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2024-04-21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通用10篇)

篇1: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6页例1及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电话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

教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 ?

[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

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寄过信吗?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学生1: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2:……

[点评: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编排有什么规律?学生知之甚少。为此,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这是我们重庆市巴南区部分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巴南区石岗车站401348 巴南区一品新街401349 巴南区鱼洞镇黄溪路401320

巴南区南彭镇南湖路401347 巴南区圣灯正街401349 巴南区百节百正街401322

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401346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4013。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街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区县名 邮政编码

渝中区 400000

江北区 400000

南岸区 400000

大渡口区 400000

沙坪坝区 400000

九龙坡区 400000

北碚区 400700

万盛区 400800

双桥区 400900

渝北区 401120

长寿区 401220

巴南区 401320

綦江县 401420

合川市 401520

永川市 402160

江津市 402260

大足县 402360

荣昌县 402460

学生1:我发现前两位的数字是相同,都是40开头。所以我想40应该代表重庆市吧。

学生2:我发现第3、4位应该代表各区、县,00代表的是市区,而07,08,09,11,…,24这些代表县。

学生3:通过观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邮编的前两位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教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他省市的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

太原 030000 沈阳 110000 上海市 00 大同 037000 大连 116000

天津市 300000 阳泉 045000 鞍山 114000 重庆市 400000 长治 047100

抚顺 113000 石家庄 050000 长春 130000 哈尔滨 150000 保定 071000

吉林 132000 齐齐哈尔 161000

教师:通过以上观察,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点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邮政编码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邮政编码6位数字表示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2.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师: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 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信。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呢?

[点评:该环节让学生明白邮政编码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分拣信件速度慢、费时又费力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的关系。]

三、认识身份证编码

(师生游戏)

教师:拿出你课前搜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老师一个我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那个地方的人,相信吗?试试看?

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

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教师: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

学生:我查阅了资料。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四、完成练习四第二题。

教师:你们打过长途电话吗?

学生:打过,打长途电话要拨区号。

教师:你知道我们重庆的区号吗?

学生:知道,是023。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

学生: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教师: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认为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

篇2: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一、竞赛引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组题,我们来比赛一下。男同学算左边3道,女同学算右边3道,看谁算得快。

多媒体出示:298+9932+35+97147+100867+98496+3002.

学生在题单上独立计算后,校对得数。

教师:现在我宣布女同学的计算速度最快!

男生:我觉得不公平,女同学的三道题都是一个数加整百数,算起来当然快,如果我们算右边3道题,比她们还要快。

教师:看来,大家都觉得用一个数加整百数计算更容易些。那么,左边3道题有没有办法也转化成加整百数,使计算更简便呢?下面我们把867+98作为例题进行学习。

二、教学例5

1?情境引入例5,并列出算式867+98。

2.教师:观察867+98中的第2个加数98有什么特点?

学生:98接近100。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简便计算,请同学们分4人小组进行研究。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答题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第1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说明:98接近100,我们把867+98看成867+100,这样很快就算出得数了。

第2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967-2=965。说明:我们赞成把98看成100,但是100比98多了2,所以867+100以后要用得数减2才正确。

第3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2=967-2=965。说明:我们同意第2组的看法,但不同意他们的写法,既然98只是接近100,它并不能等于100,所以像第2组那样写成867+98=867+100是不对……

4.教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请你选择,哪个组的算法和写法都合理。

5.学生用手势选择第3组。

6.教师:这里为什么要减2?学生:把加98看成加100,多加了2,所以要减2。

7.教师用红笔强调“-2”。教师:一个数加接近整百的数时,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加整百数,但要注意多加了几就要再减几。

8.学生简便计算298+99,135+97。

篇3: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策略一: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手段, 让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中人物紧密相连。

郭老师在这节课上, 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 悟读课题。一开课, 郭老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并表扬学生能抓住关键词“特殊”读好课题, 然后请学生再读一遍课题, 接着把“关键词”三个字写在黑板上。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开课环节, 但可看出郭老师用心良苦, 让学生在上课初始, 就明白了本课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来理解分析施密特博士的内心世界。

第二, 默读勾画。郭老师先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并请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用“——”勾画出最能体现卡尔.施密特博士工作认真、严谨的语句。这个环节, 郭老师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积累去自由解读文本, 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 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初步感知施密特博士工作时的认真、严谨。

第三, 精读词句。郭老师很注重学法指导, 先抓关键词句, 再体会感情, 然后指导朗读。其中“关于时间”句子的处理, 我觉得郭老师拿捏得比较好!郭老师先让学生找到句子:“时间啊, 你慢些走, 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 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 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学生自读后, 就关键词语“快些走”、“慢些走”进行集体讨论, 分析作者当时内心的极度矛盾, 让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体会到作者对博士深深的爱以及无比的崇敬、敬佩, 然后再一次又一次指导学生深情朗读这个句子, 帮助学生融情会意, 深刻体验, 让学生的激情随文本飞扬。

策略二:问

本节课, 郭老师的“导”是围绕学生的“问”进行的。如学习重点句子:“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 抬头看看手表, 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 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郭老师请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关键词语并提出思考题:读到这里, 你能抓住“像往常一样”提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接下来, 学生提问很踊跃。然后老师顺势而为, 总结归纳出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阅读课文, 解读课文。郭老师这种抛砖引玉的做法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因为教学问题从学生中来,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更便于老师直接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而且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策略三:说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指点, 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本堂课, 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关键词语提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思考, 努力让学生主动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推敲关键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请看课堂实录:

师:这次实验“像往常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生:这是一次令人恐惧的实验。生:这次实验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来做实验。生:这是一次死亡的实验。生:这是一次十分痛苦的实验。师:谁痛苦?生:卡尔.施密特博士。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痛苦?找出来, 读一读。生: (读) 汗水, 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 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 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 想喝口水……生: (读) 突然, 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 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 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

从课堂实录中看出, 面对学习难点, 郭老师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通过独立思考、作批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实践中就领悟了“抓住重点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这种学习方法。郭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上也是很成功的, 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学生的推敲词句的能力, 又突显了教师适当的“导”的作用。双剑合壁, 效果明显。

另外, 郭老师这节课的精彩之处还在于结尾的“说”:为了深化学生对博士的这种无比的崇敬、敬佩之情, 郭老师顺势安排学生凝望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 并让学生在博士的墓碑上写一句话, 表达此时的心情。学生此时已经激情澎湃, 几句话就畅快地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卡尔.施密特博士, 你以生命为代价, 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你真伟大!”“卡尔.施密特博士, 你留下的实验记录, 为后人研究抗蛇毒血清提供了多么珍贵的资料, 你真了不起!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然后老师导:是的, 我们不会忘记您——

学生齐说:卡尔.施密特博士!

老师再导:更不会忘记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的——

学生再说:一次特殊的实验!

这样, 郭老师以精彩的说写结合回扣了主题, 并抓住了关键词语“特殊”和“珍贵”让学生再次感悟理解,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真是巧夺天工的设计啊!

教学思考: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听郭老师《一次特殊的实验》这一课, 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想让学生爱语文、学好语文, 老师要的事情很多。从这堂看, 郭老师抓住了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指导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 突出了教学重点, 也基本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体效果很好。

篇4: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生游戏互动——《报数游戏》。教师宣布游戏规则:从第一名同学起开始报数,当报到的数是5的倍数的时候,不能直接说出这个数,必须用字母m来表示。学生报数,教师适时询问m所表示的数字是几,并板书。当全部报完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并板书。

二、出示儿歌,探索新知

1.儿歌接龙游戏。

出示儿歌: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让学生进行儿歌接龙。提问: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改怎样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呢?(学生畅所欲言)

2.如果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学生组内探讨,集体汇报,教师点拨)

3.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想法,你同意吗?并说说理由

出示三种说法:a只青蛙a条腿;

a只青蛙b条腿;

4只青蛙4a条腿.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想法。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种说法没有关注数量之间的不同及关系;第二种说法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是没有将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第三种说法用字母表示出了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4ⅹ啊可以写作4·a或4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板书)

4.出示儿歌,让学生试着用字母来表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

请学生自主完成,并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

5.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ɑ×c=

1×x= ɑ×b= x×x=

2、手势判断对错。

(1)b×2可以写成b2 ( )

(2)b+b=2b ( )

(3) ɑ+5可以寫成5ɑ ( )

(4)6-c=6c ( )

(5)d÷7=7d ( )

3、用线段把左右相等的数连起来。

比ɑ多2的数 ɑ2

比ɑ少2的数 2ɑ

2个ɑ相加的和 ɑ+2

2个ɑ相乘的积 ɑ-2

4、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1)一件上衣ɑ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a天共看了( )页。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35人,到新站下去x人,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在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生活中字母表示数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大家以后要灵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63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篇5: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应从左往右依次 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二单位 多位数的认识

多位数的计数单位有: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且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从个位起, 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一分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多位数的读法:读准大数并不难, 分好级来是关键, 亿级是几读作几, 再加 “亿”字要牢记;万级是几读作几,再加“万”字要牢记;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多位数的写法:写数要从高位起, 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 用 “ 0” 占位要牢记。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1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位数多的数就大;(2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从最高位比起,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 就比较 下一位„„依次类推。

三单元 多位数的加减法

加数 +加数 =和 和-加数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差 被减数-差 =减数 减数 +差 =被减数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 律。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 +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四单元 角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没有端点,无法测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法测量。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1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 0刻度线与角 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角的分类:(1小于 90°的角是锐角;(2直角是 90°;(3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是钝角;(4平角是 180°;(5周角是 360°。

五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和 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最后把 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速度×时间 =路程 路程÷速度 =时间 路程÷时间 =速度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单价×数量 =总价 总价÷单价 =数量 总价÷数量 =单价

六单元 相交与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七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以除数, 如果前两位 比除数小, 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除到哪里, 商就写到那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后 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笔算除法不要怕, 试商应把除数看。四舎试商商易大, 减去 1后再计算。五入试 商商易小,加上 1后再计算。看到哪里,商到哪里!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几倍。2.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篇6: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王世明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育指导文件,希望对教学课程设置和提高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班级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的学生,上课时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篇7: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1、一根木料长36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短料,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锯完一段休息2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几分钟?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74千米。(1)如果两车开出4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如果两车开出3小时后,还相距48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一个四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3倍,也是千位上数字和十位上数字的和,千位上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8倍。这个数是多少?

4、一个九位数,它的个位数字是8,十位数字是6,任意相邻三个数的和都是15。这个九位数是多少? 5、20本语文书和25本数学书价钱相等,每本语文书比数学书贵8角。每本语文书的价钱是多少?

6、叔叔比小冬大19岁,叔叔的年龄恰好是小冬年龄的3倍还多1岁。小冬多少岁?

7、六年级一班40名同学在毕业会上互送一张贺卡,一共需要多少张?(提示:每人送出的卡片是39张)

8、一个书架有两层,上层有图书310本,下层有图书170本,现在上下两层都拿走同样多的本数,上层剩下的本数正好是下层的3倍。一共拿走多少本书?(提示:上层比下层多的本数÷上层比下层多的倍数=拿走后下层的本数)

9、小明爷爷的年龄减去15后除以4,再减去6,最后乘以10等于100。小明爷爷的年龄是多少岁?(提示:倒推)

10、周末,王老师和张老师带48名同学去划船。大船限乘6人,每条船租金30元,小船限乘4人,每条船租金24元。怎样租船最划算?(提示:因为大船便宜,应先考虑租大船,并尽量不要有空位置。)

11、李师傅计划每天生产零件240个,1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个,工作了12天后还剩下多少个?

12、水果店运来280千克香蕉,进价每千克5元,卖价每千克7元,在运送过程中损坏了24千克,还支出运费150元。这批香蕉全部卖完后能赚多少钱?

13、一件工程,3个人完成需要3周零3天,照这样计算,4个人完成这件工程需要多长时间?(提示:先求出一个人完成这件工程需要的天数)

14、买6把椅子要用150元,一把椅子比一张桌子便宜11元。买6张桌子要用多少钱?(两种方法计算)

15、工人安装下水道,前6天安装了372米,照这样的速度,还要15天才能完工。这条管道有多少米?

16、爸爸和儿子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出发,爸爸每小时走6千米,儿子每小时走4千米。爸爸带了一只狗,狗用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向儿子跑去,遇到爸爸或儿子后立即折返,直到爸爸和儿子相遇才停。狗跑了多少千米?(提示:狗跑的时间就是爸爸和儿子相遇时用的时间)

17、商场上午卖出一种钢笔46支,下午卖出同样的钢笔88支。下午比上午多收入504元。每支钢笔多少元?

18、一个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992米的公路。前14天一共修了448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需要多少天?

19、大小鱼缸的鱼条数相等,如果从小鱼缸拿6条放到大鱼缸,大鱼缸的条数是小鱼缸的5倍。原来大小鱼缸各有多少条鱼?(提示:从小缸拿出6条放入大缸,说明大缸比小缸多(6+6)条,同时大缸比小缸多(5-1)倍)20、师傅与徒弟同时各自开始加工56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35个,师傅加工完这些零件时,徒弟还需4小时才能完成。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21、学校图书室买回故事书、科技书和文艺书共121本。其中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科技书比文艺书多7本。这三种书各买回多少本?(提示:设科技书为“1”倍,那么故事书就是2倍,增加7本文艺书也是1倍,总共就是4倍)22、5台车床3小时加工135个零件,照这样计算,12台机床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23、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5道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或不答均倒扣1份。小强共得60分,他答对了多少道题?

24、甲乙两城相距614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68千米,行了3小时后,车速提高到每小时82千米。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城?

25、一本故事书共560页,小敏每天看32页。她2月28日开学,今天是2月11日,她能在开学前看完这本书吗?

26、一部电视连续剧要播放966分钟,每天从20:30到21:15播放,中间还要播3分钟的广告。播完这部电视剧需要多少天?

27、一辆汽车前2小时行驶130千米,后3小时行驶22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8、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8杯时,连瓶共重880克,倒进20杯时,连瓶共重1420克。一杯水重多少克?

29、四年级三个同学小冬、小青和小文参加数学竞赛,他们的平均成绩是95分,其中小冬得了98分,小青得了93分,小文得了多少分?

30、玩具厂计划14天生产玩具840个,实际提前2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个玩具?

31、甲乙两城相距976千米,王叔叔早晨7:00从甲地乘坐速度为每小时82千米的火车,在晚上7:00能赶到乙城吗?

32、学校买回4个篮球和5个足球,一共用去567元,一个篮球比一个足球贵9元。篮球的单价是多少元?(提示:把5个足球看作5个篮球,总价就还要增加5×9元)

篇8: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源于英文Mind Mapping, 在20世纪60年代, 为了改进传统笔记方法不易记忆, 通常以线性方式呈现给学习者, 不宜刺激他们及时回忆知识点, 同时也浪费时间等缺点, 英国人Tony Buzan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形表示方法, 由于这种新方法仅仅通过关键词和它们之间的连线形成图的方式来表示整个思维的过程, 因此, 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 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 向周围发散为一个树状的结构, 能同时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 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 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 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 把它视为图形, 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 它把学习者线性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用图形的方式组织起来, 这不仅从表面上美化了笔记形式, 而且有利于唤起学习者对先前知识的刺激, 更有利于他们之间对各自隐性知识的获得, 对学习群体将有大的促进作用;把思维导图视为一种工具, 我们可以利用它自身的优点, 来辅助我们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达成学习目的。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目前教学中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与学习理论。它注重个人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以学习者为中心, 强调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身的先前经验基础, 因此,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 学习者并不是被动的接受, 而是根据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的;个人认知结构需经过同化、顺应两个过程得以完成。建构主义强调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性, 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理想环境下必不可少的四个方面。从建构主义理论可以看出, 思维导图正是基于个体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结合已有知识经验, 通过个人或合作的方式, 把内部建构的知识用图形形象地表现出来的过程, 关注了学习者内部变化。

2. 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知识获取、加工的过程中, 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教学中, 同时以视觉和语言形式呈现的信息能够增强个体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思维导图注重图形与文字的结合, 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 使得个体隐形知识可视化, 也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 减少了不同学习风格差异给学习者带来的不适感, 减少认知负荷, 提升个体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势分析

小学高年级主要指4-5年级的学生, 由于他们的身心特点, 决定了在这一阶段学习者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这一阶段他们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很好地操作MindMapper软件, 利用该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组织创作。针对这一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内容相对较多不易梳理, 且难以理解的特点, 把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 有如下的优势。

1. 优化知识表示, 提升思维

个体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 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 围绕一个主题来建构知识点的, 教师经过加工用图形呈现的信息, 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关键词和连线有序呈现的抽象复杂知识, 能激发学习者的灵感知识, 引发个体头脑风暴, 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学习者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无论是进行个人建构还是理解他人的创作, 都将促进个人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形成。

2. 利于小组合作, 增强信心

对学习者来说, 思维导图能使知识结构可视化。小组合作的思维导图与单独制作的相比, 更能全面地概括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 它集合了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 发挥群体成员的力量, 能考虑到个人想不到的点。在小组合作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每一个成员都是知识的贡献者, 学习者能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学习者根据自己建立的思维导图, 判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从而清楚自己的认知水平, 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 减少个人学习焦虑感, 有效提升学习信心。

3. 加强师生对话, 促进反思

思维导图给教师和学习者创建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教师和学习者围绕一个主体进行共同的构建, 教师能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对课堂教学作出及时的调整, 学习者也能通过参考他人的构图, 反思自己学习进程, 适时地对自己的概念图作出更改和调整。

四、利用mindmapper软件设计《角》教学过程

MindMapper是一款专业的可视化思维导图智能工具软件, 它能快速地捕获脑中的想法, 把混乱、无序的思维整理表示为有序的形式, 能很好地帮助个人进行自身知识管理, 使思维得到发展。和其他众多的思维导图工具相比, MindMapper有着友好的界面, 便于初学者使用。在教学中, 不仅可以提供给学习者整理个人思路, 还可以作为教师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下面以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角》为例, 针对教学过程的复习导入、教授新课、深化总结三个环节, 利用MindMapper对数学课堂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

1. 复习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 教师不仅要告诉学习者所要达到的目标, 也要为他们搭建合适的脚手架, 提供学习者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让他们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 以及所要努力的方向。思维导图在给学习者创设情景、提供指引方面将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学习者在学习《角》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他们最终目的要能快速识别不同的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和直角。利用MindMapper制作的复习如图1所示:

通过之前的学习, 学习者掌握了角由顶点和边组成,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出这样形象直观的图形, 可以有效地刺激学习者的兴趣, 使他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快速地组织好自己的思维。

2. 教授新课

根据这一节课教授重点, 在中心写上关键词角。结合学习者课前的预习, 集思广益, 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 从中心发散出学生认识的不同角, 可以使用角的名称或是图形来表示。

图2是其中的一种表示方式。制作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设置不同的分支和字体, 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多种特性, 每一节点都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不断延伸发展, 清晰地记录整个思维的过程。在集体智慧下绘制出了共有的一个知识框架, 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知识点, 做上合适的标记, 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在图2中, 针对平角和周角两个不易理解的角,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的绘制, 通过在“做中学”, 使学习者很好地理解这几个角的关系, 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各种能力。

3. 深化总结

思维导图很好地把知识呈现给学习者, 简化了小学生的理解, 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快速转变。在课堂中, 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出的思维导图, 可以方便的保存, 或是发布在班级学习平台上, 或是打印为纸质的学习材料, 有利于学习者随时进行学习。其次, 学生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再一次利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的结构图, 对比课堂中的图形, 了解自己在认知结构方面的不足, 这不仅有利于学习者自身进行评价, 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使得严谨的课堂增添了活跃的氛围, 使得教师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搭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桥梁, 促进了师生课堂中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 教师应灵活的应用, 把握住学生的特点, 及时地归纳总结规律、方法, 而不只是简单地照搬课本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在国外应用得非常广泛, 在我国除台湾外, 几乎使用得很少, 这是否意味着, 在教学中思维导图存在着极大的潜力, 有待我们去发掘。

参考文献

[1]田添.从“在线”走向“泛在”的思维导图工具MindMeister[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 .

[2]赵国庆, 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08) .

[3]韩振国.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复习课[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08) .

[4]孙福万.思维导图MindMapper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教学系统设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07) .

[5]吴志丹.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7) .

[6]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8) .

篇9: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篇10:西师版四年级数学试卷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 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 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 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结合数突破“翻坎数”。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主题图,P2—P2例

1、例2、例3。课堂活动1、2、3、4。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 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 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

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 成功。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边说边摆10个一根小棒,再出示一捆小棒。)并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 一摆,从而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 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 么?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4、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书知道了塔高465米,飞机飞行高度8000 米,每小时飞行900千米,实验小学有1200多人。这些数都超过了 100,都比100大。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先来数数。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一)、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印有100个小格方块的灯片,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块 有多少个格子(100个),然后再看着灯片一百一百地数:一 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

师:刚才我们数了几个一百就是一千?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2、在计数器上拨珠数。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一百?

(1)请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百。

(2)请学生边数数边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三百„„九百、一 千,并对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一千这个数的。

(3)指名全班交流。

3、在直条图上数数。

教师出示有刻度的直条图,先让学生 认识一格表示一百,再让学生从0依次数出100、200、300、„„900、1000。

(二)用实物数出一万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并问:几个一千是一万?生: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三)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

1、让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十、一百、一千、一万,同桌互相

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师可指名说一万的拨珠方法。(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万)。

2、师:我们知道10个一是十,那么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同桌互相讨论,再交流得出: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10。

3、那么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同桌互相讨论,在全班交流得出:十和百之间的进率是十,百 和千之间的进率也是十,千和万之间的进率仍然是十。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知道了个

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还知道了个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都是10,也就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

5、学生看书P3,读一读右下角的一段话。

三、课堂活动

1、P4—第1题,数一数,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2、在计数器图上画珠子。(P4第2题)

3、填一填。(P4第3题)

4、下面的人民币每一扎是100张,各是多少元?(P4第4题)学生先独立填空,再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100个一是100,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例

4、例5,P6—课堂活动1、2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了解 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 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数出 万以内的数。

4、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使学生 能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

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组成的。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突出计数单位,突破翻坎数。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那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那么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指名口头回答,全班齐读一遍。

二、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数,并板书课题:数数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4,通过一根一根数小棒,突破翻坎数数的方法。

1、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从九十七开始,一根一根地数,一直数到一百二十。数好的小朋友可以同桌互相数一数。

2、指名全班交流。

师问:数到九十九,再往后怎么数? 生:该数一百了。(因为9后面添上1就变成10,10和90合起来就是 100。)

3、师问:一百二十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 生:一百二十里面有1个百和2个十。

4、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①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

地数,从二百九十三数到三百零 五,先独立拨珠数,再指名拨珠数。

②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三百九十八数到四百零二; ③再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九十九数到五百一十; ④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五数到六百一十。

4、接龙数数

①一个一个地数,从六百九十六数到七百零八; ②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九十七数到八百一十三; ③一个一个地数,从八百九十九数到九百一十三 ; ④一个一个的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五。

(二)教学例5

1、一十一十的数

⑴在计数器上从九百八十数到一千零五十;并说出九百八十由()个百、()个十组成的,一千零五十由()个千、()个十组 成。生先自己拨珠数数,然后填在书上,再和 同桌说一说这个数的 组成。师指名回答。

⑵在计数器上从一千九百数到二千零一十;并在书上填出一千九百和 二千零一十这两个数的组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⑶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①从二千九百七十数到三千零九十; ②从三千九百二十数到四千一百; ③从四千八百七十数到五千零四十; ④从五千九百六十数到六千一百三十 师指名边拨边数其中的数,全班订正。

2、接龙数数

⑴ 十一十地数,从八百数到一千;

一十一十地数,从六千九百数到七千零六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七千八百九十数到八千一百三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八千九百五十数到九千一百二十。⑵ 百一百地数,从一千数到二千;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千四百数到三千二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六千五百数到七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七百数到一万。

⑶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四、课堂活动:

1、P6—2题⑴,先让学生看懂计数器图,再填空。

2、P6—2题⑵,由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数万以内的数)你学会了 什么?(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 千地数)

六、课后记:

写数 读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7—P9例

1、例

2、例

3、例4,课堂活动1、2、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 含义。

2、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广泛性、现实性。

教学重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教具准备:计数器、一些实物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是 怎样排列的?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 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指边说各个数位。并请生在计数器上拨出85个数,再写出这个数。师指名说是怎样写的。

生:十位上有8颗珠子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珠子就在个位上 写5。师:小朋友已经会写100以内数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写数和读 数。

二、师揭示并板书课题:

写数 读数

三、通过拨珠,探索万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例1

1、师:谁会拨二百八十五这个数?你是怎样拨的?

生:在百位上拨2颗珠子,在十位上拨8颗,在个位上拨五颗。

师:怎样写这个数?小朋友先自己写一写,再对同桌说一说怎样写的。并指名说。

生:百位上有2颗珠子,就在百位上写2,十位上有8颗,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就在个位上写5。

2、生看书P7例1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并在书上写出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指名上台板写,集体订正。

3、师:刚才我们在写这几个数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写的? 同桌讨论后,再全班交流汇报。

生:从高位写起,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那一位上写几。

(二)教学例2

1、师:小朋友会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六十吗?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指名拨。师: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生写一写,和同桌说一说。指名上台写,并问为什么在十位写0? 生:因为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所以写0。师:这个数该怎么读呢? 生:读作二百六十

2、生看P7例2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先写出这个数,再读出这个数。师:为什么这个数的十位、个位上都写0?

生:因为十位、个位上都没有,所以用零占位。

师:刚才我们在读这两个数时,末尾的零读出来了吗? 生:末尾的零不读。

补充: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千这个数,学生写完后再读出这个数。

3、师小结:读数时,当我们遇到末尾有一个零,或者两个零,还 是三个零,我们都不读。

4、学生看书自学P8例2的后两幅图,先填写在书上,再和同桌读 一读,互相讨论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读法。师指名汇报。生: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教学例3 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一听。师指名读,再出示卡片让 全班看着卡片齐读。

(四)、教学例4

1、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四千八百,请小朋友写出这个数,并对同桌 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指一生上台写,并说出是怎样写的。

2、学生在书上写出其它三个数,再同桌讨论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小结写万以内数的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

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如果中间或 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课堂活动:

1、读出下面各数。(P9—第1题)

2、⑴读出第1页情景图中的数据;

⑵用四张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四位数,再读出来。(P9—2题的小道)

3、写出下面各数。(P9—3题)做在作业本上。

4、读我写。(P10—4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

练习内容:练习一第1、2、3、4、5、思考题。练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2、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分地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练习重点: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教具准备:卡片、计数器等。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 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2、10个一百是(),()里面有10个一千。

3、个千、8个十组成的数十();6个千、8个一组成的数是()。4、3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位数。

二、指导练习

1、P10—1题,边数边写,写在作业本上。再集体订正。

2、2、P10—3题,(2005 3150 4510 5200)

①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再指名说。②师:这四个数中的5各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生自己说,再同桌说一说,师再指名说。3707这个数中的两个7各表示多少?同桌说一说,再点名说。

3、P11—4题,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弄懂4328的组成和填写方法。然后,再独立完成⑵、⑶小道。指名学生上台填写,全班集体 订正。

3、小调查。填在书上。

三、独立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P10—2题)

2、看卡片写数:二千七百四十 一千零三 五千零八十八 六百零三 八千 一万 四千五百零二 七千九百

四、拓展练习 P11—思考题

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多1,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少1,这个三位数可能是()。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五、课后记:

大小比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2—P14例

1、例2,课堂活动1、2、3、4,练习二1、2、3、4、5。

教学目标:

1、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掌握大小比较 的方法。

2、会比较数的大小。

3、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 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索、讨论,寻求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数

1、P17—1⑴,依次写数; 997,998,(),(),(),()。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再指名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2、小朋友能一个一个地依次写数,能在线段图上依次写数吗?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指出一格是100,那么两格是多少?(200)三格„„ 十格、十一格呢?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填写。

3、请小朋友看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前面的数最小,越往后面就越大。

师:小朋友真能干!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小 比较。师板书课题:大小比较

二、师生共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出示800○1000,问:800和1000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 为什么? 生在书上填写,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再指名说。甲生:因为1000数在800的后面,所以800小于1000。乙生:800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所以800小于1000。

师:小朋友都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根据数数的顺序,还可以根据位数不同判断数的大小。

2、我们再来看一看,师出示: 100○1000 500○1000 700○1000 900○1000 学生先独立填,再讨论如果不看图,怎样判断大小呢? 指名回答。(如果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位数少的就小。)

3、师:如果位数相同,又该怎样判断呢?出示: 200○800 1000○1100 生独立填写,在讨论判断的方法。

点名说怎样判断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 大,位数少的数小;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如果千位上的数相 同,就看百位;百位上的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上的相同就看个位。

4、①小朋友你们想考考老师吗?请你出两个数,老师来判断。②同桌互相出两个数考一考。

(二)、课堂活动

P13—

1、2,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指名说判断的方法。

(三)教学例2

1、学生看书自学,师指导橘子的个数在哪一排画√,釉子的个数又 该在哪一排画○。

2、学生独立填完后,指名板填,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三、课堂活动:

1、P14—3,学生先在书上连线,再集体订正。

2、游戏:比大小(P14—4)师讲明玩法。

(1)两人出手指,每出一次,将两人手指个数的和各自填入自己 选定的一格中(和为10时不记);

⑵连续进行三次,各自组成一个三位数,数大者获

胜。

四、课堂作业:P17—1、2、3、4、5、6。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课后记:

较大数的估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5—P16例

1、例

2、例3,P16—课堂活动1、2,练习二7、8。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 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

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 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具准备: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请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每天给你们上课都要用到什 么东西?(粉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盒粉笔有多少支。师生 同数,然后得出一盒粉笔大约50支。老师从中大约拿出一半的支 数,小朋友猜一猜现在盒子里大约有几支?(大约25支吧。)指 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师: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较大数的估计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出示装有大约40支铅笔的笔筒,那么这样的两盒大约有多少 呢?同桌讨论后,再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猜的。

生:一盒是50支,两盒就是50+50=100,所以大约是100 支。

2、请生看书P15例1,先独立填空,在给同桌说一说怎么想的。指名 说一说。

3、师再拿出粉笔盒,刚才我们知道了一盒大约有40支,那么两盒大 约有多少支,三盒呢?四盒呢?

(二)、教学例2

1、让学生先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量完后,再汇报交流,得出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7厘米。

2、生看一看这本书大约有多少张,(大约76张);

师:也就是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那么100张这样的纸大约有()厘米;1000张呢?

3、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全班交流汇报。全班齐读得出的结论。

(三)、教学例3

1、师给每桌(四人一桌)准备一盘花生,让学生 估一估一盘花生 大约有多少颗。

2、分组讨论估计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估计的结果。

一种:先数出一把有多少颗,再抓一抓盘子里一共有几把,就知道 道一盘有多少颗了。二种:一颗一颗地数就知道有多少颗了。

三种:用自己的小杯子先数出一小杯有多少颗,再看能装几杯,就可以知道有多少颗了。

3、比较这几种方法,得出哪种估计方法最快、最好。

(四)通过这几道例题的学习,小结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先确定一个数,再看较大数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数,就可以很 快估计出这个较大数了。

四、课堂活动

1、P16第1题。师重点问是怎样猜的。

2、P16第2题。①师想一个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大约是多少。(给三次机会)②请一学生想出一个数,老师来猜一猜。(给三次机会)③同桌互相猜一猜。(给三次机会)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二第7题,看图后,说一说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练习二第8题,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第一课时: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22页例

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想一想”;第23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学会将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3、培养数感和符号感。

4、培养学生类推、归纳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难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

课本21页例1的教学情境挂图,及写有多位数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读一读我国陆地总面积及人口总数。

2、教师指出:这都是多位数,在读、写时很不方便,又容易出错。为了读、写更方便,我们常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这些大数。(揭题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探索改写方法。

先让学生读一读例1中的两个多位数。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教师作出如下板书: 9600000=960万 1300000000=13亿

再让学生读第二幅情境图,教师板书: 72450000=7245万

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上面三个等式,看看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

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用亿作单位表示整亿的数只需要去掉亿后面的八个“0”,并写上“亿”字

(2)尝试练习。

让学生完成书上的两个填空练习和“试一试”。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改写时,不要漏写了“万”或“亿”字。

2、教学例2。

(1)引导学生认识求近似数的必要性,认识四舍五入法。(2)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出示例2。

先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让学生议一议:①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②在求近似数时,534670千位上的数比5小,应该怎能么办?39290千位上的数比5大工业,应该怎能么办?

3、练习。

让学生完成第22页中的“试一试”和“想一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你认为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1题、第4(2)题。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25页练习三中的第2—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中的第2—6题。

1、第2题。

练习时,先指名读一读表中的各数,然后让学生独立按要求改写多位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装进行全班交流。

2、第3题。

先指名读出题中的各数,然后让学生独立按要求完成改写数的练习,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装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3、第4题。

练习时,先指名把题中的两句话读出来,然后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装进行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多位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4、第5题。

先指名读出题中的各数,然后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的练习,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装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5、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按要求解决题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全课小结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四、布置作业

出类似题,教师自行处理。

五、课后反思:

3、数字编码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28页“数字编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邮政编码和学生学号等实例,体会数字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装的应用意识。教学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一些由数字组成的号码。(如车牌号、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学生学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课前,你收集到哪些由数字组成的编码吗? 指名汇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1)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邮政编码中各个数字分别表示特定的含义。(2)了解邮政编码的作用。师:你认为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即时练习。

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2、教学例2。(1)自学。

让学生自学例题内容,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2)交流。

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在学号“0310241”中,“0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意思?“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3)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种编号的规则,从略0502402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学号表示2005年入学的2班的40号女生。师:这班有45人,最后一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先让学生独立编写,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7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24”表示什么

结合学生表现情况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习四中的第2、3、4题。

六、课后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P37的内容和例

1、例

2、例3及练习七。教学目标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准备

计算器实物及P37的插图。教学过程

一、认识计算器:

1、展示或观察P37的第一幅插图: 让学生认识一下计算器。

2、教师介绍计算的功能键及简单的功用:

显示屏、开机键(ON/C)、关机键(OFF)、清除数据键(C.CE)、四则运算键(+ - × ÷)、数字键(0 1 2„„9)。

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题目:181+63= 181-63=(2)、小组活动: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各题。(3)、全班交流结果及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在上面的计算中,如果把181+63输成了181+53,怎么办呢?

2、教学例2:

(1)、学生合作完成。(2)交流结果。(3)做一做: 用计算器计算:

4980-2680= 9126=7300= 6897-5329=

3、教学例3:

(1)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同例2。(2)算一算: 1680+9275-7328 25736-8690+2673

三、课堂活动(P41的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七的习题。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例1:181+63= 181-63= 例2:2680+2500=5180(元)答:共要5180元。用计算器计算:

4980-2680= 9126=7300= 6897-5329= 例3:7830+6780-13600=(㎏)算一算: 1680+9275-7328 25736-8690+2673

六、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一课时

教学内容:P19—P21,整理与复习,练习三1、2、3、4和思考题。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

2、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能熟练地读、写万以 内的数,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

3、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具准备: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理与复习

(一)、请学生回忆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可以看书回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数数 写数 读数 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计

1、师:在数数时我们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五种计数单位。

师:这五种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生做P19第2题,再集体订正。

3、师:我们是怎样写万以内的数,读万以内数的呢? 指名生说出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4、生做P19第4题。

5、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指名生说出比较万以内数的方法,再做P19第3题(做在作业本

上)。然后再集体评讲。

6、师:怎样估计较大数呢? 生回答后,做P19第5题。

师:你是怎样估计出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的?

生:先估计一个班的人数,再估计出一个年级的人数,最后估计出 全校的学生人数。

(二)师:刚才通过回忆、复习,我们知道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写 数、读数,大小比较和较大数的估计。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小 朋友是不是这些知识都学得很好。

二、课堂练习

1、写数。P20第1题(让学生说出填数的方法)

2、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内打“√”。(P20第2题)

3、比较快慢。(P21第3题),让学生说出理由。

4、P21第4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指名学生说出理由。

5、补充: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⑴一个一万就是一万个一。()⑵最大的四位数是1000。()⑶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写。()⑷一个四位数,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⑸五千零八十写作5000080。()

⑹306是一个两位数。()

⑺个位上的1,十位上的1,百位上的1,千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 同都是“1”。()

6、拓展练习(P21—思考题)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填空。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三、课后记:

课题:第一单元测试

一、测试目的:

测试本单元,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讲测试的纪律。

强调测试纪律,要求独立认真完成,养成完成后认真检查习惯

三、进行测试。

课题:单元试卷评讲

目的:评讲本单元试卷,查漏补缺。

要求:认真听讲,不懂就问。

认真修改,查漏补缺。

一、讲本次测试的大概情况。

二、疑难讲解

三、学生修正

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P43的加减法的关系及练习八的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

1、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 数之间的关系。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d,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

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1)按给出条件编题。

按“我们班共有学生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

①我们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我们班一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有几人? ③我们班一共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有几人?(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3)列式解答。

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关系。

(1)我们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 17+18=35(人)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

②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

(2)我们班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有几人? 我们班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有几人? ①为什么用减法算?

②“35”“17”“1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 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巩固训练,掌握关系 P44的课堂活动

四、反思回顾,形成学法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你是怎样学会的?

3.学会之后,你认为有何用处?

五、作业:

完成练习八的习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 18+17=35(人)35-17=18(人)35-18=17(人)

六、课后反思: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P46-47的例1和例2及相关的习题。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口述加法结合律。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运算。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27+73 73 +27 58+37 37+58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3.学生自学书本、质疑。4.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二、加法结合律

(一)形成疑问,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准备题:37+26+63、37+(26+63),学生计算出得数。2.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同:加数相同,得数相同。异:运算顺序不同。

再一题:59+38+732和59+(38+732),得数会相同吗?(相同)3.讨论: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规律

1.我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

(13+8)+5 女生完成

3024+(73+6)13+(8+5)男生完成

3024+73+6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2.揭题:

从以上式题可以看出,都符合我们的猜想,同时也证明了猜想的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教师板书:加法结合律 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看书

3、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口述结合律。

学生尝试用三个不同的字母(a、b、c)来表示结合律。

三、使用规律,巩固新知。P47的课堂活动。

四、反思过程,学会方法。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九的习题。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a+b=b+a。加法结合律

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那么(a+b)+c=a+(b+c)

六、课后反思: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

P50的例

3、例4及P51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十的第1、2、3题。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

2、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

教学重难点

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较简单的问题入手。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113+96+87(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

(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

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b.生答:113+96+87=113+(96+87)

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3)揭示课题: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2.基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718+57+82 57+62+138(1)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A、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B、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3)议一议:482-159+18怎样算简便? 3.凑整训练: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作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36 283 1597 253。

164 317 403 4.教学例4:200-108-42(1)学生进行尝试练习。(2)反馈——板书整个计算过程。

(3)请同学们当小老师,说说为什么可这样做?根据什么?(4)算一算:

175-36-64 3600-1800-1200

三、自主训练

1.做P51上面的课堂活动。

2.发展训练:老师出给高斯的题目怎样算? 1+2+3+4+······+99+100 =(1+100)+(2+99)+„十(50+51)=101×50 =5050

四、总结

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综合运用计算律进行计算,你有何感觉? 注意:当能熟练运用时,简算过程可写可不写。

五、作业:练习十的第1、2、3题。板书设计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例3:113+96+87 113+96+87 =209+87 =113+87+96 =296 =200+96 =296 例4:200-108-42 =200-(108+42)=200-150 =50

六、课后反思: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二)

教学内容

P51的例5和练习十的第4-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又比整百(整十)数稍小一点的数的简便算法,能按简便算法正确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加上一个接近整百(整十)的数,要减去多加的部分。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整十)的数,要加上多减去的部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下面各组算式里哪个得数大?为什么? 264+98 135+297 351-96 516-397 264+100 135+300 351-100 516-400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5(1)出示例5:何叔叔已收电费867元,张阿姨交费后,他共收电费多少元?

(2)学生先进行尝试,指名两人板演。(3)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4)强调:867+98 为什么要写成+100,为什么又要—2?

(5)做“想一想”的题目。指名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教师集体订正: 699+58 475-97 =700+58-1 =475-100+3 =758-1 =375+3

=757 =378(6)小结:

①如果一个加数接近整

十、整百的数,又比整

十、整百数稍小一点,可以先看作整

十、整百数加,然后多加了几就减去几。

②同样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整十)的数,要加上多减去的部分。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做P52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的第4-7题。板书

设计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二)例5:867+98 =867+100-2 =967-2 =965(元)

六、课后反思:

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十的第8-11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少加了要补加,少减了要补减。变成同学自己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239+102 458+203 230-102 500-203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突出重难 1.基本训练。(1)计算下列各题

583+699 970-132-68 932-304 256一25一56 ①学生自主练习。②同桌互批、集中反馈。(2)判断。对的打y,错的打X。

376+94=376+100+6()295+75=300+75一5()193一57=200-57+7()1823-780=1823-800-20()

152-(52+97)=152-52+97()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讲出判断的依据,并订正。2.重点训练。(1)用简便方法计算

247十397 596十368 1074+596 2064-395 876+298 547一499 ①同桌学生各做三题,讨论。②指名回答,说出简便算法的依据。(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003一23一48一29 874一74一26 168十59十32+41 1534一899一534 ①学生试做,四生板演。2指名回答,说出简算依据。

三、发展提高 用简便方法计算。

98765一9一99一999 12345一37一22一41

四、总结反思

1.我们今天练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是怎样展开练习的?

你认为进行简便方法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的第8-11题

六、突破难题。

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做P54的思考题。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内容

P55的第1题和第3题及练习十一的第1-5题。教学目标

能熟练、迅速地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及利用计算器计算。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确立知识结构

1、揭示复习内容及要求。

能熟练、迅速地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及利用计算器计算。

2、整理知识。(1)看书回忆,学会整理。

(2)反馈讨论:说说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单元知识提纲。

3、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及利用计算器计算。

二、构建认知网络,突破重点,难点。

1、做P55的第一题。

①学生填空,教师巡回检查,有针对性的批改。②校对反馈。

2、做P55的第三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回指导中差生。

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一的第1-5题。

第1题,指名学生看教师的卡片说得数。第2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第3题,学生先独立帮助小动物们找朋友,同桌交流,教师做最后的评议。第4题,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中差生。

第5题,先指三名学生说错误在哪里,然后在黑板上帮忙批改过来。

四、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六、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内容

P55的整理与复习的第2题和练习十一的第6-12题及星号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

能口述加法的运算定律,熟练的用以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

能口述加法的运算定律,熟练的用以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回忆整理

1、复习提问:这一单元我学习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2、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你们能把这部分知识整理出来吗?

二、复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

1、基本训练(看数凑百,凑千)凑百:37、72、38、64、55、92 凑千:783、961、475、607、708

2、加减的速算

543+497 543-497 678+502 784-502 提问:这四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简便?(生口述,师板书)543+497=543+500-3 543-497=543-500+3 678+502=678+500+2 784-502=784-500-2 师生归纳: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少加要加;少减要减

3、利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简算。

1972-386-614 1873-316-184 137+186+863 总结: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不同的数据特征和运算符号,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计算。

4、反馈练习:

(1)P55的第2题。学生做完后,校对。

(2)练习十一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填在书上,教师巡视指导中差生。

(3)练习十一的第10题。指名分析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后指名一学生进行板演练习,全班齐练习。

(4)练习十一的第12题。分析后列式指名口答。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7、8、9、11题。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中差生。

四、突破难题。

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3题和思考题。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二)1、基本训练(看数凑百,凑千)凑百:37、72、38、64、55、92 凑千:783、961、475、607、708

2、加减的速算

543+497 543-497 678+502 784-502

3、利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简算。

1972-386-614 1873-316-184 137+186+863

六、课后反思:

课题:第二单元测试

四、测试目的:

测试本单元,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

五、讲测试的纪律。

强调测试纪律,要求独立认真完成,养成完成后认真检查习惯

三、进行试卷测试

课题:第二单元试卷评讲

评讲目的:评讲本单元试卷,查漏补缺。

评讲要求:认真听讲,不懂就问。

一、讲本次测试的大概情况。

二、疑难讲解

三、学生修正

认真修改,查漏补缺。46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51页例1,第51页上的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

1. 掌握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2.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3.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瓜果遍地,景色真美!下面让我们走进丰收的果园,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引导观察单元主题图)教师:从这些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收了231吨脐橙,每吨大约要32个筐装,一共要多少个筐?有500棵梨树,平均每棵收梨25kg,一共可收梨多少千克?

(小黑板一一出示这些问题)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学生口答)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 1.教学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学例1。

教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例1(指导看图),看一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为什么列式为400×30?

学生:因为有30个400棵。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比如:

学生1:因为400×3得12个百,就是1200,400×30的得数是400×3的10倍,所以是12000。

学生2:4×3=12,然后再在12后面添3个0,就是12000。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添加几个0。

(2)课堂活动,及时巩固。

教师:请同学们做第77页的口算,答案填在书上,之后抽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然后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按课堂活动中的第二题对口令,以达到熟练程度!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从这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请大家观察,5×3变成50×30,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也扩大了10倍。教师:积有什么变化?

学生:积扩大了100倍,也就是10×10=100倍。同法教学从5×3变成500×30的变化规律。(2)师生共同小结。

(小黑板出示)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3)及时巩固。

根据24×3=72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积 240×3= 240×30= 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公布答案,最后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小黑板出示。

第2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例2和议一议,第52页上的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第3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2.借助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 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新课

1、引导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李叔叔在桃园里摘了91箱桃,每箱能卖198元。”教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你能估算一下这些桃大约能卖多少个元吗? 教师:怎样估算?

学生:把91看作90,把198看作200,因为200×90=18000,所以桃园大约能卖18000元。

教师:估算一下这些桃园大约能卖多少元,又该怎样列式? 学生1:198×91≈18000(元)

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写结果时要用“≈”,表示这是一个近似值。

上一篇:农村果园承包的合同下一篇:内部竞聘,如何识人、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