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聘任报告

2024-05-13

专业技术聘任报告(通用6篇)

篇1:专业技术聘任报告

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请报告

申请人:杜义华

根据中心岗位聘任的要求,现提交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申请报告。

一、基本情况

姓名: 杜义华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75年1月5日 出生地: 湖北天门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入党日期:1995.4.26 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 外语水平:英语六级 职称:助理研究员(2001年10月评)职务:OA室网站事业组主管(2002年3月至今)

二、学习经历

1989.9~1991.9 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高级中学

1991.9~1998.6 湖北中医学院药学系、本科、硕士研究生

1997.8~1999.3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实习(课题:中国神农架中药资源信息的设计与初步实现)、合作研究(信息系统实验室 开发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003.02-08 北京工商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Adobe培训班 2003.06~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高级人才研究生班(在读)

三、工作经历

1998.7~2001.09 同济医科大学药学院中草药教研室 助教 1997.8~1999.3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实习、合作研究 1999.3~2000.3 中国科学院机关网络中心开发研究(中科院MIS系统)1999.12~2000.10 中国万家网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部经理

2000.11~至今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OA室 开发研究

四、特长与能力

多年来的工作与学习,我主要是擅长WEB类开发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精通ASP、ASP.net、VB、HTML、XML、SQL Server 等。在积累大量开发经验和用户经验基础上、充分采用可重构软件的插件技术,我自行构建和推出有一套办公系统、网站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员工与用户授权管理、内容管理、插件管理、编码管理、查询接口动态调整管理等,并独立完成或主要负责有一系列项目: ※ 擅长各类网站管理发布平台的设计应用

积累和独立开发有一套完整的网站信息管理和发布系统,主要特色有:提供信息采编审发全套自动化管理,独立开发有自身技术特色的HTML和XML网页生成系统;采用信息预发布的工作模式,发布和预发布内外网分开,保证网站的严肃、稳定和安全性,采用动态频道组织技术,能灵活定制各类专题,具有丰富实用的页面版式功能,支持全文核心主题标引,提供强大方便的栏目信息管理平台、图文混排编辑器(访Word风格的全功能可视化信息编辑器)和静态页面转换成系统等。

并分别适合于大中小各类网站如:中国科学院网(http:/// ,已于2002年5月正式提交使用,曾负责组织开发制作中国科学院监审局网站,网址为http://jianshen.cashq.ac.cn/,已于2002年6月提交使用。

曾独立开发中国科学院秘书处主页,网址为http://msc.cashq.ac.cn,已于2002年10月交付使用。

曾参与开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内部网站,并已于2003年5月赴藏安装培训。

六 不足之处和进一步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尽管几年来,我认真工作、努力钻研,但仍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 利用参加的院信息化高级人才研究生班的机会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提高,加强英语的学习。

② 在完成现有技术支撑服务工作同时,尽量紧密跟踪最新信息技术,并尽量多思考和做些研究探索性工作和两者结合起来更好的应用于本职工作。

③ 在完成现有工作同时,有些技术平台逐步向Unix、J2EE转移,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能更好的为院ARP的开发与支撑工作服务。

总之,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完成了一系列项目、掌握大量软件开发技术和积累了不少开发经验,作为室内主要技术骨干和一些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我认为本人具备了申请副高级技术岗位的资格,请聘任委员会予以审核。

2004.03.18

(完)

篇2:专业技术聘任报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自1978年开展职称评定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各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和科技干部管理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职称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经验不足和历史遗留问题太多等原因,职称评定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983年9月中央书记处和 国务院决定暂停职称评定工作,进行整顿。当前,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需在总结过去职称评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改革职称评定制度。改革的中心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相应地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项基础建设。目前,我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个有利时机,着手革除历史上形成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上的各种弊端,打破那种禁锢人才、一潭死水的局面,逐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环境,使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在与本人的知识、能力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为振兴经济,发展科技、教育,繁荣文化贡献力量。

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得各行其是。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国改革职称评定和实行专业技术 职务聘任制度的工作。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要严格把住质量关,不能降低标准,切忌滥竽充数。为了防止地区、部门、行业之间进行不恰当的攀比,造成思想混乱,报刊在宣传报道上要十分慎重,要坚持多做少说或只做不说;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定编、晋升比例和增加工资多少等一律不公开报道。要结合形势政策教育,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讲清职称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聘任制度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积极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应根据本通知和报告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心指导,在试点的基础上,经过批准,逐步展开。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后,对过去已获得职称的合格人员,无论现在是否担任专业技术职务,都应给予妥善安排。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寄予厚望。尽管我们国家的经济力量还很薄弱,我们仍要尽一切可能逐步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我们相信,在广大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下,职称改革工作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功,我国的广大知识分子一定会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共中央

国 务 院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 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

中央书记处、国务院:

职称评定工作1983年9月暂停以后,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部委都进行了检查。现将几年的工作情况和今后改革职称评定制度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据1983年底统计,全国获得职称的人员共595000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相当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一级的)94000人,占获职称人员的1.6%;中级职称人员(相当讲师和工程师一级的)1530000人,占25.7%;初级职称人员4325000人,占72.7%(其中相当助理工程师一级职称的1930000人,相当技术员一级职称的2395000人)。

几年来,职称评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中的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稳定了专业技术队伍。

(2)通过对学术、技术、专业水平及成就的考核和评价,激励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进取精神,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3)发现了大批中青年优秀人才,为提拔一大批合乎四化条件的干部创造了条件。

实践中虽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论资排辈、降低标准、扩大评定范围和片面强调学历、论文 等问题,但是主流是好的。

在职称评定工作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职称既具有称号性质,又具有职务 因素,两者混在一起;与职责分离,但又作为工资晋级的依据;没有数量限制,一旦授予、终身享有等职称制度本身的缺陷。二是由于多年来工资基本冻结,都希望能通过职称评定解决待遇问题。

(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为了适应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 形势,对职称评定制度需要进行改革。改革的中心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相应地 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 责;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 评审委员会认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或任命;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后,对由于限额已满而不能在本单位、本部门就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应鼓励和支持他们到别的单位或部门去任职,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科学技术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作用。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离退休应坚决按国家有关制度执行。

这样的改革,将有利于克服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上长期存在的积压、浪费人才的弊病;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打破禁锢人才、一潭死水的局面,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改变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三)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几项规定和要求:

(1)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主管部委必须对主管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名称、档次、适用范围、不同单位类别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聘任办法和审批权限等作出原则规定,报国家科委核定。所设各档次专业技术职务对应的工资标准,应报劳动人事部核准。

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参照经核定的有关专业技术职务条例和实施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贯彻执行。

(2)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国家批准的编制和在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主管部委规定的限额比例内,确定本部门或本地区所属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中各级人员的合理结构比例。

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劳动人事部会同国家科委提出并经国务院批

准的国家机关专业技术职务的总结构比例内,拟定所属部门和地区内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报国家科委备案。属于中央国家机关的,备案前需报劳动人事部核准。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由同级劳动人事部门核准;高级职务的比例限额应低于中央国家机关的限额,根据具体情况核定。

中央部门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直属事业单位,应由中央部门会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干部管理部门统一领导部署;属地方的事业单位由地方科技干部管理部门会同各业务主管部门领导进行。

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所需的增资额,均在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规定的增资指标内核准。增资指标未经批准不能突破。

(3)受聘担任某一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备履行相应职责的实际能力。由于全国各地实际情况差别很大,同一专业技术职务在不同部门的具体职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主管部委在制定主管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时,应给下属部门和单位以结合实际灵活执行的余地。

考虑到实现干部队伍四化的需要,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应有一定的学历要求。出任初级、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一般应相应具备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的中专、大专和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提出各级职务的不同学历要求。为了广开才路,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符合任职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虽不具备相应学历也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4)在检查过去职称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对已获得职称的合格人员,应承认其具有受聘或被任命担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并根据需要聘任或任命适当的专业技术职务;水平偏低的,应帮助其尽快提高水平;完全不合格的,不能承认其具备担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对个别弄虚作假骗取职称的应严肃处理。

企业单位也应参照上述规定和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主管部委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特点逐步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本报告经中央正式批准颁发后,确定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应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部委应首先作好职称改革的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经过批准,逐步展开。各单位首次确定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应大体在1986年或稍长一些时间内完成,所确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从1985年7月1日算起,并按规定的增资限额分两年发给。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以保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成功。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转发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

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

篇3:专业技术聘任报告

关键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思考

以“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为主要原则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正在河北高校逐步实施。这次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强化了岗位聘任, 目的是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用人制度, 转换用人机制, 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竞争机制, 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的意义

1、岗位聘任制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求。

“一流大学应该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 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 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 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见, 高校的办学宗旨是成为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站, 成为国家繁荣的推动力。而以往高校的薪酬制度主要取决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 与学术成果基本不挂钩, 不利于高校与科技前沿接轨, 不利于高校成为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基地。现行的岗位聘任制度把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分成一至十一个级别,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岗位工作进行量化, 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业绩。这种灵活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了每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实现了可持续学术成果的产出, 促进了高校的科学发展。有实力的高学历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凭借过硬的科研成果和工作业绩被聘上重要的高级别岗位, 极大地激励了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努力拼搏的热情。可见, 岗位聘任制度是随着科学发展方向而建立起来的以激励、竞争的用人制度和淘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制度。它不仅是高校内部分配制度的创新, 更是科学发展观的产物。

2、岗位聘任制度符合责、权、利统一的原则。

岗位聘任制度实施的前提是按需设岗。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了不同具体岗位, 之后按照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原则, 对在科研、岗位工作上承担重要责任并做出优异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理直气壮地给予优酬。如, 我校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科建设意识普遍较为淡薄这一点, 在设岗时突出了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设置了三类关键岗位, 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带头人岗位、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带头人岗位、学术带头人岗位, 关键岗位的报酬远远多于一般岗位。各级各类岗位都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要求, 包括在教学与教改工作、学科与梯队建设、科研与学术成果等方面均有具体规定, 有的还有量化的要求, 对每一岗位上岗的基本条件都给予了明确规定。聘任时, 由学校公布招聘信息, 通过公开、公正的聘任, 让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明确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及上岗条件和所应得到的报酬, 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

二、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的原则

1、科学设岗、总量控制原则。

岗位的设置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 以事定岗, 因事设职, 按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以及工作量等不同情况, 确定不同的职务岗位。对事的分解要适度, 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效应, 能少设岗位就可满足需要的, 决不多设岗位。设置岗位要保证教学、科研两个重点, 其岗位数不应低于总岗位数的70%。所设岗位保持合理、优化的结构比例, 一般单位的高级、中级、初级各岗位应呈金字塔形结构, 形成学术梯队, 使设置的岗位之间, 职责任务协调、配合、有序, 能够发挥最佳的整体效益。

2、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原则。

为此, 在岗位聘任过程中, 应做到岗位聘任信息公开, 岗位聘任程序公正, 岗位聘任结果公平。信息公开包括, 对于拟聘岗位的指数、职责、条件等信息, 拟参加竞聘人员的各项相关信息, 聘任过程中竞聘评价信息, 以及最终聘任人员公示信息等。程序公正包括, 组织聘任过程的公正性、对参评人员选择公正的评价体系、评价专家组成的公正性等。结果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 被聘任的人真正能够符合该岗位的各项要求, 能够获得大家的广泛认可。

3、严格考核、动态管理原则。

岗位聘任后, 必须建立合理化的考核体系。根据岗位目标和责任, 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体系, 通过自我评价、服务对象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 结合述职、业绩展示等多种评价形式, 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 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对测评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对于岗位设置目标以及不同岗位特点, 建立分类考核体系和方法, 如学术骨干岗位以个体业绩对学科的贡献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学科带头人岗位以个体业绩对学科的贡献及学科整体的发展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这样有利于高校整体岗位资源效益和每个岗位作用的发挥。考核结果与任用、职务变动、培训深造、待遇升降等直接挂钩, 作为续聘、缓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和升迁, 使考核结果呈正强化作用, 对于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进行处罚或解聘, 使考核结果呈负强化作用。这样才能使考核由压力转变为动力, 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4、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原则。

以岗定薪就是将岗位的责、权、利统一起来,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重要、难易、繁简程度和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管理水平等确定岗位薪酬。岗位调整后, 进行及时的薪酬调整, 实行岗变薪变。按绩取酬就是将工作报酬分为岗位薪酬和绩效薪酬两部分, 绩效薪酬部分根据工作业绩发放, 绩效不同所得的绩效薪酬也不一样。这样可以鼓励大家多干工作, 并且注重工作质量。

三、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的主要步骤

1、健全组织机构。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聘用工作领导小组, 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 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名望的专家和有威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下设办公室, 选拔一些业务能力强、作风好、公道正派的同志承担日常工作, 确保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平稳顺利实施。

2、进行岗位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编制核定及其使用;现有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聘用及其结构比例;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多少、难易程度、责任轻重等状况;完成岗位工作的复杂程度、所循依据、职权与影响、信息沟通、接受指导或提供指导等情况;承担岗位工作的所需知识、所需能力等资格条件。岗位调查可以采取个人填表、设计问卷、分别访谈、查询文献资料等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

3、岗位分析评价。

在业务处室、系部等申报岗位意见的基础上, 单位工作班子重点分析评价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侧重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该岗位设置有无必要, 依据是否充分, 职责、任务是否明确具体, 等级层次是否对应;二是该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 工作任务、职能权限是否交叉重复, 是否互补配合, 以有利于发挥组织整体功能。经科学论证评价后, 首先, 把本单位所承担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为职能部门即具体处室的工作项目;其次, 将职能部门的工作项目按照工作流程, 划分为比较明显、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再次, 经过评估或测算, 视工作单元的任务多少、责任轻重、难易程度等基本要素, 把一个或几个工作单元合并为一个岗位, 勾勒出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类型、数量、等级和名称的“全景图”。

4、明确岗位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 由学校在不低于国家和省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规定的基础上, 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这是高校自主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关键环节, 理应缜密研讨, 严格制定, 认真实施。所制定的任职条件应既符合高校的共性要求, 又结合本院的具体特点, 便于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双向选择,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制定和实施岗位聘用方案。

高校需从科学性、系统性的层面和视角, 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责任务和人员构成特点, 以实施范围、基本原则、岗位数量与结构比例、岗位等级与名称、岗位聘用、合同管理等为主要内容, 研究制定岗位聘用方案, 报主管部门审核和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后实施。

6、实行合同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守信的基础上, 由高校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专业技术人员以书面形式订立聘用合同。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双方在聘期中的权利、义务、职责、待遇等问题。合同是学校确定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依据。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合同进行自我评价, 对不公正的考核结果提出申诉和仲裁。

四、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 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事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 其中有许多复杂的问题有待认真地考虑和解决。在实践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时, 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学校整体利益与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利益的关系。

岗位聘任, 实际上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有岗位职责, 就有相应的酬劳。从这个角度看, 岗位聘任制应认真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因为利益对个体而言, 是触动神经的事情。不照顾个体的利益, 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制度。但如果只照顾个体的利益, 不考虑学校整体的利益, 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制度。所以, 在处理这一关系时, 要坚持在照顾个体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学校整体利益这一原则。具体办法就是要把学校的整体利益融进各个聘任岗位的职责之中。

2、岗位工作与科研的关系。

岗位工作是学校日常的中心工作, 岗位工作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 在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中, 对岗位工作的量和质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 作为高校的专业技术人员, 既要传承、传授好知识, 也要创造知识, 这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所以, 搞科研是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职责和任务。为此, 应树立“以科研带动岗位工作, 促进岗位工作质量提高”的指导思想, 从思想认识上摆正岗位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并按不同岗位规定科研工作的质和量。

3、职称与能力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职称与能力的关系, 可以说是搞好岗位聘任制的关键“神经”。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工作成就的肯定,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应聘人的学术水平。但能力更为现实, 体现出个体有没有真正的本事, 低职称的人同样也能出大成绩。对于解决岗位和职称这一矛盾, 应特别着重强调的是, 随着改革的深入, 唯职称论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前则要考虑和尊重历史事实, 考虑到教职工心理承受能力, 由重职称聘任逐渐向完全的岗位聘任过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两个:第一, 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并进行全面的岗位竞聘, 使每个应聘者都有机会进行岗位竞争;第二, 多劳多得, 做出成绩多的, 不问职称高低, 按业绩给予奖励。

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既有激励功能又有挫伤功能, 挫伤功能主要表现在会影响人际关系, 因为个人之间的竞争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敌视甚至伤害, 这又会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不利于良好的组织心理网络的建立。因此, 在充分发挥岗位聘任中竞争的激励功能的同时, 也要尽力预防和消除其挫伤功能。要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一方面要大力提倡竞争, 强化其激励功能;另一方面要将竞争与合作协调统一起来, 以合作的积极作用去弱化竞争的挫伤功能。为了强化岗位聘任的激励作用, 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把注意力从结果均等转到机会均等上来。同时, 要分析岗位聘任考核的结果, 搜集专业技术人员反馈的信息, 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经验, 凝聚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 最终建立起成熟的岗位聘任制度。同时, 虽然以绩效考评为重心的岗位聘任的确能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更加努力工作, 但参与管理、改善工作环境等因素在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方面也同等重要。实施岗位聘任后, 更要重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团结协作、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重视加强引进人才工作, 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才能达到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发展[J].时代经贸, 2008.4.

篇4:专业技术聘任报告

关键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先进性 问题 对策

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如何重新审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在执行中更加忠于制度的初衷,同时做出一些适应改革需要的调整,使其更好地发挥在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对于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开创专业技术人员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职称制度的发展历史是新中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职称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技术职务任命制为标志的计划体制阶段(1949—1966年);第二个阶段是以技术职称评定制为标志的停滞与恢复阶段(1977—1983年);第三个阶段是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为标志的改革阶段(1986至今)。有部分专家将第三阶段又细分为两个阶段,将1994年至今划分为建设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该阶段在仍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为职称制度主体,同时逐步推行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延伸,因此,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起始于1986年,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深远,在专业技术管理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

1986年,适时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在转轨过程中并存与冲突的“七五”期间,力行近十年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关键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础,并大力加强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为90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物质技术和人才的后续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在六个系统51个单位试点的基础上,从1986年起在全国逐步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1986年初,中央先后发布《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和《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以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为核心的职称改革工作正式展开。按照部署,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先在高教、科研、卫生三个系统展开,其他系统、系列只限于试点。为适当加快改革步伐,中央要求1987年事业单位分期、分批开展职称改革,中小学和企业要在1988年完成,国家机关逐步展开试点。截至1988年,共批准下发了29个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1989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作出现了暂时停顿。1990年为进一步指导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人事部印发《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这标志着我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进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1994年人事部印发《1995年职称改革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行实施深化职称改革方案,建立起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考试)制度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三种制度并存的基本框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专业技术聘任制度。

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先进性

(一)强调资格和职务并重,较为全面

技术职务任命制侧重职务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而忽视了对人才的职称评定。职称评定制度侧重了职称的评审认定,而忽视了职称作为一种职务的聘任以及相关待遇的兑现。二者未能平衡好职称作为个人荣誉、称号或者作为职务使用上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职称两个特征职能的作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使资格和职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有助于发挥各自优点。

(二)强调岗位职责和工资待遇相统一,较为公平

以前职称制度的主要弊端是职称与岗位职责相脱离,同时,作为工资晋升的依据,在数量上没有限制,一旦授予,终身享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以明晰岗位职责为前提,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取酬,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三)强调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相结合,较为灵活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后,一方面有利于人才在单位内部根据岗位设置和聘任需要而流动,另一方面对由于限额已满而不能在本单位、本部门就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还可以鼓励和支持他们到别的单位或部门任职,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外部流动,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改善人才结构,打破人才禁锢、死水一潭的局面。

总之,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于一旦获得终生享有的学位、学衔等称号,它的设置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具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要求,与工资待遇密切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首先通过资格评定的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予以认可,然后通过职务聘任的方式,将岗位要求和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工作责任、薪资待遇等统一起来,最后通过设置聘期的方式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这种集评价、使用、待遇三位一体的人事管理制度,符合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业绩,对于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动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推动人事制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设计走在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至今已实施近二十年,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但受一些因素影响,在执行中还存在些许偏差:

(一)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因“人”设岗替代因“事”设岗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因“事”设岗,即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岗位,明确职责,规定任职条件和任期。没有专业技术岗位就没有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就无从谈起。然而不少单位在实际管理中往往根据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取得情况进行岗位设置,甚至根据是否会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进行岗位设置,对于上级下达的专业技术职务控制指标数量多多益善、比例用足占满等思想根深蒂固。这严重背离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设计的初衷和基本原则,造成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职务聘任与工作需要相脱节。

(二)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轮流坐庄”替代“唯贤唯才”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包括专业技术资格的晋升都是在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考核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评聘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是比较常用的专业技术考核方式,通常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考核确认)上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能形成一种约束机制,使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期内既有压力更有动力。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考核工作多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比较严重。考核优秀的名额有限,一般申报评审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资格对考核优秀又有一定要求,不少单位就采取“轮流坐庄”或搞成了“按需分配”,使考核和聘期工作表现完全脱节,严重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和提高工作能力的积极性。

(三)竞争机制难以形成,“论资排辈”替代“优胜劣汰”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目的是要打破专业技术人员的铁饭碗,在人才管理中引人竞争机制,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以及落后的管理体制、社会大环境、工资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职务聘任中,很难完全消除人们主观上的“同情分”、把握好老同事老朋友的“人情关”。特别是在范围相对小的单位,考虑到照顾面子、工资待遇等问题,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的现象时有发生,聘期管理形同虚设,“聘任终身制”的不正常状态难以打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可酌情考量,但过之则会伤及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使得人才无法脱颖而出,人才结构得不到改善,陷入“熬年头、吃大锅饭”的局面。

四、纠正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落实偏差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职位分类和专业技术岗位设置

职位分类是根据工作性质、职责大小、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将职位划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以便对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管理,对相同种类和等级的人员用统一的标准管理,从而实现人事治理的科学化,做到“适才适所”。它与品位分类相对,最大的特点是“因事择人”。职位分类是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进而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合理的职位分类、标准化的职位说明书的制定有利于明确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便于从具备相应任职资格和能力条件的人员中择优聘用。专业人才也能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工作喜好等选择适合的职位,按绩取酬,从而使人力资源配置精简高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细化考核指标体系

党的十八大指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考核标准虽已建立,但指标量化、细化程度不够,相关配套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到实处,还需进一步改进。要建立健全对考核程序和考核原则贯彻落实的监督机制,坚持平时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考核指标的设计要紧贴岗位职责,指标要尽量量化、细化、分值化,并根据岗位履职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考核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以事实为唯一评判依据,根据科研成果和工作业绩材料等逐一审核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并赋予相应分值;科研成果和工作业绩、考核打分情况和考核结果应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公开透明,保证全体专业人才对专业技术考核的知情权、监督权。

(三)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差额聘任常态化

党的十八大指出在干部任用中要全面准确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公开差额选拔是干部竞争性选拔的一种常用方式,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差额聘任作为差额选拔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的体现,是指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数要小于有资格且申请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数,从而产生一个未聘差额。差额聘任是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拔优秀专业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在促进人才竞争的同时,可以创造一种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促使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迅速成长,改善单位人员的内部结构,使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得到逐步改善。

(四)打破终身聘用,实行动态管理

推进专业技术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低聘”和“解聘”的问题。既要把工作需要的优秀人才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不胜任或者相形见绌的专业技术干部调整下来,解决“在其位不谋其政”、“取其酬不付其劳”等问题。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实现真正的动态管理,让聘任制不再流于形式。通过考核、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

[2]董志超.新中国职称制度的历史追溯[J].人民论坛,2011(7):236—237

[3]李国兴,沈荣华.坚持职称改革方向,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J].党政论坛,1988(1):54—61

篇5:专业技术聘任书

聘 任 书

同志:

根据我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及本人具备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综合考核结果。聘任您为

科室 职务。

任期自 年 月 日起

至 年 月 日止

聘任单位:(盖章)

年 月 日篇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书

专业技术职务 聘 书

兹聘任 同志在 专业 职务上,资格确认时间 ,聘期从 年 月 至 年 月止。

单位:

行政领导:

年 月 日

填写聘书样式:

专业技术职务

聘 书

兹聘任王×× 同志在语文 专业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上,资格确认时间 2008年5月 ,聘期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止。单位:弥勒县××× 行政领导:张×× 二00年 月 日篇三: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书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

聘 任 书

(先生/小姐):

根据我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及本人具备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综合考核结果。聘任您为 部门 职务。

任期自 年 月 日起

至 年 月 日止

总经理:

聘任单位:xxxxxxxx有限公司

(盖章)

年 月 日篇四:职称聘书 专业技术聘书

聘任书 聘任记录

兹聘任

篇6: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暂行办法

玉溪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机制,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保障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在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与个人的聘用关系时,按照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由用人单位按规定程序从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进行聘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等的职务管理制度。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在本单位有效,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四条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以完善聘任制度、健全竞争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为目标,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与单位自主聘任相统一,建立统一指导、分级调控、分类管理和择优聘任的机制。

第五条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单位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时不得突破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数额。

第六条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制定本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实施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按隶属关系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管理的单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须按照评聘分开管理的规定实行竞争上岗聘任。在规定时间内尚不具备竞聘上岗条件的单位,按管理权限经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暂由行政领导根据聘任条件差额提名,采取民主推荐、综合测评和考核等方式,择优聘任。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原则上在本单位的聘用人员中进行。若某岗位在本单位无合适人选,可按有关规定经批准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第七条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2.取得国家、省、市规定的相应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职业资格;

3.尚未达到退休年龄或达到退休年龄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

4.考核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者;

5.符合应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具体条件。

第八条 单位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要坚持政策公开、岗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原则,采取选聘(或竞聘)的方式,以考核为依据,注重实绩,择优聘任。按以下程序进行:

1.成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考核小组(以下简称聘任小组),由单位负责人、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聘任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

2.公布聘任岗位、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及有关事项;

3.应聘人员提出书面申请;

4.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5.聘任小组对资格审查合格人员进行评议和考核,提出拟聘人员意见;

6.单位领导集体讨论确定拟聘人员,并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拟聘人员名单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

7.对经公示无异议的拟聘人员,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的其他负责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协约,颁发玉溪市人事局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书》;

8.单位在决定聘任人员的当月内将聘任结果报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兑现有关待遇。

第九条单位中层及其以上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必须符合聘任职务规定的条件,并占用本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其中,法定代表人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由主管部门按上述规定进行。

第十条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协约管理。

1.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期内目标管理,建立以职业道德、专业理论、业务技能、业绩要求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体系。将目标任务完成结果作为聘任的依据。

2.单位与受聘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聘任协约确立聘任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聘任协约的签订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3.聘任协约应明确受聘人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起止时间、任职期间的岗位职责、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终止聘约的条件等。聘任协约一式三份,单位与受聘人员各一份,存个人档案一份。

4.聘任协约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定约束力,签约双方必须履行聘任协约规定。如确需变更聘任协约内容,双方应协商一致,双方未达成一致的(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原聘任协约继续有效。

5.在聘任期内,聘任协约不因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变更而变更。

6.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自觉服从管理,对聘任协约执行情况有异议,按人事争议仲裁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期制。

1.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间从实际办理聘任备案的当月起算。聘期满,单位应及时办理续聘、解聘等手续。

2.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限一般为1至3年,也可与一个重大项目或研究课题的周期相同,但不能超过聘用合同期限或法定的退休年龄。

3.经批准延长退休的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实行一年一聘,但聘任期限不得超过延长的退休时间。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要加强聘后管理,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1.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档案,了解动态,掌握情况,规范管理。

2.制定以岗位职责、聘约规定为依据的科学考核指标体系和易于操作的考核办法,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3.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晋升和职务聘任等的重要依据。聘任期内或聘任期满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者可以续聘;考核为“基本合格”者实行短期聘任或低聘,对短期聘任者要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改进;考核为“不合格”者必须低聘或予以解聘。不服从单位安排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每(学年)或聘任期满,单位应对受聘人员进行考核,不参加考核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下不得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5.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按岗定酬,岗变薪变,工资变动从聘任之下月起执行。第十三条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督检查。

1.市级政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监督、服务;负责对全市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进行宏观管理。各县区政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县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工作。

2.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本系统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3.事业单位在同级政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工作,自觉接受上级或同级政府人事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4.事业单位违反聘任管理规定进行聘任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

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专业技术人员违反聘任管理规定骗取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取消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玉溪市人事局负责解释。企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上一篇:名家散文随笔下一篇:四大心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