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办公室保持清醒

2024-05-23

如何在办公室保持清醒(通用11篇)

篇1:如何在办公室保持清醒

夏日炎炎,你终于从拥护的公交车、班车或地铁脱身,来到自己舒适、恒温的办公室中,可以松一口气,做每日的工作了。可是常常在工作时,一阵倦意袭来,也许是昨夜笙歌,也许是几天来的连续加班,也许是……无论如何,在办公室不能“昏迷”,必须保持清醒。在浦东一家移动通讯公司工作的夏小姐对此深有体会,她说:“我知道精神状态很重要,但有时还是免不了犯困。除了今后注意晚上不要工作得太晚,朋友间的娱乐有点节制和早点休息之外,还有一些小办法,也不妨试一试。”利用茶和咖啡昏头昏脑时,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给自己泡一杯浓茶或者咖啡。这些饮料提神醒脑,从古至今都很有效。同时,从起身、洗杯子,到饮水机旁倒水,整个动作过程都会给你带来片刻的清醒。趁这段清醒,赶紧投入你的工作,但要注意的是茶杯不要乱放,否则一走神,洒得铺天盖地,你倒是真的要吓醒了。闻香味美好的气味也有清醒头脑的作用。时常在办公室的桌上放一些清新怡人的香氛饰品或者干花,不仅使单调的办公环境得到点缀,也会让你不再昏昏欲睡。在精神不振的时候,闻一下,立刻觉得恍若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闭上眼睛,办公室里的乏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情舒畅,自然精神也会焕发起来。当然,如果是快递送来的神秘鲜花,恐怕让你兴奋的就不仅仅是香味了。做运动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又有人反驳说生命在于静止。其实绝对的运动或静止都不妥。办公室中三分动七分静最适宜。可针对办公地点的特点因地制宜编一些操,运动僵硬的颈脖、四肢,身体得到适度的活动之后便会有微微的兴奋感,头脑也会随之清醒不少。如果想更舒畅地伸展身体而又不便在狭小的办公室展开,可试着找到大楼防火隔离层,那儿地方够大,也不会有人干扰。只是千万别练得兴起,忘了办公室中也许还有个急匆匆的客户在等你。调温度有时候室温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现代的办公条件,中央空调总是将冬日的OFFICE变得如春天一般的温暖。本来嘛,“春眠不觉晓”,这样的温度人是舒服了,却免不了昏昏欲睡。唯一的办法是:降温,开窗透气,外来的新鲜空气可能一下子会给你注入精神和活力,当然,也许有些怕冷的同事会抱怨,但是没关系,头脑一凉就清醒多了,跟他讲道理也会更有说服力,而更主要的是你已经度过了“瞌睡危险期”。嚼薄荷糖吃一片香口胶或者薄荷糖,无疑也有助于提神醒脑,当然最好是挑选无糖型而且口味特别强烈的那种。中午饭后,遇上同事都在,不妨每人发一圈。嚼着嚼着,一光提神,还优化了空气,使每个人不再有中午吃的鸡鸭鱼肉蒜的气味。口气清新,也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喜欢与你聊天的人多起来,多说说话,自然也就不会想到去犯困。不过,吃口香糖得注意环保,将口胶弃置指定地点。最忌讳的是把它粘在办公室里的桌子底面。去洗手间洗手间是个好地方,绝对隐私。如果你实在克制不住地犯困,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止住,倒不如索性去洗手间。坐在里面打个5分钟的小盹,没有人会怪你渎职。同时,在进入办公室之前,你可以对着镜子梳洗一下。如果妆不是很浓,也不妨用凉水冲洗脸颊,同时做一些轻度的面部按摩,既有助于脸部的皮肤保养,也可以使自己更加清醒,而且你会惊奇地发现周围的人说你精神好多了。想心事这不算开小差,手头工作告一段落,可以在电脑前装模作样。回忆一些刻骨铭心的快乐或悲伤的事,也许是开心,也许会难过,但无论如何,你不会犯困了。但是关键的一点,你千万不可以沉浸其中,尽量不要去想那些烦心劳神的事,不然岂不是“刚出狼穴,又入虎口”?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别人发现你变幻的表情,否则你的精神就会受到怀疑。打电话打私人电话本来并不允许,但其实这是OFFICE中最屡禁不止的事,每间办公室里都会有人拿着电话,声音越来越小。所以掌握好时机和技巧,找几个自己喜欢的朋友聊聊天,或者给心爱的人打个慰问电话都可以。只是时间不宜过长,待到困劲一过,就得马上加倍努力干活。记住,在办公室里煲电话粥是第一大忌。找经理找经理,当然不是要你向他报告你犯困了。如果你和经理的位置比较近,(最好又是那些不大不小的经理),他对你构不成什么威胁,你也不是很怕他,那么就不妨找一些无伤大雅的事去“烦”他一下,比如向他问个电话什么的。要去见经理的人总是会振作精神,不会萎靡不振,也许不知不觉就把你的精神状态变好了。去聊天精神不好的时候,可以就近在办公室里找个人说说话。但是,说话聊天也许会给你带来负页的作用,所以找谁聊,怎么聊,而且又要有助于提神成为你的关键。除了找经理,还可以找你在办公室里比较有好感的一位异性,问一些有关工作事务,既无伤面子,又让别人抓不住工作偷懒的把柄。众所周知,在一个有好感的异性面前,你总是不自觉地打起了精神。其实,犯困只是一个信号。若是并非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熬夜、加班或者较大的情绪波动和健康原因所致。那么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如果是,那么投入地工作一定会使你精神焕发的。反之,你要考虑更重大的问题——换工作了。

篇2:如何在办公室保持清醒

在浦东一家移动通讯公司工作的夏小姐对此深有体会,她说:“我知道精神状态很重要,但有时还是免不了犯困。除了今后注意晚上不要工作得太晚,朋友间的娱乐有点节制和早点休息之外,还有一些小办法,也不妨试一试。”

利用茶和咖啡

昏头昏脑时,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给自己泡一杯浓茶或者咖啡。这些饮料提神醒脑,从古至今都很有效。同时,从起身、洗杯子,到饮水机旁倒水,整个动作过程都会给你带来片刻的清醒。趁这段清醒,赶紧投入你的工作,但要注意的是茶杯不要乱放,否则一走神,洒得铺天盖地,你倒是真的要吓醒了。

闻香味

美好的气味也有清醒头脑的作用。时常在办公室的桌上放一些清新怡人的香氛饰品或者干花,不仅使单调的办公环境得到点缀,也会让你不再昏昏欲睡。在精神不振的时候,闻一下,立刻觉得恍若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闭上眼睛,办公室里的乏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情舒畅,自然精神也会焕发起来。当然,如果是快递送来的神秘鲜花,恐怕让你兴奋的就不仅仅是香味了。

做运动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又有人反驳说生命在于静止。其实绝对的运动或静止都不妥。办公室中三分动七分静最适宜。可针对办公地点的特点因地制宜编一些操,运动僵硬的颈脖、四肢,身体得到适度的活动之后便会有微微的兴奋感,头脑也会随之清醒不少。如果想更舒畅地伸展身体而又不便在狭小的办公室展开,可试着找到大楼防火隔离层,那儿地方够大,也不会有人干扰。只是千万别练得兴起,忘了办公室中也许还有个急匆匆的客户在等你。

调温度

有时候室温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现代的办公条件,中央空调总是将冬日的office变得如春天一般的温暖。本来嘛,“春眠不觉晓”,这样的温度人是舒服了,却免不了昏昏欲睡。唯一的办法是:降温,开窗透气,外来的新鲜空气可能一下子会给你注入精神和活力,当然,也许有些怕冷的同事会抱怨,但是没关系,头脑一凉就清醒多了,跟他讲道理也会更有说服力,而更主要的是你已经度过了“瞌睡危险期”。

嚼薄荷糖

吃一片香口胶或者薄荷糖,无疑也有助于提神醒脑,当然最好是挑选无糖型而且口味特别强烈的那种。中午饭后,遇上同事都在,不妨每人发一圈。嚼着嚼着,一光提神,还优化了空气,使每个人不再有中午吃的鸡鸭鱼肉蒜的气味。口气清新,也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喜欢与你聊天的人多起来,多说说话,自然也就不会想到去犯困,

不过,吃口香糖得注意环保,将口胶弃置指定地点。最忌讳的是把它粘在办公室里的桌子底面。

去洗手间

洗手间是个好地方,绝对隐私。如果你实在克制不住地犯困,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止住,倒不如索性去洗手间。坐在里面打个5分钟的小盹,没有人会怪你渎职。同时,在进入办公室之前,你可以对着镜子梳洗一下。如果妆不是很浓,也不妨用凉水冲洗脸颊,同时做一些轻度的面部按摩,既有助于脸部的皮肤保养,也可以使自己更加清醒,而且你会惊奇地发现周围的人说你精神好多了。

想心事

这不算开小差,手头工作告一段落,可以在电脑前装模作样。回忆一些刻骨铭心的快乐或悲伤的事,也许是开心,也许会难过,但无论如何,你不会犯困了。但是关键的一点,你千万不可以沉浸其中,尽量不要去想那些烦心劳神的事,不然岂不是“刚出狼穴,又入虎口”?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别人发现你变幻的表情,否则你的精神就会受到怀疑。

打电话

打私人电话本来并不允许,但其实这是office中最屡禁不止的事,每间办公室里都会有人拿着电话,声音越来越小。所以掌握好时机和技巧,找几个自己喜欢的朋友聊聊天,或者给心爱的人打个慰问电话都可以。只是时间不宜过长,待到困劲一过,就得马上加倍努力干活。记住,在办公室里煲电话粥是第一大忌。 共2页,当前第1页12

找经理

找经理,当然不是要你向他报告你犯困了。如果你和经理的位置比较近,(最好又是那些不大不小的经理),他对你构不成什么威胁,你也不是很怕他,那么就不妨找一些无伤大雅的事去“烦”他一下,比如向他问个电话什么的。要去见经理的人总是会振作精神,不会萎靡不振,也许不知不觉就把你的精神状态变好了。

去聊天

精神不好的时候,可以就近在办公室里找个人说说话。但是,说话聊天也许会给你带来负面的作用,所以找谁聊,怎么聊,而且又要有助于提神成为你的关键。除了找经理,还可以找你在办公室里比较有好感的一位异性,问一些有关工作事务,既无伤面子,又让别人抓不住工作偷懒的把柄。众所周知,在一个有好感的异性面前,你总是不自觉地打起了精神。

其实,犯困只是一个信号。若是并非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熬夜、加班或者较大的情绪波动和健康原因所致。那么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如果是,那么投入地工作一定会使你精神焕发的。反之,你要考虑更重大的问题――换工作了。

篇3:德国如何在大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

政治领域的“定海神针”

二战后的德国政治改革, 其程度之深, 力度之大, 史无前例。这一次政治改革, 把德国从一个历史上的封建军事专制国家和刚刚完结的希特勒纳粹独裁国家, 改造成为一个基础坚实牢固的民主国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有人称之为德意志第二民主共和国) , 而且没有引起多少社会波动。这里的主要“定海神针”是德国人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 具体说来, 也许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新的立国原则清晰、坚定。1949年5月通过的德国《基本法》即德国宪法, 虽则没有明文规定国家是选择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 也没有明文规定国家是选择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道路还是欧洲大陆道路, 更没有明文规定国家必须遵循哪种主义, 但德国宪法十分明晰且坚定地明文规定了立国的四大原则。基本法第1条, 要求将尊重人的尊严作为宪法体制的最高准则, 另外三个原则是民主法治, 联邦制, 社会福利国家。

对上述立国原则, 全国绝大多数公民及其各主流政党一直保持一致共识。尽管在战后初期 (1945—1957年) , 德国社会民主党曾抱某些歧见, 但自其1957年的《哥德斯堡纲领》公布之后, 该党也完全认同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艾哈德等人提出并推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

没有“政治运动”, 没有“大翻个, 底朝天”。不论哪个政党或执政联盟上台执政, 德国一直坚定遵循上述立国原则和全国共识, 近70年来德国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改朝换代”式的国家领导人更替, 只是不断适时地调整某些政策主张并付诸实施。

经济领域的坚持与稳定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可谓变革连连, 主要有四项, 其中最为重大的当数把第三帝国的“统制经济”改造成为“社会市场经济”。

当今欧洲存在一大堆严重问题, 但并不能认定旧大陆必死无疑。只要认真致力于进一步联合和改革, 欧洲依然有希望, 甚至可能重新辉煌。德国就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尽管面临上述重重困难, 德国社会始终保持相当稳定, 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德国经济增长一直由一种特殊的“稳定文化”指引着。德国人对经济“稳定增长”有特殊的感受和理解。这些感受主要来自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所经历的痛苦遭遇。一战后, 1923年发生的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 让德国人从此染上了几乎是永久性的恐惧症;二战后1948年货币改革所引起的价格大涨, 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心态。德国的这种“稳定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 致力财政平衡, 偏向货币“从紧”, 环境保护领先, 技术安全第一, 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人们理解:为什么德国在欧债危机中坚持要求重债国必须整顿财政, 减少债务, 缩小赤字;为什么德国在1999年欧元问世前其货币德国马克国内币值长期稳定, 钱真值钱;为什么德国在环保事业与产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什么德国早在40多年前就拥有磁悬浮铁路技术并在汉堡成功投入试运营而后来不在其国内推广, 以及德国2011年宣布在今后10年内关掉本国所有核电站……

德国经济增长始终由一个先进的工业制造业部门支撑着。德国目前加工制造业约占GDP的21%, 但如果加上连带的服务、贸易、金融等部门效应, 它们保证着全国劳动力就业的30%~40%。德国加工制造业四大支柱产业——汽车、机械、电器、化学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与适应力, 它们的产品70%~80%用于出口。20世纪60年代以来, 德国占世界出口比重一直在10%上下。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德国马克对外币值大幅上升年代, “德国货”照常畅销不误, 这是它们国际竞争力强大的反映。经济产业强大, 有助于国家发达和社会稳定。

德国是一个自愿有纪律、有组织的社会, 而不是一盘散沙, 凡事杂乱。这突出表现在雇员——雇主关系上。有组织的工会对有组织的雇主联合会, 在自主谈判的基础上, 以“社会伙伴”的心态和方式解决劳资矛盾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代表雇员的最大工会是德国工会联合会, 成员630万人;代表雇主利益的则是雇主协会, 有200万家企业参加, 还有工商大会、德国工业联合会等。

德国有些政治家有令人钦佩的政治勇气, 敢于推行不受人欢迎的大变革。时任联邦总理施罗德2003年提出并实行的《2010议程》就是一个代表作。尽管结果是社民党下台, 党员流失1/6, 但反对党继任者默克尔继续推行这套改革, 改革劳动市场, 收紧社会福利, 放松政府对企业的某些限制, 帮助德国成为欧债危机中的“佼佼者”, 且继续保持社会稳定。但这次改革的力度其实并不算大, 而且德国许多政治家至今依然回避或者说不敢实行必要的重大改革。

社会领域的平衡发展

二战后在德国的社会领域里也发生了不少重大的变革。这里简要地来讨论其中的四项, 即收入分配、社会福利、两德统一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地区间平衡发展问题。

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世界上所有国家, 不论西方东方, 出于政治考虑与技术原因, 都不可能发表有关收入与财富分配的真实统计, 德国也不会例外。德国政府公布的官方数字往往会缩小贫富差距的真实程度, 而那里的左派人士总是会蓄意夸大这条鸿沟;至于代表雇主利益的组织机构和代表雇员诉求的工会, 它们各自公布的信息资料自然也会相去甚远。因此, 笔者只能参考德国联邦统计局的官方数据, 加上或减去笔者以为必须“加工”的项目, 得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如果仅以雇员实际拿到的净工薪来与雇主的收入相比, 它们的比例大约为1:7;通过二次收入分配即再分配, 德国“上端”的20%家庭与“下端”的20%家庭收入差距大约在4~5倍之间。二次收入分配, 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机构向就业者征税 (特别是个人所得税) 和通过社会保险系统向就业者收费 (首先是养老保险费) , 其所得款项, 通过许多项目 (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病假工资、劳动促进、公务员退休金、有子女家庭补贴、社会救济、住房补贴, 等等) , 由国家转移支付给各个社群, 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

社会福利。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举世闻名的。目前, 每年大约有GDP的27%左右用于公共福利支出 (比较:美国16%, OECD国家平均21%) , 主要用于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护理老人。90%的人口从中受惠, 但为支撑这一全民福利体系的资金问题已日益难以为继, 因此屡遭诟病。

帮助东部地区重建。1990年两德统一, 这给德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自1990年以来, 德国每年大约要花1000亿美元 (占德国GDP3%) 用来改造东部, 所幸德国人发扬了爱国精神和民族认同感 (尽管西部有些人不大情愿) , 至今仍承受着“团结税”等负担, 共同致力于统一大业。德国人用20多年时间基本上实现了上述各方面的“统一”, 但至今尚未完全达标, 矛盾依然不少, 特别在思想方面。

地区发展相对平衡。二战前, 一提到德国, 人们就会立即想到煤钢生产重地鲁尔地区。二战后,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改革, 目前德国早已进步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相对平衡的国家。这首先表现在德国各州 (这里主要是指西部地区) 之间, 人均GDP、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不大, 这有助于大多数居民首选就地安居乐业, 避免人口过多流动, 利于社会稳定。其次表现在全国人口分布上。最后表现在“经济中心”相当均匀地配置在全国的东南西北中:东部有柏林、德累斯登、莱比锡等, 南部有慕尼黑等, 西部有科隆等, 北部有汉堡等, 中间则有法兰克福、莱茵——内卡、斯图加特等。它们各具特色, 形象丰富多彩。德国国土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仅相当于中国云南省 (38万平方公里) 的93%, 但德国的“经济中心”配置状况值得借鉴。

篇4:考试的时候如何保持清醒

2、我的一个朋友妈妈是医生,高考的时候,考之前给她的孩子吸氧。确实,在密闭的空间下经常脑力活动,并得不到身体锻炼容易造成缺氧,从而导致头脑不清醒,但吸氧的多少却是要严格控制的,建议有医生的详细说明方可实施。

3、涂抹法,使用清凉油之类的。

4、良好的心态,我感觉问出你这种问题的学生都是心态不太好,要想办法调整心态,做到我下面说的第五点,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5、其实平时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最能帮助同闹清醒,但如果你现在已经马上就要考试了,我认为非常重要的还是饮食和睡眠,不仅仅是吃什么,也要注意吃东西的时间,不要在太过饥饿下学习,也不要在饭后立即学习,30分钟之后为最好,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把吃饭的时间把握好。

总之就说这么多吧,平时该学的都学了,并多模拟一下考试(和考试一样,自律性差就找人看着)。

拓展:如何面对考试

要让自己放松心态,一次失误不代表全部,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听听音乐什么的,最重要的事相信自己,称自己为天才也未尝不可,考试就当成是做练习,没什么大不了的,认真去考,去答题,分数名次不重要,当然肯定不会差 。

1、确信你已经了解考试的有关事项和要求。检查考试时间安排表,确信你参加考试的科目没有时间上的冲突。如有冲突,及时向教师反映,以求考前妥善解决或得到留考安排。

2、列一个清单,把你需要带到考场的东西一一列出。可能包括:钢笔、墨水、铅笔、橡皮、尺子、画图工具、计算器(有充足的电池)、手表和准考证。如果是开卷考试,你还应把教材、笔记本等列入清单。带有索引的手写笔记本可能是相当有用的。

3、提前到达考场,做几次深呼吸,消除紧张,尽可能以平和的心态投入考试。

4、拿到试卷后,首先从容地将姓名、考号等卷头内容填写清楚,不要因急着抢时间而出现错误,影响你的成绩登录。

5、用2到3分钟迅速浏览一遍所有试题,估计一下各个题目的难易程度,在题目之间大体分配一下答题时间,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你最有把握的题目开始答题。

6、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目给出了什么信息,弄清你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对似曾相识的题目,切忌想当然,一定要审题清楚再答。

7、细心解题,力求一遍成功,不要图快。保持卷面清晰、整洁,以免判卷人无法看清楚而影响你的得分。要按照解题的顺序在草稿纸上列出要点或演算过程,这样对于你仔细审题和交卷前的检查也会有帮助。

8、验证答案一般集中在最后一起进行。如果你对刚得出的答案没把握,不妨立即检查,或在草稿纸上做标记,以提醒自己重点检查。

9、每题必答。不要碰到一点困难就立即跳过,既然答题顺序和时间都已经大致有安排,就应该按计划进行。如果有的难题一时不知如何下手,也不必纠缠,先完成别的题目,稍后再回头完成它。即使有的难题你无法完成,也尽可能把你的解题思路和能做的步骤写出来,或许你还能够得到该题的部分分数。

10、交卷前最好留出一定的时间检查试卷。首先要检查卷头,确保没有错误。检查答案时,一般要优先检查分值高的或你最有怀疑的试题。书写清晰、结构明了的草稿纸是最有效的检查线索。

11、即使你很有把握,也不要提前交卷。如果还剩下时间,放松几分钟,再检查一遍答案。你可能会发现某些没有被发现的错误,或对某些答案有新的想法。

篇5:考生怎么保持大脑清醒

2.每天来点“脑部有氧运动”。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理学家卡兹及曼宁提倡大家每天多做“脑部有氧运动”,不管是吃饭、工作、购物、休闲等,都可以来点新变化,为自己创造一些全新的经历,引起知觉注意。

3.多吃“朴实”的食物。纽约西彻斯特医学中心神经医学部主任隆巴德认为,营养是“主宰”脑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饮食能使脑和免疫系统达到平衡,避免神经系统疾病。如果大脑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其衰老进程也能减缓。台湾营养专家章乐绮提出,所谓多吃“朴实”的食物,也就是要避免暴饮暴食,多吃低脂食物,尽量少吃甜食,不吃精致的、过度处理过的食物。

4.适当运动改善记忆。美国国家老化研究所的研究发现,过去不运动的人在每周做完3次、每次45分钟的快走运动后,注意力、记忆力等都得到加强。

5.给大脑放松“排毒”。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大脑也需要“排毒”。美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瑞司塔克博士提出,“保养”脑力,绝对不能忽视对压力的管理,因为长期的压力,会使脑部释放出自由基及压力激素等有害脑细胞的物质。

篇6:保持清醒高中议论文

这是值得相信的的时代,曾经拒大众于千里之外的艺术殿堂已被先驱者扣开大门;各类信息渠道将经典送诸眼前。然而这也是需要怀疑的最坏时代,人人都知道贝多芬、毕加索,却又前所未有的空洞。

这份正在消解深刻的低俗浪潮似乎有源可溯。一方面,信息化的多产社会,让我们成为新时代的“新房客”,即占有的多,拥有的少,碎片化的摄入使人丧失沉淀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正在消解求知求美的意义。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却听不到每一个齿轮的呐喊,更甚者,“齿轮们”为自己空空如也的脑袋沾沾自喜,将功利主义化为生命的底色。

与此同时,在艺术、文学中沉默的大多数成为了“懒汉思维”的代名词,通过庸俗文学满足即时的快感,奉情感为圭臬。还有的,则仍处于对于“深刻”的畏惧,沉溺于当下的舒适圈,避免了一切深刻的开始。

然而,成为耳塞眼闭的人有源可溯,就真的有理可循吗?《娱乐至死》中有两个可悲图景的概况:一种是奥威尔式的,信息闭塞,真理消亡;一种是如滑稽戏般,让众人在娱乐中走向消亡,深刻就此瓦解。对此,我不禁想发出慨叹:勿让低俗与幽默消解经典与深刻;保持清醒的内心,审思之,明辨之。

聆听贝多芬,感悟毕加索,从荷马到海明威并非意味着人人可以在艺术殿堂夺得桂冠,也并非成为了高人一等的鉴赏者,但却可以让我们在冗杂的时代安顿内心,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史铁生将生命之痛诉诸笔端,软弱也变成了坚强;陈寅恪忍受身体病痛口诉巨作将文人精神传扬后世。放诸当下,外卖小哥雷海为面对步步紧逼的生活,留得吟诗的一方天地,获得诗词大会冠军。或许这个头衔并未改变他的生活处境,然而“听得见的是修辞,听不见的是诗”,平凡人的世界中吟诗作乐早已使他在诉求于存在中寻得了统一。

更进一步,经典与艺术让我们避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的愚昧境地,在撕裂的生活中扎下根去。无论是将热爱诉诸笔端,抑或投诸艺术,或许我们不会像文天祥在生命尽头吟诗高歌,但无论形式,不变的是对生命价值的捍卫。

反观当下,网络通俗文学的作者迎合庸俗大众,甚至不敢在作品中加入初中以上的知识,害怕冒犯了寻找快感的读者。可悲!可叹!

篇7:如何在办公室保持清醒

大部分学生选择法语专业, 都是带着极大的兴趣的, 有的喜欢学习语言, 有的出于对法国的向往或是对法国文化的喜爱, 这种激情对学生的法语入门学习起到积极作用。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保持住这份学习热情和兴趣呢?

二、如何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1.教师的思想工作。

(1) 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大量事实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学生喜欢或佩服某位教师, 自然会喜欢和重视这位老师的课, 也肯下工夫学好这门课;反之,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可敬的师长, 更要做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当然, 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 而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的前提下提出批评, 帮助他们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这样的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如果学生觉得我们是尊重他们想法的人, 他们就会把对课堂的期待和建议真实地告诉你, 了解这些情况, 教师备课时自然有了清晰的方向。

(2) 肯定学生的选择 , 刚入学有很多学生都感到疑惑 , 学法语出来能干吗, 三年又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这时, 切不可打击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前几届优秀毕业生的例子, 重点介绍一些他们当时的学习方法、现在的工作情况。有条件的话可以把这些同学请回来和在校学生做个交流。 教师要开导学生只要知识掌握扎实, 就有很多工作机会。而法语学习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不在于年限, 关键在于课后要有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法语水平。

2.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1) 课堂学习气氛是否轻松愉悦, 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影响, 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因此, 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苦练基本功, 营造开放的、互动的语言氛围, 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及人文风情等, 以调节课堂氛围。此外, 教师还应当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抑扬顿挫的声调、愉快的表情来感染学生。

(2) 开学初的第一堂课至关重要, 如果教师第一堂课只是按部就班地依照字母、音标顺序去教, 让学生读, 再纠音。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在第一堂课就觉得法语太枯燥无味了。 反之, 如果教师足够重视学生与法语的第一次接触, 设计一系列课堂活动, 呈现给学生一堂充实又不失趣味性的课, 就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这个专业是有意思的, 自然会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正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当组织分组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 把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 让学生发挥表演。在内容上找一些有趣味的句子或短语, 如顺口溜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小短文作为语音训练的载体,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情情感朗读诠释。

3.教学方法探索。

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乏味的, 即便是一个好的方法, 经常用也会逐渐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内容与组织形式上不断探索,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永葆新鲜, 不断吸引学生, 使他们保持兴趣。不妨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推动课堂活动的进行, 甚至有时可以让学生组织课堂。

(1) 首先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 , 比如对于词汇这方面 , 如果教师逐一讲解主要单词, 给出例子, 这样没有什么效果:首先一节单词课都是教师在讲, 学生昏昏欲睡;再者, 学生只懂得抄PPT, 其实没有真正弄懂。反之, 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预习, 不但要求他们背单词, 还要用这些单词造句子。学生可以是自行造句, 也可以是几个人一组用这些单词编排对话。在课堂上, 教师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 即造句子, 听写单词。错误的句子给予讲解和纠正并对学生的预习做出评价。这样做的好处 就是:1) 把任务丢给学生, 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 使词汇课堂活跃起来;2) 学生带着例子和问题, 对于出现的错误和不解的地方能够得到更直接明了的解答;3) 这么多同学的例子在交汇, 也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

(2) 法语教学中经常碰上这样的问题:一名学生可以把课文读得甚至背诵得非常流利, 但是如果我们给他一些类似的情景, 他们就表达不出来了。因此, 我们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有兴趣运用这些句型和表达法, 比如, 可以在课堂中不失时机地把生活中的相似情景丢给他们, 鼓励和引导学生用所学语言表达, 或两个人来对话。通过这种随性又平常的情景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实现师生互动, 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参与。当学生养成了这种说的习惯并发现自己能说的逐渐增多时, 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也会提高。

(3) 即便是单调的语法课 , 也要想方设法地让它变“活”。有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某一语法点, 比如法语语法中的直接宾语人称代词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 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难点, 但它又是重点。我让学生先回去预习, 课堂上讲解完后要求学生做练习,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从何下手或错误百出。但是某位平时成绩平平的同学却全部做对了, 而且她感觉这个题目太简单了。我想她肯定有自己独特清晰的理解方式, 于是让她来给同学说说她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没想到, 她总结的倒是简单明了。

一个句子通常的顺序是:主谓宾

但如果宾语是人称代词时, 则顺序是:主宾谓

其中包括:

a.主半助宾谓

b.主宾助谓

比如:As-tu vu Pascal?宾语是Pascal, 那么就用阳性代词le替代, 然后套用b, 放在助动词ai前面:oui, je l’ai vu。在黑板上列出这些后, 有同学发问:“直接宾语是哪个呢? ”“直接宾语一般都紧跟在动词后, 你找到它, 然后看它是阴的还是阳的, 是单的还是复的, 就找到相应的代词替代。按上面顺序抄下来就是了!”又有人问:“什么是助动词, 什么是半助动词?”“我也不知道, 但如果是半助动词, 它后面的动词是原形, 助动词后面的动词就不是原形了。”

可能她的解释不是那么严谨, 甚至不完全正确, 但是通俗易懂真实, 关键是大家不再拘谨, 一有问题就毫不犹豫发问了。这样不仅使得一贯沉闷的语法课活跃轻松起来。而且于她是莫大的鼓舞和表扬。对其他同学而言也是一种激励, 因为他们觉得她能懂, 我肯定也行。

4.教学内容材料。

(1) 在课堂内容的编排上, 由于我们现用的教材大部分是本科学生使用的, 因此教师要对不同教材进行删减整合, 优化其内容和形式, 使之更容易被高职高专学生接受。

(2) 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是巨大的共享资料库, 为教师准备课件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材料。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从中筛选合适的教学材料, 比如法国电影、歌曲、法语视频资料等。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和生活及时代密切相连, 更具活力和个性化, 内容丰富多彩, 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5.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得到正面评价, 他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 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正面评价语“bien”、“très bien”。即使学生对问题答不出或答不对时, 教师也应当捕捉学生的闪光处, 给予表扬, 并耐心引导他们打开思路。如果简单地否定或者表现出对学生的不耐烦, 就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音教学阶段, 有些学生受方言或英语的影响, 发音不到位, 会产生失望甚至自我否定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开导, 肯定他们的进步, 帮助他们度过低潮期。

6.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重复多了都难于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是活的, 我们需要对课堂出现的情况做出及时反应、点缀和丰富。教师不但要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备好每一堂课,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始终把激发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位。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语言学习中走得更远, 取得更好的成绩。作者立足于高职高专法语教学, 就如何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阐述教学体会。

关键词:高职高专法语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晓宏主编.法语 (修订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柳玉刚编.标准法语发音.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篇8:保持清醒高中议论文

作家路遥曾经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写到:“我们的生活应由我们自己决定,活出自己最想活的样子,那便是生活的价值所在。”倘若你的生活总是在被他人定义着,深深受着他人的影响,那便迷失了自我,只剩下了空虚。每个人的行为与言论都带着主观色彩,他人的主观色彩强加于你时,你自身的主观色彩将会被占有,被吞噬,而你也会将这一情感带到他人身上,流传于生活中。

自我的认知与判断必不可少,但我们也总被舆论及他人带着主观色彩的言论拉动着。近段时间,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关系紧张,医闹 事件的新闻不断流出,不少人被“医院就是为了赚钱”“医生一定是没有尽力……”等等字眼煽动着,殊不知背后的医护人员连续几日不眠,面对未被救活的患者会潸然泪下。舆论深深包含着主观色彩,却仅有少部分人能认识到事物的真相,被其深深阻碍着自己独立的认识与判断。以怨报怨,并非良策。

拥有独立的认识与判断,避免被他人行为所影响,并做到及时止损。在此次疫情中,网络上的谣言层出不穷,“多抽烟就能够预防新冠肺炎”“每天用酒精洗澡便能有效预防……”这些违背常理,__着三观的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广泛地流传开来,而面对它们,我们应做到及时止损。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的情况下,阻止它的传播。“谣言止于智者”,对于它的出现,做到及时止损,以正确的认知与判断证实其的错误与荒谬之处。

一个人的生活不应总被他人定义着,甚至到了无法做自己的地步,迷失自我,留下空虚。主观色彩固有个人的特点,但不应决定着他人的行为,影响于他人的认知与判断。

篇9:“严于律己”保持清醒头脑

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严于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底线,党员干部身负重托,责任重大,必须注重严以律己,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树牢清廉形象,夯实执政之基。

严以律己,就是要遵守党纪国法。国家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全党必须模范遵守和执行。党员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党的纪律,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刚性约束。党员干部要树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的政治立场,模范遵守党章,坚决维护纪律,在政治上讲忠诚、在组织上讲纪律、在行动上讲原则,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章党纪、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作为行为规范和规则,体现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严以律己,就是要始终心存敬畏,要一辈子“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共产党人就是对信仰、权力、法纪、组织、群众的敬畏。“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群众、敬畏法纪、敬畏责任。对群众心存敬畏,就是要时刻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所盼、所急、所需;对法纪心存敬畏,就是要“手握戒尺”,维护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权威,坚守党纪国法防线,抵制腐化堕落;对责任心存敬畏,就是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考验的一流业绩。

严以律己,就是要做到慎独慎微,做好他律和自律,将他律变为自律,变外在的规则为内在的价值,始终做到一身正气,才能守住根本,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慎独意味着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做到诱惑面前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自觉自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慎微就是要恪守“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慎独慎微离不开自省,党员干部应勤于对照群众利益、批评意见、先进典型、反面教材自省,看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要求。通过自省及时发现不足和缺点,不断地调整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篇10:办公室白领如何保持好心态

1、身心功能,平衡利用

工作中若能“平衡”地利用身心各方面的功能,则获益匪浅。“平衡”是多方面的,诸如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左脑(抽象思维)与右脑(形象思维)的平衡;大脑各神经中枢的平衡;站、坐、走的平衡;用眼与用耳的平衡等等。这样能使生理和心理的功能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有益身心健康。每一个脑力劳动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使保健与工作结合起来。

2、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白领们应该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承受能力,把握机遇,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学会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种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目标,并适时留有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都应留出一定的休息、“喘气”的时间,尽量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对待事业上的挫折不必耿耿于怀,亦不要为自己根本无法拓展实现的“宏伟目标”白白地呕心沥血或累得筋疲力荆

3、讲究交际,多交朋友

要走出封闭的工作环境和自我小圈子,多交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心理健康和事业的成功。脑力劳动者应该乐于交际,在交际中相互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感情,既能悦纳他人,也能悦纳自己。

4、心理调节,升华感情

工作及生活中的烦恼是难以避免的,将忧愁痛苦强行积郁在胸显然不妥。心情不好时,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如找知心朋友聊聊,一吐为快,或出去走走,看看电影。电视等等。遇有大的委屈或不幸时,亦不妨痛哭一常心理学家指出:痛哭也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措施,能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和分流,哭后心情自然会畅快一些。困难时要看到光明面,失败时要多看自己的成绩,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克服困难,走出逆境。

5、运动锻炼,养心健体

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于经常持续伏案工作的白领来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运动能有效地增强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且能促进脑细胞代谢,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延缓大脑衰老。每天可安排一小时锻炼,或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旨在放松身心,增强体质。

6、业余爱好,扬长避短

现代白领的业余爱好可以作为转移大脑“兴奋灶”的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有效地调节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使你从紧张、乏味、无聊的小圈子中走出来,进入兴趣盎然的境界。业余爱好的内容是广泛的,诸如琴棋书画、养鸟养鱼、花卉盆景、音乐舞蹈、旅游垂钓等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况选择,扬长避短,适当投资,最好养成习惯,以缓解紧张感。

7、多吃可稳定情绪的食物

钙具有安定情绪的作用,脾气暴躁者应该借助于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鱼、肝、骨头汤等含钙食物来平静心态。当感到心理压力巨大时,人体所消耗的维生素C将明显增加。因此,精神紧张者可多吃鲜橙、猕猴桃等,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

8、心理咨询,健康之师

如果遇有心理危机而难于自行解脱,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可直接向心理医生咨询或拨通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被誉为“温柔的精神按摩”,通过心理医生的劝导、启发、安慰和教育,能使当事者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行为等发生良性转化,增强信心,进而保持身心健康。

9、心理亚健康不容忽视

有的人以为较轻的心理问题可自己调整,较重的才需找心理医生,但他们忽视了各人不同的心理免疫力。面对同样的挫折,心理免疫力强的人能轻松化解,弱的人便后果严重。心理不适应若不能及时解决,会出现胃口不好、睡眠差、情绪低沉、持续疼痛等身心症状,通过倾诉或受到组织、周围人的关心、支持以后才会缓解。

10、多参加户外运动

篇11:如何在办公室保持清醒

关键词:热情减退,热情保持,教学方法,语言本质

笔者所在的院校过去几年一直实施两学年制的公共英语教学,每周4学时。在四年的教学亲身经历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学生在长达两学年四个学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其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在逐渐地减退与下降,其现象可用《左传》中一句话贴切地形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即:

一、现象

第一学期,学生由于刚入大学校园的新奇与热情,对英语学习热情高涨,基本能完成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这一系列学习步骤;到第二学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就在无形之中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精力,使学生不能自拔,自然的倾向于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第三学期到来,学生的身份也由大一新生转变为大二老生,更多的事物使其注意力得以分散,能够坚持做到认真听课,写作业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减少;到第四学期,情况更为恶化:缺课,上课打瞌睡,作业做不全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叫着上课心累,学生喊着学习无用。

二、原因分析

据笔者分析,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刚刚完成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怀着对大学生活自由多彩的盲目憧憬,认为在大学里学习已是其次,而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社团活动或自由的生活,从而忽略了英语学习;更有甚者,认为英语这门课程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影响不大,将其定位为“副课”,学习目标仅为“不补考即可”。

2. 从教师角度看

部分教师上课内容完全局限在课本之中,致力于乏味地讲解一些词组、搭配与语法知识;上课的形式也拘泥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重要知识作笔记。这样的课堂内容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认为在课堂上无疑就是学习一些词组,单词,而这些东西在课下自己也可以学到;而这种上课方式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认为反正是老师在讲,听不听只有自己知道。

另外,由于授课教师与心理辅导老师角色不统一,授课教师往往同时接触多个班级,精力所致,难以及时得知学生的情绪及心理变化,从而错过了挽救学生热情流失的最佳时机,最终只能无奈地面视“再衰三竭”的不良后果。

3. 从学校角度看

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而部分学校在制定公共英语教学计划时却忽略了“实用”这一要求,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将教学要求错误地指向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甚至将第四学期专门用于做题目,辅导学生参加该考试。

针对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自然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在授课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灌输这样的理念,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错误的认识: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而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心态自然不会激发兴趣而只能磨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如何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要想确有其效地提高或保持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并对英语学习具有稳定的主动性,做到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学校应该从理念上认识到英语的语言本质,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考试———考核只是检测学习成效的手段而已———而是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让他们能够像使用汉语一样自如地使用英语来与人交流沟通;像体味汉语的优美篇章一样来体味英语作品的优美与舒缓;还能像熟悉汉语的文化氛围一样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与背景;更能从对英语语言的逐步深入了解中,掌握一种新的不同于汉语的思维与表达方式,用一种安静平缓的心态来接受人文语言对个人心灵的熏陶。

针对以上英语语言功能,学校应制订出新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并确保贯彻实施。当学生能够感悟欣赏语言,通过语言能力考试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课堂内容,避免将课文分割为一堆句子词组单纯地讲解知识点,而应该在熟悉文章背景资料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不仅讲解重要的词组句型,而且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题材特点等综合性知识,就像在分析人体结构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到组成人体的若干块肌肉,还须注意到连接这些肌肉的筋骨,甚至内在的灵魂。

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地改进、更新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笔者教学资历尚浅,但完整地教过两个年级的课程,然而也不难发现,高职高专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是在逐年上升的。以本人的亲身经历来看:第一批学生基础差,课堂上羞于开口回答问题,更谈不上dialogues;而第二批学生则有很大变化,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提问,有争执之处还要开展热烈的讨论。当每两周一次做situational dialogues时,其踊跃程度更是可见一斑。

作为教师不妨想办法把学生新入学时的这种热情与主动保留下来并加以引导,具体做法浅见如下:

1. 语言学习“开口”是基础,而为数不少的学生发音很不地道,甚至有浓重的方言气息。在这样的自身局限之下,自然羞于开口。针对此情况,新生入学时,可不必急于进入对课本的学习,而应投入适当的时间与精力(以2到3周为宜),对学生进行较为标准化的发音训练,为其日后的英语朗读与口语交流打好基础。

2.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改变其以往的“讲”师角色,而担当新的调解师、主持人。即将主动权与表现舞台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对某一问题发生思考,并用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看法,有事例佐证;而教师可在把握课堂整体思路的情况下发起讨论,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待定结论,需要时帮助学生表达他语言不明晰之处,并略作总结。只有适当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他们才有动力进行下一次的“彩排”。知识点的明确,要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量避免教师直接给出或讲解知识点。

3. 课后作业也可得以适当改变。传统的英语作业往往是背单词,偶尔写写作文,而这些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并非最佳。所以笔者认为,将这类型作业用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或写英文读后感来取代,这样既可记住单词,又可培养语感,对外向表达亦有益处;对于有特色或观点新颖,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文章,则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与体会,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还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培养其综合素质。当然,鉴于学生并非主修英语,我们须控制好量,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处理该课程与其专业课的关系。因此,作业在“精”而不在多。

最后,教师亦可利用学生对社会,对时事的关心,选取适当题材并短小精悍的英语新闻与其分享,让学生在了解时事的同时共同探讨各自的观点,在接触新闻英语语言的同时,帮助其形成对外界事物客观正确的看法与认识。只有对所学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学生才会自觉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去探究英语之奥秘。

上一篇:安全生产法真题下一篇:经管学院公开团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