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治管理

2024-05-24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共6篇)

篇1:职业危害防治管理

目 录

第一章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2

第二章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3

第三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6

第四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8

第五章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9

第六章 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制度.............................11

第七章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13

第八章 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制度.........................15

第九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管理制度...........................17

第十章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8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应急预案.................................26

第一章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有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和向劳动者公布,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 煤矿井下安装了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中心负责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条 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超标现象立即通知现场监测人员查明原因,编制相应处理措施进行预防。

第三条 每天由监控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并上报有关领导、进行备案。

第四条 通风队瓦检员每班对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气体按规定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填写至现场管理牌板上,并汇报调度部门做相关记录。

第五条 每月由通风队专职人员对作业现场的粉尘进行两次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有超标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第六条 每年由有资质的安健环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噪音进行一次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七条 每年由在属地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的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其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

第八条 存在超标现象的地点必须编制防治措施进行治理。第九条 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检测报表必须经过主管领导签字审核

后备案。

第十条 煤业公司职防科对所辖矿井的职业危害防治情况每月定期监督检查一次,对不合格的矿井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整改和对整改效果进行及时评价。

第二章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为履行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责任,规范公司及所辖矿井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煤业公司职业防治科职责:

一、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并加以贯彻执行。

二、对本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的组织、领导、监督、落实。负责与地方主管业务单位工作的对接。

三、负责领导、监督所属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

四、督促各单位健全职业危害防治机构、完善防治制度,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五、组织所辖单位按规定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六、严把职业危害防治准入关和控制效果达标关。

七、负责职业危害防治专项资金的编制计划、审查工作。

八、组织对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推广,不断优化职业环境条

件。

九、负责落实所辖单位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职业监控监护档案。

十、组织各单位完善职业危害应急预案,开展演练工作,并在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条 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根据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的人员数量以及地点、环境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有计划的到法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第三条 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督促各所属单位,对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录用员工(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员工)、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作业。

第四条 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各单位要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登记,每年8~9月向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报告进行核实后,结合各单位的实际,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各所属单位职业卫生主管机构应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前的体检;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检查是在离岗前90日内,可视为离岗体检。在未对其进行体检时,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务合同。员工可以选择放弃进行离岗前体检,并签订相关协议。

第六条 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与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除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外,还应及时告知员工本人,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复

查和医学观察。

第七条 对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第八条 在生产、检修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严重超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所在单位应立即报告。各所属单位负责职业卫生的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九条 如发现疑似职业病员工,各所属单位的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按相关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要求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

第十条 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将体检结果及时告诉相关单位及个人。除职业禁忌症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体检结果存入个人健康袋内保存。

第十一条 对各单位管理岗位、辅助岗位的员工每3~5年组织进行一次健康性体检。各所属单位人力资源部、职业卫生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工作,改善作业条件、改善员工不健康作业方式、控制健康危害因素、降低病伤及缺勤率。

第十二条 各单位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有禁忌的作业。

第十三条 各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个人、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十四条 公司及各所属单位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将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整理归档,按规定期限妥善保管,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定期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十五条 职业卫生体检、检查、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治

疗等费用由各所属单位按法规执行。

第十六条 各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情况要建立台账,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对各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查出不符合项目将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将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考核办法》进行考核、惩处。

第十七条 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其他规定按国家现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每年按公司流程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估修订。

第三章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为履行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 煤业公司职业防治科负责指导、组织各单位及时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工作;

第二条 申报工作以矿为单位,各矿的职业危害防治机构负责人队本单位的申报工作全面负责。每年3月31日前,及时如实向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申报职业危害,同时抄报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并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了解和熟悉本公司范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

和管理能力,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熟悉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要求。

第四条 申报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或材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等。

申报采取纸质文本申报和电子数据申报一并申报的方式;各所属单位的初次申报应按上级文件规定的日期完成申报工作;

第五条 初次申报批准后如有以下情况,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再次申报:

⑴采用的生产技术发生变更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改变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变更申报。

⑵采用的工艺发生变更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改变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变更申报。

⑶采用的原料、辅料等材料变更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改变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变更申报。

⑷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⑸用人单位的名称应当在改变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办理变更手续。⑹法定代表人改变应当在改变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⑺申报数据改变的应在改变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⑻其它原因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例如: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在变更后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变更申报。

第六条 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纪录及保留《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

第四章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发生,切实保护公司员工的健康和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各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二条 各所属单位人力资源部与已进、新进公司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第三条 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时,所在单位人力

资源部、担任环保安全职责的部(科、室)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定职业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第四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五条 担任环保安全责任的部(科、室)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第六条 各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科、室),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第五章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为履行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根据子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

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有计划地到法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第二条 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员工(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第三条 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各单位要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登记,每年7~8月向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核实后,结合各单位实际制订体检计划组织实施。

第四条 各单位人事部要及时向本单位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通报即将离岗的员工,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前的体检;如最后一次体检是在岗期间前90日内,可视为离岗体检。在未对其进行体检时,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员工可以选择放弃进行离岗前体检,并签订相关协议。

第五条 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与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除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外,还应及时告知员工本人,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六条 对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第七条 在生产、检修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严重超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所在单位应立即报告,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八条 若发现有疑似职业病员工,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按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

第九条 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将体检结果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及个人。除职业禁忌证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体检结果存入个人健康袋内保存。

第十条 对各单位管理岗位、辅助岗位的员工每3~5年由职业危害防治部(科、室)组织进行一次健康性体检,并汇同相关部门开展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工作,开展健康教育、风险评估,改善作业条件、改变员工不健康作业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病伤及缺勤率。

第十一条 各单位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第十二条 各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个人、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十三条 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应将职业健康检查的资料整理归档,按规定期限妥善保管,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定期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十四条 职业健康体检、检查、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治疗等费用按法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各单位对职业健康管理建立台账,公司职业卫生主管部(科、室)对各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每两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查出有不符合的项目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将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每年按公司流程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估修订。

第六章 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制度

为规范对职业危害防治资金的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落实职业危害

防治资金,从而达到对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和消除目的,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 职业危害防治资金投入范围

1、安全生产防护用品

包括防触电、电器防护产品、装置、防火、防盗、防污染、防毒器械、工具

2、从业人员防护用品,包括工作帽,防护服装、鞋、手套、眼镜、口罩等。

3、从业人员卫生防疫,包括饮食卫生设施、淋浴器卫生处理设施、药品、体检、疫情预防等。

4、安全生产警示标志,包括各种禁令标志、警告警示标示等。

5、各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和监测设备投入等

6、从事危险作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费。第二条 职业危害防治资金投入

1、煤炭企业按不低于15元/t煤标准从成本中提取,与安全生产费用共同纳入专用账户。

2、非煤生产企业提取不低于产值的1%。

3、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4、经费支出主要用于职工的安全教育,职工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安全设施的购置、维护、保养,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检查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购置等。

第三条 职业危害防治资金投入的管理

1、职业危害防治资金由财务管理部门建立独立管理规章制度,从开支到记帐做到专款、专户一目了然。

2、工程竣工时,要对安全生产资金结清,呈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有关领导。

3、安全生产资金的日常开支由项目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签批。第四条 职业危害防治资金的考核纳入安全标准管理和安全质量检查评比考核内容,实现统一考核。

第七章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

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公司及所辖各矿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简称“两档”,并由专人保管,并制定该管理制度。

第二条

职业卫生档案包括:

1、各生产单位职业卫生记录卡;

2、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

3、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登记卡;

4、职业病危害、职业中毒记录卡;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

6、职业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级管理表;

7、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等;

8、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监督文书

清单及有关文本;

9、职业卫生管理方针、计划、目标、方案、程序、指导书、管理制度;

10、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12、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3、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档案;

14、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汇总资料;

15、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第三条

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包括:

1、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禁忌证名单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病例登记表等员工个人健康资料;

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或合同;

6、职业性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7、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第四条

“两档”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

第五条

“两档”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并管好和用好“两档”。

第六条

根据本矿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和补充“两档”,各表卡每年10月前系统地调整一次。

第七条

“两档”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三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卫生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过录,以备分析。

第八条

员工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个人健康档案资料,各单位应如实、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个人复印件上签章。

第九条

职业病诊断,鉴定单位需提供有关“两档”资料时,档案室应如实地提供。

第十条

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第十一条

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第十二条

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修补复制。

第十三条

利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当爱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室严禁吸烟,严禁对职业卫生档案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

第十四条

本制度有关职业档案管理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每年按公司流程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修订。

第八章

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制度

为保障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对员工进

行相应的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并对防护和保护用品进行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而产生的有害因素和劳动过程中及作业现场安全卫生设施不良产生危害因素,均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第二条 免费为生产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不以货币形式或其他物品替代。具体执行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规定》。

第三条 员工在厂内调动工作时,其享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可随身转带。工种变化的劳动防护用品(除特殊工种外),负责安全环保的职能部门有权作出相应调整。

第四条 员工因特种作业确需配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须经生技科与安全环保部共同认定后配置或借用。

第五条 凡作业环境会对从业人员产生危害的岗位按照标准规定发放保健品。

第六条 凡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护面罩、过滤式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耳塞、防毒口罩、特种手套、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胶靴、绝缘垫等均属防护器具,必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第七条 劳动防护用品由专人采购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按规定入库,发放给使用人员,填写《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由各公司安委会监督、检查发放情况,公司进行督查、指导。

第七条 员工进入生产装置或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否则按照违章处罚。

第八条 各车间对特种型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要建立台帐,常用的防护用品应存放在公众易于取用场所,做到防潮、防高温、防锐器损坏。

第九条 对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须认真研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第十条 对因工作原因造成损坏的特种型防护用品,由生技科审批,更换。对非因工造成劳动防护用品损失的按原价赔偿。

第十一条 违反本管理规定,按《综合管理考核办法》考核,作综合管理考核情况表记录。

第九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管理制度

为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避免和减少职业卫生事故的发生,从而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职业病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定义: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第二条 用人单位应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含量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第三条 公司管理部(采购)必须购置使用具有防护设施生产资质

单位生产的防护设施。在购置防护设施产品时,应当注意索取: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得购置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第四条 车间安全员在班中巡查时注意对防护设施完好有效性进行查验,发现异常应立即检修。

第五条 各单位担任安全、环保职责的部门(科、室)应每月进行一次以上针对防护设施的专题检查,对防护设施的运行和防护效果进行验证。

第六条 应明确防护设施的各级管理责任人。

第七条 建立防护设施管理台帐,做好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第八条 建立防护设施档案,收集整理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等)。

第九条 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

第十条 未经申报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作业人员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并在职业病防治档案中做好记录。

第十章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第一节

第一条 为规范吕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培训教育工作,促使各级领导和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职工职业安全健康素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病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 职业防治法》以及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和建设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煤矿职业危害防治专职机构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和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工作。

第三条 公司及所辖各矿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工作制度,并优先保证其所需人员和经费。

第四条 煤业公司及所辖各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和省市组织的安全管理资格培训考核,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第二节

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

第一条

各煤业公司(煤矿)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和安全职业健康专业知识、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

第二条

各煤业公司(煤矿)在安全生产月或必要时开展大型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及培训教育活动,根据本单位的安排做好安全生产职

业危害防治宣传及培训教育工作。

第三节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

第一条 公司及所辖各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条 主要负责人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四)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四节

其他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

第一条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等)必须进行强制性三级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第二条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必须进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

第三条 各单位担任职防责任的部门对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档案,各工程公司(项目部)、班组都应及时记入从业人员个人安全健康档案(三级安全教育卡片、安全教育登记表、安全培训教育考试试卷等材料)并长期保存。

第四条 公司级岗前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由安全管理部组织实施,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8学时。安全培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

(一)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通用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

(二)公司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情况和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基本知识;

(三)公司基本状况、工艺流程和劳动纪律;

(四)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权利和义务;

(五)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事故案例和预防措施;

(六)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第五条 车间级岗前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由各工程公司负责人组织实施,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16学时。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

(一)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规定;

(二)在建工程基本情况、工作环境及危险危害因素;

(三)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四)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五)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六)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七)安全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八)有关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六条 班组级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

(一)本岗位安全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操作程序与动作标准;

(二)班组生产工作概况,工作性质及范围;人员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健康事项;

(三)安全通道、重大危险源(点)、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四)劳动防护用品(工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五)各种机具设备及其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

(六)有关事故案例;

(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七条 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操作、使用。

第八条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和实习代培人员在按规定通过三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后,参加公司统一组织理论考试。考试合格后,新工人进入生产岗位,考试不合格者应补课、补考。

第九条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必须指定师傅进行一定时期(不少于2个月)的实际操作训练,经实际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第十条 各工程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焊工、架子工、机械操作工及起重工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司炉工等),必须按照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业部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一条 特殊作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考核。

第五节

日常安全教育

第一条 日常安全教育包括:班前会、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领导安全讲话、复工后的安全健康教育、调换工种的岗位安全健康教育、临时工、季节性的安全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

第二条 班前会由班组长或工段长布置、安排生产的工程公司(项目部)负责人组织,在布置、安排生产的同时布置、安排安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提醒和交待安全健康保护等注意事项。

第三条 每周四为公司的安全活动日,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由工程公司经理监督落实,应切实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时间不少于1小时。周四活动确有困难的可以安排在一周内的其他时间进行。每周安全活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学习集团公司和铜城工程公司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

(二)总结一周来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情况,对发生的事故、险情和暴露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和预防措施;

(三)有计划地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各项安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各工种、岗位的操作程序、动作标准;

(四)根据下周的生产任务,讨论并制定安全措施与重点;

(五)学习职业安全健康常识及现场抢救、急救知识;

(六)安全活动要做好记录,记录要工整、清晰,记录内容包括时间、主持人、参加人数及姓名、缺席人员姓名及原因,活动内容,工程公司负责人及安全员检查落实并签字。

第四条 因公出差、病事假、探亲等脱离岗位15日以上的从业人员复工时,由负责培训机构和班组进行复工前的安全健康培训教育,未经复工培训教育不得上岗,复工培训教育不得少于4个学时。复工培训教育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离岗期间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情况及生产中应注意的安全健康事项;

(二)工艺流程的变化及有关安全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及操作方法;

(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与动作标准;

(四)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的精神。

第五条 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应当接受相应的工程公司和班组级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

第六条 临时性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外单位来厂(矿)参观学习人员,由接待单位负责通知安全管理部或工程公司对其进行一般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配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并指定专人带领进行参观与学习。

(二)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试制新产品,重大设备改造,大、中、小修,危险作业前,检修和施工单位要制订好安全技术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职业危害防治交底和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否则不准进行作业。

(三)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的责任者,责令其停工,除按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外,要由安全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专门安全健康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8学时,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恢复工作。

第七条 季节性安全健康培训教育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广泛宣传春夏秋冬季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知识,认真开展春季、秋冬季的安全大检查,抓事故隐患的整改及落实情况,注重成效。

第六节

外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

第一条 外来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是外来施工单位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的第一负责人,应当承担本施工单位用工人员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的工作,各工程公司协助其做好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工作。

第二条 外来施工单位必须参照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规定,建立健全周四安全活动、班前安全活动、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等规章制度,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三条 各工程公司在使用外来施工单位之前,要认真审查外来施工单位的资质、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各项安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教育等情况。对外来施工人员由各工程公司进行岗前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四条 未按上述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的外来施工单位,公司有权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拒不执行本办法、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外来施工单位,公司可给予罚款、停止作业等处理;情节严重的,可清理出公司。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应急预案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根据上级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公司实际,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制定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实行突发事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确保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三条 应急预案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第一节 概 况

第一条 根据本公司职业特点、所处环境、各岗位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化学危险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本公司所有生产人员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第二条 职业病危害事故级别:

Ⅰ 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人以下。

Ⅱ 较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

Ⅲ 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

Ⅳ 特别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0人以上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0人以上。

Ⅰ、Ⅱ、Ⅲ级别职业危害事故启动本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Ⅱ、Ⅲ级别职业危害事故除启动本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外,迅速上报,与上一级部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响应。

第二节

职业危害应急预案

第一条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应急指挥领导组 总 指 挥:李银柱 副总指挥:曹荣春 曹伍慧

成 员:梁应才 王绍英 梁卫公 王继平龙大晋 常学宏 王春林 赵金花 温树斌

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煤业公司调度室。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第二条 指挥部职责 1.指挥领导小组:。

a、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组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演练; c、检查督促做好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工作。

2.指挥部:

a、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b、组织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c、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害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d、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3.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部成员: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及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负责抢险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4.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车间和全体员工及外委队伍,都有职业病危害

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应急救援队伍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是当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对被救援对象实施全方位的救援。

①保安队:由各煤矿保卫人员组成。负责人:保卫主管

职责: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员工疏散。②消防队:由专职消防队员及各车间义务消防员组成。负责人:保卫主管

职责:担负灭火、疏散可燃物料。

③抢险抢修队:由各煤矿机电部及外委队伍组成、公司机电部进行协调。

负责人:各部部长

职责:担负抢险抢修、现场清理工作。④医疗救护队:由各煤矿医务室人员组成。职责:担负现场抢救受伤的人员。

⑤物资供应、运输队:由云发运输公司车辆驾驶员及物资部人员组成。

负责人:物资部部长及运输公司经理。

职责:保证救援物资和其他急运物资的运输供应。第三条 危急事件的预防:

公司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职业病危害事故有:

①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可因车间及岗位防护设施损坏、物料泄露、防护品不合格或损坏、人员未及时巡查及早发现,未及时采

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而引发小范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②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虽能及时发现,但职业病危害事故较难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发展为更大范围或更严重的破坏及人员伤害事故。

第四条 应急预案的启动:

1、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调度中心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同时报煤业公司调度室。

2、煤业公司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3、指挥部成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通知专业对口部门迅速向上级公安、劳动、保险、环保、卫生及集团公司等单位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

第五条 危机事件的应对:

1、指挥部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2、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工作小组: Ⅰ、在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的指挥下,组成由保卫、生产技术、人力资源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部门参加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Ⅱ、组成由维修班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部门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3、公司救援电话。

公司报警电话:7621309 7635127 消防火警电话 :119 公司医务室: 急救中心:120 第六条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公司内所有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有关的部门和车间,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每年组织一至二次专业分工的演练。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充足供应。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预案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

篇2:职业危害防治管理

◆Tel:+86-795-3650888 ◆Fax:+86-795-3650666 ◆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员工依法享有职业卫生健康保护的权利,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管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2、术语、定义

2.1职业病:是指企业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2.2职业危害:是指对职业活动的企业员工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3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2.4有害作业:是指在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3、管理职责

3.1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对各生产厂的粉尘、煤气、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3.2 各生产部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3.3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职业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共2页/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工业园Industrial Park.Yuanzhou District.Yichun City.Jiangxi Province

◆Tel:+86-795-3650888 ◆Fax:+86-795-3650666 ◆

4、一般规定

4.1安全部及各生产部应对员工进行岗前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每年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培训工作。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进行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员工本人。

4.2公司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4.3各单位要严格管理有毒化学品、放射源以及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4.4各生产部应主动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

5、报告程序

5.1凡发现职业病患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时,应当及时向安全部报告,当确诊为职业病的,由安全部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同时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5.2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由迁安市疾病防控中心诊断。

5.3急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急性职业病诊治终结,疑有后遗症或者慢性职业病的,应当由唐山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予以确认。

5.4当人事行政部接到市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的结论定为职业病后,填写职业病登记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报告,建立员工职业病健康档案。

6、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篇3:职业危害防治管理

问:为什么要出台《规定》?

赵铁锤:出台《规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煤矿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 要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从而生活得更有尊严。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我国煤矿企业多, 从业人员数量大, 职业危害严重, 其中以粉尘危害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 煤炭行业尘肺病病例约占全国尘肺病患者总数的50%。职业病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是规范煤矿企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保护广大煤矿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的需要。目前,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意识淡薄, 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 资金、设施投入不足, 重视生产发展、忽视员工职业健康, 重视企业经济利益、忽视企业社会责任, 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规定》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和推动煤矿企业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三是加强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规定》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 在明确了煤矿企业做好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要求的同时, 进一步明确了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责, 为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管监察工作提供了依据。

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方针、制度是什么?

赵铁锤: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制度。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负责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监察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日常监管工作, 煤矿企业是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负责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的落实。

问:《规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赵铁锤:《规定》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一是《规定》体现了全面性。《规定》明确了煤矿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中毒等4种主要职业危害因素防治工作要求, 明确了每种职业危害因素防治的标准、测定方法和具体措施, 体现了全面防治。

二是《规定》体现了先进性。《规定》在判定标准、测定方法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在措施要求上吸收了一些科研机构、煤矿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一些最新科研成果, 同时还借鉴了国外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一些有益做法。

三是《规定》体现了可操作性。《规定》既明确了煤矿企业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也明确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在职业危害监管监察中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四是《规定》体现了严肃性。《规定》建立了煤矿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浓度超标按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这主要是针对我国煤矿尘肺病高发这一现状而采取的一项强制性措施。通过强化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分析, 严肃追究责任, 进一步促进煤矿企业重视粉尘危害防治工作, 采取综合措施治理粉尘危害, 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问:贯彻落实《规定》, 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赵铁锤: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重点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一是抓好宣传培训。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各煤矿企业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充分认识《规定》出台的重要意义, 切实做好《规定》的宣传贯彻工作, 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宣贯会、印发宣传资料以及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做好《规定》的宣传贯彻工作。要将《规定》的内容纳入监管监察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和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各类培训之中, 通过培训, 促进各类人员全面学习领会和把握《规定》的内容, 并自觉贯彻执行《规定》。

二是推进煤矿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机制和制度。煤矿企业要按照《规定》要求, 建立健全14项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并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并教育、引导煤矿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 及时报告并治理职业危害事故隐患;要加大职业危害防治的投入等。要按照规定做好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工作, 高度重视接触职业危害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监护工作, 及时做好职业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工作。同时, 要及时、如实向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危害, 并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凡新建、改建、扩建煤矿必须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从源头上控制职业危害;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 要按照《规定》要求, 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浓 (强) 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要切实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 公布职业危害信息;要依法按时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等, 保证从业人员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四是推进改善技术装备条件。要积极依靠科技进步, 研制、开发、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煤矿职工安全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坚决限制、逐步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 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

五是抓好监督检查。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构要依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和权限, 抓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做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备案、职业危害事故查处与认定等工作, 切实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察工作列入“三项监察”的内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日常监管, 监督检查煤矿企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并组织职业危害专项治理等。

篇4: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管理研究

摘 要:目的 观察创新管理在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核电站企业职工患职业病者60人次。根据职业病的危害实施创新管理,分析创新管理在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效果。结果 企业职业病主要危害为放射性物料产生的辐射危害,包括X射线及γ射线危害;非放射性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噪声及化学毒物,经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实施,放射性辐射与非放射性辐射危害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实施创新管理能降低企业职业病危害,提高企业职工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企业职业病 危害现状 防治对策 核电站

中图分类号:F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18-02

核电事业是现代能源供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日本福岛、德国、美国等出现的核泄漏事故让人们更加意识到核电站的安全性并非一劳永逸。铀、铯等高放射性物质作为燃料,使得核电站工种具有一定特殊性,且存在安全隐患[1]。随着“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宣言的发布,一线工人的职业病危害引起更多重视,特别是针对核电站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问题[2]。为了探讨创新管理在企业职业病危害中的防治效果。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核电站企业职工职业病60人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职工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核电站企业职工患职业病者60人次,分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采取创新管理措施,减少企业职业病危害。核电站企业工作人员中,随机抽取40人进行职业病统计分析。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2~45)岁,平均(33.84±4.37)岁,工龄(2~24)年,平均(12.35±2.84)年。职工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分析方法

调查方法:对入选职工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所有监测仪器均按照计量法规进行测定,监测技术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监测项目包括氟化氢(HF)、噪声、γ剂量率、表面污染等。(2)创新管理。①应通过培训、现场告知等措施提高员工职业病危害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重要性。②建立合适的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企业职工检测,动态了解员工的身体状况,积极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的相关职责,从管理制度、人员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保证能有效实施和运行。③加强企业员工防护,应定期检测周围空气、土壤、水分等,降低对职业病的危害。

1.3 统计指标

(1)统计所有的企业职业病危险因素,找出排名前5位的职业病危险因素;(2)创新管理实施后相关职业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病危险因素分析

企业职业病危险因素统计如表1,危险因素、相关发生率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排名前5位的危害因素分别是:γ射线(25.0%)、粉尘(20.0%)、噪声(15.0%)、X射线(11.7%)及HF(8.3%)。其中,γ射线及X射线属于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HF(化学毒物)属于非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防治对策实施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合理的创新管理后,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核辐射通常被称为放射性。少量的辐射照射并不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当长期处于核辐射危害下,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核辐射的剂量越大,危害就越大。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以铀、铯等放射性物质作为燃料,严重威胁到核电站工作者的健康。由于核电站工种的特殊性,使得核电工人的身体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统计分析了近年来核电站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统计结果表明,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排前五位的危害因素分别是:γ射线(25.0%)、粉尘(20.0%)、噪声(15.0%)、X射线(11.7%)及HF(8.3%)。其中,γ射线及X射线属于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HF(化学毒物)属于非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于放射性的职业病危害,应做到通风与净化,设置排风系统及净化设施;将辐射的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将燃料棒、气化间、高温复烧炉间划分为I区,将放射水平较高的场所划分为II区。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工作服、工作鞋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工作场所进行时刻辐射监测,做好防护措施。对于非放射性的职业病危害,选择低噪声设备并设置消声处理。在蒸汽管道、供料管道、烧结炉设置保温层,控制其表面温度,使其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在50 ℃下,并提供值班室供工作人员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对于HF一类的化学毒物,应设置报警系统。在处理间应戴防毒面具,穿戴防护服。该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管理实施后,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电站企业职业病在防护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管理及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安排企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动态了解企业员工的身体状况,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核电站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实施创新管理能降低企业职业病危害,提高企业职工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跃峰,薛向明,武晓燕.某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6,29(2):149-151.

[2]温晋爱,江昊,刘海宝,等.中核集团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职业健康管理浅谈[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4):306-308.

篇5: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为了预防、消防生产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特制定公司职业病防治管理方案。

一、机构与职责

1、根据市卫生局和集团总公司的要求,公司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 陈兵

副组长: 张春生 刘爱叶

成 员: 牟政义 李伟 杜书兵 王善民 各项目部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将人员组成情况报安全保卫处。

2、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职责:

(1)负责《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适用的正确性,将人员组成情况报安全保卫处。

(2)及时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安全保卫处负责组织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以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考试。

4、各项目部要建立职业健康档案。(1)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清单。(2)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者名单。(3)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体检档案。(4)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检测结果档案。(5)职业病防治工作检查记录。

二、措施与实施

1、建立职业病防治网。各项目部要设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本项目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机构名单要上墙公布。

2、各项目部要经常检查、分析本项目部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安全保卫处组织各项目部职业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定期培训。

4、按照市卫生监督所的要求,在用工劳动合同中告知职业危害。

5、完善本项目部职业病危害工作岗位、职业病危害种类及从事职业病作业人员的调查工作。

6、依法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岗前、定期、离岗职业病健康检查。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不能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7、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8、对以确诊的职业病人,要专人负责追踪管理。

9、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项目部应配备应急抢救用品。

10、分包单位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要在合同中注明分包方必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防治措施,并接受公司和项目部的监督和检查。

三、检查与总结

办公室半年组织一次职业病防治工作检查,及时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项目部在完成自检自查的基础上,要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并上报办公室。安全保卫处负责汇总分析,对不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烟台惠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五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烟台惠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5月20日印发

篇6:职业危害防治管理

(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尊敬的川东分局、市安监局等检查组各位领导: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达竹煤电(集团)公司金刚煤矿全体员工,对检查组一行莅临我矿检查、指导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金刚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金刚煤矿煤矿概况

金刚煤矿系川煤集团达竹煤电(集团)公司的一对生产矿井,坐落在大巴山南麓、铜钵河畔,为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所属国有重点煤矿之一。井田面积15.2733Km,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7°29′42″,北纬31°2′37″;主平硐井口标高+330m;金刚煤矿距达州市27km,交通十分方便。矿井始建于1959年,1972年建成投产,占地434亩,最初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1万吨,现核定生产能力为60万吨。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拓方式,现有+120m水平生产;有211、412、311三个生产采区,一个准备采区212;采煤工作面5个(其中3118为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7个,主采煤层为上三叠系须家河组第六段的内、外连两层近距离薄煤层,厚度为0.7-1.2m,倾角8-60°,为低磷,低硫、中灰的

21/3焦煤,属优质煤种。

金刚煤矿矿井生产系统完善,主斜井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提升能力可达90万吨/年;安装使用的10KV双回路供电系统、BDK—8N22通风机通风、KJ90矿井安全监控系统、200D离心式水泵等,完全能够保证矿井供电、通风、监控及排水需要。

全矿现有职工 1548人(其中:一线职工634人,二线职工341人,工程技术人员64人),离退休职工980余人。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专项监察的通知煤安监调查„2011‟23号。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以及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座谈会精神,制订了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健全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机构

在2011年初建立健全了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加强了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了职业危害防治规划、计划,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保证了经费;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加强了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

3.加强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根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要求,配备了足够的检测仪器和专兼职人员,做了粉尘浓度、温度、噪音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及时掌握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强)度,以监测促防治。

4.加强了职业危害防治的宣传培训工作,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

今年以来我矿加大了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加强了对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宣传了党和政府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利用安全学习等在矿区内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职业健康知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员工上岗前及在岗期间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职业卫生安全常识、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知识、职业危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等;通过严格系统的培训,提升了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5.加强了粉尘危害防治工作

狠抓源头治理,我矿做到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从源头上控制了职业危害;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采取了综合防护措施,尤其是采取了防尘降尘措施,使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定》标准要求,建立了完善的洒水系统;掘进井巷和硐室时,采用了湿式钻眼,爆破过程采用喷雾降尘、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全部实现了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均安设了喷雾,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

6.进一步落实了职业危害安全监管工作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了煤矿企业职业安全监管职责。加强了规划、监督与管理,把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列入监督检查范围。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了对煤矿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把职业危害防治纳入了监管计划,摆到与安全监管并重的位置,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充分认识到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加大了《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强化了企业劳动者的防范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从源头上治理,抓好了现场管理,加强了队伍建设,建立了完善职业病防治的体制和机制,同时加强了监督检查,不断使职业病防治工作实现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7、粉尘治理的日常管理

(1)各区队系统检修工每日对除尘系统各部件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生产时除尘系统正常使用。

(2)各区队当班带班队长对除尘系统的使用进行现场管理,确保除尘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得以使用。

(3)煤机司机在割煤时必须开启使用除尘系统,禁止破坏和损坏除尘系统的任何部件。

(4)通风队当班系统瓦检员、安管办安监员、机关跟班干部负责对除尘系统的使用、维护进行监督,通风队负责除尘系统日常使用、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除尘系统正常使用,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录入本安系统,并落实责任进行整改。

(5)矿井配备专职的测尘员,每月由测尘员对井下产尘点进行两次粉尘含量测定,测定全尘的同时必须测定呼吸性粉尘,并及时编制粉尘测定报表。

(6)每半年测定一次粉尘分散度,每年测定一次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取得的成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井下粉尘含量,另外推广使用先进劳动保护用品,大大降低了职工职业病发病的几率。上湾矿近五年来没有出现新增职业病人。

最后,对川东分局、市安监局等检查组各位领导莅临金刚煤矿检查、指导工作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谢谢大家!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专项监察的通知煤安监调查„2011‟23号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以及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座谈会精神,督促煤矿企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决定开展一次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专项监察执法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监察目的

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煤矿企业认真贯彻执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推进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广大煤矿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努力实现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专项监察的主要内容

本次专项监察以煤矿企业贯彻落实《规定》情况为主要内容,以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责任情况为重点。主要包括:

1.煤矿企业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情况,以及各机构工作开展情况。

2.煤矿企业建立职业危害防治院所或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情况。

3.煤矿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情况。重点检查煤矿企业按照《规定》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14项制度情况。

4.煤矿企业按照《规定》要求配备专兼职人员和仪器设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煤矿企业委托有资质的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以及其结果向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和向从业人员公布情况。

5.煤矿企业按照《规定》要求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情况。

6.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按照《规定》要求接受培训情况。

7.煤矿企业按照《规定》要求对接触职业危害人员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管理情况。

8.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经费提取、使用情况。

三、监察方式

本次专项监察由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省局)牵头组织。请各省局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组织所属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和有关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支撑机构人员开展工作。基本方式是:

1.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全面听取煤矿企业按照《规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责任情况汇报,认真查阅有关文件、制度、计划、记录和台帐等。

2.随机抽查,现场监察。抽查中发现存在问题或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下达执法文书,督促煤矿企业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3.通报情况,督促整改。及时向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通报监察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四、时间安排

由各省局自行安排,原则上要在10月15日前完成。

五、有关要求

⒈各省局要高度重视这次专项监察,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并切实组织落实。

上一篇:对党支部工作评价下一篇:革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