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因为是妈妈》心得感悟

2024-04-23

读《因为是妈妈》心得感悟(通用15篇)

篇1:读《因为是妈妈》心得感悟

记忆中的妈妈对任何事都不在乎,说是洒脱也是坚强。小时候我不懂,为什么妈妈总是说:“这又没什么!”那满不在乎的感觉让我一度以为她是个冷漠的人,时常在心里想:“妈妈怎么能遇到什么事都这么淡定呢?”直到妈妈生病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冷漠,而是故作坚强,是一种体贴他人的表现方式。爸爸在我小时候就过世了。十一岁的我,不记得有看过妈妈的眼泪,只记得妈妈很快速地处理好爸爸的后事,甚至因为怕麻烦而让弥留的爸爸受洗,成为_,安顿在与祖先都不一样的福音山庄。传统的奶奶非常惊讶,不解妈妈为什么要让爸爸一个人住在这么远的山上。妈妈的理由是:“这又没什么呀!为什么一定要和祖先在一起?放在公墓太麻烦,时常都要去打扫清理。”

但这两年我和姐姐自己去扫墓时,才知道爸爸的墓地有专人管理,只要交费用,周围的环境就会被扫得干干净净;每年我们去看爸爸时,总是会因为周遭的杜鹃花而感到心情平静。原来,妈妈是体贴我们,让我们以后无论是看她或爸爸都不用太麻烦。

如今,妈妈每两周都要化疗一次,每当我问:“怎么样?医生说什么?”她仍然笑笑地说:“医生说,这又没什么。”还补一句:“医生说同状况的病人中,我是活得最久的了。 ”我看了妈妈那强颜欢笑的脸庞、听了故作轻松的言语,心中有无限的酸楚。

我知道,这是妈妈的体贴,那一句句的“没关系”、一句句的“没什么”的背后,代表着她不希望我担心。

曾经,在刚知道妈妈生病之际,我用以前从未有过的体贴与她相处,有一天,妈妈大声和我说:“你这样让我压力很大,可以正常对我吗?”我真没想到,行动的“体贴”对妈妈来说,原来是压力。因为,妈妈的体贴方式,是故作轻松,是一句“这又没什么”。她总是让身边的人因为她的无所谓而感到轻松,她总是把所有要处理的事独自承担,就怕软弱被身边的人看见。

的确,在不知不觉中,这看起来不在乎的态度也影响着我,让大家以为我很坚强,或许,这样的外表坚强,慢慢地会内化成真正的坚强,像妈妈一样。

但直到今天,我还是不知道妈妈这样的处事方式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甚至时常在想,会不会就是因为这样的坚强,让病魔一下子就入侵她的身体,在还来不及防备的状况下,就一点一滴地攻击她。或许,这就是妈妈的坚强吧,即使现在我有肩膀让她依靠,她也只会和我说:“这又没什么!”

篇2:读《因为是妈妈》心得感悟

你知道吗?弟弟!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在我眼前的不是冷冰冰的方块字,而是你那对旖旎的眸子,正因如此,我会在你哀伤的时候被你的目光刺得痛彻心扉!我们都不会忘记那个有着青紫色天空的黄昏和那辆疯狂的轿车——如果没有那个下午,爸爸就不会甩开弟弟,任自己暖洋洋的血液带走所有的温度.弟弟从来没有想过爸爸没有甩开自己的情形,即使爸爸还有四十年的养育之恩未报,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未践行,还有繁星般的梦想未一一实现……因为弟弟从小就知道,在爸爸的眼里,他比所有的一切都要重要,这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对自己儿子的不平凡的爱!但是弟弟无法接受爸爸就这么真的离开了他,前一刻还在絮絮叨叨的爸爸啊!如果自己没有说那句嫌弃爸爸的话该多好,以后爸爸再也不会戏谑地说:“哎呀,小猫洗脸了!”再也不会在早晨给自己系红领巾,再也不会带着弟弟从蜿蜒的小巷中穿过,伴着叮当的自行车铃,用清亮的嗓音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此刻,和蔼的自行车默默的陪着爸爸一起躺在路边,不在发出一丝声响。

好弟弟别哭!我可以与你一起分享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也40岁,也爱叫我小脏猫,也曾帮我系红领巾,也会将许多的故事,也对我好得不得了——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可是爸爸对我的爱与血缘无关,他的爱并不是在履行责任,自从我到他的身边他就打心里把我看成他的延续,所以他一定也会对你很好!还有我的妈妈,她就像你的姑妈一样,你肯定会很喜欢她!

弟弟,你的妈妈叫舒一眉对不对?那个美得像一朵幽谷百合的舒一眉!她身上甜甜的香橙味道总能使人从手指暖到脚指,每一个毛孔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她是那么的让人想靠近!然而刚认识她时,我却怎么也看不出她像个母亲的样儿,你和她格格不入。可是当我看着你和她从戒备紧张的疏离到互相理解、爱护,直到紧紧贴合在一起,彼此支持和鼓励着去走人生的路,我渐渐发觉,原来她和我的妈妈如此相似,我和你也如此相似!我和你一样,都是在10岁时来到妈妈的身边,那个时候,我和她的陌生、冷淡,让我无所适从,甚至总想将自己藏起来,再也不要面对这个世界。妈妈和我的谈话简单明了得就像上级的命令,没有丝毫母女之间的亲密。是你和舒一眉的一点一滴让我越来越理解她了,明白了原来她一直在尽力熟悉我、包容我,就如同我努力接受陌生的妈妈一样用心。记得很多次从梦里醒来,都看到妈妈在书桌前仔细翻看我的作业,帮我削好一支支铅笔,见我醒了总是柔柔的皱眉;“你真是个麻烦!”然后走过来给我盖被子。我甜甜的认为妈妈是在心甘情愿的被我麻烦,哪怕我是她的负担,因为那说明了她爱我。同时我也越来越心疼我的妈妈,就像弟弟替舒一眉委屈一样,妈妈身体不好,工作又辛苦,增加了我这个麻烦,她一定不轻松,还要费尽心思让我不孤单寂寞,我是她的女儿,心疼她是应该的。我问过妈妈,有没有后悔过生下我。她搂住我说,从知道我存在的那一刻起,她的爱就一直在我身边,无论再苦再累,我都是她的宝。

也许别人会以为我是在对号入座,我坠入了黄蓓佳阿姨笔下的世界,把弟弟当成了自己。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没有,对我而言,弟弟永远是我最好的伙伴,我们是如此相似又截然不同。我可以在享受现实的温情时偷听弟弟和舒一眉感性的对话,偷看弟弟怪癖的“搬家鼠”行为,然后和弟弟一起成长,一起让笑声飞扬,一起让泪水肆意横流,再看着身边忙碌不已的那个身影鼻头一阵发酸。

毋庸置疑,我分得清现实与小说的距离,因为是这些伤感的文字和弟弟这个可爱的男孩让我开始明白身边的每一缕恩情,教会我感恩。谢谢你,弟弟!

弟弟在一篇作文里写着:“我觉得自己是一条被海水包围的鱼,四周都是温暖和幸运。我快乐地游来游去,不希望快些长大。不长大的时候妈妈总是年轻和美丽。长大得越快,妈妈就会衰老得越快。如果能让妈妈不衰老,我愿意一辈子做一条小小的鱼。”

这段话是我的最爱,我还想在“妈妈”旁边加上“爸爸”。虽然知道弟弟会难过,但我还是很想很想。弟弟你会生我的气吗?别生气好不好?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哦:一天夜里,我梦见自己真的成了一条小小的鱼,围着爸爸妈妈开心地转圈圈,吐出许多的泡泡,隔着温温的海水看见泡泡里有许许多多的字:“我爱你们,感谢你们成为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妈妈的爱》读后感三:

昨天,我闲来无聊,随便翻了一本书来看,一篇名为《妈妈的爱》的故事吸引了我。

事情是这样的:小作者的母亲长的十分丑陋,所以小作者害怕丢人现眼,叫妈妈别来接她,可是,这天刚刚放学,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小作者看见别人的爸爸妈妈都来接自己的鞋子回家,小作者心中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可她,只能默默地等待,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她定睛一看,是妈妈,此时此刻,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母爱……

看到这篇文章,一丝歉意油然而生,为什么?因为是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母爱:我的妈妈是一名超市员工,本来挺好的,却因她是做半成品销售,而毁了一份好工作,每天,筋疲力尽的妈妈回家,我非但没有安慰她,有时甚至还要对妈妈破口大骂,而妈妈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在一旁默默不语,在学校里,同学们一谈到自己的妈妈就会神采飞扬,而我只躲在一边默默无言,听到他们嘴里的妈妈是那么伟大,而我的妈妈不值一提,而我,有时竟感到耻辱…··

篇3:宝宝便秘可能是因为妈妈太紧张

我闺女小柔还小,我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多呀,不慌,我有“最家长”智囊团!

在最家长“0~3岁”群(群号:54723879 )消息一发,各种献计献策就来了。

可以自己做蜂蜜栓,疗效胜过开塞露十倍!取大概50ml的蜂蜜,微火煎至水分几乎蒸干,蜂蜜呈棕色。这时的蜂蜜很热,慢慢凉一点后,手上抹一点油,用勺舀出一点蜂蜜,搓成杆状。如果蜂蜜太热,很烫手;如果太凉,就搓不动了。有便意时,塞在肛门中。慢慢放,让体温把蜂蜜表面稍稍融化,一般过几分钟,最多几十分钟,就可以顺畅便便了。用过开塞露的都知道,用了一次几乎就得次次用,而蜂蜜栓用两三次以后,就可以自己排便了。不过,蜂蜜须纯正,掺了假的是做不出来的。此法倒可以用来鉴别真假蜂蜜呐:假蜂蜜炒到最后变炭色一碰就碎,而真蜂蜜却是软软的可以搓成条。

——临沂阳妈

俺们东北有个秘方:煮几个鸡蛋,取出来把蛋黄弄碎再炒一炒,能炒出蛋黄的油来,用蛋黄油喂小孩,一次喂上小半勺。据说,蛋黄位于蛋中心,色黄而圆,能补气养脾,并且蛋黄油是油性的,能润肠道。疗效杠杠的!不过,这是个细发活,特考验耐心,把蛋黄放在铁勺里,在火上慢慢烤,不时搅拌一下,大概要半个多小时,心太急的话,炒焦了也炒不出油来。

——吉林延边烁烁妈

我家宝不太爱吃蔬菜,无肉不欢,便秘是很经常的。如果她两三天不拉臭,我就煮玉米糊给她吃。一般当天或隔天就见效。有时做煮包菜+红萝卜的咸稀饭,有时吃南瓜粥。后来慢慢把这变成餐桌上的常客,宝宝便秘问题也少了很多。还有,感觉大多数小孩都不知道主动拉臭,这样一天没拉出来,第二天就更难拉了,循环下去,很容易便秘。大人必须帮孩子养成每天便便的习惯,每天定时让小孩去蹲马桶。这个习惯养成很重要,再辅以一些食疗效果会更佳。——菏泽豆妈

多给宝宝揉足三里。这是胃肠经络中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能,具体位置上网一搜就知道。经常揉揉或者用拳头捶捶,能使肠胃蠕动有力而规律,有效改善便秘。另外,如果便秘导致肛裂了,可以将粗盐放到温水里给孩子洗几次。

——聊城灿灿妈

我家孩子一岁多开始便秘,持续了近一年。试过各种办法做过各种努力,都不成。为什么饮食上没问题,喝水量足够,情绪没问题,她还是会便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带宝去看中医,那老中医说我太紧张了!我很不理解,难道孩子便秘我想想办法就叫紧张?我一直告诉大家不要当面议论这件事,总是用各种快乐的便便故事来“引诱”她,我已经很注意了……老中医让我留意自己的呼吸,我发现,自己的气息根本到不了腹部。我才突然发现,我的气场,我的气息全都在上面,根本下不来。这样的气场笼罩着孩子,怎么能有顺畅的大便呢?老中医教我放松,大人把孩子的饮食、情绪调理好,拉不拉,是身体自己的事。

后来,仿佛是孩子的身体在故意考验我,突然有几次连续五六天不拉,孩子爸爸要求各种干预,实在不行就去医院灌肠。但之前的经历告诉我,必须要尊重孩子的身体。结果,最后孩子真的就自己拉出来了。

篇4:读《有一天,妈妈老了》心得感悟

或许是巧合,母亲节当天,我读到了96岁妈妈和72岁女儿合写的《有一天,妈妈老了》,这本感动韩国亿万读者的动人家书,她是一位普通的韩**亲,七十多岁时通过自学学会了识字写字,开始每天记录家庭日记,十年之后,被子女们意外发现。她在所剩无多的人生时日中,带着一种对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恋,写家中的琐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劳作,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对家人的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那种浓浓的亲情在这里蔓延……

对照自身,我既是母亲,又是女儿,这些年总认为孩子较小,需要照顾,自己对孩子的关注点多于父母,每当家里有事,我总是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我家,帮忙照顾孩子,静心想想,自己确实有点自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是否为父母考虑过?妈妈来我家里,爸爸一人在家怎么办?又是不做饭,简单凑活吃点,身体行吗?扪心自问,我平时陪父母的时间有多少?电影《桃姐》中讲述的一个个老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子女的陪伴,一个电话,一个问候足以。在凡事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失去了很多,我们不会再像以前,用煤炉子做饭,需要几个小时;我们不会再像以前,在家里一坐几个小时,陪父母拉拉家常,现在动不动在饭店吃饭,有什么话饭桌上说完,也就算回家了,追求速度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渴望居者有其屋,谁来照顾空巢老人?

篇5:读《因为是妈妈》心得感悟

无疑说,这是一枚很勤劳的作者,从她的上述作品中,都能窥见她生活的影子。一个画者最为浪漫的地方,不在于她画了多少的画,而是能从她每张画中找到她的诗意,她的情怀,甚至是她脉脉温情的源点。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一书,正是讲述她与女儿相处的点滴故事,一个文艺范的母亲,教育模式上多少还是有些许不同,就比如她愿意让自己孩子多亲近自然,这一点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多多,爸爸一直在这儿》,父爱和母爱,虽然投射的方式不同,但出发点都是源自于爱的庇护,他们渴望给予最好的,最温柔的,最贴合于孩子未来的教育,我喜欢这样的妈妈生活笔记,其一是毅力,其二是爱的坚持。

如序言柏邦妮所说,她没有抒情,比如午夜看到自己娃的小脸,母爱泛滥,恨不得为她去死。她也没有诉苦,诸如身体纹路断裂哺乳之后胸部变成两只袜子失去了事业和自我。她没有讲自己多么爱自己的老公……没有诉说两地分居,而是互相牵挂,她只是把女儿想爸爸的心情,一笔一笔的勾勒出来,体现的是家的温情和爱的互递。

在卷一,姥娘家的夏天里,我喜欢像作者的女儿像小尾巴一样的跟随着母亲,她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渴望着长大,小女孩在4月30日的一句,“谢谢妈妈”,感动了作者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天下的间的母爱,岂是一句谢谢可以涵盖,但一句谢谢,是女儿的感恩,也是女儿爱妈妈的呼声。

妈妈带孩子观察蚂蚁,让她明白人不得贪得无厌,带她去看梧桐结球,品味季节成长的味道,看柿子树、荚果、草莓,看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和毛马唐等等,能从一本书里窥见一季的花草,是生活,也是自然的馈赠。

教育不应该是囚困在课堂里,他们都渴望装上翅膀去飞翔一次,可以闻见花儿的清香,可以两脚踏在柔软的土地上,可以看见自己不加想象的颜色,我想嘉嘉的妈妈就是明白了这些才会坚持不懈地让自己的孩子天天去观察花朵,看看草儿。

萌态看书的孩子,小声念画册给爸爸听的孩子,帮妈妈扶着椅子的孩子,躺着妈妈怀里数星星的孩子……这里记录着闪逝的时光,却刻画了最温馨的一页,虽然这本书里,不是页页全彩的画面,但这里的每篇都有母亲倾注的关爱。

篇6:读《所有遗憾都是成全》心得感悟

天涯网友发的一个名为“我要回到了,真是舍不得你们”的帖子,即便过了多年,依然时不时地会出现在我的微博首页。这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跟帖游戏,发帖者不过是想跟大家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却因为跟帖者的极度认真,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跟帖者的回复没有太多的花言巧语,大多都在追忆自己的过去,让楼主可以帮忙告诉当时的自己或者亲人去做一些事情或者不要去做一些事情,希望能挽回一些事情。

看完整个回帖你会觉得,每个人都有一份遗憾需要去填补,每个人都在过着一份与之前似乎并不相同的生活。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也陷入了这样的纠结中,如果我当初做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选择,会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陷入了过去的时间里,检讨着自己犯下的过错。

“你已经成为一个漏洞百出的人,丧失了成功的资格”这是我在内心里总会对自己说起的一句话,带着自暴自弃,带着随波逐流... ...其实,一切不过是借口。

当时间把成熟注进我的身体,我才明白,其实当初的失误并不是致命的,就好像高考结束后,没有考出好成绩,依然不妨碍你成功,只要你足够努力,这一点马云成了最佳的代表。人生有很多重新开始的机会,那些漏在时光里的遗憾,只是我们选择的颜色不同的画笔。

微博上有这样一段视频,丈夫过世,妻子被要求在丈夫的葬礼上讲话,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让人感伤的视频,但是看下来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妻子满怀感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我不打算在这里赞美我的丈夫,我也不打算说他任何的优点,因为这些大家都已经说了很多也听了很多,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可能让大家感到比较不自在的事,我想就先从他在床上的表现说起,你们都碰到过早上未能启动汽车引擎的状况吧?呵呵呵... ...他大声打呼的声音就像是这样,不过这只是欠揍而已,紧接着他会继续制造出连续不断的排气管音效。有时,也因为太大声,连他自己也会从梦中被惊醒,还会惊讶地问‘什么声音这么吵?’我总是告诉他,‘没事,是狗在叫,睡吧!’感觉很好笑吧,但是在他病情恶化之后,这些声音却变成了我的一种安慰,提醒我,他还活着,现在... ...我再也无法在睡前听到这些声音。人生就是这样,携手一生记得最深刻的,却是这些点点滴滴不完美的小事情,凝聚成了我们心中的完美。我衷心地希望,我心爱的孩子在某一天也能和我一样,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找到这样一个像他父亲一样不完美的完美伴侣。”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也都是带有遗憾的,这样才足够让人铭记。我们要接受自己的每一次选择,因为那都是我们在用画笔勾勒着未来。

我们不能保证那些追求完美的人在获得被大众赋予的成功称号之后,是不是真的没有后悔,就像没有人知道古代的皇帝是否真的没有忧愁;没有人知道,那些整天在街上要饭的乞丐是否真的快乐,虽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享受阳光。

篇7:母亲节特荐因为是妈妈

《因为是妈妈》, 华语世界第一本朴素、戳人心痛的亲情笔记,50位长大成人的子女亲笔写就的真诚文字,继龙应台《目送》之后又一部引人深思的“别离之书”,一本让你想回家拥抱妈妈的书。

“煮”和“吃”分别是我们各自的职责

每当和朋友提起小时候,我最远能追溯到的记忆大约是四岁时。一个冷冷的冬夜里,我盖着暖暖的被子,躺在妈妈身边,好奇地摸着妈妈圆圆的大肚子,里头还未出生的小弟正拼命地拳打脚踢,让我们两个人为了捕捉他的轨迹而咯咯笑个不停。随着弟弟妹妹的接连出生,爸妈忙着辛苦地养一家六口,我也不再是那个能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小女孩,必须在大人不在家时担起长姐的责任。渐渐地,我摆脱了依赖,变得越来越坚强独立,开始有自我主张和想法。看到妈妈为了家庭和孩子牺牲奉献,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还要安抚爸爸的怨天尤人,在旁边一点都帮不上忙的我非常生气:气妈妈的软弱,气自己的无能为力。渐渐地,青春期的我因为无法理解妈妈,拒绝跟她沟通,成了一个闷不吭声的少女。

后来,我一有机会离家,便开心地往外飞向自由的天空。好几年里,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平常节省的妈妈为了能够联系上我,毫不犹豫地花钱帮我买了当时最流行的 BP机,以及后来的第一代小海豚手机。尽管再忙,她依然努力找到我,只为了听到我几句闲话,确定我的钱够用、衣服穿得够暖、没有生病,而我,对这一切只抱着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

直到,爸爸在我读大学的最后一年突然去世。

因为心疼妈妈,我开始站出来,逐渐接手家中里里外外的琐事,开始制定各种规定和原则。几次妈妈想要提意见,都在我强势主导以及尖牙利嘴随意几句反驳下,渐渐没有了声音。然而,家事是我完全难以想象的繁复及琐碎;失控的次数愈多,我就愈烦躁,连家里做了饭有人不回家吃,不小心没提前告知让剩饭剩菜过多,也让我无法忍受。

有一次,妈妈又在旁边一个个询问弟妹要不要回家吃饭,我听得心头一阵怒火急烧,对着妈妈吼了句:“没人吃就算了!你干吗一定要煮!烦不烦啊?”妈妈听了一愣,看着我说:“这是我的职责。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回来煮饭给你们吃!”

听了妈妈这句话,我心中一阵惊异,顿时哑然无语。我从来没想过,“煮饭”这么一件又麻烦又辛苦甚至很多时候没必要的事,妈妈却认为那是一份专属于她的职责。我开始想起,很多我们觉得很小、随时都可以变动取消的事,她却都默默地坚守着,一做数十年,从来没有喊过辛苦或不愿意。

于是,我反思自己过去种种“不需要她”的行为,突然领悟到她想要的其实不是这样事事为她做完,不用她操心的儿女,而是想要“需要”她的孩子。日后,我常常回到小女孩的状态,缠着妈妈要她帮我的忙;当看着她脸上嘴上忙着答应的高兴表情时,我知道,我做对了,这就是我的职责。

“没什么”是妈妈的体贴

她总是让身边的人因为她的无所谓而感到轻松,她总是把所有要处理的事独自承担,就怕软弱被身边的人看见。

记忆中的妈妈对任何事都不在乎,说是洒脱也是坚强。小时候我不懂,为什么妈妈总是说:“这又没什么!”那满不在乎的感觉让我一度以为她是个冷漠的人,时常在心里想:“妈妈怎么能遇到什么事都这么淡定呢?”直到妈妈生病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冷漠,而是故作坚强,是一种体贴他人的表现方式。爸爸在我小时候就过世了。十一岁的我,不记得有看过妈妈的眼泪,只记得妈妈很快速地处理好爸爸的后事,甚至因为怕麻烦而让弥留的爸爸受洗,成为基督徒,安顿在与祖先都不一样的福音山庄。传统的奶奶非常惊讶,不解妈妈为什么要让爸爸一个人住在这么远的山上。妈妈的理由是:“这又没什么呀!为什么一定要和祖先在一起?放在公墓太麻烦,时常都要去打扫清理。”

但这两年我和姐姐自己去扫墓时,才知道爸爸的墓地有专人管理,只要交费用,周围的环境就会被扫得干干净净;每年我们去看爸爸时,总是会因为周遭的杜鹃花而感到心情平静。原来,妈妈是体贴我们,让我们以后无论是看她或爸爸都不用太麻烦。

如今,妈妈每两周都要化疗一次,每当我问:“怎么样?医生说什么?”她仍然笑笑地说:“医生说,这又没什么。”还补一句:“医生说同状况的病人中,我是活得最久的了。 ”我看了妈妈那强颜欢笑的脸庞、听了故作轻松的言语,心中有无限的酸楚。

我知道,这是妈妈的体贴,那一句句的“没关系”、一句句的“没什么”的背后,代表着她不希望我担心。

在不知不觉中,这看起来不在乎的态度也影响着我,让大家以为我很坚强,或许,这样的外表坚强,慢慢地会内化成真正的坚强,像妈妈一样。

■妈妈书架

《妈妈的银行账户 》

作者:(美)凯瑟琳·福布斯

定价:19.80元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略带淡淡的乡愁,《妈妈的银行账户》回顾了上世纪初一个挪威家庭移居美国旧金山的生活历程。移民生活远非家人想象的那般甜蜜美好,维持生计、照顾家人、融入异乡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令人无比沮丧,但一家人在妈妈的影响下,始终以智慧和坚毅面对着每天的挫折和挑战。只要有妈妈在,家人就充满了战胜困难、共渡难关的勇气。爸爸需要动手术时,只有妈妈知道怎样跟贪婪的医生太太打交道;房客欠下租金落跑时,只有妈妈能够找到补偿的方法;性格孤僻的姨婆陷入困境时,只有妈妈知道如何帮助她安度晚年;家里的“小淑女们”在学校惹了麻烦,只有妈妈才能化解尴尬……也只有妈妈知道用一个秘密的银行账户、一个美丽的谎言,来确保孩子们生活无忧,快乐地长大成人。

只要妈妈在,再苦的日子也有阳光!该书共十七篇故事,篇篇精彩,简洁清新,兼有《爱的教育》的感人气息以及欧·亨利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之妙。开篇故事《妈妈的银行账户》(一译《妈妈的银行存款)被《读者》《书摘》《中学语文》《少年文艺》等报刊争相刊载。该书英文版出版当年即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被形容为“让人完全没有抵抗力”,“无法用言语描述这本小书带给人的温馨感”,被列为“全美中小学推荐读物”,创造了近七十年持续印刷纪录,风靡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并且由舞台、银幕、电视等等媒体争相演绎。

nlc202309030910

《妈妈银行 》

作者:琦君

定价:29.80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2006年6月7日,琦君走完了幽兰芳香、淡雅玉洁的一生,留给世人40多本散文和小说。“三更有梦书当枕,梦痕犹存,橘红点点,桂花雨歇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七月哀伤,烟愁漫漫,母心天空琴心连。”这是灵堂两侧的挽联,巧妙嵌进了琦君最重要的多部作品名称,她朴素却温婉的文章,沁人心脾,感动过几代的中文读者。本书是琦君的短文精品,以有限的篇章表现无限的情意,旧时代的温馨生活,新社会的种种有情,怀人、记事,无一不令人击节赞赏,字字句句均足以让人再三回味。

《立木与宝猪》

作者:赵婕

定价:25.00元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对于孩子上幼儿园或小学的那些父母,对于乐于撕开生命和情爱的读者,这书是很有用的。该书记载了一个年轻母亲对孩子成长每一步的呵护和观察,是孩子的成长日记,也是母亲对自身觉得的思考。作者的儿子名叫赵卿与,意为很好的相处。

《纯棉母亲》

作者:赵婕

定价:25.00元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已经是第几次怀孕?她是第一次为之欣喜和感动,又瞬间伤痛揪心。她对此前数次终止的妊娠产生了异样的感觉。曾经克服的障碍,化解的麻烦,忽然变为“失去的孩子”。

“我们是一见钟情的母子,他君临我的生命,是在我念之最初的时刻;我为她准备好自己,也在他念之最初的时刻。没有勉强,不是迁就,两心契合,没有时差,我爱这样的相遇。这是带有爱情品的亲情,抑或是带着亲情品的爱情。”

《时间开始了 》

作者:沈国权,姚诚,沈弘毅

定价:48.00元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魅力老爸用七年时间写给女儿的第一封情书。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作者三浦美纪感动提画。

《时间开始了》,是一对70后年轻夫妇,特为女儿幼儿园毕业量身定做、精心准备的礼物。本书从一个平凡父亲的角度出发,记录和讲述了年轻父母一路育儿的风景,更闪烁着70后年轻夫妇独到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智慧。

本书各种材料的收集、累积自女儿出生前就开始。作者以父亲的视角记录女儿成长,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活片段,展现给大家的是都市年轻父母精彩纷呈的2+1世界,也记录了沈家女儿在强大父爱的庇护下,良好意识品质的养成。

《科学达人爸爸来了》

作者:一小时爸爸

定价:39.80元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一小时爸爸,微信上最受欢迎的家教类公众号。

集结了一群身怀技能的爸爸:日本医师爸爸提供医学常识;美国化学家爸爸提供魔术实验;玩具商爸爸教你选玩具;中国蒙台梭利中心创始人爸爸则提供心理小知识;还有能说晚安故事的磁性嗓音爸爸、动手达人爸爸……他们每天绞尽脑汁写出有理有据有趣的原创育儿文章,旨在粉碎育儿谣言,让育儿变得轻松有趣容推荐

书中讲到的“孩子用的有毒橡皮”“衣服上的荧光添加剂”“宝宝的学步车有哪些危害”“出游要给宝宝带墨镜吗”“看电视能让孩子近视吗”等,都是涉及孩子生活的知识。

爸爸的素质决定宝宝成长的方向,能让他接触更多更神奇的知识,更真实安全地了解世界。在爸爸科学精神影响下长大的孩子,会更专注。

篇8:读《独立》心得感悟

老家装修新屋,母亲问我有何看法,我说“没有看法,把书房交给我全权打理。”

为何读书呢?因为“灯下读书,不知身在何世。”这是避世者的宣言。

只有书房是我的合法领地,其余地方踏上去也如行尸走肉,将那扇门关上,俗世红尘被堵在门外,再也不怕外界滋扰。

从五岁百无聊赖拿起书本的那一刻开始,我开始了绵延数十载的普通读者之路,并渐渐养成了一些傲慢习气。

我以为真正的“好书之人”根本是用不着书单的,需要拼命叮嘱自己看书的人多半一生也看不了几本书。

如今的人,大多数困顿在庸碌的工作之中,经常有人发出感叹称自己看书最多的还是学生时代,工作之后,连闲暇时间都没有,哪有那份闲情逸致去看“闲书”,即使要看,也多半是和工作有关的书籍。

我们对书单盲目崇拜,却对书籍本身知之甚少,我们只需要将阅读作为社交聚会的谈资,而不需要真正的将书本文字大卸八块,这是时代的悲哀吗?是,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编辑和作者尤其的不容易。

我傲慢,我放弃了抵抗,我不想和那些“门外汉”锱铢必较,阅读毕竟是有门槛的事,我觉得自己的品味不容践踏。

我不相信世上还有多少爱书之人,我们简直像史前遗留下来的珍惜动物。

在地铁上手持kindle昏昏欲睡,目光穿越诸人手中玩物,左边的在看玄幻,右边的在看霸道总裁,身后的在魔幻修仙,刚好电视荧幕里放的是热门魔幻仙侠剧,那么大家就一起看这些玩意。

倒也谈不上糟粕,只是新兴的流行文化,但毋庸置疑的是——真正有益的书籍必定难啃。

言归正传,说回这本书。一开始我们借作者的视线“偷窥”到了无数的书房,那些密密麻麻的书本不禁让人想到“买书如山倒”这句话,其实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将冰箱擦干洗净的家伙。

他说:“能吃饱饭也能读书,是件幸福的事”前者喂饱肚子,后者喂饱精神。

对于重度书虫来说,读书和吃喝拉撒没有两样,阅读不是锦上添花,不是调味剂,而是生活必需品。

魏小河说:如今人人都想发声,而没有人聆听,人人都是作者,但读者少得可怜。”

深以为然,唐诺总在说那一条界限,那一条读者与作者的界限,明明想着不要跨越过去,却还是技痒得不行。

许多年后,我依旧是读者,同时也是一名作者,为了写得更好,只能越发拼命朝书海深处游去。

很多时候,我对这个世界怀有无知的敌意,不愿和普通读者交流,甚至懒于回复他们求书单的举动,这种狂傲何其可悲?

如果我拒绝,那么,将有更多的人被挡在门外,谁也不是第一时间就变成资深读者的,魏小河的文学启蒙人竟然是哈利波特。

其实,我不也是么?我不也是慢慢啃书,慢慢从错漏百出变成例无虚发么?

魏小河介绍的书籍我阅读过其中80%,确实对阅读门槛的拿捏十分精准,一方面没有俯身迎合,一方面又不似唐诺那样只顾自己品位的“动真格”。

列书单是一种利弊权衡,在大众品味和真知灼见间做出取舍,如何能恰到好处的将那些真正该被重视的书籍从幕后推到台前?

至少,魏小河做到了一大半。

前几年,阅读王鼎钧老先生的民国回忆录,深受震撼,所以每每有人问我什么书好看时,我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荐这本书,恰巧《独立日》这本书中也有点评。

如果说比目鱼的《刻小说的人》尚且有个不低的门槛,那么魏小河的这本书则是心平气和的引路人,不高傲,不故意媚俗。

这个时代,称得上读书的乱时候,行业标准混乱无序,市场鱼龙混杂,还有大批没有良心的人炮制庸俗读物。

篇9:读《等待》心得感悟

哈金的《等待》就是这样一部小说,我前后读了两个月,读了两遍,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常常会在不经意时想起它,挥之不去。

他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在特殊时期的一桩离婚,军医孔林打算和原配离婚和同事结合,因为是军医,因为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因为本人的软弱,这场离婚用了整整十八年,在十八年的等待中,每个人都耗尽了青春、热情以及最重要的:爱的能力,终于,十八年后,婚姻自然解除了,爱情变了,他老了,等待中该到来的一切都随岁月飘走了,他开始怀疑一切曾经坚信不疑的信念,绝望的开始另一场等待... ...孔林性格是软弱的,注定了一生的悲剧,他无条件的屈服于时代,屈服于命运,害怕做一丝一毫的抗争,有时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往往以痛悔告终,软弱的人通常都是善良的,懦弱的,以至于他不配享有爱的幸福,只受尽了漫长的爱的折磨。在懦弱的等待中,他女儿长大了,情人被人奸污,自己身体也垮掉了,终于等到的梦幻情人因为漫长的折磨而变成凶悍无趣的中年妇女,十八年来,他都在想象美好生活,到头来却两手空空,怀疑一切之后,又开始另一场等待--等着情人死去,他可以和原配安度晚年。读完小说有种无穷无尽的悲哀,但又是如此的真实。

历史的车轮隆隆而过,将若蝼蚁般无足轻重的个人生活一个个碾成碎沫,俗话说,『拧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在我个人阅读经历中,没有比破坏剥夺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尤其是爱情,更能激起我对某些时代的愤怒了,而我又最讨厌两类『“”文学』,一种是『忆苦思甜型』一种是『强烈控诉型』,完全没有必要如此,那会把批判降到和被批判者同样低级的程度,严重削弱批判的力量,在《等待》这部小说里,哈金甚少交代和时代有关的背景--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他笔下的体制和人的互动没那么强烈,这场悲剧初看像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自我的画地为牢,掩卷稍加思索就会感到,在那个时代无孔不入的控制下,个人生活在一件件小事中被体制撕成碎片的恐怖与悲哀,善良而软弱的人,虽不会有耀眼夺目的人生际遇,但也绝不该被剥夺平凡的小幸福,而事实却是循规蹈矩的弱小者悲剧一生,胆大妄为泼皮无赖者却一路青云直上,赢得金钱美女,无需多说,这是畸形社会才有的必然。

哈金平静的叙述,甚少用长句和华丽的辞章,却激情暗涌,你看着他一步步的把生活展开、一步步把它送上悲剧的征途,一切的转变是如此自然、逼真,人说爱情可以永恒,《等待》告诉你,在漫长的等待和折磨中,人会失去生活的激情、失去爱的能力,会对一切放诸四海皆准的信念,产生强烈的错愕和怀疑,爱会转化为无尽的怨恨,彻底改变一个人,终于可以合法的和曼娜结婚,孔林感到若有所失的空虚,曼娜则将过去的等待化作一腔怨愤,变成一个庸俗无趣的女人。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变化不是戏剧性的一朝一夕,而是融于每日每夜每分每秒的生活中,聚沙成塔,一点一点形成的。这不是如张爱玲所说成功来得晚,欢乐会减半,而是欢乐会全部的消失化为空虚和怨愤,所以,生在一个不用为爱情等待的时代的人们,没有时代要求的必要,不要再互相折磨彼此了。

我更能欣赏这样反思时代苦难的作品,它的力量是巨大普适恒久的,远远胜过咒骂控诉式的宣泄。故事发生在中国某个特定时期,哈金用英文写作用英文思考,很显然在这部小说里,这表现为一种优势,从而令这部小说超越了时代。那个时代的特定语言曾经铺天盖地,以至于从那个时代生活过来者,想用中文表达时就很难逃脱那个时代语言风格的印记。

去年的香港书展,请到哈金做了场报告,谈到创作,他说好的小说开头犹如一束强光贯穿全书的前半部分,而好的结尾则从后向前与之汇合,《等待》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写作技巧,小说的开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梁文道在介绍哈金时说,没有中文小说是这样开始的:

『每年夏天,孔林都回鹅庄和妻子淑玉离婚』

小说的结尾也很棒,用了两个段落,就轻松的跳出了『“”时代』的苑囿,将『等待』升华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变得格外意味深长。

在漫长的等待结束时,他终于离婚成功,娶了一同等待了十八年的曼娜,但他已经开始怀疑人生,开始拷问灵魂,感到等待的徒劳之余怀疑爱情是否是种幻觉,那种感受,既不是收获的快乐,也没有成功忽然到来的失落和空虚,比这两者都可怕,他开始怀疑自己半生以来对人生的判断,开始后悔自己走过的人生---这是多么可怕,他已经快要五十岁了,开始怀疑人生怀疑爱情,而这种怀疑就算三十岁开始都有些晚 了。终于等来的曼娜和他结婚后,变老,变得庸俗,从青春少女变成一个泼妇,而且,高龄而生完孩子后,诱发了她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时日无多。文章的结尾,孔林去探望前妻,感受到一种平静的天伦之乐,他又开始等待,等着曼娜死去让他能够重新回到前妻身边,过一种宁静但麻木的晚年生活,你会眼睁睁看着一个生命的逝去,虽然他肉体依然存活,但已经没有了爱和热情。

这个结尾太震撼了,对此你可以做许多理解,可以理解为时代造就了他和两个女人的悲剧,也可以理解为是他性格的悲剧,和时代无关--不是有很多王八蛋都过得很好吗?时代悲剧暗含着对不合理的制度的强烈愤慨,而性格悲剧更能唤醒大多数人的共鸣,这样小说就很丰富很立体也很显功力了。

哈金的语言很特别,用的都是最平常的词和句式,表达出一种举重若轻的气魄,例如小说的开始,有这样一段:

『如今,他父母早已故去,女儿孔华也中学毕业了。他寻思着,这个家已经不需要他来支持,他该去开始自己的生活了。无论如何他应该把自己从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中解放出来』

篇10:读《藏獒》心得感悟

我们不妨换上一双獒眼去看世界,用藏獒一样的优秀品格和职业精神去面对社会,用藏獒一样的良好心态和强健体魄去搏击人生。记得有一次我去应聘家教。我被家长评价的一文不值。就因为我是学体育的,面对老人的如此评价我不能顶撞。但是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当我想到藏獒的精神时,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行。藏獒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也给了我动力。当我们面对那些把我们体育事业打击的落花流水的人,我们一定要用自己实力作出名堂给他们看看人类帝王, 海中龙王,鸟类鹰王,犬中獒王。千金易得——元太祖成吉思汗说:“身经百战,雄当万夫,巨獒之助我,乃天之战神助我也。”

藏獒是凌驾于狼之上的“草原之王”。藏獒和狼在肉体上是天生的敌人。在青藏高原,狼生存的条件就是要逃脱藏獒的追杀,偷吃牧民的牛羊。而藏獒生存的理由就是要杀狼、吃狼、防范狼,保护牧民的牛羊。在一对一的厮杀中,藏獒是无敌的,但狼有群狼战法,藏獒的英勇总显得孤独。因此,在青藏高原,藏獒和狼能够共生。藏獒和狼同样是精神的敌人。狼自私、狡猾、残忍,藏獒忠诚、仗义、勇猛。 当我们走向社会时,面对的竞争也不过于此吧。面对那些狡猾的人,只要我们身经百战,我们就不怕失败。如果遇到残忍的社会现状,我们决不能妥协,我们要用真诚、勇猛去解决困难。

藏獒不仅集中了草原的野兽和圈养的家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而且集中了草原牧民应该具备的优秀品格:自尊自敬,自强自立;善解人意,感恩为怀;精忠报主,忠诚可靠;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而藏獒的这些良好品质和优秀品格正是现在的人们所需要学习的。 如果我们走向社会,我们一定有一颗善良的心。像藏獒这样拥有优秀的品质,我们

藏獒比狼更具“职业精神”,它们专注目标,不辱使命;爱岗敬业,安守本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自动自发,全力以赴;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计回报;遵守规则,服从命令。我们要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就要像藏獒一样培育崇高的职业精神。

篇11:读《因为是妈妈》心得感悟

孩子居然不是亲生的

2007年5月的一天下午,正在家里看电视的江秋芳忽然接到丈夫黄浩的电话:“秋芳,小乐受伤住院了,你赶快到医院来一趟吧……我还有事要告诉你。”原来江秋芳的儿子小乐在学校里和同学玩耍时摔伤,导致手部骨折,正在医院治疗。放下电话,江秋芳急坏了,12岁的儿子小乐一直都是她的心头肉啊。

江秋芳赶到医院时,医生已经为小乐处理了伤情。江秋芳看到守在病床边的黄浩手中拿着病历,一脸的阴沉。等江秋芳跟儿子说了几句话后,黄浩把她拉到一个僻静处,第一句话就是:“秋芳,你镇静一点,我……我怀疑小乐不是你的亲生儿子。”“你胡说什么?”江秋芳吓得直往后退。“秋芳,你看这个!”黄浩将手里的病历递给江秋芳:“你的血型是A型,但小乐是AB型Rh阴性血,这是一种稀有血型,按照正常的情况,你的孩子不应该是这种血型。”

江秋芳的心猛地一沉,她开始搜索以往的记忆。

家住陕西省秦岭的江秋芳于1994年7月大学毕业,她参加了几次应聘,最终进入上海一家健身俱乐部,做起了推销贵宾卡的工作。尽管这份工作并不让她满意,但毕竟可以暂时维持生计。那年11月,江秋芳在推销贵宾卡时,巧遇中学同学宋越。当年宋越曾经写得一手好诗,很讨女孩子喜欢,如今的他正在上海经营着一个资产几百万的公司。

在被江秋芳问及个人情况时,宋越很忧郁地告诉她:“我的婚姻像一杯白开水,让人打不起精神。”江秋芳正要转移话题,可宋越却继续倾吐着对婚姻的无奈,说到最后,他甚至向江秋芳娓娓道出了当年对她的青涩暗恋。江秋芳呆住了,有点隐隐的感动。

那晚之后,江秋芳和宋越开始频繁交往起来,两个人也越走越近。几个月之后,宋越为江秋芳租了房子,两个人住到了一起。同年7月,宋越在市区为江秋芳买了一套商品房。

房子有了,情人也常常守在自己的身边,按说江秋芳应该满意了,可时间一长,她却厌倦了这种生活,因为她怀孕了。于是江秋芳提出让宋越离婚后娶自己,不能让孩子生下来没有爸爸呀。宋越不得已说了实话,原来他掌管的公司是妻子的家族企业,如果他离婚的话,什么都没有了。

江秋芳想了很久决定去流产。一听说她要把孩子做掉,宋越顿时慌了神,他用乞求的口气跟江秋芳说:“千万不要,那是我们爱情的见证,难道你舍得吗?再给我一段时间,我一定想办法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看着宋越真诚又略带憔悴的面容,江秋芳同意了。

一个星期之后,宋越和妻子韩晓丹办理了离婚手续。当宋越把离婚证书递到江秋芳手里的时候,江秋芳松了一口气,她想,以后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生活在一起了。

然而一切并不像江秋芳所期待的那样幸福。和宋越结婚之后,她发现宋越对她的态度竟然越来越冷淡,更让江秋芳没有想到的是,她把孩子生下之后没多久,宋越竟然以各种理由向她提出离婚。

那段日子,江秋芳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直到孩子的哭声响起,她才回过神来,然后赶快去抱起孩子,自己却也禁不住哭起来。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江秋芳的心彻底凉了。终于,在宋越又一次晚归之后,江秋芳告诉他自己同意离婚,唯一的要求就是把儿子留给自己。宋越同意了。

得知令她悲痛的真相

离婚后,江秋芳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虽然日子过得有些冷清,但似乎也有一种解脱。

1996年5月,通过朋友介绍,江秋芳和离异男子黄浩相识,黄浩工作稳定,收入不错,离婚后孩子由前妻抚养。交往一段时间后,江秋芳发现黄浩成熟稳重又有责任心,很合她的心意,半年之后他俩结婚了。

婚后,两人感情甚佳,江秋芳考虑到儿子小乐并非黄浩的骨肉,总觉得有些对不住他,打算为黄浩生个孩子。然而这时他们得知,像他俩这样的情况不允许再生育了。否则黄浩会被开除公职。

黄浩和江秋芳很难过。但渐渐地,江秋芳看见黄浩将小乐视同己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感激的同时也感到欣慰。

黄浩对小乐身份的质疑,使江秋芳突然想起一些往事,在小乐成长的过程中,曾有街坊邻居不止一次地开玩笑说,小乐和江秋芳长得太不像了。小乐和自己“太不像”并没有关系,但江秋芳刻意观察了一下儿子的长相、神态和动作之后,发现他也一点不像自己的前夫。但那时江秋芳并没有太在意。

为了打消心中的疑虑,江秋芳悄悄拿着小乐的血液样本去做了个DNA亲子鉴定。

第三天,鉴定结果出来了:她和小乐竟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疼爱了12年的儿子,竟然不是自己的亲骨肉,江秋芳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那一晚,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一个名字在她脑海里闪现出来——宋越。

永远隐瞒母亲的身份

第二天,江秋芳没有告诉黄浩,自己一个人来到宋越以前的家。快走到宋越家楼下的时候,江秋芳远远看见宋越和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正有说有笑地往回走,那个男孩的相貌、神情和宋越很相似,而且,男孩微笑时的嘴角让她觉得是那么熟悉。她低头想了想,终于明白了,男孩嘴角的小动作居然和自己一模一样。

“难道,这个孩子才是我的骨肉,可他怎么会在宋越的身边?”想到这些,江秋芳突然有些冲动,她觉得自己陷入一场骗局之中。“一定要揭开这个谜底。”江秋芳想到这里,朝着宋越父子走了过去。

男孩见父亲与这个“阿姨”有话要谈,乖巧地打了招呼后就走了。江秋芳第一句话就是:“这就是我们当年的孩子吧。”宋越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以为江秋芳已经掌握了不少证据,所以垂下头“嗯”了一声。

“我们俩找个地方谈谈吧。” 宋越有些愧疚地看着江秋芳。

原来,宋越和韩晓丹结婚后尽管事业上一帆风顺,但一直有块心病无法解除:韩晓丹没有生育能力。将来这丰厚的家产该留给谁?一想到这个问题,夫妇俩就感到苦恼。虽然韩晓丹有过抱养孩子的打算,可宋越却坚决不同意,他想要一个自己的亲骨肉!

宋越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1994年的一天,宋越突然在报纸上看见一则“借腹生子”的报道,宋越发现,“代孕”者多数是女大学生,她们年轻漂亮、智商高、身体健康。宋越不禁心里一动,当晚,他就向妻子韩晓丹说出了“代孕”的想法。宋越的想法让韩晓丹又惊又怒,她大骂宋越无耻!

但宋越一再承诺和说服,最终韩晓丹默许了丈夫的荒唐举动。

1994年7月,宋越开始物色“代孕”者,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必须是外地人,有文化,至少大学毕业,年龄在22岁左右,长相清秀、身体健康、气质也要好。恰好此时,江秋芳闯进了他的生活。于是,宋越借着“旧情”和江秋芳交往了起来,一直到后来被迫假装和韩晓丹离婚,然后和江秋芳结婚。

当年,江秋芳因为早产被宋越紧急送到了医院,经抢救,母子平安。但宋越却告诉正虚弱的江秋芳说孩子还在儿科病房的温箱里治疗,直到他最终从外地又抱回了一个弃婴。

就这样,江秋芳真正的骨肉被宋越和韩晓丹悄悄藏起来了,他们给孩子取名叫“洋洋”,并请了保姆,每天悉心照料着。而江秋芳身边的却是一个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

听完宋越的叙述,江秋芳一个巴掌重重打在他的脸上,她怎么也没想到,第一场婚姻竟然只是别人的一个预谋,而自己不过是别人代孕的一个工具。

“对不起,秋芳,请你原谅我,我也是因为太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了。”宋越满脸的愧疚。

“你以为,一个‘对不起’就能弥补这么多年的伤痛吗?12年啊,我被欺骗了整整12年,还养着一个别人的孩子。我想给现在的爱人再生一个孩子,却因为这个孩子无法再生育。我所经历的一切,难道是你一个简单‘对不起’就能了结的吗?”江秋芳一边哭一边朝宋越喊着,“我一定要要回我自己的孩子,‘洋洋’本来该在我身边的,而小乐应该送还给你们!”

“你冷静一下秋芳,洋洋也是我的孩子啊,更何况,这12年,他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能一下子接受你吗?”

宋越的话让江秋芳沉默了两分钟,但很快她又冲着宋越喊着:“你什么都不要说了,我一定要把洋洋要回来!”说完,她扭头走了。回到家后,在黄浩的追问下,江秋芳告诉了他真相,得知真相的黄浩很吃惊也很愤怒。

第二天,江秋芳和黄浩一早便敲开了宋越家的门。“妈妈,有人找。”江秋芳听到开门的洋洋在叫韩晓丹。自己的儿子却在叫着别人妈妈,这让江秋芳感到无比的痛心。看到江秋芳后,韩晓丹本能地把洋洋拉到自己怀里:“来,洋洋,跟妈妈回屋里去。”眼前的一切,让江秋芳感觉心里像堵着什么一样……

江秋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她只记得满屋子都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幸福合影,还有洋洋的奖状,他生活得很快乐。再回头看眼前,骨折还未痊愈的小乐叫着妈妈,有些抱怨妈妈最近这段时间忙得不理他。是啊,这个孩子虽然不是亲生,但现在胜似亲生了,不能让小乐知道自己原来是个弃婴,这样会对他的成长带来阴影的。12年了,小乐对自己的依赖像洋洋对韩晓丹的依赖一样深,如果非要把两个孩子和“妈妈”拆开,确实是残忍的……

篇12:读中庸心得感悟

和《大学》一样,《中庸》也出自于《礼记》,在宋代被程朱推崇编注后重新受到重视并成为“四书”之一,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主笔的,身为官方的教科书之一,《中庸》对于教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相比起其他倾向于为政治服务提出措施政策和观念的儒家经典,《中庸》更倾向于描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人性修养,提倡自我教育。

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发,《中庸》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核心——自我教育。《中庸》对于自我教育疏导有着非常好的启示作用,人们能够自觉的进行自我审查、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希望能够在此作用下,达到儒家学说教育人的目的,能够拥有“仁”的思想理念,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天人合一”。

篇13:读《我的营销心得》心得感悟

史玉柱,这位饱受争议和瞩目的民营企业家,之前也有很多了解,他出来写书一定猛料很多。用了两三天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全书,内容还真是比较丰富的,很多东西都是史玉柱的实战经验所得,包含了史玉柱20多年跌宕起伏,功成身退,历经时间沉淀的商业智慧和人生感悟。史玉柱用真诚、直率、朴实的语言回顾了他创业以来的亲身经历和对各个阶段的思考,讲述了他策划广告的经验、一次次跌倒再爬起来的经营经历以及他对企业高管的认知等问题,他独特而富有洞见的思考在启迪读者的同时,也给中国商界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商业思想记录。从这本书中完全可以读出史玉柱率性的人生,尤其是他创业的时候,他的睿智、务实、胆识、韧性、战斗力,他对市场的洞察和对市场经济中机会的把握,以及他比较接地气的个性不断探索的精神,都是他取得成功的因素。

但是,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没有东西是十全十美的。同样,史玉柱的这本《我的营销心得》畅销书中也同样存在些许问题,也存在某些“毒草”,这些问题如鲠在喉,不说出来我觉得不舒服,也许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各位和史玉柱先生参考。

从史玉柱的自述中,字里行间里我总能感受到他对专业咨询公司价值的否定,他认为专业的咨询公司是在忽悠人,特别是对专业公司提出的所谓品牌概念,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资产概念等更是不屑一顾,他根本不认同,而史玉柱这些观点恰恰包括我在内的的品牌营销人来说,也是非常不敢苟同的。

从全书我们看到史玉柱的检讨了他的成与败,但是他在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他却从来没有深刻检讨过,一叶障目。这个问题就是史玉柱开始的脑黄金、到现在的脑白金、黄金搭档、黄金酒等一系列产品营销,史玉柱和他的团队应该算的是中国“暴力营销”的鼻祖、或者是集大成者。所谓“暴力营销”是指:用一种并不是让消费者喜欢甚至厌恶的广告、促销方式,以恶俗的广告创意形式,以好像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式的、高频度的广告播出量,来砸向市场和消费者,对消费者进行“暴力性”的煽动和引导,利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高额销售业绩的过程。“暴力营销”在80年代的企业家、“蒙派的保健品”操盘手、奶业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第一届央视标王孔府宴、第二届、第三届标王秦池酒、标王爱多等等,都以这样的手法获得了极大成功,然后又很快衰落。史玉柱及其团队不是没有教训的。在他主导下策划的“巨人大行动”,也就是所谓的“三大战役”,就是典型的暴利营销方式。基于自己之前所做的一些看似比较成功的经验,史玉柱就错误的以为自己和团队很能干,好像做什么都行。于是就不惜代价,一下投入5000万推了12种保健品,用暴力营销的方式来推广、做广告,其实这样没有品牌定位、不进行品牌形象的建设、不对品牌资产(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进行经营推广,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推广方式,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巨人大行动彻头彻尾以失败而告终。史玉柱推的脑黄金的营销,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存在暴利营销方式,到后来脑白金、黄金搭档、黄金酒等产品依然同样存在暴利营销的方式。尽管脑白金在中国卖了很多年,它仍然是个广告产品,就是没有广告销售额马上下滑,因此导致产品始终不具备高价值的品牌资产,而那句恶俗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不仅仅和主流价值观不匹配,更是污染人们心灵的咒语。

在中国,屹立不倒的保健品品牌寥寥无几,红桃K、三株口服液都是因为暴力营销而宣告衰落。这些产品并没有得到一个真正的品牌美誉度,对现在的中国来说,消费者从他们这种广覆盖面和频繁的广告中获取产品极少的信息,尤其在三线、四线市场,信息不对称更加明显,消费又跟随大众行为,虽然这些产品得到了一时的销量提升,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产品没有积累出足够好的品牌资产,一旦企业出问题,满盘皆输。三株口服液就是最经典的案例败局,因此依靠广告和促销的暴力终究是一个失败的策略,虽然还有哈药等“东北药帮企业”在步其后尘,但是随着国家加强药品广告管理,这些广告暴力营销者寿终正寝。而这正是史玉柱没有真正认识到的问题,是他的盲点,也是他这些年失败真正原因,作为中国重量级、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他没有注重品牌长期化的建设,并且到现在其暴力营销思想也没有得到一个真正的扭转,这也是他不注重专业公司的思想,听不进去专业意见的后果和结论。

篇14:读《下乡养儿》心得感悟

《下乡养儿》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然而,《下乡育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无能,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与缺陷,记录了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

篇15:读简爱的心得感悟

简。爱是个孤儿,她的舅舅把失去双亲的简带大,舅舅对她所付出的关爱使简把舅舅看成父亲。但舅舅还是逝世了。他临终前忠告舅妈要把简看成亲女儿一样疼爱。

可嘴上答应的舅妈却对简十分厌恶。舅妈的儿子约翰。里德经常欺负简,可怜的简被他像畜牲一样对待,似乎还没有畜牲好。而看在这些一切的舅妈却只批评简,没有“亲人”的简被里德一家欺负。

经过许多挫折和失去好朋友的悲伤,简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获得了一份“珍贵”的工作。经过了重重的困难,他获得了他人的认可,也找到了自己的三个亲人,简和另外的三个亲人相处的很好。

后来简的舅妈得了重病,因为约翰。里德成了一个“败家子”把家里的钱都花了,另外的两个女儿也不管他们的亲妈,自己离开了。

上一篇:遵纪守法名言警句格言下一篇:办事处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