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淡人生作文

2024-04-17

漫淡人生作文(精选2篇)

篇1:漫淡人生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漫淡人生

人生是梦,人生是雾,人生是云,人生中充满了忧伤,人生中泛滥着快乐。人生像一张贴着邮票的信封,像一张看不见的网,像沙漠中的海誓山盟。人生总是飘乎不定的,谁也不知道谁的明天会是怎样的?人生总是因人而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有的人生路途,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人生总是渺茫的,人总像孩子一样被人生捉弄得疲惫不堪。

我的人生会是怎样呢?我也不知道。也许只有当我走完我的人生路,站在人生的尽头,遥望着我艰辛的人生历程时,我才能真正地懂得人生,才能对我的人生作出正确的`诠释。人生是要用人的一生去诠释的,所以凭我现在的人生资历还不能对我的人生作出确切的判断,但是不管我的人生是苦,是甜,还是酸,我都会去乐观的面对,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必须承受的,这就是命。有一首诗中说: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冬天你不要嫌它冷,夏天你不要嫌它热。就说明了对于人生,我们除了等待和面对,没有其他办法。我们永远是人生的奴隶,被人生驱使着,戏弄着,我们根本无法预知人生,超越人生。郭敬明的《幻城》中有一个叫渊姬的神,她的神圣,力量是任何人和神都无法抗拒和超越的。她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化身。幻雪帝国的凡夫俗子们历经千辛万苦找的了操纵一切而无所不能的渊姬,让他们的亲人复活,然而一切悲剧就从此开始了,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离去,最后幻雪帝国的国王也被他费尽艰辛救活的弟弟害死了。人生的无常,让人感到可怕,人生的荒唐,使人感到可笑。

人生到底是什么?是海吗?是路吗?是不,都不是,人生就是人生。即使它是路,也是没有尽头,没有回路的路;即使它是海,也是没有边际,没有深度的海。

篇2:漫淡人生作文

(二)3、在管理中怎样锻炼学生班干部的主体性? 在班主任“万事都要管理”的阶段里,班主任老师必然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累得不亦乐乎,还有可能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不理想。因此,当班主任“导管”初见成效,班风逐渐形成时,教师就需要进行“战略转移”,让“新的管理者”上一线了。这时,教师在管理上只起辅导作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使用班干部。采取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一

(一)某班主任接手新班级以后,指定了新的班干团队。出于鼓励的目的,成员大多是以前管理经验较缺乏、成绩处于中等的同学。班干团队本身缺乏力量,而班主任在指定后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和培训,认为他们自己在工作中就可以锻炼。

以一个缺乏管理经验又缺乏威信的班干团队为主体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又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帮助,会出现什么后果?

由于班长以前从未做过班干部,缺少班级管理经验和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弄得师生都很被动。课上,他无动于衷,课下也同样;课间学生出现的小问题他也臵若罔闻。该学生性格也比较内向,不善言辞,再加上平时成绩较差,老师经常给他补课,在学生中没有威信。他说的话学生不听。班长起不到作用,这个班就‚群龙无首‛,显得很乱,没有秩序。

(二)某班的五人被同学们选为班委,班主任老师十分注重对他们进行培养。平时不仅教他们怎样开展工作,处理日常事务,还让他们经常阅读一些杂志如《少先队活动》,让他们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此外,对班级的其他干部也定期进行培训,并每人发一本记录本,记录班中发生的事及他们处理的方法;每星期开一次班干部会议,让大家互相交流、探讨,共同学习,使他们都具有判断错误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班干部后来不仅成为班级骨干,而且也成为学校活动的骨干。

上面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管理中要锻炼学生干部的主体性,首先要注意培养和引导,只有成熟的班干团队,才能在班上起到骨干作用。

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教师出于鼓励目的,选任一些没有经验和成绩并不优秀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这不无道理,但是要注意在他们工作中进行培养和引导,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否则,班团干部只能是一盘散沙,起不到成为班级核心、自主管理班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在培养班干部上多下功夫。

任何教育都必须依靠学生的内化,依靠学生的自我去发展自我,来完成人格的建树。因此,老师在培养一个高效的班干团队时,主要任务是发展其潜能,锻炼其才智,全面提高其素质,调动整个班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案例二

有一阵子,某班主任在阅读同学们的日记时,发现很多班干部对工作有不满情绪。一位王同学说,自从做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同学们背地里都说她专门向老师打小报告,白天见了面都离得远远的,她不想过没有朋友的生活。一位李同学说,自从做了课代表,老师每天要她抄写一大堆作业,再加上收发作业本,帮老师批改作业,每天要耽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成绩下降得很快,妈妈坚决不允许她这样做,很想辞职。一位劳动委员说,有时劳动任务布 1 臵下去了,同学们都不愿意带工具,参加的人也三三两两不成气候,自己又没有特别的方法。与其不能好好地干,还不如干脆就不干了。

发现这个问题以后,班主任虽然找他们每个人都单独谈了话,却并不进行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工作方法的指导,反而以要求为主,甚至有些责怪他们,认为他们没有集体荣誉感。这些班干部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班级运行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管理中要锻炼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及时清除班团干部的心理障碍和学习障碍。如果坐视学生干部工作中遇到而不帮助他们及时解决,一定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导致班级管理的危机。

在一个以学习为主的群体中,“学生官”的付出,并不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高效的班干团队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每一个“学生官”付出了辛勤劳动的结果。每年,有大量的班干上岗,同时也有一批批的学生班干下岗。为了保证班干团队的健康运行,教师必须及时清除学生干部的心理障碍和学习障碍等。如果不重视“学生官”的心理健康,不及时排除他们的和疑惑,班干团队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甚至给班级管理带来严重危机。

案例三

某天晨会课上,班主任老师表扬数学课代表以身作则,协助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没过几天,数学课代表突然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想当班干部了,你换别人吧!‛这一请求让班主任大吃一惊。于是,班主任追问为什么,课代表说还有人比他更有威信,工作会比他做得更好,纪律也会比他管得更好,总之就是不想再做了。

一向为班主任得力助手的课代表忽然提出辞呈,对于班主任和班级管理无疑会产生一些冲击。班主任应如何对待?

班主任倒没有急着表态,也没有急着给课代表回复,只是对他说,‚是吗?你先想一想,确定你是否真的不想当班干部了,如果后悔了可就来不及了。‛下午活动课上,班主任找一了课代表,以朋友的身份与他聊起来。从学习聊到玩耍,从小学时代聊到师范三年生活,谈及班干部之职时,班主任说:‚哎,班干部以前我也做过好多年。这职呀,我是既爱它又恨它,爱它是它能让我感到一种自豪;恨它是因为它占据了我不少的玩耍、休息的时间。‛‚就是的,曾有好多次,我刚拿着篮球,就被班长叫住,让我收完本子再出去玩;而且,这本子难收得要命,有些同学要催他好几次才能完成!‛‚哦,我知道了,原来,你不想当班干部是因为嫌苦和累呀!‛听了老师的打趣的话,课代表不好意思起来,脸红了。可是班主任知道:嫌当班干部‚苦‛和‚累‛,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孩子年龄小,要求他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处理那么多烦琐的事情,势必会失去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不想当也很正常。班主任继续着他俩的谈话,从服务意识方面去培养教育孩子。班主任肯定了数学课代表各方面都很优秀,也很受同学的信赖和老师的欣赏,鼓励课代表把这份责任看成自豪的事情,并从中锻炼自己。课代表低下了头不说话。班主任继续说:‚有很多同学想要为大家发本子、收作业,热情为同学服务,可就是由于表现不如你好,所以老师和同学把这个机会给你了,你难道不应该珍惜吗?‛班主任微笑着摸着他的头。后来,课代表收回了辞职,而且比以前干得更好了。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管理中要锻炼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班主任需要对他们持续地倾注关心和进行鼓励。

干“学生官”并不是一个轻巧的差事,每一位“学生官”都要为之付出很多,牺牲很多,更有许多酸苦甜辣,只有他们自己在心里细细品尝。班主任如果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多为他们着想,多鼓励他们,赞扬他们,一定会更加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强化他们的主体性,也有利于班级管理的优化。【建议】

(1)在管理中锻炼同学的主体性时,班主任主要起辅导作用。

在一阶段,班主任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使用班干部,同时还要采取不同方式使班级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充分锻炼。为了培养班干部,班委会会议可以由班长主持召开,班主任只作旁听,议题、决议一般都由班委会独立做出。班委的职责明确之后,就可以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管理系统了。班主任要注意要不越俎代庖,不干涉日常的班务管理,不向班委、团支书以外其他班委发指令,充分尊重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对班干部的管理,个别调皮学生有时会干扰,班主任就要及时出面干预。

(2)在管理中锻炼学生的主体性时,也要注意完善班纪,继续培养良好的班风。

制定班级纪律是班上的重大事项,班主任可以把这件事作为锻炼班干部及全体同学主体性的大事来抓,班上每项政策的决定可以先让同学展开讨论,让他们提建议,谈看法,最后由班委会决定。这样的契机可以让全体同学主体意识增强,使班级正气迅速上升,而违反班规的不良现象自然没有了市场。对于偶然发生的不良现象,班主任要借助班级的主体性――主人翁精神,使之成为锻炼全体、教育个别的良好机遇。

4、班主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充当什么角色?

当集体中“非教师”核心形成并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导力量、班级文化的引导者时,班级就基本进入“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的模式。学生们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人人积极向上,个性心理发展良好,能主动自觉地遵守学习纪律,有较强的责任感。教师这时进一步褪去“管理者”的色彩,而转化为“指导检查者”甚至“服务者”,只需要及时掌握班级动态,检查班委会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启发和推动就可以了。

案例一

(一)一天下课,班长急冲冲地跑到办公室向班主任老师求救。原来班长在上课时点了一个调皮学生的名,自习课时被点名的男生回了他一张纸条,认为班长摆明了要和他抬杠,扬言要给班长点颜色看看。

遇到不服从班干部管理的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帮助班干部“撑腰”?

班主任非常生气,也没有心情调查来龙去脉了,马上把写字条的男生叫到办公室,当着班长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并强迫该生向班长道歉。而实际上该生以前并不坏,只是今天上课偶尔讲了话,而班长又好强、易冲动,粗鲁地批评指责他,所以他一气之下才写了那张字条。结果班主任的做法却彻底激起了该生的愤怒抵抗情绪,以后经常蓄意破坏班级纪律,而且一抓住机会就报复班长,让班长的压力很大,不久就无奈地辞职了。

(二)班委会上,班长向班主任报告了这样一件事情:班上的黄同学屡次破坏纪律,被班长早读时点名批评了。黄同学很生气,跟班长闹起了情绪,故意不服班长和管理,每次扣了他的分,他就和班长顶。班长对班主任说,这种同学真是没救了,老师你要好好治治他吧。

班主任后来在班上仔细地,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当时该生的确存在一些违纪的现象,但是班长的批评方式也有欠考虑和不顾及同学尊严之处,所以才引起两个人的矛盾。班长之所以跟班主任说,显然是来搬救兵的。

班主任想,这次是班长本身就有一些不成熟,如果班干与学生之间一出现矛盾,教师就出面解决,不仅有偏袒班干之嫌,而且也不利于班干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不利于班干以后开展工作。于是他决定把‚包袱甩回去‛,一方面明确向班长表示,这是班长工作中自己造成的问题,应自己解决;另一方面又给班长鼓励,还给班长指出了一些针对问题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法。班长若有所思地走了。不久。班主任果真收获了意料中的喜悦,班长和同学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化干戈为玉帛了。

上面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中,学生干部遇到问题,教师宜引导而不宜越权解决。

班主任既然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经教师一手处理。更主要的是,如果教师介入到班干部的管理过程中,不仅会妨碍他们能力的锻炼,还会造成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班干和同学出现矛盾是常有的事,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能力,班主任不应一手包揽,而应进行一些方法技巧上的指导,给予班干信心的鼓励,尝试着让班干自己去解决。不管处理得成功与否,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而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定能引起他们的反思,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案例二

某小学一年级(1)班的班会课上,中队长照例总结一周以来的班级情况,表扬了一批好人好事,也对一些‚违约‛行为进行了批评。班主任一边听一边点点头,为他们总结得很全面而高兴。让班主任没有想到的是,在总结的最后一项,中队长竟然对班主任提出了批评,还有理有据地一条条地列举班主任的劣迹――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时和校长讲话,还发出笑声;星期三上午上第二节课时乱扔粉笔头。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气焰这么“嚣张”,班主任一定会感到自己权威受到冒犯,火冒三丈。如果你是这位班主任,你会怎么办呢?

这位班主任惊讶之余,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就迅速整理了思路,当众作了检讨,并以诚恳的态度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原来,开学时班委会拟定了一份‚班级公约‛,里面有这么一条: ‚班级里生生平等、师生平等,教师应该带头做好一日常规工作。‛并规定了针对老师的惩罚,老师支持地签了名。所以,班主任被发现有不合格之处,也只能‚乖乖受罚‛了。或许是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其他同学也心服口服地作了检讨。总结会开完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中,老师更应以身作则,做行为的楷模。如果老师要求学生服从管理,自己却违背管理原则,必然使学生们失去管理的积极性和信心。

“平等”、“尊重”在孩子们眼中是极其重要的词汇,在师生关系的天平上,它又是一个十分有分量的砝码。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班级氛围,绝不是挂在嘴边的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艰辛的思考与扎实的行动。【建议】

(1)在学生自管阶段,班主任的定位是“指导检查者”。

班主任要及时掌握班级动态,检查班委会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启发和推动。同时,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建立起平等、互助、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实现民主化、主体化管理。

(2)教师要注意引导而不是越权处理。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在不成熟的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希望管好班级的强烈愿望的驱动,在处理事情时,尤其是在处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时,很容易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因此就难以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注意引导而不是越权。

(3)强调班级管理重育轻管。

强调学生是管理的主人,强调教师要“放手”,并不是否定教师在管理中的作用,也不是提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这是实现素质教育对教师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组织学生、方面更多的劳动,需要教师更加讲究管理的科学和艺术。

5、如何使用“班级法治管理”?

案例一

(一)4 某教师第一次担任某班的班主任。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费尽了周折。一开始他的思路是要让学生上课认真听,要靠师生好。他想,人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我。如果他们喜欢我,就愿意听我的话,何愁不守纪律?即使偶尔违反,我一提醒,他们冲着我的面子,也就改了,这不但能保证纪律,而且其乐融融。

只靠“面子”的影响,能否保证纪律管理的长期有效执行?是否有利于守纪律的规则意识的形成?

可能是学生看‚冷面孔‛已经看了无数次了,现在突然看到了‚暖面孔‛,不啻吹来一阵春风。于是最开始他们还真给班主任‚面子‛,班主任暗暗高兴。可是好景不长,同学久就忍不住要‚疏活疏活筋骨‛,班上开始闹起来了。班主任一提醒,同学们就收敛一阵,但是坚持的时间越来越短,很快就又闹起来了。班主任很伤神,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说,孩子就是这样,不压他们就会造反,只有对他们狠一点凶一点,压力大一点,他们才会老实。新班主没法,放弃了原来的管理思路,开始搞才一套但却有实效的‚冷面人治‛了。

(二)某有经验的班主任认为,要真正维持纪律,就不能让学生习惯看教师的脸色。如果学生以看老师的脸色来决定遵不遵守纪律,那么班主任即使很凶,也只能保证其在场时纪律好,一旦离开,班里便乱了。要让学生真正遵守纪律,就得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让他们自己体会,有了规则,他们可以活得好,没有这些规则,不但妨碍别人,而且最终自己也要倒霉。‚规则是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束缚‛,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自觉的纪律才有可能形成。

所以在每次接手一个新班时,她总是把制定班级公约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一般由她倡导,学生干部制定、修改,全班学生通过。在制定公约过程中,她特别注意班级公约的针对性、教育性、可操作性。制定公约看似一件麻烦事,但是她看到,这种由全体学生认同、具有约束力的‚法‛,是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工具。由于公约是针对本班具体情况制定的,因此,依照班级公约实行班级管理,必然能使管理落到实处。

上面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法治管理”的观念,这不仅有利于保证纪律的执行,也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大部分青年教师都会有这样一段经历,未进班级时对学生充满了期待和疼爱,希望和他们友好相处,希望不用管不用压,他们就会表现好,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受到事实的挫折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就是“人治”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

其实,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重视规则超过教师的脸色,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才会“得寸进尺”。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是不是红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有没有警察。这就是法治与人治的区别。由于公约是一种成文的规定,如果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采用固定的“法治”,班级就能很快形成有功受奖、有过受罚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意义非同小可,它将使班级走上健康、正常的发展轨道,意味着以后班主任工作的成功。

案例二

初一某班的黄同学有些调皮,他喜欢踢足球。有一次踢球忘记做作业了,班主任罚写‚说明书‛,他先写了一遍,班主任说不深刻,再写。写说明书的时候在办公室,误了两节课。他不知道老师留了作业,所以第二天又没有完成作业,语文背书也背不出来。于是班主任又罚他抄课文,都是几千字的文章,一罚就是10遍,抄不完第二天就乘以2,第三天就乘以3,永远也抄不完。班主任说,这是班里的规矩,对待不认真学习、破坏班级纪律的同学就是这种罚法。

后来班主任说,想少抄一遍就去操场跑两圈。他宁愿去跑步,因为实在是抄不完。跑步都是在课间和中午,好多同学、老师都在看,他心里特别不好受。可跑步也跑不完,跑十圈还行,20圈就跑不动了。第一天30圈,第二天变成了50圈了,跑到后来就觉得腿都不 5 是自己的了。他没完成惩罚,班主任就不让他上课,他也不告诉妈妈,不敢回家。从那以后,他开始恨老师,开始故意不完成作业,专门和教师作对。

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班级“法治”固然重要,但是单靠“法治”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班主任要正确地把握纪律处分的原则。

假如有一天某学生因作业未完成,而受到老师的惩罚,则该学生会产生焦虑感。若该学生总是未能完成作业,而教师一味地惩罚,使未完成作业――惩罚――焦虑这三个事情之间的连接反复出现。适当的焦虑可唤起学生对完成学业的责任感,这是惩罚有利的一面。但是如此一来,学生的行为实际是受厌恶刺激的支配:学习是为了逃避一切不愉快的事情,不是内发的。如果学生过度焦虑,强烈的挫败感会阻止其进一步学习,对于一切作业都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感,这是惩罚的消极的一面,如些不仅没有达到教育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运用纪律约束的手段,可以给违纪学生以处罚,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让纪律性差的学生从此不敢越“雷池”半步,自觉遵章守纪,不断取得进步。所以处分是一种有效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的手段。但是,处分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单纯地靠处分来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要正确地把握纪律处分的原则。其实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只是情节有轻有重罢了。违纪学生有多种类型,我们如果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处分一名总是违纪的学生,那处分对他来说,是收效甚微的。我们要严而有爱。既处理好学生的违纪问题,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促进他的发展,真正体现“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宗旨。【建议】

(1)坚持“法治管理”,并采用多样化的方式。

学生犯了错,作为老师,不能不管不问,甚至放任其发展,而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在处理问题是,班主任可以采用谈话、家访、学生书面检查、书面保证、公开检查、自我教育等方式,只要学生接受了教育,愿意改正错误,就应该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不必非处分不可。

(2)科学地把握“法治管理”的“度”。

对于情节较严重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班级管理一般要采用纪律处分的方式。但在处分过后,一定要做好帮助、教育工作,不能处分了事。可以通过家访等方式,细致地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让学生明白事理,接受老师的教育、教诲,以达到处分的目的。过多的处分只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处分用得过滥使学生觉得处分也不过如此,反而弱化了处分的作用;另一方面,处分给学校的教育环境,给广大学生的心理也带来负面影响。对于总是违纪的学生,如果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处分,那处分对他来说,是收效甚微的,只能引起他的逆反心理。这种情况,只有采取迂回的策略,换种思维,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要用“爱心、关怀、理解”来激励、鼓舞、教育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才会使这类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并改正。

5、怎样使用“班级人治管理”? “法治管理”主要是针对班级整体的管理而言。但是一个班级,难免会存在几个问题学生,他们身上问题多多,一般的纪律和管理都约束不了他们。这样的学生是班级管理中的碉堡,不转变这些学生,就难以形成先进的集体。这时,只有依靠老师的“人治管理”,细心观察,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把他们教育好。

案例一

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何老师担任了某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这个班级是个问题班级,以致该班的班主任频频更换。何老师明察暗访,跟踪调查,发现这个问题班的问题只有几个学生而已。而这几个学生,全部都是游手好闲,无视校规校纪的家伙,他们全都听命于一个父 6 母离异、缺乏教养的女生。

一般碰上这样棘手的学生,班主任自认倒霉,会采取鼓励政策,抑或„„

何老师决定从这个女生下手。她虽然说是女生,但举手投足间全是男孩的架势,秀气的眉宇间透露着一股邪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何教师发现她虽然行为出格,不服管教,但是品质不坏,很讲‚义气‛。何老师希望转变这个女学生,她觉得可以把‚讲义气‛作为突破口。

一天,何老师找到她,先跟她套近乎:‚我听说你这人特别豪爽,为人耿直,教师就喜欢这样的学生,我们能交个朋友吗?‛可是女同学一声不吭,用怀疑的眼神看着老师,让何老师吃了个‚闭门羔‛。何老师只好把事先准备好的台词拿出来说:‚多一个朋友不是坏事。老师也是一个性情直爽的人,相信我们一定谈得来。你不说话,我就当你答应了,你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多习惯不好,老师觉得你可以更好的,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努力,把不好的改掉。本周内,允许你犯五个错误。五个以内,不予追究。超过五个严惩。‛她看了看何老师,似乎没有恶意,又低头想了一下,就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她有时迟到,有时旷课,有时打架,班主任都没有追究,但她每犯一个错误,何老师都会在一旁提醒。终于,在第四天,她就犯满了五个错误。第五天,她旷课一节,何老师把她领到办公室,严肃地对她说:‚你已经犯了第六个错误,我们按照‘协定’办事,你必须无条件接受。‛她默不作声,于是何教师按照已想好的计划,罚她跑小操场十圈。她倒是面无怨气,不多说,就跑起来。何教师在一旁静静地守着。那时是夏秋之交,天气还很热。两圈过后,她大汗淋漓,一边跑,一边似乎在想着什么。何老师意识到,是可以打开她的防备交心的时候了,于是抓住时机,快步跑上去加入了与她并肩同行的行列,两人一起跑着。她诧异了,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这是……‛何老师微微一笑:‚你犯了错误,老师也有责任,应该一起受罚。‛她感到意外,摆了摆手叫老师不要跑。何老师也很讲义气地说:‚别见外,谁让咱俩是朋友呢!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于是,她们俩都会心一笑,继续前行。三圈,四圈……渐渐地,她们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双腿越来越不听使唤,但仍然继续跑着,何老师鼓励她跑完全程。终于,她拖着疲惫的步子,让最后一个脚印烙在了终点。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何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一定全改,谢谢你。‛

这则案例给人们的启示是:“人治管理”首先要从人下手,班主任要抓住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争取他们的信任。

这个案例中老师抓住了学生“讲义气”的心理特征,通过和她一起跑步,展现出老师也有“讲义气”的一面,贴近了学生的性格特征,突破了学生的心理防备,进入了学生内心,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从而产生了连锁效应,打开了局面。这类学生本质并不坏,只要以后老师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加以关心和引导,是可以转变的。

案例二

某班在年级成绩靠前,班风学风不错,但班上的一个‚懒汉王子‛却让班主任伤透了脑筋。如果不处理好这个学生,整个班级都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这位李同学是班上一名学习靠后的学生,一拿起书本就困,被同学戏称为‚特困生‛。开学两个多月里,他几乎没有一次作业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很多时候根本就不写作业。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他都你头不语,显露出沮丧的表情。家长要求他在学习上再努力一些,他答应挺好,就是没有行动。

懒惰的学生是最不好处置的。他们的品质倒不坏,班主任一般不忍心过于批评责怪他们,但是又不能让他们学业荒废,而且他们懒惰的习气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同学,带坏班风,一定要治。治轻了不行。那么,班主任该怎么办呢?

文艺家庭长大的李同学喜欢演讲。有一次,他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地给同学们讲故事,看到老师走过来才不好意思地停下来。经过询问,班主任得知李同学对看小说和讲故事特别感兴趣,他常常在课余时间看历史和武侠小说,有时甚至看到深夜。李同学喜欢给别人讲故 7 事,从别人口中得到赞美时,他别提多开心了。班主任敏感地意识到,他的惰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课程上,但他仍有较强的不甘落后、自我提高和自我表现的好胜心理。老师决定利用他这种特长,调动起他的学习积极性。

一天,班主任在班上宣布两周内实行‚开放政策‛,提倡‚多看书,看好书‛,并要求做好笔记。两周后,班里举行了一次‚成语故事会‛,不出班主任所料,李同学讲得最棒,被同学们称为‚故事大王‛。班主任抓住机会找李同学谈心,肯定他的优势,指出如果他能在文化课上再努力一些,自己的特长肯定能发挥得更好。从那以后,李同学积极与老师接近了,有时还主动请老师抽时间给他补课。为了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学校组织了一次作文竞赛,老师推选了李同学参加。虽然李同学平时口才不错,但是不爱写文章,他也知道自己的短处,但这次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他私下写下了十几篇文章请教师修改。他在这次的作文竞赛中果然发挥得很好,获得了二等奖。由此李同学获得了很大的鼓舞,学习积极了,作业也认真完成了,融入到了班级努力学习的风气中。班上再也没有‚特困生‛了,班主任松了一口气,由衷地高兴。

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治管理”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特点,采用最适宜他们的教育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爱在同龄人面前表现自己,爱发表意见,但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表现出极端的自负。学习差的学生表现得更加强烈。自负的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理。如果把自负转变为自信,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李同学的心理就是这样一种心理,把自负转变为自信,是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建议】

(1)既然是“人治管理”,班主任就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诚意,获得学生的信任。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老师关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语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会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们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教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的师爱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2)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班主任”,可这“最小的班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班主任平时要细心观察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多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其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表扬;有教育心得多记录、多总结、积累经验„„这样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时时抓、细细抓,是班主任工作不可欠缺的。

上一篇:烟台市志愿服务工作下一篇: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