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三公经费管理

2024-05-08

严格三公经费管理(精选10篇)

篇1:严格三公经费管理

2011

3**乡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通知

各行政村、乡属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会议精神,严格控制我乡“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规模,特下发此《通知》对我乡“三公”经费进行规范。

一、公车购置及运行方面。加强公务用车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总量;进一步细化公务用车配备更新标准,严禁超出规定标准配备更

新公务用车;强化公务用车的使用养护管理,加大对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的监督检查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公款出国(境)方面。要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数,切实防止公款出国(境)旅游反弹;严格经费先行审核制度,2011年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数实行零增长;实行责任追究制,将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出现公款出国(境)旅游情况的,既追究团组负责人的责任,也追究派出单位领导的责任。

三、公务接待方面。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范围,不得将非公务接待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严格控制接待经费开支标准,严禁以会议和培训名义列支公务接待费用。平级公务往来不设公务接待,区级接待规模为500元以下,市级接待规模为1000元以下,市级以上公务接待酌情增加。

另外,控制差旅、会议、文件等一般性支出,大力推进信息工程共建共享;大力节约水电油费用支出,推行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管理。

乡纪委将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力度。

中共**乡纪委

2011年6月13日

篇2:严格三公经费管理

2、局机关车辆由局办公室统一管理和调度,非重要活动或紧急情况不得租用社会车辆。

3、车辆使用实行“派车单”制度。派车单由局长或分管办公室领导签发,驾驶员凭单出车和报销费用。特殊情况先出车的,应事后及时补单。需要改变出车地点和时间的,应及时向办公室报告。因单位车辆均已公差外出,且工作时间紧确需租用社会车辆的,经报请局长同意,应按派车程序进行租用社会车辆,租车费用由车主来局签批结算。

4、局属车辆由驾驶员负责保管,驾驶员应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确保内外清洁,出行安全。救灾专用车辆在防汛救灾期间,必须无条件服从全县统一指挥和调度。

5、车辆维修由驾驶员根据车辆状况向办公室提出,事前填写车辆维修保养申报单,并附维修项目清单、费用预算,经分管办公室领导审核后报局长批准,按规定维修。维修费用由办公室派员结算。

6、严禁非驾驶人员驾驶车辆,局机关工作人员因个人特殊情况确需用车的,必须经局长批准后按派车程序进行。

(一)接待来客

1、接待来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30条规定,做到热情、周到、节俭和对口对等。

2、金寨籍老红军及其配偶回乡探亲,由办公室和分管领导牵头接待,其在本县境内的亲属一般不单独招待。

3、上级领导来县和兄弟县区来人联系工作,确需安排食宿的,由办公室负责统一安排,分管领导和对口股室陪同,接待标准按县有关规定办理。严格执行禁止工作日午间饮酒的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从事高消费娱乐活动。

4、乡镇(部门)领导或工作人员来局联系汇报工作,确需安排就餐的,经分管办公室领导同意后,由办公室安排工作餐,工作餐标准按县规定执行。确需陪餐的,其陪餐人数不得超过来客人数。

篇3:严格三公经费管理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存问题

(一) 预算机制不完善

第一, 预算编制虽然要求“零基预算”, 实际操作仍普遍采取基数法, 即预算额度根据上一年度支出情况确定, 导致“三公经费”管理差的单位预算额度持续走高, 影响预算合理性;第二, 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后, 存在“以收定支”问题, 实际存在非税收入较多的单位由于经费来源比较充足, 就具备增大“三公经费”支出的条件, 而非税收入较少的单位, 又存在支出缺口矛盾;第三, 在预算科目的设置中未针对性的设置“三公经费”科目, 实际发生的“三公经费”支出明细被分散记录在不同的会计分录当中, 导致“三公经费”预算的总体规模难以准确计算。

(二) 绩效管理职能缺失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引入的预算绩效评价多局限于项目考评环节当中, 缺少对基本支出的绩效评价, 难以体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全口径特点, 在评估“三公经费”支出合理性方面的职能不足。

同时, 由于“三公经费”在信息公开上不够全面, 加之目前还缺乏有关的制度规定以及权威性部门的准确评估, 导致社会公众对“三公经费”支出合理性的判断不够科学。如每年度国家税务总局所公布的“三公经费”支出数额巨大, 占所有中央部门支出“三公经费”的比例高, 这个数据一看非常惊人, 但若考虑到税务部门内部复杂的结构组织, 以及大量的预算单位、在职人员, 这一数据似乎又可以理解。同时所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是否真正合理, 公众是难以判断的。由于公众对各个部门的构成、职能、以及资产情况不熟悉, 再加上没有权威性的部门进行评估, 导致数据准确性、合理性无从考量。

(三) 公示管理不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公示的内容不全面。现阶段“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主要是预算安排和支出金额, 缺乏各个项目的明细数据, 社会公众只能够获得各单位支出的金额, 无从了解支出的具体内容, 因此导致支出金额较大的单位成为了“众矢之的”。由于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与彻底, 导致公众对这些经费的流向、金额大小缺乏知情权, 监督权的实施因此受限, 简单来说就是公众只知道“花了多少钱”, 但却无从了解“花钱办了哪些事”。第二是公示的形式不统一。当前“三公经费”的支出方式以及金额大小都是由预算单位自行公布。虽然中央政府部门明确预算单位有向社会公众公布经费支出明细的责任, 但在公布形式上还不够统一, 表现在:一是时间上的不一致, 预算公布的时间有早有晚且时间跨度大, 有的部分甚至在下半年才公布上一年度预算数据 (其目的是回避公众视野, 避免引起媒体的关注报道) ;二是模式上的不一致, 一些单位所提供的预算数据非常明确, 也很方便进行查询, 但也有一些单位提供的都是比较模糊的数据, 不易查询, 导致公众、政府对这些项目的难以实施监督。

二、“三公经费”管理应对方式

(一) 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改进预算管理机制的关键是调整基于基数法的预算核定方式。需要基于对各个机构部门情况的了解, 确定单位的基本数值以及定额标准, 按照该标准对单位预算进行核定。以车辆运行费用项目为例, 特别是执法保留的单位, 首先需要结合各个部门、机构的实际情况, 对车辆编制数进行核定, 然后调查不同车型, 根据车型核定单车定额标准, 最终计算得到车辆预算数。通过这种切合实际的方法, 一方面能够使各个部门、机构的预算数值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另一方面能够约束以往开支水平较高单位、机构的支出。当然, 针对编制以外的超标车辆, 需要参考公车治理规定进行清理, 一方面使合法、合理使用的资产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闲置资产加以及时处理, 以免因闲置而出现不合理的浪费项目。

(二)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三公经费”的管理中还需要引入绩效管理的概念。评价一个单位或机构是否较好地执行了本职工作, 并不是单纯的看“三公经费”支出的多少。如果这些单位、机构的工作任务复杂、业务量大、工作难度高, 就势必需要一定量的“三公经费”予以保障。但如何判断“三公经费”支出与实际工作量、工作难度之间的均衡性呢?最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预算工作中, 如对于两个职能相似的单位而言, 若人员配置以及资产数量相当, 则理论上两个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数值均应当基本一致。但若两个单位所取得的绩效成果有所差异, 则付出的成本也不尽相同。任务完成得较好的单位相应的“三公经费”支出高的可能性大, 而任务完成情况不佳的单位相应的“三公经费”支出低的可能性大。通过这种方式, 将“三公经费”的支出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以完成同等绩效为前提, “三公经费”支出越小的情况越佳。

(三) 完善公示制度

首先需要对“三公经费”的公示制度进行完善, 包括“三公经费”的公示时间, 公示形式, 以及细化程度。各个部门不单需要公示“三公经费”, 同时也需要公开其他预算支出项目。同时要求主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相关支出情况进行必要分析, 例如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变化情况, 从专业角度分析支出项目, 以达到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的目的。除此以外, 还需要健全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各部门每年的年度决算, 应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做法, 每年由中介机构对其会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 并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如在以后的年度审计中发现问题, 也可直接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

(四)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预算是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金额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也能够作为社会各界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的基本依据。特别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将于2016年1月日正式实施, 在新会计制度的改革背景下, 对单位、机构的财务水平要求逐渐增高。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以财政拨款为主, 也有部分收入来源于资产盈利 (罚款、赞助、租金等) 。根据这一特点, 在全口径预算管理模式下, 在收入项目中详细记录资金的具体来源与用途, 支出项目则按照“三公经费”以及公共服务支出进行划分, 使财政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监管有据可依。同时, 还需要对资产流动进行严格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车、精密仪器等设备必须在民众监督下进行公开拍卖, 除此以外, 还需要对采购事项进行严格控制, 机关事业单位所有采购事项必须纳入年度预算管理, 无预算不采购。事业单位需要加大采购管理力度, 对采购支出进行严格控制, 通过招标等形式, 由招标确定消耗品以及部分大型高额物品的采购计划, 通过对采购事项的严格控制, 能够有效控制“三公经费”中所谓的“灰色地带”。

三、结束语

总之, “三公经费”是我国一项非常巨大的财政支出项目, 每年度支出数额非常庞大。若有关“三公经费”的财务状况不透明, 则不利于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监督管理, 可能会导致“三公经费”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针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有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方案, 通过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完善公示制度, 以及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式促进“三公经费”管理水平的发展、提升。

摘要:“三公经费”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以东海县2014年度“三公经费”管理为例, 对“三公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在实践工作中加以完善, 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谢柳芳, 刘更新.“三公经费”披露体系与审计监控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 2015, (10) :114-120.

篇4:严格三公经费管理

一、对于财政部门预算要加强四个方面。一是“三公”经费预算要细化。从调查情况看,下达的预算很简单,只有部门经费总额,支出没有明细,“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的控制、考核、预警无确切的标准;二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预算制度。“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预算标准要科学,要切合实际。本着节约原则制定新标准,使部门经过合理控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三是预算编制要透明。职能相同相似部门经费预算要有可比性。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推广和完善公务卡结算方式,实现明白消费,减少现金支付。

二、对于预算执行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一是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预算细化到项目,没有预算,一分钱也不能花;二是严格做到开支必须公开、透明,必须接受立法机构和公众的监督,落实问责问效。一些单位,之所以对“三公”经费大手大脚,对中央和上级有关禁令不以为然,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公开不够、透明不足,群众不知道、管不着,助长了奢侈之风。一旦将一切置于阳光下,将会曝出问题、晒出破绽;三是加大惩戒力度,明确“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的法律责任。加大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让其自生敬畏。

三、完善制度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将整治公务人员的“公款消费”和“挥霍浪费”行为,列入政府法制建设计划,尽快明确公款消费的法律或制度责任,使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规可依,这样既会对公款消费主体造成压力,也为公众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制支持;二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完善公开方式和内容,使其制度化、常态化,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强化定点管理,各级政府统一公布定点单位。

四、从监督检查层面,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 、审计等部门应加大联合监督力度,对各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审批、报销、核算实行源头审核控制。并积极探索建立对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支出开展季度性预警提示工作,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预算管理,严防支出超标。审计机关进一步强化对各部门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的审计监督力度,将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作为审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接受人大的审议和质询。

总之,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要多管齐下。从完善制度建设,细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以及监督考核多种措施结合方能收效。要强化政府各部门公开行政成本的力度,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出国出境出差考察等支出情况,应详细分类列出,使各部门的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加强对“三公”经费消费主體勤俭节约为政理念的教育和锤炼,明确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国家资金责任。要将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情况及“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廉政考核和问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行为,提高行政效益。

篇5:三公经费管理自查报告

据县纪委等五部分联合下发的吉纪发8号《关于加强

三公经费

管理及监视检查的实施方案》要求,我局对xx年年1月以来的三公经费

使用情况及xx年年11月以来公务卡制度执行情况展开了自查,并将

三公经费

使用情况在局政务公然栏内进行了公布。现将自查情况报告以下:

一、加强领导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同道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公经费

管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同道任主任,负责

三公经费

管理及公务卡制度执行情况的平常事务。

二、狠抓落实,严控各项经费支出

1、***出国费

今年上半年我局没有出国事项发生,此项用度不存在。

2、公务用车费

我局对公车运行用度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同一保险和同一报废更新制度,每季度对燃修用度进行公示,接受监视。照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同一停放在单位院内的规定。今年上半年,公务用车费为20981.37元,比往年同期降落了66%。

3、公务接待用度

我局的公务接待严格执行

三定、四不准

制度,不存在***大吃大喝及高消费文娱等情况,公务接待费为12222元,比往年同期降落了81%。

4、公务卡使用情况符合相干规定

公务卡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用度开支用公务卡结算,只有少数临时性开支用现金结算。

三、完善监管,防控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我局严格

三公

支出管理,提出了九项强化措施。

一是进步工作效能。

增强行政本钱意识,努力进步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的管理。

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范围,尽可能利用机关会议室,能够简化会议情势的一定要简化。

三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

控制出市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

四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

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最大限度进步单车使用效力。

五是加强用电管理。

对空调、照明等进行同一管理,提倡勤俭用电。

六是全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七是控制公务接待用度。

严格执行

三定、四不准

制度,控制接待标准。

八是规范大宗购置及办公用品管理。

大宗商品购置一概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

九是规范财务管理。

公务用度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报批手续,实行

一支笔

篇6: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为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以下简称“三公” 经费)的支出,推进我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铺张浪费、奢侈之风,加强“三公” 经费管理,严格控制“三公” 经费支出,进一步提高行政经费支出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巩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促进干部清正、单位清廉、政治清明。

二、工作内容

(一)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严禁无预算或超预算安排以及追加、调整因公出国(境)经费;严禁在其他经济分类科目中安排或支出因公出国(境)经费;严禁接受或变相向下级单位、地方资助、摊派和转嫁费用等行为。

(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经费管理。严禁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严禁借用、占用其他单位车辆,严禁接受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捐赠车辆;严禁违规配备公务用车和公车私用;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预算及调整的报批程序;严禁无预算或超预算列支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严禁在其他经济分类科目中列支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严禁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三)公务接待经费管理。公务接待经费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实行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接待费资金支付应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管理和现金管理等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不准现金方式支付,不准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不准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不准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不准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不准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1、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公务接待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规范接待程序,接待方案要经过单位领导审批。不准违反规定擅自开展公务接待,不准随意变更经批准的接待方案开展公务接待,不准接待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

2、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公务接待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开展,规范安排接待规格。不准擅自扩大公务接待范围;不准把国家工作人员个人的休假、探亲、旅游等非公务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不准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不准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不准以各种名义用公款互相宴请。

3、严格执行接待标准。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不准安排在非定点接待的高档宾馆、饭店;不准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准额外安排洗漱用品。接待对象应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

篇7: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做法

——**“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做法

为有效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在保证正常工作开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节约潜力,从源头上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每年“三公”经费支出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近三年该市系统“三公”经费的开支情况来看,“三公”经费开支总数在公用和业务费用支出中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公务用车购置费、出国(境)费用近两来的支出下降更为明显。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各单位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认识到“三公”经费公开是机关事务的法定项目,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对于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打造廉洁、阳光、节俭型政府和促进民主监督具有重要意义,把“三公”经费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三公”经费管理工作为契机,统筹兼顾,加快推进**事业全面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勤俭节约意识,以身作则,认真维护消费纪律,做好廉洁自律的表率。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制定“三公”经费控制办法或措施,杜绝奢侈浪费行为。

二、健全制度。一是严格控制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干部职工外出学习考察严格执行《》要求,实行事前审批、事后报告和相应的经费报销制度。因工作需要出国(境)的,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要求。严格出国(境)报批制度,财务部门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经费报销规定,按照批准的人数、天数、路线、公务活动情况、经费计划等进行核销,未按要求审批报备的或与公务无关的开支和计划外发生因公出国(境)费用一律不予报销。严格规定和落实机关干部职工因公出国(境)不得以任何形式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不得向下属单位、企业和地方摊派、转嫁出国(境)费用,如有违规者,除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外,公款出国(境)费用,一律由个人承担。二是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各单位公务接待坚持本着热情、必要、周到,坚持节约简朴、严禁奢侈浪费的原则,加强对本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列支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审批制度,明确公务接待范围、严格遵守接待事前审批制度和接待标准。需要接待的客人,由办公室负责接待人员(或对口业务经办人员)填写《公务接待审批单》报单位领导审批。财务部门加强对财政性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办公室接待部门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凡超出审批标准的接待费,不得报销,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

为。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提倡对口接待,食堂就餐,控制陪客人数。三是严格公车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和配备标准规定。公务用车的配备和更新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列入预算且不得超编,未纳入当预算的或超编的,原则上不予安排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对特殊情况确需追加的,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机关车辆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的规定,强化对车辆维修、加油、保险等环节的内部控制,严格执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杜绝公务用车使用中的浪费现象。车辆定点加油点应选择“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并推行“一车一卡”制。在车辆定点维修店的选择上,各单位根据在用车辆的品牌、数量,维修地点、维修费用等综合因素选择多家定点维修企业;公务车辆平时的维护保养,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上,全部选择信誉良好、售后服务有保证的“4S”店维护。

三、落实责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对落实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工作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做到“三公”管理人人有责。各级单位结合实际制定细化“三公”经费使用用途、经费限额、使用权限、违规问责等规定,将“三公”经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规定对不按规定程序执行的,将追究责任。严格要求各单位应根据经费预算制定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

费支出计划,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

篇8:严格三公经费管理

“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费、公务购车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具体包括工作人员因公出国 (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等。我国高校绝大多数是公办高校,主要经费来源靠财政拨款,因此,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支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高校除了财政拨款外,还有一部分是高校自身的学费收入等。笔者认为,从“三公”经费来源上讲,不论是公共财政拨款还是高校的非税收入,只要形成了“三公”经费开支,都应统计进去。目前“三公”经费支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财务管理问题,而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不单发生在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在高等学校也逐渐显露出来。自从中央落实“八项规定” 以来,以前比较常见的公款吃喝问题,现在明显收敛了很多,但还存在一些隐性公款消费情况,况且高校“三公”经费严重挤占了高校教学经费,如何管理与控制好“三公”经费,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者及决策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高校“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公务接待费管理没有统一的开支标准,财务人员无法事前控制。高校实行的收付实现制,不计算成本,财务对所发生的“三公”经费基本是事后核算,如“三公”经费中的公务接待费基本上是先在协议宾馆、酒店签单,月终由办公室报帐人员统一结算, 签单内容五花八门,随意性较强,花钱基本上就是领导一句话, 接待档次高低全由领导说了算,没有明确的公务接待制度。虽然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明确了公务接待活动一律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但报帐中烟酒发票仍经常出现。公务接待中烟酒上了,领导也签字准予报销了,财务人员往往是事后监督,无权控制经费使用。财务人员只能对支出票据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假性进行审核,不能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过程,更无法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结果。

2.公务出国费管理不规范,缺少刚性制度。近年来,高校公务出国费在“三公”经费中呈上升趋势,高校的因公出国(境)费用主要用于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对外考察、师资培训等方面。高校通过与国外高水平院校的国际间科研合作和办学,可以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对引进外国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是存在公务出国费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少数考察团并没有安排实质性工作任务,却打着合作办学、出境考察的幌子到处游山玩水,考察费用人均少则上万元,多则数万元,浪费极大。教师出国培训费用管理不是很规范,通常做法是出国前教师先在学校借支境外培训费,等回国后再凭发票实报实销,由于没有刚性的制度,导致一些教师回国后拿来一大把在国外消费的发票来冲帐了事,有的甚至将自己日常生活消费品发票全数拿来抵帐报销。

3.“三公”经费中公务购车及运行费所占比重大,维修保养费过高。高校“三公”经费中公务购车及运行费在高校公用经费中占了很高的比例。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公务用车存在运行成本过高,使用效率低,维修保养费过多等诸多弊端。以某高校为例,某校院办共有12辆公务车,有12位专职司机,2012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08.42万元,其中:燃油费53.60万元,维修费27.87万元,过路过桥费9.37万元,保险费4.95万元,其他12.63万元。2013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06.82万元,其中:燃油费35.51万元,维修费34.83万元,过路过桥费10.71万元,保险费6.12万元,其他19.65万元,虽然201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年较2012年略有下降,但燃油费及维修费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教育,杜绝公务接待费随意性开支。“三公”消费的主体主要是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一定权力,尤其是单位主要负责人,由于人、财、物权都在其一人的掌控之下,权力过于集中,单位大小事情基本上是领导说了算,因此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在思想上千万不能麻痹和松懈,在公务接待费上更要定制度,立规矩,杜绝公务接待随意性开支。只要领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带头增强压缩“三公经费”的责任意识,从思想源头上自觉抵制“三公”消费,领导干部才能以自身优良作风做榜样, 形成好的党风,促进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2.从源头控制,加强预算管理,细化“三公经费”管理。规范 “三公经费”的源头在于预算,因此,预算要从严,要细化“三公” 经费支出标准。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严格控制管理“三公”经费,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表明了中央政府的决心。因此,只要预算上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合理压减, 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强事前监督,增强预算对“三公”经费刚性约束,就能将“三公”经费压缩在合理范围。 其次,在部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要求各部门必须按照批复下达的“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对超预算支出的“三公”经费,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

3.加强监控管理,规范公务用车。公务用车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央提出公车改革到今年已经20个年头了。 推行公务用车改革,提高资产综合利用率,减轻学校经济负担势在必行。根据公务用车“数量减少、费用降低、管理规范”的工作目标,参照一些政府机关的具体做法,除留用的交通车辆外,其它交通车辆视其保险、养路费等情况,到期后停止运行,作拍卖处理。对于留用的交通车辆,要加强监控管理,具体应做到:(1) 在每台车上安装ETC系统(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控制公务车辆高速公路通行现金支出。(2)在每台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对公务用车行驶线路、油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现象。(3)加强车辆维修保养流程控制。针对油耗过高的情况,建议由校办到石油公司统一购买油卡,对公务车实行派车制度,加油采用按里程耗油定额加油,杜绝一些部门和人员虚开加油发票列支。固定车辆维修点,由校办统一跟合作单位签订车辆维修合同,年底一次转账付款。

4.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规范公务支出管理。公务卡是金融机构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含聘用人员,以下同)发放,主要用于公务活动开支的一种贷记卡。公务卡的适用范围包括:预算单位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有关商品和服务的日常公务支出费用。公务员在公务消费中一律刷公务卡结算。实行刷卡结算,最大限度减少现金支出,增强“三公”经费支出透明度。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可以直接查询每一笔公务支出明细,清楚消费在哪,能杜绝隐性消费,杜绝虚假发票报销,实现“三公”经费精细化管理。

5.“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强化师生员工的监督作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之一就是推进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公开“三公”经费是利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来加强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应在年初公开“三公”经费的预算,在年终决算报表时,公开本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总额及明细数,并附相关文字说明,接受全校师生员工的监督。通过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一来可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尽量做到客观、翔实,二来可以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使全校师生有知情权,从而形成一股节约风气,提升正能量。

四、结语

篇9:“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 要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可以看到,相应的党领导对目前“三公经费”的管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程度。自从党中央“八项规定”实行以来,国务院领导要求现阶段对“三公经费”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本文主要围绕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尽的阐述,并就其有效对策给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今后“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三公经费 管理现状 有效对策

所谓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因为公务关系设计到的出国经费,公务过程中产生的招待费用以及公务车辆的购置以及运行费用。就“三公经费”的管理来说,是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之后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行政领域的问题。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阶段存在问题探析

通过上文的相关内容阐述,我们已经了解到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想标本兼治,还需要对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根除。

(一)公务车辆配置依然超出标准

从目前“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存在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依然是公务车辆配置的超标。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定来看,对公务用车都进行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但是从车辆配置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地方的差异,公务用车的配置情况依然处于失控的状态。导致这一现象一直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一些超编制配车情况的存在,有的工作单位以特殊工作需要为由进行公务车的配置;除此之外,有的单位还存在严重的攀比现象,认为公务车的配置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导致配置车辆的数量增加。

(二)公务行政接待的严重失控

就“三公经费”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公务用车配置失控的情况之外,公务行政接待也存在相应的失控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公务接待大箩筐,各种费用往里装”。就公务接待产生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项目数量多且杂,进行项目接待不仅保罗了吃喝方面,同时还要包括酒足饭饱后娱乐项目的开支,临近接待结束的时候可能还会捎带一些土特产作为礼尚往来的赠品,直接导致公务接待开支的增加;第二,公务接待的档次飙升。公务接待支出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项目的繁杂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接待档次的不断提升,在这里面也有攀比意识的影响和作用。

(三)滥用公款,旅游成为趋势

“三公经费”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和问题,是滥用公款,旅游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有的社团和协会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召集、组织相关部门另外以外出学习考察为幌子,利用公款遍游祖国各地,更有甚者,用公款游历好几个国家。就公款旅游的开支来说,少则上万,多则数万,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还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解决“三公经费”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来说,主要有认识不足、制度不全、预算不严以及监督不够等多个方面的原因,笔者在下文的相关论述中,将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对解决目前“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有效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属制度建设不全,比如就公务用车以及接待费用的产生来说,一旦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不会给相关人员过多的操作机会和操作空间。因此改善目前“三公经费”现状的第一步,就是要落实相应的制度建设,完善公务用车配置的标准以及公务接待的项目标准,从而明确今后三公经费的使用范围,为我国行政工作的有效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考核力度的加大

“三公经费”管理的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依然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相关领导干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而就领导干部不够重视的原因来看,是没有对他们的乌纱帽产生影响,也就是没有动摇到根本。鉴于此,就今后“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考核力度的加大成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砝码,将“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与考核测评进行挂钩,必然会引起干部领导的重视;再将相关项目范围的具体操作流程给与明确的指示,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评测体制,将每一项有效的行政行为都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必然能将“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民主监督的有效进行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点措施之外,民主监督的有效开展实际上是对相应管理成果提供有效的保障。加强民主监督力度,推进“三公经费”使用的透明化,是“三公经费”管理开展过程中最好的防腐剂以及杀毒剂,在超标现象产生伊始便对违规现象进行有效扼杀,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三公经费使用的知情权,同时还能对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有效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加快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的进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而言,从近期一系列单位“三公经费”的审计结果来看,地方各级各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月琴.分析“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现代商业.2012.36:84.

[2]齐新.浅谈“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外资.2013.04:115+117.

[3]丁爱霞.“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现代商业.2013.06:116-117.

篇10:企业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企业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以下简称“三公”经费)的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 例》、《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资委机关(含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办公室,下同),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的直属单位、直管协会以及所属、代管的预算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三公”经费管理,是指为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所安排的“三公”经费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四条 “三公”经费管理应当坚持强化预算约束,厉行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审批制度,保证“三公”经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预算执行的准确性。“三公”经费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安排的预算资金。

第五条 委机关各厅局和各直属直管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是“三公”经费管理的主体,负责对本单位及所属代管单位的日常管理,管理局负责对各单位的指导、监督工作。

第二章 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管理

第六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费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境)费总额,科学合理地安排因公临时出国(境)费预算,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国(境)团组。

第七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费的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不得擅自突破,严禁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严禁向同级机关、下级机关、下属单位、企业、驻外机构等转嫁或摊派费用。

第八条 出访团组应当事先填报《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附件1),由外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出具审签意见,明确审核责任;因公短期出国培训组团单位应当填报《因公短期出国培训任务和预算审批意见表》,由出国培训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出具审签意见。出国(境)任务、出国(境)经费预算未通过审核的,不得安排出访团组;培训任务、培训费用预算未通过审核的,不得安排出国培训。

第九条 国际旅费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出国(境)人员应当优先选择由国内航空公司运营的国际航线,由于航班衔接等原因确需选择非国内航空公司航线,以及因最临近目的地国家(地区)中转需办理过境签证而选择其他部近中转地的,应当填写《乘坐非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和改变中转地审批表》(附件2),事先报经外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

(二)因公临时出国(境)购买机票,须经外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优先购买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的国内航空公司航班优惠机票,并尽可能购买往返机票。机票款通过公务卡或银行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以现金支付。

(三)出国(境)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交通工具,不得乘坐民航包机或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包机。省部级人员可以乘坐飞机头等舱、轮船一等舱、火车高级软卧或全列软席列车的商务座;司局级人员可以乘坐飞机公务舱、轮船二等舱、火车软卧或全列软席列车的一等座;其他人员均乘坐飞机经济舱、轮船三等舱、火车硬卧或全列软席列车的`二等座。所乘交通工具舱位等级划分与以上不一致的,可乘坐同等水平的舱位。所乘交通工具未设置上述规定中本级别人员可乘坐舱位等级的,应乘坐低一等级舱位。

(四)出国(境)人员乘坐国际列车,国内段按国内差旅费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外段超过6小时以上的按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每人每天补助12美元。

第十条 出国(境)人员根据出访任务需要在一个国家城市间往来,应当事先在出国(境)计划中列明,并报外事部门和财务部门批准。出国(境)人员的旅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计划执行,其城市间交通费凭有效原始票据据实报销。未列入出国(境)计划、未经本单位外事部门批准的,不得在国外城市间往来。

第十一条 出国(境)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住宿,省部级人员可安排普通套房,住宿费据实报销;厅局级及以下人员安排标准间,在规定的住宿费标准之内予以报销。

第十二条 出国(境)人员伙食费、公杂费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发给个人包干使用。外方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提供伙食费和公杂费接待我代表团组的,出国(境)人员不再领取伙食费和公杂费。

第十三条 出访团组对外原则上不搞宴请,确需宴请的,应当连同出国(境)计划一并报批,宴请标准按照所在国家一人一天的伙食费标准掌握。出访用餐应当勤俭节约,不上高档菜肴和酒水。出访团组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一律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出访团组在国外期间原则上不对外赠送礼品,确有必要赠送的,应当事先报经外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出访团组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一律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互赠礼品或纪念品。

第十四条 出国(境)签证费用、护照照片费用、防疫费用、国际会议注册费用等凭有效原始票据据实报销。根据到访国要求,出国(境)人员必须购买保险的,应当事先报经外事部门和财务部门批准后,按照到访国驻华使领馆要求购买,凭有效原始票据据实报销。

第十五条 出国培训费开支按本办法所附分国家和地区标准(附件3)执行,并在规定的标准之内据实报销。

第十六条 出国(境)人员回国报销费用时,须凭有效票据填报由团组负责人和外事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的国外费用报销单。各种报销凭证须用中文注明开支内容、日期、数量、金额等,并由经办人签字。

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对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或因公短期出国培训团组提交的出国(境)任务批件、护照(包括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及有效费用明细票据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批准的出国(境)团组人员、天数、路线、经费预算及开支标准核销经费,不得核销与出访任务无关的开支。

第十七条 各单位外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配合审计部门提供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相关原始凭证。外事部门负责向审计部门提供完整的出国(境)任务批件和相关审核材料;财务部门提供准确的费用报销凭证。

第三章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管理

第十八条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应严格执行计划和预算管理。各单位根据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标准、编制数量和现状,在编制部门预算之前,编制年度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报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总额。

第十九条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公务用车购置、保险、维修、加油应当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执行,降低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成本。

第二十条 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配合审计部门提供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相关的材料,如公务用车保有量、公务用车配置计划、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支出明细账及原始凭证等。

第四章 公务接待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单位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邀请外宾来访应当按照有关外事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计划审批规定。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禁止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

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开支清单(附件4),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开支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 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二十七条 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八条 外宾接待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住宿费、日常伙食费、宴请费、交通费、赠礼等,原则上不得列支外宾来华国际旅费。

(一)住宿费标准:副部长级及以上人员率领的外宾代表团,可安排在五星级、四星级宾馆;司局级及以下人员率领的代表团以及其他一般外宾代表团,安排的宾馆最高不超过四星级。副部长级及以上人员可安排套间,其他人员安排标准间。

(二)日常伙食费(含酒水、饮料)标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级每人每天600元;副总统、副总理和正、副议长级每人每天550元;正、副部长级每人每天500元;其他人员每人每天300元。

(三)宴请费(含酒水、饮料)标准:正、副部长级人员出面举办的宴会,每人每次400元;司局级及以下人员出面举办的宴会,每人每次300元。冷餐、酒会、茶会分别为每人每次150元、100元、60元。

(四)交通费标准:接待外宾确需租用车辆的,各单位应当与资质合格、运营规范的汽车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外宾赴地方访问时,应当按级别乘坐相应等级标准交通工具,副部长级及以上外宾可提供飞机头等舱、轮船一等舱和火车软席(含高铁/动车商务座、全列软席列车一等座、火车高级软卧),其他人员可提供飞机经济舱、轮船二等舱和火车软席(含高铁/动车一等座、全列软席列车一等座、火车软卧)。

(五)对外赠礼以赠礼方或受礼方级别较高一方的级别确定赠礼标准。赠礼方或受礼方为正、副部长级人员的,每人次礼品不得超过400元;赠礼方或受礼方为司局级人员的,每人次礼品不得超过200元;其他人员,可以视情况赠送小纪念品。

(六)陪同外宾赴地方访问期间,陪同人员的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开支标准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国内差旅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由所在单位分别负担。各单位接待工作人员在接待活动期间,确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时用餐的,经接待单位领导批准,可以领取误餐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次50元。

第二十九条 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开支清单。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三公”经费预算批复后,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遇重大事项确需调整,经委内各厅局、各预算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批后报送管理局,由管理局向财政部提出调整预算的申请。

第三十一条 建立“三公”经费定期报告制度,各单位应按月报送“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

第三十二条 除涉密内容和事项外,“三公”经费预决算应当按照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及时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三条 管理局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各单位进行检查,“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一项重点内容。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一)“三公”经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

(二)“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和标准执行情况;

(三)“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情况。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各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三公”经费管理细则报管理局备案。

上一篇:什么是统计调查方法下一篇: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