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教学

2024-05-01

多音字教学(通用8篇)

篇1:多音字教学

多音字“曲”,你怎么这么难读懂

——以《小鱼的梦》为例谈多音字教学

我组的三轮试教中,都重视了多音字“曲”的学习,在学习曲的两个读音后,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可没想到这个我们预设中很简单的小练习却屡屡成了教学中的过不去的坎儿。

【分析问题】: “曲qū”,为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 1 学情把握不准 第一次教学片段

师:那你仔细的看看,其中老师挑出了这个词,催眠曲。在前面咱们还学习了小山村对吗,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注意红色字的读音,一起来读读。

生:新修的山间公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师:说说你发现什么了?、生:我发现“曲”是多音字。

师:恩,你发现它多音了。那在第一句话里,咱们用的是哪个音呢?找个同学来拼一拼。

生:qǔ

师:你能读完整的吗?你来读这第一句,完整的。生:风儿唱起催眠曲。

师:第二句话读的是哪个音,你能再拼拼吗? 生:qū

师:好。那咱们看看,曲读三声的时候我们用在跟音乐有关的地方,对不对。曲读一声的时候表示弯弯曲曲,不直,对不对?

师:用qǔ这个音能组什么词? 生:歌曲、乐曲

师:用qū这个音能组什么词? 生:弯弯曲曲 师:还有吗? 生:没了。

学生们对歌曲、乐曲这样的词接触很多,常听常说,读音不会错。可是生活中很少说弯曲,曲线等词。那么这两个音就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既然要让孩子区分多音字的音和义,那就要在“qū”这个音上多下功夫。而第一次试教老师由催眠曲一词引入多音字,让学生读读第一句话,再读读第二句话,就开始让学生分辨qū和qǔ这两个读音,显得很仓促。教学环节设置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第二次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

生:1风儿唱起催眠曲(qǔ),波浪又把摇篮推。2新修的山间公路弯弯曲曲(qū)。

师:字音不同,字义的区别更大。投影上有三个解释①跟“直”相对。②能唱的文辞。③不公正,不合理。你能给这两句话中的“曲”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吗?

生选择字义

师:读读这些词:曲线,戏曲,歌曲,曲折 生:曲(qǔ)折

第二次施教教师让学生去选择与不同字音相对应的字义。学生对这几个解释还处于一知半解呢,教师就让学生据义定音,真是难为了一年级的孩子了。教学时应该一环紧扣一环,体现学习的梯度,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真正领悟多音字音与义之间的联系。教师理解不到位

不同读音不同意义的很多词挂连在一个字上。如果找不到意义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有混沌难辨的感觉。多音字常出现的误读情况也很复杂,有的字某一读音容易整体误读作另一读音,如:到处,处理,上声常被整体误读作去声。有的字可能存在着口语同书面语脱节的现象,例如尽有两个音,jìn,jǐn。jǐn是口语中常用单音节词,但人们似乎是知其音义,不知其字,在说jǐn这个音时与这个字对不上号。当看到书面语时又不知这个字原来还有jǐn这个音。于是尽(jǐn)管、尽(jǐn)快、尽(jǐn)量、尽(jǐn)早等词经常被读作jìn。本课中的“曲”字也属于这种情况。qū弯曲,曲线。qǔ歌曲,乐曲。“qū”这个音经常被误读为上声。

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的教学就有了深度和广度。正式展示:

师:“曲”字是一个多音字。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读qǔ,催眠曲的曲。你能用qǔ来组个词吗

生:乐曲,曲子,歌曲

师:刚才同学们组的词语中你发现什么时候读qǔ 生:表示音乐的时候。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再来读读这些词。生:歌曲,乐曲

师:那么什么时候读qū呢,教师用手势画曲线来提示学生。生:表示不直的时候读qū 师:谁能用qū来组词 生:弯曲,曲线

师:出示词语,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生:曲线,曲直

师:在课文中读催眠曲,我们把这个词送回课文中再读读。【归纳与梳理】

现代汉语多音字来源很多,如:词义引申引发的多音字,汉字简化引发的多音字,文白异读引发的多音字,古代假借通用文字造成的多音字,古今音变造成的多音字等等。因此,多音字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减少学生误读误用。要在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在运用中得到感悟。联系词性区别读音

有的多音字不同读音代表不同词性,如:好:形容词hǎo,优点多的;动词hào喜爱。

2用意义区别读音

字总是与词相联系的,一个字造出来的词有一大片,词义可能全不一样,但是字只有一个,把某一个字的某一读音里的意义搞清楚了,就能了解一批词语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使字音字义脱离语境、脱离词语的运用。从词入手的积累是必需的,但要使自己的积累有规律可循就得抓住字这个纲,把大量词语归拢到字上,当然这个归拢的工作主要靠教师来做,学生自己还难于独立完成。如:快乐与音乐。再如:歌曲,弯曲。

3根据应用情况不同区别读音

有些多音字的各音项所表达的意义之间差别不大,我们很难从意义上把各个读音区分开,但它们或者使用情况不同或者运用的场合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这两点把它们区分开。如:削xiāo用于单纯词,削苹果,削铅笔,刀削面,xuē用于合成词,削弱,削减,剥削。

4多读多念,提高字音使用频率,建立音义的联系

反复地念读字词这一方法对学习一些特殊的多音字会非常有效。姓氏、人名、地名、国名、历史人名、音译词、化学元素用字等多音字的音项和这些多音字的其它音项意义上一般不会有联系,我们也无法从词性、应用角度区别它们,只能反复诵读加强音义之间的联系机械记忆。

篇2:多音字教学

勉县杨定山中学小学部:戚继祥

邮编:72420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要求是:正确识记常用字的读音,注意常见、常用、易错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因此,教学多音字不容忽视,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略谈多音字的教学。

(一)识记规律

一、据词意定音法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多音多义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词汇里只能使用一种意义;利用读音和意义的这一对应关系,据词意定读音,分辨多音多义字。如“禅”有shán和chán两种读音,但凡与“帝王”有关的词汇就读shán,而凡与“佛教”有关的词汇就读chán,根据这种音义关系,我们就不会读错禅让、禅师、禅宗等词语。又如“场”字,我们很难分清“一场大雨”“一场大战”和“一场足球赛”中“场”的读音有何差异,但只要我们知道:“场”作量词时,用于事情的经过读“cháng”,而用于文娱体育活动时读“chǎng”,这样,“一场(cháng)大雨”“一场(cháng)大战”和“一场(chǎng)足球赛”就能区分清楚了。“攒”、“泊”、“散”“鲜”、“槛”、“参”等这样的多音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复习记忆。二、据词性定音法有的多音字一身兼有多个词性,其词性与其读音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性不同,读音便不同,即“音随词转”。对于这种多音字,我们可以借助它的词性来确定它的读音。如“数”字:当它是名词时,读shù,如“数字”,当它是动词时,读shǔ,如“数东西”,当它是副记时,读shuò,如“数见不鲜”。掌握“劲”、“长”、“处”、“屏”、“好”、“盛”、“还”等这样的多音字可用此法。三、据词的使用范围定音法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古今汉字读音的变化,造成了许多字的读较为生癖,产生误读的机会较多,尤其古今音变还保留在姓氏、地名中。所以我们据词的使用范围不同所表示的意义来确定读音。如“单”字:一般用法读作dān,如“单元”“单杠”等;用作姓氏chán,如“单于”(古匈奴首领);用作地名时,读作shàn,如“单县”(在山东省)。又如“仇”,一般用法读作chóu,如“仇视”;用作姓氏时读qiú。如“区”、“佟”、“芮”、“查”、“解”、“种”、“任”、“华”、“炅”、”“阚”、“亓”、“乜”、“逢”、“宁”等字可用此法。

四、记少余多法有些字的几种读音所对应的义项多寡不一,某读音的用处较窄,所对应的意义较少;另外的读音用处较宽,所对应的意义较多。这类多音字只要抓住记住它极少数、特殊的音义就可以了。如“载”有两个读音,只要记住作“年”和“记载”解时读zǎi,如“一年半载”、“登载”;其余的情况都读zài,如“怨声载道”、“载歌载舞”、“装载”。再如“埋”也有两个读音,但它只在“埋怨”这个词中读mán,在其他任何一词中都念mái。用这种方法可掌握如下多音字:巷、冠、胖、靡、柏等。

五、一线穿珠法如果把多音多义字分别按不同的读音,各自组词后,连缀成一句话。既能概括它们不同的读音,又能比较它们的意义,采用“一线穿珠”的方式来学习、识记,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解”:解(jiě)放军战士小解(xiè)押解(jiè)俘虏。又如“和”字:打牌和(hú)了,下棋和(hé)了。稀泥和(huò)了,面粉和(huó)了。我和(hé)他共和(hè)了一首诗。当然如果某个多音字的读音较多,那么也可以编成一个情节,一个故事。

六、据词的语体色彩不同来确定读音

很多多音字因为语体色彩不同,读音也不同。如“血”字,作口语时读xiě,如:流血了、血淋淋;但作书面语时读xuè,如血海深仇。再如:“核”字书面语时读hé,如:核桃、核心、细胞核;当它是口语时就读hú,如:杏核儿、煤核儿。类似的还有:落、轧、剥、差、澄、逮、给等。

七、据词的构成确定读音

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有些字或词单用时和其它词构成合成词时,读音是不同的,据这规律来确定它的读音。如“剥”字,单用时读bāo,如:剥花生、剥羊皮;合成词时就读bō,如:剥夺、剥削、剥离。再如:“逮”字单用读dǎi,如:逮老鼠、逮蜻蜓;合成词时读dài,如:逮捕。类似的字还有:薄、削等。

当然,多音字的规律还远不止这些,关键的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归纳、总结。

(二)实践操作:

多音字的规律掌握了一些,那该如何抓住这些规律,牢牢地把多音字掌握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步骤操作,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多音字。

一、分析规律,传授方法

学生对一个多音字在具体情况下到底该读什么,把握不十分准确,如果光靠老师平时强调,学生努力识记,那是很难掌握那么多的多音字的。这时就要利用一节课时间详细介绍多音字的一些规律,并鼓励学生抓住规律去识记,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介绍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发现规律。

二、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学生知道一些规律后,把全班学生都组织起来,分组进行,由组长负责,一组归纳一册的多音字,组长按能力不同给自己的组员安排任务。当然,归纳时可按上文的规律去归类,提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分配任务,明确分工,不仅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同时还关注到后进生。学生不仅不再害怕多音字,而且识字的兴趣也浓了。

三、小组交流,讨论通过

小组成员把归纳好的多音字在组里交流,然后由组长制定成小册子,再小组讨论通过,有疑义的请老师帮忙。这样不仅强调了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四、友情提示,每天掌握

把归纳好的多音字放在课前5分钟掌握。具体做法是:每册安排一周的时间,以“友情提示”的方式出现在小黑板上,然后学生在课前5分钟去识记。学生参加“友情提示”的热情很高,连平时最不爱动笔的几个学生也收集了几个多音字。在这个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没有了老师的“言语霸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信心。

五、实战练习,牢牢掌握

学生归纳的多音字都念过一遍后,再把常用、易错的字巩固一遍。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特别是中等生与后进生。题型如下

1、行háng()曲qū()数shǔ()

xíng()qū()shù()

2、迎朝阳,朝()前跑,日落()落()不下莲花落()。

3、发展畜()牧,六畜()兴旺,调()集饲料,精心调()养。

篇3:多音字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多音字的读音掌握不准, 以至于在语言表达时, 常常出现错误。多音字成了字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在中高年级词语教学中, 多音字的教学, 显得更为突出。

小学语文的多音字大部分指一形多音。新课标要求学生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字, 其中一形多音字就有400多个。

在语文教学中, 多音字的读音有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呢?为此, 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归纳了以下四种常见但又存在不同规律的情况:

1.词性不同, 读音不同。例如:

背: (1) 作名词读bèi:脊背、背景; (2) 作动词读bēi:背包、背枪;

混: (1) 作形容词读hún:混浊、混水; (2) 作动词读hùn:混合、混淆;

没: (1) 作副词读méi:没有、没来; (2) 作动词读mò:没收、没齿不忘。

2.使用范围不同, 读音不同。例如:

秘: (1) 使用于地名和人名读bì:秘鲁; (2) 通常读mì:秘密、秘诀;

大: (1) 使用于官名读dà:大夫; (2) 使用于医生读dài:大夫;

单: (1) 使用于姓氏读shàn:单老师; (2) 使用于匈奴族首领读chán:单于; (3) 通常读dān:单独。

3.书面和口语音不同, 读音不同。例如:

剥: (1) bō (书面组词) :剥削; (xuē) :剥离; (2) bāo (口语单用) :剥皮;

给: (1) gěi (口语单用) :给你; (2) jǐ (书面组词) :补给;

嚼: (1) jiáo (口语单用) :嚼舌、马嚼子; (2) jué (书面组词) :咀嚼。

4.词音不稳定, 读音不同。例如:

唉: (1) āi:唉, 我来了! (表示应答) ; (2) ài:唉, 太可惜了!

吧: (1) bā:吧的一声; (2) bɑ:来吧

当然, 在生活实际中, 多音字的分类规律不仅仅只有以上四种,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辨析的方法, 便可以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 比较容易读准多音字, 从而理解其中的字义。

初步懂得了多音字分类规律,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提高多音字的教学效率呢?

一、趣味识记, 成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要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为了更好地利用多音字的特殊性, 调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必须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 因此一些简短的句子或是顺口溜容易唤起他们的注意力。以学习“差”字为例, 老师先出示句子:他每次出差差不多都要出点差错。接着让学生猜测三个“差”的不同读音。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前两个能较容易读出。为了防止学生胡乱猜测第三个读音, 老师可以出示:“他每次出差 (chāi) 差 (chà) 不多都要出点差 (chā) 错。”以此来加深“差”字的三个不同读音的第一印象。当学生知道“差”字的不同读音时, 都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 老师就需要阐释词义来加强理解, 以巩固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又如:“读书好 (hǎo) , 读好 (hǎo) 书, 好 (hào) 读书。”“教我们音乐 (yuè) 的老师姓乐 (yuè) , 他乐 (lè) 于助人。”“有空 (kònɡ) 闲就好好读书, 尽量少说空 (kōnɡ) 话。”“大都 (dū) 市的人口都 (dōu) 很多。”“这几 (jǐ) 张茶几 (jī) 几 (jī) 乎都要散架了。”“看 (kān) 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 (kàn) 小说。”等等。

这样的趣味识记识字, 不同于机械识记, 是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进行记忆, 印象较为深刻。学生无论是猜得出还是猜不出, 都会兴致盎然。当他们认识了这些多音字的读音后, 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 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 学生兴趣浓, 主动性高, 以后再遇到多音字, 就会通过思考来判断读音。

二、勤查字典, 此事躬行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已经会使用查字典的方式来寻找生字的读音和意思。“授之以鱼, 只供他餐;授之以渔, 终生受益。”因此, 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 并通过自己动手查字典, 根据字义来辨别多音字在句子中的读音, 反而更能加深对这个多音字读音和意思的印象, 也未尝不是一“授渔”之法。

每次教学一个新的单元, 教师有重点地将课文中带有多音字的生词或熟词列出, 针对难以判断读音的多音字就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 根据字典中的举例或者意思来判定读音。如学到带“藏”字的词语, 教师提示“还有另一个读音”时, 需要学生根据“线索”自己进行查找, 并对查找的结果进行比较———西藏 (zànɡ) 、宝藏 (zànɡ) 、收藏 (cánɡ) 这两个读音的几种意思一比较, 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掌握了。

查字典看似麻烦, 但是一旦养成这种好习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就会利用好这本工具书, 完全可以自己来查找生字的读音。与此同时, 孩子的思维被打开了, 他们在发现中思考, 在实践中成长, 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格外珍惜。正如宋代陆游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归纳运用, 掌握牢固

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多音字, 但是纷繁复杂的多音字一旦集中出现, 学生也较难区分。这时, 应该根据高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方法, 激发他们的兴趣, 为他们复现学过的多音字。

方法1:详细介绍多音字的一些规律, 并鼓励学生根据规律去辨认和识记, 在介绍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举一反三, 自己发现规律。可采用以下方法: (1) 以字义定音:多数多音多义字, 字义不同, 其读音也不一样; (2) 以词性定音:有些多音字是因词性和搭配习惯不同而造成的; (3) 以语体变音:有些多音字, 在书面语和口语中, 尽管意思差不多, 但读音却不同; (4) 以构词功能定音:有些多音字作单音词和构成复合词时读音不同; (5) 留心成语中的多音字:成语中的多音字, 是通假、古今异读还是一字多义; (6) 记少知多:习惯上少数多音字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和多数时的读音不同, 这时, 我们只需记住特殊词语中的读音, 就知道在其他词语中的读音了。例如:“仇”, 多数用法读作chóu, 如“仇视”;只有用作姓氏时读qiú。又如“似的”中的“似”读shì, 其他都读sì。

方法2:让学生自主成立小组, 归纳单元内的多音字, 组长负责整理。把归纳好的多音字放在课前5分钟掌握, 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现在小黑板上, 然后学生在课前5分钟去识记。有浓厚兴趣的小组还可以把一至六年级每册中的多音字进行统筹整理。

方法3:整理后还得进行“实战训练”。组织课内外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 以求牢固掌握多音字。可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如给不同语言环境里的多音字选择读音;在理解词本义的基础上体会和运用引申义;用同一字不同读音造一个句子;给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多音字注音……每次竞赛后, 教师认真评分, 对于成绩优异的, 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 高段学生的理解力明显比中低段学生的理解力强, 故多音字的识记应重视依文解词。因为多音字的读音和声调等, 大多是由语言环境来确定的, 离开了一定的场合, 到底读什么音, 也是很难说清楚的。了解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也是高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篇4:浅议小学多音字教学

多音字教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但由于汉字具有多音多意的特点,再加上小学生理解能力偏低,上述因素导致小学多音字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本文基于这一认识,将小学阶段所需学习的多音字做一个整理和归纳,期望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了小学生必须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笔者通过梳理这些汉字从中析出多音字428个。为便于分析,笔者根据汉字读音将这些汉字进一步分类,其中具有两项读音的汉字360个;具有三项及以上读音的汉字68个。据此发现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多音字以两项读音的汉字为主,这是多音字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该类汉字需要有所侧重。

就多音字的音节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音节形式相同仅声调不同的汉字;一种是音节形式不同的汉字。此处所说的音节形式,指的就是音节中的声韵结构。

在428个多音字中,音节形式相同汉字206个,其中包括具有两项读音的汉字189个和具有三项及以上读音的汉字17个。如“奔”①bēn②bèn;“哄”①hōng②hòng③hǒng,这两个汉字读音构成多音的唯一区别是声调不同。

按照音节形式不同的标准,共找到多音字222个,其中包括具有两项读音的汉字171个,具有三项及以上读音的汉字51个。如“埋”①mái②mán;“薄”①bò②báo③bó等字。

二、浅议多音字的教学方法

(一)识记典型例词教学法

具有相同音节形式的多音字,其主要区别体现在声调的变化上,若学生对声调变化的灵敏度不够,这类多音字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要想高效地教授这类多音字,可以采取“识记典型例词”教学法,所谓“识记典型例词”是指为多音字的常用义项选取典型词语,并指导学生记忆这些例词达到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及义项,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如“胖”①pàng,意义是(人体)脂肪多,肉多(跟“瘦”相对)。这一意义在使用过程中范围不断扩大,如“胖大海”“胖头鱼”等词。②pán,是一种书面语,指安泰舒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记忆“心广体胖”,快速地识记“胖”的两种读音及义项。

(二)识记特殊义项教学法

对于音节形式不同的多音字,可从特殊的义项着手进行教学。在多音字的义项中,存在一部分姓氏用字以及地名、人名用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必要对这些义项作过多解释,只需要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姓氏、地名或人名用字,再简单补充一些富有趣味的内容,如这一姓氏的产生和发展,这一地方的风土人情,这一人物的奇闻异事等。这个过程不再是为识字而识字的教学,而是以识字为切入点和载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教学。这种教学法既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创设交流语境教学法

在多音字中存在一部分语气词和轻声词,针对这些语气词可以采用创设交流语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多音字的具体使用要求,自主为汉字创设交流使用的相应语境,学生既可以掌握每个义项的意义,也可以熟悉其现实应用语境。如“啊”这个语气词①ā表惊讶或赞叹②á表追问③ǎ表惊疑④à表应诺,可以让学生之间通过对话,创设出每一个音节所适用的语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实现了活学活用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轻声词教学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只需指导学生掌握常见的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的实际使用语境即可。让学生自己创设对话情景并进行实践练习,这是对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的补充。

(四)辨别词性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那些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如“王”“雨”“衣”等字。以“王”为例,该字读音①wáng,意为君主,最高统治者;首领,头目;②wàng,古代称君主有天下,如王天下。针对这类多音字,教师可以从词性展开教学,当读音为wáng时,在使用过程中以名词性为主;当读音为wàng时,通常用作动词。结合这类多音字教学,为学生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定能为日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音字因其义项与读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很难为其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多音字的教学方法。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之间也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彼此之间存在交叉,有的多音字既适用于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另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分析多音字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以上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多音字教学

1.明确什么是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2.把握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的学习方法,能够正确使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种字的特征及区分方法,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小黑板 课时: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构造方面的一种规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汉字还有许多有规律的方面,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三种有规律的字: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二、讲授新课

(一)同音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

形声字

1.由同一个声旁构成的。如:可以通过形旁区别意义。①楼 耧 蝼 lóu ②篓 搂 lǒu

2.由不同声旁的字构成 蛐 驱 岖 躯

3.非形声字与形声字构成 克 刻 课 客

练习:从词典中找出一组同音字。

4.同音字的使用规律:同音字由于读音相同,在口语表达中没有什么区别,不用区分。但要把它记录下来,就必须根据语境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同音,这就需要严格区分每一个同音字的意义,经常和什么字一起用。这样才能避免用错写错。

5.出示小黑板,做练习一

(二)形似字

汉字是由点、横、坚、撇、捺、提等笔画构成的,一个字一个样子。但有些字,形体相近,差别很细微。我们称这些字为形似字。如: 己 已 巳

折 拆 析 不仅形似,而且意义相近。

区分办法:由于形似字长得像,如果不求甚解,就会念错写错。因此,在读形似字时一定要看准了再读;写的时候特别注意区分。

如: 悼——掉(念)棘——辣(手)舂——春(米)

对成语中的一些字的意思如果了解不透彻,想当然地写出来,也会出错 如火如荼——如火如茶 吹毛求疵——吹毛求庇

做练习二

(三)多音多义字

这类字一个字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比如: 盛shâng(茂盛)chãng(盛东西)弹tán(弹琴)dàn(弹药)差chā(差别)chà(成绩差)chāi(出差)cī(参差)

注意:

1.认字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只有一个读音,只表示一个意思。如果不是,就要弄清它有几个读音,每一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不要弄混淆了。

篇6:多音字教学

林元梅

教学目标:

1、认识汉语的同音字词现象,了解同音字词的成因何类型。

2、分析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树立规范用字意识。

3、与高考复习接轨,做好复习工作。

教学重点:

树立规范用字意识。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湖南卫视何炅和马丽表演的小品《新春调频》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笑果? 明确:同音现象。

二、认识同音现象,树立规范用字意识

为什么会出现同音现象?

汉语的22个声母和38个韵母,加上4声变化,这样可以组合成1200个有效音节,而汉字在1万个以上,于是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同音字和同音词。1,同音字多么?

给出”lu”这个拼音,尽可能多写出读这个音的字。

路 露 璐 潞 鹭 录 禄 碌 渌 绿(林)鹿 麓 辘 漉 陆 赂 戮 明确:平均每个音节承载8.3个汉字。同音现象很普遍。2,同音词多么?

游戏:同音造句(给出四组同音词,要求造四句话,每句话中都必须出现一组同音词,且意思可以区分)

工夫--功夫

公式--攻势

申冤--深渊

经历------精力

明确:同音词汇占汉语词汇量的十分之一。

3、汉语对同音现象的创造性应用

以上都是同音现象对我们平时生活的干扰,事实上我们的先民不但没有忽视而是正视了这个问题,而且对它加以了创造性运用,利用这个特性丰富了汉语的表达。Eg:同音字词的妙用:

外甥给舅舅送钟,舅舅为什么很不高兴?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倒着贴“福”字?

3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这是清代文人金圣叹临刑前赠给儿子一副对联。从字面上看,“莲子”“梨儿”指结的两种果实,而金圣叹的两个儿子的乳名就叫 “莲子”“梨儿”。“莲子”与“怜子”同音,“梨儿”与“离儿”同音,临刑之际写这副对联,寄托了爱怜子女的凄苦悲痛的心情。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游戏:歇后语大比拼(给出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根据谐音的特点推测后半部分。)歇后语:

•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 •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 黄鼠狼觅食—— 见机行事 •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 • 矿山的火车出轨— 倒霉 •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

4、树立规范用字意识

这是古人对同音的利用,我这里还有今人的例子:

爱你无胃不治的关怀,也爱你百衣百顺的依赖;爱听你随心所浴的谈笑,也爱伴你默默无炎的沉思… …

是的,天下事不能食全食美、净如人意,我不再梦想令人洗出望外的衣见倾心,在穿流不息的汹涌人潮中,拥有一份令朋友首屈一纸有口皆杯、令我终身无汗饮以为荣的爱,我已别无锁求。

----爱你的广告人 请同学们找出这封情书中改动的成语。请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请问:你怎样看待同音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呢?

同音现象在诗歌、对联、歇后语和吉利话中的运用风趣幽默,充分表现了汉语特点,体现出汉语的魅力,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同音现象在广告语中的运用虽然有助于广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也容易使人混淆词语的正误用法,也有其弊端,我们要辩证看待。

5、链接高考

汉语同音字词多,所以我们在使用汉字时容易出错。大量的错别字就与同音干扰有关。规范用字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链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 A.惬意qiâ

静谧bì

伊甸园diàn

惊鸿一瞥piě • B.乘势chãng 戏谑xuâ 可塑suò 跬步千里kuǐ • C.佳肴yáo 苋菜xiàn 瞭望哨liào 独辟蹊径xī • D.篆刻zhuàn 黝黑yǒu 口头禅chán 力能扛鼎káng • 【解析】本题仍考“形声套读”“多音误读”和 “方言纠错”,“静谧”的“谧”,不能套读“bì”,应读“mì”;“可塑性”的“塑”方言中极易读成“suò”,应读“sù”;“力能扛鼎”的“扛”遵循“多音读次音”的原则,不读“káng”,应读“gāng”。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被误读的字,难度不大,考题非常平和。•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扮靓 商贾 关怀倍至 余音绕梁 • B.辐员 魁梧 天花乱坠 彪炳千秋 • C.联袂 眈误 沧海一粟 插科打诨 • D.寒暄 遴选 克勤克俭 针锋相对

篇7:多音字故事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初读,一些人感到莫名其妙,询问店主,才知道应读作:

长(chánɡ)长(zhǎnɡ)长(chánɡ)长(zhǎnɡ)长(chánɡ)长(chánɡ)长(zhǎnɡ)长(zhǎnɡ)长(chánɡ)长(zhǎnɡ)长(chánɡ)长(zhǎnɡ)长(zhǎnɡ)长(chánɡ)

这副对联包含着店主对豆芽的希望,十分有趣。不过,多音字有时也会给人们增添麻烦。

据说,从前有位当私塾先生的老秀才,他是村里有名的古文专家,不论什么冷僻的字、古怪的字,他都认识并能读准字音。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老秀才,居然被一个看上去很平常的学生姓名难倒了。

有一天,私塾里来了一个学生名叫乐乐乐。同学们叫他“Lâlâlâ”,可是他拼命摇头,表示不对。同学们不敢再叫他名字,就想听听老先生怎么叫他,以免再叫错。

上课了,老先生拿起学生名册,准备点名,一下就发现了“乐乐乐”这个名字。老先生不愧为古文专家,懂得在姓氏里,“乐”应该读“yuâ”,于是他高声叫道:“Yuâyuâyuâ!”

然而,学生中无人答应。老先生眼珠一转,很快想到:姓氏后面的名可能不读“yuâ”,而是读“lâ”。于是,他改叫:“Yuâlâlâ!”遗憾的是,不但仍然没有人答应,反而引起了一片笑声。老先生不高兴了,他想,我难道还没读准吗?他不禁皱起眉头,又想了一想,想起“乐”还有个读音“luî”,于是满怀信心地叫道:“Yuâluîluî!”令老先生没有想到的是,他连叫几声,仍然没有人答应,大家却笑得更厉害了。老先生满脸通红,一时不知如何下台。

最后,还是那学生自己站起来,介绍说:“老师,我叫Yuâyàolâ!”

原来,“乐”除了读“lâ”外,在古汉语中还有另外四个读音:

第一,读作“yuâ”,古代六经之一的《乐经》,现在的“音乐”,都这样读。姓氏“乐”一般也读“yuâ”。例如,《水浒》中就有个铁叫子乐和。

第二,读作“luî”,如古有“乐乐”一词读此音,表示坚定的样子。

第三,读作“yào”,喜好的意思,《论语》中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意思是聪明人喜好江河,而品德高尚的人喜好大山。

第四,读作“liáo”,通“疗”。如“乐饥”,即充饥的意思。

1、我们最喜欢听单(shàn)老师讲历史故事了!单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单(chán)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单老师让我们知道,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过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来庆祝。单老师还给我们讲水浒传(zhuàn)里各个英雄的传(chuán)奇故事, 尽(jǐn)管他们的生活一直没有安宁(níng)过,但他们宁(nìng)死不屈,充满朝(zhāo)气。面对混乱的社会和腐败的朝(cháo)廷,他们不是尽(jìn)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当我们听到“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连喝(hē)十二碗‟” 时,全班喝(hè)彩。我思量(liáng)着,他们都是有度量(liàng)的英雄好汉。听单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打算写一篇心得(dé)体会,而且得(děi)写得(de)具体些才行。

2、数学盛(shâng)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她常常盛(shâng)情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并帮我们盛(chãng)饭。在课堂上,她那哄(hǒng)小孩似的话,总是引得我们哄(hōng)堂大笑。盛老师让我们领略到数学中奇(jī)数的奇(qí)妙,她鼓励我们创新,告诉我们勇于创(chuàng)造的人难免会遭受创(chuāng)伤,不要遇到困难(nán)就像大难(nàn)临头一样。她还教育我们,要(yào)严格要(yāo)求自己,不能自己懒散却还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学习。有一次,盛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奥数题,我们都做不出来。正当我们干着(zháo)急又无法着(zhuï)手应对时,盛老师告诉了我们解题的方法,她这着(zhāo)可真绝,我们心里悬着(zhe)的疑团被瞬间就被解开了。

3、教(jiāo)我们音乐(yuâ)的老师姓乐(yuâ),他十分乐(lâ)于助人。你瞧,他拿起扫(sào)帚去帮看(kān)门的解(xiâ)大爷扫(sǎo)雪去了!看(kàn)着他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却干(gàn)脏活,真有点不协调。他还是个严谨的人,办事从不草率(shuài),效率(lǜ)一向很高,几(jī)乎每次出差(chāi)都不会出任何差(chā)错。遇到同学有矛盾的情况,他总是先认真调(diào)查清楚,然后再进行调(tiáo)解(jiě)。他还几(jǐ)次三番教(jiào)育我们有空(kîng)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kōng)话。

4、过年了,天气渐渐暖和(huo)起来,奶奶爷爷爸爸和(hã)妈妈在家里打麻将。到了中午,妈妈对爸爸说:“和(huï)面包饺子去吧!”奶奶说道:“给(gěi)孩子做他爱吃的薄(báo)饼加薄(bî)荷茶吧!”奶奶总是给(jǐ)予身子单薄(bï)的我无限关爱。正在这时,爷爷推倒了牌:“哈哈,我和(hú)了!” 5.我的好(hǎo)朋友胖虎身材肥胖,大腹便便(pián),行动不便(biàn)。我常劝他减肥,但他性格倔强(jiàng),任何事都不可能勉强(qiǎng)他去做。有一次,他兴(xìng)高采烈地拿来一首他写的诗给我看,我说他写得太拗(ào)口了,可他就是执拗(niù)不改。他也十分好(hào)强(qiáng), 散(sǎn)文写不下去的时候,他便出门散(sàn)心,寻找灵感,绝不轻言放弃。他博学多才,他告诉我们,大藏(zàng)经收藏(cáng)在西藏(zàng)的布达拉宫。他还会在宿(sù)舍(shâ)兴(xīng)奋不已地给我们讲一宿(xiǔ)有关星宿(xiù)的常识。快毕业了,我真舍(shě)不得和他分开。不过,我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之间(jiān)的友谊永远都不会间(jiàn)断。

篇8:例谈多音字的教学方法

正因为多音字是字音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实帮助学生识别多音字的读法,明确其意义,学会进行辨析,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正确使用多音字,不断提高逐步据词定音的能力。

一、讲解分析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而多音多义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讲解分析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汉字据词定义的要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利用读音和意义这一对应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抓好教学的切入点,采用生动讲解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据词意定读音,分辨多音多义字。

如在《触摸春天》中,“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这里的“悄然”的“悄”是多音字,读“qiǎo”。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正音,并告诉学生,“悄然”的“悄”是读“qiǎo”,这是寂静无声或声音很低的意思,作者在这里用上“悄然”这个词语,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此时的内心是那样的平静,动作是那么轻盈、沉稳。那只蝴蝶在她手中翩翩起舞,这就是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影踪的表现。

在《爱迪生救妈妈》的学习中,教师出示了“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这段话,教师借助这个“晃”的字形,在课件上出示“晃”的字理分析:“晃”是形声字,日在上,光在下,是明亮的意思。结合课文学习,懂得爱迪生利用大镜子把光聚在一起,使得病床上一下子亮起来了。并顺势指出:凡是与明亮有关的带有“晃”字的词语,都读第三声“huǎnɡ”,如“晃眼”;而跟“摇动、摆动”意思有关的词语“晃动、摇晃”中的“晃”读“huànɡ”。《画杨桃》中“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中“教诲”的意思为老师和父亲都对我进行耐心地启发、开导,“教”有教育、教导的意思。所以,“教”应读第四声“jiào”。

教师在多音字的教学中,重在通过讲解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多音字的音义之间的联系,分清多音字的读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避免学生机械地进行记忆。

二、动作演示法

在多音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取生动有趣的做法,力求根据词语意思,通过教师的生动示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动作演示和参与中对多音字进行有效区分。

如在《风娃娃》中有个句子“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地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风车是怎么转动的?这里的“转”是怎么读的?教师进行动作的演示,又让学生观察班级风扇转动的样子,学生明白了风车和风扇转动时都是以一个点一个轴旋转、转动,即绕着圈儿动,围绕中心运动。此时教师无需多言,“转”(zhuàn)这个字的读音顺利突破。教师又请学生上台用动作演示“向左转”、“转身”,与刚才的“转动”进行对比,学生清晰感受到这次的“转”只是改变一下方向或是情势。接着教师又带出一系列的相关的词语进行巩固。如“zhuǎn”转身、转角、转头、运转,好转、转学、转移、转业;“zhuàn”旋转、转动、转圈、转椅、转悠,借以区别zhuǎn和zhuàn的读音。

又如在《两只鸟蛋》中有个句子“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句中“还”应怎么读?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读音,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作者捧着鸟蛋,走到树边会怎么做?接着,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学生细读课文,在演示动作中读懂了作者是把鸟蛋放回鸟巢,明确了“还”的读音。教师进一步小结:当“还”作为动词时读“huán”,如:不能和同学“还”手;向图书馆借书要自觉归“还”等,都是读“huán”。在这个拓展中,通过让学生动作演示还手、还书等词语,巩固其字音表达的意思。《爱迪生救妈妈》中的句子“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句中,“溜”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liù”,“似”也是个多音字,“shì”在文中和“的”连成词语读翘舌音。教学中,教师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好“一溜烟似的”这个词语。接着,让学生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想一想,爱迪生此时心情的急切,跑步动作的快速,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作演示“一溜烟似的”这个词语,再现当时爱迪生奔出大门的动作,想想平时生活中,有没有一溜烟似的向外跑的时候。学生愈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词语表达出的情势,并牢牢记住了它的读音。

三、字典释义法

利用字典帮助学生区分多音字的多种读音也是多音字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字典中对多音字不同字音不同意思的解释,帮助学生建立音、义之间的联系,正确区分同音字,使形音义的结合形成对应关系。

如《猫》一文中,老舍写道:“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句子中“枝折花落”的“折”字该怎么读?教师出示字典的意思:读shé的意思是“断(多用于长条的东西)”,如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读zhé的意思“断,弄断,骨折”。从字义比较中,学生明确了“枝折花落”的“折”应读shé。

《画风》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旗杆”的这里的“杆”读“ɡān”还是“ɡǎn”?教师在帮助学生读“旗杆”时,出示字典中关于这两个读音的解释:“ɡān”指的是较长的木棍,“ɡǎn”指的是较小的圆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指作为器物的把儿的),让学生进行选择,谈理由。学生懂得“旗杆”的“杆”应读“ɡān”。《燕子》一课中,“蓝蓝大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无线谱”里的“电线杆”同理也是读第一声。在《爬山虎的脚》中出现的“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里的“蛟龙的爪子”“爪”读什么音?教师出示字典的意思,让学生进行区分辨析。“zhuǎ”表示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鸡~子,狗~儿;“zhǎo”表示指甲或趾甲,手~,鸟兽的脚指,~牙(喻党羽,狗腿子)。根据课文的插图和资料的补充,学生发现,“蛟龙的爪子”和鸟兽脚趾一样,前端有着坚硬而尖锐的角质部分,所以应读“zhǎo”。

教师在多音字的教学中,通过字典来帮助学生理解多音字不同读音所表达的不同意思,根据文本中的不同意思进行区分,最后选择正确读音。

四、生活辨析法

有些多音字是因为书面语和口语的运用上的不同形成不同读音,也就是说,这些多音字的读音不同,既不代表不同的词性,也不表示不同的意义,只是因为用法不同而存在不同的读音。教师要利用学段的生活体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明确应依据这些多音字用法的不同来区分、识记。

如“血”字的读音,学生很容易混淆。如何区分?在《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好几处的带有“血”字的句子,“血”字的读音决定着学生课文朗读的正确与否,是本课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区分?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教学点,有效指导。

先是出示以下带有“血”字的句子,接着用字典说话。教师出示字典中“血”字不同读音所表示的不同意思,学生明白了“血”字有“xiě”和“xuè”两个读音。作口语时读“xiě”,如:“流血”“血淋淋”;但在书面语中读“xuè”,如“血脉”“血压”“血型”等;因为使用的情况不同,或者运用的场合不同,而出现不同读音。然后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和字典的解释,在带有“血”字的词语上标注出正确的读音,师生评议,确定,通过朗读最终确定读音。具体如下:

1. 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xiě)过多而死去。

2. 输血(xuè)迫在眉睫。

3.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xuè)型。

4. 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

5. 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xiě),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献血(xiě)。

6. 抽血(xiě)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7. 他想准会把他所有的血(xiě)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去。

在《掌声》中的“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这句中“落”字的读音,教师也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落下”的意思,来确定“落”的读音的。当读“lào”时,是指落下了残疾、落下了病根,接着让学生试着读一读。教师又进一步指出:读“lào”的时候常用于口语。接着出示“落枕”,让学生试着读,看看该读什么音?学生懂得应读“lào”。最后教师指出,同样一个“落”字,有的时候读“lào”,有的时候读“là”———“落下、丢三落四”;有的时候,读“luò”———角落、落后。又如“熟”这个多音字,用于口语或单用时读“shóu”,而在词语中则要读“shú”,如在“熟练”“熟悉”“熟人”“熟路”“熟能生巧”等等。

通过有机梳理,教师指导学生按用法和规律识别和掌握多音字,在学习和辨别识记它们时,用于口语或单用时,读一个读音;用作书面语或组成词语时又读另外一个音了。

五、资源填充法

多音字的读音或声调是由语言环境确定的。离开了一定的场合,到底读什么音,很难说清楚。在高年级,必须通过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补充,来提高学生据词定音的能力。

如《白鹅》一文中有句子“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教师通过画面与资料的补充,让学生认识京剧里的“角”指的是戏曲演员按所扮演的性别和性格等分出的类型,如京剧的生、旦、净、丑,都是角色。“净角”是京剧表演的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根据净角所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又分大花脸……这种“角”,应读“jué”,相对应的的词语有“角色、主角”等。

《记金华的双龙洞》“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里的“一转”怎么读呢?教师出示了有关双龙洞的内洞略大于外洞,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有龙爪、龙尾与洞外龙头相呼应,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作者说“一转”就是指把双龙洞完整地走了一圈,学生联系课文就明白了,因而“一转”的“转”也要读第四声“zhuàn”。

六、画面辅助法

在多音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面的辅助,使学生理解了多音字的意思,进而有效进行了梳理、归类。

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针对“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一句,教师没有多讲解,而是出示一只小船的画面,让学生将这个画面与浩瀚的宇宙联系起来比较,感受到地球犹如一片小树叶那样的小船,看出地球的渺小。从而记住“扁舟”的字音“piān”。在《我是什么》中,有句子“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教师出示洪水淹没庄稼、房屋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洪水漫过村庄、田野给人们带来深重灾害,懂得与“漫过、高过”意思有关的“没”字都要读“mò”。三年级教材的《语文园地》中的谚语“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理解“没腰”时,教师采用板画的方式,让学生懂得谚语的意思是:云在山头上,盖住了山顶,像戴了一顶帽子一样,就要下雨;云在山的中间,山腰被云挡住了,看不见了,就是晴天。在这句谚语中,“没”的读音是“mò”。学生从中还知道了“没”读“mò”时,还有“隐藏”的意思,如“出没无常”“神出鬼没”等。

七、运用区分法

多音字在具体情况下到底该读什么,光靠老师平时强调,学生努力识记,是很难掌握大量多音字的。让学生在语境中区分、运用多音字,是常用而有效的办法。可将多音字放在具体的语境,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发现共同点,辨清不同点,达到巧记、善用多音字的目的。

例如:

1. 天气十分闷热,而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却身穿棉衣,不禁使人有些纳闷(mèn mēn)。

2. 春天到了,到处是百花盛开。小白兔和小黑兔到草地上快乐地玩耍,它们相处(chǔchù)得十分愉快。

3. 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这两个故事引发我们多少向往,我们多希望能坐上宇宙飞船向着月球飞奔(bēn bèn)而去。

4. 冬天来了,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下来了。我和小明在家门口的小路上比赛跑步。我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就把他落(làluò)下了。

5. 藏族朋友会给客人献上哈(hǎhā)达,表示敬意。

通过运用,教师及时总结方法,范例引航,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规律,鼓励学生抓住规律去识记,去运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方法,学会归类分析,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归类排除法

多音字的规律性识记方法主要有集中对比识记法,它会进一步帮助学生按规律分类掌握多音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累累”的意思为重叠,堆积,形容累积得多,“果实累累”就是指果实成熟、收获大,在枝头沉甸甸的,“累”应读“lěi”;而“劳累”“累极了”等词中,读“lèi”就可以顺势理解了。在“劲”字读音的对比辨别与识记上,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劲”有“jìn”和“jìnɡ”两个读音,“jìnɡ”音表示“坚强有力”,“jìn”表示“力气、力量、精神、情绪或兴趣等”,除了“劲旅、刚劲、劲敌、强劲、疾风知劲草”读“jìnɡ”外,其余都读“jìn”。“似”中除了“似的”读翘舌音“shì”以外,其余都读“sì”,如“似乎”“好似”等词语。

上一篇:当等待成为一种习惯下一篇:现场技术交底混凝土