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管及采血针产业发展状况

2024-04-27

采血管及采血针产业发展状况(共2篇)

篇1:采血管及采血针产业发展状况

采血管及采血针产业发展状况

真空采血管于1937年发明,1943年在欧美开始流通,随之在实践使用中不断的日趋完善,1964年真空采血管在日本登场,1971年在日本正式使用。在改革开放以后流入我国,于九十年代部分医院开始使用。

2001年以后,一方面国内真空行业生产水平初步成熟、生产管理初步规范。另一方面,中国卫生部出台行政法规,推动临床检验必须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共同推动了真空采血管这一细分行业的启动,是行业从起步迈向成长期的转折点。至2008年底,中国生产真空采血管的企业已经超过20家。当前设计产能较大的广州阳普、威海鸿宇,虽然设计产能在年5亿支,但仍然与奥地利格雷那公司年实际产销14亿支差距甚大。

国内相关企业一方面在采血管设计、制造技术上和国外著名品牌有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一直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产量一直无法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采血管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监控。综合以上原因,导致国内高端采血管市场一直被国外企业控制。

目前国内真空采血管生产技术的企业产品销售数量约占市场份额的 70%,进口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 30%。销售额方面,中国内产品约占 40%,国外产品约占 60%。国内大部分厂家生产的采血管属于早期产品,质量较差,许多企业主要通过低价竞争获取市场份额。相对于国外高端采血管,国内真空采血管生产厂家在PET原管的制造、其内壁的硅化处理、添加剂的准确配制和添加以及喷涂、预置真空的准确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技术上远远不及国外先进水平。另外,国内诸多厂家仅在中低端客户和发展中国家竞争,而BD等国际品牌则占据着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和中国的高端客户群体,并且价格差距甚大,BD、泰尔茂同类产品的价格为1.7元每支,为国产同类产品价格的2倍。

国内一直使用的与采血管配套的采血针为软管式采血针,其加工程序复杂、所需材料多,并且需要大量人工;而国外普遍使用笔杆式采血针,大部分依赖从中国进口,而且国外笔杆式采血针已从普通采血针向可见回血采血针、安全式采血针发展。经过我们的调研,我们发现现在国内普通笔杆式采血针还基本是半自动生产线,而对于安全式采血针、可见回血采血针产品,现在国内的厂商根本没有成型产品在生产和销售。

篇2:采血管及采血针产业发展状况

凝血管→血常规管→血沉管→生化管。注:血常规管无论如何都要在第二管采血(有血液培养最优先采时血常规为第三管),本次采血只有血常规项目除外。所有真空采血管采完血后都要轻微颠倒1~7次,不能振摇。

四.真空采血管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真空采血管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检验采血新产品。由于其操作简便、干净安全、准确可靠,正为各医院普遍应用。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时有各种问题发生,影响了标本的顺利采集。下面仅就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在采血时,仍要时时观察血液流入情况,以便针对性处理。1.溶血

原因:真空管的负压相对较大,采血初始,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可致破裂,临床偶见溶血。

措施:采集血标本时,倾斜双向采血针采血管侧针头,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缓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 击造成破裂。2.漏血

原因: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乳胶护套松动或针头刺出乳胶护套,至使双向采血针密封 不严。静脉穿刺时,血液沿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漏出。

措施:采血前检查并安紧乳胶护套,遇有针头刺出则重新套好针头,以保持其密闭性。

3.血液流入不畅

原因:穿刺针头贴于血管壁或采血管内无负压。

措施:在保 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调节针头方向至血液流入采血管,若无效则更换采血管。

4.采血量不足或过量

原因:少数难免存在质量问题,采血管内负压不足或过高。措施:(1)将注射器针头自采血管胶塞处刺入,抽吸采血管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至采足血标本。原有血容量较少 时也可直接更换采血管。(2)提前拨出穿刺针。5.穿刺针头脱出

原因:机械牵拉所致,尤其是在多个采血管采血时。

上一篇:可恶的蚊子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利乐老师的个人简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