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生作文

2024-05-01

书人生作文(精选6篇)

篇1:书人生作文

书改变人生

小学这些年中,我读过不少书,其中印象深刻的书也不少,但有一本书,我看了又看,每一次看这本书,我都会联想到我自己的一些事情。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孤女努力记》。

书中的主人公名叫佩玲,祖父非常富有、善良,但是双目失明的祖父性情古怪。原来佩玲的父亲

为了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离家出走。由于父母相继去世,佩玲不得不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祖父的工厂做工。但是祖父一直记恨他们,佩玲不敢直接相认,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祖父认识她。而祖父管辖的县镇有上万人,佩玲年龄又小又是初到这里,要想在人群中成为精英,想要见到祖父,可是难上加难啊!而佩玲凭着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所有困难都难不到她,最终她和祖父相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佩玲,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父母双亡的女孩,却已学会了坚强,自己生活,坚持不懈,凭自己的努力去寻找幸福。而以前的我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遇到一点困难就靠父母的女孩。在学习上,我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再去思考、再算算,而是立刻问父母,有时侯马马虎虎混过去。不止在学习上,我干其他事情也一样,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所以,我几乎什么事情也干不好。作文

而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若有所思,为什么她的生活那么坎坷,最后却能获得幸福呢。我渐渐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此后我学习不再是懒惰、对难题退缩了,反而更加喜欢钻研难题,我渐渐的觉得解决困难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学习上的困难解决了,生活上,我也不再向那些可恶的家务活低头,。我想现在,即使父母不在身边,我都可以自理好我的学习,我的生活,不再是以前那个畏惧困难,甚至向困难低头的女孩了。

如果佩玲不是书中那个虚幻的主人公,我真想当面感谢她。仔细想想,生活中不是也有许多像佩玲这样的人吗。她并不是虚幻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作文

书的魔力就是那么大,可以让你领略到其中的乐趣,可以开阔你的视野、陶冶你的情操,可以领悟到你从未领悟到的哲理,可以使你改头换面……多读对你有意义的书,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充实。像我一样,读一本好书吧!

书改变人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结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确实,我也有同感。我还清晰地记得这样一段内容:老师,家长都说他是个笨孩子,最后,甚至连他自己也相信他是一个笨孩子。他的性格变得怪异,他开始自暴自弃,他恨自己笨,恨自己不如别人,越恨他就变得越差……就这样,渐渐地,对于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他变得无所谓,他成了一个“坏孩子”。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书,一本已经很陈旧的书《丑小鸭》。不知是一股什么力量,竟驱使他翻开了它。他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被人看不起,被人嘲讽,难道他不可以同样成为一只天鹅么?他开始越来越坚信这一点,并开始为之而努力……”一本书,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从此伴着他快乐地成长着,我想大概这就是书的魔力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无数成功人士热爱读书的原因吧!多读书吧!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只有读书,你才能茁壮成长,你才能明白人生的哲理。读书吧!书会使你终生受益。托马斯•卡来而曾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的确,书里的知识比大学所要学的知识都要胜出一筹。 不管你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都离不开书的教导。书,这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教导着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人生如书观《风雨哈佛路》有感

人生,像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它记录了人的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编织成了不同的人生书。有的书内容平平,有的书内容有序,但她却把这人生书演绎的淋淋漓尽致。

她生活的家庭让任何人都心寒,母亲是一个“瘾君子”,艾滋病患者,同时还患有精神分裂。她没有为此而怨天忧人,在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母亲可以像以前那样爱她,关心她,给她家的温暖。为了这个愿望,她不去上学,她讨厌学校,她不想离开妈妈。但直到母亲去世那天也没能再次给她家的温暖。母亲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她醒了,她意识到只有知识才可以改变她现在的生活状况。几经周折,她进入了一所学校,她下定决心要在两年内完成四年的课程。她拼命学习,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做到了。哈佛大学,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她考上了。她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书。

由此,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这本书编写的怎么样?一出生,便有伟大的母爱环绕着我们。父母给我们穿衣服,父母把饭菜端到我们的桌上,父母给我们收拾东西父母的体贴入微,简直到了极点。然而,我们都长大了,至今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甚至离开父母便不知未来在何方。这时,你是否想起过那个十五岁就自己养活自己的坚强女孩。

身处诶使得青少年们,受委屈时,可以向父母怀里扎,感受亲情的伟大,让亲情来抚平那受伤的心灵;感到疲倦时,可以听听音乐,躺在床上安静的进入梦乡,采用多种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可是,此时,你又曾想起,那个在洗盘子时,还要记单词,在坐公车时还要背公式的执着女孩。作文

人生路,艰难路。人生书,需要我们自己编写内容。内容的精彩与否,看的不是家庭的显赫背景,不是父母的伟大成就,关键是自己的努力成果。让我们用心编写人生书,一本只属于自己的人生书。

篇2:书人生作文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们发展的台阶。要是没有书,大家就没法吸取大量的专业知识,进而也就不可以刻骨铭心地反省自己的一生。

读百书,品人生。观古往今来君王当政,秦皇,焚书坑儒,抹杀是多少文人才俊的运势,仅仅人心动荡不安;而唐高宗的开元盛世,又使大唐官府顺顺当当,国富民强。怎令人不从而感慨人生!赏东西方文学类之名人,安徒生爱惜得来不易的读书机遇,发奋图强,总算变成小朋友们心里永远的爱;孙康囊萤映雪,不辞劳苦,与书为伴,有志者事竟成,在他的人生中绽开了最夺目的光辉。由此可见,读书能够推动大家踏入恰当的人生路。

自然,读书是很艰难的。尽管是独自一人,指路明灯一盏,整日风吹雨打相随,冷热相伴,但它却似八月的桂花树,香气四溢,清香千万里;又若淡茶,让人神清气爽,明辨是非。

听!唐诗宋词在招唤我,使我懂得了人的一生中缺不上桃花潭水深三千尺一样的友谊;唐诗宋词在鼓励我,教我人会有生离死别,月有阴晴圆缺,享受生活,固执人生;元曲在跟我说,赢,都变作了土,输,都变作了土。更让我知道老天爷对历代王朝的一个挥之不去的詛咒。读书,亦教會了我怎么做人,认清处事。

从古至今,文人爱读书,是由于掌握专业知识的是多少与文章内容是不是精彩纷呈紧密联系;将领爱读书,是由于在战火纷飞的竞技场上,有勇还要有谋;我爱读书,是由于我知道书能够丰富多彩日常生活,认知社会发展,精彩纷呈全球,更关键的是分析人生,我的人生。

有时候,我认为书像一盏不息的灯,点亮我人生路面中的黑喑,照亮了我的愿望,幸福与丑恶,热血与柔情似水,重情义与奸险小人,书都叙述得酣畅淋漓,跟我说该怎么做。

篇3:在读书中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

王国维曾谈论过读书的三重境界:第一层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引自晏殊《蝶恋花》) ;第二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引自柳永《凤栖梧》) ;第三层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引自辛弃疾《青玉案》) 。仔细品味, 其中妙不可言。人之为学, 皆始于句读之学, 以量之多寡而论及程度深浅;然而在广泛涉猎后, 则往往会专于一处, 进而深究, 呕心沥血, 甚至耗尽终生;最终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不仅言前人所述, 而且作前人未作, 这便是读书治学的最高境界。总体感悟这“三重境界”论, 其本身便从三个维度表明了读书境界的升华。

(一) 由多至寡, 实现超越

读书绝不是简单堆砌, 而是一个吸取精髓的过程。连篇累牍、照本宣科者甚多, 而得其精华者尤少, 读书不是阅读文字, 而是阅读精神。所谓“阅读精神”就是:读书不是重复他人之言, 更重要的是读者能够在与作者进行对话之时, 达到一种超时空的融合与理解, 读书要能够在深入浅出中用简单的话语阐发深刻道理, 此乃微言大义也;另一方面, 读书要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见解。所谓为人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高、更远。

(二) 由实至虚, 博采众长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处无物胜有物。会读书者绝不会轻易评头论足, 也不会轻易以师法、家法之名滔滔不绝而显示其博学。智者贵在自知无知, 读书的最高境界便是在博览群书之后反而会有一种空无一物之感, 空即满、无即有、寡即多、虚即实, 己所欲近在眼前, 却远在天边, 朦胧中只是隐约可见其曼妙的轮廓。古希腊苏格拉底说“有知即无知”, 因此学无止境。读书就要时常怀着一颗“虚心”, 放低姿态, 唯此才可能采百家之所长。

(三) 由俗至雅, 丰腴精神

从字形上看, 人食五谷谓之“俗”, 言经口出谓之“雅”。物质为俗、精神谓雅, 世间为俗、天地谓雅, 形下为俗、形上谓雅。这倒不是说读书之人要逃避现实, 而是要在物质的追求上适可而止, 重在精神上的丰腴, 进而展现出绝世俗、弃红尘的豪迈气概。这种读书的境界是否有“用”?很难说, 但足以诱人!读书追求的是超脱和僭越, 读书是以“平凡”的姿态追求“非凡”的境界, 读书是通过活在当下的肉身追求亘古不变的永恒。

二、读书与做人的理念是紧密相连的

众所周知, 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 尽可能地多读书。然而教师可曾思考过, 为何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如果说读书本身是一个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教师又希望学生达到哪种境界呢?东汉王充将当时的儒学之士分为四等, 即:儒生、通儒、文人、鸿儒。儒生仅死守一经, 不知世务, 罕通古今, 难成大器;通儒虽览见广博, 然学而无用, 虽满腹经纶, 却仍是鹦鹉能言之类也;文人博通能用, 虽著书立作, 却不及鸿儒之自成一家者。这种对当时实情的写照、跨越古今仍可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我们的学生通过读书又能够做到哪一种“儒”呢?

事实上, 读书不仅仅是为学之事, 更重要的是为人之事。欧阳修曾将读书与做人联系在一起, 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一方面, 读什么书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 如何读书或者说以何种态度对待读书则更有探讨的价值, 因为这不仅会决定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以什么样的目的读书, 而且会决定他的读书境界, 甚至会决定他的人生境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读书就是阅读人生, 读书的理念与做人的理念是相通的。读书的方式就是为人处世的方式, 不同的读书方式决定不同的读书境界, 一个人读书所达到的境界也必然反映出他的为人之境。冯友兰曾将人生分为四重境界, 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我们追求衣食无忧的生活绝对不会受指责, 但是人之为人必有更高尚的意义和使命。读书之人可以将读书作为谋生的工具, 但绝不能将其的功利化层面推向极限。因此让学生读书, 绝非仅仅让学生应付考试, 也不单单是让学生增添文学修养, 最重要的目的则是要通过读书提高学生自身的人生境界。那么, 如何读书才能使人摆脱自然、超越功利、进入道德、追求天地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 在读书境界的升华中实现人生的飞跃呢?笔者认为, 合理的读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三、在读书中实现人生境界的飞跃

(一) 虚怀若谷, 博览群书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读书要能虚怀若谷地容纳百家之言, 要能广泛涉猎。读书不能带有偏见, 不能简单地以个人观点而对阅读范围进行取舍, 否则只会使自己的思维与视野越来越狭窄, 陷入自我封闭的牢笼。我们要承认多元存在的合理性, 不能让已有的知识成为自己进步的阻碍, 读书就是在多元的积淀中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做人亦如此, 要能以宽容的心去接纳不同的人、物、事。做人要“虚心”, 这种“虚”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虚, 而是一种理解包容的承认, 是基于广博之上的虚。人的见闻越多、经历越丰富, 则会越有一种空虚、迷茫之感, 越是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知, 才越是有进步的可能。因此做人要以一种谦卑的态度为人处世, 对不同的人或者观点都能够理解和包容, 并以其存在的合理性丰富和充实自己。

(二) 把握当下, 实现超越

读书贵在由博返约, 能够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把握精华, 而不是被浩瀚的书海俘虏压迫。同时, 我们读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当前现实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在于创新与超越。做人同读书一样, 既要丰富自身的阅历, 同时能够在世间万象中寻觅统一, 化繁为简, 也要能够在此基础上突破现状, 实现否定之否定的飞跃。我们要明明白白地生活, 同时要做生活的主人, 而不要为生活所主宰。有的人混沌一生, 或是稀里糊涂而惶惶不得终日, 或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而虚度光阴;有的人满腹才学, 却只是趋炎附势, 对所谓大家名言卑躬屈膝;而有的人却能够在把握当下的基础上, 进行批判性思考, 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 敢于突破惯习、超越传统。人生境界的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基于现实进行批判, 从而张扬个性, 实现自我超越。

(三) 摈弃功利之心, 升华精神境界

篇4:人生差异在读书

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诱。

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大凡常人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读书的“好处”还有很多,相信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有切身感受。

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择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篇5:书人生作文

因为读书,有了孙中山“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的意气风发;因为读书,才有顾炎武“往来曲折三万里,所览书得万余卷”的博学于文;因为读书,才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傲骨风霜。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当一个人在十几岁时“努力”读书,却仅仅是因为父母的那句“读书有前途”;当一个人在二十几岁时外出打拼,与风雨相伴,却早已无心继续读书;当一个人三十多岁时,基本的生活也早已安定了下来,成了家并且有了子嗣,但到了那个时候,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碌碌无为。或许你可能会拥有别人达不到的物质财富,但你的精神可能是空虚的,因为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空洞无物。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精髓。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价格,不在于表面是否美观,而在于你能否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书上的知识,让它永远在你的脑海中刻下印记。是啊,人生的道理,都藏在书里。书虽无声,但却是最好的老师;书虽无声,却蕴含着无穷的道理。

书籍又是洗磨你的心灵之境。读《水浒传》,感受108好汉的豪情;读《红楼梦》,感受宝黛相见后的钟情;读《哈利波特》,感受魔法世界的惊险与刺激......书香能够沁人心脾,能够洗净人世间的铅华雕饰。随着岁月的加增,读书人的心胸早已渐渐孕育出一股典雅含蓄的气质。读书人一路上经过了不少春雨的洗涤,夏日的煎熬,秋风的吹袭与冬雪的孤冷;但也尝尽了朝露的滋润与晚霞的温馨。人读的书越多,则心灵愈澄净。

篇6:书人生作文

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爷爷在照顾我的时间之外,都在看书。他时常坐在老屋门旁的藤椅上,手捧一杯香茗,如痴如醉地看着,好像书本里有什么摄人心魄的魔力,那双混浊的眼中隐隐约约迸发着年轻时的光彩。风轻轻地拂过他脸上时光的印记,头上的缕缕银丝在风中摇曳。他的身边始终带着一本新华字典,每当他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时就拿出来翻翻。我在一旁拉着他的衣袖央求他带我出去玩时,他就合上书,眼眸又变得和以往一样混浊,对我笑着,拉着我的手踏上那通往远方的小路。

我长大了,不需要爷爷照顾了。他便更加嗜书,每天茶余饭后端着一本书,一旁一本新华字典静静地躺着,白发已占据了他的两鬓,脸上的岁月痕迹也被时光刻深。不变的,是他看书时那双混浊老眼中流露出来的光彩。有次我忍不住好奇地问:“爷爷,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看书呢?”他回过头,笑了笑说:“我在充实自己人生的结尾。” 他脸上的皱纹纠结在一起,看得甚是瘆人,我也没有过多去想这句话的含义。

后来,他走了,走的时候很宁静。

在整理爷爷的遗物时,我发现一个静静躺在角落里的纸箱。我走了过去,打开来发现里面只有一本厚厚的泛黄的册子和爷爷带在身边的字典。我翻开了那本厚厚的册子,里面都是爷爷看完每本书后的感悟。在这一字一行间,充斥着岁月的痕迹,我看得眼角湿润了,迷失在记忆长河里爷爷的笑颜仿佛在我眼前浮现。我的手颤巍巍地翻到最后一页,但最后一页上却只有几行字:

我原本期待着安度晚年,到了最后才发现少了青春和热血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我没有事可以做,没有目标值得奋斗,只有等待死亡。但晚年不能过得这么没意义,不是吗?我看了这么多书,从中看到了我年轻时社会的千奇百态。也算又年轻了一回。这晚年也过得充实。也许死亡只是另一种开始吧……

两行清泪从我两颊悄然滑落,心中的一个谜团揭开了,我也懂了爷爷为什么那么嗜书。或许他,就是想让晚年更有意义一点吧……

上一篇:答谢晚宴开场白下一篇:南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