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2024-04-17

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精选9篇)

篇1: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西充县义兴初中 “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坚决制止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特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所指“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差、培训、学习经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费。

2、因公出差、培训、学习,须先经校长审核签批并填写登记表。校长应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合理安排,从严控制因公出差、培训、学习的项目和人数,严格控制外出时间。

3、报销公务出差、培训、学习培训费用时,差旅费、培训费等开支标准应符合教体科局要求及学校规定报销标准,并提供合法报销凭证、附相关批准文件、资料。

4、公务接待实行对口接待制度,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凭公函、按标准在指定地点接待。

5、公务接待后及时填写《义兴初中公务接待派餐单》并做好登记。(派餐单应注明审批人、来宾单位、主要来宾及随行人数、主陪姓名及人数、就餐地点、人均就餐标准等信息)。

6、学校各项活动本着节约原则确需安排生活的,在本校教师食堂按照30元每人的标准执行,并及时做好结算和登记。

7、公务用车管理:外出办事原则上一律乘坐客车,必须租车的先经校长签批并派发《义兴初中公务用车派车单》(派车单应注明审批人、租车时间、租车原因、目的地及公里数、驾驶员、租车费并附正式税票)并做好用车登记。

8、学校按照校务公开制度的规定,按公布学校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费、因公出差培训学习费等“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

西充县义兴镇初级中学

二O一四年五月

篇2: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存问题

(一) 预算机制不完善

第一, 预算编制虽然要求“零基预算”, 实际操作仍普遍采取基数法, 即预算额度根据上一年度支出情况确定, 导致“三公经费”管理差的单位预算额度持续走高, 影响预算合理性;第二, 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后, 存在“以收定支”问题, 实际存在非税收入较多的单位由于经费来源比较充足, 就具备增大“三公经费”支出的条件, 而非税收入较少的单位, 又存在支出缺口矛盾;第三, 在预算科目的设置中未针对性的设置“三公经费”科目, 实际发生的“三公经费”支出明细被分散记录在不同的会计分录当中, 导致“三公经费”预算的总体规模难以准确计算。

(二) 绩效管理职能缺失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引入的预算绩效评价多局限于项目考评环节当中, 缺少对基本支出的绩效评价, 难以体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全口径特点, 在评估“三公经费”支出合理性方面的职能不足。

同时, 由于“三公经费”在信息公开上不够全面, 加之目前还缺乏有关的制度规定以及权威性部门的准确评估, 导致社会公众对“三公经费”支出合理性的判断不够科学。如每年度国家税务总局所公布的“三公经费”支出数额巨大, 占所有中央部门支出“三公经费”的比例高, 这个数据一看非常惊人, 但若考虑到税务部门内部复杂的结构组织, 以及大量的预算单位、在职人员, 这一数据似乎又可以理解。同时所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是否真正合理, 公众是难以判断的。由于公众对各个部门的构成、职能、以及资产情况不熟悉, 再加上没有权威性的部门进行评估, 导致数据准确性、合理性无从考量。

(三) 公示管理不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公示的内容不全面。现阶段“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主要是预算安排和支出金额, 缺乏各个项目的明细数据, 社会公众只能够获得各单位支出的金额, 无从了解支出的具体内容, 因此导致支出金额较大的单位成为了“众矢之的”。由于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与彻底, 导致公众对这些经费的流向、金额大小缺乏知情权, 监督权的实施因此受限, 简单来说就是公众只知道“花了多少钱”, 但却无从了解“花钱办了哪些事”。第二是公示的形式不统一。当前“三公经费”的支出方式以及金额大小都是由预算单位自行公布。虽然中央政府部门明确预算单位有向社会公众公布经费支出明细的责任, 但在公布形式上还不够统一, 表现在:一是时间上的不一致, 预算公布的时间有早有晚且时间跨度大, 有的部分甚至在下半年才公布上一年度预算数据 (其目的是回避公众视野, 避免引起媒体的关注报道) ;二是模式上的不一致, 一些单位所提供的预算数据非常明确, 也很方便进行查询, 但也有一些单位提供的都是比较模糊的数据, 不易查询, 导致公众、政府对这些项目的难以实施监督。

二、“三公经费”管理应对方式

(一) 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改进预算管理机制的关键是调整基于基数法的预算核定方式。需要基于对各个机构部门情况的了解, 确定单位的基本数值以及定额标准, 按照该标准对单位预算进行核定。以车辆运行费用项目为例, 特别是执法保留的单位, 首先需要结合各个部门、机构的实际情况, 对车辆编制数进行核定, 然后调查不同车型, 根据车型核定单车定额标准, 最终计算得到车辆预算数。通过这种切合实际的方法, 一方面能够使各个部门、机构的预算数值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另一方面能够约束以往开支水平较高单位、机构的支出。当然, 针对编制以外的超标车辆, 需要参考公车治理规定进行清理, 一方面使合法、合理使用的资产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闲置资产加以及时处理, 以免因闲置而出现不合理的浪费项目。

(二)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三公经费”的管理中还需要引入绩效管理的概念。评价一个单位或机构是否较好地执行了本职工作, 并不是单纯的看“三公经费”支出的多少。如果这些单位、机构的工作任务复杂、业务量大、工作难度高, 就势必需要一定量的“三公经费”予以保障。但如何判断“三公经费”支出与实际工作量、工作难度之间的均衡性呢?最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预算工作中, 如对于两个职能相似的单位而言, 若人员配置以及资产数量相当, 则理论上两个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数值均应当基本一致。但若两个单位所取得的绩效成果有所差异, 则付出的成本也不尽相同。任务完成得较好的单位相应的“三公经费”支出高的可能性大, 而任务完成情况不佳的单位相应的“三公经费”支出低的可能性大。通过这种方式, 将“三公经费”的支出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以完成同等绩效为前提, “三公经费”支出越小的情况越佳。

(三) 完善公示制度

首先需要对“三公经费”的公示制度进行完善, 包括“三公经费”的公示时间, 公示形式, 以及细化程度。各个部门不单需要公示“三公经费”, 同时也需要公开其他预算支出项目。同时要求主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相关支出情况进行必要分析, 例如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变化情况, 从专业角度分析支出项目, 以达到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的目的。除此以外, 还需要健全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各部门每年的年度决算, 应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做法, 每年由中介机构对其会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 并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如在以后的年度审计中发现问题, 也可直接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

(四)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预算是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金额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也能够作为社会各界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的基本依据。特别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将于2016年1月日正式实施, 在新会计制度的改革背景下, 对单位、机构的财务水平要求逐渐增高。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以财政拨款为主, 也有部分收入来源于资产盈利 (罚款、赞助、租金等) 。根据这一特点, 在全口径预算管理模式下, 在收入项目中详细记录资金的具体来源与用途, 支出项目则按照“三公经费”以及公共服务支出进行划分, 使财政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监管有据可依。同时, 还需要对资产流动进行严格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车、精密仪器等设备必须在民众监督下进行公开拍卖, 除此以外, 还需要对采购事项进行严格控制, 机关事业单位所有采购事项必须纳入年度预算管理, 无预算不采购。事业单位需要加大采购管理力度, 对采购支出进行严格控制, 通过招标等形式, 由招标确定消耗品以及部分大型高额物品的采购计划, 通过对采购事项的严格控制, 能够有效控制“三公经费”中所谓的“灰色地带”。

三、结束语

总之, “三公经费”是我国一项非常巨大的财政支出项目, 每年度支出数额非常庞大。若有关“三公经费”的财务状况不透明, 则不利于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监督管理, 可能会导致“三公经费”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针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有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方案, 通过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完善公示制度, 以及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式促进“三公经费”管理水平的发展、提升。

摘要:“三公经费”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以东海县2014年度“三公经费”管理为例, 对“三公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在实践工作中加以完善, 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谢柳芳, 刘更新.“三公经费”披露体系与审计监控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 2015, (10) :114-120.

篇3: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一、对于财政部门预算要加强四个方面。一是“三公”经费预算要细化。从调查情况看,下达的预算很简单,只有部门经费总额,支出没有明细,“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的控制、考核、预警无确切的标准;二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预算制度。“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预算标准要科学,要切合实际。本着节约原则制定新标准,使部门经过合理控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三是预算编制要透明。职能相同相似部门经费预算要有可比性。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推广和完善公务卡结算方式,实现明白消费,减少现金支付。

二、对于预算执行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一是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预算细化到项目,没有预算,一分钱也不能花;二是严格做到开支必须公开、透明,必须接受立法机构和公众的监督,落实问责问效。一些单位,之所以对“三公”经费大手大脚,对中央和上级有关禁令不以为然,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公开不够、透明不足,群众不知道、管不着,助长了奢侈之风。一旦将一切置于阳光下,将会曝出问题、晒出破绽;三是加大惩戒力度,明确“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的法律责任。加大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让其自生敬畏。

三、完善制度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将整治公务人员的“公款消费”和“挥霍浪费”行为,列入政府法制建设计划,尽快明确公款消费的法律或制度责任,使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规可依,这样既会对公款消费主体造成压力,也为公众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制支持;二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完善公开方式和内容,使其制度化、常态化,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强化定点管理,各级政府统一公布定点单位。

四、从监督检查层面,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 、审计等部门应加大联合监督力度,对各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审批、报销、核算实行源头审核控制。并积极探索建立对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支出开展季度性预警提示工作,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预算管理,严防支出超标。审计机关进一步强化对各部门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的审计监督力度,将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作为审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接受人大的审议和质询。

总之,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要多管齐下。从完善制度建设,细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以及监督考核多种措施结合方能收效。要强化政府各部门公开行政成本的力度,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出国出境出差考察等支出情况,应详细分类列出,使各部门的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加强对“三公”经费消费主體勤俭节约为政理念的教育和锤炼,明确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国家资金责任。要将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情况及“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廉政考核和问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行为,提高行政效益。

篇4: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费、公务购车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具体包括工作人员因公出国 (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等。我国高校绝大多数是公办高校,主要经费来源靠财政拨款,因此,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支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高校除了财政拨款外,还有一部分是高校自身的学费收入等。笔者认为,从“三公”经费来源上讲,不论是公共财政拨款还是高校的非税收入,只要形成了“三公”经费开支,都应统计进去。目前“三公”经费支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财务管理问题,而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不单发生在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在高等学校也逐渐显露出来。自从中央落实“八项规定” 以来,以前比较常见的公款吃喝问题,现在明显收敛了很多,但还存在一些隐性公款消费情况,况且高校“三公”经费严重挤占了高校教学经费,如何管理与控制好“三公”经费,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者及决策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高校“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公务接待费管理没有统一的开支标准,财务人员无法事前控制。高校实行的收付实现制,不计算成本,财务对所发生的“三公”经费基本是事后核算,如“三公”经费中的公务接待费基本上是先在协议宾馆、酒店签单,月终由办公室报帐人员统一结算, 签单内容五花八门,随意性较强,花钱基本上就是领导一句话, 接待档次高低全由领导说了算,没有明确的公务接待制度。虽然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明确了公务接待活动一律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但报帐中烟酒发票仍经常出现。公务接待中烟酒上了,领导也签字准予报销了,财务人员往往是事后监督,无权控制经费使用。财务人员只能对支出票据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假性进行审核,不能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过程,更无法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结果。

2.公务出国费管理不规范,缺少刚性制度。近年来,高校公务出国费在“三公”经费中呈上升趋势,高校的因公出国(境)费用主要用于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对外考察、师资培训等方面。高校通过与国外高水平院校的国际间科研合作和办学,可以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对引进外国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是存在公务出国费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少数考察团并没有安排实质性工作任务,却打着合作办学、出境考察的幌子到处游山玩水,考察费用人均少则上万元,多则数万元,浪费极大。教师出国培训费用管理不是很规范,通常做法是出国前教师先在学校借支境外培训费,等回国后再凭发票实报实销,由于没有刚性的制度,导致一些教师回国后拿来一大把在国外消费的发票来冲帐了事,有的甚至将自己日常生活消费品发票全数拿来抵帐报销。

3.“三公”经费中公务购车及运行费所占比重大,维修保养费过高。高校“三公”经费中公务购车及运行费在高校公用经费中占了很高的比例。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公务用车存在运行成本过高,使用效率低,维修保养费过多等诸多弊端。以某高校为例,某校院办共有12辆公务车,有12位专职司机,2012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08.42万元,其中:燃油费53.60万元,维修费27.87万元,过路过桥费9.37万元,保险费4.95万元,其他12.63万元。2013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06.82万元,其中:燃油费35.51万元,维修费34.83万元,过路过桥费10.71万元,保险费6.12万元,其他19.65万元,虽然201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年较2012年略有下降,但燃油费及维修费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教育,杜绝公务接待费随意性开支。“三公”消费的主体主要是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一定权力,尤其是单位主要负责人,由于人、财、物权都在其一人的掌控之下,权力过于集中,单位大小事情基本上是领导说了算,因此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在思想上千万不能麻痹和松懈,在公务接待费上更要定制度,立规矩,杜绝公务接待随意性开支。只要领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带头增强压缩“三公经费”的责任意识,从思想源头上自觉抵制“三公”消费,领导干部才能以自身优良作风做榜样, 形成好的党风,促进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2.从源头控制,加强预算管理,细化“三公经费”管理。规范 “三公经费”的源头在于预算,因此,预算要从严,要细化“三公” 经费支出标准。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严格控制管理“三公”经费,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表明了中央政府的决心。因此,只要预算上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合理压减, 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强事前监督,增强预算对“三公”经费刚性约束,就能将“三公”经费压缩在合理范围。 其次,在部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要求各部门必须按照批复下达的“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对超预算支出的“三公”经费,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

3.加强监控管理,规范公务用车。公务用车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央提出公车改革到今年已经20个年头了。 推行公务用车改革,提高资产综合利用率,减轻学校经济负担势在必行。根据公务用车“数量减少、费用降低、管理规范”的工作目标,参照一些政府机关的具体做法,除留用的交通车辆外,其它交通车辆视其保险、养路费等情况,到期后停止运行,作拍卖处理。对于留用的交通车辆,要加强监控管理,具体应做到:(1) 在每台车上安装ETC系统(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控制公务车辆高速公路通行现金支出。(2)在每台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对公务用车行驶线路、油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现象。(3)加强车辆维修保养流程控制。针对油耗过高的情况,建议由校办到石油公司统一购买油卡,对公务车实行派车制度,加油采用按里程耗油定额加油,杜绝一些部门和人员虚开加油发票列支。固定车辆维修点,由校办统一跟合作单位签订车辆维修合同,年底一次转账付款。

4.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规范公务支出管理。公务卡是金融机构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含聘用人员,以下同)发放,主要用于公务活动开支的一种贷记卡。公务卡的适用范围包括:预算单位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有关商品和服务的日常公务支出费用。公务员在公务消费中一律刷公务卡结算。实行刷卡结算,最大限度减少现金支出,增强“三公”经费支出透明度。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可以直接查询每一笔公务支出明细,清楚消费在哪,能杜绝隐性消费,杜绝虚假发票报销,实现“三公”经费精细化管理。

5.“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强化师生员工的监督作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之一就是推进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公开“三公”经费是利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来加强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应在年初公开“三公”经费的预算,在年终决算报表时,公开本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总额及明细数,并附相关文字说明,接受全校师生员工的监督。通过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一来可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尽量做到客观、翔实,二来可以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使全校师生有知情权,从而形成一股节约风气,提升正能量。

四、结语

篇5:“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 要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可以看到,相应的党领导对目前“三公经费”的管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程度。自从党中央“八项规定”实行以来,国务院领导要求现阶段对“三公经费”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本文主要围绕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尽的阐述,并就其有效对策给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今后“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三公经费 管理现状 有效对策

所谓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因为公务关系设计到的出国经费,公务过程中产生的招待费用以及公务车辆的购置以及运行费用。就“三公经费”的管理来说,是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之后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行政领域的问题。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阶段存在问题探析

通过上文的相关内容阐述,我们已经了解到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想标本兼治,还需要对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根除。

(一)公务车辆配置依然超出标准

从目前“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存在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依然是公务车辆配置的超标。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定来看,对公务用车都进行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但是从车辆配置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地方的差异,公务用车的配置情况依然处于失控的状态。导致这一现象一直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一些超编制配车情况的存在,有的工作单位以特殊工作需要为由进行公务车的配置;除此之外,有的单位还存在严重的攀比现象,认为公务车的配置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导致配置车辆的数量增加。

(二)公务行政接待的严重失控

就“三公经费”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公务用车配置失控的情况之外,公务行政接待也存在相应的失控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公务接待大箩筐,各种费用往里装”。就公务接待产生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项目数量多且杂,进行项目接待不仅保罗了吃喝方面,同时还要包括酒足饭饱后娱乐项目的开支,临近接待结束的时候可能还会捎带一些土特产作为礼尚往来的赠品,直接导致公务接待开支的增加;第二,公务接待的档次飙升。公务接待支出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项目的繁杂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接待档次的不断提升,在这里面也有攀比意识的影响和作用。

(三)滥用公款,旅游成为趋势

“三公经费”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和问题,是滥用公款,旅游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有的社团和协会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召集、组织相关部门另外以外出学习考察为幌子,利用公款遍游祖国各地,更有甚者,用公款游历好几个国家。就公款旅游的开支来说,少则上万,多则数万,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还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解决“三公经费”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来说,主要有认识不足、制度不全、预算不严以及监督不够等多个方面的原因,笔者在下文的相关论述中,将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对解决目前“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有效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属制度建设不全,比如就公务用车以及接待费用的产生来说,一旦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不会给相关人员过多的操作机会和操作空间。因此改善目前“三公经费”现状的第一步,就是要落实相应的制度建设,完善公务用车配置的标准以及公务接待的项目标准,从而明确今后三公经费的使用范围,为我国行政工作的有效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考核力度的加大

“三公经费”管理的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依然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相关领导干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而就领导干部不够重视的原因来看,是没有对他们的乌纱帽产生影响,也就是没有动摇到根本。鉴于此,就今后“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考核力度的加大成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砝码,将“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与考核测评进行挂钩,必然会引起干部领导的重视;再将相关项目范围的具体操作流程给与明确的指示,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评测体制,将每一项有效的行政行为都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必然能将“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民主监督的有效进行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点措施之外,民主监督的有效开展实际上是对相应管理成果提供有效的保障。加强民主监督力度,推进“三公经费”使用的透明化,是“三公经费”管理开展过程中最好的防腐剂以及杀毒剂,在超标现象产生伊始便对违规现象进行有效扼杀,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三公经费使用的知情权,同时还能对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有效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加快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的进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而言,从近期一系列单位“三公经费”的审计结果来看,地方各级各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月琴.分析“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现代商业.2012.36:84.

[2]齐新.浅谈“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外资.2013.04:115+117.

[3]丁爱霞.“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现代商业.2013.06:116-117.

篇6: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条例》规定, “三公经费”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 (境) 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县级以上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机关运行的基本需求, 组织制定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 参考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 组织制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

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总额控制、从严从紧的原则, 采用定员定额方式编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关运行经费预算, 制定“三公经费”支出计划, 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

为防止花钱大手大脚, 条例规定, 政府各部门应当采购经济适用的货物, 不得采购奢侈品、超标准的服务或者购建豪华办公用房。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采购的项目, 政府各部门不得违反规定自行采购或者以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政府集中采购。政府集中采购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应当低于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

条例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统计报告和绩效考评制度, 组织开展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分析、评价等工作。

《条例》明确, 对公务用车的油耗和维修保养费用实行单车核算。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分类制定机关资产配置标准。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公务用车问题, 条例作出了详实的规定:政府各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 建立健全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制度;不得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或者超标准租用车辆;不得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不得借用、占用下级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的车辆;政府各部门应当对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 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统计报告制度, 对公务用车的油耗和维修保养费用实行单车核算。

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对本级政府机关用地和办公用房实行统一管理, 政府各部门不得出租、出借办公用房, 未经批准不得租用办公用房。

《条例》要求, 不得安排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考察和培训。为了杜绝公务接待的铺张浪费, 条例明确, 各级政府应当按照简化礼仪、务实节俭的原则管理和规范公务接待工作。国务院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负责拟订政府机关公务接待的相关制度和中央国家机关公务接待标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 确定公务接待的范围和标准。政府各部门和公务接待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和标准。

县级以上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统一的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制度, 确定机关后勤服务项目和标准, 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后勤服务资源。政府各部门不得超出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提供后勤服务。

各级政府应当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会期, 充分利用机关内部场所和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召开会议。政府各部门应当控制因公出国 (境) 团组和人员数量、在国 (境) 外停留时间, 不得安排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考察和培训。

《条例》明确, 机关事务管理人员违反条例构成犯罪的, 追究刑事责任。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机关事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及时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县级以上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和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 依法加强对机关运行经费、资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接到对违反机关事务管理制度、标准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篇7: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关键词】三公经费;会计核算;财政监督

“三公经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有序开展、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三公经费”的支出一直是全社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后。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三公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公经费”主要包括公务接待费用、公务车辆的购置及运行费用和公款出国(境)费用。近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地方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措施,总体上能够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规模,大部分单位切实精简了各类公务活动,部门召开的会议数量、组织的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公务接待批次比上年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各部门相继推进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部门预算公开。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公车使用方面

一是一些部门单位占用其他单位车辆,或以租赁方式变相配备公务用车;二是挤占其他支出用于车辆购置、运行维护或违规发放交通补贴等;三是公车私用的现象屡禁不止,很多喜宴或者生日宴会场合都会看到公务车的影子,这就造成公务用车的维护费用居高不下。

2.公务接待费方面

公务接待费是个大箩筐,各种费用都往里面装,这是公务接待费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各种检查考核、申请项目等都会成为聚餐吃喝的借口,造成部门超标准支出公务接待费,一方面有些预算单位为缩减实际支出,粉饰财务报表,往往将超出限额指标的招待费隐匿至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以及其他项目支出中列支,以逃避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有的部门将公务接待费支出转嫁摊派给其他单位。

3.公费出国方面

一是一些出国团组擅自更改行程或延长境外停留时间,有的部门超范围、超标准列支或由企事业单位承担出国(境)费;二是有些单位为了掩盖和规避出国经费,还常以学习交流、考察培训名义从差旅费、培训费等科目中模糊列支。

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1.某些政府官员的认识不到位,特权思想严重

社会环境培养了政府官员特权思想。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一些政府官员的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严重和攀比思想严重。

2.一些制度并不健全,体制改革流于表面

国家在“三公经费”的管理上虽然出台了一些制度,但是目前关于“三公经费”管理的制度仍然不健全,比如公车的运行费用标准、公务接待标准以及公务出国的标准和频率等没有明确要求。

3.政府部门在做预算时并不不严谨,财务监管的力度弱化

财政部门对基本支出中“三公经费”和项目支出中会议费的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对项目经费支出范围和用途要求不明确,使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过大。各预算单位往往将突破基本定额、与项目相关的“三公经费”转移到项目支出-其他这类兜底科目中核算。

4.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消费歪风渐长

一方面,各行政单位内部的监督职能流于表面,对于上级的监督,也往往以上级工作较忙、任务较重等原因推辞,使得监督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外部监督又无从下手,由于政府机构的特殊性,一般的社会中介机构没有权利对行政单位的“三公经费”进行审计和监督,这也间接助长了单位领导的公费消费热情。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应对对策

1.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将“三公经费”的浪费纳入《刑法》调节范畴。“三公经费”的浪费长期以来一直为百姓所诟病,为政府所头痛,如何彻底铲除这一弊端,成为了政府和百姓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的“三公经费”浪费治理实践证明,仅靠道德教育和制度约束难以医治“三公经费”浪费的顽疾。将“三公经费”浪费行为纳入《刑法》调节范畴,就可以对法律构成要件做出明确的界定,并在其他法律如《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中做出明确的规定。法律的高压线是确保财政资金不被浪费真正的守护神。

2.加强干部考核力度,将“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政府绩效考核是“新一轮政府创新的驱动器”,政府绩效考核是对官员积极改革与创新,努力向上的最大动力,因为政府绩效考核的结果决定着政府官员的仕途。将“三公经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能够变外部压力为自我施压,变我要浪费为我要节约,增强降低“三公经费”动力。

3.建立健全政府行政成本核算机制,建立既注重行政结果又注重行政成本的现代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将每一项行政行为背后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与行为结果以及社会满意度等指标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

4.加强民主监督,推行“三公经费”公开透明。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在民主监督方面,一是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对“三公经费”进行内部监督,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性,提升“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益;可以委托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对“三公经费”进行外部监督,既能使上级政府掌握“三公经费”的开支情况,又能满足民众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知情权;具体使用情况要向社会公布,接受民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高志红.“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 审计与理财,2011(10).

篇8: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一、加强各事业机关单位的制度建设

控制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的关键点首先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事业单位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 科学合理的设置“三公经费”内容, 预算支出应该具体到项目和岗位, 从而更加控制各岗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然后是要明确法律责任, 加大惩罚力度, 加大对“三公经费”违反制度的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最后是要建立公开制度, 严格做到预算必须公开、透明, 必须接受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花钱必须严格按照预算, 没有预算, 一分钱都不能花。

严格控制外出学习考察机会。干部职工外出学习要实行提前审批、事后报告和相应的经费报销制度。因工作要出国的, 要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管理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 (境) 旅游的通知》要求。严格出国 (境) 报批制度、财务部门加强因公出国 (境) 经费的核算和管理, 严格执行因公出国 (境) 经费报销规定;二是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各单位公务接待坚持本着热情、必要、周到, 坚持节约简朴、严格奢侈浪费的原则, 加强对本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列支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审批制度, 明确公务接待范围、严格遵守接待事前审批制度和接待标准;三是严格公车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和配备标准规定。公务用车的配备和更新严格按规定的程度审批。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列入年度预算且不得超编, 未纳入当年度预算的或超编的, 原则上不予安排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公务车辆平时的维护保养, 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

要有一套完整的“三公经费”管理控制制度。“三公经费”的开支重在日常管理, 因此, 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各单位应以“三公经费”预算为依据, 讲费用分解落实到各部门, 按时间和工作进度对费用的支出进行控制, 确保经费支付在“三公经费”的预算中。

二、增加节俭意识, 简化单位规模和人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 节俭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增强节俭意识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改革, 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 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要想有效的降低“三公经费”的成本, 必须从工作人员节约意识上面入手, 因为任何的监督和控制都是被动的约束, 要想从根本解决此问题, 应该加强人们节俭意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树立了节约意识, 就能遵守各项制度, 不会感到制度是一种约束。此外, 单位规模庞大臃肿, 再好的措施也难以奏效。事业单位要注意控制在编人数, 整合职能、明确责任, 精简机构、完善机制, 下决心清理超编人员, 切实清理“吃空饷”现象。将单位的编制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只有这样才能缩减财政支出, 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

三、加强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监督考核机制

“三公经费”支出预算的监督考核机制应相互配合。制度是否有效, 关键在于落实。多年来, 社会公众对控制“三公经费”的呼声不断, 但效果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完整的监督考核机制。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三公经费”支出监督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是否超预算、是否缺乏监督与奖惩手段, 导致“三公经费”支出和公开方面弄虚作假的现象屡有发生。2012年国家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 对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及定期公开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控制和公开统一的规范应参照国家机关的管理规定及时跟上不能缺失。建立问责制, 明确责任人, 对不依据法定要求和规定范围、规定途径、规定范围公布“三公经费”, 在“三公经费”公开中弄虚作假的行为, 严肃追究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此外, 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 对于“三公经费”公开的公众信息反馈体系和公众信息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应作为“三公经费”监督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考核机制主要是在财务方面和审计方面展开监督的。财务监督, 五部门在“通知”中要求, 须细化会计科目列报, 加强财务监督。如, 市级部门、单位须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有关要求, 分科目在本单位如实核算“三公经费”, 并结合实际情况下设明细科目, 真实全面反映具体的支出用途及方向。年终决算时, 应做到决算报表数据与会计账簿完全一致。同时, 市级部门、单位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对机关及下属单位“三公”经费的财务监督, 定期向职工公开“三公”经费支出详细情况, 包括因公出国 (境) 人员名单、出访路线、人均费用, 公务接待人数、次数、人均费用、公务车辆数量、运行里程、耗油修配费用等指标。审计监督, 配套监管是措施执行效果的关键。首先, 加强“三公经费”绩效评价。市级部门 (单位) 每年应开展“三公经费”绩效自评, 并将评价结果在本单位公示。财政部门选择部分单位开展绩效评价, 评价结果将运用于次年的预算安排, 对违反规定和标准以及“三公经费”支出水平高的单位, 将按程序采取措施核减单位预算;其次是加强“三公经费”审计监督。对“三公经费”支出水平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市级部门 (单位) , 将实行重点审计或专项审计;第三, 加强党风廉政监督。“通知”要求, 对在“三公经费”管理中骗取财政资金、假公济私、奢侈浪费等行为, 将追究相关直接责任人员的纪律责任, 涉及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同时依据有关规定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实施问责。

参考文献

[1]周阳阳.关于“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 2014 (9) :40.

[2]李年学.群众路线教育与“三公”经费控制[J].财政监督, 2014 (28) :47-48.

[3]张远成.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 (12) :48.

篇9: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对策

“三公经费”包括公务用车购置、公费出国经费和公务接待费。并且作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收入为其正当公务行为提供便利和条件的消费行为,只要是用于真正的公务所需,“三公经费”应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基本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全国“三公经费”通常会占据大量的财政支出,其庞大的支出数额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并且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基本监督机制来制约“三公经费”。“三公经费”是政府进行公务运作的重要财务来源,并且也对政府的清廉程度和工作效率有了直接的反映,而“三公经费”核定、使用、管理等程序因长期弱化,使得政府在“三公经费”方面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大,还存在消费数额巨大、账单不公布等问题,极大的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因此更应针对“三公经费”的管理现状,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推进政府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的进步。

一、“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公车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管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以及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原有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缺陷,部分单位进行超编超标的违规配车,使得一些二级单位较多的部门和有建设项目任务的单位中,运用各种条件购车,使得配车现象超编超标。并且还有许多车辆顶着一些二级单位或建设项目部门的名义,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度,甚至有领导占有下属单位车辆,从而转嫁车辆费用。公车管理的费用始终处于升高的状态,其运行成本因相关制度规定不健全,并缺少有效的监督,公车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形消费,并随着贪占现象的出现,导致公车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公车私用的现象还在许多部门中普遍存在,公车在实际运用情况中往往是服务领导优先于业务公干,使得业务公干用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1.2公务接待费用缺乏有效管理。许多部门都对公务接待费用采取了统一管理和定额包干的方式,但却并没有对公务接待费用进行实际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也随之提高,加之物价上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公款接待费用持续增高,并且公款接待的档次也随之上升,许多部门的接待费用支出远远超出了原本的规定比例,并且在部门的审计工作中,公务接待费用甚至都超过了部门单位总支出的30%,高额的公务接待费用,使得许多部门单位的财政支出出现问题。并且公务接待费用的随意性较大,部分官员以公务为名义,将工作交往、私人聚会、上级考察、领导汇报甚至是外出招商引资和上级争取项目基金,一系列的迎来送往都会打着公务接待费用的名义。公务接待费用因缺少有效的管理,因此导致了公务接待费用使用的随意性,一些干部为维持人际关系,利用公款进行私人之间的宴席。并且许多单位领导在审核公务接待费用的时候,并不能严格把关或者变通处理。这种公款接待费用报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使得部分招待费支出难以进行实际控制和查证,并且还存在核算人员故意采用错记支出明细等方式,导致公务招待费用无法准确反映。

1.3公费差旅考察成为常规性福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费差旅已经成为了部门对干部的一种福利待遇,具有审批权限的职能部门,每年都会安排一些干部以会议、考察、学习等名义进行出差观光旅游,许多经费紧张的部门和职能较弱的领导,通过让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单位进行外出培训,造成了高额的公务差旅费用,加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并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

二、“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2.1行政体制改革不彻底。我国针对“三公经费”的管理方面曾出台一些制度,但这些制度因为不是十分健全,因此在行政改革三十年的进程之中进行了不断的机构精简,这种机构精简却更显臃肿,机构精简的同时,相应的编制人员却持续增加,而众多部门在健全行政体制改革的名义之下,争抢编制、争抢机构、争抢人员,这些行为都造成了支出基数的扩大,行政体制改革不彻底,针对“三公经费”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因此使得相关制度失效,这种体制性问题,是“三公经费”管理中较为关键性的障碍因素。

2.2思想观念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得官员的思想也产生了相应变化,并且受到我国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干部领导仍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并且没有足够的法制观念,对政府的财政支出没有明确的认识,对国家财产的保护意识不足,对“三公经费”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不能抱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三公经费”管理失控,而政府官员的思想观念问题也是三公消费失控的基础性因素。

2.3约束能力不强。“三公经费”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而三公消费的管理者往往是“三公经费”的受益者,因此针对“三公经费”存在问题所指定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对其问题进行本质改变,并且甚至在地方部门已成为领导提高收入的手段,导致了“三公经费”在治理层面上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并且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因进行具体数目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因此使得预算外资金广泛存在,“三公经费”超支现象严重,并且现有的财政体制在“三公经费”的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三公经费”的管理方面缺少透明性和公开性,加强了“三公经费”的监督难度。

三、“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层面,首先应从相关制度的制定上入手,明确“三公经费”包括的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并将其公开的形式、时间和细化程度都加以说明,在公开“三公经费”的同时,加强其他预算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从而减少预算外支出和各种隐性支出。并在制度层面上加强“三公经费”的真实性,以便于统一公布,从而以公众作为监督,主管部门对相应支出应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从各项支出的合理程度为标准,并从专业的财政角度来对支出情况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会计核算制度的健全,对规范科目进一步细化,加强“三公经费”信息的真实性,以便于相关审计部门的监督。还应加强监督制度的健全,树立明确的问责制度,并对相关部门在年度决算之时,以此规定进行相应的评估,从而加强“三公经费”的监督力度。

3.2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对“三公经费”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需要改变原有的预算核定方式,通过对预算核算机制进行相关改进,在对各部门情况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对各部门进行合理的预算定额,例如加强公务接待的费用和公务车辆的预算数量等,让预算管理机制更贴近实际,并对以往开支水平较高的部门加以制约,从而加强财政支出的合理性,让财政支出在合理范围内发挥最大效益,并对不合理的资产进行相应的清理,将各单位的其他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之中,从而对预算管理机制进行健全,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力度。

结语:

“三公经费”中存在的问题其本质是缺乏公正、公平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而对“三公经费”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需要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力度,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行政部门、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的改善“三公经费”过高的现状。(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公安局)

参考文献:

[1]齐新.浅谈““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3(04):115-117.

[2]王月琴.分析“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现代商业,2012(36):84.

[3]张君.“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3(50):75-79.

上一篇:老师谢谢您作文600字左右下一篇:美丽盐城我的家小学生优秀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