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监管

2024-05-19

资金监管(通用8篇)

篇1:资金监管

资金监管与资金托管的区别

资金监管和资金托管字面上看十分相近,而在释义上其实并不相同。

资金监管

银行资金监管即交易市场通过银行进行监督,专款专用,买卖双方一旦达到成交意向,并完成交易,市场银行接到双方成交指令,放款给卖方,很好的规避了部分交易商的信用风险,真正解决了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互相担心不敢先付款或不敢先付货的问题。因为对于交易商来说,银行可谓是最值得信赖的地方。银行资金监管的介入,对于提高交易商双方的诚信度,构建安全交易平台。资金监管较常见于商品房交易中,尤其是预售房和二手房资金监管,该类业务不需要监管部门特批。

在银行的监管模式下,由监管银行独立负责资金的保管及清算,尽管发生了所有者和支配着的分离,网站也不能挪用交易会员的资金,会员企业也不能透支交易。同时,交易平台和会员企业也根据协议的约定对被监管人职责的履行进行监督,从而构建起客户、交易平台和监管银行三方建立起来的制衡业务关系。这样既能实现客户资金的安全保管,又有助于推动网站公平交易的实现,切实保障会员单位和网站各自的合法利益。

资金托管

资金托管则主要是根据委托,对受托资产履行资产保管、资金清算、资产估值、会计核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的职责,受托资产包括企业年金、投资基金、社保基金、理财产品、信托资产、保险资金、QFII资产等,一般委托人为甲方,受托人(银行)为乙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设置了资产托管部专门负责此类业务,但也需要业务部门(对公、同业)的配合。该类业务需要银监、证监等部门批准。

对于交易平台来说,由于托管银行的介入,网站的信用度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网站吸引资金实力强、资信度高的优质客户成为网站的注册会员,从而扩大网站的市场影响力和业务量。此外,监管银行为网站所提供的服务不仅限于安全保管交易资金,还能为交易平台提供专业的资金清算和结算服务,并在此过程中完整记录全部电子交易及货款支付各环节信息,为平台交易的计税、报税以及纳税提供有效的依据,有助于网站腾出精力专注于交易平台的建设。

篇2:资金监管

【按】为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监管问效,确保项目资金发挥应有效益,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薛昌斗同志牵头,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项目办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予以印发,供领导参阅。

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改变我县贫困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对改善县乡财政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如何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已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项目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程序、立项和实施不规范,缺乏透明度,部分项目立项时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出现重复建设

对项目考察论证不够严密,甚至不顾客观实际,争项目、争资金,没有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勉强立项,但缺乏整体效应,投资数额小,又不能与其它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最终导致项目资金使用质量不高,效益差。同一项目有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一些项目和资金分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各渠道下达的资金难以捆绑整合使用,责任不清、效应不高、投资效益不佳。同时,资金使用状况没有真正公示,群众无从监督。

(二)项目建设“四制”落实不到位

1、部分项目责任主体不明确。项目的实施基本上是成立临时指挥部和项目办公室,人员从部门选派,责任人一般由县级政府领导担任,项目完成后就被撤销,其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导致了使用资金的随意性和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2、部分项目业主在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审核单位的选择上重关系、轻实际工

作能力,造成工作被动。主要体现在部分项目设计深度不够,项目建设“三边”(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现象突出;在工程施工上主要存在部分工程监理不具备相应资格,业务素质低,工作不负责任,有的甚至与施工单位串通损害业主利益;部分招标代理制定的招标文件不严谨,给工程合同的签订、工程价款的决算留下隐患,有的招标代理不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甚至出现既为业主编制工程标底又为投标施工单位编制投标预算的“既吃甲方、又拿乙方”现象。

3、工程招投标不规范。部分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串通,操纵工程招投标,通过肢解工程,以人定标,将一个两三百万元的工程分解成四、五个标段招标,让利害关系人人人有份。工程转包、业主指定分包现象也较为突出。有的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由实施单位直接发包,还有的项目从设计、概算、施工到竣工验收均为同一单位自行实施。

4、工程施工合同执行不严格。有的合同违背招标文件和施工单位的投标文件;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多次签订补充协议,使施工单位低价中标,高价决算。部分建设单位将项目工程决算直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审核,逃避国家审计的监督。

(三)项目资金管理有待加强,违纪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1、滞留欠拨、超拨项目资金。部分资金管理部门未能及时足额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影响项目的实施。而有的项目根本未实施,就拨付大量的项目资金;有的超规模、超进度多拨项目资金,造成项目资金流失。

2、置换项目资金。一种情况是项目申报单位领到专项资金后,不按规定组织实施,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以专项资金置换其他已投入的资金。另一种情况是专项资金“戴帽”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中小项目资金审批过程中表现较为突出。

3、挤占挪用,雁过拔毛。少数部门以各种名义扣拨专项资金,层层截留,级级揩油,最后用于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大打折扣。有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将资金下拨后,又想尽千方百计从下面捞回一部分。一是采取有偿服务,以服务费的名义从项目申报单位按一定比例收回部分资金归己所用。二是以提供物资抵项目资金,赚取高于市场价格的差价。三是主管部门以培训、开会、赞助等名义向项目申报单位摊派收费、间接地“掠夺”下拨的国家专项资金。

4、虚假发票报销。从近几年部分资金报帐的情况来看,项目实施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合法性。有的项目资金就是一份油料发票或是在税务部门开据一张总发票,没有真实可信的原始依据。有的虚列工程量、虚列工程项目或以虚构劳务用工名册套取务工费等。

(四)工程验收不严格

项目建设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质量控制的环节很多、要求很高。很多项目的管理,都是“先搭台,后唱戏”,大都是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建“项目指挥部”或者“项目领导小组”进行管理、验收。而临时组建的项目班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班子的负责人多由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担任,在项目决策、概预算审查和施工管理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专业经验。项目竣工验收时,抽调的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人员均为“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没有引进具备相应资质的专职机构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也没有专门的检测仪器,仅凭验收人员肉眼和感觉是很难把住工程质量关的。

(五)项目资金效益不高

部分项目实施单位以骗取国家项目资金为目的,资金到手后,不按计划实施项目;有的项目建成后,未达到设计能力,有的甚至长期闲置未投入使用。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上的偏差。重争取项目,轻前期准备工作;重上级资金到位,轻配套资金落实;重安排投资,轻监督管理。少数干部认为专项资金是公款,只要公用,不装私囊,就没有问题。

(二)制度不完善,缺乏操作性。现有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分类性的管理办法较多,规范性管理办法很少,原则性的条款较多,细则性的规定较少,缺乏可操作性,有些管理办法明显滞后,制约了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三)监管职能缺位。各项专项资金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项目主管等部门的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多头监管,责权划分不明确,部门配合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监督难以形成合力;专项资金透明度低,缺乏完善的举报系统,社会公众舆论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事前监管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对项目立项过程监管、工程开工前执行“招投标、监理、合同管理、项目法人制”情况的监管淡化、甚至缺位;监督部门缺乏专业监督人员和手段,对项目的内部监督不到位。“外行监督内行”,不能实行有效监督,监督停留在程序和形式上,在招投标等领域甚至为腐败分子充当了保护伞和挡箭牌。专项资金的监管线长、监管面广,就目前财政、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监督手段而言,已很难满足对专项资金的监督需要。

(四)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难以落实配套资金和项目前期费用,项目前期费用挤占项目资金,使项目难以按进度和设计全面完成。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政府成立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监管小组),由县主管财政的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发展和改革局、建设局、移民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水利局、畜牧局、扶贫办、民宗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监管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监管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要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立项批复、初步设计批复、招投标管理、合同审核、工程审价审计、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应成立项目资金监督网,由纪委、监察局、审计局、检察院、财政局等单位建立项目资金监督网,定期召开联席会,建立健全联席制度,不定期地开展检查监督。

(二)高度重视项目前期规划工作。项目前期规划工作,是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是要按照国家和省对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来安排项目建设内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项目立项前的调研和评估论证。二是要坚持对涉农项目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避免项目资金分散,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三是要严格执行项目计划。计划一经批复,应严格按照计划施工,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内容确需调整的,要及时履行报批手续。四是实行专项资金项目公示制度。对专项资金立项扶持的项目,县主管部门要利用相关媒体或项目实施区公共场所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拨付严格遵照“按计划、按预算、按基本建设程序、按工程进度”的原则办理。特别应加大对民营企业专项资金投入的监管,防止项目资金流失。

(四)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监理委派制度。对项目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从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抽调懂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作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财务监理,并与县政府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由财务监理定期提供财务监理报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须根据工程进度报告、发票和资金使用申报表并经财务监理审核签字,才能作为拨款的依据。对项目建设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财务监理应及时报告财政部门,停止拨付项目资金、限期整改或中止项目执行、收回项目资金。单项工程投资总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竣工决算必须由县审计局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心实施造价审计,以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五)严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坚持“问责”与“问效”并重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项目实施及资金落实情况加强监管,实行跟踪问效。充分发挥监督合力,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强化审计监督;联合纪检、监察等部门及公检法等机关严肃法纪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查处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作用,合力打造优质高效的“阳光工程”、优质工程、民心工程和廉洁工程。由于勘察、设计单位工作深度不够或玩忽职守等原因引起的重大设计变更,勘察、设计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经监理、代建、建设等各方共同确认,分清责任后扣减相应勘察、设计费用。

篇3:资金监管

关键词:资金监管,现状分析,政策建议

1 扩大内需资金监管的现状分析

文章研究数据来源于A省财政厅统计的扩大内需财政资金情况周报表, 该表统计了从2008年12月20日至2009年4月16日A省11个地、市、州第一批扩大内需资金的的监管情况。对于扩大内需资金的检查主要从资金筹集情况、资金拨付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三个大部分, 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已拨付中央资金及其比重、已拨付地方配套资金及其比重、项目投资完成额、项目已使用资金等8个方面展开, 数据参见表1所示。

资料来源:A省财政厅, 由于涉及到数据保密, 因此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同比例缩小。

1.1 资金筹集阶段

扩大内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中央投资、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以及企业

自筹。从表一中可以看出, 中央投资资金在各个地市州的分布极为不均, 如i市的标准值高达509, 而m市的标准值却只有11。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的数量与重大程度。据统计, i市的项目高达445个, 而诸如高科技产业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项目几乎分布在a、d、e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二是地理位置与经济环境的影响。地理位置处于优势, 经济环境较好的城市, 其项目建设与资金的筹措能力自然较高。而对于地方配套资金这一块, 其差异性就更为明显。在经济较为落后的A省西北地区, 地方配套资金少之又少, 其到位率更难以保障。以A省为例, 据统计, 第一批扩大内需项目需要地方配套资金578亿元, 实际到位254.9亿元, 到位率仅44.1%。其中, 各级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率58.2%, 银行贷款到位率47.5%, 企业自筹到位率65.5%, 其它资金到位率18.1%。配套资金筹措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项目需要地方配套投资比率较高, 如武汉市50个项目, 总投资6.23亿元, 其中中央投资0.93亿元, 仅占总投资额的15%, 需要地方配套85%;二是有的市、县财政比较困难, 许多属于“吃饭财政”, 拿不出财政配套资金;三是民间资本不够活跃, 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存在“惜贷”的情况。因此, 在地方政府与企业配套资金如此困难的情况下, 财政资金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中央下拨资金的监管。

1.2 资金拨付阶段

在资金拨付阶段, 从表一可以看出, 资金拨付情况相当不理想。中央投资资金的拨付率在70%左右, 地方配套资金的拨付率更低, 有六个地市州在10%左右, h市甚至只有2%。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第一, 地方财政系统效率低下, 有的甚至存在扣留资金的情况。省市之间资金拨付的较为迅速, 而到市县、县乡一级, 由于监管的不到位, 少数县市区财政存在“惜付”资金的现象。第二, 各部门间权责划分不明确, 协调性差。在廉租房建设中, 由于主管部门的不确定性以及地区的划分, 极为可能导致资金滞留的情况。第三, 跨地区建设项目的管理归属问题加大了资金拨付的难度。除此以外, 在资金的拨付阶段还应注意资金拨付的合法合规问题, 对于合同的签订、资金的流向应加大监管的力度。

1.3 资金使用阶段

从表一可以看出, 资金的使用情况较为良好, 项目投资完成额与项目已使用资金基本一致, 但是, 个别地市仍存在着超支的现象。然而, 由于第一批扩大内需资金基本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 其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对这一环节资金的监管不能掉以轻心。例如, 在实施项目过程中, 存在着没有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现象, 尤其是一些投资数额在100万元左右的项目没有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 也没有聘请监理单位。同时, 有的项目单位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部分项目没有做到专账管理。建设项目应单独核算, 监督杜绝把扩大内需项目资金与其他建设资金混在一起管理和使用。还应建立完备的项目档案, 保证原始材料齐全, 会计信息真实。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与申报内容不一致, 擅自变更资金分配等情况。

2 加强和完善扩大内需资金监管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和健全扩内需资金的监督管理体系

对扩大内需资金的全程监管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三方面。事前监管, 既要监管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避免出现人情项目、领导项目和形象项目, 又要监管项目资金的筹措, 保证各项资金都到位, 才能使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事中监管主要是对扩大内需资金投入后的项目工程进行具体实施阶段的监督。如资金 (包括项目单位的配套资金) 有无早分配、早拨付、早到位的现象, 项目安排是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全面推行工程招标制, 是否有法人负责制、工程管理制、工程预决算投资评审制、资金专户报账制等管理制度等等。事后监管就是对已竣工的扩大内需资金项目进行检查监督。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目是否按设计要求如期竣工,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工程项目支出中有无高估冒算、损失浪费、贪污受贿等现象发生。

2.2 健全扩大内需资金绩效评价机制

首先, 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监管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开展扩大内需资金监管的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预先设计的监管评价指标, 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公正、客观、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 监管才能全面, 评价才能公正。其次, 合理利用科学的财政资金监督评价方法。在充分了解最低成本法、成本——收益法、财务分析法等几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 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与特点, 合理取舍、合理搭配。再次, 要严密设定资金监管的绩效评价程序、标准, 确保考核报告准确、全面。尤其应注意重点建设项目, 确保监管的准确、全面。最后, 要严格控制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确保绩效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寇铁军.财政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晔, 吴志美.强化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07, (20) .

[3]邓继承, 董国平.对地方财政内部监督的思考[J].财政监督, 2008, (1) .

篇4:资金监管

【关键词】 水利资金 监督管理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加快水利发展改革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了落实好一号文件精神,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加强水利资金监管,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 充分认识加强水利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加强水利资金监管是保障中央一号文件一系列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

2008至2010年,全区水利投入63.8亿元(其中:2008年12.7亿元,2009年20.4亿元,2010年30.7亿元),集中建设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项目。为保证水利投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加大了监管力度,对资金使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水利资金检查结果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发现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水利资金监管,就是要严格按照一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和政策规定,针对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和关键点,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严格资金控制管理,保证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1.2加强水利资金监管是新形势下水利财务工作的现实需要。

财务管理的重点与财政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当前我国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投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向纵深发展,水利建设资金管理的重点必须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适时进行相应调整。在注重资金筹集的同时,更加突出资金的安全管理;在注重资金拨付环节的监管的同时,更加突出资金使用环节的监管;在财政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的财务管理职能。从当前财务管理的现状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项目法人单位滞留、挪用建设资金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而在概算执行、资金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水利资金安全运行,是今后水利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和首要任务。

1.3加强水利资金安全管理是保证干部安全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区水利建设处于投资高峰期,水利投资渠道和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水利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尚未真正建立起全面系统、严密规范的制度体系,水利建设管理能力和干部队伍廉政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跟踪建设资金各流转环节的监督管理,推行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等四项制度,对保证干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近几年我区重点水利工程资安全管理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促进了水利建设的规范有序推进,有效维护了水利行业的良好形象。

2. 以制度建设和落实为抓手,切实加强水利资金监管

水利资金是水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管好用好水利资金是水利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干部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针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1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安全是水利部门的基本职责,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把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分析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制订改进措施,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要把资金安全管理情况纳入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抓紧抓实。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各方面力量,把资金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2.2进一步加强项目法人内控制度建设。

根据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和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为重点的内控体系建设,构筑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防线,努力实现资金零距离、无缝隙监督管理。严格按内部牵制原则设置会计岗位,明确会计、出纳的职责权限,坚持会计出纳分设、票据印鉴分管制度,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安全管理。以项目法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

2.3突出合同管理环节,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合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领域,是体现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水利项目实行“四制”管理的核心,也是制约财务管理工作的短板,其执行落实情况对水利项目建设影响重大。因此,必须把加强合同管理作为资金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招投标阶段,注重招标文件的审查工作,把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预付款、计量支付、价款结算、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检查等涉及资金安全的具体要求,在专用条款中加以约定,从源头上为开展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条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严把工程价款结算关口,认真履行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审核、项目法人批准的必要程序;在项目法人内部,严格执行经办人审查、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单位领导核准签字的支付程序;工程竣工后,严格竣工决算审查审计制度,并预留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待工程通过审计,满足运行管理条件后支付。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环节的管控,坚决杜绝合同签订和管理上存在的纰漏。确保水利建设资金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2.4进一步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的督查检查。

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资金的监督检查,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财务检查,了解掌握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与改进水利建设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督促项目法人及时落实整改,要严格责任追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理。

2.5进一步加强水利财会队伍建设。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培训财务专业技能,也要培训工程实务知识,还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培育高层次的水利财务会计领军人才梯队,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引领水利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

篇5:涉农资金监管

今年以来,晴隆县采取四项措施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坚决遏制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甚至贪污、私分涉农专项资金的违纪违规行为,以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运行和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晴隆县涉农专项资金主要涉及县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全县各乡镇。为确保国家涉农惠农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今年以来,该县把加强涉农惠农资金监管作为效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对涉农惠农资金实行全程监管。

强化学习教育。该县定期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及涉农资金主管部门、涉农资金项目单位的责任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涉农资金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涉农资金管理人员依法行政、廉洁行政、规范行政的观念,自觉为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当好家、把好关。

强化项目公示制。属于直接兑现给群众的涉农资金严格按照村组申报,乡镇政府审核后到村组进行张榜公布,群众无意见后报到相关部门拨款,然后进入农网“一折通”发放,确保农户得到实惠;项目单位的资金立项、施工、验收由项目实施单位到项目受益的村组进行项目公示,并要求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同时,积极开展事前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及时发现和预防涉农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健全涉农资金备案机制。将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进一步促进相关单位改进管理,增强责任感,提高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篇6:资金监管协议_

甲方:************************

乙方:*************************

为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甲乙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甲乙双方就工程资金监管事项协商一致,订立如下协议:

一、乙方必须开设与签订合同单位名称一致的银行结算账户。如果甲方有指定银行,乙方须在甲方指定银行开户。

二、为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甲方视业主拨付资金情况,按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工程款。发生业主不能付款情形,乙方不认为是甲方违约,对因此产生的迟延付款不主张利息、违约金。

三、乙方必须将甲方所拨资金用于本项目建设,保证不外借、挪用、转移资金。严禁使用本项目资金购置设备。

四、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甲方有权对乙方的资金流向进行监控,监控范围包括农民工工资、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费、机械租赁费等大额款项,以及在当地的其他欠款,包括但不限于房租、水电费、临时占地费等。

1、乙方保证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并承诺采用银行代发工资的方式,按期支付。甲方可以协助乙方办理代发工资事宜。

2、乙方没有办理工资代发业务时,甲方有权代乙方支付农民工工资,这种发放并不表示甲方与乙方工人构成劳动关系,乙方应提供授权及相关资料。

3、甲方有权采用委托付款的方式将监控范围内的款项代乙方支付到与乙方就本工程有经济业务往来的第三方。

4、乙方必须及时向甲方提供监控流向所需相关资料,包括:施工进场前提供农民工身份证等人员信息;支付农民工工资时提供加盖单位公章并有被授权人签字的工资单、付款委托书;发放后提供银行代发工资业务回单原件;代付其他款项时提供付款委托书、与第三方合同等。乙方保证提供所有资料真实有效,否则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损失均由乙方承担。

五、甲方发现乙方将本项目资金外借、挪用、转移,或存在套取资金嫌疑时,有权中止资金支付,并视情节采取终止合同、清退出场等措施,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损失均由乙方承担。

甲方(章)乙方(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篇7:资金监管协议[定稿]

为保证交易资金安全,建议买卖双方通过银行第三方托管方式进行资金监管,并以协议方式明确约定资金监管帐户及资金交付条件等相关事宜。

协议编号:

甲方(卖方): 身份证/护照/营业执照号码:

代理人: 身份证/护照号码: 乙方(买方): 身份证/护照/营业执照号码:

代理人: 身份证/护照号码: 丙方(托管方): 地址:

甲乙双方签署了关于深圳市 区 房地产(以下简称该房地产)的房地产买卖合同,现就交易过程中有关款项委托丙方托管的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甲乙双方同意将定金 币 元整(小写)、交房保证金 币 元整(小写)交由丙方托管,解除托管时,丙方按上述金额放款,不包含利息。

1、甲乙双方如约定交房保证金从其它款项中预留或扣除,可按以下方式处理(单选,请在括号中划√确定):

()从定金中预留或扣除()由买方另行支付

2、甲乙双方根据《房地产买卖合同》第八条各自应付之费用,并同意按以下方式处理:(1)、费用由甲方即卖方承担的,甲乙双方同意丙方在其实际发生时直接从托管的定金中支付;(2)、费用由乙方即买方承担的,乙方须于签署本协议之日起 日内将该费用交予丙方托管,并同意丙方在其实际发生时直接支付,如乙方所交费用不足以支付实际发生费用,乙方应自丙方按乙方所留地址邮寄告知函后 日内将差额部分直接补齐至丙方指定账号;

(3)、如费用不经丙方支付的,由应缴纳方自行按时缴纳。第二条

乙方应根据甲乙双方签署的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约定将定金及交房保证金打入本协议第三条丙方指定的账号,如乙方以现金或刷卡等其他方式支付,丙方应出具资金托管收据,相关收据自资金托管事项完成托管资金依本协议约定从丙方支付给甲方或退还给乙方后自动失效。付款方未按约定付款,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条 托管账户:

1)公司名称 银行账户 2)公司名称 银行账户 3)公司名称 银行账户

第四条 托管期限:

自丙方实际收到本协议约定托管款项之日起至本协议约定的托管终止事由实现为止。第五条

在任何一项托管终止事由发生时,只要甲乙双方或单方按本协议第六条的约定提交了书面申请,无论是否存在甲方与乙方的争议(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具备申请条件、申请解除托管的金额、交易的实际履行情况、申请的方式等),丙方均按照相应申请对相应资金予以解除托管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第六条 托管终止条件:

1、甲乙双方约定放款条件为:

托管定金在符合下述第 项条件时丙方可解除托管将资金放给甲方(单选)

(1)甲方将该房地产的房地产证原件交给配合甲乙双方过户的第三方(含各类中介公司、经纪公司及担保公司)且该房地产经查档确认产权清晰有效无抵押无查封状态;(2)甲乙双方到国土产权部门办理递件过户手续并将递件回执交给丙方:

(3)其它甲乙双方约定条件:.托管交房保证金在甲乙双方已实际交楼结清相关欠费且向丙方提供双方签字的交楼确认书时丙方可解除托管将资金放给甲方。如交房保证金从定金或其它款项中预留或扣除,交房保证金应按本条款所述条件解除托管,并不因为定金或其它款项符合解除托管条件而随之解除托管。

2、协议提前终止

甲乙双方同时到丙方共同提交已解除房地产买卖合同的书面文件并向丙方提交双方确认同意终止托管的书面申请。丙方按甲乙双方书面申请的要求将托管资金的全部或部分支付给甲方或乙方。

甲乙双方就房地产买卖合同发生争议要求丙方放款或不得放款时应向丙方发出书面申请,但丙方在收到书面申请前已按本协议约定办理了托管款项的支付或退还手续的,视为无效申请,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甲乙双方均认定对方违约,分别向丙方书面申请放款或不得放款的,鉴于丙方不是裁决机构无法辩明违约责任的归属,为保护甲乙双方的利益,丙方有权依据法院或仲裁委的生效判决书、裁决书或甲乙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来进行操作,在法院或仲裁委的生效判决书、裁决书或甲乙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形成并提交给丙方前,丙方有权不进行任何操作,甲乙双方均无异议,不得追究丙方的任何责任。

3、法定终止

(1)在托管资金被司法或行政等有关国家机关要求冻结的情况下,丙方按照该要求办理。冻结解除的,托管资金仍依照本协议予以托管处理。

(2)在托管资金被司法或行政等有关国家机关要求划扣的情况下,丙方按照该要求办理,本协议项托管资金予以相应解除。

(3)其他依法应当终止的事由。

4、部分终止

如果依照约定或法定事由,出现托管账户项下托管资金部分解除托管的,对剩余款项的托管仍然依照本协议前述约定的或法定的终止事由由丙方予以处理。

第七条

甲方提供银行账号(开户行:

户名: 账号:)于丙方放款,丙方将相关监管款项存入甲方该银行账号,即视为甲方已经收取。

若因甲方原因需要变更该银行账号,在丙方放款之前,甲方需及时向丙方作出书面《变更确认书》。

第八条

托管期间,丙方对资金托管不意味着丙方对应付款方的付款义务向另一方承担任何保证、担保、监督等责任。甲乙双方如有到期未向丙方支付的佣金或服务费,丙方有权自主扣除相应佣金或服务费之后将余额放款于甲方或乙方。

第九条

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签字或加盖公章之日起效。本协议一式叁份,甲乙丙三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协议签订及履行地在该房地产所在地。如发生争议各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向深圳市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备注(如备注条款与本协议前述条款有冲突的,以本备注条款为准): 甲方: 丙方: 乙方: 代理人: 代理人: 年 月 日年 月月 日

篇8: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浅析

任何金融行业的良好发展, 都需要合理有力的监管, 保险业的良性发展, 其投资则选择的合理完善, 投资者利益的保障, 同样需要完善的监管。

(一) 险资运用的概念及作用

资金运用目前已经成为保险业的核心业务之一, 一般保险资金运用, 指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过程中, 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和融资, 使其保值和增值的行为。保险企业通过投资可以提高资产收益和保险能力, 利用其可支配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经营。

1.保险资金运用对险企的整体经营效益有重大作用, 必须凭借有效资金运用收益确保险企的生存和增涨。不少国内外的险企都靠资金运用收益来补偿其它损失, 因此其资金运用效率对险企的竞争力影响明显, 对保险企业市场竞争力成长意义重大。

2.险资运用收益可增加险企的偿付能力, 稳定其财务状况。投资收益提高, 险企的利润也增加, 该收益可转化为企业各类所需资金, 从而提高保险企业的各项业务指标。

3.保险资金入市, 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 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 有利于从投资主体角度改善投资环境构成, 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 险资运用中监管要素

监管有多重含义, 本文所指监管是指对各险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多数国家和地区是由相关权力部门以行政或半行政的方式来实施。

1.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主体有政府监管机关和行业自律组织。目前我国商业保险监管职能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担任;另一监管部门是保险业自律监管组织, 在我国即保险行业协会。

2.险资监管客体是指其资金投向决定的企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该监管以对资金使用具有决定权的组织的行为监管为重点。

3.监管内容即监管主体对险资运用是否依法合规、效率如何等来监管, 是规避行业风险的方式。该监管多数时候主要通过确定资金的使用方法, 以及使用在该领域的限额来进行。

4.监管原则。一是谨慎。是指依据保险业规律, 充分考虑市场, 以谨慎、恰当的方式监管。监管措施应做到既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 又保护好投资者的参与度。合法, 是要求监管机构在具体监管时, 其内容和形式均要合法, 在监管体系内选择措施来合理配置。二是效益、风险平衡原则。资金运用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收益, 追求可承受风险下收益最大化, 但投资中风险与收益多为正相关, 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保障资金, 因此, 保险资金在追求效益时更应考虑到相关风险, 寻找一个双方可接受的平衡点。

二、险资投资监管解析

(一) 险资运用对社会整体作用

险资运用既体现为促进保险企业效益, 又表现在能维系社会整体利益上。从宏观上看, 险企投资需要维护国家、企业以及投资者各方权利的平衡, 才会体现其社会整体作用, 实现其效益价值。

(二) 险资运用制度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保险业是金融业的支柱之一,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性决定了它在全局性的防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中作用独特。保险监管应当防止险资运用主体非理性投机损害社会利益, 将局部金融风险扩大, 从而破坏国家的金融体系。

(三) 监管应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监管协调好险资运用安全与效益两者间的矛盾是必要的。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 企业抗风险能力也不强, 我国现行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始终将安全性放在首位, 这是需要肯定的。目前险企的主营业务方面因市场竞争收益越来越小, 资金运用变作保险企业发展的关键, 若险企投资不能有好的结果, 将减少险企的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不利于保险市场的良好发展。

三、我国险资监管体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保险资金法律不健全, 监管体系不完善

1. 监管目标不精确、清晰。

我国的险企资金投资途径狭窄。同时监管的重点是保险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 而忽视受损失的保险投资者利益保护, 长此以往将积累各种风险。

2. 保险企业整体以外延增长的方式发展为主的比较

多, 提高效率上下的功夫比较少, 深耕市场的精细化经营缺乏, 投资业务常常粗放经营, 险企在投资中也容易投机性过强。

3.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保险资金监管的总体框架虽已基本确立, 但体系不成熟, 无法为险企稳定发展提供一个长期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险资运用监管的良好作用体现得不明显, 险企经常有投资中的不合理或者违反法律的情况, 中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已进入新阶段, 相应的监管制度设计和规范也需突破和创新。

4. 监管的内控机制需加强, 需建立长期责任追究制。

在目前我国险企的资金运用模式下, 该模式易使资金运用程序过于简单, 容易出现监管上的漏洞, 这造成对险企资金运用具有实际管辖权、决定力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 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相应的制衡。

(二)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改进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鉴于中国现阶段的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 以及参与投资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对保险资金投资而言, 监管从各个层面看都需要有更为合理的构成、更为完善的组合和更为精准的针对性, 采取防范风险的合理监管, 采取切实措施防止险资运用过度投机行为的发生是首要的, 否则对中国的保险业来说不是机会, 将可能陷入巨大的深渊和重大的灾难中。

四、我国险资运用监管制度完善的建议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可运用险资的企业和机构的变多, 领域变广, 更多保险产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保护, 结合我国实际, 我们可借鉴金融行业和保险企业发达者的措施, 开拓多元化的险资使用渠道, 拓展新的险资使用系统和合理的退出机制, 增强险企博弈各类资本市场的水平, 促进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 明确险资运用监管的原则

一般说来, 监管原则必须真实、全面、集中地反映具有特殊规定性和同类性某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和规范。我国险企投资需要在遵守法律, 充分论证, 审慎投资等方面来进行。

(二) 构建更合理的监管系统

系统能够更合理的发挥各局部作用的一个体系, 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 需要不同的系统, 在现阶段保险监管应有如下内容。

1.合理规定险资能够投资的领域, 保证险企各类资金分布的合理和充份, 同时对不同性质险资如何运用的监管应有不同要求。

2.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 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国家参与世界金融市场经验的积累, 为应对挑战, 我们需构建多种方式的多元化投资渠道, 并逐步放宽险企投资海外市场和风险投资领域的限制。

3.对险资投资的比例进行限制。由于是特殊的一类负债经营的资金, 需要相关规定来控制投资风险。随着我国险资运用渠道的拓宽, 投资风险需时刻警惕, 而对险资运用进行比例限制则是最有效的途径。

(三) 完善险资运用监管制度

1. 建立险资运用的决定小组。

小组需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本市场投资经理组成, 尽可能不要由纯粹的从保险企业营销中成功的从业人员来构成, 因为营销和投资对人性的考量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面。该小组对相关投资事项需进行审慎全面的分析, 供决策前参考。

2. 建立险资整体投资制。

虽然人们常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对规避风险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进行投资的资金不集中, 在投资过程中易造成投资重点不明确, 没有好的投资结果, 抗风险能力弱等状况。集中统一管理保险资金, 可使险资运用决策更加科学、投资管理更加合理, 避免资金分散产生的问题, 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4. 完善险资运用评估及信息披露。

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短,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需要组织险企投资业绩评估体系, 从险企的保障能力、经营状态、收益水平等多角度对险企的投资业绩进行评估并公开, 形成外部监督机制。

5. 建立险资投资审查制度。

对保险投资进行有效审查也是保证险资有效运用的重要手段。使决策者对投资资金周转情况以及盈利能力有全面的了解, 使险资运用有更好收益。

五、结语

投资是保险业的核心业务, 没有投资等于没有保险业。投资银行家的这句话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论述中时, 我们对其肯定的同时也要时刻警醒, 从一定层面说, 如今资金运作不佳的保险公司将可能无法实现持续健康经营, 同时要看到, 在中国的市场中存在随处可见的过度投机和监管的空白区域。随着时代发展, 保险资金的投资业务日益重要, 资金运作不良的保险企业将可能无法实现持续健康经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金融领域改革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保险资金投资对险企的存在和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 日渐成为核心因素,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能力, 对其偿付和保障能力的影响也越发显著。但目前各个层面的监管能力仍需成长, 只有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监管体系, 开创出良好优越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监管氛围, 才能使险企的投资收益持续不断增长;同时要与时俱进的完善现有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 能够预见性、制度性的防范和控制保险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而这也是金融系统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卢爽.现代保险的资金融通及社会管理功能[J].海南金融, 2007 (9) :579.

[2]孟昭亿, 主编.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6)

[3]金涛.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律规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救援队工作总结怎么写下一篇:商务跟单职位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