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绩分析细则

2024-04-14

月绩分析细则(共5篇)

篇1:月绩分析细则

各部门月绩分析细则

第一条 目的为使本公司各级干部明了计划和已执行业务的成效,藉以激励各级人员致力达成盈余目标起见,特规定逐月分析各部门执行经营计划业绩有关细则,以收预期管理之效。

第二条 日常收支资料的整理与提供。

1.各部门每日发生收支传票或原始凭证必须根据权限的规定批准,经办人填妥分析表再依规定流程办毕有关手续,送回财务部登帐,否则若与财务组的付款分析发生不相符时,增加复查的麻烦。(当月各部核准的传票单据等,财务必于当月登帐,不可跨月)。

2.各部门每10天应将收支累计和计划比较,以便追踪未达目标者,以求改进。

第三条 月终收支资料的整理与提供。

1.当月的支付凭证如收据,统一发票等,应于次月3日前办妥各项手续转财务部,如过期者概不受理。

2.每月5日前各部门根据上月份的分析表计算出各部门上月盈亏,送稽核室或总经理核阅,(根据分析表背面的公式计算并填写在该表上)。

第四条 月绩稽效。

分析表的填写方式如下:

(1)目标额:系根据计划表填写,并考虑收支平衡,勿忘受高利息影响而赚钱变为亏本。

(2)未完工累计:各部门所承包工程未完工部分累计(将上月底止未完工累计总额+本月当日累计值)。

(3)产值:产值即完工额(生产额),产值的计算必与实际售价相符。

(4)销货:当月所开发票金额的累计。

(5)收款:当月实际收回款额的累计。

(6)赊欠累计:将上月底止的赊欠累计总额+本月当日的累计销货额-本月当日累计收款额。

(7)库存原物料:将上月底库存原物料+当月购入之原物料-(当月产值×成本率)

(8)与目标比较:所订目标与实际比较,达到目标时用蓝笔,否则用红笔填写,并算出达成率。

注:各项支出的原始单据,凭证,必须经权限规定批准,始可填写在分析表内,临时周转金,押标金,暂借款等勿填入。

第五条 本表每日填妥后呈阅,必要时由各部门主管与副总经理、总经理、驻会常董共同研究改进。

第六条 每月根据此表分析作为各部盈亏之参考。

第七条 本细则经呈董事会核准后实施,修订时亦同。

篇2:月绩分析细则

业绩提成及激励制度

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拓展员工职业上升通道,建立一套相对密闭、循环、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根据集团公司现状,特制定本规定。本案本着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的原则制定。

一、销售最低限价(单品建材售价毛利不低于40%,不低于限价的,各员工按提成奖励标准执行,低于最低限价的,由总经理特批另行商议提成金额)

1、陶瓷

2、地板

3、卫浴

4、橱柜

5、门

6、墙纸

7、墙布

8、厨电

9、其他

二、职级、部门、任务、目标 分解

1、总经理、副总经理责任目标

销售额最低目标:1200万

月度销售平均额度目标:建材产品(各类单品)月销售额团队任务为40万/月的生命线,分解为两类:一类属零售产品(30万),一类属活动销售产品(10万),活动产品销售额以零售产品的50%计算销售业绩,套餐销售额(主材加基装)月销售额团队任务为60万/月。

总月度分解目标:

一季度 330万(1—1002—803—150)

二季度350万(4— 1005—1506— 100)

三季度 200万(7—608—609—80)

四季度320万(10—15011—10012—70)

2、部门业务业绩把控目标分解

(1)市场部1组(3人,主管与组员任务比4:3:3,产品与套餐比列45:55)一季度115.5万(1—352—283—52.5)

二季度122.5万(4— 355—52.56— 35)

三季度 70万(7—218—219—28)

四季度112万(10—5311—34.512—24.5)

市场部2组(3人,主管与组员任务比4:3:3,产品与套餐比列45:55)一季度115.5万(1—352—283—52.5)

二季度122.5万(4— 355—52.56— 35)

三季度 70万(7—218—219—28)

四季度112万(10—5311—34.512—24.5)

(2)设计部:(3人,主管与组员任务比4:3:3,产品与套餐比列20:80)一季度 49.5万(1—152—123—22.5)

二季度52.5万(4— 155—22.56—15)

三季度30万(7—98—99—12)

四季度48万(10—22.511—1512—10.5)

(3)售服部:(3人,主管与组员任务比4:3:3,产品与套餐比列40:60)一季度 49.5万(1—152—123—22.5)

二季度52.5万(4—155—22.56— 15)

三季度30万(7—98—99—12)

四季度48万(10—22.511—1512—10.5)

利润目标(生命线):建材产品利率不低于40%(零售产品最低保证30万),全套餐利率不低于20%。活动产品利率不低于20%。

费用控制目标:广告宣传,广告物料,其他相关业务费用销售额的3%以内(含3%)。

月业绩奖惩:零售产品规定销售价内达销售任务业绩的,按0.5%提成,未达销售任务80%不予提成,销售额在60%以下的,岗位补助停发。达销售任务业绩但未按规定销售价销售的,正常售价内销售业绩提成奖励按0.5%计算,未按正常售价销售的不予提成。活动产品销售业绩不计月提成,只计年终总业绩。

月业绩超额奖:正常销售价销售的,月绩超出部分按1%计算超额奖励。年终奖励:达销售业绩,正常售价与非正常售价比列95:5以内,销售总业绩达年目标业绩85%以上,按1%计发年终奖。

2、营业部门经理(3人配备)

个人套餐业务业绩最低目标:60万

个人产品业务业绩最低目标:24万

团队套餐业务业绩最低目标:150万

团队产品业务业绩最低目标:70万

月度销售平均额度目标:建材产品(各类单品)月销售额团队任务为40万/月的生命线,分解为两类:一类属零售产品(30万),一类属活动销售产品(10万),活动产品销售额以零售产品的50%计算销售业绩,套餐销售额(主材加基装)月销售额团队任务为60万/月。

月度分解目标:

一季度(1—2—3—)

二季度(4—5—6—)

三季度(7—8—9—)

四季度(10—11—12—)

利润目标(生命线):建材产品利率不低于40%(零售产品最低保证30万),全套餐利率不低于20%。活动产品利率不低于20%。

费用控制目标:广告宣传,广告物料,其他相关业务费用销售额的3%以内(含3%)。

月业绩奖惩:零售产品规定销售价内达销售任务业绩的,按0.5%提成,未达销售任务不予提成,销售额在60%以下的,岗位补助停发。达销售任务业绩但未按规定销售价销售的,正常售价内销售业绩提成奖励按0.5%计算,未按正常售价销售的不予提成。活动产品销售业绩不计月提成,只计年终总业绩。

月业绩超额奖:正常销售价销售的,月绩超出部分按1%另计算超额奖励。年终奖励:达销售业绩,正常售价与非正常售价比列95:5以内,销售总业绩达年目标业绩90%以上,按1%计发年终奖。

个人直接销售任务(自然进店客户或自身电话营销、扫楼客户,关系客户)3万,团队基本任务10万,个人直接业绩提成3%+0.5%管理提成(部门下属成员总业绩+0.5%店面接单(市场部人员客户单)。团队直接业绩任务未完成的,岗位补贴扣发作为部门成员最低生活保障金。个人业绩未完成60%以下,扣发月绩奖,且不予提成。个人业绩达60%以上的,按业绩与任务额比列发放各类补贴,提成减半。店面个人接单率低于45%的,提成减半。

营业员:基本销售任务(自然进店客户或自身电话营销、扫楼客户,关系客户)2万,提成3%。个人业绩未完成50%,扣发月绩奖及各类补贴,只计基薪700元,由部门领导的管理岗位津贴贴补至1200元。个人业绩未完成60%以下,扣发月绩奖,且不予提成。个人业绩达60%以上的,按业绩与任务额比列发放各类补贴,提成减半。店面个人接单率低于45%的,提成减半。根据出勤情况,连续3月不达生命线公司将考虑辞退。个人如当月没完成生命线,下月有信心补回的,可由部门主管给予补贴担保,在下月完成的同时,公司将上月累积业绩提成一并发放。

市场部经理:个人基本任务8万,团队基本任务50万(不含分销业绩),个人提成3%+0.5%管理提成(部门下属成员总业绩)。团队直接业绩任务未完成的,岗位补贴扣发作为部门成员最低生活保障金。个人业绩未完成60%以下,扣发月绩奖,且不予提成。个人业绩达60%以上的,按业绩与任务额比列发放各类补贴,提成减半。

市场部主管:个人基本任务6万,团队基本任务21万,个人提成3%+300管理奖金(部门下属成员总业绩)。团队直接业绩任务未完成的,岗位补贴扣发作为部门成员最低生活保障金。个人业绩未完成60%以下,扣发月绩奖,且不予提成。个人业绩达60%以上的,按业绩与任务额比列发放各类补贴,提成减半。

业务员:基本任务5万。建材最低销售限价以上提成3%,主材加基础装修(套餐)提成2%,(套餐只计一半个人业绩,换购产品不计业绩不计提成)个人销售任务自行接单率每月不得低于20%,低于20%的,评分表专业知识技能考核项为零分。个人业绩未完成50%以下,扣发月绩奖及各类补贴,只计基薪700元,且不予提成,由部门领导的管理岗位津贴贴补至1200元。个人业绩未完成60%,扣发月绩奖,且不予提成。个人业绩达60%以上的,按业绩与任务额比列发放各类补贴,提成减半。根据出勤情况,连续3月不达生命线公司将考虑辞退。个人如当月没完成生命线,下月有信心补回的,可由部门主管给予补贴担保,在下月

完成的同时,公司将上月累积业绩提成一并发放。

出纳:账务明细账,合理安排运用资金,按时收款工作,严格按程序报销费用。专款专用,工作未完善,扣罚50%岗位补助。

行政:按职责内容进行考核,未按时完成工作内容、工作完善不充分,扣发岗位补贴,工作失误的,扣发岗位补贴外,另扣发各类补贴。

设计部经理:个人基本任务装修20万,单体建材3万。团队成员任务每人装修15万,建材2万,个人提成2%+1%管理提成(部门下属成员总业绩)。团队直接业绩任务未完成的,岗位补贴扣发作为部门成员最低生活保障金。个人业绩未达60%,扣发月绩奖,且不予提成。个人业绩达60%以上的,按业绩与任务额比列发放各类补贴,提成减半。

设计师:个人基本任务基装15万,建材2万,个人提成3%。个人业绩未完成60%以下,扣发月绩奖,且不予提成。个人业绩达60%以上的,按业绩与任务额比列发放各类补贴,提成减半。

专职设计师:参照《橱柜设计师岗位职责与定位》考核

以上提成均在正常销售定价情况下,如客户申请折上折或额外赠送产品,导购或销售人员须书面向总经理请示(如当时总经理不在,电话请示,后续完善手续),获批后该单提成减半。低于销售限价的不予提成,根据月总业绩由部门经理提出申请。由公司酌情考虑奖金发放。

公司其他人员业务奖励:所有公司成员基装提成3%,套餐提成2%,建材提成3%。

5、考核超额奖励

(1)销售部门(市场部、营业部)每月完成公司制定的销售任务,超出4万以上按2000元给予该销售团队奖励,由部门经理根据各个员工业绩比列派发奖金或用于其他。个人销售业绩超额部分,超3万-7万按4%计算提成,超7.01万-15万按4.5%提成,超15.01万-25万按6%提成,超25.01万以上按7%提成(公司制定销售价标准进行的销售,申请了折扣的销售订单不计在内,上月未达到的任务销售额应扣除)。

篇3:月绩分析细则

GB3179/T—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1] (以下简称:原标准) 自1992年4月13日发布, 当年12月1日开始执行以来, 经过漫长的18年, 终于以《期刊编排格式》的最新版本出现在广大的编辑工作者手中。在这18年中, 不少的科技期刊工作者针对原标准的单一性、重复叙述和过于详细导致与其他标准之间的执行差距提出了不少的建议。GB3179/T—2009《期刊编排格式》[2] (以下简称:修订版) 的颁布, 解决了以上的部分问题。修订版将原来只作为科技期刊的标准, 改变为全国各种类型期刊的编排规范, 并对原标准中的一些内容作了缩减和合并处理。本文根据笔者在学习前后两个文件的过程中, 介绍了对文件的认识和看法。

二、修订版与原标准的框架机构变化和调整

修订版的格式较之原标准更加规范, 参照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和GB/3100~3102—93等国家标准[3,4], 增加了目次、前言, 编排格式的具体条文中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项, 其目的是增加对标准内容的理解。例如, 增加了对“连续出版物”、“期刊”、“刊名”、“封面”给予了定义。在前言部分, 说明了编排格式修改采用了ISO 8:1977《文献期刊编排格式》;与原标准比较, 标准名称、ISSN、CN号、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有较大的变化;明确了取代1986年和1992年版本。

修订版明确地阐述了“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期刊的编排”。相对于原标准来讲, 修订版删除了原标准中“本标准适用于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的学术性期刊和以刊登科学技术报告及其他科技内容为主的技术性期刊、指导性期刊、科普性期刊和检索性期刊”, 使其不仅适合于自然科学类中的“五大类”科技期刊, 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类的期刊。

在引用标准方面, 修订版引用了“GB/T 788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GB/T 3259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T 6447文摘编写规则”、“GB/T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9999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T 11668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GB/T 13417期刊目次表”、“GB/T 16827中国标准刊号 (ISSN部分) 条码”等9个文件, 增加了“GB/T 9999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T 18358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 删除了“GB 3792.3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GB 7713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4894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同时, 对引用文件的原则也进行了说明: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2]。

修订版在章节层次安排方面, 其各项大内容的变化不是很大。由于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封面”等章节和删除、调整部分章节, 其章节格式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如表1所示。

三、增加或删除内容的分析

在修订版修订内容中,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修订版没有将原标准中的“参考文献表”的著录专门列为一个章节来介绍, 也没有用附录举例作为执行国家标准的参考件, 只介绍了“期刊文章如有参考文献, 应按照GB/T 7714的规定著录”, 回避了附录中的介绍与“GB/T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之间的差异, 也避免了在若干年以后与“GB/T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修订版之间的冲突, 使参考文献的使用者不受干扰地, 完全地按照“GB/T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标准来执行, 减少了执行标准时的盲目感。同时, 对没有或者很少有参考文献的检索类、科普类和社会科学等期刊来讲, 这也是比较公平的, 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在对期刊的审读或者评比时, 根据文件中的“如有参考文献”6个字对上述类型的处理也就更加灵活了。将原标准12“增刊和特刊”改为12“增刊”, 其中删除了12.1中“期刊的增刊、副刊或附页是指按正常出版周期出版的期次以外增加出版的出版物……”, 修改为“期刊可出版增刊, 增刊应单独编序号。一卷 (年) 内若只出版1期增刊, 其序号为“增刊1”。增刊不应跨卷 (年) 编序号。”删除了12.2中“期刊的特刊、或专辑是指按……”全部内容。将原标准13“分刊和合刊”改为13“特殊情形”, 删除原标准13.3节中“期刊的全部或局部译成外文……”和13.4节中“凡创办新刊以及分刊、合刊或出版外文版……”的全部内容。

从标准的整体内容的介绍来讲, 修订版的文字叙述更加精炼, 没有了原标准在内容方面反复叙述的不足之处, 使人眼目一新, 容易读懂规范的要点之所在。

1) 对原标准中的内容做了删改, 例如原标准:3.1节“科学技术期刊的刊名包括刊名、并列刊名和副刊名”、“也可以冠其主办机构名称为刊名”, 3.2节中“但一般力求不加副刊名”, 3.3节中“为了国际间学术交流或其他需要”, 3.4节中“标识刊名的字符, 应显著地置于封面、目次页和版权标识页上的突出部位, 便于标识。刊名标识的印刷格式应该保持稳定。刊名不得与广告或其他内容混淆”, 3.6节中“外文并列刊名的缩写, 应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规定”, 3.7节中“刊名不论在期刊的任何位置出现, 必须保持一致。如受位置所限, 可以用缩写刊名”等不必要的文字, 3.8节中有关期刊登记的全部内容;4.1节f中“本期如为‘卷终’, 或附有索引等, 应分别予以标注”等文字, 4.3节中有关封面设计的全部内容, 4.5节中有关“封二可作为封面标识项目的延续”的全部内容, 4.5节中有关“封面和封二不编入期刊正文的连续页码”的全部内容;5.2节中“而以年份代替卷次”, 5.3节中“刊名页是期刊装订合订本置于卷首页所必需”、“或编辑者、或主编”等文字, 5.6节中有关增刊方面的全部内容;6.1节中“在选择字号、字样和排版方式时, 应当考虑例如缩微复制、自动光学阅读等非直接用眼阅读时的方便, 不宜过小过密”等文字, 6.2节中有关文摘编写的全部内容;7.1节中“ (包括如果有的并列刊名、副刊名, 也可以包括汉语拼音刊名) ”等文字, 7.5节中有关分期连续刊载文章要求的全部内容, 7.6节中有关非正文内容方面的著录要求的全部内容;8.2节中“每篇论文或科学技术报告的编写格式, 应按照GB7713的规定”, 8.4节中“每期的首页……都应该是单页码”, 8.7节中“公开发行对外交流的期刊, 可以附外文摘要”等文字, 8.8节中有关关键词的著录方面的全部内容;9节“参考文献表”和附录A等全部内容, 将9.1“期刊文章的参考文献, 应按照GB/T 7714的规定著录。调整为修订版的9.8节;10.1节a中“和可能有的副刊名、并列刊名”, 10.1节e中“ (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示“日”) ”, 10.1节h和i中“及其地址 (必要时) ”等文字, 10.2~10.4节中有关内部发行、外文版期刊、编委会等方面的要求的全部内容, 2) 对原标准中的部分做了调整 (增加) 和移动性修改, 例如: (1) 修订版4.1节中规定“刊名应当简明确切, 能够准确界定该期刊所涉及的知识和活动领域, 并便于引用”是对原标准进行删除内容后的补充, 即将“应当明确反映本期刊所涉及的特定学术性和知识领域”修改为“能够准确界定该期刊所涉及的知识和活动领域”, 原标准是强制规定“应当明确反映本……特定学术性和知识……”, 而后者将其变化为“能够准确界定该……所涉及的知识和活动……”, 其中由“应当”修改为“能够”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为期刊在交叉学科方面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修订版强制性规定“刊名应因其字体、字号或编排而易于识别, 不和其他与之相伴的细节混淆, 无歧义。广告、插图等不得对刊名构成干扰。封面中其他信息的字号应不大于刊名字号”。同时将原标准中刊名与广告的主从关系从字号的大小给予了明确:“广告、插图等不得对刊名构成干扰。封面中其他信息的字号应不大于刊名字号。”强制性地突出了刊名在封面上的主体地位。修订版4.2节完善了原标准3.1节的内容, 即“刊名如未能确切反映该期刊的特定主题 (原标准为“特定内容”) , 应当用一副刊名补充表达。副刊名应紧随刊名, 其格式应有明显区别”。同样, 修订版4.5节与原标准3.1节比较, 调整了汉语拼音的著录位置的顺序, 变为“例如封一, 或目次页版头, 或版权页标志块内”。 (2) 修订版5.2节按照GB/T 11668-2001《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的规定执行[5], “在书脊上排印书脊名称, 包括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份;若书脊厚度小于5 mm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印上书脊名称时, 可在封四上距订口不大于15 mm范围内排印边缘名称。边缘名称与书脊名称内容相同”。将原标准中“……起止页和出版年月……”修改为“……出版年份……”。 (3) 修订版6.1节合并了原标准5.1和5.2节, 修订版6.2节e规范了GB/T 9999的名称, 将原标准“标准刊号 (按GB 9999的规定) ”修正为“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按GB/T 9999的规定) ”;规范了数字、“卷终”的排版位置, 即“……在一卷的最后1期, ……或目次页版头……”。 (4) 近年来, 一部分期刊的出版周期发生变化, 有的期刊调整为月刊, 有的改为半月刊, 甚至部分期刊调整为旬刊, 应对刊期的变化, 修订版的目次页7.1节增加了“…… (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明‘日’) ……”。 (5) 详细地规定了目次表的排版顺序“7.3目次表起始于封一时, 如有必要转页, 应转到封四;目次表起始于封四时, 如有必要转页, 应转到封三”。 (6) 增加了“7.6广告页宜单独编制广告目次表”、“封一、封二应不编入期刊的连续页码。”、“8.6……若需变更, 宜从新一卷 (年) 的第1期开始。”、“9.2……c) 全部著者或第一著者和文章题名”、“9.3每篇文章应 (原标准缺‘应’字) 列出……通信联络方式 (必要时) ……”, “10.2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出版发行的期刊, 其版权标志应采用相应的文字。”“12.1期刊可出版增刊。增刊应单独编序号。一卷 (年) 内若只出版1期增刊, 其序号为‘增刊1’。增刊不应跨卷 (年) 编序号。”在总目次这一节中, 增加了“主题索引”、“著者索引”和“关键词索引”的具体定义。

四、可执行内容调整为强制性执行内容的分析

原标准6.3节中“……正文部分……并能独立成张可以在期刊合订成卷时剔除者, 另编页码, 不与正文页码混同”。修订版8.4节调整为强制性执行标准, 即“在正文部分……并能独立成张、可以在期刊合订成卷时剔除者, 应另编页码, 不得与正文页码混同”。

五、为标准的通用性修订版删改的内容

考虑到标准的通用性, 修订版做了如下方面内容的删改:在第7节目次页中, 修订版规定“7.1……目次页不宜编入期刊正文的连续页码。……”, 在原标准的不字后面加了一个‘宜’;“7.2期刊的目次页宜置于封二后的第1页, ……”, 将原标准带有强制性的“应”字变通为‘宜’字;“7.3……b) 著者姓名;……”, 删掉了原标准“7.3……b) …… (如遇3人以上多著者, 也可以只列出前3人, 后加‘等’) ……”,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与本标准同时发布的GB/T 13417 2009期刊目次表的6.5节规定“责任者项为多责任者时, 各章责任者间可用逗号隔开或留空”[6], 可以讲, 两个标准在文字上的书写为编辑留下了较多的空间。

在第9节中, 修订版规定“9.1……期刊正文部分各篇文章的编排格式期刊正文部分各篇文章的编排格式, ……”, 删掉了原标准8.1节中“……应按照GB7713的规定”, GB7713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有关学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方面的编排格式, 如果不删掉这句话, 标准的通用性就很难保证了;同样在“9.2正文部分应根据需要在页眉或其他适当位置标志便于迅速识别的下列项目……”, 将原标准带有强制性的“……应在页眉……”放宽为“……应根据需要在页眉……”。

修订版“9.4每篇文章一般应按其连续页码顺序排印……”, 相对原标准而言, 删除“每期的首页……都应该是单页码”, 不再强制性地规定第1页开始必须是“单数页码”了。

相对原标准而言, 修订版的9.6节中不再强制性的规定“期刊每篇论文一般应该附有摘要”了, 而是“期刊文章如附有摘要”, 才“应参照GB/T 6447的规定编排”。同时, 还删除了“公开发行对外交流的期刊, 可以附外文摘要”这一句似乎多余的话了。

六、修订版中疏忽的地方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修订版中引用了“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8358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7], 这个标准, 但是在整个期刊格式的规定中却未出现, 实际上这个标准应该在修改版的6.6节中和“GB/T 788”同时叙述。

修订版文字叙述表面看起来精炼了, 但是反而不如原标准清晰, 例如“6.2期刊按卷装订时卷首应有刊名页。刊名页须有下列项目”, 删除了原标准的为什么要“……应有刊名页”的原因是因为“刊名页是期刊装订合订本置于卷首所必需”。

修订版中更加规范地对部分术语作了明确的定义, 例如定义了“连续出版物”、“期刊”、“刊名”、“封面”等。特别是在封面的定义中, 明确地表明了封面是总称, 它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书脊。将封三和封四归入封面好像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吧!

修订版删除了原标准“8.6……3个以上8个以内关键词……”这一条, 表面上看起来是放宽了要求, 但是并不一定正确, 其原因是为了有利检索, 目前国家的各种公文发布都要求有关键词, 而修订版这种“不随大流”的做法是否正确, 有待商榷。

关于数字的使用方面, 数字使用的一般原则是[8]: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 有的情形, 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 目前体例尚不统一, 对这种情形, 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 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 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遇特殊情形, 或者为避免歧解, 可以灵活变通, 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修订版在数字使用中也做了大量的规范, 做得比较好。但是, 规范中多次出现的以阿拉伯数字叙述的“通常为每年出版1卷, 也可以1年出版多卷或多年出版1卷”、“在一卷的最后1期”、“应从新一卷的第1期开始”、“目次页可用1种以上的语言给出”、“均应在变更前1期或若干期明确通告。刊名变更后, 原刊名应在新刊封一登载至少1年”的文字与规范中出现的用中文文字叙述的“全部著者或第一著者和文章题名”、“除最后一次外, 每次刊出部分的文末注明‘待续’, 最后一次的文末注明‘续完’”数字进行对比, 用得是否“很得体”, 又是否合理, 有待商榷。

七、结束语

本文在学习GB/T 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的过程中, 总结了修订版与原标准之间内容方面的调整和变化, 同时参照国家有关的其他同类标准提出了笔者的想法和意见。对于其中一些看法是否合理, 可以通过讨论来提高编辑工作者掌握国家标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GB/T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S].1992.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S].2009.

[3]国家技术监督局.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S].2000.

[4]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93量和单位[S].1993.

[5]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1668-2001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S].2001.

[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3417—2009期刊目次表[S].2009.

[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8358—2009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S].2009.

篇4:深度分析篇:各地细则异同对比

继3月30日晚北京、上海、重庆三市出台新“国五条”实施细则之后,31日包括天津、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济南、合肥、贵阳、大连等城市也相继公布了落实“国五条”的地方新规。3月份的最后两天,有16个城市赶在“窗口期”出台了地方执行细则。

从表面上看,地方执行细则从限购、限贷到税收、信息联网,新一轮调控政策似乎在过去“史上最严”的基础上得以升级,大有拉开架势大干一场的模样。但记者综合对比前两年调控政策发现,地方细则缺乏新意。除了20%房价差额所得税之外,地方细则中无非还是强调限购和限贷措施,而这在本质上只是过往政策的延续。

各地政策力度不一。总体来看,一线城市力度最强,如北京最严,上海次之;各地中心城市及二线城市力度则相对较弱,如合肥尚未提到20%个税、限购及二套房贷等;南京、杭州、大连等地则更加省事,仅用寥寥数字提到2013年的房价控制目标便完事,走简约路线。如杭州的细则内容为:“经市政府同意,2013年度我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为: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增幅低于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幅。”加上标点符号,仅仅64个字,可谓是精简到极致。

此外,各地细则都有所保留,如一度被寄予厚望的调控的重点20%个税,除了京沪等少数城市外,大多数城市并未提到操作细节。此外,对于民众普遍关心的二套房贷调整时间和幅度,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期限,而只是笼统地表示在“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然,各地细则也有着惊人统一的地方,即房价调控目标均设定为:房价增幅低于人均收入增幅,即便是惜字如金的南京、杭州版细则,也重点凸显该项内容。此外,各地方版细则对2013年的土地供应情况也纷纷采用统一口径,即“不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

侧重点各有差异

细致梳理已经出台的地方细则,都是围绕房价调控目标、限购、税费、信贷、限价等方面展开。在此,主要针对这几个方面来对各地政策进行比较,以便读者对各地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房价控制目标:北京提到“降价”

大多数城市房价控制目标仍然以控制涨幅为主。

绝大多数城市闭口不提“降价”,均表示将房价涨幅控制在居民收入涨幅之下。包括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其房价控制目标为仍然采用过去的做法,即不高于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幅度,因此被戏称为房价“上涨目标”。

唯一例外的是北京版细则,提到了“降低”字眼。北京细则指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与2012年价格相比保持稳定,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价格。因为其中明确提到降价,所以被业界称为最严细则。

二手房个税:多地未提操作细则

“20%个税”何时开始征收?怎样征收?……诸多操作细节,多数地方细则中均难以找到答案。

相对而言,北京细则操作性最强。北京明确对于能够核定原值的二手房按照转让所得20%征收,随后紧接着又出台补充细则,公告明确5年以上家庭唯一住房免征个税,同时明确经适房、房改房都将按照20%的税率征收个税,未能核定原值按交易额1%计征。

包括广州、重庆等城市均表示“严格按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对如何实施二手房交易“20%个税”操作细则未过多涉及。与其他城市相比,重庆二手房个税征收对象略有不同,其细则规定:对在主城区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房、个人新购的高档住房,以及在重庆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二套)以上的普通商品住房征收房产税;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

二套房贷:不提具体措施

对于各地民众普遍关心的二套房贷,各地似乎统一了口径,均不谈具体措施。

上海、广州等城市提到“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而北京则只是提到会“提高首付比例”,至于利率水平会不会随之上浮,细则中没有明说。对于民众尤其关心的二套房贷首付和利率提高的比例会有多大?各地方版细则均未给出明确的说法,而是笼统地表示“在必要时”或“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提高,以及提高的幅度。这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如果像2011年那样,全年保持平稳态势,那么二套房贷是否就会维持原样,而不会有任何变化?

相对来说,重庆细则显得比较实际一些,提到了提高二套房贷的条件,其规定:主城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出现上涨过快、上涨幅度超过房价控制目标时,可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

目前,各地仍然执行此前的二套房贷规定,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而对于未来二套房贷会如何变化,之前市场上一度疯传“首付比例提高到七成、利率上浮1.3倍”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

限购措施:北京采用“禁入”手段

相比较而言,北京限购措施最为严厉,次之为上海,而重庆则“一如既往”地没有采取限购措施。

北京细则中提到,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在本市未拥有住房的,限购1套住房;对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暂停在本市向其出售住房。这也就是说,此前通过“假离婚”的办法来规避限购措施,现已无法行得通了。除此之外,北京版细则还提出将严惩骗购行为。北京将成立专门的购房资格审核机构,届时房管部门、公安、税务、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而对教唆、协助购房人造假的开发商和中介机构,会暂停网上签约;而对骗购的家庭,将采取禁入市场5年的处罚。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北京版细则的严厉之处。

限价措施:各地大同小异

各地均执行限价措施,主要包括“明码标价”、“一房一价”,同时限制住宅商品房随意提价行为。

篇5:月绩分析细则

关键词:营业税,新旧条例,比较

为进一步完善税制, 配合增值税转型改革, 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应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适时修订了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营业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在总体构架上延续了老条例的脉络, 使营业税法规保持了基本稳定;同时, 充分借鉴了其他税收法律法规已经取得的成果, 将老条例中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合理、差额征税项目不系统、纳税发生时间不明确、地点表述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修订, 最大程度地做到了税种间的统一和衔接;新条例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有利于指导今后的经济发展。新条例和细则与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比有较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对营业税征收范围进行了调整, 体现了税负公平

新条例和细则在征税范围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扩大了营业税纳税人的范围。

按照原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劳务发生地在境内的单位或个人为营业税纳税人, 对于劳务发生地没有明确是劳务提供地还是劳务接受地, 实务中对仅在境外提供劳务, 而不在境内设立机构或派人来华提供劳务是不征税的。根据新细则第四条规定, 不仅在境内提供劳务的单位或个人需要缴纳营业税, 而且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在境内的, 提供劳务方也是营业税纳税人。此条规定扩大了营业税纳税人的范围, 只要劳务提供或接受方有一方在境内, 就属于营业税的纳税人, 需要缴纳营业税。因此对于境外关联方虽仅在境外提供劳务, 但只要接受劳务的一方在境内, 接受劳务方在支付境外费用时需要代扣代缴营业税。

2. 拓宽了视同销售范围。

新细则第五条将旧细则第四条中“转让不动产有限产权或永久使用权, 以及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 视同销售不动产”的规定调整为“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视同发生应税行为。

新细则首次将个人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行为纳入了视同销售范围。也就是说从2009年1月1日开始, 对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与他人的行为需要征收营业税了。

3. 新增了对“其他金融商品买卖业务”差额征税的规定。

新细则第十八条将旧条例第五条中“金融机构从事的外汇、有价证券、期货买卖业务, 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调整为“纳税人从事的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和其他金融商品买卖业务, 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4. 增加“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免征营业税的规定。

将旧细则第八条对“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不征税”的规定, 调整为“属于境内劳务征税”并在新条例第八条给予免征营业税照顾。对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保险给予免税照顾, 其目的就是鼓励境内企业出口, 该项调整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 对境内保险机构的发展以及促进对外贸易具有积极意义。

二、营业税营业额规定更加规范和严密

与旧条例及其细则相比, 新条例和细则在营业额方面做了较大的修订, 涉及条款较多,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扩展了价外费用的外延, 重新明确了价外费用的范围。

⑴删除了原旧条例中“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的“向对方”, 解决了应税行为接受方与付款方不一致的问题, 因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接受劳务方并不一定就是付款方, 有的是因为接受劳务方与付款方有债权债务关系, 有的是关联企业, 有的也没有经济利益关系。对纳税人而言取得了应税收入就应当纳税, 即对纳税人因提供应税行为收取的款项, 无论是从接受方处取得的款项, 还是从第三方取得的款项, 均应并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⑵细则第十三条进一步明确了价外费用的范围, 增加了以“补贴、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罚息、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等名义收取的款项, 并规定价外费用不包括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代行政单位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行政事业性收费: (1) 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 由国务院或者省级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2) 收取时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 (3) 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

2. 建筑业营业额规定, 新条例明确“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

单位的, 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与旧条例相比, 主要有以下三点变化:一是适用主体由“建筑业的总承包人”调整为“纳税人”, 即所有从事建筑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解决了过去再分包不得扣除分包价款而造成重复征税的问题。二是将扣除适用范围由“工程分包或者转包”调整为“建筑工程分包”, 对转包业务不再允许扣除。三是根据建筑行业有关“严禁个人承揽分包工程业务”等规定, 将扣除对象由“他人”调整为“其他单位”, 对分包给个人的也不得扣除分包价款。

同时, 重申了建筑装饰劳务的征税问题, 调整了建筑工程设备征税政策。新细则第十六条规定, 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含装饰劳务) 的, 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与旧条例和细则相比, 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适用范围由原先“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调整为“除装饰劳务以外的建筑业劳务”。也就是说, 如果纳税人提供装饰劳务的, 则不适用本规定。二是对工程所用原材料、其他物资和动力无论是建设单位提供还是纳税人提供, 均应并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三是按照新细则的规定,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备价款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但是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设备价款需要缴纳营业税。

3. 删除了转贷业务差额征税的规定。

新条例第五条关于差额征收营业税的项目, 删除了旧条例第五条中“ (四) 转贷业务, 以贷款利息减去借款利息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一项。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仅适用于转贷外汇业务, 造成外汇转贷与人民币转贷之间的税收不公, 在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 其不合理性日益明显。因此, 为了促进税收政策的公平, 删除了该条款。这样, 转贷业务结束了按照差额征收营业税的历史,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转贷业务应按全额征收营业税。

4. 增加了差额征税项目扣除凭证的管理规定。

新条例第六条规定, “纳税人按照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扣除有关项目, 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 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 同时新细则第十九条还明确了合法有效凭证的具体范围和内容, “条例第六条所称符合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凭证 (以下统称合法有效凭证) , 是指: (一) 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 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 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二) 支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 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 (三) 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 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 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 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四) 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合法有效凭证。”上述规定, 通过抓住差额征税项目有关扣除费用涉及扣除凭证这一核心环节, 明确扣除凭证必须是合法有效凭证才能扣除, 其目的就是规范扣除项目管理。

关于这一点, 国家税务总局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规定, 这次把它写进《条例》, 提高了这一规定的法律级次, 而且新细则更加具体、更加规范, 大大提高了差额征税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力。

5. 新细则对营业额的减除和扣除问题, 进行了明确和重申。

⑴减除营业额的规定。新细则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纳税人的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后因发生退款减除营业额的, 应当退还已缴纳营业税税款或者从纳税人以后的应缴纳营业税税额中减除。

⑵营业额扣除的规定。新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 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 如果将价款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 以折扣后的价款为营业额;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 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 均不得从营业额中扣除。

6. 明确了交易价格明显偏低的处理规定。

新条例第七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营业额。同时, 新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纳税人有条例第七条所称交易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或者本细则第五条所列视同发生应税行为而无营业额的, 确定营业额的方法增加了“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核定”的规定。纳税人自身没有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 就按照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进行核定, 这一规定填补了原细则仅仅按照纳税人本身的情况进行核定, 如果纳税人自身近期没有提供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同类不动产而“无法核定”的法律空白。

三、改变了未分别核算的兼营行为及部分混合销售行为的征税原则

对于兼营行为及部分混合销售行为未分别核算的, 征税原则由“一并征收增值税”调整为“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营业额”, 划分原则更加合理明晰。

新细则第七条规定, 对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等混合销售行为, 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 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同时第八条规定, 纳税人兼营应税行为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 应当分别核算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其应税行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

新条例和细则的主要变化有:

1. 改变过去混合销售行为或征增值税或征营业税的处理原则, 对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等混合销售行为, 其应税劳务和货物分别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应注意的是, 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的是自产货物, 而不是销售所有的货物。

2. 兼营行为的范围由过去的“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调整为“兼营应税行为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同时将“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 其应税劳务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 不征收营业税”调整为“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这样调整, 首先解决了过去因纳税人兼营行为划分不清楚必须全部征收增值税的合理性问题;其次还防止了纳税人利用营业税税负与增值税税负差异的情况, 有意划分不清楚, 达到少纳税款的目的。

四、完善了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

关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与旧条例相比,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1. 将“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作为确认纳税义务发生的前置条件, 使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认的基本原则更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新条例第十二条规定, “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2. 明确了“收讫营业收入款项的当天”和“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的含义。新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 条例第十二条所称收讫营业收入款项, 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条例第十二条所称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 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3. 调整了建筑业、租赁业、自建行为等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新条例和细则将建筑业或者租赁业预收款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由过去的根据财务制度确认收入的时间, 调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解决建筑业和租赁业劳务跨度时期长、不易征收管理的问题。同时规定, 对纳税人发生本细则第五条所称自建行为的, 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自建建筑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并将旧条款“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调整为“与销售不动产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同步”, 也就是说如果销售不动产发生预收款行为的, 则其自建行为也应在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确认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可见, 新细则改变了建筑业、租赁业应税劳务, 采取预收账款方式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即从2009年1月1日开始, 建筑业、租赁业发生应税劳务而取得的预收账款, 收到预收账款的当天就产生了纳税义务。

五、营业税纳税地点的表述由劳务发生地调整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

新条例对营业税的纳税地点进行了调整, 将旧条例的“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 调整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新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是, 纳税人提供的建筑业劳务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税劳务, 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同时明确建筑业劳务、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销售、出租不动产仍应在劳务发生地或土地、不动产所在地申报纳税。将应税劳务的纳税地点由劳务发生地调整为机构所在地具有积极意义, 一是可以避免因为政策不明确导致各地争抢税源现象的发生;二是可以让纳税人更加清楚其提供的应税行为应该在什么地方纳税;三是更加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监控管理, 避免税收转移, 同时也便于税务机关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同时, 强化了机构所在地补征税款的措施。新细则第二十六条新增“按照条例第十四条规定, 纳税人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土地或者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而自应当申报纳税之月起超过6个月没有申报纳税的, 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的规定。

六、调增了营业税起征点

新细则第二十三条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增了营业税起征点:

1. 按期纳税的, 由原细则规定的月营业额200~800元, 调增至1000~5000元;

2. 按次纳税的, 由原细则规定的每次 (日) 营业额50元, 调增至100元。

七、延长了营业税的纳税期限, 体现了税务机关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的的理念

新条例第十五条将纳税申报期限由旧条例规定的月后10日内延长至月后 (或者季后) 15日内, 这样调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与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期限一致, 便于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二是给纳税人较为宽松的申报缴纳期限, 也进一步缓解了申报大厅拥挤的问题, 体现了税务机关切实为纳税人服务的宗旨和理念。

八、删除了旧条例所附的税目税率表中的“征收范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月绩分析细则】相关文章:

学校军事化管理细则(试行)分析04-13

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实施细则的实践分析02-28

管理细则04-13

交规细则04-17

校对细则04-19

交收细则04-21

评分细则04-27

支部细则05-15

三违细则04-07

栈桥监理细则04-08

上一篇:读圣人书读书活动方案下一篇:2011年幼儿园学前班安全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