政府筹资的国家。社会健康保险筹资以德国为代表,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也采取这种形式。私人保险筹资以美国为代表。储蓄医疗保险筹资以新加坡为代表。

我国居民医疗保险费用负担方式: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医疗保险、自费。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健制度的决定》指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第三章

组织管理的内容:目标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管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目标价值分系统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系统)存在的前提。

管理分系统的核心是组织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

卫生行政组织的表现形式是为了说明其组织的隶属关系、职权范围、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卫生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法制化原则、完整统一原则、精干合理原则、职责权一致原则、管理宽度与层次优化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服务性原则、民主化原则。

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与管理难度成正比。管理宽度要适当,管理层次要简化。

中国卫生行政体制:中央---卫生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地市卫生局、县区级卫生局、乡镇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国家卫生部的主要职责p41

国家卫生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p41-42 掌握各机构职能。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由国家机构与人民团体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政府组织,其常设机构为爱卫会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内,中央爱卫会办公设设子中央卫生部内。会区分卫生专业组织与群众性卫生组织

卫生专业组织分为: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血液及血液制品生产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医学科研机构、医学教育机构。

医疗机构仅指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指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站(所),不包括计划生育指导站;基层卫生组织:乡镇卫生院、厂矿门诊部、街道卫生院、个人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等;医学科研机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后两者是专门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

第四章

计划分类:按时间分:长期计划(大于10年)、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小于1年)按范围分:全面工作计划、专项工作计划

按对执行的约束力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按职能分:程序、实体计划、组织计划、功能计划

常见的卫生计划:卫生项目计划、卫生机构计划、卫生发展计划

制定计划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前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滚动调节原则 制定卫生计划的原则:

1、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原则

3、公平与效率相兼顾的原则

4、均衡发展与突出重点向结合原则

5、成本与效果相统一原则

制定卫生计划的依据:

1、国内外卫生发展的理论、相关政策及卫生发展趋势

2、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规划

3、当地人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水平及拥有的和现在的卫生资源状况

制定计划的程序:形势分析、确定目标和指标、制定策略和方案、确定实施具体措施、监督和评价、编制活动预算、确定活动日程表

形势分析的内容: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卫生资源情况、卫生服务状况、人群健康状况

形势分析的基本思路: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和资源分析

需求种类:表达需求、标准需求(专家定义的需求)、认识到的需求、相对的需求;

需求分析原则:公平、高危人群

明确目标的内涵:包括5W1H:p64

常见的卫生指标:卫生政策指标、卫生资源指标、卫生服务指标、人群健康指标

上一篇:芭蕉阅读答案小学下一篇:拿地方案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