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妈妈的味道后感

2024-05-02

读妈妈的味道后感(共14篇)

篇1:读妈妈的味道后感

《爸爸妈妈最好吃》读后感:爱的味道

最美

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吓了一跳,爸爸妈妈怎么会最好吃呢?情不自禁地翻开这本书,我一下子被它吸引了。

小虾米一家真是个吃货家庭!没有她爸爸妈妈外婆不会做的菜——甜滋滋的香蕉船、美味的酒香草头……整个暑假虾米过得有滋有味。可一回到学校,药可可厨师让同学们受了不少苦——米饭是生的、白菜豆腐清汤寡水……在尖椒姐姐的帮助下,家长们和药可可展开了一场厨艺比赛,爸爸妈妈被孩子评为各种各样的食神。原来,爱的味道才是最美的呀!药可可恍然大悟,做了一顿顿美味的午饭,终于成为同学们的“头号偶像”!

药可可做饭的时候只注意营养的搭配,完全不顾菜有多么难吃。而有爱的爸爸妈妈却是用心在给孩子们做饭,变着花样,让小bab们吃的美味又营养。

我想起我小时候,妈妈不太会做饭,唯一做的好吃的就是金灿灿的炸馍片。夏天,我吃着外焦里嫩的馍片,妈妈在一旁给我擦着汗,完全不顾自己已经汗流浃背。爸爸的厨艺也不太高,但他做的菠萝米饭全宇宙无人能比!在那个春初的季节,我放学一回到家就闻到又甜又香的味道。哇!细心的爸爸用菠萝空空的壳当碗,里面全是香喷喷的米饭和黄澄澄的菠萝肉!我美滋滋地吃起来,偶然看到爸爸的手被划伤了一道——一定是他在做菠萝米饭的时候弄伤的!我的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低头猛扒饭吃。

现在吃起妈妈的馍片和爸爸的菠萝米饭,心底都有一股暖流流过,牵起小时候淡淡的回忆,幸福顿时弥漫在我身旁。我想,这就是爱的味道吧!

以前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做的饭菜,觉得永远比别人做的好吃。现在我明白了,因为这里有暖暖的爱的味道,爱的味道最美!

篇2:读妈妈的味道后感

虽然幼稚,都是原创。 今天看了张强老师的儿歌《妈妈的剪刀》

儿歌中妈妈的手很巧,她会剪纸,她能用树叶剪成小鸟,她能把烟盒剪成小猫。在妈妈的影响下,小宝宝也学着剪小房子和绿树了。

对于剪纸,我不陌生。去年我参加网易世博观察员大赛,认识了一对连云港的父子,他们就是“大小剪刀手”,我们先是在博客里互相支持,后来在颁奖典礼上见面礼,刘叔叔还送我一幅他得作品呢!在我们徐州,好多人会剪纸,我太奶奶在世的时候教我见过双喜字,在学校里同学还教我剪过雪花呢。

篇3:妈妈的味道

人要做成一件事情或者要成就一桩事业或者完成一个梦想和愿望, 那最重要的是时间, 也许三五年可以完成, 也许要上十年才有所结果。

为了实现童年的一个梦想———做一个作家和编辑的结合体, 我整整付出了十年的生命, 走了很多弯路, 吃了无数苦头, 也小有成绩, 却始终在做一件属于自己个人的事情:在寻找妈妈的味道。这十年一晃就过去了, 曾经的轻狂和冒进都已经成了过去和经验, 暮然回首, 我觉得曾经受过的那些困苦和磨难, 那不叫罪, 还是一种享受、幸福、回味, 也是人生的一种劳动和收获罢了。

《妈妈的味道》的萌芽并非最早确定吃喝玩乐的写作主题, 主要是由于我的散漫与闲游、阅读与漫读、游历与传说构成了我的生活和我的写作思路, 在自我的追求和寻觅之中, 我追随着自己的味觉, 在食物的海洋里肆意遨游。

出生在湖南大梅山腹地的新化山区的我, 与生俱来有股好吃和品味的天性。小时候农村生活艰苦, 父亲买点猪头、猪脚等荤腥回来, 母亲趁晚上空闲时间把它煮熟, 第二天早上好让我们姊妹吃点去上学。含骨头的边角料难于煮熟, 姐弟们往往熬不住瞌睡的纠缠, 没耐心等待而早早睡了, 只有我守在灶边不断给灶里添柴加火, 直至深夜, 父母打起瞌睡。母亲知道我嘴馋, 盛小碗带骨头的荤腥食物给我尝尝, 我吃完才安心去睡。由此发挥了我牙齿的功能, 各种骨头上的肉都可以啃干净, 也养成了喜欢啃骨头的坏习惯。

从小生活在圳上镇方圆十几里的小范围的我, 很少走出大山区, 直到一九九七年暑假与同学到长沙, 才是第一次离开大梅山。真正个人游历是一九九九年春节后, 我放弃学业, 到广东东莞、惠州等地游历, 后在工厂打工半年。继后, 我来到长沙求学, 在岳麓山下苦读四年。这四年里, 我除了学习功课, 就是苦读中外文史哲书刊, 我还做两个兼职事务:一是利用周末的时间游遍长沙及周边的风景名胜古迹, 巩固自己书本所读的知识;二是跟随杨遵民先生混迹社会, 接触社会各阶层, 吃遍长沙大小餐馆。我发现自己的味觉十分敏感, 很容易辨别出各种食材的气息和调料及烹饪方法。

在饭店里吃的美食越多, 我越陷入了沉思, 我的口味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时时在回味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那种十九年的口味, 我一直都无法改变, 让我确实苦闷了一段时间。直到二00三年, 我才把自己完全解脱出来, 用自己的笔写了一篇乡土美食散文《豆腐拌肉》, 这是妈妈的一道拿手菜, 也是一道外婆菜。

外婆在世时最喜欢吃开箱的热豆腐。年底打过年豆腐, 中午做饭时, 第一桌豆腐刚好榨干, 揭开豆腐夹和包袱, 豆腐还热, 外婆就要用这种豆腐炒刚杀的年猪的猪肉, 两种食材都是新鲜的, 并且带着热气。豆腐煎黄一面, 下切好的肉片翻炒, 很快就熟透, 加大蒜叶即可, 出锅马上吃, 那是绝味。外婆去世后, 母亲继承了这道菜。

为了追随母亲的味道, 我把小时候跟她学的一点做菜的本领拿出来, 自己动手做菜, 还常常到饭店里去偷学。我发现自己不仅贪吃, 还对食材和烹饪特别喜欢。四年的大学生活, 最大的收获是与同学合伙做饭菜。我们几个人常常聚在一起自己做饭菜吃, 他们喜欢掌勺炒菜, 我洗菜、切菜帮忙打下手, 在这段时间里, 我把切菜的基本功和技巧完全掌握。洗菜、切菜是苦差事, 他们不喜欢做, 我倒不畏辛苦, 把菜切丝、切片做到极致, 技术接近厨师水平。

二00三年, 踏入社会, 每天中午在酒店应酬, 与文人墨客流连于酒菜餐桌, 常饮于星级宾馆和社会餐饮名店, 学小资寻觅中西餐厅、过桥米线、酱骨熏肉大饼等, 写了一篇行走美食《坐吃芙蓉路》发表在《重庆晨报》上后, 大受鼓舞。有意向多写美食文章, 由此, 我利用工作之便漫游全国。

这种远走他乡的品味与游历, 使我每到一地, 当地的文友就带我去吃最好、最地道的美食, 这种到处觅食的口福成了我的副业。到湖北省黄冈出差, 吃了黄州水鸭后, 撰写了美食散文《黄州水煮鸭》, 一发不可收拾。

长沙为美食之都, 偶尔去吃宵夜, 感觉有海带丝、海蜇丝、海白菜、蒜苗、韭菜、香干、鸭脖子、鸭寸骨、炸泥鳅、口味虾等, 尝遍河西的夜宵摊点。随着吃货的队伍壮大, 长期在一起就餐的朋友多在堕落街等地寻找特色美食。随后, 到外地游历凤凰、张家界、广州、东莞、湘潭、衡阳等地, 把饮食典故考证和历史渊源探秘及人文地理知识糅合在美食文章里, 加上个人的味觉和品尝, 把辨别的气味、味道、口感、感觉等写入文章, 慢慢锻炼自己的味蕾。还意识到真正的美食在民间, 要去那些特色小店吃, 或者在农民家里吃。

二00六年, 行走的地方近处的有衡阳、永州、株洲、醴陵、连州、武汉等地, 远的有阜阳、安庆、合肥、南京、苏州、上海等地, 年底还到大西北兰州、敦煌等地生活了近两个月, 这种跨地域跨菜系的游历和品味, 打破了固有的认知和习惯, 饮食上的杂食和入乡随俗慢慢养成。一路游历, 一路行走, 一路写作, 写成的文稿把旅游与美食结合起来, 成为一种旅食和觅食。

二00七年, 离开出版社, 一个人开始从事图书出版和策划工作, 走上了职业写作的路子。这种靠实力和关系吃饭的门径, 逼迫我深入生活、深入社会, 与美食作家交往, 也到各地采风。

我拼命的写作, 一手写我沉溺的乡土美食散文, 一手写到各处游历的路途美食, 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美食散文在我的笔下出现, 让编辑感叹和感动。

我多次去北京, 与久居北京的几个朋友交流、觅食, 品味各地集中到北京的美食。也步入中原郑州、渭南, 或翻越秦岭, 踏入巴蜀, 在德阳、广汉、成都等地觅食, 都无果。这些无根的美食虽然打发了我的嘴巴, 却无法占据我的心理。

为深入了解湖湘美食和湘人湘味, 我组织了一次湖湘美食考察, 几个人到长沙、浏阳、永州、衡阳、湘潭、怀化、张家界、常德、岳阳等地寻觅和挖掘, 这种贴地的行走, 让那些原有的文字变为眼前的食物, 虽震撼, 还是远隔民俗、人文。

二00九年五月, 我受聘到湖南省旅游局编撰《湖南省旅游志》, 广泛收集资料书刊, 并到益阳、常德、株洲、娄底等地调研, 在考察景区的同时品味美食。经过一年多的资料阅读和撰写, 我完成了《湖南省旅游志》的初稿, 也从文史意义上深入到湖湘饮食的肌理, 把握了数千年来湖湘大地的饮食变迁, 为《妈妈的味道》找到了方向———那就是我的家乡的妈妈做的那些食物和菜肴。

我利用删改《湖南省旅游志》的空闲继续撰写美食散文, 经过一年多的挖掘与回归, 终于写完《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味道2》———我长期惦记的妈妈的味道就这样浮现出来了。

篇4:妈妈的味道

你非常需要感受母亲的温暖,那么试试把头埋在一堆洗干净的衣服里吧,

因为洗衣粉的气味最容易让人想起妈妈。

结论得出者卡蒂夫大学生物科学院教授迪姆·雅克布说:

“气味能将人记忆深处的东西激发出来,这些记忆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的孩童时代。

当孩子熟悉了这种强烈而明显的洗衣粉气味后,他能感到安全和温暖。”

这是英国人对妈妈味道的诠释,那么各位中国妈妈呢?

你们心目中“妈妈的味道”是什么?

你又想留给自己宝宝什么样的“妈妈的味道”?

妈妈做的菜其实很难吃

叶倾城

很久以前在报社的时候,有位单身京漂同事,难得母亲去看她,并且小住半个月。结果有天我们下班后,居然要和我们一起去拼餐。我们很奇怪:“你不回家去吃妈妈做的饭?”

她连连摇头,一脸一言难尽:“别提了,我妈做的饭真是够难吃,我不和你们去调剂一次半次,撑不下去了。”我们全体大笑,个个心有戚戚。我们这一代,大部分出身中国第一代双职工家庭,母亲善烹饪精女工的,大概没几个。

我妈是农家女出身,初中起就开始住校,每学期初扛着一麻袋红薯去交伙食费。一路吃食堂吃到大学毕业,三日入厨,向隔壁左右的老太太们学会点火煮羹汤。正是艰难时世,六口之家六个空空如也的胃袋,把它们填满就是大问题。吃饱了,才有资格脍不厌细。朱天文写父母的爱情故事,说父亲取笑母亲:“内人做的菜要用猪槽来装。”一是说量大,二是说味次。我妈做的菜,也不分轩轾。

直到她退休,在我们姐妹还没养育第三代之前,她有过几年云流水在的闲工夫。我们早已搬到武汉,楚地多少风流,她也学做了一些糍粑鱼、粉蒸肉。好日子没两年,“健康饮食”的理念便大行其道,从此饭桌历行极简主义:盐淡油清,白水煮是常事,恨不得学《怨女》里的银娣:“省油,用一只毛笔蘸着油在锅里划几道。”味精是禁品,唯有醋大量挥洒,跟不要钱似的(据某养书生说:醋是碱性食物,对人体有益。醋为啥是碱性的?这逻辑太神奇,我至今不解。)从此我家厨房的味道,便比较像中世纪炼金士士的实验室,酸得怪异,实在不勾引食欲。

我客居京城,偶尔回家,在餐桌上居然尝到美味,总是很诧异。我妈就哼一声:“昨天/前天,从餐馆打包回来的。”顺带批评一下中国的餐饮业:有什么好,油也大,盐也大,都是味精调出来的味道。我,举箸心茫然,为又一次暴露了粗鲁的饮食观而惭愧不已。

但,怎么说呢?她弄的菜真的不怎么好吃,但我记的是另一些:她在深秋侵骨寒的霖雨里,搭公交车去很远的地方为我买豆丝,因为“都说那家最正宗。”我在红菜苔刚刚上市的十一月匆匆回家一趟,她给我炒了菜苔,自己一口不吃,“我吃的机会多呢。”其实也不多,这虽然是青菜,现在贵得令人咋舌,她平时不怎么舍得吃。

而我怀念,每个冬天,几乎每晚,我们必吃的火锅:牛肉汤,鱼头汤,羊肉汤,搁很多蘑菇、千张、菠菜,我最喜欢吃鱼圆子,每餐必备。一边吃一边嫌她调的味总是淡得离谱,多多加盐,加火锅底料,她也默许了。饱得再也吃不下去,她还要叫我:“你给捞了,别剩下。”盛在勺里诱惑我,无论我怎么说减肥都不行。

白气蒸腾,汤香扑鼻,围炉而坐……这就是一个家。这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这么了解我的口味,无论这口味如果与她的理念背道而驰,她总愿意,一边嘀咕着一边为我弄出来。

妈妈做的菜,其实很难吃,却是我一生,不会再遇到的美味。

6种味道,最容易让人联想到妈妈

手工编织的毛衣

最近奢侈品牌爱马仕推出的手工编制的麻花毛衣,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网友不禁大呼:“我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织过这样的毛衣!”没错,手工编制的毛衣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妈妈的味道。即使有的时候针码未必非常整齐,但是妈妈的味道却已经深深融入到每一针中。

檀香皂

檀香的味道是许多香皂的首选香气。妈妈用它洗脸、洗头,甚至有的还用她洗衣服,家里时常就飘着这样的檀香气。

擦香香

“擦香香”──提起这句话,有多少人就会立刻穿越回童年?没错,那种铁盒装的香脂、瓷瓶的雪花膏,似乎就是妈妈味道的代言人。每天看着妈妈在镜子前涂香香,然后再顺手为自己擦一些,如今回想起来是不是甜蜜到想流泪?

纯棉花的被子

有一种棉花手工做的被子,即使用上十年,放太阳底下一晒,晚上躺进去,照样暖暖和和,柔软得不得了的被子。就像小时候,躺妈妈的臂弯里甜甜入睡的感觉。所以,如果你怀念妈妈的味道,不如赶快入一床纯棉花手工做的被子吧。

百衲被

这是属于婴儿的礼物,每一块布的选择、每一针的缝制都融汇了妈妈的深深的爱。许多人都将百衲被当作一生的礼物,甚至会流传几代人。所以,如果家中有一床百衲被,那么妈妈的味道就会永远包围自己!

妈妈的味道,不只有美食

余捷

我生长在东北的农村,妈为了我能永远告别这个一年里有半年是积雪的落魄村落,在我10岁时把我送到了县城读书。我寄住在亲戚家,几乎一个学期都不能回家。那个时候通讯是如此的落后,我想她的时候只能靠写信。妈说,写信吧,最省钱。

那时的我,年纪小小,却异常敏感且自卑。亲戚无意间的玩笑、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都能成为家书中的主要内容。记得印象很深刻的一次,体育课上老师要求穿运动服,因为我没有,于是被老师勒令回教室自习。我一边哭一边给妈写信,告诉妈我不想念书了。泪水打湿了信纸,可在气头上的我毫不犹豫的将信塞进了邮筒。

一周之后,妈破天荒的出现在了学校的门口,当我中午放学看见妈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妈给我带来了一套“运动服”,我真的很难说那是一件运动服,如果用更确切的词来形容的话,应该叫做“毛衣毛裤”。妈说:“也不知道运动服啥样,就照着村长女儿杂志里的样子织了一套,觉得毛线的比杂志上的要更暖和一些。”

那天飘着小雪花,妈虽然裹着围巾,但是刘海儿上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雪。急性子的她把“运动服”塞给我后就扭头就走了,因为回家的车每周只有一班,她必须走。其实,当我拿到“运动服”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肯定不会穿,因为我真的害怕这样另类的服装会成为同学目光的焦点。而巧合的是,因为换了体育老师,我们也就再也没有必须穿运动服的机会。于是,“运动服”顺理成章的被雪藏了。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忘记了我曾经有过这样一套运动服,直到我来美国读博士之前闲赋回老家──我在妈的柜子里看到了那套久违的“运动服”!她一如往常爽快的说:“我就知道你一次都没穿过,唉,不过没办法,那个时候真没钱啊!”我撒谎说:“我咋没穿过呢,每次体育课都穿啊!”“死丫头,撒谎!我在运动服裤子里缝了一封信给你,等你毕业把衣服带回家的时候我发现你压根就没拆开过信,你要是穿过怎么会看不到!”我追问她,“信在哪儿!”妈一边麻利的收拾东西,一边甩给了我一句:“早被我撕了!”

和妈告别的时候,我偷偷将那套“运动服”塞进了行李箱。我知道,因为年少时我那莫名的自尊,我错过了一次通过信纸品“妈妈味道”的机会,但是这套凝聚妈一针一线心思的毛衣却永远能带给我妈妈的味道。

和许多文学作品中的妈妈不一样,我的妈性格大大咧咧,不擅长烹饪,说起话来幽默得像演小品。我想我家许多亲戚也许都不会相信,她曾经用了一周的时间为我亲手织了一套毛衣裤。若非要我酸酸的说一句,那就是母爱的动力吧。

想想,我都已经三年没有见过我妈了,我和她都已经心照不宣的会通过电话对彼此“报喜不报忧”。但是,我很想她,因为我拿出那套“运动服”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妈妈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那就是一股难以忘怀、永远萦绕在心头的一份情愫,年轻时她牵挂着我,长大后我惦念着她。

明星们最爱的“妈妈的味道”

侯湘婷:养生健康排毒五谷饭

风味:台式

做法:把白米、红豆、绿豆、小米、紫米一起蒸,做法同做米饭的方法。

小贴士:红豆、绿豆和紫米事先要泡上两个小时。

姚晨:红辣椒爆炒萝卜干

风味:湖南

做法:把油烧至十分热,倒入红辣椒干,爆炒片刻立即倒入切成小丁的萝卜干,快速翻炒,放少许酱油和糖调味,再快速翻炒即可。

小贴士:此菜不放肉,炒菜时需大火冒烟快炒。

薛佳凝:烂糊面

风味:上海

做法:把西红柿用手挤成泥状在油里炒到八成熟,加水,水开后放入面条,煮到面条烂了为止,然后放一点青菜和事先炒好的肉丝,稍煮片刻即可。

小贴士:西红柿一定是用手挤碎的,不是用刀切成块状。

陈数:藕炖排骨

风味:湖北

做法:将排骨炖汤至五成熟时,把切成段的藕放入汤锅,用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直到排骨、老藕炖得酥烂,加适量盐和味精即可。

小贴士:火候很重要,一定要把藕和排骨炖到酥烂才好吃。

安琥:三鲜馅大饺子

风味:东北

做法:馅儿的比例是

韭菜:虾:肉馅=2:2:1,然后薄皮大馅儿即可。

小贴士:用温水和面,虾仁切大点,最重要的是要用花椒水和馅。

张恒:红烧肉

风味:安徽

做法:挑选猪五花肋条肉,配以糖、豆瓣酱等佐料,大约3个小时文火煨炖,酥烂可口,肥而不腻。

小贴士:炖的时间一定要久,这样肉才能入味,只有在时间上下够功夫,吃起来入口即化。

妈妈的味道,简单却珍贵

陈锦

有一天,老公忽然在饭桌上问我:“你最爱吃你妈妈做的什么?”我思虑良久,终于实话实说:“没有。”老公觉得很奇怪:“真的没有?”然后循循善诱:“小时候,生病的时候,妈妈不给你做好吃的吗?”我还是无奈的说:“似乎做过一次,但是从未爱吃过啊!”老公不无遗憾的说:“那你遗失了妈妈的味道。”

是的,很遗憾,我遗失了妈妈的味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一个小小的不经意,就遗失了妈妈味道。尽管如今,我每周都会带着丈夫和宝宝回娘家一次,虽然每次饭桌上都有满满一桌美味佳肴,但是我却遗失了妈妈的味道。

我很小就被送到了奶奶家,很少见到妈妈。在儿时的记忆中,妈妈是个很陌生的称呼,也是个很陌生的人。因为她工作很忙,一年只能探望我一次两次,每次也就两天时间。这是我和妈妈的遗憾。后来,奶奶去世了,不过我也上大学了。工作之后开始爱上了做饭,到结婚生子时已经算得上半个美食达人了。有了儿子之后,鸡蛋羹这种简单的婴儿食物在我手中至少有3种以上做法,儿子被我喂得高高壮壮。现在,虽然和妈妈见面的频率非常高,但是似乎和妈妈依旧很客气,并不是我心中亲密母女的样子。

老公回忆着小时候家里穷的时候,生病了妈妈总是给他做煎面糊,至今不能忘记那种儿时的甘甜,被母爱包围的感觉。老公平日里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但是在回忆起妈妈的味道时眼神中竟流露出了神圣的、温柔的光泽,我看着他在追忆时竟流露出孩子般的天真,不禁微笑,眼眶微湿。

我想到了我的儿子,儿子和老公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很相似,我不由地在脑海中闪过这样的画面:一个为工作奔波了一天的男人,回到父母的家中,脱去职场上刚强的伪装,面对着餐桌上一道简简单单的饭菜,刹那间便回到了儿时,变回父母膝下承欢的孩子。想到这里,瞬间觉得满室灯光的餐厅便有了一层氤氲的雾气。我的儿子长大成人、为人夫、为人父的时候,会不会也会在内心深处怀念妈妈的味道呢?我想,我已经遗失了妈妈的味道,但是我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记住妈妈的味道。

我告诫自己,在厨房里里钻研菜谱、学做各国美食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留下一道最简单的食物,留住一份记忆,留下妈妈的味道。因为丈夫的话让我明白了一份道简单的菜也能让妈妈的味道在记忆中永存,那是属于昨日珍贵的心灵财富。

篇5:读妈妈的味道后感

我的妈妈在同济医院住院时看到大把大把的收款单,伤心地对我说:“我的病这么重,我干脆不治了,免得拖累了你们。”可我不这么想,我认为:“家有病妈也是福啊!”

妈妈总说我们家的房子是整个湾里最差的,但我想,房子不是家,有妈才有家;而且房子不在于有多好,多宽敞,而在于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多爽朗。

篇6:读妈妈的味道后感

怀孕的时候,就因到底给孩子读什么,听什么而发愁,一方面是自己的五音不全,想给孩子唱歌听却唱不出来,于是买了很多CD播放给未出生的孩子听,可这也代替不了母亲亲自的唱歌呀;另一方面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孩子,希望孩子未出生就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于是,读散文、读童话、读诗歌就成了我的不二选择。

当时对于育儿还是个新手,只是摸索着进行。买了一些童话书,自己不是很满意,都是挑着读,当看到这本《妈妈读的胎教童话》后,很是欣喜,原来还有专门的胎教童话,我真是out了。翻来细看,这本书收录了关于智慧、爱、谦逊和平和心态的故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和母亲的阅读,向孩子传递母爱、温暖。这不仅是教育孩子的故事,更是母亲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故事。

这本《胎教童话》有很多温馨提示,比如“童话,要这样读”,指导新手妈妈不要因为别扭而不好意思大声读,要舒展表情、放松心情,有感情的,带着自信的阅读。这样的温馨提示让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感到非常的贴心。每一篇故事后面还设置了“讲给宝宝听”,以母亲的口吻把小故事讲述的小道理娓娓提示给宝宝听,更多了一份母性的温暖。

这本胎教童话,虽然是专门给胎教妈妈写的,但完全适合孩子大一点后,给婴幼儿作为“晚安故事”讲,大部分故事都有对话,一开始妈妈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扮演里面的不同角色,慢慢地,孩子就可以参与到故事的角色中来,和妈妈一起讲故事。

《妈妈读的胎教童话》有多重作用,一是让新手妈妈快速进入角色,在故事中陪伴孩子慢慢成长;二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选取的故事从不同层面,给孩子心灵以滋养,让孩子变得更加平和、谦逊和聪明;三是培养孩子的语感,增进母子之间的亲情;四是有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并为以后亲子阅读奠定基础。

篇7:读妈妈的味道后感

每次说到炉子,我就会想起妈妈的那件大棉袄,蓝色条状平绒的外面,里子是浅色的碎花棉布,款式极其简单,但却是妈妈的陪嫁,一直压在箱子底,她舍不得拿来穿。

我上了初中,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我也没有其他可以御寒的棉服,妈妈就把这件衣服送给了我。从家到学校有六里路,我每天步行去上学,有了这件厚实的衣服,我竟从来没有冻过手脚。

记得那是一个下雪天,中午我没有回家,还有十几个同学,我们都待在教室里,有两个男生特淘气,他俩拿着夹煤的铁签子,在炉子里烧热了,一会烫一下木制的凳子腿,一会烫一下课桌的角,后来好像觉得不过瘾了,就在教室里举着那烧红的铁签子“招不招,不招可要动刑啦!”“快闻闻,哪里烧了,有烧焦的布的味道啊!”有同学喊着,“哎呀,这怎么办啊?”看着被烫的两个洞,边缘还有烧焦的印子,我心里不舒服极了,因为那是妈妈的宝贝。后来,那两个破损的洞让妈妈用丝线缝上了,两朵淡紫色的小花,一朵含苞待放,一朵开的正艳,较比以前那只是单调的蓝色,多了生动和灵气。

篇8:妈妈的味道

妈妈身上有阳光的味道, 泥土的味道, 青草的味道。爸爸常常在外打工, 家里的十几亩茶园全靠妈妈一人打理。她每天顶着大太阳在地里除草、施肥、浇水, 起早贪黑地忙活着。妈妈干完活儿回来, 我总是闻到一种阳光、泥土和青草混合的味道, 特别好闻。我总爱深深吸两下, 再轻轻地为妈妈弹去身上的泥土。

妈妈身上有油烟的味道。妈妈是家里的“大厨”, 每天都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由于厨房没有抽油烟机, 每次做饭后妈妈身上总是飘着淡淡的油烟味。这时, 妈妈总是开玩笑地说:“牺牲”我一个, 换来满桌香。

篇9:复制妈妈的味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味道,热烈豪迈的东北菜,麻辣浓郁的川菜,鲜美精致的江南风味……它们或许迥异,但有一种味道却能无一例外地瞬间击中所有人_那就是妈妈的味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试着学学妈妈的手艺,代替她悉心照顾自己的胃。

或许你已经不记得前几天晚上聚会吃过的大餐,去年出国旅游时寻觅到的异国美味也变得模糊,但你一定忘不了妈妈从厨房端出来的那些热气腾腾的家常菜,它们或许朴素,却一定是大家各自心目中的绝对经典。

妈妈的拿手菜,永远最合我们的口味,它或许没有昂贵的食材,没有复杂的步骤,没有花哨的摆盘,但每一口都能尝出满满的温暖。现在,在这个洋溢着母爱温馨气氛的季节里,让我们循着妈妈的做法,学习、复制和回味妈妈的味道,即使远游在外的你也能延续她那润物无声、暖暖的关爱!

酸辣土豆丝

用料:

◆土豆350克◆干红辣椒3个◆姜5克◆酷25毫升◆鸡精、盐各少许◆油适量

做法:

1.土豆洗净、去皮、切丝,放入清水中浸泡,将里面多余的淀粉冲掉;干红辣椒切小段,姜切丝备用。2.锅中烧热油,爆香姜丝、干红辣椒,放入土豆丝不停翻炒。3.锅中调入少许盐和醋,继续翻炒至汤汁浓稠时再加入剩余的醋、鸡精炒匀即可。

油爆小河虾

用料:

◆河虾300克◆干红辣椒8个◆香葱20克◆姜10克◆蒜20克◆料酒15毫升◆盐、油各适量

做法:

1.河虾洗净,剪去须脚后沥干水分。2.干红辣椒切段,香葱切小段,姜切片,蒜切碎来。3.锅中多放些油烧至七成热,放入河虾爆炒数下后盛出沥油。锅中留少许油,再一次将虾放入油中煸炒,盛出备用。4.净锅烧热油,爆香菱片、干红辣椒、蒜末,下入河虾,倒入料洒,加入盐翻炒均匀,最后撒入香葱段即可。

篇10:读妈妈的味道后感

周五有一节体育课,老师让同学们学鸭子走,我想:怎么办!下周一又要腿痛了,上下楼都不方便,可真烦人。老师哨声一响,第一组的同学甩开膀子,都奋力地向前冲,同学们在一旁喊“加油!加油!”听到加油声,他们更加卖力地冲向终点,抛开了一切的杂念,用力地向前冲。

哦!到我了,看似简单的动作,可为什么都使不上力,在阳光下犹如失去了双腿,没有感觉,身体却已不有自主地向终点移动,同学的呐喊声激励着我,“坚持下去,你就是胜利者,加油!”

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对我的期望,双臂左右用力地挥动,步子加快,加大,成功了,我是第一名,我做到了,全班同学欢呼雀跃,看到大家的笑脸,原来幸福的味道如此甘甜,沁人心脾。

篇11:妈妈的味道散文

再后来,妈妈的味道是烧烤味。我13岁那年,妈妈和爸爸分开了。坚强倔强的她,除了我,什么都没带走。一个40多岁的农村妇女,带着一个孩子,想要在城市中生活,难易程度可想而知。没有文化的她只能在偌大的城市干体力活――在烧烤店里刷盘子,其实这里的工资并不高,只是能供吃供住,并允许我的存在。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业,妈妈求人帮我转到了另一个县里上学。所以凌晨2点下班的她还要赶着6点的班车去学校看我,那时我十分厌恶她身上余留的前一天的烧烤味。因为每次闻到那种味道都会提醒我,我和那帮城里的孩子不同,不仅是家庭背景,物质财富,还有更重要的是,我是单亲家庭。尽管我是这样的任性,不懂事,妈妈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妈妈总感觉亏欠我的。

再后来啊,妈妈的味道是烤肉味中夹杂着一丝火药味。随着我考上高中,烧烤店微薄的工资已经支撑不下去我们的生活,没有办法,妈妈换了一家烤肉店。每天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0点,除了吃饭,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做菜,摆盘,刷蓖子。年纪越来越大的妈妈,也经受不住岁月的流逝,身体渐渐有些吃不消了。腰痛,头痛,颈椎痛,刀伤,烫伤,磕碰伤,以及因为时常卤肉而被腐蚀的指甲,各种各样的伤痛都让妈妈越来越对生活失去耐心,脾气也越来越火爆。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开始懂得,妈妈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并不是什么超人,她也需要被呵护,被理解。妈妈用了几乎半辈子的时间像我诠释了‘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的真正含义。

篇12:妈妈的味道

上小学时,每当我穿着洁净的白绿相间的校服走进校园时,同学们总会投来艳羡的目光。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很多都在外地做生意,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我因为有妈妈的陪伴,校服被妈妈洗得净白如新,还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哦,妈妈的味道就藏在芳香的衣裳里,我闻到了。

中午放学回家,妈妈总会端上可口的饭菜——鲜嫩爽滑的鱼香肉丝,香鲜至极的美味鱼汤,肥而不腻的可乐鸡翅,再加上粒粒醇香的米饭,这样的午餐常常让我欲罢不能。啊,妈妈的味道就藏在飘香的饭菜里,我尝到了。

升入高年级后,我一度在网络中沦陷。网上好玩的游戏、情节曲折的小说常常牵引着我的心。记得有一次,我打着查资料的幌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玩起了平板电脑。谁知,我的小心思没有骗过妈妈。当我躲在房间玩得正起劲时,猛抬头,妈妈已板着严肃的面孔对我怒目而视。哎,妈妈的味道就藏在严厉的目光里,我看到了。

现在的我已进入中学,妈妈常常告诫我,我已经长大了,学习上和生活上要学会独立,不能时时事事依靠父母。中学的课程任务紧张,千万马虎不得,稍有松懈就会掉队,与同学相处要懂得包容……嗯,妈妈的味道藏在叮咛的话语中,我听到了。

妈妈的味道就藏在我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时时在我心间飘荡。

篇13:读妈妈的味道后感

怎样才能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呢?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读出“语言”味

这里的“语言”,主要是指文言文文本的语言形式。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音乐感,读起来抑扬顿挫、古朴悠然,有不同于白话文的特别韵味。初学文言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诵读文本,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文言文的技巧,如:关注多音字的读法,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要引导学生体会断句、停顿,让学生感知语速、语调,音断气不断等方法 ,从而读出 文言文语 言的味道。

如《学弈》一课的教学: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老师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

(师范读)

师: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

(生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生笑。)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生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众笑)

师:好多了。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

(生重读此句)

……

在这个教学环节,我们可以看到,教者的讲述、示范、标画、练习,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学会诵读文言文。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文言文,教师的范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音韵优美的教师范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较好地把握文言文的诵读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古文的韵味,从诵读中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二、读出“意境”味

所谓“意境”,主要是指文言文文本语言中包含的内容及思想、情感。入情入境可以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获得“意境”体验,是离不开“读”的。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咀嚼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意境”的解读会越来越形象饱满、情感丰富,仿佛文本中的那人、那物、那景、那情,就在眼前。有时候,声情并茂的诵读比费尽心思的逐字逐句翻译更能引领学生进入意境、体验情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的过程,“读”才是首选策略。

如《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

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显得很巍峨。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入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

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男生齐读,很豪迈、很有感觉。)

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第二句谁来读?

(女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的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的黄河。想到这长江与黄河,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生:我的脑海中跳出了“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我听你说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

生:(很有气概地) 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就是这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请你来读!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师: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

(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这个环节,教师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出了泰山的雄伟巍峨,读出了长江黄河的澎湃汹涌,把理解与朗读结合起来,用朗读促进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掌握了学习方法,获得了理性的审美感受,这就是读出来的意境味。

三、读出“文化”味

这里的“文化”,是指文言文蕴含的人文内涵。当我们面对经过历史淘洗的经典文言文时,我们总能感觉到其文字背后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也能深深体会到优秀中华经典文化需要我们代代传承。

如《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

师:同学们,伯牙和子期,这知音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

生:俞伯牙,钟子期。

师: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男生一起读!

(男生读)

师: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叹息不已———女生一起读!

(女生读)

师: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这个千古佳话。

师: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1)班的孩子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

(生集体激情背诵)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如果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

生:知音。

师:(板书: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将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

生:知音!

《伯牙绝弦》一文,“知音文化”是其语文价值核心。教师巧妙地将课后资料袋按时间梳理成五个节点,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还原故事场景,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诵读,将知音这份情演绎得荡气回肠、酣畅淋漓。这样有情味的诵读,留存在学生心中的,自然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自然就是“知音难觅”,自然就是“要继续怀抱愿望,寻寻觅觅着生命中的知音”了,知音文化的浸润当然就水到渠成了。

篇14:妈妈的味道

有了味道、有了感觉,所以就如同行过道路上所遗留下的足迹,只要一个碰巧,我们就会想起过往的曾经。

也可以说,味觉是脑子里记忆的一部分,是一种情意的提醒。

一如我们记得妈妈的咖喱饭、外婆的吻仔鱼苋菜汤,或者是,曾经有3年必须天天经过的中学校门拐角的那家豆花店,还有公园旁边最有名的四果冰。

属于家里的味觉是什么呢?

从厨房飘散到书房、客厅的香气和妈妈的背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温暖。

以前每天住在家里,总怀疑所谓的家常菜到底是什么吸引人。现在离家在外,才真的会经常想起那种属于南方的、年幼的幸福。

即使是简简单单的水饺,再用清汤打个蛋,倒进半罐甜玉米。妈妈的味道永远是模仿不来的,即使是35楼的那家著名餐厅里,大厨精心捏制的蒸饺。

下了课,早黑的冬天里,一回到家就能够钻进热气蒸腾的厨房里取暖,然后端起会把眼镜熏得白白的,装着刚起锅的韭菜水饺的小碗,就这么吃将起来。

一边呼着气,一边还深怕贼人会来抢似的快快咬下一口烫着嘴的饱满的饺子。喊着好烫好烫的同时,还跟着妈妈的身影从厨房转到餐厅,像个跟屁虫一样地说着今天同学怎样怎样,老师如何如何,真讨厌明天又要小考,该死下礼拜还要段考……

妈妈总是哼啊哈的,还不忘照看平底锅里正煎着的噼啪作响的鱼,隔壁的炉子上还滚着一锅浓汤。

一碗饺子还没吃完,妈妈就招呼我上餐桌,坐下来好好吃那条刚买的虱目鱼,还不忘把最美味的肚子那一块朝我摆着。

每次吃饱了,我都会告诉妈妈,现在胃里的鱼正在浓汤里游泳,好像刚刚还有一个饺子从鱼身边滑过。

高中的时候,听见教官宣布“下礼拜规定换穿裙子”的时候,我就知道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我就有凉拌豆腐和凉面可以吃了。

妈妈总是习惯自己做凉面,也自己调酱。一早起来就常常发现妈妈在厨房里忙,希望趁着还没真的热起来的时候先把面煮好。

一回到家,直奔冰箱,挖出冰透了的极富弹性的面条,再到柜子里翻出芝麻酱、醋、香油,加上一点点的水、一点点的辣油,在碗里略略拌匀,就是一碗消暑美味的凉面。

然后看着妈妈切葱花、刨黄瓜丝,然后拿出豆腐装盘,有时还会加上自己腌的泡菜,淋上一点儿酱油、剥一个皮蛋,就是一道冰凉的小菜。

吃完了再找找冰箱,经常会看到早早就削好的橙黄色小玉西瓜,或者是隐隐透出酸酸甜甜香气的芒果。

我知道我很幸运,可以在家里面痛快地吃妈妈亲手做的菜,不需要自己到外面花钱,买商人永远调制不出的爱。

生病的时候,鸡汤就是妈妈的心疼。

前一阵子大病一场,想尽办法,东凑西挪挤出一个周末,在火车上颠簸3个小时,拖着满身的病毒和疲惫,回到妈妈的怀抱。

知道我病得不轻,电话里虽然满是责备我怎么没好好吃饭,多穿一件衣服,骂我活该,但是我和妈妈心里都明白得很,她是极其心疼的。

只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身体不好,所以我必须要坚强,学会照顾自己,尤其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她远在天边帮不上忙的时候。

所以,我一说要回家,她就兴奋地说,要买香菇和土鸡,再到中药店抓一点儿黄芪枸杞回来,为我炖一锅汤。我没想到,她还从人家送给爸爸的南北货礼盒中拿了一罐鲍鱼,切片后连罐子里的高汤,都放进锅里一起熬。

那个礼拜五傍晚,一踏进家门,我就知道厨房里有一锅山珍海味在等着我。

看着爸爸埋怨怎么他平常都没的吃的表情,有一丝丝忌妒我这个难得回家一次的女儿的样子,妈妈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生大病回家的人才有的吃。

鲜嫩的鸡肉吸满了红枣和枸杞的甜味,汤里头还有鸡骨熬汤所渗出的胶质,有些黏黏的,切片鲍鱼虽然在起锅前才加入这队海陆大军,但是香菇的清新芬芳早已经附着其上。

这锅汤光是材料就已经价值不菲,更何况还有妈妈在炉子边撇去血水、捞去浮在表面的油脂所花去的工夫,还有灌注在这里头那分儿满满的怜惜。

所以,哥哥也已经知道,每次只要听妈妈说我要回家,就到了打牙祭的美食时间。

这样说或许太过偏颇,但是妈妈真的就像是堆放着各种美味食物的避风港。

在我嫌自己回家就会胖回来的时候,她总是说:了不起,那你不要吃好了。

我总是禁不起诱惑,哀求着妈妈,就算是让我吃成一只豬或是一只恐龙,我都要吃她炒的米粉。

然后带着满肚子的营养和满足,再度回到这个贴身肉搏战的丛林里,战斗指数恢复到百分之两百。

妈妈不是大厨师,也真的不是什么会精心烹煮、讲究必须熬炼出食物精粹的人,但她亲手烹煮的味道,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再好的厨师,都没办法复制。

妈妈总是说要教我怎么煮这些“家常菜”,我总是赖着不肯学。我知道,即使身为她的女儿,我也没办法完全重现这些熟悉的味道。

我只希望,能够一次一次地加深脑细胞对于它们的印象,好让我即使是在很老很老以至不能动弹的时候,也一样能够记得这些快乐。

鼻子和舌上的味蕾会知道,这就是我的妈妈。纵使是在别处看见熟悉的菜色,闻到似曾相识的味道,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影像,依然是属于妈妈和我的那份幸福。

上一篇:久石让和宫崎骏—日本动漫音乐史上的不朽传奇下一篇:习文明讲礼仪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