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音乐全册

2024-05-03

西师版三年级音乐全册(精选4篇)

篇1:西师版三年级音乐全册

1、课题: 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 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7、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 倾听—— 爱惜——

欢喜—— 明亮—— 翠绿——(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8、板书设计:

雏菊开放 的声音,叶出绿苞,溪水唱歌 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 的足迹

1、课题: 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3、教学重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2、自读自悟第二节。

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

⑴、这四节诗中,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勾画出来,议一议。体会春 景给“我”带来的快乐。⑵、质疑问难,合作释疑。

4、朗诵诗歌,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和赞美春天。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

四、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课后第一题

8、板书设计

春的消息

春风、春水、树枝、水鸭——盼望春天

换上春装“飞过”、“飞上”——寻找春天

蝴蝶飞舞 聆听春天

雏菊开放 的声音,叶出绿苞,溪水唱歌 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 的足迹

9、教学反思:

1、课题: 快乐的小燕子

2、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记住字形较复杂的生字,把字写美观。(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教学重点: 记住本课生字新词。

4、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记住字形较复杂的生字,把字写美观。

5、教学时间: 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激趣激疑

1、激趣。

⑴、出示谜语,猜猜它是谁。

⑵、出示有关小燕子的图,看看这是谁。

()的小燕子

填空后齐读课题。

3、激疑。

⑴、根据自己对小燕子的了解,说说在横线上还可以填什么词语。⑵、为什么是“快乐的小燕子”呢?

二、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注意字形比 较复杂的生字,如“捷”“瞬”“漾”等。

3、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4、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又了解到小燕子的一些什么情况。

2、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其他合乎文意的词语填空。()的小燕子。

(如:漂亮的小燕子,妙舞轻扬的小燕子,活泼的小燕子„„)

四、师生共同小结:

1、从刚才的阅读和填空可以看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燕子的?

2、由此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体会小燕子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8、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燕子

外形特征——小巧玲珑、轻悠敏捷

快乐 在雨中——妙舞飞扬 活泼可爱的1、课题: 快乐的小燕子

2、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春景。

3、教学重点:

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4、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具准备:

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6、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解释词语的意思。

二、重点阅读,感悟快乐

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兔子或段落。

2、在小组内将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交流自己的体会。

3、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4、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课文第三段。

三、感情朗读,品味快乐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1、说说你还哪些有关小燕子的知识。

2、师生互相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或文章,以供课外阅读。

五、课堂小结:

8、布置作业:(1)、看拼音,写汉字

shùn lǜe yànɡ cù yán()间()过 荡()红()()水(2)、请你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小燕子()的春天()()(3)、照样子,写句子。

例:燕子的尾巴像一把黑亮的剪子。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

例:奶奶还告诉我,燕子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_______________告诉____________________。(4)、照样子,抄写文中描写小燕子可爱的词语。

轻悠敏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亮圆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燕子

外形特征——小巧玲珑、轻悠敏捷

快乐 在雨中——妙舞飞扬 活泼可爱的

10、教学反思:

阳光下——自由飞翔 小燕子,明 燕子 房梁上——筑窝安家 媚的春景。消灭害虫——保护庄稼 9

1、课题: 三月桃花水

2、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重点:

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

4、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教学时间:

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1、设问引入:你们知道春天的河水双叫什么吗?为什么?提示课题,齐读。

2、练习激趣。谁能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联系起来说一段话?

3、谈话激疑。是呀,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连起来说一 说。

5、指导学生勾画“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齐读。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不理解的问题。

如:为什么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第三、四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的意思的?

3、小组研读课文第五、六段。

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的意思的。

四、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声音动听——像小铃铛,像竖琴、琴弦 给春天

三月桃花水 颜色明洁——像丝稠、像镜子 增添勃

1、课题: 三月桃花水

2、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3、教学重点:

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教学难点:

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词。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

从课文的其他哪些方面也体会到这种感情?画一画,再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指导写字

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识记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1)、写你喜欢写的字。(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8、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声音动听——像小铃铛,像竖琴、琴弦 给春天 三月桃花水 颜色明洁——像丝稠、像镜子 增添勃

流动的形态——舞动着朝霞向前 勃勃生机

10、教学反思:

1、课题: 一幅画

2、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

(2)、想像画的情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词语和句段。

3、教学重点:

(1)、感受、积累优美语言,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2)、边读边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4、教学难点:感受、积累优美语言,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5、教学时间:一课时

6、教具准备: 几幅风景名画。

7、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知题意。

1、揭示课题。齐读。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什么

1、提出自学要求。⑴、读能课文。

⑵、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勾画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2、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互相帮助解决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分组读课文。

2、说说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内容。

3、提出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其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指导阅读2——7段。

1、学生朗读这几个段,边读边想像所描绘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将一个个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图片按顺序拼成一幅画。

3、小组探讨。这几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体会感情,知道为什么写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

1、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作者的这种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8、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9、板书设计

一幅画

蓝天下——大山

一幅画高 山前——草原 美景

(美景令人陶醉)草原中央——木屋 令人向往

小溪旁——小路

10、教学反思:

1、课题: 古诗两首

2、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同,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思。(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学会古诗中的生字同,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思。

5、教学时间:

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了解作者

1、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

2、想知道古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

3、读题,简介苏轼和杜牧。

二、初读古诗,熟读成诵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认读生字,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3、齐读。

三、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并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默写古诗。

四、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8、板书设计

清 明

天气——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清明 惆怅、凄凉

酒店——何处有

远处的杏花村

1、课题: 古诗两首

2、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4、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⑴、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⑷、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⑹、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

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1)、比一比,组词语。

芦()借()放()蒌()户()惜()牧()楼()(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竹林、桃花——盛开

鸭群——江中戏水

惠崇春江晓景 喜春惜春 蒌蒿、芦芽——满地

河豚——逆江而上

9、教学反思:

1、课题: 积累与运用

(一)2、教学目标:

(1)、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

3、教学重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4、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5、教学时间:

三课时

6、教具准备: 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

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

7、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二、语海拾贝

1、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

2、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3、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4.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

3、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

4、教师引领,归纳总结。

5、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四、自主阅读园地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

2、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提出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探讨。

4、选择你最愿意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

五、课堂小结:

8、布置作业:

抄写《语海拾贝》中的词语

9、板书设计:

1、课题: 积累与运用

(一)2、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结合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所得。

(2)、能以“春”为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3)、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4、教学难点:

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具准备

(1)、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后,就可以布置本项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资料搜集、展示准备的时间。

(2)、教师可选两首咏春诗准备朗诵表演。

7、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

1、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资料。

2、与同学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充实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二、独立设想,合作构思

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设想参加展示会的形式,是诗文朗诵,还是办小报„„

2、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

3、寻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方案,做好参加展示会的准备。

三、成果展示,重在过程

1、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做好组织工作。

2、展示者可以汇报在搜集材料和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

3、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言传身教,因势利导。

四、成果评比,重在激励

1、可以将个人、小组的展示都归结到四大组评比。

2、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

五、课堂小结:

8、布置作业: 搜集成语故事

9、板书设计:

1、课题:积累与运用

(一)2、教学目标:

(1)、会围绕“春天”选择习作材料。(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语言材料。(4)、感受春天的魅力。

3、教学重点: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

4、教学难点: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语言材料。

5、教学时间:

第三课时

6、教具准备

(1)、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选票、构思。(2)、教师准备1~2篇各具特色的范文。

7、教学过程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

这次习作紧扣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围绕“春天”自由写作,体现了从读到做再到写这样一个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写春景、春游活动,也可以写与春天有关的人和事,还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发生的事。要注意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1、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习作要求,培养独立探究意识。

2、小组合作解决疑惑。

3、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票范围,提示本次写作目标。

二、读写结合,扩展视野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

都与春天联系紧密,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

2、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成果中选择习作材料。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材。

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

1、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亮点,及时点评导向。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

3、引导学生练习用修改符号在草稿上自主、互动修改。

范文:

美丽的春天

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柳叶绿了,春江的水暖和了。春风习习的从我的身边吹过,万物抽出了新芽,那样鲜嫩的颜色,使春天更加美丽。阳春三月,春风送来凉丝丝、甜润润的气息,使人爽快惬意。露水吻湿了片片绿叶,整个山林散发出如酒似蜜的清香。如期开放的桃花,一团团,一簇簇,掩映在绿叶中。我们就在这大好时光去公园找春姑娘。

来到公园,走进大门,穿过林阴小道,就来到了一个大草坪上。在草坪上我看见了那鲜嫩的绿色,嫩绿色的小草,深绿的树叶,浅绿的嫩芽,真美丽。春天不止有这些,还有那各种花朵,瞧!那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大红色的樱花以及最让人注目的大红牡丹,它们有的才长出两三 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部长出来了,露出了它那可爱的小脸蛋,有的还是花骨朵,好象胞涨的就要破开似的。这儿的花儿和绿草,浑和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松树上莺歌舞语,再加上那小朋友的动人歌声,就构成了一支动人的交响曲。

我看了看我的小伙伴,他们也在欢笑,他们也一定是为找到春天而高兴吧。看!王军、朋朋、马驰、成龙和红艳,他们有的唱歌、有的吃东西,有的玩耍。啊!真是一派柔和的气氛呀

春天你真是如此动人,如此美丽!我找到了春姑娘沙沙的脚步,找到了春天。

8、布置作业:

自己修改作文。

9、板书设计:

本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1、课题: 绿手指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规范地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

3、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4、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学时间: 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出疑问:“绿手指”指什么?

2、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才能称为好园丁?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他读课文。

3、全班齐读。

三、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抽读生词,同桌互查。

2、抽个别读。

3、开火车读。

4、交流识字方法。

四、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2、说给同桌听。

五、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8、板书设计: 略

1、课题:绿手指

2、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园丁的美好情怀。

3、教学重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园丁的美好情怀。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

7、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2、默写生字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1、学习起因部分。

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勾画有关诗句,交流理解。

⑵、想一想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老奶奶是个“好园丁”,堪称“绿手指”。

2、学习经过部分。

⑴、哪一句话能概括老奶奶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的过程?勾画出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⑵、这部分中,又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3、学习结果部分。⑴、重点读老奶奶话,体会她内心活动。⑵、想想从哪里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三、交流讨论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

四、课堂小结:

8、布置作业: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写一写。

9、板书设计:

绿手指

培育出纯白金盏花将获重金——起因 二十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经过 充满理想 绿手指 满怀信心

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结果 的老园丁 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

10、教学反思:

1、课题: 苹果里的星星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填词。(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4、教学难点: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5、教学时间: 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入

1、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苹果里会有星星?多有意思呀!你读了课题,想到了什么?

2、苹果里的星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到书中去探寻谜底吧!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生字及不理解的词。

2、学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解决不认识的字,以及能自己解决的词。

3、边读边思考:苹果里真的有星星吗?苹果里的星星指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读中释疑:

1、父亲一生切过无数苹果,他与儿子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抓住重点词:规规矩矩、常规。

结合生活理解父亲的切法:以图带拼,直观理解儿子的说法。

2、儿子的偶一为之,为什么会令父亲深受触动?

在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

教师小结:儿子打破常规做法,从横切苹果中获得新的发现,使父亲从惊讶支触动,这与其说是五角星图案的果核所产生的诱人之处,不如说是儿子独特的发现,一创新的思维方式给父亲带来的震撼!

3、“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错’切苹果。”这真的是错切苹果吗?是什么?

学生结合全文作答后,教师小结:这就是创新。原来创新并不难,生活中人人才能创新。

四、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8、板书设计: 略

1、课题: 苹果里的星星

2、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

4、教学难点: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具准备:

磁铁、乒乓球、透明深杯。

7、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生字词语。

2、默写词语。

3、朗读课文。

二、深读,充分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生活中你有不“墨守成规”的做法吗?说给大家听听。

三、实践活动

1、发放道具:

磁石、缝衣针、乒乓球、木棍、透明深杯等。

2、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⑴、我的缝衣针掉在地上找不到,寻求帮助。

常规做法:满地寻找;打破常规:用磁石帮忙。⑵、透明深杯里落进乒乓球,不许伸手入内,怎么取?

加水或倒杯子。

四、课堂小结:

8、作业设计:(1)、填上合适的词。

一()小刀 一()星星 一()创造 一()事情 一()新闻 一()油画(2)、想一想,答一答。

你是怎样切苹果的?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你的生活中也许有过不平常的发现和做法,请你说一说自己(或他人)的不平常的做法或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星星

儿子横切苹果——发现星星 不经意的 苹果里的星星 新发现

父亲从儿子的新发现中——得到启示 就是创新

10、教学反思:

1、课题: 点金术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罚。

3、教学重点:

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变化,从而领

悟国王因为受到惩罚,吸取了教训。

4、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5、教学时间: 一课时

6、教学过程:

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

1、看到课题“点金术”,你想到些什么?

2、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学生点金术(学习的方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

1、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

2、教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分组读、分角色读、画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4、师抽读、范读,师生、生生互评。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国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现国王的“贪得无厌”?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找出表现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谈谈体会。

4、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四、教师小结

7、作业设计:

(1)、写你喜欢写的生字或词语。(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痛苦——

教训—— 色彩缤纷—— 贪得无厌——

(3)、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8、板书设计:

点金术

祈祷神灵——想得到更多金子

点金术 神灵赐给——点金术 做人不可太贪心 国王——心花怒放——终于醒悟

9、教学反思:

1、课题: 小蓝裙的故事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5、教学时间: 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7、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2)、朗读课文。

8、板书设计: 略

1、课题: 小蓝裙的故事

2、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教学重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4、教学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小结:

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 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⑴、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⑵、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⑶、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⑷、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小结:

7、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唤()

两()

冻()

焕()

俩()

栋()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A、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板书设计:

老师送小蓝裙——小姑娘变成“小公主”

母女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

改变往

小蓝裙的故事

往从小

爸爸整理庭院——房屋整洁亮丽

的开始

邻居行动起来——街道整齐清洁

9、教学反思:

1、课题: 花开了,就感激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充满阳光”的道理。

3、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疑问,并通过联系上下文领悟。

4、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人常常感激,都会幸福、快乐的道理。

5、教学时间: 一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引发思考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有感激的人和感激的事儿吗?你每天都能找出三个感激的人或三件感激的事儿吗?

就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花开了,也感激。就让我们一直来听听她的故事。

二、读文质疑,抓住重点提问

1、启发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知道“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扫除害怕提问的心理。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着提出问题,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

3、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在小组交流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交流中学习别人提出问题的方法。

4、面向全班交流,评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学生回忆、展示问题产生的过程,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只有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的问题才更能引发我们思考。

请学生试着评价哪些问题更有价值,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的方法。

“爸爸为什么给蓝蓝安排这个任务?”“为什么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快乐?”

三、自主选择,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领悟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去找答案,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互相感染、启发。

指导学生可以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谈体会,也可以通过感情朗读相关句子表达感受。

3、全班交流,指导感悟,感情朗读。

围绕几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感悟到蓝蓝感激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谈自己的体会,并相机指导朗读。

四、联系生活,加深体会

现在请你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了吗?给大家谈一谈。

7、布置作业:(1)、填上合适的词。

一()故事

一()事

一()钢琴

一()感激

一()深思 一()茉莉花(2)、下列句子有毛病,请你修改。A、会感激茉莉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每天晚上,蓝蓝总是经常默默感激三个人或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会上,明明首先第一个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板书设计:

爸爸的安排——睡前感激三人人或三件事

花开了

小女孩——正在“为难”“伤脑筋”

感激

就感激

爸爸引导——让你“快乐”的事都值得感激快乐

茉莉花开——小女孩感激花开

9、教学反思:

一个人常常 才会幸福、1、课题: 积累与运用

(二)2、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发现新知,积累词语。

(2)、朗读笑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3)、用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4)、通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进行口语交际。(5)、会写照片里的故事。

3、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2)、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4)、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4、教学难点:

(1)、通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进行口语交际。(2)、会写照片里的故事。

5、教学时间:一课时

6、教具准备: 字典、词典。

7、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人物动作的)(2)、你还能说出多少这样的词语。

(3)、在课文中分别找几个表示人物外貌、神态的词语,写一写。

二、语海拾贝(1)、指名读,齐读。

(2)、交流共享。你查成语词典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词语?(3)再说几组你知道的成语的反义词。

三、开心一刻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3)、你怎么评价文中的主人和客人。(4)、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自主阅读园地(1)、学生自读短文。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交流共享。

(3)、三名学生分段读短文,生听评议,是否读准了字音。(4)、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都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勾画朱熹的话,并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5)、小声读短文,体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8、布置作业:

自主积累成语

第三单元

1、课题: 江南水乡——周庄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要求读音准确,书写规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3、教学重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4、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教学时间:

两课时

5、教具准备:

周庄及其他水乡小镇的图片若干。

6、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

1、请同学们说一说跟爸爸妈妈去过什么地方旅游。

2、出示周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说说你对周庄的印象及课前你也到的周庄概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美?

(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三、细读课文,想象品味(学习课文1~2段)。

1、齐读第一段,说一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都是有感情地讲述: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当我们踏上周庄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2、学习第二段。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轻声读、同桌互读„„)读第二段,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色的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蓝天下„„”这一句,再通过想象来体会周庄的宁静、秀美。

(学生读书可以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交流比赛读等方式。)

(2)、学生说一说大都市的建筑和环境,与周庄进行对比,体会出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之感。(3)、学生完整地读全段,熟读直至背诵。

四、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48(1)、书写你喜欢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板书设计: 略

1、课题: 江南水乡——周庄

2、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

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4、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想象品味:

1、学习第三段。

教师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水意味无穷,桥是水上的一道风景,又是文化的积淀。现在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其中富安桥最有名。⑴、生找出描写富安桥的两句话自读体会,比赛读写桥的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让学生体会到石桥的古色古香,引出对建桥人的赞叹。

篇2:西师版三年级音乐全册

《嘉陵江的孩子》教案,1、图片音乐导入,《走街街》教案,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苏木地伟》教案,1、学生能根据音乐做出合适的情绪反应,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情境中感受彝族民歌的美丽与奇妙,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较准确的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嘉陵江的孩子》教案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嘉陵江的孩子》。

2、能够体会到歌曲抒发的感情,体会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感受到歌曲

《嘉陵江的孩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嘉陵江的孩子》。

2、能够体会到歌曲抒发的感情,体会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感受到歌曲中嘉陵江的魅力。

2、体会到歌曲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

1、图片音乐导入。介绍嘉陵江,吸引注意。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图片中的景色是什么吗?出示嘉陵江的图片。生:江水。

师:对,是江水。那大家知道这条江的名字叫什么吗?

师:这里的景色其实是嘉陵江的景色。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120公里左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名称就叫《嘉陵江的孩子》。

2、朗诵歌词,树立感情基调。

师:下面老师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大家注意听,想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朗读歌词,配乐。老师读完了,大家听出来老师读的时候带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自豪、欢快、热爱家乡。

师:下面大家来读一读吧,注意读出这样的感情。播放配乐。边读边跟老师一起打拍子。大家读得真好,想不想再来认真听听这首歌呢?播放歌曲。

3、学习歌曲。师:下面老师来教大家唱这首歌,我们先来看到第一句,一句一句教唱。下面大家一起来唱一遍,唱得好的话我们就开始男女生比赛了!

合唱、独唱、轮唱依次进行,确保学生演唱熟练。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听的歌曲《嘉陵江的孩子》,体会了歌曲自豪地情感。大家热爱自己的家乡吗?今天晚上回家别忘了向爸爸妈妈介绍嘉陵江的孩子们哦。

《走街街》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走街街》。

2、在综合创编活动中,节奏感得到强化,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歌曲背景的前提下,演唱好歌曲。

2、了解重庆人文特色。

教学方法: 传授法、练习法、欣赏法。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用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练声。

二、新课教学。

1、节奏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迎来了新的朋友,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吧?我们怎么欢迎呢?一起吹奏小喇叭欢迎吧。

2、唱一唱节奏。

同学们的欢迎可真棒呀,但是我们的新朋友还没有出来,我们一起用唱的方式来试试好吗? 哇,原来是重庆沙坪坝的同学们。

3、学唱新歌。(1)初听。

师:你们知道重庆有哪些出名的特色吗? 生:山、吊脚楼、火锅、麻辣烫。师:没错,今天我们就随着重庆沙坪坝的伙伴们一起去重庆走一次街街吧。重庆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师:他们正在唱歌呢,这首歌曲名字就叫《走街街》。师:来,我们随他们走一走,看看有哪些好玩的。(2)复听。

师:知道“走街街”是什么意思吗? 生:逛街。

师:没错,这是重庆方言,请你们打开书本,我们边看歌词,边来听。(3)有节奏地念歌词。(4)轻唱歌词。(5)难点解决。(6)连唱歌曲。(7)律动。

师:同学们,我们拍手为歌曲伴奏好不好? 一起边唱边拍手伴奏。

三、拓展。

大家试着用重庆方言唱一唱好不好? 师范唱,学生聆听。大家一起唱。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

四、总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重庆儿童走街街的热情,我们一起带着同样的热情唱着歌儿谢谢他们吧。同学们今天的表现也很好,老师谢谢大家。希望同学们回家别忘了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学到的重庆方言哦。

《苏木地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音乐做出合适的情绪反应,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情境中感受彝族民歌的美丽与奇妙。

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自然大方,能较准确的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能用自然的声音整齐演唱歌曲,并通过律动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

2、学唱歌曲并表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啊? 生:维吾尔族、藏族、达斡尔族?? 师:大家的记忆力可真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彝族的歌曲,它的名字叫《苏木地伟》。师: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根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历史巨著记载,彝族历史源远流长,自称为尼,古代汉语“夷”发音为尼,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谓时,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华夷相对),毛泽东主席倡议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其余散居于中国其他省份及中国境外。总人口约900多万,在中国有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2010年),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近百万。彝族支系族群繁多,有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租、罗婺、阿西泼、撒尼等、尼颇自称,但并非皆为民族意义上的自称,如罗婺、撒尼、阿哲是部系名称,诺苏、聂苏、纳苏、乃苏等。各地彝族方言间有些无法进行直接沟通,但相同词汇超过60%,语法结构相同,经短期熟悉能对话,彝语属东亚语系中的藏缅语族,分为六大方言。

师:说到彝族语言,大家来猜一猜,“苏木地伟”是什么意思啊?

《我多想看看》教案,引导学生感受与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美,2、通过完整充分地聆听音乐,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并将蒙古族民歌知识的学习有效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去,从而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体验力度、速度、音色、气息等音乐要素对于表现音乐的作用,自制课件、截取音乐片段、录制音乐伴奏、编配伴奏、练习弹唱,感受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音乐,就请同学们

生:尊贵的客人。

师:大家真聪明,我们就来听一听热情的彝族朋友为我们唱的歌吧!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师:谁来回答一下,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悲伤的,还是热情的? 生:热情的。

3、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歌词。

师:会读了歌词,老师要考验一下你们的协调能力,要给歌词加上有节奏的拍手,下面让我们用手来给歌词加上伴奏。加入拍手。

4、跟唱歌曲。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彝族朋友好高兴啊,我们跟着彝族朋友的歌声来唱一遍好不好?

5、弹琴学唱。

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跟琴来学习一下这首歌曲吧!

6、师:跟琴唱得不错啊!那咱提高一下难度了,分组来唱。

7、师:跟着老师的琴可以唱得很好,那跟着伴奏可不可以唱得更好听呢?来试试吧!这次咱们不分组了,一起唱。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苏木地伟》这首歌曲,感受到了彝族朋友的热情,回家我们别忘了把这句彝族话说过爸爸妈妈听哦。

《我多想看看》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我多想看看》是一首具有蒙古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曲调,表现了草原牧民的孩子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向往和思念之情。歌曲旋律优美,婉转悠扬,具有一般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同时,歌曲结构规整,乐句整齐,段落短小,具有蒙古族民歌短调的写作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与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美,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

活的情感。

2、通过完整充分地聆听音乐,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针对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通过聆听、对比、讨论、视唱、演唱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并将蒙古族民歌知识的学习有效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去,从而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3、培养学生用自然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力度、速度、音色、气息等音乐要素对于表现音乐的作用,尝试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演唱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运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歌曲。

2、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截取音乐片段、录制音乐伴奏、编配伴奏、练习弹唱。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感受蒙古族的音乐风格。

1、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音乐,现在,就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你们听一听,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个民族的?

2、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人》片段。

3、生:内蒙古地区、蒙古族。

4、提问: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那段音乐婉转悠扬,这也是大多数蒙古族民歌所具有的特点。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二、编配合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风格。

1、视唱曲谱。

(1)出示曲谱,学生观察曲谱,分析曲谱。①节奏的特点? ②有几句话? ③每句话几小节? ④有几个音组?(2)演唱曲谱。

①教师演唱,学生心里跟唱。②学生轻声演唱。

③讨论:用悠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④完整演唱。

2、视唱歌曲旋律。

(1)教师用琴弹旋律,嘴唱新的旋律,学生感受。(2)学生第二次听,感受第五六句话不是弹唱同时开始的。(3)出示歌曲曲谱师生配合,老师唱歌曲主旋律学生用长音伴唱。(4)观察歌曲曲谱,复习歌曲中的节奏。(5)老师范唱曲谱,学生打拍心里跟唱。(6)学生打拍唱曲谱。

3、学生分声部合唱曲谱。

三、学习歌曲,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师:我们曾经看到过很多秀丽的景色,可是有一种景色虽然称不上秀美,却是无比的壮观!那就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每天,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和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刻,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激动不已!有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从来没有走出过草原,他非常渴望能够观看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于是,他用歌声表达出了内心的情感,你们听!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内容。

2、提问:歌曲中哪句歌词更能表达出这个蒙古族的孩子恳切、渴望的心情?

3、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我多想看看》。

4、轻声演唱歌词。

5、出声演唱歌词。

6、纠正问题。

7、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深入挖掘歌曲内涵。

1、师生讨论歌曲处理的方法并尝试演唱。

注意声音、气息、力度、速度、一字多音、装饰音等问题。

2、观看影片,挖掘音乐情感。

3、完整表现歌曲。

五、拓展延伸,简单了解蒙古民歌。

师:蒙古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它的民歌体裁有长调、短调之分。

1、讲解长调。

师:长调民歌流行于草原牧区,其特点是节奏自由舒缓,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字少腔长、声音嘹亮悠长,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播放长调歌曲《赞歌》。

2、讲解短调。

师: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地区,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播放短调歌曲《嘎达梅林》。

3、提问:歌曲《我多想看看》是按照长调还是短调的风格写成的? 生:短调。

4、总结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师: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特点是旋律优美、气息宽阔、感情深沉、草原气息浓厚,音乐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

六、课堂小结。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感受和学习了蒙古族风格的音乐和歌曲,通过这节课,我相信大家对蒙古族音乐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在今后,同学们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和途径去走进蒙古,了解他们的音乐文化。

《美丽的鸟巢》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美丽的鸟巢》,感受和体验北京体育馆的伟大,培养热爱北京的感情。

2、学唱歌曲,并能够创编同歌曲风格相关的舞蹈动作。教学重、难点:

1、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正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演唱时要正确唱出。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

然后引导学生用歌曲音乐节奏朗读歌词,6、师:小朋友们觉得这首音乐表现了歌唱者怎么样的感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唱,7、音乐接龙游戏,播放音乐请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北京童谣》教案,让学生体会歌曲赞美、热情的音乐情绪,教学要求:学生设计的动作要与音乐的旋律基本一致,《牧歌》教案,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在哪里举行的吗? 生:北京。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大家知道具体的举办场地吗? 生:鸟巢。

师:没错。鸟巢呢,其实就是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体育场由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兴刚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巢的歌曲,叫做《美丽的鸟巢》。

二、学唱歌曲。

1、听赏歌曲《美丽的鸟巢》。

师:歌词里提到了哪些事物?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二次听赏歌曲。

提问学生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 生:抒情、亲切地。

3、朗读歌词。

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学生模仿读。然后引导学生用歌曲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4、师弹琴范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听。说说你学会了哪一句?哪一句你认为最难唱?讨论分析容易唱错的乐句。

5、学生跟琴声学唱歌曲,反复几次,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6、师:小朋友们觉得这首音乐表现了歌唱者怎么样的感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唱,用怎么样的声音去唱?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说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抒情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音乐接龙游戏,巩固学习。

小组开火车,一人接一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纠正。

三、合作探究、表现歌曲。师:同学们,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你们认为哪些动作更加适合这首歌曲? 通过讨论,全体同学为歌曲创编动作来表达歌曲。

播放音乐请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其他同学一起演唱并表演创编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鸟巢》这首歌曲,与它的距离更近了一步,不再止步于在电视里观看它。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以它为荣。

《北京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北京童谣》,让学生体会歌曲赞美、热情的音乐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试着用声音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绪变化。

2、哼唱旋律片段,感受京歌韵味。教学方法:

听唱法、视唱法、赏析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背唱童谣吗? 师:我们来分享一下,你背诵过的童谣好吗?

师:大家背唱的童谣都很有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名叫《北京童谣》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北京童谣》。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回答:热情地、赞美地。

2、再次聆听。

聆听歌曲《北京童谣》。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生:两部分。请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

3、歌词学习。

(1)全体学生按照节奏读第一段歌词。教师出示节奏谱。

教师提示: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口读节拍,手指着节奏,让学生反复地练习。(2)巩固第一段完整的歌词,学生按照节奏齐读歌词。

(3)请一位同学按照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其他学生心里和他一起默读。

4、《北京童谣》歌曲学习。(1)学生演唱歌谱。(2)再次巩固歌谱。(3)学生加词演唱歌曲旋律。

教师要求: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的气息连贯。(4)学生跟随《北京童谣》伴奏演唱旋律片段。

教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激发学生从歌词和旋律感受京歌的韵味。

三、集体创编歌舞表演(《北京童谣》舞蹈表演)。学生分组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要求:学生设计的动作要与音乐的旋律基本一致。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北京儿童对北京满满的爱意,家乡的童谣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快乐和开心,还有无限的乡思。最后,让我们用欢快的歌声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牧歌》教案 教材分析: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 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

师:你们知道哪些民族? 学生自由说。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播放歌曲《天堂》。

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牧歌》,大家来感受一下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二、欣赏歌曲《牧歌》。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能感受出它的速度和旋律吗? 生: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像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大家也在自己创编的作品中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草原牧歌》教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形式要素,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祖国,2、了解马头琴的音乐特点,分析、探究音乐形式要素的艺术作用,(1)、演奏音乐主题的乐器是什么?

5、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6、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7、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1)请你闭上眼睛听,思考什么是无伴奏合唱?

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师: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 生: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2)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的《牧歌》,因为它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3)老师请你们亲自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大家跟我一起唱好吗?

(4)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师: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像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5)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生: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三、舞蹈片段欣赏《牧歌》。

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

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四、小创作。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律动。

2、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情。

3、画一幅美图。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牧歌》,感受到了蒙古族民歌的魅力。了解了无伴奏合唱,大家也在自己创编的作品中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草原牧歌》,使学生对蒙古族马头琴乐器有所了解。

2、通过鉴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形式要素。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乐曲意境。

2、了解马头琴的音乐特点。

3、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分析、探究音乐形式要素的艺术作用。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出示在网上搜索到的有关内蒙古的资料,初步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

二、创作背景:《草原上的人们》电影梗概。

《草原上的人们》是根据玛拉沁夫同名小说改编。50年代初期,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将草原建设得更加美好而辛勤劳动着。女共青团员、互助组长萨仁格娃,曾连续两年获得劳动模范称号。她与另一个互助组长、打猎能手桑布真诚相爱。当草原上的广大牧民忙着发展生产的时候,暗藏的特务宝鲁企图挑动萨仁格娃的父亲白依热退出互助组,以达到拆散互助组的目的,遭到斥责。在一次暴风雪中,宝鲁割断牲畜栏杆的绳子,打开马圈和羊圈,放跑了牲畜。萨仁格娃为救牲畜骑着马从崖上摔了下来,幸亏桑布赶来相救。由于牧民们团结一致,将放出的牲畜都及时赶回,未能给互助组造成很大的损失。风暴季节已过,在萨仁格娃为受伤的牲畜防疫注射时,宝鲁乘人不备,把毒药投进井里,毒死了萨仁格娃小组里的二十多只羊,并妄图以羊群中毒的事情嫁祸于萨仁格娃。萨仁格娃为互助组失去那么多羊而伤心,情绪有些波动。她在区长阿木古郎的教育和帮助下,认识到不能只想个人的荣誉,要为大家着想,为内蒙古大草原和祖国的建设着想。不久,宝鲁在特务吕绶卿的指使下,想趁那达慕大会开幕时,放火破坏草原的建设。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开幕了。会上有各种活动:物资交易、评选模范、赛马、射箭等,热闹非凡。在评选模范的会上,有人对萨仁格娃领导的互助组死羊之事,表示不满。萨仁格娃认为组里羊死了,自己是有责任的,一定要把这件事搞清楚。会后,萨仁格娃牵着马在河边溜达时,看到宝鲁鬼鬼祟祟的,身上还带着枪,便奋不顾身地骑马追去。她赶到山坡,已看不见宝鲁的踪影,却发现牧场燃起了大火。萨仁格娃断定这火是宝鲁放的,就拍马冲过浓烟烈火去抓宝鲁。这时,盟长亲自带领群众救火,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火扑灭了。在萨仁格娃、桑布的帮助下,公安人员将宝鲁、吕绶卿等一小撮潜伏特务一网打尽。当大家知道萨仁格娃小组的死羊是特务投毒所致时,对于勇敢的萨仁格娃更加敬佩了。在庆功会上,盟长称赞萨仁格娃不仅是劳动上的模范,而且在防风暴、防火灾、与特务作斗争上,也表现出奋不顾身的勇敢,为草原上的人们立了一大功。这首乐曲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主题曲。

三、欣赏乐曲《草原牧歌》。

1、观看作品录像,思考。

(1)、演奏音乐主题的乐器是什么? 生:马头琴。

(2)、音乐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听后分组讨论交流。

2、简介马头琴。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3、整体欣赏。

4、创编活动。

学生模仿骑马动作、模仿马蹄声,教师教授蒙古族舞蹈马步动律。

师:蒙古族人民以马为伴,每天都过着游牧生活,你能模仿一下骑马的动作并配合上声音吗?师:你们看,这个动作像什么?

生:雄鹰。

对,像雄鹰展翅,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呢?

师:雄鹰是草原人民最崇敬的生灵,草原人民常把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称为“草原上的雄鹰”。播放《草原牧歌》乐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简单律动。

四、作者简介。

瞿希贤,(1919~2008)女作曲家。上海人。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顾问、中国音协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自幼爱好音乐。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毕业后曾任北平艺专音乐理论系讲师。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勤奋多产,题材宽文,风格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

五、小结。

今天,通过《草原牧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作用。同时感受了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了萨仁格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高尚情操。相信在她的感染下,我们会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赛马》教案,能分辨各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感受音乐情绪,感知音乐形象,从音乐中我们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感受音乐节奏,感受音乐情绪怎么样?(紧张、热烈),(2)跟着音乐用“en”哼唱一遍这个主题,把握音乐的变化,(1)现在我们来听下面这段音乐——旋律

(二),这段音乐旋律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悠扬、舒展),(2)指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一遍这个主题,音乐情绪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烈,(3)让我们再

《赛马》教案 教学内容:

1、聆听:赛马(二胡独奏曲)。

2、扩展与活动。教学目标:

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极其演奏特点。

2、通过欣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3、能用打击乐器简单的表现乐曲。教材分析:

1、二胡,民族拉弦乐器的代表乐器,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2、《赛马》,黄海怀创作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部。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表达了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教学难点和重点:

分段聆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了解乐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课前准备: 课件、串铃、二胡。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从图上认识蒙古族及其生活的地方。

师:你们知道内蒙古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吗?它在我国的东北部,1947年5月1日成立

了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人口约2260万,提起蒙古,你首先想到了什么?(草原)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我国最大的草原,占地约110多万平方千米。

3、师:你对内蒙古有多少了解?

二、初听乐曲,感知音乐形象。

1、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正在进行什么比赛项目。知道是哪一项比赛吗?(赛马)

2、让我们再听一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音乐中我们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的、欢乐的)

3、作曲家黄海怀带给我们的《赛马》。

4、你听出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简介二胡。我国民族乐器拉弦乐器中的代表乐器,它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代表作有:《二泉映月》、《良宵》、《喜送公粮》??

三、细听乐曲,为《赛马》分段。

现在,我们再来听这首好听地二胡独奏曲《赛马》,边听边想,它描绘了几个场景。

1、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节奏。

根据同学们描绘的场景,我们把乐曲分成了3部分。首先来听第一部分:(1)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情绪怎么样?(紧张、热烈)(2)跟着音乐用“en”哼唱一遍这个主题,感受节奏紧密的地方用了几分音符?(3)请孩子们用铃鼓来烘托赛马紧张热闹的场面。坚定有力的强音拍铃鼓表现,急促的16分音符摇铃鼓表现。

2、细听第二部分,把握音乐的变化。

师:比赛场面真是紧张、热烈,瞧!赛马比赛开始了。

(1)现在我们来听下面这段音乐——旋律

(二),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悠扬、舒展)

(2)指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一遍这个主题。

要求:听时,请孩子们在心中哼唱,旋律

(二)出现了几次?第二次出现时,增加了哪种节奏?(第三次时教师提示)听,什么声音?(马蹄声)

师:你知道这马蹄声是怎么演奏出来的?请孩子们仔细看。这种方法叫拨奏,它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就发出了这种马蹄似的声音。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伴奏乐器扬琴演奏旋律

(二),而主奏乐器二胡却模仿了马蹄的声音,将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场面刻画得活灵活现,音乐情绪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烈。

(3)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第二部分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随音乐律动。(讨论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想想比赛到了什么环节?(紧张的时刻)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学生可以在旋律

(二)第一次出现时比较抒情,请孩子们拉心中的二胡,有感情地唱la;第二次出现时节奏变密集了,大家用骑马动作愉快地来表现;第三次出现时,仍然有感情地唱la,并用扣掌心来模仿马蹄声。

师:旋律

(二)出现第一次,表现了赛马场上内蒙古族骑手对比赛乐观、自信、充满必胜信心的精神风貌;第二次、第三次通过二胡的不同演奏方法,刻画了马蹄急驰、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激烈场面。

3、细听第三部分旋律,体会“冲刺”。

(1)听,结尾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相似?(第一段)哪一部分情绪更激烈?(第三部分)为什么?(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了冲刺阶段)

音乐刻画了赛马比赛最后冲刺时的紧张激烈的场面,在最高潮中结束。(2)认真体验这种情绪,请孩子们跟着音乐在心中哼唱一遍。(3)既然它和第一部分相似,请孩子们用打击乐表现。

4、乐曲小结。

现在,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起再听一次乐曲,想一想乐曲的结构。师: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情绪都比较激烈,第三部分更为激烈,是全曲的高潮。第二部分的情绪比较欢快、热烈。

四、扩展活动,学生表演节目。

1、欣赏了这么优美、欢快的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在美丽的蒙古草原,来到了“那达慕”盛会上,此时此刻老师忍不住想要为蒙古朋友献上一支蒙古舞了??你还学过或知道哪些蒙古舞蹈的动作?(笑肩、硬肩、耸肩、挤奶、骑马、扬鞭??)

2、你不想给蒙古朋友留下你多才多艺的一面吗?(个人表现)

五、小结。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蒙古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对!56个民族56支花,更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等待着我们继承和发扬,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音乐小天使都能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和提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富有感情地演唱《我和提琴》这首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意境。

2、通过创编歌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歌曲的情感。

2、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教授。

1、学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2、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2)复习2/

4、4/

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4)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夜曲》教案,继续复习巩固“鱼咬尾”这一音乐创作技巧,1、能力与评价: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鱼咬尾”这一音乐创作技巧,并尝试将音乐与美术结合体会音乐意境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创音乐器材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培养音乐创新能力,你好吗》教案,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好吗》音乐,随音乐边做动作边用“啦”模唱

(5)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3、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2)填上歌词。

4、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和提琴》这首歌,感受到了主人公对提琴的热爱。这首歌是一首挪威民歌,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挪威民歌的魅力。

《夜曲》教案 教材分析:

《夜曲》是俄罗斯民歌,采用二段体创作,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些。此曲作为学生了解异域风情、其它民族文化有很好的奠基作用,是继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之后的又一首优美的异域歌曲。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感受《夜曲》旋律的优美,能有感情地演唱此歌曲,能根据旋律及歌词把握《夜曲》的主题,继续复习巩固“鱼咬尾”这一音乐创作技巧。让学生能够借此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对世界民族精髓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力与评价: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鱼咬尾”这一音乐创作技巧,能有感情地演唱此歌曲,能根据旋律及歌词把握《夜曲》的主题,并尝试将音乐与美术结合体会音乐意境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创音乐器材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借此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世界民族精髓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夜曲》,能进一步熟悉“鱼咬尾”这个知识点。

2、学生对《夜曲》主题的把握、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夜曲》、混合拍子的运用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做游戏——词语接龙、节奏接龙、旋律接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导入新课。《夜曲》中也有这样的“接龙”,即鱼咬尾,请同学听老师将旋律演奏两遍并指出来。

二、新授。

1、老师换用不同的乐器——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口琴等演奏旋律,前两遍请学生自学,随琴轻声哼唱旋律,可用鼻音或“啦”音模唱。后两遍可以轻声填词,教师及时纠正音准及音高。

2、学生分组讨论。

(1)歌曲《夜曲》的上下两行旋律有何关系?(2)如何指挥4/

4、5/4拍子?试着指挥《夜曲》。

(3)结合课本插图,想想《夜曲》的歌词所蕴含的情绪是怎样的?(4)《夜曲》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同桌互相说一说。

(5)歌曲《夜曲》的旋律线是怎样的,请用手画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

三、课堂巩固。

在老师的伴奏下,朗诵记忆歌词,体会翻译之词的韵律美,要渗透自己的情感。分组竞唱《夜曲》,比一比哪组更优秀。

通过声音响亮与否、有无正确的表达情感、歌词是否记忆准确等来评价。抽学生登台有感情地唱《夜曲》。教师及时评价。

四、延展。

听一听《如歌的行板》,比较其与《夜曲》的不同。前者是源泉,是母本,后者是改进,是创造。

由此得出:优秀的作品来源于民间,优秀的作品都根植于“人民大众”这块土壤。所以我们要多多汲取民间艺术的精华。而此曲是邻邦俄罗斯的民歌,故也要多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

五、尝试体验。

1、教师口琴演奏《夜曲》。

2、教师用口哨吹出《夜曲》并让学生模仿。

3、再次播放《夜曲》,学生试着用一幅画来展现《夜曲》内容,体会其意境。

六、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俄罗斯民歌《夜曲》,同学们都能有感情地演唱它。而且知道民间大众的艺术是创作的第一源泉。也明白了世界民族文化都有其精髓值得我们去发掘吸收。

《地球,你好吗》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地球,你好吗》,感受歌曲情绪。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学会用深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地球,你好吗》。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歌曲表达的感情。

2、唱好弱起小节,进行对比范唱,从听辨入手,教会学生唱准。教具准备: 课题、图片、课件。教学过程:

—、发声及节奏练习。

1、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旋律,教师导入。师:谁来说一说,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忧伤。

师:说得很对!这首歌曲的忧伤的感受。

2、发声训练,跟老师用“啦”模唱旋律。

师:来,让我们一起用“啦”演唱旋律,表达我们难过的心情。生随老师模仿唱。

3、节奏及律动练习。

师: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播放《地球,你好吗》音乐,生随老师一起做拍手、摇头、跺脚等动作。随音乐边做动作边用“啦”模唱。

二、聆听、感受。

1、安静地聆听歌曲范唱。

师:这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地球,你好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我发现刚才有好多同学都好像没听够,那好,这次咱们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表情、动作来表达你听到这首歌的感受好吗?看谁表演得最感人、最陶醉。

3、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拍。

师:你们表演得真棒!这次我们再来听一遍,咱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这首歌曲的节拍好吗?

三、学唱歌曲。

1、听音乐,谈发现。

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音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共有几个乐句?

2、朗读歌词。师范读歌词,生接龙朗读歌词。

3、认识学习弱起节奏。

师:弱起小节是指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的歌曲的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师:听一听老师读弱起部分。

师:谁还能用其它的肢体语言来表示一下弱起呢?先蹲再起、跺脚等。学生读词。

5、演唱歌曲。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老师来弹奏旋律,你们填歌词。

6、生有感情地演唱。

四、表现歌曲。

1、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2、表演唱。

师: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演唱感染了老师,快让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用跑跳步练习表演,弱起节奏处用先蹲后起或跺脚等动作。师生共同表演唱。分组表演唱,《地球乡音》教案,一、听音乐进入教室,师: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走向大自然,师:随着音乐来到了地球母亲的怀抱,耳听音乐,师:我们先给CD里的音乐当一回绿叶吧!,共同评价。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你好吗》,又一次感受到了地球母亲的呼救,作为地球母亲哺育的孩子,保护母亲我们责无旁贷。今天我们还接触到了弱起小节,感受到了它的作用。《地球乡音》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的学习,体验对地球母亲的热爱

共同评价。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你好吗》,又一次感受到了地球母亲的呼救,作为地球母亲哺育的孩子,保护母亲我们责无旁贷。今天我们还接触到了弱起小节,感受到了它的作用。

《地球乡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的学习,体验对地球母亲的热爱。

2、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

3、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全曲。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用自然、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地球乡音》。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母亲迫在眉睫。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要求跟着歌曲的节拍。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练声。

1、生唱“啦”。

师:刚才我们都在春天里听到了很多美妙的声音,现在我们就把它们融到“啦”这个音中,我们用声音来表现下,跟着我的动作一起来。

2、代词唱。

师:嗯太美了,我听到了万物的声音,那现在老师就把你们美妙的声音配上旋律,一起来唱一唱,注意看我的手势,先听下琴。

3、师:刚才我们唱的旋律,我把它写成了这样的曲谱,我这里有两种唱法,听完了之后请你告诉我,哪一种是跟这个谱子一样的!

三、学唱歌曲。

1、师: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当那小河清清流水正在欢唱,我

将出发到远方,去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

2、师:听,地球母亲在召唤我们呢。第二次听全曲。师:歌曲的情绪怎么样? 生:深情。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地球母亲的怀抱。第三次听全曲。

3、解决难点。

师:随着音乐来到了地球母亲的怀抱,请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会。老师把《地球乡音》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歌唱吧。

4、师:美丽的地球母亲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同学们,想一想,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去唱,能和美丽寂静的地球母亲融合在一起。那我们就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听好音,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师:随老师的琴一起来唱一唱。

5、美丽的地球母亲现在正处在生病的状态。由于我们平时太过马虎,很少关心她的健康情况,一味地向她索取。滥砍滥伐、随地乱扔垃圾等等导致她现在的妆容远没有从前美丽了,她在哭泣。让我们一起照顾她好吗?让她早日恢复健康好吗?

师:来,老师请这边的同学来用动作表现高声部的旋律吧!我们先来试试!师哼唱其中一句,我们请这边同学来表现低声部旋律。

用动作的动作表现,耳听音乐,听自己的声部!

四、合唱。

1、师:这是一首合唱歌曲,让我们与CD里的学生一起来合唱一下这首歌吧。师弹奏低声部的旋律。

师:我们先给CD里的音乐当一回绿叶吧!

2、师:你们唱得真好听,我都忍不住想唱唱了。师生合作。

3、师:我们也来组个合唱团吧。师:让我们的合唱团也来试试吧。全班分声部合唱。

五、拓展(可用可不用)。

1、师:刚才我们用合唱的形式,把歌曲演绎得很动听,你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歌曲表现得更美好吗?

2、展示各自的创作。

六、小结。

篇3:西师版三年级音乐全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认真的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通过节奏的对比练习,认识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能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表演。情感目标:能积极的、自愿的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小树快长高》。教具准备:风琴、录音。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小花园,请大家帮助小精灵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

2、小朋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

3、小朋友,你们的表演引来了小鸟,引来了美丽的春天,小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瞧!它们正向你们示意、为你们歌唱呢!

二、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涨开,处于饱的状态,保持在横隔膜处,然后呼出体外,发出一个“思”音。然后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练习腹肌弹力。

2、“lu”的发音练习:教师给出固定音高,让学生发出“lu”音来,要求音要准,音量不宜重,不能发重音来。3、1=C│3 2 │1│,认识八分休止符:0

2、×× 0 ×│× 0│,认识四分休止符:0

3、找歌曲《小树快长高》乐谱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4、再次感受音乐中的休止符的作用。

六、小结

《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回味妈妈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歌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进行动作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0”的节奏。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教学难点:正确唱好后八分休止。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1、教师面带笑容,师生问好歌。

2、在《小雨沙沙》的律动中进入课堂。

3、发声练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故事,创设意境课

a、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大树妈妈》。b、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故事中的大树妈妈是怎么的。c、师:请听《大树妈妈》伴奏并做动作,出示课题:《大树妈妈》。

2、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通过拍打节奏使学生掌握较难的节奏类型。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节奏,我们现在玩一个打“节奏”的游戏,要求打的准确。教师示范: a、X O X O

喳 喳 b、X X X X

喳喳 喳喳 c、X O X X |X.X|

喳 喳喳 小 鸟 X O X X |X — | 喳 喳喳 喳

d、X X X X|X O X O| 喳喳 喳喳 喳 喳 X X X X|X—| 喳喳 喳喳 喳

三、歌曲新授

1、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大树妈妈”。

2、学唱歌曲。(1)播放多媒体课件。

a、听歌曲,想一想:大树妈妈是怎样哄小鸟睡觉的?大树妈妈是怎么保护小鸟的? b、跟教师朗读歌词,边读边拍手表演。(2)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

a、师教学生旋律,师弹旋律学生用“wu”模唱。b、师弹旋律,老师教学生唱歌曲。c、完整跟老师的琴演唱。(3)我们应该怎样唱这首歌呀?

(4)学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采用不同的表演方法演唱。

四、拓展知识 激发学生情感 倾听歌曲《我的好妈妈》。

1、师:我们一起带着什么感情去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2、师:我们通过学习歌曲,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3、妈妈每天干活这么辛苦,你们想对妈妈说些什么,你们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引导学生一起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并让学生画一些贺卡送给妈妈。

五、课堂小结

《黄葛树,山茶花》

教学内容:学习二声部歌曲《黄葛树,山茶花》。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掌握合唱中的音准。

2、能力目标:通过音乐童话导师的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大胆想象、自信表演的能力。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涨开,处于饱的状态,保持在横隔膜处,然后呼出体外,发出一个“思”音。然后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练习腹肌弹力。

2、“lu”的发音练习:教师给出固定音高,让学生发出“lu”音来,要求音要准,音量不宜重,不能发重音来。1=C

4/4 3 3 4 5│5 4 3 2│1 1 2 3│3.-│3 3 4 5│5 4 3 2│1 1 2 3│2.-

lu..........(二)音阶练习

以1为低音按序唱音阶:1 2 3 4 5 6 7,7 6 5 4 3 2 1。

(三)二声部练习。

1、分组练习,注意第二组(第二声部)的二声部节奏:前两拍休息,后两拍念节奏。

2、配合练习

(四)学习歌曲《黄葛树,山茶花》

1、欣赏范唱《黄葛树,山茶花》

2、学习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

4、跟师跟琴学习歌曲。

5、用“lu”演唱全曲。

6、用“lu”的方法和音量来演唱歌词。,教师唱二声部。要求:不出重音,不喊叫,要互相配合,协调统一。

(五)巩固练习

1、改写第一句和第二句歌词,赞美自己的家乡,然后进行演唱。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黄葛树,山茶花》。

(六)童话剧表演《黄葛树的故事》

1、教师讲述。

2、抽生讲述。

3、抽学生两人表演。

4、学生分三组分别表演。(自己设计一点情节,自己编导)

5、师生评价,鼓励。

(七)小结:家乡的龙门阵很多,你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些什么龙门阵?家乡的黄葛树也很多,它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和幸福,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保护它。

《黄葛树下有我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黄葛树下有我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黄葛树坚韧顽强、随遇而安、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态度。

2、认知目标: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感受川渝地方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具准备:风琴、录音、打击乐器、课件。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涨开,处于饱的状态,保持在横隔膜处,然后呼出体外,发出一个“思”音。然后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练习腹肌弹力。

2、“lu”的发音练习:教师给出固定音高,让学生发出“lu”音来,要求音要准,音量不宜重,不能发重音来。

3、开口闭口练习1=C┃ a i a i a i a

(二)学习歌曲《黄葛树下有我家》

1、看课件,欣赏图片,初赏音乐。

2、谈感想,说出对黄葛树的印象。

3、跟师学唱歌曲。

4、抽生检查:小组唱、男女唱、抽生唱、合唱。

(三)小结:边看课件边提示:你家有没有黄葛树?黄葛树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坚韧顽强、随遇而安、默默奉献的精神)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什么情感?(热爱之情)。

《鹰》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鹰》(合唱)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接触外国优秀少儿歌曲,掌握合唱的基本方法;

2、认识力度记号:渐强、渐弱、中强、中弱,并了解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1)抬头张嘴,张嘴吸气:伸手贴胸,手摸下巴,抬头张嘴,张嘴吸气。

(2)哈欠张嘴,张嘴吸气:自然打哈欠,深吸一口气,使上腭有一丝凉气,保持悬挂,想象还有气不断地进入体内。

(3)惊吓张嘴,张嘴吸气:突受惊吓,张嘴吸气。(4)开笑肌,笑着唱:ma me mi mo mu

2、合唱练习准备:

i.5 5-│0 0 0 0│i 5 5-│5--┃ la la la la la la

二、学习新歌

1、导入:三毛到日本留学了,他很爱唱歌,他来到一所小学,听见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少儿歌,你听:

2、学生初听歌曲《鹰》(合唱)。

3、教师介绍歌曲。

4、学习歌词,理解词义。雄鹰飞起来了,是因为它有一身好的本领,从小在妈妈的培养教导下,学习掌握了一身硬功夫,才飞翔在蓝天上。我们也要飞翔,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上,必须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飞翔在太空、飞翔在宇宙。

5、教师演唱歌曲(分高低声部演唱)。认识高低两个声部。

6、学习歌曲《鹰》。三毛感觉这首歌太美了,他也想学习,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教师领唱,学生跟着学习。

认识力度记号:渐强、渐弱、中强、中弱。掌握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7、巩固练习。分组、抽生演唱。

三、合唱练习

1、教师指挥合唱,让学生学会看教师的手势。

2、学生指挥,教师伴奏。

四、练习

1、用线条表示《鹰》音乐的起伏变化,并唱一唱,还要求说出你的感受。

2、欣赏《鹰》,用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速度。

五、小结:我们今天到了日本,学习了日本歌曲《鹰》,我们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真像雄鹰一样飞翔在蓝天上,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亲爱相融》

教学内容:学习集体舞《亲爱相融》。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歌曲及相关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和创编活动,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和创造性的表演。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教学过程:

(一)介绍卡莱尔

(二)欣赏音乐《亲爱相融》

听音乐,边听边跟着音乐动起来。可以是划拍、可以是体态动作。

(三)学习集体舞蹈《亲爱相融》——匈牙利

1、复习巩固四三拍的含义。

2、跟着录音熟悉音乐,边哼唱边划拍。

3、学习集体舞蹈动作。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舞蹈《亲爱相融》,希望同学们能够相亲相爱,亲爱相融,共同建立深厚的友谊。

《秋天来到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

2、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的情感态度。

3、熟练地演唱表演音乐《秋天来到了》。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熟悉节奏型,可以熟练的打出节奏。

2、能够按节奏型熟练地朗诵歌词。

3、理解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

2、指导学生学唱、表演《秋天来到了》,可以完整的理解歌曲的的风格和情绪。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丰收喜悦。

1、导入。

今天老师听到学多在欢呼下雪了,那是因为冬天来了。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大家穿越时光重新回到春天,开始温故浏览一年四季的美好画面。

2、欣赏四季图画。

师:在欣赏之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关于颜色的游戏,大家连连看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吧?(金黄色、五颜六色、雪白色、浓绿色)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力求学生用颜色去充分的感受季节的变迁)

师:同学们非常棒!接下来让我们迫不及待的看看四季的景色吧。(播放幻灯片)

3、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这个谜语关于一个季节中的某种植物,大家来猜猜吧。(出示谜语)

生:是玉米,是秋天的玉米!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老师就要要带领大家到田野到村庄去看那金黄的玉米,去看那丰收的秋天。(出示丰收图片)

4、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秋天来到了》中来吧。

二、新课学习

导语:秋天的田野、果园是那么迷人,我们的农民伯伯唱着秋天来到了从远处走来了。

1、播放秋天来到了视频

师:同学们初步聆听了《秋天来到了》大家能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吗? 生:欢快、热情

2、按节奏诵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秋天来到了》

1、师:你觉得怎样唱才能表现人们喜获丰收的情绪?

2、再次播放视频:学生再次听赏歌曲《秋天来到了》,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思想升华:知道果实是农民经过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对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

3、教师弹唱,一句一句教授学生方法:多次演唱,拍打节奏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演唱。(师生互动,面向全体,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在实践中感受的喜悦,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四、课堂小结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与人分享快乐、分享劳动成果的季节,课后就让我们唱给彼此听一听,分享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劳动”成果吧。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演唱着《秋天来到了》结束今天的课堂吧。

《大家都来采金秋》

教学内容:唱歌《大家都来采金秋》。教学目标:

1.学唱《大家都来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2.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大家都来采金秋》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礼仪

二、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生:秋天

师:对,那你们喜欢秋天这个季节吗? 生:喜欢

师:那我来请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秋天呢? 生:(因为秋天不热,凉爽;秋天景色迷人……)

师:恩,对,秋天啊不仅气候凉爽,景色迷人,而且啊声音更美,不信你听听(播放歌曲)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啊?

生:(我听到小朋友们手拉手去大家都来采金秋了;我听到了田野里的谷穗、玉米、满地金果;遍地锦绣;我听到了今年又是大丰收……)

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的景色,那我们就一起去大家都来采金秋吧!

三、新授《大家都来采金秋》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一下乐曲的基本情绪 师:这首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1、请大家找找有哪些音乐符号。

2、教师范唱。

3、欣赏,注意所讲重点。

4、教唱。

四、表现歌曲

师:好,同学们唱的非常好,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表演怎么样啊? 生:好

师:恩,我们要大胆自信,老师相信你的!老师钢琴为你伴奏。师:这位同学唱的怎么样啊?

五、分组表演

师:我们分成四组,来比一比哪一组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的冠军。(同学们充满激情,都想拿第一名)师根据情况作出评比,对不是第一的组给与鼓励,下次争取(在这样的小学比赛中,让学生对唱歌充满激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进行表演)

六、拓展

请同学们回去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并思考一下丰收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劳动场景。

七、课堂小结

《老师,谢谢您》

教案目的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老师,谢谢您》,感受歌曲中蕴涵的爱师情怀。

2、在唱歌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避免喊唱。

3、选择学生喜爱且合适的表现形式,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播放幻灯片。

师:看了这组照片,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思考一下,你想到了什么?从照片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从入学开始,哪位老师为你做了件什么事,让你感动呢?你想在今天的课上对这位老师说点什么呢?(师放伴奏音乐两段,轻轻的)2

3、完整初听《老师,谢谢您》。

二、学唱歌曲,层层深入。

1、导语。

老师的爱是深情的爱,是无私的爱,老师为了同学们,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着新的一代,那么,在今天的音乐课上你们想不想用歌声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呢?

2、教师范唱。

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样表达这首歌曲的?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情感?

3、朗诵歌词。

师:这首歌曲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那么你们能用这种感情朗诵一下歌词吗?

4、学唱歌曲。

5、师:你觉得第一段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呢?

6、全班合唱。

三、编创活动,深入体验。

1、师: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接下来我们决定举行一个小小音乐会来歌颂我们的老师,分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2、教师讲解具体要求。

3、学生分小组创编,教师参与其中。

4、请学生上台表演(可分为演唱组、舞蹈组、朗诵组、画画组等),同时给予评价。

四、总结归纳,师生再见。

师: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尊敬的好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回忆过了,老师做了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事!那么你准备这样报答老师对你们的关心呢?我们可以为老师做些什么事?师:同学们,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寄上一张贺卡,悄悄放上几只橘子,这都是爱的表达方式。其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给予老师最好的回报。将来有出息了,别忘了老师们曾经给予你的精心培育,就是给老师最好好的安慰。9月10日教师节,把这首歌,送给你的老师,相信他一定会非常激动,非常高兴的。最后,让我们再次演唱歌曲《老师,谢谢您》,结束今天这堂课。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2/4拍,曲调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的辛勤奉献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具:

多媒体,钢琴,笛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结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征,运用故事导入:从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入手,在多媒体画面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讲述一个非常调皮,经常跟老师作对的学生小红的故事,讲到有一次当小红经过老师窗前,看到老师在辛勤地批改作业的情景,后来到底怎样呢? 生:学生小组讨论。

师: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学习这一首歌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师:在学习这一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谁的听力厉害,能分辨出老师演奏的歌曲片段是怎样的音乐情绪?(教师演奏笛子片段《扬鞭催马运粮忙》和《牧羊曲》。)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答案进行抢答。(欢快的,强烈的,抒情,深情的……)

三、感受音乐情绪,学唱歌曲。

师:在刚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啊?力度怎样的啊?歌曲可分几段? 生:深情的,柔和的。师:点评。

师:好的,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教师按节拍朗读歌词。(分组读)师:指出比较难的节奏,多读几遍。

师: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轻轻跟着哼唱。

生:打着节奏,轻轻跟唱。(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已经基本会跟着唱了。)师:为保护学生的嗓子,老师先带学生们练练声,为避免枯燥的练声方法:老师用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引导学生练声。(如大象“嗯,嗯,嗯,嗯”。小羊“咩,咩,咩,咩。”)生:兴趣高涨地练起来。

师:在此时,教师弹奏歌曲,鼓励学生跟着老师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学生互动:

师:好,同学们都已经基本上会唱了,那让我们来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好吗?(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让学生发挥想象:小红看到老师如此辛勤地为同学们改作业,内心会怎样想呢?她会怎样做呢?

如果你们是小红,你们又会怎样做呢?鼓励同学们都用笔写出自己的想法,写出想对老师说的话。让同学从心底体会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情。)

六、最后,播放音乐。让在学生深情的歌声中结束课堂。

《大海》

教学内容:唱歌《大海》 教材分析:

《大海》是一首表现无边无际的大海为主题的儿童歌曲。歌曲为3/4拍F大调,它借助其他它借助其他姊妹艺术融入画、音乐为一体,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海”的画面时,在充满海的味的音乐声中画一画大海。通过歌曲对比学习体验歌曲的情感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通过歌曲对比,让学生领悟不同歌曲的情感处理。

3、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教学重难点:

1、力度“f”,及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对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环境布置、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欣赏《大海》的图片。

三、体验大海,学习歌曲《大海》

1、歌曲介绍:这首歌曲是四三拍,大调式,一段体。歌词形象生动,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大海的宽广无限,旋律舒展流畅,配以三拍子节奏,使歌曲犹如大海一样具有动感。

2、看课件,初步感受歌曲《大海》。

3、跟师学唱《大海》。

4、理解三拍子的含义,边划拍边歌唱。

5、巩固练习,抽生检查学习效果。

四、合作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大海》伴奏。

1、请设计恰当的节奏填入高声部,共同为歌曲伴奏。

2、分声部进行伴奏。抽生用自己的体态表达对大海的爱。

篇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小朋友的家》

《真善美的小世界》

采集与分享

“卡通歌会”

【文本分析】、《真善美的小世界》是歌唱“迪士尼乐园”的美国歌曲,在迪士尼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了友谊和阳光,大家共同分享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感染。歌曲为二四拍。其中用了弱拍起,节奏舒展,旋律优美。聆听歌曲,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且能编创动作表演,填创歌词。

2、《小朋友的家》是卡通片《欢乐谷》的主题歌,这是一首充满情趣带有童谣风格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歌词密度大,都是一字对一音,教学难点是吐字,可利用童谣式的朗诵来帮助掌握吐字的清晰。

3、对歌曲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表演。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运用卡通歌曲的交流与表演性活动,无拘无束地表达所喜所爱,拉近一卡通音乐的距离,建立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2、聆听优美的音乐,欣赏卡通乐园的美景、用听听、唱唱、奏奏、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3、在创设的情境中,用灵巧的吐字,保持稳定的速度来演唱歌曲《小朋友的家》,能用动作、打击乐器、编创的歌词来表达作品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听音乐《米老鼠进行曲》,用律动进教室。

师:米老鼠今天带我们来到了它的家,你知道是哪里吗?(引导学生观赏事先布置好的环境)。得出答案:迪斯尼乐园。

2、了解迪斯尼乐园,进行节奏游戏

自主学习

师:你们瞧!进迪斯尼乐园可不容易,哪同学能敲开这个大门?)节奏:前

十六、后十六音符。

2)按节奏介绍卡通人物。

二、听赏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看录象,感受歌曲的情绪

2、让我们一起随着歌声去体验迪斯尼乐园的神奇和美妙。

三、音乐游戏“音乐果”、唱唱“音乐果‘师:在迪斯尼乐园有棵神奇的音乐树,你瞧!树上结满了音乐果,老师先来唱一个。

2、听音摘果子

师:同学们,请你们听,那只果子在唱歌,就请你们把它摘下来。(老师弹琴,学生听,听对了奖励“一个金苹果)

四、学习歌曲“小朋友的家”、导语“师:同学们,我们果子送到欢乐谷中的小朋友家,屋里传来了一阵好听的歌声。”

2、范唱歌曲,请学生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

3、找一找熟悉的旋律和节奏并唱一唱。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生哼唱旋律,老师唱歌词。

6、跟琴学唱歌曲。

7、歌曲处理。

8、自主学习

自由尝试用打击乐表现歌曲。

【精彩五分钟】

精彩五分钟拓展歌曲,创编歌词。

师:迪斯尼乐园有那么多卡通人物,你们能不能为他们做首歌来唱唱。

上一篇:师范专业实习报告下一篇:建局三十周年征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